伴随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卫星DNAβ在本氏烟中的种群变异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研究进展分析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研究进展分析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是一种由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引起的严重病毒性病害,主要侵害茄类植物,如番茄、茄子、辣椒等,严重影响了茄类植物的产量和质量。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病毒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对TYLCV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分析当前关于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研究的进展,包括病毒的鉴定、病毒与寄主植物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防控措施等方面的最新进展。
1. 病毒的鉴定研究人员通过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手段,已经对TYLCV的基因组结构、蛋白质组成等进行了深入研究。
研究表明,TYLCV属于卷叶病毒科,是一种单股正链RNA病毒,其基因组长度约为2.8kb,包含六个开放阅读框。
通过对TYLCV基因组的分析,研究人员已经成功鉴定了不同型号和变种的TYLCV,为进一步研究该病毒的毒力、传播途径和防控措施奠定了基础。
2. 病毒与寄主植物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TYLCV主要侵害的寄主植物包括番茄、茄子、辣椒等茄类植物,这些植物对TYLCV的感病性差异较大。
研究人员通过对TYLCV与寄主植物相互作用的研究,发现病毒侵染寄主植物的分子机制,包括病毒的识别、病毒侵染后植物的免疫反应等方面的机制。
这些研究为进一步培育抗性品种、筛选抗性基因、研究抗性机制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3. 防控措施的研究进展针对TYLCV的危害,研究人员对其防控措施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目前,常见的防控措施包括生物防治、化学防治、抗病品种培育等多种方式。
生物防治方面,研究人员通过筛选嗜热细菌、内生真菌等天然微生物,发现其中一些具有抑制TYLCV的潜力。
化学防治方面,研究人员通过开发新型杀菌剂、改进使用方式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针对TYLCV的培育抗性品种的研究也在不断进行中,已经培育出一些抗TYLCV的番茄品种,并进行了相应的田间试验。
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CHI)外壳蛋白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抗血清的制备
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CHI)外壳蛋白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抗血清的制备张玉满;王寰宇;刘玉乐【期刊名称】《自然科学进展》【年(卷),期】2001(011)002【摘要】经PCR获得了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CHI)外壳蛋白(CP)基因,并克隆到pGEM-7Zf(+)载体上.序列分析表明,TYLCV-CHI感染番茄或烟草时,CP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发生变化,并且在烟草上随感染时间的延长,突变频率增高.连接到含有编码tRNAarg4基因argU的表达载体pSBET后,TYLCV-CHI CP基因在大肠杆菌中以包含体形式得到大量表达(约33 ku).以表达的蛋白作抗原免疫家兔,制备了抗TYLCV-CHI CP的抗血清.ELISA实验表明,该血清与抗原特异反应,血清效价为1:3000.Western印迹实验还表明,该血清除了与感染TYLCV-CHI的番茄、烟草有特异免疫反应外,还与感染南瓜曲叶病、烟草曲叶病的叶片有免疫反应,表明这些病毒之间有明显的血清学关系.【总页数】5页(P142-146)【作者】张玉满;王寰宇;刘玉乐【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3【相关文献】1.广东番茄黄化曲叶病毒AC2基因的原核表达及抗血清制备 [J], 赵芹;李华平;何自福;佘小曼;谢大森;何晓明;彭庆务2.番茄黄化曲叶病毒郑州分离物外壳蛋白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J], 胡京昂;郭竞;崔杏春;李自娟;万秀娟;黄文;应芳卿3.甘薯羽状斑驳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特异抗血清的制备 [J], 张振臣;李大伟;陈健夫;于嘉林;乔奇;靳秀兰4.杨凌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的克隆与其核心序列分析 [J], 李云洲; 梁燕; 王巧丽; 李翠; 崔霞; 秦蕾5.山东寿光地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J], 乔宁;李美芹;郭宝太;刘永光;裴华丽;竺晓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番茄植保知识试题答案
番茄植保知识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A. 土壤传播B. 昆虫传播C. 接触传播D. 种子传播答案:B2. 下列哪种病害不属于番茄真菌性病害?A. 早疫病B. 晚疫病C. 灰霉病D. 细菌性斑点病答案:D3. 番茄生长最适宜的土壤pH值范围是?A. 4.5-5.5B. 5.5-6.5C. 6.5-7.5D. 7.5-8.5答案:C4. 番茄枯萎病的防治措施中,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 种植抗病品种B. 合理轮作C. 增加氮肥施用量D. 深翻土壤答案:C5. 番茄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方法不包括以下哪项?A. 种植前进行土壤消毒B. 使用抗病品种C. 长期单一种植番茄D. 采用生物防治措施答案:C二、判断题1. 番茄晚疫病主要通过雨水飞溅传播。
(正确)2. 番茄青枯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
(正确)3. 番茄病毒病可以通过修剪工具传播。
(正确)4.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不会通过种子传播。
(错误)5. 土壤过于湿润有利于番茄健康生长。
(错误)三、简答题1. 请简述番茄早疫病的主要症状及防治方法。
答:番茄早疫病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褐色斑点,斑点边缘有明显的黄色晕圈。
防治方法包括种植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及时清除病残体、控制灌溉和湿度,以及使用合适的杀菌剂进行防治。
2. 阐述番茄灰霉病的发病条件及其预防措施。
答:番茄灰霉病通常在高湿度和较低温度的条件下发病。
预防措施包括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以降低湿度,避免过度密集种植以增加植株间的空气流通,及时摘除病叶和病果,以及在必要时使用生物农药进行防治。
3. 描述番茄细菌性软腐病的病原及传播途径。
答:番茄细菌性软腐病的病原是软腐细菌(Erwinia carotovora)。
其传播途径主要包括土壤、水、昆虫以及园艺工具。
病菌通过伤口侵入植株,导致组织软化腐烂。
四、综合题1. 请结合实际情况,设计一套针对番茄病害的综合管理方案。
答:综合管理方案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种植抗病品种,减少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研究进展分析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研究进展分析【摘要】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YLCV)是目前园艺作物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本文旨在通过深入研究对其进行全面分析。
在研究目的与背景的基础上,通过对TYLCV的病原特性、传播途径、检测与诊断方法、防控策略以及抗病品种选育的进展进行详细探讨。
具体包括了TYLCV的病毒特性以及宿主范围、媒介昆虫的传播方式、病毒检测技术与诊断方法、目前针对TYLCV的防控策略,以及针对TYLCV的抗病品种选育研究成果。
总结了目前研究取得的成果,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这将为提高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防治水平以及抗病品种选育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关键词: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研究进展、病原特性、传播途径、检测与诊断、防控策略、抗病品种、研究成果、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目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是影响番茄产量和质量的重要病害之一,给番茄种植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种病毒病的传播规律和防控策略,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病原特性、传播途径、检测诊断方法、防控策略以及抗病品种选育进展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系统研究和分析,旨在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促进番茄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提高番茄产量和质量的目标。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番茄生产中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研究背景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 disease, TYLCD)是由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 TYLCV)引起的一种严重的病毒性病害,主要危害番茄作物。
该病于20世纪50年代在以色列首次报道,并在世界范围内快速蔓延,成为番茄产业的重要病害之一。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全球化贸易的发展,TYLCV的传播范围不断扩大,给番茄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研究进展分析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研究进展分析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是一种由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引起的病毒性疾病,主要侵害番茄等寄主作物,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和国际贸易的发展,TYLCV的传播范围逐渐扩大,对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对TYLCV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TYLCV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包括病毒的结构与遗传特性、病毒的传播途径、宿主的免疫机制以及防控策略等方面,旨在为疫情防控和作物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一、病毒的结构与遗传特性TYLCV属于甲型双生病毒科(Geminiviridae)中的短侧翼双生病毒属(Begomovirus),是一种圆形DNA病毒。
其基因组由两条单链DNA组成,分别称为A组和B组。
A组DNA包含六个开放阅读框(ORF),编码了病毒的外被蛋白(CP)和复制相关蛋白(Rep),B组DNA 编码了病毒的移动蛋白(MP)和包装蛋白(BC1)。
TYLCV的基因组结构相对简单,但其中的许多基因或蛋白在病毒侵染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发现,TYLCV的遗传变异性较高,不同地理种群和寄主范围的TYLCV具有一定的遗传多样性。
这种遗传变异性可能影响病毒的毒力和致病性,也可能导致病毒对抗病毒抗性基因的破坏。
对TYLCV的遗传特性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理解病毒的传播规律和致病机制,为防控TYLCV提供科学依据。
二、病毒的传播途径TYLCV主要通过白粉虱传播,白粉虱是TYLCV的传播媒介和主要宿主。
成虫和若虫通过取食受感染的植物汁液,将病毒传播至健康植物,引起新的感染。
TYLCV还可通过种子、嫁接和人工接种等途径传播。
在实际生产中,白粉虱的防治成为防控TYLCV的重点。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研究发现,病毒的横向转移也是TYLCV的传播途径之一。
通过分子生物学和生态学的方法,发现了一些非寄主植物(如杂草、野生植物等)可能是TYLCV 的潜在宿主或过渡宿主,这为病毒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可能途径。
试说北京番茄病毒病40年的变迁--以番茄黄化曲叶病毒为主的时期
- 83 -
图文识病
介体昆虫的防治
TY病毒的传播介体是烟粉虱。鉴于烟粉虱本 身即可对番茄造成严重的危害,在防治措施里, 其防治是一项不可缺少的措施。实际上,就防治 好烟粉虱对防治TY病毒本身来说,也是必须的, 这是因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有多种类型,不严格 防治烟粉虱有可能带来新类型的病毒,使抗病品 种的抗病性降低或失效。目前,使用的抗病品种 是没有免疫的,不防烟粉虱会形成病毒的积累, 使其受害加重。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在苗期即可发生,而且 发生的越早受害越严重。在田间发生时,初期会 有零散的病株,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往往整棚均 表现症状,造成的损失极为严重;因此,该病害 一旦发生对番茄来说是毁灭性的。
病原
TY病毒属于双生病毒科(Geniniviridae)菜 豆金色花叶病毒属(B e g o m o v i r u s ),是一种单 链环状DNA病毒(封三图6)。双生病毒的基因 组由DNA-A和DNA-B组成,每个组分的核酸大小
(1)顶叶黄化:初发时往往仅顶叶变黄, 变黄叶多为黄绿色,一般单叶边缘黄化的更为明 显,并使叶片变小,边缘有时枯死,严重时整株 的叶片均为黄绿色(封底图1)。
(2)叶片变小或叶缘向内卷曲:这种卷曲 一般多从新叶开始,不同的病株卷曲程度有一定 的差异,特别是新生的小叶,似乎伸展不开(封 底图2)。有别于植株老化所形成的生理卷叶, TY病毒都发生在新叶,在发生较晚时,有时仅 新生的幼芽表现出黄化卷叶(封底图3)。
Vegetables 2021.7
TY病毒不能通过机械摩擦进行传播,但可 以通过嫁接和种子传播,但主要通过烟粉虱传
播;所以,发生了TY病毒以后,烟粉虱对番茄 的危害不仅是雪上加霜的问题,而是致命的。烟
粉虱在传毒时,一般经过获毒、持毒和传毒3个 阶段。获毒的时间较短,一般在病株上停留10 h 后100%都可完成[7];在持毒期,将病毒通过消 化道运输到唾液腺内,并长期存留。有报道认
211177083_河北省石家庄市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及其伴随DNAβ的分子鉴定及序列分析
摘要:在河北石家庄市的番茄上分离得到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 ,TYLCV )及其伴随卫星DNA (Betasatellite DNA ,又称DNAβ),对其进行分子鉴定及序列分析,明确TYLCV 石家庄分离物及其伴随DNAβ分子结构特征及其进化起源。
根据已报道的TYLCV 及其伴随DNAβ序列设计引物,分别扩增TYLCV 石家庄分离物及其伴随DNAβ的全长序列并测序。
在NCBI 上选取国内外有代表性的TYLCV 序列和DNAβ序列,使用MEGA 6.0软件和DNAMAN 软件对石家庄TYLCV 分离物及其伴随DNAβ进行遗传变异分析。
结果表明:TYLCV 石家庄分离物全长为2781bp ,共有6个ORFs ,将该分离物定名为TYLCV-SJZ2021。
基因组序列比对发现,TYLCV-SJZ2021与山东省的分离物同源性最高(99%);与2015年本实验室报道的TYLCV 石家庄分离物相似度为98.67%,存在37处碱基差异,均属于TYLCV 以色列株系。
TYLCV-SJZ2021的伴随DNAβ全长1343bp ,其上有病毒在细胞间移动相关蛋白的BC1编码区,序列比对发现该DNAβ与河南TYLCV 伴随DNAβ分子最为相似(98%)。
从分子水平上鉴定了TYLCV-SJZ2021及其伴随DNAβ的分类地位,为防治该病毒病害及其抗病育种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番茄黄化曲叶病毒;DNAβ;分子鉴定;序列分析中图分类号:Q945;S436.412.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631(2023)02-0074-09收稿日期:2022-06-08基金项目:河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9226342D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2022KJCXZX-JZS-1)作者简介:韩旭良(1996-),男,河北石家庄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蔬菜抗病分子遗传育种。
番茄黄化曲叶病国内外分布
番茄黄化曲叶病国内外分布TYLCD首先在以色列发现广泛存在,随后在意大利和西班牙发生。
目前,TYLCD正在越来越多的地区发生和报道,而且正迅速地在新的地区蔓延开来。
据初步统计,至少已有39个国家的番茄正在遭受该类病毒的毁灭性为害。
根据病毒地理分布、基因组组分及基因组序列,被划分为新世界双生病毒(New World Begomoviruses)和旧世界双生病毒(Old World Begomoviruses)。
其中,旧世界双生病毒一般分布在亚洲、非洲、欧洲和地中海地区,基因组为单组分;新世界双生病毒分布在美洲,基因组为双组分。
TYLCD首次传播到新世界是19世纪90年代后期,发现其在中美及美国南部地区为害番茄,同时期该病还在日本也被鉴定到,2006年以后在澳大利亚也发生了该病害。
自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广西、云南和海南等地相继发现了烟草、番茄、南瓜和番木瓜等多种作物遭受双生病毒为害。
刘玉乐等1998年报道我国广西南宁市发现番茄黄化曲叶病害,经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该病毒为双生病毒的一个新种———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
近几年,我国上海、浙江、广东、广西、云南、江苏、河南、福建、海南和台湾等地相继发现番茄黄化曲叶病,该病时常造成毁棚罢园,给种植户造成巨大损失。
2006年底上海、浙江两地此类病害爆发成灾,致使当地的番茄生产蒙受了惨重损失。
浙江苍南县大棚番茄发病面积达400 hm2,占全县番茄栽培面积的80%,经济损失1 000万元以上。
广西TYLCD发病普遍,发病严重地区病株率高达30%~50%,有的田块100%植株染病,损失惨重。
2008年底,河北省南部的魏县、馆陶等地首次发现番茄黄化曲叶病,部分棚室零星发病。
至2009年2月,河北南部的魏县、馆陶、肥乡、永年、鸡泽、广平和临漳等县严重发生,3月中下旬爆发成灾。
永年县发生最严重的棚室病株率为88.2%。
进入2009年7月中下旬以来,位于河北省中东部的衡水地区饶阳县全县发生番茄黄化曲叶病。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研究进展分析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研究进展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是由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的植物病害,主要危害番茄作物。
TYLCV属于卷叶病毒科病毒,病毒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为18-30纳米。
该病毒通过白蝙蝠等媒介传播,也可通过施虫、嫁接以及种子传播。
番茄是世界各地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受TYLCV的危害,会导致叶片黄化、卷曲、萎缩,最终影响植株的生长和产量。
研究TYLCV的病原体特征、宿主植物及传播途径、病毒对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有效的防控策略对于保障番茄种植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希望通过对TYLCV的研究进展分析,为番茄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并为今后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病原特征、传播途径以及影响机制,从而有效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和措施。
通过研究病毒对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可以帮助农民减少经济损失,提高番茄产量和质量。
深入研究该病毒的传播途径和宿主植物,有助于预防和控制病毒的扩散,保护番茄产业的稳定发展。
研究方法与技术的探讨和应用,有助于提高研究效率和成果的可靠性,为病毒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旨在全面了解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病原特征和害处,为减少病毒对番茄种植业的危害提供科学依据,并探讨未来研究方向。
2. 正文2.1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病原体特征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是一种引起番茄黄化曲叶病的病原体,属于卷叶嵌累病毒科(Geminiviridae)中的一员。
TYLCV是一种双链DNA病毒,其基因组约为2750-2800核苷酸长,包含六个开放阅读框(ORFs),分别编码了复制相关蛋白(Rep)、转录激活因子(TrAP)、复制增殖蛋白(C1、C2)、辅助蛋白(AV1)和运动蛋白(MP)。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研究进展分析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研究进展分析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 Disease,缩写TYLCV)是一种由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引起的严重病害。
该病毒主要感染茄科植物,如番茄、辣椒等,会导致植株黄化、卷曲、发育不良等严重症状,严重影响茄科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本文将对目前关于TYLCV病毒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
一、病毒鉴定与检测方法研究人员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对TYLCV病毒进行鉴定和检测。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PCR扩增和序列分析。
研究人员通过设计引物和探针来扩增病毒的特定片段,并通过序列分析比对已知的TYLCV基因组序列,确定病毒的种属和亚种。
还有一些新的检测方法正在研究中,如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PCR-ELISA)和卷曲病毒病症集检测(ToCV SBT)。
二、病毒传播途径和宿主范围TYLCV病毒主要通过白薯蝽传播。
白薯蝽是TYLCV的主要媒介昆虫,其通过在植株间传播病毒。
种子传播和接种传播也是TYLCV的传播途径。
TYLCV病毒具有广泛的宿主范围,除了茄科植物外,还可以感染一些豆科和鸭跖草科植物。
三、病毒与寄主植物互作研究研究人员通过病毒、宿主和宿主免疫系统之间的互作研究,深入了解TYLCV的致病机制。
研究发现,TYLCV病毒可以通过抑制植物的防御响应和调节宿主基因表达来促进自身的繁殖。
研究还发现一些植物基因在病毒感染中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如植物雄性不育基因B2(SlNOB1)和Rp1-DeltaK遗传变异体等。
四、抗性品种筛选和遗传改良通过筛选和培育抗TYLCV的品种,是防控TYLCV病毒病的重要手段。
研究人员通过种质资源的评估和遗传背景的分析,筛选出一些具有抗TYLCV性状的品种,并将其引入育种工作中。
研究人员还通过分子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的方法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基因功能研究,为育种提供了更多的科学依据。
当前关于TYLCV病毒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病毒鉴定与检测、病毒传播途径和宿主范围、病毒与寄主植物互作、抗性品种筛选和遗传改良以及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和传递机制等方面。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研究进展分析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研究进展分析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是影响番茄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属于黄化曲叶病毒属,对番茄的生长发育及产量造成严重影响。
该病毒具有广泛的寄主范围,除番茄外,还可感染辣椒、茄子、西瓜等多种作物,给农业生产和经济带来不小的损失。
因此,TYLCV的研究备受关注,也有不少研究成果。
本文旨在对近几年来有关TYLCV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
第一,TYLCV的分子生物学特性。
TYLCV为单股正链DNA病毒,全基因组长度为2760~2780个碱基对,编码6个功能蛋白。
目前已有多个TYLCV全基因组序列被测定和报道,这为TYLCV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第二,TYLCV的传播途径。
TYLCV的主要传播媒介是银叶虫(Bemisia tabaci),但也有报道称其可通过种子、花粉、体液等途径传播。
银叶虫是一种广泛分布、属于半翅目昆虫的害虫,其危害范围除了TYLCV外,还涉及多种植物病毒和植物病害。
因此,对银叶虫的防治研究也是TYLCV防治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三,TYLCV的病害症状和防治措施。
TYLCV感染的番茄病株叶片出现黄化、卷曲、边缘烧焦等症状,使得叶片失去光合作用功能,影响番茄的生长和产量。
防治TYLCV应采用综合措施,包括病害监测、清除病株、选择耐病品种等。
在防治上也可以应用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分子生物学手段,如RNA干扰技术、植物代谢工程等。
第四,TYLCV与宿主植物的互作机制。
TYLCV的侵染与植物抗病性密切相关。
目前已知植物存活性蛋白(SAGs)对TYLCV的感染具有耐受性作用。
通过研究SAGs与TYLCV的互作机制,可以为研究植物抗TYLCV机制提供重要的线索,也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新的防治策略。
第五,TYLCV的基因工程研究。
TYLCV的基因组中编码的多个功能蛋白在TYLCV感染中起到重要作用,如开放阅读框(ORF)V1中编码的复制酶、ORF AC3中编码的轮廓蛋白、ORF C4中编码的病毒辅助蛋白等。
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卫星DNA抑制转录后基因沉默的机理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卫星DNA抑制转录后基因沉默的机理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卫星DNA抑制转录后基因沉默的机理研究一、研究背景和意义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卫星(Tomato yellow leaf curl China virus satellite,TYLCCNV-S)是一种植物卫星病毒,与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CNV)联合感染番茄等作物。
TYLCCNV卫星DNA是一种小型DNA分子,可以在TYLCCNV的寄主植物中和其它DNA病毒协同感染,引起黄化、卷曲和法国莲实属矮化病等症状,导致严重的农业损失。
TYLCCNV-S已经被证实是通过抑制宿主基因的表达来实现其协同作用的。
然而,TYLCCNV-S是如何在宿主植物中抑制转录后基因沉默以及具体机制仍然不清楚。
因此,深入研究TYLCCNV-S的作用机制,从分子水平解析它是如何抑制基因沉默的,对于防治TYLCCNV的卫星病毒感染,提高作物抗病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一)研究内容:本研究旨在探索TYLCCNV-S抑制基因沉默的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构建TYLCCNV-S的表达载体并进行基因转染,验证其在拟南芥基因沉默模型中的抑制效果;2. 分离和纯化TYLCCNV-S并进行一系列生化实验,如酶解、免疫共沉淀等方法探索TYLCCNV-S和某些基因沉默相关蛋白间的相互作用;3. 利用RNA测序技术,分析TYLCCNV-S的功能区,筛选潜在的靶基因,并验证其抑制效应。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和生物信息学等方法,包括:1. 克隆和表达基因,构建表达载体并进行细胞转染或基因转染实验,验证TYLCCNV-S的抑制效应;2. 采用酶解、免疫共沉淀等方法分离和纯化TYLCCNV-S,探究其和基因沉默相关蛋白的相互作用;3. 采用RNA测序技术,分析TYLCCNV-S的功能区,筛选潜在的靶基因,并验证其抑制效应。
中国番茄黄曲叶病毒-MEAM1烟粉虱-烟草互作的营养相关机制的开题报告
中国番茄黄曲叶病毒-MEAM1烟粉虱-烟草互作的营
养相关机制的开题报告
题目:中国番茄黄曲叶病毒-MEAM1烟粉虱-烟草互作的营养相关机制研究
背景和意义:烟草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但由于其长期种植和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使用,导致粉虱等虫害和病害频繁发生。
其中,中国番茄黄曲叶病毒和MEAM1烟粉虱是烟草上的两个危害最严重的病虫害,它们不仅会导致烟草的产量和品质下降,而且还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探究中国番茄黄曲叶病毒-MEAM1烟粉虱-烟草之间的营养相关机制研究,对于减少这些病虫害的危害,提高烟草的产量和品质有很大的意义。
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以烟草作物为研究对象,重点关注中国番茄黄曲叶病毒和MEAM1烟粉虱对烟草生长和代谢产物的影响,以及烟草对这两者的抵御反应。
具体实验方法包括:1.利用PCR技术检测烟草上病毒和烟粉虱感染情况;2.通过营养生理和生物化学分析,观察病毒和烟粉虱对烟草生长和代谢产物的影响;3.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烟草对病毒和烟粉虱的抵御反应。
预期结果和贡献:通过本研究,预期能够深入了解中国番茄黄曲叶病毒和MEAM1烟粉虱对烟草代谢的影响,为烟草的病虫害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同时,研究结果有望为进一步挖掘烟草的抗虫抗病基因及其抗虫害和抗病害的机制提供新的思路,为灌育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促进烟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利用根吸收法诱导基因沉默(VIGS)的初步研究
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利用根吸收法诱导基因沉默(VIGS)的初步研究张召军;王晓彬;王慧;刘林;张心阁;何秀霞【摘要】以含硫黄素酶Su基因的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卫星DNA作为载体,通过冻融法将其转化到农杆菌中,利用根部吸收法进行农杆菌侵染,对农杆菌介导的病毒诱导基因沉默体系进行了优化,探讨对病毒诱导基因沉默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以OD600值为1.5的含质粒pBinPLUS-2mβ-Su,pBinPLUS-1.7A的农杆菌菌液1∶1混合进行根部吸收法侵染22-25 d的番茄幼苗,目的基因Su沉默导致番茄幼苗出现光漂白现象,半定量RT-PCR检测目的基因Su mRNA被显著降解,该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对植物基因进行高通量功能分析.【期刊名称】《生物技术通报》【年(卷),期】2014(000)001【总页数】4页(P143-146)【关键词】病毒诱导基因沉默;硫黄素酶Su基因;根吸收法【作者】张召军;王晓彬;王慧;刘林;张心阁;何秀霞【作者单位】长春理工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长春130022;长春理工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长春130022;长春理工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长春130022;长春理工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长春130022;长春理工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长春130022;长春理工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长春130022【正文语种】中文植物病毒侵染植物体后,植物将启动转录后基因沉默机制(Post-transcriptional gene silencing,PTGS)进行防御,随着病毒基因组的复制而沉默掉病毒的某些功能基因。
根据植物的这种防御机制,可对植物病毒进行改造,使其携带植物的内源性基因,随着PTGS的进行就可以将内源的同源基因沉默,从而引起植物表型变化,进一步根据表型变化来推测基因功能,这种利用病毒载体来使植物内源基因沉默的方法被称为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rus-induced gene silencing,VlGS)[1-4]。
侵染广西烟草的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及其伴随的卫星DNA分子的基因组特征
侵染广西烟草的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及其伴随的卫星DNA
分子的基因组特征
侵染广西烟草的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及其伴随的卫星DNA分子的基因组特征
从中国广西靖西的烟草病株上分离到病毒分离物G102和G103,用双生病毒特异性引物均扩增出约500bp的片段,两者序列同源性达99%.对G102基因组DNA-A全序列测定表明,其全长为2728个核苷酸,与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CNV)同源性最高,达96.5%.进一步研究发现,G102和G103都伴随有长为1342个核苷酸的卫星DNA分子(DNAβ),这两个DNAβ分子的全序列与TYLCCNV的DNAβ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2.9%和93.4%.这是首次明确广西分离的TYLCCNV也伴随有卫星分子.
作者:徐幼平周雪平 XU You-ping ZHOU Xue-ping 作者单位:徐幼平,XU You-ping(浙江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杭州,310029;浙江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杭州,310029)
周雪平,ZHOU Xue-ping(浙江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杭州,310029)
刊名:微生物学报ISTIC PKU英文刊名:ACTA MICROBIOLOGICA SINICA 年,卷(期):2006 46(3) 分类号:Q78 关键词: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 Begomovirus DNA-A DNA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 金项 目: 国家 青 年科 学 基 金 资 助 项 目( 0 0 5 4 . 3702)
作 者 简介 :任
通 讯作 者 : 青
芳 ( 9 5~ ,女 , 四川 宜 宾 人 ,硕 士研 究 生 ,主要 从 事 分 子 植 物 病理 学 研 究 18 )
玲 ,博 士 ,教 授 .
西 南 大 学 植 物 保 护 学 院 ,重 庆 4 0 1 075
摘 要 :采 用根 癌 土 壤 杆 菌 介 导 接 种 和 分 子 克 隆 技 术 , 析 中 国 番 茄 黄 化 曲 叶 病 毒 (o aoyl w a ulC i 分 Tm t el l fcr hn o e a
第 5期
任 芳 ,等 : 随 中 国番 茄黄 化 曲叶病毒 的卫 星 D 伴 NA 在 本 氏烟 中的种 群 变异 8
物 Y1 ( 0 是从 云南 烟草上分 离到 的 B g mo iu 属 病毒 , 随卫星 D 0 Y1 ) e o vr s 伴 NAt分子 ( O ) 3 Yl f ,此卫 星分 子是 1 辅 助病 毒引起典 型症 状 的决 定 因子 ” .Ge等 研 究 表 明 Y1 0种群 具 有 与 R NA 病 毒类 似 的准种 特 征 , 种 群变异 水平较 高并具 有丰 富的遗传 多样性 .由于卫 星 DN AG与双生 病毒致 病性 紧密 相关 , 与辅 助病 毒 并
在 遗传上 具有共 进化关 系
,因此 卫 星 D NAI是否也具 有 与其辅助 病毒类 似 的遗传 多样性 亟 待进 一 步 研 究 ,研 究 结 果 可望 为进 一 步 解读 此类 卫 星 与 其 辅 助 病 毒 的相 互 关 系 以及
0 收 稿 日期 :2009 — 1 — 21
D A N G的富 A( -i ) , 卫 星共 同 区 (C ) A rh 区 在 c S R 内碱 基 突变 位 点最 少 ; 碱基 突 变类 型 以 A G, 其 — G—A, — C突 变 及碱 T 基 G缺 失 等 突变 类 型 的 比例较 高 , 且 在 A rh区内 出现 多个 克 隆 在 同一 核苷 酸 位 点发 生 相 同 突变 的现 象 . 并 -i c 关 键 词 :中国 番 茄 黄化 曲叶 病 毒 ;卫 星 D Af N t ;种 群 变 异 ;碱 基 突 变
列 变异体组 成 , 为“ 种” Qu s p c s[2 称 准 ( ai e i ) - .准种 现象 在植物 病毒及 其卫 星 R s e 1] NA 中广泛 存在 , 这种准 种
特 性导致其 具有 丰富 的遗 传 多样 性 , 使 其 在进 化 过程 中有 利 于 突破 寄 主 抗 性 进 而 产 生新 的病 害 或危 并
21 0 0年 1 0月
Oc. 2 1 t 00
文 章 编 号 :0 0—5 7 ( 0 0 0 10 4 1 2 1 ) 5一O 1 l O—O 6
伴 随 中国番 茄 黄化 曲叶病 毒 的 卫 星 DN 在 本 氏 烟 中 的种 群 变 异 A1 ] ;
任 芳 , 青 玲 , 熊 艳 ,孙 现超
害 .因此 , 开展植 物病 毒种群遗 传结 构及变 异 的研究 和探讨 ,对进一 步 了解 其遗传 进化 轨迹及 蔓延危 害
规律 具有重 要意义 .
双生病 毒为孪 生颗粒 状 的植 物单链 环状 D NA 病毒 , 年来 此类 病毒 在世 界范 围内 的分 布范 围不 断增 近 大 , 害程度 日趋严 重 .研究 表 明双生病毒 科 ( miii d e菜 豆金 色花 叶病毒属 ( e o vr s的多种 危 Ge nvr a ) i B g mo iu ) 单组 份病毒 伴随一 类大小 约为辅 助病毒 1 2的卫 星 D / NAp 子 , 分 这些 D NAp 子是其 辅助病 毒在 自然寄 主 分 上 引起 典型 症状所 必需 的一 类新 型致病 决定 因子 , 与之构成 双生 病毒/ 并 DNA 病害 复合体 , 一步 加重双 l f 进 生病毒 的蔓延危 害 .中 国番 茄黄化 曲叶病毒 ( o aoy l w a u lC iavr s TYL C T m t el l f c r h n iu , o e C NV) 分离
文 献 标 识 码 :A
中图 分 类 号 :S 3 . 1 . 1 46421
对植物 病毒及 卫星 R NA 的研究 表 明 ,由 于种群 数 量 巨大 、复 制周 期 短及 错 误率 高 等 因素 , 成 病 毒 造
及 卫星 R NA在 单一 寄主体 内产生 大量具有 丰 富遗 传多 样性 的群 体 ,即由一 群 十分相 近但 不 完全 一致 的 序
v u, Y C N i s T L C V)Y 0 离 物 ( 1 ) r 1分 Y 0 的伴 随 卫星 D A3Y 0 ) N 1 1 J 在本 氏烟 中的 种群 变 异 . 果 显 示表 明 : 氏烟 中 YI  ̄ ( 3 结 本 O 1 种 群所 有 克 隆 均发 生 不 同程 度 的变 异 , 接种 6 及 1 0 d 其 种 群 突 变 频 率 分别 为 2 4 ×1 和 2 5 ×1 ~ ,表 在 0d 2 后 .8 O .4 O 明该卫 星 D A 在 同一 寄主 体 内 的侵 染 时 间对其 种 群 变异 水 平 没有 明 显影 响 ; 0 种 群 的碱 基 突变 位 点 主 要 分 布 于 N f l Y1 1 3
第3 5卷 第 5期
Vo.3 No 5 1 5 .
西 南 师 范 大学 学报 ( 自然科 学版)
J u n l fS uh s hn r l iest ( trl ce c dt n o ra o twetC iaNoma Unv ri Naua S i eE i o ) o y n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