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缩性胃炎与非萎缩性胃炎胃黏膜基因表达谱的对照研究

合集下载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对照分析卢蕊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对照分析卢蕊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对照分析卢蕊摘要:目的:探究慢性萎缩性胃炎在胃镜下的表现,及其病理的诊断结果。

方法:从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检查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抽取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展开回顾性分析,对病变处进行活检病理检查,将其内镜下的表现进行分析对比,对检查结果进行比较,明确慢性萎缩性胃炎在内镜下的表现,将其与比病理检查之间存在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结果: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下的表现及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研究后,胃镜下出现粘膜皱襞变平或是消失,其粘膜表现为红白相间,主要以白为主,并且其血管透见的有11例患者,而胃镜下表现为粘膜颗粒状或是结节状的患者共有20例,胃镜下两种表现情况兼具的患者共有29人,其中,在胃镜表现和病理结果进行比较时,均显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内径诊断和病理结果进行分析后,可以发现,两者的符合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还需要将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和内径诊断结果、病理诊断相结合,为医生的诊断奠定辅助基础,从而将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确诊率提高。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表现;病理诊断结果;对照分析在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进行检查的过程中,其镜下表现形式是诊断病情的重要依据,但是其种类不同在胃镜下的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1]。

本研究将以我院接收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例,对其胃镜下的表现情况进行分析,并将其病理作为参考,探究其病情特点,从而能够为临床诊断做出依据,促进诊断准确率的提高,具体报道内容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从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检查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抽取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共有男性患者34人,女性患者26人,患者年龄在26岁-66岁,平均年龄为(45.34±4.64)岁。

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调查研究,调查过程中意识清醒。

同时排除患者具有精神病史和消化道肿瘤、消化性溃疡或是其他上消化道疾病的可能性,排除患者具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可能性。

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同证型-Hp与黏膜中SS相关性研究

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同证型-Hp与黏膜中SS相关性研究

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同证型\Hp与黏膜中SS相关性研究【摘要】目的探讨cag不同证型与黏膜中ss及hp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符合标准患者60例,脾胃虚弱证者30例,脾胃湿热证者30例,正常对照者30例,应用ria法测定胃黏膜中ss含量,并进行ss水平比较。

结果 cag患者胃黏膜中ss水平在2证型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均p0.05),在hp感染阳性者明显低于正常者、阴性者 (均p<0.05)结论 cag患者胃黏膜中ss水平变化可以部分反映脾胃虚弱证、湿热证的本质, ss的严重减少可能与hp感染相关。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型;生长抑素;幽门螺杆菌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为胃癌前状态,“未病先防,已病防变”,中医药已凸显优势,但中医证候标准化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课题将西医诊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通过黏膜中ss水平测定,探讨cag 中医证型与hp及胃肠激素的相关性,以期为辨证论治cag提供客观化诊断指标。

1 材料与方法1.1诊断标准采用2003年中华消化内镜学会制定的cag胃镜联合病理组织学诊断标准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cag脾胃虚弱证、脾胃湿热证诊断标准[1]。

排除合并消化性溃疡、胃息肉、胃黏膜有中重度异型增生或病理诊断疑有恶变者;合并心、脑、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1.2一般资料符合上述标准我院就诊cag患者60例,脾胃虚弱证者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25~63岁,病程0.5~6年;脾胃湿热证者男16例,女14例,年龄27~65岁,病程0.5~5年。

正常对照者30例均来自我院胃镜普查所筛选无疾病无症状健康人群,男17例,女13例,年龄26~60岁。

三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1.3标本采集及制备入选病例,空腹行胃镜检查取胃黏膜组织,其中3块送病理检查,1块用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是否有hp感染,2块用滤纸吸干组织表面,置万分之一天平称重;称重后置于含有0.5ml hci(0.1mmol)溶液的试管中,水浴(95℃)10分钟,立即匀浆;匀浆后加入0.1mmol的naoh0.5ml中和,以3000r/min,离心15分钟,吸取上清液置于密封冻存管中,-70℃保存备用。

不同形态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胃黏膜中Ki67和RegIV的表达情况

不同形态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胃黏膜中Ki67和RegIV的表达情况

不同形态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胃黏膜中Ki67和RegIV的表达情况背景及目的胃癌是消化道肿瘤之一,临床发病率高,且早期症状及胃镜下形态均不典型,早期胃癌常易被漏诊,确诊胃癌时大多数患者的病情已进入中晚期,难以取得满意的五年存活率,患者预后差。

如果能做到早期预防,并且定期对高危人群进行胃镜筛查,就可减少胃癌发病率或提高胃癌检出率。

本文将胃黏膜形态学、病理学及分子生物学等信息综合考虑,检测胃窦处不同形态的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黏膜中Ki67和再生基因IV(regenerating gene Ⅳ, Reg IV)的表达情况,推测在高危人群中哪种胃窦黏膜形态发生异型增生或癌变的可能性大,以提高胃镜靶向活检的准确率。

对象和方法胃镜下活检取得不同病变、不同形态的胃窦黏膜标本共314例,分为五组,分别为:非萎缩性胃炎组60例、萎缩性胃炎组61例、萎缩性胃炎伴肠化呈浅表凹陷黏膜组(简称肠化凹陷灶)64例、萎缩性胃炎伴肠化呈浅表隆起黏膜组(简称肠化隆起灶)64例和胃癌组65例。

所有患者均未接受质子泵抑制剂及胃黏膜保护剂等药物治疗。

分别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ase-PCR,RT-PCR)法对胃镜下所取标本组织进行Ki67和RegIV因子的蛋白质和mRNA水平检测。

结果Ki67在非萎缩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组、肠化凹陷灶组、肠化隆起灶组以及胃癌组中蛋白阳性表达率渐进性增高,阳性率分别为15.0%、18.0%、23.4%、70.3%、70.8%,肠化隆起灶组与肠化凹陷灶组、非萎缩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组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lt;0.05),但与胃癌组无统计学意义(P&gt;0.05);mRNA在以上5组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19±0.02、0.28±0.01、0.60±0.02、1.17±0.04、1.35±0.03,其统计学结果与蛋白表达相同。

萎缩性胃炎胃黏膜组织不同亚型肠上皮化生中突变型p53和C-myc的表达

萎缩性胃炎胃黏膜组织不同亚型肠上皮化生中突变型p53和C-myc的表达

属第 一人 民医 院松 江分 院消化 内镜 中心 胃黏 膜 活 检标 本 15例 , 中女 8 6 其 6例 , 7 男 9例 , 龄 3 年 1—7 6岁 。经 病 理 诊断 为慢 性 萎 缩 性 胃炎 伴 肠 化 生 15例 , 萎 缩 2 非
15例慢性萎缩性 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标本 中, 2 不完
查 有 积极 的 意 义 。突 变 型 p 3 mp3 和 Cm c是 癌 5 ( t5 ) —y
基因, 本研 究通 过 A .A B P S和 H D A I . B黏 液 染色 把肠 上
基金项 目:上海市卫生 局课题 (0 9 5 ) 上 海市科委 医学引导类 20 2 1 ;
科 技 项 目( 1 19 0 0 ) 14 11 10 o
i i e e t s by e f i tsi a mea lsa i o a in wi to h c g sr i . eh d I t s n l mea l i n d f rn u tp s o ne t l f n tpa i n c mp n o t arp i a t t M t o s h is n e t a tp a a i s
胃癌是 人 类 最 常 见 的 恶性 肿 瘤 , 我 国其 发 病 率 在 居各种肿瘤之 首, 严重危害人 民的健康… 。而 胃癌 的 发生很 少直 接 从 正 常 胃黏 膜上 皮 产 生 , 癌变 之 前 多 在 数 经 历一段 相 当长 的演 变 过程 , 由正 常 胃黏膜 转 变 即 成 胃癌癌前 病 变 , 部分 再 发 展 成 胃癌 [ 。 目前 开 展 积 2 3
css eecas e nodf r t u t e b li lep r dcai Shf( B P S adhg o i ie ae w r l i d i iee b p s yAc nbu/ e oi c ci A -A ) n i i nda n/ s f i t f ns y a i d hr m

萎缩性胃炎胃粘膜组织细胞p53及PCNA蛋白表达

萎缩性胃炎胃粘膜组织细胞p53及PCNA蛋白表达

3中外医疗I N FOR I GN M D I L TR TM NT 中外医疗2008NO .19CHI NA FO REI GN M EDI CAL TREATM ENT基础医学研究表明,长期热咸饮食可以导致慢性萎缩性胃炎[1]。

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其被列为胃癌前状态[5]。

现已公认胃粘膜细胞癌变常需经历萎缩性胃炎/伴肠化-不典型增生-胃癌的过程[6],此过程中癌基因、抑癌基因的作用意义重大。

p53蛋白是53kD 的核磷酸蛋白质,参与细胞周期和细胞增殖的调节。

正常细胞中p53蛋白含量较低,半衰期短,用一般的免疫组化方法很难检测。

当p53基因发生突变时,所表达的p53蛋白构型发生变化,在细胞内半衰期延长,导致细胞恶性增殖,此时组织中可检测出p53蛋白[4~5]。

本研究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 as er sc anni ng conf oca l m i c r oscope ,LSC M )的高分辨性及同屏显示不同发射波长荧光色的特性,观察p53及PCN A 蛋白在大鼠萎缩性胃炎胃粘膜组织细胞中的表达情况。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7周龄健康、性成熟的雄性SD 大鼠(由第四军医动物实验中心提供)64只,体质量200~250g,按随机化原则分为3组,即正常喂养组、正常对照组和热盐水组。

每组各20只。

采用架式笼养,恒温(24±1)℃,湿度50%~60%。

1.2方法大鼠萎缩性胃炎模型的制作:正常喂养组为正常喂养,饮白开水;正常对照组为25℃白开水灌胃,每次2.5m L ,1次d -1;热盐水组为55℃15%氯化钠灌胃,每次2.5m L,1次d -1。

实验开始,先处死4只正常组大鼠,并留取胃大体标本作为对照。

以后各组分别于4周、8周、12周、24周、32周、65周各随机取4只,以观察粘膜萎缩情况,具体方法参见文献[6]。

免疫荧光及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技术:按身体质量与给药容积比值为0.5%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麻醉,取出鼠胃,沿大鼠胃小弯条状取材,包括胃窦及部分胃体,做组织切片。

慢性萎缩性胃炎参考书目

慢性萎缩性胃炎参考书目
[1]孟宪鑫. 基于浊毒学说应用化浊解毒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期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 及机制探讨[D].河北医科大学,2014. [2]丁成华,李晶晶,方芳,冯磊,程绍民,石强,郑绍勇,兰佳.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病机与证候分 布规律研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03:582-586. [3]陈璐. 健脾通络汤治疗 60 例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虚寒)证临床疗效观察[D].中国 中医科学院,2013. [4]郭强. 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中医证候、证素分布特点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 [5]张金丽.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辨为浊毒内蕴证的探讨及临床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2. [6]许话.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型分布与胃镜象、病理象相关性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 学,2014. [7]孙芳红,曲爱华. 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临床对比研究[J]. 中国社区医师(医 学专业),2012,20:255-256. [8]李俊青. 参七消痞颗粒对 MNNG 负荷多因素致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探 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 [9]邝耀均.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分析[J]. 当代医 学,2011,19:145-146. [10]魏玥. 益气化瘀解毒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大鼠干预的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 药大学,2012. [11]柳保强. 小刺猴头多糖对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6. [12]刘又慈. 周乐年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2. [13]李琼,刘晏,吴坚炯.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进展[J]. 中医学报,2013,01:114-116. [14]周阿高,李琰.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文献荟萃分析[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 志,2010,01:120-123. [15]韩艳梅. 辛开苦降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临床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 学,2011. [16]王蕾,朱薇,陈楚弟,张亚历. 胃镜下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准确性研究[J]. 中国全科医 学,2012,13:1464-1468. [17]马然.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候学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 [18]段婉娥.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型规律探讨[D].湖北中医学院,2009. [19]刘宇. 基于数据挖掘方法对当代名中医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用药规律研究[D].河北医科 大学,2014. [20]常建平. 王道坤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经验[D].甘肃中医学院,2014. [21]张立宏. 谢晶日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学术思想及用药规律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 大学,2013. [22]苏和. 牛兴东学术思想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总结[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 [23]周雪. 自拟胃痞托化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 学,2014. [24]陈艳哲.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中医证候特点探讨[D].河北医科大学,2011. [25]徐婷. 欣胃颗粒治疗 HP 阳性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4. [26]童晓群. 益气养阴化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湖北中医药大 学,2013. [27]徐伟超. 基于数据挖掘的李佃贵教授运用化浊解毒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期病变的

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临床对比研究 陈飞

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临床对比研究 陈飞

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临床对比研究陈飞摘要:目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临床对比研究。

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0月所收治的9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97例患者均接受内镜检查和病症诊断。

结果:本组97例内镜诊断下确诊为诶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在对其进行病理诊断的过程中,发现有72例患者属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诊断符合率为74.22%。

在对患者进行内镜检查的过程中,有27例患者属于A型,病理学诊断有11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占据40.74%;有31例患者属于B型,病理学诊断有2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占据83.87%;有39例患者属于C型,病理学诊断有3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占据96.87%。

三种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符合率在病理诊断过程中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内镜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与病理组织学结果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在实际诊断过程中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一起进行诊断,这样能更好提高其诊断率。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病理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在临床中属于消化系统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就是胃部黏膜腺体萎缩,在临床上这类疾病被认为是胃癌常见癌前病变现象[1]。

为此,在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其早期诊断十分的重要,尽早对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地预防癌前病变的进展,使患者受到更好地治疗。

就目前而言,在对这类疾病进行诊断过程中,大多会对患者进行内镜检查,为了更好地对其进行研究,本文主要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进行了临床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0月所收治的9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有53例,女性患者34例;患者年龄段为24-70岁,平均年龄为(62.78±5.78)岁;主要临床表现为饱胀、上腹部疼痛等现象,同时还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

基因蛋白质在不同证型慢性胃炎胃粘膜中表达的研究思路

基因蛋白质在不同证型慢性胃炎胃粘膜中表达的研究思路
维普资讯
浙 江 中 映学 虢学 报 2 0 02年 2H弟 2 6卷 桀 t 觏
基 因蛋 白质 在 不 同证 型 慢 性 胃炎
胃粘 膜 中表 达 的研 究 思 路


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杰
榜季唇
岽曙 末
浙 江 中 医学 院
摘要
杭 州 30 5 103
研 究细胞 凋 亡调控 基 固 蛋 白质在 不 同证 型慢 性 胃 是患 者 中 的表 连 , 用 免寝 组 化 击检 酬 Bx 、 氏 、 采 a、 H 、 … C .、e2曩 D bl -
b ss o e ai rt i lc l fs n o s. e tbl hig i e y tm fmirs o c dfe nito a i fg n t p en moe ue0 y drme e o sa i n nd x s se o co c pi ifr t in. c p nd su fa i lg nal mo lo s e a o y a tdy o nma e l e de f
动的机 理和疾病 发生 的分子机制 , 这一 全新研 究领域对 我 国 2 世 纪生命 科学 的发展产 生重 大影响 。 1
中医药学是 人类生 命科学 与医学 的一块瑰 宝 .人 类基 因蛋 白质 组学 研究 的方法学 内容 与 中医药学 的整 体观 、 辨证观 有许 多相似之处 。 中医药学 的现代化 应该 基于对 现代生命科 学 的基本 原理与最新 进展 的准 确理懈 与全面分 析。 因而 , 我们 开展 基因蛋 白质在不 同证型慢 性 胃炎 胃粘 膜 中表 达 的研究 , 此探求各证 候发 生发 展的基 因蛋 白质 藉
d t dsfrds lsn e ai r ti a ̄ e te c 舻 sa ue fe p e sv e u ain o e meho o ico i gg n te poen l t s,h h e nd r lso x rs ie rg lto fTCM y d o s, ig as s n r me d a ̄o l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辨证分型与胃黏膜组织p5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辨证分型与胃黏膜组织p5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i n t o d i f f e r e n t T C M p a t t e r n s , a mo n g w h i c h 3 t y p e s o f p a t t e ms wi t h mo r e c a s e s( o v e r a l l 7 1 c a s e s ) w e r e s e l e c t e d t o b e
Th e Co r r e l a t e d Re s e a r c h o n t h e TCM Pa t t e r n a n d t h e Ex p r e s s i o n o f Ga s t r i c Mu c o s a p 5 3 o f CAG Pa t i e n t s

题・ 方 垂裴
W e s t e r n J o u r n a l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 e d i c i n e

2 01 5 Vo 1 . 28 No . J
慢 性姜 编 性 尖 医辩证 分型 与1 《 i 耜 碘组 纸 p 5 3蛋 白表迄 的 碉 关性唧 鬼
M A Y a n j u n , , ^ S h o u n i n  ̄ , T A N G S h a o b o
G u a n g x i U n i v e r s i t y q , ’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 N a n n i n g 5 3 0 0 0 1 , C h i n a ; 2 Ru i k a n g H o s p i t a l A f il f i a t e d t o G u a n g x i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A S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 : T o o b s e r v e t h e e x p r e s s i o n l e v e l o f g a s t i r c mu c o s a p 5 3 o f d i f f e r e n t T C M p a t t e ms c o n. r mo n l y s e e n f r o m c h r o n i c a t r o p h i c g a s t r i t i s( C A G) p a t i e n t s i n c l i n i c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w h e t h e r t h e r e we r e d i f e r e n c e s i n t h e p a t t e ns r f r o m t h e p e r s p e c t i v e o f c y t o b i o l o g y a n d w h e t h e r t h e d i f e r e n c e s c o u l d b e o n e o f t h e o b j e c t i v e i n d e x e s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型与胃镜、胃黏膜病理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型与胃镜、胃黏膜病理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型与胃镜、胃黏膜病理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目的: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中医证型与胃镜、胃黏膜病理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探讨。

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10例CAG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行中医证型分型,对证型分布特点、患者的年龄、性别、胃镜检查、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胃黏膜病理检查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探讨。

结果:110例患者中医证型中脾胃虚弱证41例,占37.27%,明显高于其他证型。

胃镜表现方面,单纯性萎缩性形态患者仅占13.64%,其中以脾胃湿热证所占比例最低。

患者的萎缩多以轻、中度为主。

脾胃虚弱证患者的重度萎缩比例明显低于肝胃不和证、胃络瘀血证及脾胃湿热证。

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为51例,占46.36%。

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演变同中医证型、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有着一定相关性,在病变早期以实证为主,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较低,在病变中晚期多以虚实夹杂证为主,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较高。

慢性萎縮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为消化科常见性疾病,发生率约为受检人数的15%[1]。

研究显示,CAG是胃癌的独立危险因素[2],特别是CAG伴上皮化或胃黏膜异型增生患者的癌变风险更高,被称作癌前病变[3]。

临床上目前关于CAG癌前病变的发病机制没有完全明确,西方医学对于该病目前尚无确切的治疗方法,而中医在此类疾病的治疗及预防方面有着独特优势,叫作治未病[4]。

所以,如何从中医角度预防、治疗CAG癌前病变已经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

为了进一步对CAG中医证型、胃镜、胃黏膜病理及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探讨,笔者对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10例CAG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10例CAG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1例,女49例;年龄32~78岁,平均(53.93±2.29)岁;病程0.5~18.5年,平均(7.88±0.96)年。

两种基因蛋白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同中医证型中的表达

两种基因蛋白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同中医证型中的表达

( 7 ) : 1 0 0 9 .
两种 基 因蛋 白在 慢性 萎缩 性 胃炎 不 同 中 医证 型 中 的 表 达
潘 如 燕 ( 苏州 大学基 础 医学 院江苏 联合 职业 技术学 院 连云港 中医药分 院 2 2 2 0 0 7 )
摘要 : 目的 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组织中尾侧同源框相关基因2 ( C D X 2 ) 和生存素基 因( S u r v i v i n ) 表达与病变中
医证 型的相 关性 。方法 以苏州大学 医学院附属教 学 医院诊 断为慢性萎缩性 胃炎的 1 2 6例 患者 为调 查对 象, 根 据有 无癌
前病 变分 为癌前病 变组 9 6例和慢性萎 缩性 胃炎组 3 0例 ( 胃炎组 ) , 癌前病变的 9 6例患者根据 中医辨证分 型标准分 为血
瘀热毒 型组 5 1 例、 阴虚有热型组 2 7例、 脾 胃虚 弱型组 1 8例 ,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 测 C D X 2 、 S u r v i v i n基 因蛋 白在各组患者病 变组 织中的表 达。结果 癌前病变组 C D X 2 、 S u r v i v i n基 因蛋 白阳性表 达率显著 高于 胃炎组 ; C D X 2 、 S u r v i v i n在血瘀 热毒型 组、 阴虚有 热型组、 脾胃 虚弱型组癌前病 变组织 中表 达水 平依次 降低 , 各 组 间表 达水平 比较 差异 显著 ( P< 0 . 0 5 ) 。结论
升造血 系统 的功能 , 提高机体免疫力 , 减 轻头昏乏力 、 恶心呕吐及 均 有 改善 , 说 明该 药 物 具 有 提 高 免 疫 功 能、 减 少 副 反 应 的效 。 骨髓抑 制等放化疗引起的不 良反应 。润 肺消极胶 囊治疗 组化 果 ] 疗 后患者外 周血中 I L一1 8 、 T N F—o . r 、 I L一 2 、 I L一4和 I L一1 0无 明 综上所述 , 在针对晚期恶性 肺癌治疗 时 , 不 应该仅针 对肿瘤 的局部变化 , 更 应该从 全局 了解 患者对治 疗的耐受 性, 润 肺消积 显变化 , 而对照组 I L一1 8 , T N F—o r . 、 I L一 2明显 下降 、 I L一4和 I L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与病理诊断的差异分析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与病理诊断的差异分析
Ae i n e t o b a c t e r me n i n g i t i s i n n e u r o s u r g i c a l p a t i e n t s wi t h i n t r a v e n t r i e —
慢性萎 缩性 胃炎的 胃镜 与病理诊 断的差异分析
C a r e M e d , 2 0 0 9 , 3 7 ( 8 ) : 2 3 6 0 - 2 3 6 8 .
[ 4 ] 姜启 周 , 王卫 民, 全 月英 .气 管切 开后 的 医 院下呼 吸道 感 染
[ J ] . 中华 医院感染学杂志 , 1 9 9 9, 9 ( 1 ) : 2 6 .
J i fe n e t D i s , 2 0 0 9 , 1 3( 2 ) : 1 4 5 — 1 5 3 . ( 收稿 日期 2 0 1 6 - 0 5 - 2 9 )
[ 5 ] G u a r d来自a d o A R ,B l a n c o A ,A s e n s i V,e t a 1 .M u l i f d mg — r e s i s t a n t


医 学



J OURNAL OF TAI S HAN MEDI C AL C OL L EGE Vo 1 . 3 7 N l 1 2 Ol 6
重要原 因 ¨ 。建议严格掌握抗 菌药物使用指征 ; 在未获知病原学检测结果 时 , 可根据患者个体情况 , 结合本科室的常见细菌耐药性监测数据进行抗菌治 疗; 获知病 原 学 检 测 结 果 后 , 根 据 药 敏 情 况 调 整 用
Ch e mo t h e r ,2 o 0 8,6 1:9 0 8- 91 3.

萎缩性胃炎血清、胃黏膜酶抗氧化与非酶抗氧化指标的表达情况

萎缩性胃炎血清、胃黏膜酶抗氧化与非酶抗氧化指标的表达情况

萎缩性胃炎血清、胃黏膜酶抗氧化与非酶抗氧化指标的表达情况作者:***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20年第17期【摘要】目的:研究萎缩性胃炎血清、胃黏膜酶抗氧化与非酶抗氧化指标的变化情况。

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78例萎缩性胃炎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的78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

比较两组的血清、胃黏膜组织酶抗氧化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及非酶抗氧化指标[硒(Se)、维生素C(VitC,Vc)、褪黑素(MT)]水平,并比较观察组不同严重程度者的血清、胃黏膜组织酶抗氧化及非酶抗氧化指标水平。

结果:观察组的血清、胃黏膜组织酶抗氧化及非酶抗氧化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不同严重程度者的血清、胃黏膜组织酶抗氧化及非酶抗氧化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者的血清、胃黏膜组织酶抗氧化及非酶抗氧化指标水平均高于中度者,中度者的血清、胃黏膜组织酶抗氧化及非酶抗氧化指标水平均高于重度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萎缩性胃炎血清、胃黏膜组织酶抗氧化及非酶抗氧化指标的表达相对较低,且随着病情加重,其表达量进一步降低。

【关键词】萎缩性胃炎血清胃黏膜酶抗氧化指标非酶抗氧化指标[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hanges of enzyme antioxidant and non-enzyme antioxidative indexes in serum and gastric mucosa of atrophic gastritis. Method: A total of 78 patients with atrophic gastriti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7 to June 2019 were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a total of 78 healthy physical examination patients from the same period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 serum and gastric mucosa tissue enzyme antioxidant (SOD, GSH-Px and CAT) and non-enzyme antioxidant (Se, Vc and MT) level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the serum and gastric mucosa tissue enzyme antioxidant and non-enzyme antioxidant levels of the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severit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compared. Result: The levels of enzyme antioxidant and non-enzyme antioxidative indexes in serum and gastric mucosa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antioxidant levels of serum and gastric mucosal tissue enzyme and non-enzyme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severity were compare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antioxidant levels of serum and gastric mucosal tissue enzyme and non-enzyme in mild patient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moderate patients, and the antioxidant levels of serum and gastric mucosal tissue enzyme and non-enzyme in moderate patient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severe patients,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expression of enzyme antioxidative and non-enzyme antioxidative indexes in serum and gastric mucosa of atrophic gastritis are relatively lower,and with the aggravation of the disease, the expression is further reduced.[Key words] Atrophic gastritis Serum Gastric mucosa Enzyme antioxidant index Non-enzyme antioxidant indexFirst-author’s address:The Fourth People’s Hospital of Tai’an,Tai’an 271000, China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0.17.004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上皮及腺體出现萎缩的情况,进展至一定程度后可发展为癌前病变[1]。

211238311_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和胃黏膜组织中hsa-miR-122-5p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11238311_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和胃黏膜组织中hsa-miR-122-5p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短篇论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和胃黏膜组织中hsa- miR-122-5p 的表达及临床意义黄小玲 林尤冠 林道壮【摘要】目的 探究慢性萎缩性胃炎(CAG )患者血清和胃黏膜组织中hsa-miR-122-5p 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2019年12月至2021年6月琼海市中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60例CAG 患者纳入研究组,另选择同期在该院接受胃镜检查的60名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法测定血清和胃黏膜组织中hsa-miR-122-5p 的表达水平,并采用ROC 曲线分析其对CAG 的诊断效能。

比较不同病理特征CAG 患者的血清和胃黏膜组织中hsa-miR-122-5p 的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 相关系数法分析其与患者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血清和胃黏膜组织中hsa-miR-122-5p 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

血清和胃黏膜组织中hsa-miR-122-5p 的表达水平诊断CAG 的敏感度分别为77.59%和71.24%,特异度分别为79.74%和69.98%,ROC 曲线下面积(AUC )分别为0.687和0.623;2项联合检测诊断CAG 的敏感度、特异度和AUC 分别为79.83%、80.11%和0.695。

随着CAG 患者胃黏膜萎缩程度、肠上皮化生程度及异型增生程度加重,其血清和胃黏膜组织中hsa-miR-122-5p 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AG 患者血清和胃黏膜组织中hsa-miR-122-5p 的表达水平与胃黏膜萎缩程度、肠上皮化生程度及异型增生程度均呈显著正相关(P 均<0.05)。

结论 CAG 患者血清和胃黏膜组织中hsa-miR-122-5p 表达上调,其可能参与了CAG 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并有可能成为该疾病临床诊断和病情评估的新指标。

比较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内镜检查和病理诊断结果

比较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内镜检查和病理诊断结果

比较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内镜检查和病理诊断结果发表时间:2016-12-14T14:55:44.71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8月第16期作者:朱晓妍[导读] 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人进行内镜检查和病理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联系,在临床中应该将两者结合实施诊断。

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 250013【摘要】目的研究内镜检查与病理检查在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疾病的情况。

方法采用随机表法选取从 2014 年 4 月到 2016 年 4 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共 100 例,然后对病人的病变部位实施活检和病理检查,分析内镜和病理检查两种方法的诊断情况。

结果 100 例经内镜检查确诊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中,病理检查结果有66 例,诊断的符合率是 66.00%。

胃内镜检查中病理表现是黏膜皱裂变薄,胃黏膜红白间隔分布,白相为主与血管透见而确诊的符合率是 68.19%;病理表现是黏膜为颗粒状或结节状而确诊的符合率是69.05%,两者没有统计学的差异(P > 0.05);而在胃镜检查中只出现黏膜皱裂变薄,黏膜粗糙,红白黏膜间隔分布,白相为主,血管透见的符合率是 94.44%,其和以上的两类的差异显著。

结论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人进行内镜检查和病理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联系,在临床中应该将两者结合实施诊断,增加诊断的准确率。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病理诊断;黏膜皱裂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胃黏膜的腺体萎缩而导致的慢性炎症,该病的发病率较高[1],能够发展为胃癌,严重的威胁病人的健康。

而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早期发现和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胃癌病人的存活率,而胃镜的定期检查结合病理诊断能够增加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的诊断准确率。

因此,为了研究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情况,本文展开临床实验研究,具体研究结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采用随机表法选取从 2014 年 4 月到 2016 年 4 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共 100 例,研究对象均由胃镜检查确诊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应排除出现消化道肿瘤和消化性溃疡以及伴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的病人[2]。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的相关性研究 张漾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的相关性研究 张漾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的相关性研究张漾【摘要】目的:通过对病例的分组实验观察,根据病理检查和胃镜检查的实验数据对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关联性进行确认。

方法:通过对2016年4月-8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1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分别进行分组诊断实验。

先将100例患者作为第一组进行胃镜诊断,并命名为胃镜诊断实验组,然后将这1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第二组,进行病理检查,命名为胃镜检查组。

经过在病理检查诊断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确诊后,对两组检查诊断结果的数据信息进行对比分析,以此判断胃镜检查和病理检查在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检查结果上是否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结果:胃镜检查结果100例患者全部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病理检查组则只有58位患者被诊断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镜检查组的确诊检查率高于病理检查组,而且两组的比较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97,P=0.022),并且胃镜检查组和病理检查组的检查相符比例为58%,(K=0.294,P=0.023)。

结论:通过胃镜检查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确诊率与病变部位活体检验的相符性不高。

相对于病变部位活体检验的确诊办法来讲,胃镜检查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确诊中的实际应用效果不明显,故不建议在临床中采用胃镜检查对患者的慢性萎缩性胃炎进行最后确诊。

【关键词】消化系统;萎缩性胃炎;胃镜病理检查引言: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般性胃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的结果,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发生在胃部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症状表现为胃部黏膜萎缩导致的胃胀、胃疼、烧心以及消不良等症状;还会伴有大便异常和贫血导致的身体虚弱等症状,目前的临床经验发现,慢性萎缩性胃炎常常作为胃癌的前期病理特征。

经过研究发现,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发病原因有以下几点:患者感染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已经被确定为引起慢性胃炎的主要原因,并且在60%~90%的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中提取培养了幽门螺杆菌;饮食不规律,大量饮酒、吸烟、刺激性食物对胃黏膜的强烈刺激都有可能损坏胃黏膜,引起慢性萎缩性胃炎;在临床中通过对患者家族病史的了解发现,慢性萎缩性胃炎有非常大几率的可遗传性,最近这项原因也已经被医学界证实;在工作中,经常接触金属汞、铜、锌、铅等对胃黏膜有较大刺激作用的金属,对于引发慢性萎缩性胃炎有很大的诱发几率;在治疗肿瘤等疾病进行放射性治疗的过程中,放射性物质不仅杀死了病变细胞和癌细胞,也同样能够造成胃黏膜的损伤,引发慢性萎缩性胃炎;相关临床研究已经证明缺铁性贫血在造成体制变弱的过程中对于引发慢性萎缩性胃炎也有很大的相关性[1]。

萎缩性胃炎应用不同抗Hp治疗的临床疗效研究

萎缩性胃炎应用不同抗Hp治疗的临床疗效研究

萎缩性胃炎应用不同抗Hp治疗的临床疗效研究摘要:目的:分析应用不同抗Hp治疗方法对萎缩性胃炎的疗效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Hp阳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抗Hp治疗方法将其分为A、B、C三组,A组采用序贯疗法进行治疗,而B、C两组采用常规三联疗法即PPI+2种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三组患者疗效。

结果:三组患者经治疗后均取得一定疗效,但相比于B、C两组,A组经治疗后其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比较三组经治疗后胃黏膜慢性炎症修复程度,A组虽高于B、C两组,但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序贯疗法及常规三联疗法对Hp阳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治疗均能取得效果,但进行序贯疗法能够取得提高根除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抗Hp治疗;三联疗法;不良反应;临床研究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症通常Hp(幽门螺杆菌)感染、胆汁反流、免疫因素、血管活性因子及细胞因子改变等因素影响,而幽门螺杆菌检出阳性率较高,常伴有肠化生和异型增生,易引发胃癌,因而应进行抗Hp治疗。

本次研究主要选择经本院收治的Hp阳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三联疗法及序贯疗法进行治疗,判断其疗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3月~2016年5月经本院收治的Hp阳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8例,女性52例,年龄为25~71岁,将其分为A、B、C三组,每组60例。

所有患者经胃镜及病理学检查、Hp检测确诊为Hp阳性萎缩性胃炎,且符合病症内镜及病理诊断标准。

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性别、年龄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采用不同治疗方法治疗三组患者,其中A组治疗前7天口服雷贝拉唑10mg每日二次、左氧氟沙星0.2g每日二次,后7天改为雷贝拉唑10mg每日二次、阿奇霉素0.5g每日一次,替硝唑片0.5g每日一次,共14天。

非萎缩性胃炎与萎缩性胃炎黏膜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对照研究

非萎缩性胃炎与萎缩性胃炎黏膜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对照研究

非萎缩性胃炎与萎缩性胃炎黏膜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对照研究陈胜良;萧树东;等
【期刊名称】《胃肠病学》
【年(卷),期】2002(7)B11
【总页数】1页(P39)
【作者】陈胜良;萧树东;等
【作者单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200001【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3.32
【相关文献】
1.胃癌与慢性萎缩性胃炎基因表达谱的差异和关联 [J], 吴建新;张燕;张庆华;李定国
2.艾灸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外周血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J], 黄艳;张军峰;张建斌;吴焕淦;吴凌翔;马喆;顾沐恩;黄儒德;李璟;吴璐一;刘慧荣;马晓芃
3.益气活血法对大鼠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差异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J], 李军祥;张玉禄;朱陵群;赵宁宁
4.黄芪、三七及其配伍对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热休克蛋白70基因表达的影响[J], 史瑞;李晓红;刘礼剑;李健;李军祥
5.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同中医证型模型大鼠胃黏膜细胞增殖基因表达 [J], 徐珊;王常松;周嘉鹤;杨季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胃萎缩性炎症恶变过程中基因表达谱的变化

胃萎缩性炎症恶变过程中基因表达谱的变化

胃萎缩性炎症恶变过程中基因表达谱的变化丁西平;毛玉娣;汪朝靓;周欢;程前【摘要】目的研究胃萎缩性炎恶变至胃癌过程中基因表达谱的变化.方法收集5例重度萎缩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组织和5例进展期胃癌组织进行基因芯片检测,筛选差异性表达的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的方法对差异性表达的基因富集的生物过程、信号通路、基因编码蛋白之间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基因芯片检测,筛选出2 779个差异性表达的基因,并对变化最明显的前15个上调及前15个下调的基因进行总结,其中包括CPA2、HCAR3、BCL2A1、ITGAX等新发现的胃癌相关基因.此外,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了差异性表达基因所代表的生理意义,如炎症反应、细胞迁移、TNF信号通路、NF-kappa B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趋化因子信号通路等.结论萎缩性胃炎恶变至胃癌过程中基因表达谱发生明显变化,并代表了相应的生理意义.【期刊名称】《安徽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9(054)003【总页数】6页(P402-407)【关键词】炎症恶化;胃癌;萎缩性胃炎;基因表达谱;GO分析;KEGG信号通路;PPI网络分析【作者】丁西平;毛玉娣;汪朝靓;周欢;程前【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老年消化科,合肥23000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老年消化科,合肥23000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老年消化科,合肥23000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老年消化科,合肥23000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老年消化科,合肥23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2;R573.3+2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1]。

早期胃癌无明显的症状和体征,极大限制了早期的诊断率,并且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期,因此,目前胃癌的5年生存率仍然不令人满意[2]。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病理改变与CagA VacA的关系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病理改变与CagA VacA的关系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病理改变与CagA VacA的关系孟祥军;吴建新;李定国;陆汉明【期刊名称】《世界肿瘤杂志》【年(卷),期】2003(002)001【摘要】目的研究慢性萎缩性胃炎时胃黏膜不同的病理变化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terpylori,Hp)致病因子CagA VacA之间的关系.方法120例Hp阳性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按黏膜炎症和黏膜萎缩的程度及肠化的有无进行分组,并抽取血清,通过Westernblot法测定血清中特异性抗体CagA(116KD)和VacA(89KD).结果①慢性萎缩性胃炎黏膜炎症的程度与CagA检出的阳性率显著相关,炎症程度严重的病例CagA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轻度炎症病例(85.1%vs 53.28%,P<0.005);②胃黏膜重度萎缩者VacA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胃黏膜轻度萎缩者(77.8%vs 38.7%,P<0.005);③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VacA抗体阳性者多有肠化生,其肠化生的发生率显著高于VacA抗体阴性患者(84.1%vs 30.3%,P<0.005).结论CagA的表达同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其表达的阳性率愈高胃黏膜炎症程度愈重,而VacA的表达则同胃黏膜的萎缩及肠化密切相关,胃黏膜重度萎缩与肠化患者VacA的表达率显著高于胃黏膜轻度萎缩与肠化的患者.【总页数】3页(P19-21)【作者】孟祥军;吴建新;李定国;陆汉明【作者单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消化科,上海,200009;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消化科,上海,200009;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消化科,上海,200009;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消化科,上海,200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相关文献】1.健脾清热化瘀法治疗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及其胃黏膜病理改变的临床研究 [J], 乔天渊;张卫国;李建荣;顾建国;邬渊敏;乔慧洁;储亚庚;潘林福2.幽门螺杆菌CagA蛋白与胃黏膜病理变化的关系 [J], 董玉莲;徐金刚;杨喜丰;张荣祖3.VacA/CagA阳性Hp感染与胃粘膜病理组织学改变的关系 [J], 王毓友;赵家麟4.幽门螺杆菌cagA基因和血清CagA抗体与VacA表达关系的研究 [J], 张尤历;刘厚钰;等5.慢性萎缩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cagA、vacA基因相关性研究 [J], 韩梅娇;金晓明;牟海滨;姜洋;贺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金项目: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资助作者单位:200001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仁济医院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论著#萎缩性胃炎与非萎缩性胃炎胃黏膜基因表达谱的对照研究陈胜良萧树东陈晓宇=摘要>目的萎缩性胃炎是癌前疾病之一,常为非萎缩性胃炎演变的后果。

应用生物芯片技术观察萎缩性胃炎和非萎缩性胃炎胃黏膜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差异,探讨萎缩性胃炎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方法连续登记在门诊接受胃镜检查的萎缩性胃炎和非萎缩性胃炎患者227例,男143例,女84例,平均年龄48.6岁(16~72岁)。

胃镜检查时获取胃体和胃窦黏膜活检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其余活检黏膜组织液氮冻存。

根据病理学检查结果将冻存的组织标本分成萎缩性胃炎组和非萎缩性胃炎组,分别抽提两组组织的总RNA,逆转录制备荧光cDN A探针,用含有8464条人类体细胞基因模板的表达谱cDN A芯片进行杂交实验。

结果与非萎缩性胃炎相比,萎缩性胃炎的活检胃黏膜组织中165项基因的表达水平上调2倍以上,460项的表达水平下调50%以上。

表达下调者占73.6%。

结论基因表达谱生物芯片技术可以获得萎缩性胃炎胃黏膜组织基因在表达水平上改变情况的较全面的信息;萎缩性胃炎涉及多基因在表达水平上的改变。

=关键词>萎缩性胃炎;基因;基因芯片C omparison of gene expression profiles in atrophic and non-atrophic gastritis CH EN S heng-liang,XIA O Shu-dong,CH EN X iao-y u.Shanghai I nstitute of Diges tiveD iseases,Renj i H osp ital,Shanghai Second M edical University,Shanghai200001,China=Abstract>Objective A trophic g ast ritis,as a pr e-cancerous condition of gastr ic cancer,is developed from non-atrophic gastritis.T he aims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gene ex pr ession pro files betw een atroph-ic gastr itis and non-atrophic gastritis using cDNA microarr ay and to ex plore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atrophic gastritis.Methods Endosco py and biopsy were performed consecutively in227pa-tients(143male,84female,age range between16-72years,w ith average age48.6years).Diag nosis of non-atrophic g astritis and atrophic gastrit i s was made according to histolog ical ex amination,and120patients were in non-atrophic g roup and107in atrophic gr oup.T he total R NA w as ex tracted from the biopsy specimens of t wo groups w ith T rizo l reag ent.cDNA micr oar ray consisting8464human genes(HG EC-80s kit)w as used, and labeled cDN A with fluorescence probes were hybridized to microarray,and then the compar ison of gene ex pression profiles was made between atr ophic and non-atrophic gastritis.Results I t w as identified that in g ene ex pr ession profiles of atrophic gastrit i s there were165genes showing a greater than2-fold increase and 460genes showing a gr eater than50%decrease as compared to non-atrophic gastr itis.RT-P CR analysi s re-vealed similar results as in DNA microarray.Conclusions T here is differ ent ex pression in many genes be-tw een the gastric mucosal cells of non-atrophic and atrophic gastr itis mucosa.M any genes expression pro files are involved in atrophic gastritis that would be of help in furt her understanding the dev elopment o f atrophic g astritis.=Key words>Atrophic gastr itis;Gene;M icroarray近年来,生物芯片技术已被引入消化病学基础和临床的研究领域[1,2]。

本研究采用cDNA微矩阵芯片(cDNA microarray)杂交和扫描技术,利用生物芯片技术的信息集约化、平行处理、高效、快速和多参量的特点[3,4],以非萎缩性胃炎为对照,对大样本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细胞中在表达水平上有明显改变的基因作了筛选。

旨在探讨生物芯片技术在本研究领域中的应用价值,并初步了解萎缩性胃炎和非萎缩性胃炎胃黏膜基因在表达水平上改变的特点,探讨萎缩性胃炎发生发展的分子学基础。

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2001年6月~10月,连续登记了在我院接受门诊胃镜检查的慢性胃炎患者227例,取胃黏膜作病理检查,进行诊断和分组。

1.慢性胃炎的诊断和分组:胃镜检查时分别取胃体(距胃角4cm处)黏膜3块和胃窦(距幽门3 cm处)黏膜4块,胃体和胃窦各2块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其余活检黏膜组织冻存于液氮中。

病理学检查由两位专业医师依照慢性胃炎病理学诊断新的悉尼标准判定[5],2块以上黏膜的病理学检查出现萎缩征象归于非萎缩性胃炎组。

2.病例:研究共纳入227例慢性胃炎患者,男143例,女84例,平均年龄(48.6?9.7)岁(16~72岁)。

萎缩性胃炎组107例,男69例,女38例,平均年龄(51.3 ?10.6)岁(27~72岁);非萎缩性胃炎组120例,男84例,女46例,平均年龄(46.1?9.1)岁(16~62岁)。

二、基因表达谱芯片实验1.cDNA基因芯片及相关试剂盒:采用人类基因表达谱基因芯片及分析试剂盒(H GEC-80s kit),由上海博兴基因芯片公司生产。

2.总RNA抽提:准确称量等量的两组胃炎黏膜组织,分别于液氮内研成粉末状,转移至盛有T RIzol试剂的匀浆管中,置于冰浴中,匀浆机上匀浆处理。

在4e条件下将组织匀浆在15ml离心管中12000g离心10min;将上清液移入15ml离心管,室温放置5min;然后加入氯仿,加盖用力振荡1 min,室温放置3m in;于4e12000g离心15min;将上清液移至另一支15ml离心管;加入异丙醇,轻轻颠倒混匀,室温放置10min;4e12000g离心10m in,弃上清液后沿管壁缓慢加入75%乙醇10 ml,短暂涡旋后4e8000g离心10min;弃上清液,在超净台内干燥5min;加入无RNase的M ill-i Q 水完全溶解后,紫外线分光光度计和琼脂糖凝胶电泳监测总RNA质量,-80e保存。

3.探针标记和杂交:逆转录制备样本荧光cDNA探针,萎缩性胃炎组应用Cy5-dCTP、非萎缩胃炎组用Cy3-dCT P进行逆转录反应。

合并2组探针样本,经DNA纯化柱纯化处理后真空抽干。

预先将芯片进行预杂交处理,再经变性和过夜杂交。

用洗片试剂洗脱多余探针,晾干以备扫描。

4.扫描:采用GenePix4000B型荧光扫描仪进行杂交芯片扫描。

激光激发功率(Laser Power)分别为:4.09(Cy5)和5.74(Cy3),光电倍增管基值(PM I Volts)分别为:770(Cy5)和810(Cy3)。

5.数据筛选:荧光标记的强度值(Cy5或Cy3) =前景值-背景值(Cy5的荧光强度值小于200时,记为200)。

计算有效基因(select值=1或Cy3、Cy5值两者皆大于200或其一大于800)的Cy5/Cy3自然对数值Ini=In(Cy5/Cy3),以该值在0.1~ 1.0之间的有效基因作为均一化标准依据,其均值作为均一化系数(0.853)。

将所有数据项的Cy3标记强度乘以均一化(normalization)系数,得到标准化的Cy3值,该值如小于200,则以200取代。

计算Cy5/Cy3的比值。

将比值小于0.5和大于2.0的数据所对应的基因列出。

6.重复性试验:因受标本量的限制,未进行基因芯片杂交的进行重复试验。

采用胃癌组织和癌旁胃黏膜组织进行同条件芯片杂交重复实验,以比值小于0.5和大于2.0为标准,阳性结果的重复率为71.3%(2次筛选相同阳性基因数/第1次实验阳性基因数)。

三、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基因芯片技术进行部分验证选用BRAF、人鼠同源P21、P53为引物,以萎缩性胃炎和非萎缩性胃炎总RNA为样本逆转录获得的cDNA为模板进行PCR,以琼脂糖凝胶电泳PCR 产物条带的亮度比较对应基因表达水平上的差异。

逆转录反应包括总RNA5L g、寡脱氧胸苷酸1 L l,加DEPC水至12L l,7e10min,插冰,分别加入鼠白血病病毒5缓冲液5L l、dNT P1L l、Rnasin25 U、鼠白血病病毒反转录酶20U,加DEPC水至25 L l,42e反应60min,94e变性5mi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