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觉录》二十字句诀的修养要义

合集下载

百丈清规丛林二十要则教学内容

百丈清规丛林二十要则教学内容

百丈清规丛林二十要则百丈清规丛林二十要则丛林以无事为兴盛;修行以念佛为稳当;精进以持戒为第一;疾病以减食为汤药;烦恼以忍辱为菩提;是非以不辩为解脱;留众以老成为真情;执事以尽心为有功;语言以减少为直截;长幼以慈和为进德;学问以勤习为入门;因果以明白为无过;老死以无常为警策;佛事以精严为切实;待客以至诚为供养;山门以耆旧为庄严;凡事以预立为不劳;处众以谦恭为有礼:遇险以不乱为定力;济物以慈悲为根本。

出家的条件和方法(一)依据如来的正法规(dhamma)与律(vinaya),以及国家相关规定。

欲受戒出家的人,除了要拥有虔诚恭敬且正确的信念之外,尚须具备以下的条件:1.父母亲或监护人的同意许可(佛制可通融),持父母同意的书面材料,和身份证、户籍证明(由派出所开)、体检证明(有的地方不要)到你认为有缘的寺院。

2. 四肢齐全(佛制)。

(缺欠手脚、手脚歪曲、瘫痪、小儿麻痹症患者、麻疯病患者、歪头等不能端正走路者,不可受戒出家。

)3. 五官端正(佛制)。

(瞎眼、斗鸡眼、耳聋、耳缺、歪嘴、兔嘴或缺嘴、哑巴等,是不可受戒出家的。

)4. 没有染上会传染的严重疾病(佛制,病好了可以出家)。

(如爱滋病,多种皮肤病等。

但伤风感冒不在此例。

)5. 没有债务问题缠身者(佛制,债务还清了可以出家)。

(如:破产、生意失败而欠下一身债务者。

)6. 没有违犯国家法律(刑事)或正在打官司等事缠身者。

(指遭警方通缉者。

若曾是犯罪,但已刑满出狱者不在此例。

)(佛制可通融)7. 沙弥年龄不小于7岁(佛制),沙弥年龄不小于17岁(政府)。

(佛制年满二十受大戒,不满二十的可以出家做沙弥。

出家年龄没有上限,佛在世时有一百二十岁才出家受戒的。

但是最少要生活能够自理,有能力修学受持戒律,否则不许出家。

)8. 精神健全(佛制,病好后可以出家)。

(指没有患上任何精神病,如:精神衰弱症、精神分裂症、羊癫症之类会失去知觉理智而失态之病症。

)9. 心理健全、正常。

修身养心偈

修身养心偈

修身养心偈
(一)一要心中有涵养,二要性情放慈良;
三要遇事多忍让,四要说话多圆方;
五要吃亏肯上当,六要谦和莫占强;
七要端正有志气,八要知错改善良;
九要处事多合众,十要报恩不能忘;
慈悲喜舍作圆满,信愿定生极乐国。

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详是处事第一法;
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洒脱是养心第一法。

(二)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话好不如心好,心好不如念佛。

心好又念佛,信愿生极乐,花开见弥陀,自得大解脱。

(三)多话者亏,多舌者祸,少语者福,少欲者寿。

性刚者损,多性者迷,多心者苦,小气者病,量大者福。

(四)心和气自调,心慈消灾星,心善利众生。

心静得定慧,心清水月现,无心得自在。

观照真功夫

观照真功夫

观照功夫一、境来而不觉。

二、境来而再觉,惟起觉极费事。

三、境来时,起觉不难。

四、境来即觉,略有先后。

五、境觉同时并起,而有时忘失。

六、同时而可以勿忘。

七、觉先于境,但有时在后,或偶尔竟回到忘失时。

八、常觉不动。

九、觉尚未净。

十、常寂而常照,并觉亦无住矣,此是力量真充足时。

《心经》:观自在元音老人《心经抉隐》若功夫未到这一步,那就还须时时观照,使自性安住本位,不随念转,不随境迁,这就叫做“观自在”。

功夫再进一步,圆熟了,这“观”也不要了,须舍弃掉。

有个禅师说过:“无觉无照固是生死,有觉有照也是生死。

”如果你痴迷糊涂,随境迁移、流浪造业,当然是生死。

为什么有觉有照也是生死呢?因为执着在法见、法用上,还有法在,所以还有生死。

不过这个生死进一步了,是变易生死。

因此,功夫圆熟了,法也要舍掉。

即使不观照,也能牢牢地在本位上不动,这就是“自在”。

功夫再进一步,“自”也不要了。

自性天真,本来如此,无须常常顾念它。

比如,我叫什么名字,并不需自己常常提醒,不提醒也不会忘掉。

这时,自也不要了,佛性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时时处处都在,这就是“在”。

更进一步,究竟到家,“在”也不要了,无在无不在。

触目遇缘,无非真心显现;举手投足,皆是佛性妙用。

这样就完全圆熟了。

我们就是要这样一步步地、时时刻刻地做功夫。

所以,观自在菩萨的“观自在”三个字,实实在在是我们修行人用功夫的典范。

《圆觉经》:粗、细、微细、极微细四步元音老人《恒河大手印浅释》《圆觉经》是一连讲了四句话:“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辨真实。

”这四句话是粗、细、微细、极微细四步功夫。

粗,就是第一句话,“居一切时不起妄念”,在任何时候都不起妄念,不攀缘外境,这是粗粗地讲,是初步用功。

细,就是第二步,“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为什么不息灭呀?前面我们讲过,是为了要起妙用,不能把妄念压死了。

但要不跟它跑、不放纵它,这就要掌握好分寸,比较细了。

要开悟、先觉知、要觉知,先拜身体为师

要开悟、先觉知、要觉知,先拜身体为师

亲爱的朋友,在茫茫的音海中与你相遇,晓晨老师想通过声音告诉你,晓晨老师20年的觉知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要开悟、先觉知、要觉知,从关注呼吸开始!---晓晨20年里的觉知路大家好!我姓陈,最喜欢别人叫我晓晨(小陈),从小生在农村、长于农村,在我们那个童年的时代,要是能够吃饱是见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脑海中,总能想起父亲手中拿着那个厨房淘米用的盆,去左右邻居家,借讨我们下一顿做饭的米,一家五口人,围在餐桌上的一盘菜,始终就是农村自家腌制的那碗腌白菜,有时候借不到米,五个人只好饿着肚皮,或者煮点红薯、毛芋充饥。

每次生产队里分配稻谷后,还去借左右邻居的大米,剩下已经不多了,吃完后,又得开始过借讨大米煮饭的日子,“倒挂户”的称号是我们家在村里的一个代名词。

一直到1984年分田到户,家里才不愁大米吃。

8岁开始上学,我背的书包是妈妈用一块旧的花色毛巾缝起来的,背带是废弃的布搓成的一个绳子,这个书包一直陪伴我读完初三,直到去读高一时,才换成了2元购买的一个军绿色书跑,别提有多高兴、多神气,终于有了一个真正的书包。

小时候我们家住的是用稻草搭建的草屋,冬天睡在床上,总能听到西北风吹进草蓬时,呼呼的响声,这些都是我儿时的记忆,但那时候心里不觉得苦,只觉得生活艰难而已,赶上时代幸福的脚步,过去那些物质匮乏的生活,早成为一种记忆,现在打开衣柜,没有一件衣裤会穿破,带着外甥去超市,琳琅满目的食品,想吃什么,就拿什么,父母也不需要再下田干农活,还可以拿着养老金,老父亲常感叹:现在什么不用干,拿的钱比累死累活干时还多。

家里住的是四层楼小别墅,生活对我们来说一点都不艰难,但心里却有苦的滋味、迷茫的感觉。

人活着,到底为了啥?为了房子、车子、衣食、地位、名誉、儿女?2003年,一位河北霸州的朋友的一句话:“见色起淫,祸及子女”我在广东韶关选择了皈依佛门,受五戒,觉得自己年轻时、犯的淫业太重(在广州这个花花世界里)这20年的岁月里,上了各种老师的成功学、励志课、市场营销、佛家、道家、儒家方面的相关课程,花几千元购买道家修金丹书,花上万元学胎息术,不辞辛苦、千里去拜师学道,掐指一算各种师父都不下十几位,用去钱财不下上百万。

由于已经掌握好了如何消除精进的违缘和积聚精进的顺缘

由于已经掌握好了如何消除精进的违缘和积聚精进的顺缘

由于已经掌握好了如何消除精进的违缘和积聚精进的顺缘,又知道了在发精进时应该如何操作,由善巧地把握精进的因缘就能真正得到身心的堪能。

以下就说明第四分结果的情形:四、由此身心堪能之理分二:一、正说;二、虽为难行不应弃舍。

一、正说第四,身心由此堪能之理,谓自在之力。

由以上的加行所发生的结果,身心就出现了堪能的状况,这就是自在之力。

不论做什么都不会做不到,能非常自在的按照自己的心愿随欲而转,由此顺利地成办这件事,这叫做自在的力量。

对此,先要知道在作任何菩提道的事业之前,应当具备的心力基础,又要知道由此发生的精进的状况。

再者,还要明白按照这样推进会得成什么结果。

一、在修作菩提道事业之前,应该把握的心力上的修习如《不放逸品》说:必须善学菩萨学处,及受已不学过患极重,当视烦恼犹如仇敌,于诸难行莫觉为担,应发心力视为庄严。

于未修业前先修此等,破除身心于诸善事无堪能性一切怯弱,学菩萨行令成轻利。

还没有修作菩提事业之前,在这个阶段,首先要修不放逸品所说的四个方面。

目的是要破除身心的怯弱,使得学菩萨行的身心状况变得轻利,也就是说,在作事之前应当调整身心的状况。

要修的四个方面:第一,一定要好好学习菩萨学处。

第二,一定要深刻认识到受了菩萨戒而不学学处有几种过患。

第三,在行持的过程中,一定要把烦恼视作仇敌,当它出来的时候不姑息、不放任,立即止息掉。

第四,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很多困难,对于这些困难不要觉得是负担,应当发起心力,把困难视为菩提勇士的庄严。

因为这是把极难的事情扛在身上,这就是一种英雄气概,这是很了不起的。

比如登山运动员,他们是以攀登高峰为庄严,一路上有非常多的困难,但他就是喜欢迎难而上,认为这很光荣。

要像这样有视为庄严的心。

如果在未修业之前先修了这些,所达成的目标就是要破除在进入这样非常广大的菩提道的运作时,身心对于种种善事的无堪能性等所有方面的怯弱。

意思是说,菩萨勇士,首先要具有这样勇悍的心态、坚固的心力,这样他会有一个较高的追求,能一路行进做各种善事。

真正的修学窍诀

真正的修学窍诀

真正的修学窍诀护眼色:绿橙棕黑字体:粗体大中小作者:达真堪布发布时间:2012-7-17 1:13:00繁體版我们对世间法要知足少欲,但是对出世间法,对佛法不能知足少欲。

掌握了一些佛理,或者是稍微有了一些成就的时候,不能满足。

即使明白的再多,掌握的再多,成就再高,也不能满足——永不满足,直至成佛。

你掌握的知识,所获得的成就往上和那些上师比,和那些佛菩萨比,什么也不是。

你们每天都懈怠懒惰。

闻法修法的时候,用功了吗?用心了吗?精进了吗?没有!为什么?因为信心不足!因为没有出离心!虽然在参加共修,但都是大概地听一听、看一看、坐一坐,根本没有深入。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尤其是《前行备忘录》是怎么讲的?只有那样仔仔细细、扎扎实实地修,才能修出来,最后才能成就。

你们这样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般的修学,不会成就的。

一开口就是“空性”、“万法皆空”、“四大皆空”,都是空,都是这些大妄语。

以后不要这样好高骛远,糊弄自己,欺骗自己。

《前行备忘录》除了极少数人,一般人不一定能看得懂。

我学修了这么多年的佛法,这次才明白了一点点。

那些高深的法我也不是没有听过,也不是没有学过。

和你们一样,以前我也没把《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前行备忘录》放在眼里,没有明白这里有这么多深奥的道理,更没有明白这里有这么多的实修窍诀。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备忘录》里的词句、道理都很普通,很简单,很易懂,但窍诀非常殊胜,内容非常深奥。

现在我真的明白了,若是不像《前行备忘录》那样仔仔细细、扎扎实实地实修,而是偶尔性、空闲性地修行,是绝对不可能成就的。

成就说容易也容易,说不容易也真的不容易,若是没有一定的善根,没有一定的福德,非常难。

其实真正的窍诀就在这些很普通的字句里,这才是难啊!凡夫认为高深的、复杂的才是难,一些简单易懂,通俗生活化的方法,就觉得没什么。

我以前也有过这样的经历。

我在喇荣好多年,都没有把《前行引导文》《前行备忘录》当过事,没有放在眼里。

我的屋子虽小,但满屋子都是书,但那个时候很难找到这两本书。

清醒到极致文言文翻译

清醒到极致文言文翻译

夫人之心,犹如镜之明,若不拂拭,则尘垢日积,终至昏暗。

是以,吾辈当勤于拂拭,使心镜常明,方能洞悉世事,洞察人心。

吾尝闻之,清醒者,非独视听之敏,更在于心之明。

心明如镜,则万物皆可鉴,是非善恶,无不分明。

是以,清醒之人,于世间万象,皆能洞察秋毫,于人心百态,皆能辨其真伪。

然世之纷扰,人心难测,欲求清醒,非易事也。

夫清醒到极致,实乃心灵之修炼,精神之磨砺。

是故,吾辈当如何修炼,方能达到清醒之极致?首当其冲者,当以诚为本。

诚者,心之正也。

心正则无邪,无邪则无蔽。

是以,吾辈当以诚待人,以诚对己,使心无挂碍,方能观照万物,洞悉人心。

其次,当以静为基。

静者,心之定也。

心定则无扰,无扰则无乱。

是以,吾辈当静心养性,不为外物所动,方能心如止水,洞察世事。

再者,当以学为径。

学海无涯,知识无穷。

唯有不断学习,方能拓宽视野,增长见识。

是以,吾辈当勤奋学习,博古通今,方能明辨是非,洞察人心。

又次,当以修为途。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乃本。

唯有修身,方能养性,方能炼心。

是以,吾辈当修身养性,炼心磨砺,方能达到清醒之极致。

此外,当以忍为要。

忍,心之宽也。

心宽则无怨,无怨则无怒。

是以,吾辈当学会忍辱负重,方能心平气和,洞察人心。

更有,当以慈悲为怀。

慈悲者,心之善也。

心善则无恶,无恶则无伤。

是以,吾辈当以慈悲为怀,助人为乐,方能观照人心,洞察世事。

夫清醒到极致,非一日之功,亦非一时之快。

须臾之间,难以领悟。

唯有持之以恒,方能在修炼之路上,渐入佳境。

夫人心如海,波澜不惊,方能映照万物。

吾辈当以诚、静、学、修、忍、慈悲为舟,渡过心海,达到清醒之极致。

如此,方能于世间万象,洞悉秋毫,于人心百态,辨其真伪。

夫如是,方为清醒之人,方能于世间立身处世,游刃有余。

故曰:清醒到极致,非一日之功,亦非一时之快。

吾辈当勤拂心镜,修炼心灵,方能洞悉世事,洞察人心。

如此,方为真人,方为清醒之人。

修心简要之诀可得闻否

修心简要之诀可得闻否

修的法门,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的尽,必求得明师,以为皈依。因为各人根器不同,不能用一个法来普传大众。学佛法门,随人而施,法法不同,要人归到本来,却是一样。譬如禅宗是用禅定法归宗,净土宗是用念佛法归宗,密宗是用密法归宗……宗是个本来清净觉地,地是心地。这清净觉地,在禅宗名曰禅定,在净宗名曰净土,在密宗名曰悉地,名称各别,此物不二,此物即是法身。性是心之体,心是性之用,所谓明心见性,到究竟地,总名曰证法身。
世间恶事,多半是缘,受苦是果;转过来,苦又是因,惑又是缘,造业又是果矣,是名惑业苦三轮。今因修而开慧,因慧而知空,因空而得定,定即是不惑。慧、定、空也是三轮。所以有福人,每不肯作恶,但一作即是大恶,翻身又是大善。
因此修世间福报,已属不易。如不修善,必得苦果。所以戒十恶,是修福的根本,亦是修慧的初步。有了世福,才有善缘。得遇明师闻正法,修出世福。譬如登楼,世福是个梯,但登梯勿上楼,终不究竟。所以有了梯的世福,还得要登梯的出世福。总而言之,是修心,把苦心转到乐心,把糊涂颠倒心转到光明自在心,才是修的目标。
修心简要之诀可得闻否?
答:行者当知四义:一不怕颠倒,只怕不觉,以觉则一了百了也。二不怕念起,只怕觉迟。三不怕不觉,只怕不常,恐忘失也。四不怕不常,只怕取觉,因觉亦幻法,心仍未空,尚非究竟,不名正觉。故初修时,以明根本为主,正修时,以时时提心为要。总之内修以明心见性为目标,认得幻心相貌,宜极透彻此根本智,通八识者也。外修以圆观,一切境界,会入不二,心无惊怖而平等,此后得智,通六七识者也。根本智为证得,此赖修法,后得智为练得,此赖人事,简要之诀不过如此,然而万千变化,在自己心悟,非可传授。
但如何修证?曰持戒得定,明因果,开觉慧。一切尽载印心精舍《己亥讲演录》一书中。此书中分三分,先读第一启机分,然后求师请法;再读第二正修分,与修时合参;到自己有所得时,再读第三印证分,将自己心地法,一一印证,此是真实功夫,可以证法身成佛。

王阳明修身十二法解读

王阳明修身十二法解读

王阳明修身十二法解读王阳明的修身十二法是他对于人类实现心灵自由的指导和方法,其中包含了具有深刻哲学内涵的修身法则。

以下是对修身十二法的解读:1.明志达道。

明志达道是指要认真思考自己的目标和人生意义,追求真正的道路。

这需要对自己的内心进行深刻的观察和思考,找到真正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2.精勤求学。

精勤求学是指拥有高度积极性的学习态度,努力探求真知灼见,不断进步。

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不断接近自己的理想。

3.孝悌友爱。

孝悌友爱是指尊重和关爱长辈,对朋友和同志充满友爱和同情之情,成为一名有爱心的人。

4.正心诚意。

正心诚意是指待人处事真心实意,行事端正,保持诚信,真诚与他人交往。

5.明辨是非。

明辨是非是指正确认识事物的真相,不受外界干扰,遵循内心的良知与道德观念,不让自己被谎言所蒙骗。

6.良心正意。

良心正意是指待事情处事要有道德底线,守护内心真实的良知,总是秉持着正义的信仰与理念,坚定自己的立场。

7.致良知。

致良知是指引导自己的内心,顺应内心的追求,找到真正使自己感到满足和幸福的方向。

8.兢兢业业。

兢兢业业是指对待工作、学习和生活态度认真,心无旁骛地投入到其中,精益求精、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9.诚信实用。

诚信实用是指在与他人交往中,保持真诚、坦诚和诚信,不说谎、不欺骗,同时用实际行动去证明自己的诚信性格。

10.深思笃行。

深思笃行是指将所学的道理和思想充分领悟,并用行动去证明自己的信仰和行为,不断地实践和践行自己的信念。

11.精益求精。

精益求精是指追求卓越,不断提高,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更高的目标和境界。

12.统一知行。

统一知行是指让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保持一致,将所学的道理实用于日常生活之中,真正地将自己内在的道德品质与外在的行为表现统一起来。

八识规矩颂全文及译文

八识规矩颂全文及译文

八识规矩颂全文及译文
八识规矩颂全文及译文如下:
八识规矩颂
一、眼识尘境明,色界正觉寐;
二、耳识遇声闻,音声了无爱;
三、鼻识闻香义,嗅觉转无欲;
四、舌识遇味足,味觉离贪恋;
五、身识触觉净,触境无嗔怒;
六、意识思维智,意念离痴迷;
七、末那识常住,乃即阿赖耶;
八、种识根本源,存善即不坏。

译文:
一、眼睛能够清晰地辨别外界的色彩,但要保持清醒,不被色欲所迷惑;
二、耳朵能听到声音,但要以平等心接受,不陷入爱憎之中;
三、鼻子能够嗅到香味,但要转化为对美好的向往,不
落入欲望之中;
四、舌头能够品尝味道,但要满足于适量,避免沉溺与欲望;
五、身体能感受到接触,但要保持平和,不被愤怒所困扰;
六、意识能够思考智慧,但要远离糊涂与迷惑;
七、末那识是常驻的,就是阿赖耶识;
八、种子识是根本的源头,保持善念即可避免恶果。

这是一首关于八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种识)的规矩颂,强调了在感知外界时应当保持清醒、平等、适度和明智的态度,以避免陷入欲望、愤怒和迷惑之中。

觉在文言文翻译

觉在文言文翻译

觉在,始于无觉。

无觉者,心之虚静也。

虚静者,无欲无求,无思无虑,心无所系,如澄澈之水,静如止水。

此时之心,犹如婴儿,无知无识,天真烂漫。

无觉之境,乃觉在之基,无觉之基,方显觉在之妙。

觉在,次之有觉。

有觉者,心之感应也。

感应者,目之所见,耳之所闻,鼻之所嗅,舌之所尝,身之所触,皆能引发心之感应。

此时之心,如孩童学步,初识世间万物,好奇而喜悦。

有觉之境,觉在之始,有觉之始,方显觉在之真。

觉在,继之有识。

有识者,心之认知也。

认知者,对所见所闻,所感所触,有所理解,有所判断。

此时之心,如青年学子,求知若渴,明辨是非,确立信仰。

有识之境,觉在之进,有识之进,方显觉在之深。

觉在,复之有悟。

有悟者,心之领悟也。

领悟者,对事物本质,规律,真理有所洞察,有所领悟。

此时之心,如智者,洞悉宇宙万物,领悟人生真谛。

有悟之境,觉在之极,有悟之极,方显觉在之妙。

觉在,终之有证。

有证者,心之证悟也。

证悟者,对所悟所得,内心确信无疑,坚定不移。

此时之心,如佛陀,觉悟宇宙真理,证得无上菩提。

有证之境,觉在之果,有证之果,方显觉在之圆满。

觉在之妙,非一日之功,亦非一时之得。

须历尽世间沧桑,参透人生百态,方能悟得觉在之真谛。

觉在,即心之所在,亦即吾人之所在。

心之所向,即觉之所向。

心之所悟,即觉之所悟。

故觉在,即吾人生命之所在,亦即吾人生命之意义所在。

然觉在之妙,非言语所能尽,非文字所能述。

唯有心领神会,方能悟得觉在之真。

是以,吾人当以虚静之心,感受世间万物,体悟人生真谛,方能在觉在之路上,渐行渐远,直至觉悟之彼岸。

佛学智慧人生语录

佛学智慧人生语录

佛学智慧人生语录
1.心静自然凉,心闲自然乐。

2. 心不动,法自明。

心不净,法难明。

3. 修行之道,不在于显山露水,而在于日日坚持,踏踏实实。

4. 人生在世,如蜡烛一样,有一天会熄灭。

我们要做的是,在有生之年,让自己变得更加明亮。

5. 世间万物,皆有因果。

所以我们要善待他人,让自己种下好的因,收获美好的果。

6. 人生最大的幸福,不在于得到什么,而在于舍得什么。

7. 生死轮回,无常不定。

我们要珍惜眼前的每一天,好好活在当下。

8. 修行不能只在口头上,更要在实际行动中体现出来。

9. 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拥有什么,而是在过程中,收获了什么。

10. 禅定是我们回归内心的方式,只有当我们静心下来,才能真正感受到内心的平静与祥和。

- 1 -。

《百丈清规》二十条及其含意

《百丈清规》二十条及其含意

《百丈清规》二十条及其含意江西百丈山为中国佛教禅宗“禅林清规”的发祥地。

在禅宗马祖道一开创丛林建禅堂后,由唐代百丈怀海禅师制定了一套严谨的禅院管理“二十条清规”。

第一条“丛林以⽆事为兴盛”,丛林是寺庙、寺院修行的地方,最好平安无事,不要有口舌是非,平常心、平安事就是兴盛。

第二条“修⽆以念佛为稳当”,无论是理念、还是持戒,念佛是最方便,最稳当的修行方法。

第三条“精进以持戒为第⽆”,如果认为修行要精进,就要严持戒律。

第四条“疾病以减⽆为汤药”,佛学认为人生病,往往是因为吃得太多太饱,如果有点小病,就需要用减食来作为药。

第五条“烦恼以忍辱为菩提”,如果在修行中遇到了烦恼,忍辱修行就会成为菩提。

第六条“是⽆以不辩为解脱”,如果有人在耳边讲是非,不要参与进去。

第七条“留众以⽆成为真情”,寺院课堂里面,哪些出家人该留,哪些出家人不该留,老成的应该留下。

第八条“执事以尽⽆为有功”,管理寺院的人只要尽心尽力了,就是功劳。

第九条“语⽆以减少为直截”,出家人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不要拐弯抹角。

第十条“长幼以慈和为进德”,长幼之间要慈悲为怀,讲明道德每天都在进步。

第十一条“学问以勤习为⽆门”,佛教知识要反复的温习,才能不断的进步。

第十二条“因果以明⽆为⽆过“,只要明白了因果,就不需要别人的管理了。

第十三条“⽆死以⽆常为警策”,要想到生命是无常的,每天要努力地学习,修行。

第十四条“佛事以精严为切实”,佛事并不是大操大办,要有庄严就好了。

第十五条“待客以⽆诚为供养”,接待客人的时候,不要花言巧语,以诚待人,哪怕是一杯茶,都是最好的供养。

第十六条“⽆门以耆旧为庄严”,山门并不要大红大绿,让人见到以后感觉非常老旧,非常庄严就可以了。

第十七条“凡事以预⽆为不劳”,任何事情之前都要有预备,就不会手忙脚乱。

第十八条“处众以谦恭为有礼”,与人相处的时候,不要张狂,也不要自卑,恭恭敬敬的就可以了。

第十九条“遇险以不乱为定⽆”,万一出了事,要有定力不要乱了方寸。

不怕妄念起只怕觉知迟

不怕妄念起只怕觉知迟

不怕妄念起只怕觉知迟
不怕妄念起,就怕觉知迟。

觉知当下起,觉照当下行。

觉知觉照觉醒大不同,觉知觉照觉醒合一便是觉悟,便会智慧生,便会慈悲人我。

觉知是正法发力,觉照是良心的发现,良心的验证,是心灵体验及其知觉;觉照,是觉知基础上对良心、生命和正念的照顾呵护和布施。

觉知,要知行合一及时行动,觉照要一丝不苟无微不至;而觉醒觉悟是致良知,是纠了偏,是清了心。

这样的恒久守正守则便可以享受到“心正无不正,阴差阳错成,成逢凶化吉遇难成祥”的人生、生命和生活的正果。

所以德然养生当然重视“修德养性净心正性”过程中的觉知觉照,记住这里不可或缺的前提是“心中有正法”,有古圣先贤的经典。

修行之要素

修行之要素

修行之要素修行要素首选是觉!觉心、觉知、觉悟、觉空。

这是个渐悟到顿悟的过程。

有觉心,方能自觉觉他,自渡渡他。

有觉知,能认知真知、真见,让自己的觉知力能够照见「被知觉者」、觉知的对象,能够直观对象,照见其本来面目,如其所是,不等于扭曲、投射等。

「真正的知见是知觉者、知觉的能力与被知觉者三者完全通透。

知觉者能像通过无疵的宝石来直观对象」。

有觉悟自觉,格物致知;觉他,觉知利生;觉行圆满,知行合一。

佛陀耶属于三觉圆满的最高果位,对于我们来说,这也是行持的目标和方向。

觉知是时刻处于「动态平衡」,可塑性大,可教可调,我们需要时常静而冥想,时常积极主动去提升觉知、平衡觉知。

静也禅,动也禅,语默动静体安然。

觉空,“依空立世界,知觉乃众生”。

有情众生,因色相性势好恶、觉知障碍,不能完全自觉,常常需要开示明心与警策(戒律)等助力,才能正常觉知。

然而,自性空寂,因“寂灭”妄动,舟行岸移,觉起“明空”,即是“十法界”无量宇宙众生之“源头”,觉空性妄,幻念而生。

这就是“觉明为咎”,宇宙的源头就是源自于这一“念”。

总之,性空寂灭,无生无量,当“空性”体现,一定有觉察“空”的意识同时体现,这个“意识”就是“觉性”"觉知"到"觉心”。

觉空一体,升起境界,即是“光明”,觉空、光明一体一性,就是法界众生、佛国刹土之源头。

主要三点方法论:1、立宏愿很重要。

通过专持某一种经典、真言来提高自己的专注力、定力、场能,增加了福慧。

多读各宗各派的典籍以及历代祖师传记。

通过读经典、文章、真言来培养自己的善根,增加善心力的惯性,扩大修行的知识面,增加悟道的可能性。

明心见性及悟后起修。

2、观呼吸为上修。

通过控制呼吸,在如何面对生活,如何转化烦恼,修行不脱离红尘,了解心体的状态和作用,以及如何回收万法。

于静与动过程中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业障,把此业障转化成修行的方式、力量,不会用就太浪费了,不知变通、转化,修行时的力量会大大减少。

觉知系列2:最简单高效的修行方法:静观(即觉知)。能24小时觉知最好

觉知系列2:最简单高效的修行方法:静观(即觉知)。能24小时觉知最好

觉知系列2:最简单高效的修行方法:静观(即觉知)。

能24小时觉知最好温馨提示1、闭上眼睛。

2、舒适靠坐。

3、呆坐。

(告诉自己已经”死”了,身体和头脑虽然存在但已经不属于自己了,只剩下觉知—此括号的内容可用可不用)不主动起观。

自动起观,即:外在的声音、身体的感觉、念头或画面,爱来来,爱留留,爱走走,爱咋咋,完全顺其自然,让它们自动的演出不做任何干涉--------这一切都是观(觉知),观就在其中,不然去哪找观!观就是觉知,名词不同,意思一样。

觉知如同镜子映物,物来则映,物去不留。

4、逐渐入静、入定。

如同一杯水,不再摇荡,杂质沉淀,水清且静。

再注:1、这个世界是意识或能量的世界,一切都是意识或能量,意识在空中流动,变成声音;在身体流动,变成感受;在头脑流动,变成念头。

觉知如同舞台,在呆坐中,意识的种种现象诸如声音、感觉、念头或画面,不主动让它们产生,它们自动会产生,产生的时候已经伴随着觉知;谁想表现先演出就让它先演出,谁想后演出就让它后演出,谁想同时演出就让它们同时演出,爱演出多久就让它演出多久,爱演出什么就让它演出什么,中间断了没念头也不连接,哪怕是再逆天的事情,让它们自己表演,别管它们!直到演无可演,存货清空,就仅存单纯的觉知,渐渐感觉不到身体,产生不了念头,就入静、入定。

无为法如此简单。

不用想象,不用意守,不用观呼吸,不用观念头,不用专注凝神,不用区分显意识潜意识,确实是一坐而修遍诸法,无为而无所不为,一切意识现象顺其自然流动任其表现,无所住而生其心......2、举例:农村老太太,突然老头不在,大哭一场,各种悲伤的感情念头完全宣泄出去后,头脑一片空白没事了!同理,不让各种意识心念演出完,它们不会让你头脑空白入静。

只有它们演出完了,给你剩个场地叫做单纯的觉。

3、白天睁开眼睛正常工作学习,也可以用此方法,外在一切包括身体念头都是意识现象,睁眼闭眼呆坐没什么区别,让一切意识现象表演就是了,只是被动起观。

三十七道品的内容

三十七道品的内容

三十七道品的内容三十七道品是: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

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四正勤:一心精进修行四念处,就能断诸懈怠,使得已生恶得以断除,未生恶能不生,已生善得以生长,未生善令其生,积极的断恶修善。

五根:根是能生长之义,有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这五根能生长出五种力量,才能破除无明黑暗。

五力:因五根的增长,心不为愤怒所坏,能治五种障碍,一、信力破迷信;二、精进力破懈怠;三、念力破邪恶;四、定力破散乱;五、慧力破无明。

七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念觉支、定觉支、舍觉支。

八正道:正信、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思维、正定、正念。

四如意足:欲如意足(神足)、精进如意足(勤神足)、定如意足(心神足)、慧如意足(观神足)。

因为修行的定力不足,不能使心如意遂愿,因此就需要修习禅定,达到摄心的目的,使定慧均等,神力充沛,所愿皆得满足。

足是依靠之意,如意指凡事随心所欲。

从这里来看,学佛修行不修定力,心就不能得自在,智慧不能生起,在佛法上修证的愿望就不能得到满足,没有定,佛法就不能成就。

四神足,是四种能够满足自心愿望的神通妙用。

足是依赖依止依靠的意思,如意是满愿的意思。

欲如意足,欲是希求、想要的意思,由于心对佛法修行有希求愿望的缘故,对于法生起决定心,引发定力,定慧增长,起神通妙用。

勤如意足,勤是精进努力的意思,由于对佛法精进努力修行,对于法生起決定心,定慧增长,引发神通妙用。

念如意足,心心念念都在所修的法上,就有了心念力,由于心念力的缘故,对于法生起决定心,定慧增长,引发神通妙用。

观如意足,观是观行思惟的意思,由于思惟的缘故,生起对于法的决定心,定慧增长,引发神通妙用。

众生由于这四种修行用功方法,生起定力,使得所愿皆能满足,称心如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觉觉录》二十字句诀的修养要义作者:黄根柱来源:《现代养生》2009年第09期清代金缨在《觉觉录》中巧妙运用汉字,富有含蓄而深刻的字诀,提出20句修养真言,寓意深刻、语言尖锐、泼辣,有的甚至用贬义词,击中要害,入木三分,令人醒悟。

细细品味,每一句格言,犹如座右铭,警钟长鸣,明鉴自我,这“20字句”的思想修养格言,对于人们日常修养甚有帮助。

笔者根据自己理解,做以粗浅解读。

文曰:以媚字奉亲,以淡字交友;以苟字省费,以拙字免劳;以聋字止谤,以盲字远色;以吝字防口,以病字医淫;以贪字读书,以疑字穷理;以刻字责己,以迂字守礼;以恨字立志,以傲字植骨;以痴字救贫,以空字解忧;以弱字御悔,以悔字改过;以懒字抑奔竞风,以惰字屏俗尘事。

以媚字奉亲。

“媚”字的含义是:讨人喜欢、开心。

人们常用献媚形容此意,古代24孝之一就记有“老莱子戏彩娱亲”的故事,就是以媚字奉亲的动人事例,至今在民间传为佳话。

人们常用孝顺来比喻孝子,即顺父母之心,称老人之意。

所以以媚字奉亲应在行为上、语言上以及生活关照上处处让父母感到满意、称心,这是重要的奉亲之道。

以淡字交友。

生活经历告诉我们,在人生中交友是何等重要,交友贵在坦诚,真挚。

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这个“淡”字,就是在感情上真挚、洁白,那种酒肉朋友好交,但不能长久,同欢乐的朋友很多,共患难的却很少见。

“淡”字能体现出真实的感情,能心心相印,情感融通。

在世上凭借权势得不到真心,依靠金钱买不到真正的朋友。

有位名人说:“在交友上,迷信权势和金钱都是极大的愚昧。

”《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刘备、关公、张飞就是以坦诚相处而结拜的兄弟,三人的感情纯真,患难与共。

交朋友贵在真挚感情,最忌讳的是谎言与欺骗。

有位名人说:一句谎言会失去一个朋友,一次欺骗则会吓跑一群朋友。

这话很值得人们警惕。

以苟字省费。

苟者,其意是苟安、知养之意。

以苟字省费是指反对铺张浪费。

古时有首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此诗的意义就是知其养而不浪费。

以拙字免劳。

拙是笨拙的意思,此处用的贬义词。

意思是,不要自作聪明,特别是上了年纪的人由于身体衰退,动作不灵活,不要过于用脑,不要过于操劳。

《辞海》中有“养拙”一说,《潘岳闲居赋》云:“仰众妙而绝思,终优游以养拙。

”意思是退隐不仕,以免有过多的考虑或操劳而伤身。

以聋字止谤。

聋即听不到的意思,人们常用“聋子耳朵当摆设”来形容虽有耳朵但却听而无闻。

谤是指诽谤。

这句话的意思是,对于种种诽谤要装作没听见一样不予理睬。

有的人由于一些无根据的诽谤常常困扰而无法解脱,这样对心理是一种严重伤害,因此要学会保持平静心态将其排除。

有句谚语说:“别人气我我不气,气出病来无人替。

”这话就告诫人们,要学会理智地看待诽谤,要相信事实总是事实,人们不会“迷路”,真理自有公论。

切不可因诽谤而火冒三丈,陷入困扰的深渊,要学会以聋止谤。

对谣言、诽谤不以为意,避免伤害。

以盲字远色。

盲即看不见的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对女色如同瞎子,不管有任何魅力都无动于衷。

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过多的性生活必然引起能量的过度消耗而致病。

清代医家潘楫在《医灯续焰》中说:“欲修长年,必先远色。

”明代的《图书编》强调:“欲固寿命,莫先于色欲之戒。

”以吝字防口。

吝字即吝惜的意思。

其内容有两层意思,一是不要贪吃,防止病从口入;二是要省语言,防止祸从口出。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看到有些人吃的过多或者是贪吃肉类食物而引起的肥胖症、糖尿病、高脂血症。

还有的人不讲究饮食卫生而引起胃肠道疾病或者是传染性疾病,这些都是病从口入的重要方面。

养生家认为言由心发,即发于心,则恐其错误,未免烦费吾心,人之言语必由呼吸而出,语言过多,费心损神,于人无益。

因此,要以吝字防口。

以病字医淫。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要想想因淫而得可怕之病,就不要去干荒淫的事。

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医家医和,在给晋平公诊病的时候,提出了他患病的主要原因是过度迷恋女色,并对他说,迷恋女色必耗伤肾阴,而致肾虚神乱。

过度贪恋女色,就好像山上大树的树叶一样,容易被风吹落。

因此,要在性生活中想到疾病的可怕而注意节制。

以贪字读书。

贪是求多的意思,人们常用贪得无厌来形容贪多。

对于读书,要做到博览群书。

古往今来,许多名人对读书健身有许多论述。

南宋大诗人陆游曾说过:“读书有味,身忘老。

”著名散文家秦牧说:“书中自有妙药。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文化程度高的人患病率和死亡率都比较低。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读书能使大脑产生一种叫内啡肽的高级化学物质,这种物质可以提高人体细胞的免疫力。

另外,勤学习的人,大脑血管经常处于舒张状态,可以输送充足的氧和营养物质,从而延缓中枢神经老化,促进血液循环,使全身各系统功能保持协调统一。

人们常说,知识就是力量,学习使人进步,知识改变命运。

这话对于多读书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明鉴。

以疑字穷理。

疑是疑问的意思。

在追求真理的时候,要带着疑问寻求真谛,穷究极致。

遇事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才能做到坚持真理,明明白白做人,清清楚楚做事。

以刻字责己。

刻字是刻薄的意思。

对自己要严于律己,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严于约束,懂得自重、自爱,自强。

对自己的缺点错误决不姑息,不原谅。

这样才能塑造美好的形象,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才能更好的进步,才能完美自己的人格。

以迂字守礼。

迂是迂回、守旧的意思。

常言说,礼多人不怪。

要学会礼貌待人,讲究礼仪,尊重对方,这样有利于更好地沟通和联络。

这是一种礼节上的修养,应注意在日常生活中重视培养,做到行为上文雅、廉恭和坦诚。

以恨字立志。

人们常用恨铁不成钢来形容人的志向,恨字就是指决心、毅力。

常言说:世上无难事,只怕肯登攀。

恨字就是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百折不挠的精神、坚固不变的气质。

有了恨字才能锲而不舍,全神贯注地追求。

古代有头悬梁、锥刺骨等发奋立志的事例,就是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一种精神。

以傲字植骨。

此处的傲字不是骄傲,而是一种骨气、一种志气,处事对人不低三下四,要做到正直和做人的尊严。

有位名人说过:“做人要有骨气而不要有傲气。

”“骄兵必败”,所以骨气不可无,傲气不可有。

一个人不讲骨气,就会失去做人的尊严,就会不辨善恶美丑;不晓得荣辱之别,就会麻木不仁,软弱无力,就会浑浑噩噩度日子。

这样做人,没主见,没骨气,身子骨不结实。

身有正气,就能驱走邪气歪风,就能“堂堂正正做人”。

所以,人立于天地之间,君子之正气不可没有。

以痴字救贫。

这里用的痴字是指入迷。

当你身上缺乏一技之长或者是知识贫乏的时候,要以痴的精神专心一意,或者为书痴,或者为艺痴,或者是专心某种一技之长,不脱匠心,专心致志,这样你就会获得一种特长或技能,你就会感到不贫乏,精神生活也必定丰富。

有人说,一个人的无价之宝就是学问,这话在一定道理上也是脱贫的一种说法,是丰富自己。

以空字解忧。

空字即无也。

对待忧愁,心如止水。

电视剧《三国演义》开场篇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说的就是以空字解忧的一番道白。

《红楼梦》中有一首“好了歌”:“世上都晓神仙好,只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上都晓神仙好,唯有金钱忘不了。

平时只恨聚无多,积到多时眼闭了。

”这话将空字之理讲得明白透彻。

人生在世,功名、财利往往为所愿不遂而忧愁,我们应当明白人生在世,财是身外之物,终日为钱苦思冥想往往心神不宁,心理上会产生一种恶劣心态,这样必然导致百病丛生、丧志折寿。

后人将酒、色、财、气编成歌诀,提醒人们注意:“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往里边藏,谁能跳出墙外边,不成神仙寿也长。

”如能用空字解忧,淡薄钱财名利,就能有利于心理健康。

以弱字御悔。

悔字的含义是后悔、失落。

常会因一些不经意而产生后悔。

须知人生不易,在人生的征途上,我不如人千千万,人不如我万万千,能做到知足常乐,正确对待失意,承认自己的不足和弱点,并能做到失意之后重新扬起希望的风帆,而不悲观失望,就会有良好的健康心态。

以悔字改过。

悔是悔过自新的意思。

在《人生五项修炼》一书中说:“做事的标准,就是完美。

追求尽善尽美,这是成功者的要求,也是成功者的想法。

如果面临失败,要有悔过之心,多问几个为什么,原因在哪里,为什么会失败,才能把事办成、办好。

”经常进行自我反省,经过三思,不断找出差距,这就是追求完美的过程。

反省需要勇气,悔过自新要拿起解剖刀,毫不客气地解剖思想上的毒瘤,这样才能把自己变成一个不断完善的人。

以懒字抑奔竞风。

这句话的意思是,莫要为名利而竞争、奔走。

先秦哲学家老子曾提出:“薄名利,廉货财,损滋味,除妄念,去妒忌。

”其意思就是以懒字抑奔竞风以惰字屏俗尘事。

我国著名词作家乔羽先生曾提出四个“不为”,即:不为世俗所媚,不为流行所忧,不为名利所累,不为浮华所惑。

这就是以惰字屏俗尘事的生动体现。

在人生的道路上,如能按照这四个不为去做,就会避免生闲气、填闷气、长燥气,逍遥自在地生活。

〖编辑:迟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