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中西医治法
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药治疗
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的一种常见病,属慢性胃炎中的一种。
该病是指胃黏膜呈慢性浅表性炎症,其发病原因不一,可因嗜酒、喝浓咖啡,或因胆汁反流,或因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引起。
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症状,进食后上腹部不适,隐隐作痛,可伴嗳气,恶心,泛酸,偶有呕吐,一般症状轻微,有的甚至无明显症状,可在胃镜检查时发现。
现代医学对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仍然没有特效方法,多为对症治疗。
如保护胃黏膜,减少胃酸分泌,促进胃肠蠕动,抑制幽门螺杆菌感染等。
中医学将其归于胃脘痛、痞症、反胃、呕吐等的范围。
中医历代医家对其病因病机均有论述,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现将近几年中医药对CSG的治疗概况综述如下。
1 辨证分型林良贵[1]分为3型:①肝胃气滞型,胃脘胀痛时作时止,痛无定处,食欲减退,食后腹胀或饱满嗳气、吞酸,舌苔薄白,舌质淡红。
②脾胃虚寒型,胃脘隐痛,痛有定时,绵绵持久,进食痛减,喜暖喜按,体弱神倦,面色少华,舌质淡嫩,脉沉细。
③胃热阴虚型,胃脘饱胀或堵塞感,食欲减退嗳气有声,隐痛无时,心烦易怒,周身乏力,口干口苦,舌质红或少苔或无苔。
钟跃青等[2]分5型:①脾胃虚弱型,主证:胃脘胀闷,隐痛,纳差,喜温喜按,嗳气反酸,疲乏,大便溏烂,舌薄白,脉细弱。
②脾胃湿热型,主证:胃脘痞塞胀满或疼痛,嗳腐吞酸,纳差,口干,口苦,口臭,四肢困倦,舌淡红,苔黄腻,脉弦滑。
③肝胃不和型,主证:胃脘胀痛连胁,生气时加甚,嗳气频繁,心烦易怒,口苦,大便不畅,舌淡红,苔白,脉弦滑。
④胃阴不足型,主证:胃脘隐痛,饥不欲食,口干咽燥,大便结,舌红少苔,脉细。
⑤气滞血瘀型主证:胃痛拒按,痛如针刺,痛处固定,倦怠无力,口淡,舌黯,苔白,脉弦紧。
2 治疗2.1辨证论治陈兴泉[3]将149例患者分为3型:脾胃虚弱型85例,治宜健脾和胃,益气培本(党参、黄芪、白术、薤白、山药各12g,半夏、茯苓、神曲、山楂、陈皮、藿香各12g,砂仁9g,炙甘草6g);肝胃不和型36例,治宜疏肝理气,调和脾胃(柴胡、川芎、川楝子、延胡索、藿香、郁金各10g,枳壳、佛手、薤白各12g,白芍药、麦芽各18g);脾胃湿热型28例,治宜清热除湿,辛开苦降,顺气和中(半夏、黄芩、茯苓各12g,苍术、干姜、藿香、陈皮、郁金各10g,厚朴、茵陈各15g,黄连6g)。
中医诊治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探讨
中医诊治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探讨摘要: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的一种常见病,属慢性胃炎中的一种。
该病是指胃黏膜呈慢性浅表性炎症,其发病原因不一,可因嗜酒、喝浓咖啡,或因胆汁反流,或因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引起。
现代医学对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仍然没有特效方法,多为对症治疗。
中医历代医家对其病因病机均有论述,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关键词:中医治疗;慢性病;胃炎1四诊寻因,湿热为主在诊治CSG过程中,首先为了减少误诊、漏诊,通常进行简单必要的现代检查,如超声、心电图,除外肝胆及心脏等相关器官疾病,经胃镜或上消化道造影确诊该病,然后进行中医的望、闻、问、切诊查。
望诊,患者往往以手捂住胃脘部前来就诊,此时切不可以“喜温喜按”断为虚证,定要结合胃脘部切诊,若按之疼痛,应以“拒按”待之。
望舌多见舌红或黯红,甚至舌有瘀斑,苔腻色黄或白,提示湿、热、瘀三者阻于胃脘部。
闻诊,患者口臭,甚至恶心、呃逆、嗳气,显示湿热瘀阻,胃气上逆。
问诊时,患者往往自述胃脘部疼痛胀满,进食生冷则加剧,此时亦不可因“喜温恶寒”而认为胃寒证,胃本为阳土,其性喜温恶寒,一旦为邪所累,则生冷刺激必然加重临床表现,故应四诊合参,痛则不通,胃络瘀阻,乃实在之因。
切诊,脉象多见沉涩,更不可因沉而当虚证,《素问?病能论》有明确告诫“黄帝问曰:人病胃脘痈者,诊当何如?岐伯对曰:诊此者当候胃脉,其脉当沉细,沉细者气逆,逆者人迎甚盛,甚盛则热,人迎者胃脉也,逆而盛,则热聚于胃口而不行,故胃脘为痈也”,古语不欺人也,沉细确为胃气热甚上逆的脉象。
综上所述,四诊合参,重在按腹察舌切脉,湿热为该病的主要病因。
2审病察机,瘀逆突出胃为阳土,六腑之一,其性主降,传化物而不藏。
主受纳腐熟水谷,下传于肠。
一旦被湿热之邪所困,传化受阻,水谷瘀滞于其间,不能受纳,可表现为胃脘部胀满疼痛,纳差厌食。
此其一瘀也。
湿热困胃,日久入络,气血不畅,瘀血积于胃络,不通则痛,故胃脘部疼痛,此其二瘀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型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型疗效观察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主要症状包括胃痛、饱胀、恶心、呕吐和食欲不振等。
中医理论认为,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型是其中一种病理类型,主要特点是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口苦口干,大便黏滞等症状。
传统的西医治疗方法常常采用抗生素和抗酸药物,但由于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和易产生耐药性,以及长期使用抗酸药物可能导致胃酸分泌减少、细菌感染、胃肠功能紊乱等问题,因此患者常常寻求中医治疗方案来寻求更好的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型,不仅能够缓解症状,还可以调整身体内环境,提高免疫力,改善胃肠功能,减少复发的几率。
本文通过对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型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并观察其疗效,为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型的原则是“清热燥湿、理气健脾、和胃止痛”。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清热燥湿:采用中药治疗,清热祛湿,如白术、苍术、茯苓、泽泻等药物,以净化胃肠内环境,清除湿热之邪。
2. 理气健脾:通过针灸、艾灸、推拿等中医物理疗法,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加强脾胃的功能。
3. 和胃止痛:采用中药治疗,和胃止痛的减轻症状。
如苍术、山楂等具有和胃止痛功效的中药。
4. 调整饮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
二、疗效观察设计为了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型的疗效,在临床上选择30例符合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诊断标准的患者,包括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在30岁至60岁之间,平均年龄45岁。
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
观察组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的西医治疗。
在治疗前、治疗后4周和治疗后8周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评估,主要包括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口苦口干、恶心呕吐等症状的缓解情况,采用自身感觉评分法进行评估。
试析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药之证治近况
试析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药之证治近况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是临床中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属中医“胃脘痛”、“痞证”等范畴。
治疗易于反复,缠绵难愈,中医药治疗本病有其独特的优势,疗效显著而副作用小。
本文就近几年来CSG的国内中医药证治状况综述如下。
1 辨证论治1.1 传统的辨证施治:主要根据患者的症状及舌脉象等体征,四诊合参进行辨证论治。
据各地报导所示,CSG临床上大致分为以下证型:实证有肝胃不和型、脾胃湿热型、郁热蕴胃型、胃络血瘀型、湿滞胃脘型、饮食积滞型;虚证有脾胃气虚型、脾胃虚寒型、胃阴不足型、气阴两虚型,尚有寒热错杂一型。
影响证型确定的因素除有主观人为的,如各个临床医生中医学术观点分歧所带来的证型判别标准的差别等因素外,尚有些客观的由CSG本身内在病理改变的差别、病程长短等所决定的,如Hp感染的活动性胃炎临床上多表现为中焦湿热证。
纵观各地报导数据,CSG以肝胃气滞型、脾胃气虚型和脾胃湿热型3型最多,而实证中的胃络血瘀型和虚证中的胃阴不足型较少。
这似乎提示CSG病变以脾胃运化功能受损,中焦气机阻滞为病机核心,病变在气分为多,较少深入血分、阴分,较少形成瘀阻、阴伤的病理变化。
治疗上肝胃气滞型首选柴胡疏肝散加减,脾胃气虚型选香砂六君汤加减,脾胃虚寒型以建中汤类方剂或理中汤化裁,湿热型选温胆汤、黄连平胃散、半夏泻心汤等,而郁热型、瘀血型、食积型、阴虚型可分别以化肝煎合金铃子散、丹参饮合失笑散、枳实导滞丸或保和丸、一贯煎或沙参麦冬汤等方药化裁。
1.2 结合现代医学胃镜征象辨证:在传统辨证的基础上,结合胃镜征象,把CSG分为3型进行辨证分型治疗:肝胃气滞型胃镜象呈胃窦黏膜红白相间,以红为主,胃蠕动减慢甚至消失,以香苏散加减治疗;肝胃郁热型呈胃窦黏膜充血明显,呈斑点状或斑片状潮红,可伴有散在糜烂或出血点,以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湿浊中阻型呈胃底黏液膜有大量液体潴留,胃壁上分布着较多白色黏液,难以冲净,胃窦部可见黏膜水肿,以平胃散加减治疗[1]。
慢性胃炎的治疗经验分享中西医结合的疗效评估
慢性胃炎的治疗经验分享中西医结合的疗效评估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少困扰。
在治疗过程中,中西医结合的疗效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分享一些慢性胃炎的治疗经验,并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进行评估。
一、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经验中医认为慢性胃炎的发生与人体脾胃功能失调有关,主要表现为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等。
以下是一些中医常用的治疗手段:1. 中药调理:中草药有调理脾胃、舒缓胃黏膜等作用。
常用的中药包括陈皮、山楂、薏苡仁等。
可通过中药煎剂、中药包等方式服用,起到缓解胃部不适的作用。
2. 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对胃部健康的重要性。
慢性胃炎患者宜少食生冷、辛辣食物,多食易于消化的食物,如米粥、清淡的蔬菜等。
合理的饮食可有效缓解慢性胃炎引起的胃部不适。
3. 中医按摩:中医按摩可以促进气血循环,缓解脾胃不适。
常用的按摩手法包括腹部揉按、胃部轻拍等。
按摩时间一般为15-20分钟,可在空腹时进行。
二、西医治疗慢性胃炎的经验西医治疗慢性胃炎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其目的是减少胃酸分泌、抑制幽门螺杆菌等。
1. 抗酸药物:常用的抗酸药物包括质子泵抑制剂(PPI)和H2受体拮抗剂。
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地抑制胃酸分泌,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达到缓解慢性胃炎症状的目的。
2. 抗生素治疗: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胃炎,西医常采用抗生素治疗。
常用的抗生素包括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等,可以有效地消灭幽门螺杆菌,改善胃部炎症状况。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评估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已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中医治疗注重整体调理,强调慢性胃炎的病因病机,通过中药调理和饮食调理等措施,可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增强脾胃功能,缓解胃部不适。
西医治疗则注重症状缓解和病因治疗,通过抗酸药物和抗生素等药物,可以有效减少胃酸分泌和消灭幽门螺杆菌,从而改善慢性胃炎症状。
中西医结合治疗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优势,可以综合调理患者的脾胃功能、减轻胃部炎症,并有效缓解慢性胃炎的相关症状。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观察
病程 0 . 一 5年 6年 , 平均 36 。 . 5年 根据治疗方案不 同将 10例患 1 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 照组 各 5 5例 , 2组患者在 年龄、性别 、 病程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 00 )具有可 比性 。 . , 5 1 治疗方法 . 2 对照组给予 甲氧氯 普胺 ( 由上海 华氏制
治疗慢 性浅表性 胃炎 的一种 常用 药物 , 但单一 药物治疗疗效欠
[ 龚兰生. 1 1 内科手册[ J 5版. : M. 第 上海 上海科 技出版社 , 0 : 9 20 2 52 — 9 . 0 8 【1 潘科 , 2 于敬达 , 正安 . 李 复方阿嗪米特联合 艽龙胶囊 治疗功能性 消 化不 良疗效观察 『. J 包头医学院学 报,0 0 2 ( )4 — 7 1 2 1 ,6 4 : 4 . 6 [ 薛堂语. 3 3 ] 柴胡疏肝散合金铃 子散治疗慢性浅表性 胃炎 6 重。总有效率 = 痊愈 +显效 +有效 ) ( / 总例数 X10 0 %。
1 统计 学方法 . 4
有统计学意义 。
2 结 果
用。 笔者近年来在应用甲氧氯普胺 的基础上采用 自拟 中药治疗
慢性浅表性 胃炎 , 临床 上取得 了较佳效果 , 方中柴胡 、 白芍具 有
疗慢性 浅表性 胃炎具有疗效好 、 效快 、 良反 应 少等诸 多优 见 不 点, 可作 为 目前治疗慢 性浅表 性 胃炎的一种 可行性 方案 。
【 关键 词 】I 浅表 性 胃炎 甲氧 氯普胺 中西 医结合 陧性
疗 效
药 有 限 公 司 天 平 制 药 厂 生 产 , 品 批 号 :0 8 19 治 疗 , 产 2 0 10 ) 口服
■ 嘧回国爨鼹
由于人类 免疫缺 陷病 毒感染使 得机体 免疫功能 发生严重
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
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胃炎是指胃黏膜发生炎症的疾病,常见的类型有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反复发作、进展缓慢的胃黏膜炎症。
传统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已被广泛应用于慢性胃炎的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综合分析慢性胃炎患者常表现为消化不良、胃纳差、脘腹胀痛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
中医认为慢性胃炎的发生主要与情志不畅、饮食不节、脾胃虚损等因素有关;而现代医学则认为细菌感染、自身免疫、长期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等也是导致慢性胃炎的重要原因。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1. 西药治疗西药治疗通常包括抗生素、胃酸抑制剂、粘附剂等药物的使用。
抗生素用于消除细菌感染,胃酸抑制剂可减少胃酸分泌,粘附剂则有利于形成保护性黏膜屏障。
这些药物可以有效缓解症状、改善黏膜炎症,但长期使用药物可能会产生依赖性和副作用。
2. 中药治疗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案包括调理脾胃、清热解毒、护胃等。
具体的中药处方会根据患者的症状特点和病程来进行配伍调配,常用药物包括人参、黄连、白术、茯苓等。
中药治疗主要通过调节体内阴阳平衡、改善气血循环、增强脾胃功能,从而达到治疗慢性胃炎的效果。
3. 饮食调理饮食调理在慢性胃炎的治疗中非常重要。
患者应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酸性食物和冷热食物的摄入,逐渐过渡到消化道易吸收的流质饮食,如稀粥、面汤等。
此外,还应加强对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物的摄入,有助于胃黏膜的修复。
4. 心理疏导心理因素对慢性胃炎的治疗也有一定影响。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可以通过心理疏导、放松训练等方式帮助患者减轻焦虑、压力等负面情绪,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三、疗效评估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在疗效上较单一疗法更好,可以综合调理机体,改善症状,避免复发。
治疗前后的疗效评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症状改善情况、胃镜检查结果、实验室检查指标等。
四、注意事项在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的过程中,患者应注意以下几点:1. 遵医嘱用药:西药治疗时应遵医嘱用药,不能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中药治疗时应按时服药,不可随意增减数量。
浅表性胃炎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效观察
浅表性胃炎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效观察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消化系统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多数病例表现为消化不良症状,如饭后饱胀、嗳气,也可有胃脘痛、恶心等。
此病在中国传统医学当属”胃痛”、”胃痞”、”腹胀”、”反酸”等病证范畴,病程缠绵难愈,具体治疗视证型不同而遣方用药。
标签:浅表性胃炎;症状;用药;健康教育我国进入经济高速发展时期,致使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与生活作息的紧张,慢性胃炎的患病率日渐升高;对现代人而言,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根据统计学调查发现,它的发病没有明显的地域与城乡差异,而与饮食卫生与生活习惯有关,且男性的患病率要高于女性。
临床上,通常可以根据患者的胃镜表现及病理检查将大部分的慢性胃炎区分为两大类,即慢性浅表性胃炎(CSG)和慢性萎缩性胃炎(CAG)。
我们常见为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此病易复发。
饮食习惯、精神因素、内分泌失调、免疫反应等与罹病密切相关。
慢性浅表性胃炎通常男性的患病率要高于女性,且以青年人为主,约占门诊接受胃镜检查患者的70%~80%左右,又可以依胃黏膜所表现的不同将其分为单纯型、糜烂型及出血型三种。
慢性浅表性胃炎胃痛的发生,中医认为主要由外邪犯胃、饮食不节、情志不畅和久病虚劳等,导致胃气郁滞,胃失和降,不荣则痛;或者脾胃失养,不通则痛。
本病的病位在胃,但与肝、脾的关系密切。
若日久不愈可导致血行不畅,涩而成瘀,发生瘀血胃痛或者进一步发展为胃痞(如慢性萎缩性胃炎)等变证。
因此,一旦发现患者已有浅表性胃炎的病征,就须抓紧时机,尽速治疗,以免延误病情[2]。
1 诊断标准、体征表现与治疗目的以上腹部疼痛最为多见,约占85%左右,多为隐痛,进食后尤甚;再则可见上腹部饱胀不适、嗳气、食欲不振、泛酸、恶心呕吐、乏力等。
体格检查时可有上腹压痛,少数患者可见到消瘦、贫血。
多数患者舌苔黄、白厚腻,此外,无特殊体征,胃脘部疼痛,常伴痞闷或胀满、嗳气、泛酸、嘈杂、恶心呕吐等症,上消化道钡餐检查或纤维胃镜检查提示为慢性浅表性胃炎。
慢性浅表性胃炎中西医治疗最佳方
慢性浅表性胃炎中西医治疗最佳方慢性浅表性胃炎中西医治疗最佳方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一种慢性胃粘膜浅表性炎症,它是慢性胃炎中最多见的一种类型,在胃镜检查中约占全部慢性胃炎的50%~85%左右。
本病的发病高峰年龄为31~50岁,男性发病多于女性。
[1]1 概述浅表性胃炎是最常见的慢性胃部炎症,是指炎症累及胃粘膜的浅层,但也可累及深层。
浅表性胃炎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炎性细胞浸润仅限于胃粘膜的上1/3者为轻度,炎性细胞超过粘膜的1/3,但不超过全层的2/3者为中度;炎症细胞浸润达全层者为重度。
浅表性胃炎在胃镜下的表现有:粘膜充血、水肿、呈花斑状红白相间的改变,且以红为主,或呈麻疹样表现,有灰白或黄白色分泌物附着,有时粘膜上可有局限性糜烂和出血点。
胃小凹之间的固有膜内有炎性细胞浸润为特征,炎症细胞主要是浆细胞、淋巴细胞,偶有嗜酸细胞。
固有膜常见水肿、充血、甚至灶性出血。
胃腺体正常。
没有破坏或腺体减少,有时可见糜烂,即固有膜坏死(病变不涉及粘膜肌)。
表层上皮细胞变扁平,其排列常不规则。
慢性浅表性胃炎缺乏特异性症状,症状的轻重与胃粘膜的病变程度并非一致。
大多数病人常无症状或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等。
个别病人伴粘膜糜烂者上腹痛较明显,并可有出血。
有些患者常感到上腹饱胀不适、嗳气,经多所医院及多次胃镜检查均诊断为“浅表性胃炎”,长期服用多种中西药并无显著疗效,医药费却花了不少。
类似的病人并不少见。
其实在这类患者中有不少人伴有失眠、焦虑、烦躁、心慌、疑病等神经精神症状,有些病人总是疑虑自己患有胃癌而到处求医,反复要求做胃镜检查。
2 症状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慢性胃炎中的一种,属于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根据我国2006年所达成的“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将慢性胃炎分为非萎缩性胃炎(即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及特殊类型胃炎。
“浅表性胃炎”这一诊断已逐渐被淘汰,临床上已开始以“非萎缩性胃炎”代替“浅表性胃炎”的诊断。
慢性胃病中西医结合治疗
消化性溃疡主要包括胃与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即胃溃
疡( GU) 与十二指肠溃疡( DU) 。 1983 年,Warren 与 Marshall
性食物。 ( 2) 根据病情选择性用药。 ①保护胃黏膜、促 进
上皮细胞生长及增强胃黏膜屏蔽的药物,例如,思密达、麦
最先报道在人胃黏膜成功分离幽门螺旋杆菌( Hp) ;1984 年,
12g、砂仁 6g,每天 1 剂,水煎取汁 300ml,早晚饭后温服,每次
床疗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二、 慢性胃炎
作者简介:
白术 15g、干姜 6g;腹胀明显患者,加厚朴 10g、枳实 15g、陈皮
150ml,持续用药 6 周。
慢性胃炎( chronic gastritis) 是多种原因所致的胃黏膜慢
临床上以上腹部不适、饱胀、钝痛、烧灼感等为主要表现,有
情志失调等因素有关。
西医治疗强调以下几点。 ( 1) 临 床 上,治 疗 慢 性 胃 炎
医结合治疗的知识。
强调寻找致病 原 因,加 以 纠 正 且 注 意 生 活 调 理,如 戒 烟 戒
一、 消化性溃疡
酒、选择软食,注意合理搭配营养,忌食生冷食物、辛辣刺激
选择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铝碳酸镁片;中医方面选择黄芪
建中汤,中药组方包括黄芪 15g、白芍 15g、桂枝 15g、炙甘草
10g、大枣 6 枚、生姜 10g,泛酸明显的患者,加乌贼骨 30g、煅
瓦楞子 15g、吴茱萸 6g;泛吐清水较多的患者,加茯苓 15g、陈
川芎 12g、白芍 12g、陈皮 15g、青皮 15g、木香 15g、郁金 15g、甘
滋林-S 等;②中和胃酸药,如复方氢氧化铝、铝镁合剂等;
与胃炎、胃溃疡的关系。 消化性溃疡以腹痛为主要表现,严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疾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疾病胃是人体的消化器官,是分解食物的重要场所,能够为人体提供所需要的营养与能量。
但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有各种各样的胃部疾病存在,严重损害着人们的消化功能,危害人们的健康。
慢性胃炎就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胃部疾病,有着很高的发病率,备受医务界的重视。
目前临床主要采用西医治疗、中西治疗与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方式,但单一的治疗方式效果不理想。
所以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疾病的研究一直在不断深入,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本文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慢性胃炎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
一、慢性胃炎疾病介绍(一)慢性胃炎概念慢性胃炎就是胃内的一种炎性疾病,该病的发病率较高,并且会反复发作。
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其中一种是慢性浅表性胃炎,另外一种是慢性萎缩性胃炎。
大部分患者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症状,具体表现为:食欲减退、反酸以及腹部疼痛等。
如果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可能还会出现腹泻、贫血以及黑便等症状。
这些症状会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
(二)慢性胃炎发病原因慢性胃炎疾病的发病原因十分多样,目前主要归结为一下四点。
1、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疾病最主要的发病机制就是幽门螺杆菌感染。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可知,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达40%-70%,并且我国慢性胃炎患者中有60%的人群都是因为幽门螺杆菌。
这主要是因为幽门螺杆菌具有非常顽强的生命力,很难被彻底清除。
并且还能够通过粪便以及唾液等方式传播,导致其他人也感染。
2、饮食习惯与环境因素慢性胃炎疾病会受到外界环境与饮食习惯的影响。
并且临床研究表明: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长期生活在清洁安全的环境之中,慢性胃炎疾病的发生率会大大降低。
并且在慢性胃炎疾病的临床治疗中还发现,良好的饮食习惯会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
所以建议大家,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保持低盐饮食习惯,防止胃粘膜萎缩。
3.自身免疫情况除了以上介绍的两种常见慢性胃炎疾病外,还有一种自身免疫性胃炎,该病的典型特征就是胃黏膜萎缩。
慢性胃炎的治疗经验分享中西医结合的疗效评估和对比
慢性胃炎的治疗经验分享中西医结合的疗效评估和对比慢性胃炎的治疗经验分享:中西医结合的疗效评估与对比慢性胃炎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胃部疾病。
传统的中医疗法在治疗慢性胃炎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但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西医也提供了一系列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分享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经验,并进行疗效评估和对比。
一、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经验分享中医治疗慢性胃炎侧重于调理身体内部的阴阳平衡,使人体恢复自我调节和修复的能力。
以下几种治疗方法在临床实践中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1. 中药调理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常采用中药调理法。
根据患者的体质和具体病情,中医师会配制个性化的中药方剂。
常用的药物有黄连、苦参、黄芩等,这些药物富含抗炎、抑制幽门螺杆菌等成分,对缓解症状、促进胃黏膜修复起到一定作用。
2. 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与身体健康的密切关系。
针对慢性胃炎患者,中医师通常会建议调整饮食习惯,忌辛辣食物、煎炸食品等刺激性食物,推荐温热、易消化的食材,如煮粥、土豆等。
此外,还可以适量摄入一些能够促进胃肠蠕动的食物,如苹果、蔬菜等。
二、西医治疗慢性胃炎的经验分享西医治疗慢性胃炎注重对病因的针对性处理。
根据慢性胃炎的具体原因,西医常采用以下几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1. 抗酸药物治疗慢性胃炎的发生与胃酸分泌过多有关,因此西医常常采用抗酸药物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质子泵抑制剂(PPIs)、H2受体拮抗剂等,这些药物能有效降低胃酸分泌,减少对胃黏膜的损伤。
2. 幽门螺杆菌清除疗法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导致慢性胃炎的主要原因之一。
西医常推荐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若检测结果为阳性,则给予幽门螺杆菌清除疗法。
该疗法一般采用三联疗法,包括质子泵抑制剂和两种抗生素的联合使用。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评估慢性胃炎的治疗需要持续的时间和耐心。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可以使得不同治疗方法的优点得到充分发挥,提高治疗效果。
1. 综合疗效评估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能够综合考虑患者的体质、病情以及促进胃黏膜修复的药物和饮食调理。
浅谈慢性浅表性胃炎中西医结合治疗
浅谈慢性浅表性胃炎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病因复杂,各种感染因素、有害物质、精神因素等直接或间接损害胃粘膜粘液屏障导致H+离子逆流所致。
病程长,治愈比较困难。
主以上腹胞胀,嗳气,隐痛、胃肠功能紊乱、贫血为主要临床表现。
笔者在实践中感到采用西医治疗可以缓解病情,易复发。
如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则使病情较快好转。
临床症状消失,如坚持服中药1—2个疗程(一疗程3个月)巩固治疗,经过胃镜查证,病灶可以完全消失而彻底治愈。
西药治则:抗菌消炎,制酸,解痉,止痛,促进病变愈合。
常用药物,阿莫西林日2 -4克,分4次服,果胶铋,VU颠茄铝胶囊,龙胆碳酸氢钠片,饭前口服。
各日3次,每次2片,辅叶酸,VB12口服,病情较重者,采用静脉滴注阿莫西林或氨苄西林日4—6克。
分两次使用。
配用替硝唑100毫升,西米替丁0.5—1克。
连续7天,病情好转后,主要采用中药巩固治疗。
中药治则: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理论主要是湿热蕴积中焦,脾受湿困,运化失常,气机不畅,导致脘腹胀满灼热疼痛,嗳气。
脾失健运,消化功能障碍,四肢肌肉濡养不济致面色无华,倦怠乏力。
因而治则应从清热利湿,健脾和胃,行气止痛,理气和中,调整肠道,兼补气血为主。
方以白术,乌药,佛手,陈皮,枳壳,茯苓,玄生为基础,湿重加黄连,厚朴,暧逆加旋复花,法夏,炮姜,疼痛重加延胡索,海飘稍,便秘加大黄,枳实,神疲加黄芪,大枣,水煎服,睡前加服一次。
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症状大都消失。
病情明显好转。
继以中药进行巩固治疗,此阶段必须坚持服药,同时注意饮食调整,忌生冷食物和有损害胃粘膜的药物,如头痛粉,治疗1—2个疗程(3—6月),建议大多数患者采用把中药制成粉剂用温水吞服,一次约10克,日3-4次,睡觉前加服一次。
主要组方:黄芪,丹参,建曲,海飘稍,广香,白术,扁豆,山药,枣仁,枳壳,白芍,甘草各等量。
治疗期间,保持规律性服药,解除思想顾虑,如患咽喉口腔疾病,应同时治疗,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是一种最为常见的消化内科疾病,是由多种原因所导致的慢性胃粘膜炎性疾病,主要包括了萎缩性胃炎和非萎缩性胃炎(浅表性)。
慢性胃炎患者一般不会出现较明显的症状或者出现胃胀、胃痛等,而一些较为严重的患者则有可能引发慢性萎缩性胃炎甚至是胃癌,并且还可能发生出血、休克等症状,对于患者的生命健康和质量都有着明显的影响。
对于慢性胃炎的治疗在临床上一般是以药物治疗为主,再配合以饮食为主的护理,但中西医治疗各有优劣,临床上证明,若将两者结合使用,那么将会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慢性胃炎在中医学中属于“痞满”、“胃脘痛”等的范畴内,在治疗前,还需要对患者的病症进行诊断,那么我们先来看一看慢性胃炎的中医诊断标准有哪些。
首先是脾胃不和,其中又包括了主证(脉弦、嗳气频繁、嘈杂反酸以及胃脘胀痛或痛窜两胁)和次证(舌质淡红且苔薄白、胃粘膜急性活动性炎症、胆汁反流),具备主证和次证共3项则为符合诊断要求。
其次是脾胃虚弱,包括了胃脘隐痛、食后脘闷、四肢乏力以及便溏腹泻等主证,以及脉沉细、胃酸偏低、胃粘膜可见红斑或粗糙不平等次证,具备其中四项则符合诊断标准。
再次是脾胃湿热,口苦口臭、胃脘灼热胀痛、舌苔黄厚或腻等是其主证,小便黄、胃黏膜急性活动性炎症和充血糜烂明显、脉滑等均是其次证,诊断标准为2项主证及1项次证。
然后还有胃阴不足、胃络瘀阻、脾虚气滞等方面的诊断标准。
而对慢性胃炎患者的中医治疗,则需要根据其诊断结果对症下药。
脾胃不和者,则需要理气疏肝,和胃止痛,例如可使用柴胡疏肝散,药方构成为甘草、川穹各6g,延胡索、陈皮、柴胡、枳壳、佛手、香附、苏梗各10g,白芍20g。
脾胃虚弱者则需要温中健脾,和胃益气,例如可使用黄芪建中汤:砂仁3g,广木香、生姜、陈皮各6g,炙甘草、炒白术、桂枝、茯苓各10g,黄芪、党参各20g,白芍30g。
而对于脾胃湿热者,则需要清热泄浊、消痞和胃,可使用砂仁、甘草、檀香各3g,白豆蔻5g,木香、藿香、陈皮、苍术、半夏、厚朴各10g,熬制成汤药服用。
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和中西医结合治疗
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是多种因素引发的胃黏膜炎性病变或者萎缩性病变。
患者常见症状是饱胀、腹部灼烧感、反酸嗳气、食欲不振等,患者发病后容易发生情志变化,发生焦虑及抑郁等情绪。
世界卫生部门调查,胃病发生率在80%以上,且胃病在年轻人群体中高发,成为世界性疾病。
慢性胃炎是发病率高的胃部疾病,病情反复发作、久治不愈,慢性胃炎在持续进展后会转变为胃癌,早期治疗疾病是避免癌变的重要措施。
但很多人不认识慢性胃炎,对该疾病的表现认知不足,人们一旦发生胃痛、胃酸等症状,应当尽早进入医院治疗。
临床常规治疗方法是西药治疗,但单一西药治疗无法达到较好的效果,联合中医治疗是慢性胃炎治疗的趋势,多种方法联用,提升慢性胃炎治愈速度。
一、慢性胃炎的发生原因慢性胃炎是随着年龄增大发病率提升的疾病,我国发生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发病率在40%左右,免疫因素是诱发慢性胃炎的重要因素。
根据慢性胃炎发生情况,将疾病分为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及特殊胃炎。
慢性胃炎是多种病因诱发的炎性病变,与免疫因素、十二指肠-胃反流等因素相关。
基本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免疫因素、物理因素等。
诱发因素是人们长期饮食不规律及进食速度过快等,或者患者的口味偏咸,吃一些生冷食品,或者在生活中大量饮酒及吸烟,以上因素均会诱发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与胃黏膜炎性病变相关,患者临床表现不足,往往症状严重时出现特异性表现。
多数患者无症状或者消化不良,掌握疾病发生原因是治疗疾病的基本条件。
二、慢性胃炎的典型症状慢性胃炎患者常见上腹部不适感及腹部灼烧感、钝痛感等,部分患者出现嗳气、泛酸等症状。
胃黏膜糜烂患者出现呕血及黑便等症状,部分患者胃黏膜出血后发生缺铁性贫血。
人们的免疫机能减弱,容易发生恶性贫血,患者发生全身衰弱、体重减轻等症状,部分患者发生舌炎及周围神经病变。
慢性胃炎患者会出现焦虑及抑郁等症状。
每个患者发生慢性胃炎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胃部不适,对饮食结构进行调整是治疗疾病的关键。
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这种疾病是一种十分普遍的消化系统性疾病,其发病率相对比较高,治疗时间比较长,会出现反复发作的情况,为病人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带来严重的影响。
西医在治疗慢性胃炎这种疾病的过程中具有相对比较好的治疗效果,然而却无法彻底治愈这种疾病,一些患者经常需要长时间服用西药进行治疗,以致于出现各种不良反应,病人依从性也会出现不断降低的情况。
中医逐渐被运用到临床上,相关工作者发现中医治疗慢性胃炎这种疾病也有着明显的治疗效果,可以缓解病人的各种症状。
并且通过各种研究发现,将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运用到治疗慢性胃炎的过程中,既可以产生优秀的治疗效果,又可以降低不良反应出现的几率,可以更好的运用到临床上,优化慢性胃炎的治疗效果。
很多慢性胃炎病人好奇,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是不是需要同时喝中药和吃西药,针对病人的这些疑问,下面我们详细介绍一下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方法,希望可以为慢性胃炎病人以及相关工作者提供有用参考资料。
1.西医治疗慢性胃炎西医认为治疗慢性胃炎这种疾病应该尽早开始治疗,对萎缩性胃炎应该坚持长时间的治疗。
治疗的过程中,需要采取消除病因,手术治疗方法等一些方法进行治疗。
1.一般治疗在对慢性胃炎病人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首先需要针对病人的精神进行治疗,如果病人精神过度紧张等那么极易于导致病人自身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患上慢性胃炎的病人应该重视自身的精神生活,不断调整自身的情绪和精神。
其次要对病人进行饮食治疗,为了保护病人受损的胃黏膜,在选择食物的过程中尽量选择一些营养丰富、容易消化、不会产生刺激的食物,切勿吸烟以及饮酒,不要喝咖啡等一些具有刺激性的食物。
1.手术治疗疣状胃炎以及慢性萎缩性胃炎经常会伴随着中度、重度异型增生,如今普遍认为这是癌前病变,一般会运用胃镜下胃黏膜切除术进行治疗,一些医学研究者将这种治疗方法运用到治疗疣状胃炎上,得到良好、明显的治疗效果。
1.药物治疗在使用药物治疗方法治疗慢性胃炎的过程中,需要使用一些可以保护胃黏膜的药物,如今已经知道的能够保护胃黏膜的药物包括四种,其一为具有抗酸作用的药物,像是铝碳酸镁等药物,这种类型的药物具有多年的使用历史,具有适度抗酸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浅表性胃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浅表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也叫做慢性胃炎,是胃粘膜发生的慢性病变引发的炎症,患者在饮食后常见上腹不适感,部分患者疼痛并合并嗳气或者泛酸,多数患者早期疾病症状不典型,容易被患者忽视,临床上需利用胃镜进行检查,从而有效确诊疾病。
现阶段,临床针对浅表性胃炎治疗并无针对性的特效药,以对症治疗作为基础,在治疗过程中关注缩减胃酸分泌,并保护患者胃黏膜,长期口服西药容易发生耐药反应,且部分患者存在毒副反应,对患者身心健康产生影响的同时,也容易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影响。
浅表性胃炎在中医领域属于胃脘痛及痞证范畴,中医对该疾病治疗已经有深入研究,对此,在治疗过程中还需思考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使患者在短时间恢复胃肠健康。
一、中西医对浅表性胃炎的看法(一)中医对疾病的看法中医认为该疾病发生原因相对复杂,浅表性胃炎与脾胃器官相关,发生原因与胃膜受伤及胃失和降具有相关性。
人们在发生疾病的早期阶段,气机发生升降变化,出现饮食不化等问题,久久而之对人体正气产生损伤,甚至发生邪气留恋情况。
浅表性胃炎作为一种本虚标实疾病,脾胃亏虚及气阴两伤是疾病的本源,而气机郁滞及脉络郁滞则是病情实质性体现。
脾胃作为后天本源,器官的作用在于消化人体的饮食。
而人们无法运化饮食或者不规律饮食的情况下,部分老年患者的消化能力较差,容易发生浅表性胃炎,表现为胃脘痛及纳呆等症状。
该疾病与情绪因素息息相关,患者常见忧思情绪,在情志因素的影响下,患者发生情志伤肝问题,此类问题均能引发胃痛及纳呆等症状。
浅表性胃炎的发生与风寒湿邪相关,人体受到风寒湿邪的影响,导致胃部气机不畅,正所谓不通则痛,以此引发胃痛。
人们在生活中暴饮暴食或者饥饿、食用一些生冷寒食或者大量喝酒,都会对人体脾胃产生影响,甚至发生痰浊内生及气机阻滞等问题,部分患者出现疼痛及反酸等症状。
(二)西医发生原因西医在疾病诊断及分析过程中,认为浅表性胃炎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具有相关性,发生疾病的原因是患者饮食无度加之病毒感染,患者也可能长期口服一些非甾体药物,持续对人体的胃壁黏膜产生损伤,甚至发生细胞病变。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型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型疗效观察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其病因主要与不良饮食习惯、过度劳累、精神压力过大等因素有关。
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型是常见的一种类型,其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纳差、恶心、呕吐等,严重时还会出现消化不良、便秘等情况,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型中,中医药以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特的理论优势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医认为,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型主要是由脾胃湿热内蕴、气血不畅所致,治疗的关键在于清热利湿、健脾和胃、调理气血。
而西医则通过药物治疗、幽门螺杆菌根除、生活方式改善等手段来缓解患者的症状和改善疾病的临床表现。
本研究旨在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型的疗效,并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疾病的优势和前景。
一、方法1.1 选取对象本研究选取患有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80位。
1.2 分组将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每组40人。
1.3 治疗方案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中医治疗采用清热利湿、健脾和胃、调理气血的中药方剂,同时结合针灸、艾灸等中医治疗手段。
西医治疗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如质子泵抑制剂、抗生素根除治疗、胃肠动力药物等。
西医治疗组:采用传统的西医药物治疗方案,包括质子泵抑制剂、抗生素根除治疗、胃肠动力药物等。
1.4 观察指标观察指标包括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胃镜检查结果、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等。
二、结果通过对治疗后患者的临床观察和相关检查结果分析,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在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胃镜检查结果、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而且,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中,患者的症状改善更为明显,疗效更加显著。
三、讨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型的疗效观察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病情好转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中医治疗可以调理患者的脾胃功能,改善体内湿热病理环境,从根本上解决疾病发生的原因。
慢性胃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慢性胃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病是一种无粘膜糜烂,因此,慢性胃病常被称为慢性非糜烂性胃炎。
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饮食结构也在逐渐变化,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导致慢性胃病出现概率持续上升。
慢性胃病属于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的范畴,对人体健康状态与生活质量有着严重影响,相关研究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治疗慢性胃病中的应用具有积极作用。
如何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胃病患者成为值得医疗行业相关人员思考的问题。
一、什么是慢性胃病慢性胃病主要是指胃粘膜所出现的慢性炎症。
造成慢性胃病的原因具有复杂性特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引发此类疾病的重要原因,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会在一定程度上损伤胃粘膜。
同时,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也会导致慢性胃病的出现,例如长期嗜酒、咖啡、浓茶或长期饮用温度不适当的饮料与粗糙食物等,都会影响胃粘膜的状态,除此之外,长期服用大量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也会影响胃黏膜前列腺素的合成,破坏胃黏膜屏障,引发慢性胃病。
且长期吸烟的人群,且胃黏膜部位的血液循环状态也会受到影响,致使出现慢性胃病。
慢性胃病的主要表现症状为患者上腹部不适,食欲不振、胃部反酸且该类症状在进食后的表现更加明显,患有慢性胃病的患者还会出现乏力、精神淡漠、舌炎等问题。
二、慢性胃病的危害慢性胃病是胃黏膜慢性炎症反应,会导致患者腹部出现饱胀、钝痛、烧灼感等问题,且患者在进食之后还会出现反酸、恶心等症状,慢性胃病出现的时间较长,对于患者的日常生活有着严重影响,除此之外,当慢性胃病无法得到及时且有效的治疗时,其会逐渐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病,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发生癌变的几率,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状态。
三、如何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胃病1.西医治疗首先,慢性胃病患者常感觉胃部存在反酸感与烧心感,且存在腹部疼痛、肿胀等问题,西医治疗中一般选择为患者服用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抑酸和黏膜保护剂,必要时予以促动力剂及消泡剂如二甲硅油等药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中西医治法
发表时间:2015-10-14T14:59:08.59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4期作者:李秀莲
[导读] 凉城县医院内科 013750 最常见症状是上腹疼痛,疼痛一般为弥漫性上腹部灼痛、隐痛、胀痛等。
常常因为吃了冷食、硬食、辛辣或其他刺激胜食物而症状加重,少数与气候变化有关。
凉城县医院内科 013750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一种慢性胃黏膜浅表性炎症,它是慢性胃炎中最多见的一种类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基本病变星上皮细胞变性,小凹上皮增生与固有膜内炎性细胞浸润,有时可见到表面上皮及小凹上皮的肠上皮化生,不伴固有腺体的减少。
病变部位常以胃窦明显,多为弥漫性,胃镜检查为胃黏膜充血、水肿及点状出血一糜烂或伴有黄白色黏液性渗出物。
目前国内按炎性细胞浸润黏膜层的深浅将本病分为轻、中、重三度。
凡浸润黏膜浅层1/3者为轻度;涉及中1/3的为中度;超过黏膜层2/3者为重度,临床治疗一般采用中药理肠调胃安神剂得以治愈,避免长朝服用西药产生药物依赖性和毒副作用,是临床治疗浅表性胃炎的首选。
症状:
(1)最常见症状是上腹疼痛,疼痛一般为弥漫性上腹部灼痛、隐痛、胀痛等。
常常因为吃了冷食、硬食、辛辣或其他刺激胜食物而症状加重,少数与气候变化有关。
(2)腹胀,常常因为胃内潴留食物、排空延迟、消化不良所致。
(3)嗳气,患者胃内气体增多,经食管排出,使上腹饱胀暂时缓解。
因此很多患者感觉胃里面有气,打隔后舒服一些。
(4)反复出血也是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常见症状。
出血是因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基础上并发的一种胃粘膜急性炎症改变。
(5)其他,食欲不振、反酸、恶心呕吐、乏力、便秘或腹泻等。
(6)检查时有上腹压痛,少数患者可有消攫及贫血。
祖国医学并无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病名,但类似慢性浅表性胃炎表现的描述塞邓散在历代文献“胃脘痛”、“腹胀”、“嘈杂”、“痞满”、“呕吐”等诸多篇章中,如《灵枢?雅气肮腑病形》曰:“胃病者,腹胀,胃脘当心而痛,允以理肠调胃视之,得以缓解。
”《灵枢?经脉篇》曰:“食则呕,胃皖痛,腹胀,善噫”,“胃胀者腹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理肠,调胃,安神则症状消除”等。
消除病因:应去除各种可能的致病因素或加重病情的因素,如戒烟酒,减少食盐摄入;纠正不良饮食习惯,避免对胃有刺激的饮食,饮食宜软易消化,避免过于粗糙、过于农烈的香减轻对胃刺激的目的,少吃盐渍、烟熏、不新鲜食物;以及停服某些刺激胃粘膜的药物,特别是阿斯匹林等非甾体类;有鼻腔和咽部慢性感染灶应予以清除、慢性支气管炎者应避免将痰液咽下。
药物治疗
①保护胃粘幅药常用的药枕有胶体次枸橼酸秘(CBS)、硫糖铝、思密达、麦滋林—S、氢氧化铝凝胶、胃膜素及盖胃平等。
②调整胃肠运动能药物,上腹腹痛用胃复安或多潘立酮等。
打隔、腹胀或有返流现象为主者,可用胃动力药,如胃复安、吗叮林或西沙必利(普瑞博思)。
③抗生素如果胃镜检查发现幽门螺杆菌实验阳性,应服用抗生素,克拉霉素,羟氨苄青素、庆大霉素、呋喃唑酮、链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士霉素等,都有消除HP的作用,一般可选用两种,常与胃粘膜保护剂和制酸剂联台应用。
④制酸剂常用的药物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碳酸氢钠(小苏打)、氮氧化镁、胃舒平、氢氧化铝凝胶、盖胃平等。
⑤上腹疼痛较重者可口服阿托品、普鲁本辛、颠茄片或654—2(25—100mg),以减少胃酸分泌和缓解腹痛症状。
由于此类药物具有口干、心悸、排尿困难等副作用,前列肥大、青光眼、心血管疾病〈/a〉等患者应慎用或忌用。
还可用助消化药如酵母片、乳酶生、消胀片等。
如有返酸现象也可用抑酸药如泰胃美、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只用一种即可。
防止胆汁反流可服消胆胺以吸附胆汁;有呕血便血者,甲氰米胍口服;萎缩性胃炎腹胀较著者,乳酸菌素片口服或肝胃气痛片口服,并注意不要服制酸剂如胃舒平、小苏打等。
中医治疗方面:中医治疗时从胃痛,痞满,呕逆等证型论治常归纳为以下六种证型:
1.风寒袭胃证治宜祛风散寒,和中养胃。
霉香正气散理中汤加减。
2.痰湿阻胃证治宜祛痰化湿和胃。
二陈汤平胃散加减。
3.湿热壅胃证治宜清热湿养胃。
黄连温胆汤加减。
4.饮食伤胃证治宜消积导滞,调和脾胃。
保和丸加减。
5.肝气乘胃证治宜疏肝解郁,调和肝脾。
四逆散逍遥散加减。
6.中脏虚寒证治宜补中益气,健脾养胃。
补中益气汤健脾汤加减。
根据我的经理,还可加入乌楞散茯神合欢花香橼等。
总之,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必须中医结合,标本兼顾才能彻底根治,而且一定要做到食饮有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