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调整对非政策的中国因素分析
欧盟反倾销与中国企业的对策
欧盟反倾销与中国企业的对策贵州师范大学法学院 朱孟婷摘 要: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欧盟对华的反倾销措施日益加强,本文旨在对欧盟的反倾销法进行研究,并结合中国国情为中国企业寻求出路。
关键词:欧盟 反倾销 中国企业 对策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1)01(b)-228-02欧盟委员会自2007年11月9日决定对中国的钢铁坚固件发起反倾销调查。
经过了漫长一年的审理,欧盟委员会于2008年11月初最终作出了对中国企业不利的反倾销终裁。
在得到了成员国批准后,近日,欧委会最终决定对我国出口的坚固件产品征收反倾销税。
而被认定构成倾销的产品将被征收为期5年,平均80%的高额反倾销税。
而早在2006年,欧委会就发表了《欧盟与中国:更紧密的伙伴、承担更多责任》对华政策文件和《竞争与伙伴关系——欧盟—中国贸易与投资政策》对华贸易战略文件。
这一系列的做法意味着欧盟在对华的反倾销措施日益加强,研究欧盟对华的反倾销制度和措施的特点,这对在经济危机恶劣环境下的中国企业大有益处。
1 欧盟对中国企业反倾销的特点近几年来,欧盟为保护其成员国的利益,避免内部市场受到外部强烈的冲击,及平衡国际贸易利益和各国经济发展,欧盟委员会及其理事会在贸易上的保护主义增强。
而我国又集中针对欧盟的传统工业,加上我国一贯采取密集型的劳动生产模式,生产成本较低。
面对中国产品的竞争冲击,欧盟加大了对华反倾销的力度,对中国的产品贸易进行防范。
在此形势下,欧盟对华反倾销具有以下几大特点:(1)把中国列为转型经济国家。
根据欧盟反倾销法,将出口商所属国按不同经济体制分别区分为市场经济国家、非市场经济国家及转型经济国家。
欧盟对中国开展反倾销调查主要是依据其反倾销法中有关于“非市场经济国家”的规定。
1998年4月30日的905/98号理事会条例中,把中国和俄罗斯从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名单中删除。
欧盟认为中国仍处于自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期,不能视作为市场经济国家,但也不再是一个完全的非市场经济国家,而针对中国的出口商有了专门适用的五条标准。
浅析影响中欧经贸关系发展的因素(一)
浅析影响中欧经贸关系发展的因素(一)〔论文关键词〕中欧经贸关系现状影响因素〔论文摘要〕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欧盟大幅调整政策,中欧政治关系迅速发展,高层领导人互访频繁。
受政治影响,双边贸易迅猛增加,中欧经贸关系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时期,呈现出快速增长、稳步发展和日益加深和扩展等重要特征。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中国和欧盟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目前同时处于上升趋势,相互间如何处理双边互动关系、实现“双赢”,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研究课题。
一、中欧经贸关系的现状1992年以来,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关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中欧经贸关系主要包括贸易往来、对华投资和经济合作三方面的内容,呈现出阶段性发展的特点及其他一些特点。
具体是:1、中欧贸易发展速度呈明显加快之势。
贸易总量不断上升,贸易逆差不断缩小,1997年迅速变为顺差,2002年则出现了90多亿美元的顺差。
2、中欧贸易地位不对等。
中欧贸易额占中国贸易总额的15%左右,但欧盟对中国的贸易依赖性则小得多,出口额占欧盟进口额比重不到2%,进口额占其出口额的比重仅在1%左右。
中国对欧盟的贸易依赖性要高得多的现状也导致了中欧贸易谈判地位的不对等。
3、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
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向欧盟出口主要为传统的大宗商品及轻工产品,进口的主要是成套设备及钢材等产品。
以后进出口结构有了一些变化,但进口商品仍以工业制成品为主,而出口产品除初级产品外也开始有了工业制成品。
4、欧盟在华直接投资发展速度相对缓慢,投资质量相对较高。
欧盟在华直接投资主要特点是投资项目规模大、技术含量高;投资部门分布广;投资形式多种多样;投资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
5、双边经济技术合作逐步机制化。
二、中欧经贸关系发展中的受制因素虽然中国和欧盟之间经贸交往发展迅速,双边关系日益密切,与此同时双方之间贸易摩擦仍不断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政治方面。
1.中欧经贸关系始终受到官方政策影响。
1975年中国与欧共体建立了外交关系,为中欧经贸合作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黄文旭:欧盟反补贴调查的趋势及我国的应对策略
收稿日期:2010-10-11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欧洲联盟反补贴立法与实践研究 (07CFX046);湖南省教育厅项目 欧洲联盟反补贴立法与实践研究 (06B064);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与比较法项目 欧洲联盟反补贴立法与实践研究 (06GBF025)。
作者简介:黄文旭(1982-),男,湖南邵阳人,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专业2008级博士研究生。
欧盟反补贴调查的趋势及我国的应对策略黄文旭(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上海 200042)摘 要:自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以来,欧盟共发起反补贴调查61起,亚洲国家和地区是欧盟反补贴调查的主要对象。
2010年4月17日,欧盟对华发起首例反补贴调查。
欧盟对华两起反补贴调查所涉产品都同时遭到了欧盟的其他贸易救济调查。
在欧盟对华两起反补贴调查案中,我国的优惠贷款、所得税、间接税及进口关税、政府拨款、政府低价提供货物和服务以及地方政府优惠政策六类项目都遭到了指控。
因此,我国应从程序和实体二方面积极应对;对容易遭受反补贴调查的一些补贴项目进行调整;积极依靠W TO 争端解决机构;增加对外直接投资以规避反补贴调查。
关键词:欧盟反补贴;贸易救济;铜版纸案;数据卡案中图分类号:D 996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448(2010)06-0046-042010年4月17日,应欧盟纸张生产商协会的申请,欧盟对原产于中国的铜版纸进行反补贴立案调查。
这是欧盟对华首例反补贴调查。
2010年9月16日,欧盟又对原产于中国的数据卡发起反补贴调查,涉案金额达创纪录的41亿美元。
此前欧盟已对原产于中国的数据卡展开了反倾销和保障措施调查。
这是欧盟首次对中国出口的同一产品同时进行三种贸易救济调查,在WTO 成员的实践中也极为罕见。
为了减少中欧贸易摩擦,在应对欧盟反补贴调查中做到知己知彼,认真分析欧盟近期反补贴趋势及原因,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欧盟反补贴调查总趋势欧盟现行反补贴法为1997年10月6日!针对从非欧共体成员国进口的补贴产品的欧共体理事会2026/97号条例∀。
211058893_对外贸易绿色低碳转型的中国方案
/俞容龄面对碳边境关税对我国相关产业的冲击预期,我们更应坚定不移地朝着既定的“双碳”目标前进,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低碳转型。
而实现“双碳”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建立绿色低碳的新对外贸易体系对外贸易绿色低碳转型的中国方案“巴黎协定”生效后,以国家自主贡献为基础的减排机制落地,世界各国纷纷制定低碳贸易政策,加快实现本国对外贸易绿色低碳转型。
但欧盟及美国不断炒作气候变化议题,推出各自的碳边境关税政策(Carbon Border Regulation Mechanism),希望借此重新振兴国内制造业,减少对外产品依赖。
2021年初,欧盟开始对非关税壁垒区采用绿色贸易壁垒、碳标识,以及低碳标准等政策规制。
2022年,欧盟理事国及美国均通过碳边境关税政策提案,要求进口企业向其缴纳高碳产品的税费。
美国还充分利用双边、多边贸易协定和倡议工具,大幅提升其清洁能源技术和产品出口量,增加其绿色贸易顺差。
碳边境关税是对进口产品的制约机制,明显带有某些发达国家所奉行的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子,本质上就是一种典型的绿色贸易壁垒。
作为欧盟及美国最主要的贸易伙伴之一,受化石能源消费结构比重较大、出口产品以高碳排放行业为主等结构因素影响,我国的出口产品更容易受到碳边境关税制约。
一旦正式实施,我国外贸产品的出口成本将显著增加,直接导致我国外贸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弱化,对于我国整体经济发展也会造成冲击。
主要动因分析分析自2021年来美国及欧洲出现的各种社会经济问题,笔者认为美欧不断加码碳关税政策、强化绿色贸易壁垒,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提升自身相关产业出口竞争力,二是引导已转移至中国等国家的投资和制造业回流。
自 2005 年启动碳排放权交易后,欧盟从 2007 年就已开始探索对进口产品征收碳税。
在此过程中,最为突出的难题在于,如何从法理上解决机制正当性问题,以尽量避免世界贸易组织诉讼风险。
而正是一位美国法律专家、前世界贸易组织上诉法庭大法官提供了解决方案:一是采用间接税,只针对商品征税;二是进口征税和出口退税都遵循非歧视原则,政策不偏向本国企业,同时也不能偏向某些进口国而歧视另外一些进口国。
欧盟“碳边境”调整机制对中欧贸易的影响及其对策
欧盟!碳边境"调整机制对中欧贸易的影响及其对策阮雯(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摘要:在中欧贸易关系中,欧盟拟实施的"碳边境''调整机制将对中国碳密集型产业出口产生影响,致使能源密集型产品出口量急剧下滑、产品价格上升、企业成本增加、出口竞争力下降等。
为弱化甚至避免碳关税政策对我国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可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大力开展中国境内碳排放交易体系建设,加强与欧盟在气候变化方面的合作,通过“联合气候行动”应对“单边碳排放定价”等。
关键词:中欧贸易"碳边境”调节税"碳泄漏”中图分类号:F752.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309(2021)04-0090-006近期,欧盟推出“碳边境”调节机制,拟实施针对进口产品的“碳边境”调节税,贸易与环境挂钩将成为现实。
中国对欧盟的碳密集型产品出口较多,在此背景下,如果欧盟对中国征收“碳边境”调节税,将会对中国出口碳密集型产品造成极大的冲击。
未雨绸缪,深入分析欧盟“碳边境”调节税对中国出口产品的影响路径并模拟出定量结果,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同时也对未来中欧贸易政策制定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何为“碳边境”调整机制(一)欧盟“碳边境”调整机制提案因何而生欧盟委员会于2019年12月11日通过《欧洲绿色协议》,规定到2030年末,欧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计划在1990年的水平上减少50%〜55%。
为防止由此产生“碳泄漏”问题,欧盟以“碳边境”调整机制来替代欧盟排放交易系统(EU-ETS),以期通过对来自欧盟以外的“碳足迹”商品征收进口碳关税来抵消“碳泄露”风险。
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的发展进程可分为3个阶段,其间碳关税问题一再被提及。
第一阶段是2005-2007年的试验阶段,也称为免费配额阶段。
法国前总理多米尼克德•维尔潘在第12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提出“碳关税”的概念,建议对没有签署后2012气候变化国际公约国家的隐含碳产品征收额外的进口关税。
中国对非经济政策的回顾与思考
中国对非经济政策的回顾与思考张宏明新中国与非洲国家的经济关系始于1950年,而半个多世纪以来中非经济关系的发展历程,以中国改革开放为界,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既体现了中国对非经济政策的连续性,亦显示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一、中非经济关系的建立与发展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的30年间,是中非经济合作关系的建立、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发展与非洲国家的关系,首先不是出于经济考虑,而是基于政治道义和外交需要。
这一时期中非经济关系多属于“非经济行为”,其特点是:社会制度或意识形态取向的同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国家关系的亲疏;经济利益服从并服务于政治、外交需要;经济关系局限于双边和官方,其中又以中国单方面援助为主,双边贸易为辅;合作领域狭窄,合作形式单一。
1949年9月通过的《共同纲领》确定的平等互利原则,是中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指导思想,也是中国发展与非洲国家经济关系的政策依据。
这一指导思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1954年)中均得到体现。
20世纪50年代,中国出于自身安全利益和意识形态考虑,实行与苏联结盟和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作为中国外交战略的延伸,这一时期的中国对非经济政策亦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中国始终把对非经济援助作为履行国际主义义务的重要内容。
在整个50年代,由于大多数非洲国家尚未独立,因此中非经济合作还主要局限于几个国家,合作方式也较单一,“平等互利”主要表现为中国支持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及捍卫非洲新生国家的独立和主权;而获得独立的非洲国家在外交上承认和支持中国。
进入60年代,随着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相继挣脱殖民枷锁,为帮助非洲国家发展民族经济和巩固政治独立,中国政府于1963年12月和1964年1月先后提出《中国对阿拉伯国家和非洲国家的五项原则》及《中国对外援助的八项原则》,上述原则与中国在50年代奉行的政策一脉相承。
60年代的中非经济合作基本上延续了50年代的做法,中国依旧把亚非拉国家作为反帝、反殖的基本力量。
欧盟对援非政策的调整
俄 、印等国均以不 同的方式加 大了对非援 助
力度 。如 日本 承诺 “ 在未来 5年 中对非洲政
府 开发援 助倍 增 的方 针 ,达 到每 年 2 0 0 O亿 日 ( 合 1 元 约 9亿 美 元 ) 水 平 ” ,并 提 供 1 亿 日 紧急粮食救援 ,用 以解决 因粮食价格 元
对话 发 展 与非 洲 国家 之 间 的关 系 。而 近 年 来 其援 非 政 策做 出 的调 整 主要 是 考 虑 到 以 下 几 个 背 景 因素 :
非洲整体 的一份全 面 、综合和长期性 的政策
文件 。 这 是 欧 盟 首 次 在 将 非 洲 视 为 平 等 的 ②
政治伙伴 的基础上 ,为未来 的对非政策提 出
的地 区形 势 也有 了较 大 的改善 ,政 局 逐 步 稳
定 ,经济得到恢 复和发展 ,一体化”到 2 纪 联 0世 6 代 的 《 温 得协定》 0年 雅 ,从 7 O年 代 的
《 洛美 协 定 》 到 2 l世 纪 初 的 《 托 努 协 科
提高 ,非洲国家的实力不断增强 ,在 国际社
会 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也 日益提高 。在这样的 背景下 ,欧盟 为了应对新条件下 的机遇与挑 战 ,开始积极调整其非洲政策 ,提 出将 实现 与非洲国家之间的 “ 平等 的政治伙 伴关 系” 作为欧盟非洲政策 的首要 目标 。 2O OO年 4月和 2O 0 7年 1 2月 ,欧非举行
欧洲发展基金 的预算达到 2 7 欧元 。但援 2亿
助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善非洲国家贫困落后面 貌 :尽管在 2 1世 纪初 ,非 洲 国家 的经济 发 展形势较好 ,但这种形势并不稳定 ,而且在 地区分布上也不平衡 。同时其人 口增长仍然 保持较快速度 。从 18 9 1年到 2 o o 1年 ,非洲
当今国际形势下对深化中非合作投资的思考
当今国际形势下对深化中非合作投资的思考内容摘要:近年来,由于各式各样的原因,国际社会对非洲的关注度持续升温,各大国对非洲各种资源的争夺也越演越烈,非洲逐渐成为国际舞台上的当红旦角。
目前,我国与非洲都处于经济增长上升时期和快速发展期,双方在产业结构和增长方式的调整当中,在工业化、城镇化、一体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存在发展战略的对接,有很多利益契合点。
但中国与非洲的投资合作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涉及复杂的利益关系、瞬息万变的国际形势等等,对此,中国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和足够的应对准备。
关键词:中国对非洲投资是基于中非双方的共同利益和实际需要。
非洲近年来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提速不仅符合非洲经济发展趋势,也为中国提升中非经贸合作的规模和水平、拓展和延伸中国在非洲的利益和存在提供了新的合作机遇与发展空间。
中国对非经贸合作关系在经历了21世纪第一个10的快速发展后,目前正处于更上一个台阶的攻坚阶段。
一、中国对非投资合作现状分析1、中国对非投资合作取得较大成效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对非洲的投资逐年快速增长,2010年对非直接投资量为21亿美元,是2001年的40倍。
2004年中国对非直接投资量增长到3017美元(占中国对外投资问题的5.8%),2011年投资量提高到31.73亿美元(占比4.3%),但年度投资量增长约9倍。
2011年流入非洲的外国直接投资区共544亿美元,其中来自中国的投资占5.83%。
1另一方面,我国对非投资对象逐渐遍及非洲大陆。
起初,我国对非洲直接投资以苏丹、尼日利亚、南非、赞比亚、埃及等国家为重点,但近来随着我国对非洲投资规模的逐步扩大,投资对象国也基本覆盖了整个非洲。
2、中国对非洲投资合作模式逐渐多样化经过长期探索与实践,我国对非投资合作出现多样模式。
过去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以资源类行业投资为主,投资主体和领域都比较单一,例如早期的苏丹模式、安哥拉模式。
这些模式符合非洲资源丰富但发展落后的特点,但随着中国1商务部,《201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对非洲各行业投资领域的拓展,投资模式也在不断变化,例如境外经贸合作区模式、援助合作模式、中非农业投资合作具体模式、工程援助加投资模式等等。
驳西方对中国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的指责
驳西方对中国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的指责汪树民(广东海洋大学广东湛江 524088)[内容摘要] 中国与非洲的交往与合作经历了四个阶段,目前是全面合作时期。
不过中国与非洲的合作被西方一些别有用心的媒体及政客指责为“新殖民主义”。
中国与非洲的合作是全新的平等友好合作关系,双方具有坚实的政治基础,中国与非洲的合作是多领域的且给非洲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中国在与非洲的交往合作中也十分注重对于非洲的援助。
[关键词] 中非合作全面友好新殖民主义西方对于中国的指责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
正如有学者指出,中国自近代以来经历了几个阶段:自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是挨打的阶段;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是挨饿阶段;中国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国力的进一步增强,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对外经济交往日益深化,引起了当今世界其他大国的妒忌和指责,从而进入了挨骂的阶段。
1中国今天被骂的原因很多,人权问题、国内政治体制问题、西藏新疆问题均是被指责和攻击的对象,而在中国经济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注重加强与非洲的交流与合作又被西方政客和媒体扣以“新殖民主义”的帽子。
对于西方国家政府及其媒体所诬蔑的中国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这一指控,我们还是让事实来说话吧。
一、非洲基本情况•非洲有多大?非洲的总面积在3000万平方公里以上,相当三个多中国大。
非洲多少人?估计,10亿,而且还在迅速膨胀中。
•非洲有多少个国家?53个主权国家,还有若干地区。
东南西北非洲的范围•东、南、中、西、北非洲,的概念和轮廓是?答: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坦桑尼亚这块儿属于东非。
从埃及到摩洛哥叫北非,尼日利亚那边都叫西非,乍得、中非共和国、喀麦隆、加蓬、赤道几内亚、刚果(布)、刚果(金)这片叫中非。
安哥拉、赞比亚、莫桑比克和他们以南的国家都是南部非洲。
非洲的岛国有哪些?•非洲东面有塞舌尔、毛里求斯、马达加斯加、科摩罗,非洲西面有圣多美和普林西比、赤道几内亚的比奥科岛、佛得角。
尚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西非的冈比亚、布基纳法索,海岛国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南部非洲的斯威士兰。
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产生的影响及我国的对策分析
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产生的影响及我国的对策分析DOI:10.16831/j.cnki.issn1673-2278.2021.05.019佟佳洋,凌黎华一、引言随着近年来温室气体对气候变化的显著影响,“航运业需对温室气体排放加以控制”在国际社会的呼声越来越高[1]。
欧盟地区各项限制碳排放政策不断推进,其设计的碳排放交易体系(EU-ETS )是全球首家,也是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GHG )排放交易系统。
自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后,欧盟采用EU-ETS,履行对《京都议定书》第三阶段2013年至2020年的承诺[2]。
在此阶段内,排放总量每年以1.74%的速度下降,以确保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比1990年降低20%。
但是,随着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推进,全球碳排放的减少并未达到预期效果[3],同时,碳排放交易体系引发的碳泄漏问题也被推上了舆论的摘 要:近年来,欧盟地区碳排放交易体系不断推进,并计划扩大至航运业。
基于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的背景,对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实施的经验和效果进行分析,探究了若碳排放交易体系在全球航运范围内通过实施将对航运业产生的影响,提出我国应对碳排放交易体系应采取的相关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船舶碳排放;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影响;对策分析Abstract: In the recent years, the European Union Emissions Trading System (EU-ETS) has been continuously promoted and EU is planning to expand the system to the shipping industry.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EU-ETS,studies the experience and effect of the EU-ETS implementation, explores its impact on the shipping industry if EU-ETS is implemented throughout the world, 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hat China should take on the carbon emission trading system.Keywords: Carbon emission from ships; EU-ETS; impact; measure中图分类号:U676.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278(2021)05-0065-03风口浪尖。
中非关系发展现状与中国对非政策探析的开题报告
中非关系发展现状与中国对非政策探析的开题报告一、项目背景及选题意义中非关系是中国对非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非关系发展历程曲折,但近年来双方关系迅速发展,特别是中非合作论坛的建立和各层级的合作机制的不断完善,更加促进了中非关系的发展。
中非合作也成为了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旨在探讨中非关系发展现状及中国对非政策。
二、研究目的及内容本研究旨在分析中非关系发展现状、评估中国对非政策的影响和效果。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1. 中非关系的历史沿革及现状分析。
本文将回顾中非关系的历史沿革,对比中非合作论坛建立后的中非关系现状,分析现状下双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状况。
2. 中非关系的发展趋势预测。
根据当前中非合作形势和双方发展态势,对中非合作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3. 中国对非政策的解析。
本文将系统地梳理近年来中国对非政策,分析其重点和政策举措,并探讨其实施效果。
4. 中非合作的优势和问题。
中非合作作为中国对非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阐述中非合作在经济建设、文化交流等方面带来的优势,同时也分析中非合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三、研究方法本文将采用文献综述、实证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通过对相关文献、数据和案例进行分析和比较,以求全面、客观地描绘中非关系发展现状及中国对非政策。
四、预期结果本文的预期结果将有助于加深对中非关系和中国对非政策的理解,并从全局视角、多方位角度掌握中非合作的状态和趋势,为中国制定更为科学有效的对非政策、推进中非合作提供参考。
欧债危机中欧央行货币政策应对和实施效果
欧债危机中欧央行货币政策应对和实施效果一、本文概述欧洲债务危机(欧债危机)是自2009年底开始的一场影响深远的全球性金融危机。
它起源于希腊的公共债务问题,随后逐渐蔓延至其他欧洲国家,如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和爱尔兰等。
这场危机对欧洲乃至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
作为欧洲金融稳定的重要力量,欧洲中央银行(ECB)在这场危机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欧债危机中欧洲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应对及其实施效果。
本文将首先概述欧债危机的背景、发展及其对欧洲经济的影响。
随后,将重点分析欧洲中央银行在欧应对债危机时采取的货币政策,包括利率调整、流动性支持、在此基础上长期再融资操作等,本文将评估这些货币政策对稳定金融市场、恢复经济增长以及解决债务问题的实际效果。
本文还将对欧洲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局限性和未来可能的改进方向进行探讨。
通过深入分析欧洲中央银行在欧债危机中的货币政策应对和实施效果,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对这场金融危机全面而深入的理解,并为未来应对类似危机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欧债危机的成因与影响欧债危机,又被称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源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欧洲各国的经济恢复乏力。
危机的成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些欧洲国家在经济繁荣时期过度举债,忽视了财政稳健的重要性,导致债务规模迅速扩大。
欧洲各国的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一些国家在面对经济冲击时显得更为脆弱,难以承受债务压力。
全球金融市场的波动和投机行为也加剧了危机的蔓延。
欧债危机对欧洲乃至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危机导致欧洲经济增长放缓甚至衰退,失业率上升,民众生活水平下降。
危机引发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投资者信心受挫,资本流动受到阻碍。
欧债危机还对欧洲的政治格局和社会稳定产生了冲击,一些国家政府更迭频繁,社会矛盾加剧。
为了应对欧债危机,欧洲央行采取了一系列货币政策措施。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危机对经济的冲击,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限制。
大国对非政策的异同
非洲为何重为 “ 国际宠儿 ”
在殖 民 主 义时 期 ,英 国 、法 国 、德 国 和 葡萄 牙等 老
东西 亚 ,与 美 国的大 中东 民主计划 碰撞 ,不得不 开始南下
非洲 。20 年 1 月 ,欧 盟首 次 出台 了 《 非 战略文 件 》 05 2 对 ,
系统 阐述 了欧盟对 非政 策的 战略构想 ,体现 了对非洲 的高 度重 视 法 国一 直 是 非洲 大陆 最 大 的援 助 国,英 国利 用
日 达乌 f达 ,开 始其 对乌 于达 、卢 旺达 和刚果 ( ) 抵 金 等 非洲 三国 的访 问 ,并 呼吁 国际投 资者加 大对非 洲 的金融支
持 ,帮助非洲抵御 国际金融 危机的 冲击 :而在此前一 个月 , 即 7月在意 大利拉奎特 召开的 20 0 9年八 国集 团首脑会议 以 及此 前的数届 八 国峰 会 上 ,会议 拿 出近一半 的时 间讨论非 洲发 展问题几 乎 已成惯例 是 什么把 大国 的 目光又 吸弓 到 l 了非洲 ,大 国在非洲 又都 采取 了什么样 的战 略?它 们的对 非战略与 中国在非洲 的政 策 又有何 区别呢?
的 网络 和基地 ” 美国重视 并加 强了与非洲的反恐军事合作 。 , 另 外 ,欧 盟 的南 下也提 高 了非洲 的地 缘战略 地位 :近
年来 欧 盟不 断深 化 与扩 大 ,但 地缘 扩张 的空 间越 来 越小 ,
东扩 到独联 体各 国 ,触 及俄 罗斯神 经 ,东南方面 挺进到 中
2 世纪 9 O 0年代 初 ,随着 冷战 的结 束 ,非 洲在 美苏 争 霸时期 所具 有 的战 略地 位 开始 下 降 ,“ 非洲 悲 观论 ”一 度 成 为两 方 大 国制 定 对 非政 策 的主 导思 想 但 自 9 0年代 中 后期 以来 ,特 别是 20 年 “ l 事 件”后 ,随着美 国全 01 9・ 1
中非合作现状分析报告与战略思考
中非合作现状分析与战略思考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合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
文章首先对中非合作的历史进行了简单回顾,然后重点分析了中非合作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文章最后就如何应对挑战从坚持中非合作特色、完善中非合作的组织和制度保障、加强中国在非洲的软实力建设以及重视企业责任、规范企业行为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中非合作;非洲;战略一、中非合作历史回顾新中国成立后中非合作根据国际国内环境以及合作内容、合作方式的变化,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
第二个阶段是改革开放后到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前。
第三个阶段是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之后至今。
中国与非洲第一阶段的合作主要集中在政治领域。
在共同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斗争中,中国人民和非洲人民结下了深厚友谊。
在那个年代,中国尽管自身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但仍给非洲国家提供了大量无私援助。
这对非洲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和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奠定了中非友好关系的基础。
中非友好也给中国带来了实际利益。
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国际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投赞成票的76个国家中有26个是非洲国家。
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来。
这一时期,非洲国家特别是独立后的国家也在为发展经济、摆脱贫困而努力。
随着双方战略的调整,中国对非洲合作开始强调互利互惠。
在这一阶段,除了继续对一些最不发达的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外,中国已将重点转移到与非洲国家开展互利的经济技术合作上来。
这一时期双方仍继续深化政治领域的合作,在国际社会上相互支持。
非洲国家帮助中国粉碎了西方发起的多次反华议案,中国也继续在国际舞台上为非洲国家争取更多的政治经济利益。
二、中非合作现状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非洲统一任务的完成以及中国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和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中非双方迫切需要在更宽的领域内加强合作,迫切需要一个集成统一的平台来统筹协调中非合作。
境外投资补贴的规制动因、审查框架与中国应对——以欧盟《外国补贴条例草案》为切入点
境外投资补贴的规制动因㊁审查框架与中国应对 以欧盟‘外国补贴条例草案“为切入点李㊀本㊀㊀徐欢颜内容摘要:欧盟发布的‘外国补贴条例草案“确立了一种全新的审查模式,即针对投资与政府采购的事前监管与依职权审查的事后监管㊂如果说通过监管措施实现 竞争中性 ,致力于提供市场主体平等的地位,那么如何使这种监管行为本身纳入国际法框架,体现国际法基本原则的指引更应成为前置考量㊂我国应对此进行纠偏申明,并进一步在监管技术层面和欧美国家展开对话,构建磋商机制,逐步发掘 竞争中性 的内涵,扩大共识;同时,继续深化国内改革,构建对竞争中性国际规制风险的管控制衡机制,在国内立法中对境外投资补贴进行对等监管㊂关键词:投资补贴㊀欧盟㊀外国补贴条例草案㊀㊀自中美经贸摩擦以来,全球经贸体系发生重大变化,加之新冠疫情的叠加影响,国际经贸规则重构问题日益凸显㊂同时基于美国等国的单边主义不断抬头,对他国的经济制裁和长臂管辖也随之肆虐㊂中美第一阶段协议达成只是部分解决了涉及知识产权和汇率等的问题, 国有企业 补贴 等更艰巨的问题将留待其后㊂基于‘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对 非商业援助 的详细规制以及WTO改革的缓慢推进,补贴的国际立法将由以往WTO框架下‘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SCM协议)统领各国国内相应立法的态势逐渐演变为多边条约㊁区域性条约以及双边协定并举的局面,各国国内补贴与反补贴相应立法也可能面临调整,其中关于补贴主体㊁涵盖领域问题,特别是投资领域补贴问题将成为各国关注的重点㊂相较于美国将国有企业补贴中的主体认定问题作为打压中国的武器,欧盟将策略放在拓展补贴到投资领域并辅之以全新审查方式,以所谓 市场扭曲 作为补贴结果的认定标准,从而形成了各自根据己方利益,针对性扩展补贴规制范畴的态势㊂2021年5月,欧盟出台了‘外国补贴条例草案“(以下简称‘草案“),主要针对并购投资㊁政府采购等领域的外国补贴,宣称旨在填补监管的 立法鸿沟 ㊂本文以欧盟‘草案“为切入点,分析其对境外投资补贴的规制动因和审查框架,进一步探讨对补贴监管的国际法合法性问题,以及未来全球协调的基本原则,并就此提出中国的应对思路㊂一㊁欧盟‘草案“的规制动因一直以来,补贴问题因常与 公平的营商环境 挂钩,而成为欧盟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中的一大议题㊂以往对于欧盟成员国产生的国家援助(stateaid)补贴问题,主要由‘欧盟运行条约“(TreatyontheFunctioningoftheEuropeanUnion,TFEU)第107㊁108条调整,而对于非成员国提供的外国补贴,并没有进入立法视野㊂但各种动因使欧盟开始发生转变,意欲发起对域外国家在欧盟投资或政府采购中补贴的法律规制㊂欧盟委员会(以下简称 欧委会 )遂在2020年6月17日发布试探性的‘域外补贴白皮书“,并在此基础上于2021年5月上旬发布了‘草案“,宣称主要目的是用立法手段解决来自非欧盟国家的企业在欧洲的并购㊁收购活动中所接受的[课题信息]本文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 境外投资立法重大问题研究 (20JZD01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㊂[作者信息]李本,上海大学法学院教授㊁博士生导师;徐欢颜,上海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㊂通讯作者:李本,电子邮箱:liben@shu edu cn㊂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外国补贴对欧盟市场产生的扭曲性影响,旨在用‘草案“建立起对投资收购与政府采购中的境外补贴的全面监管体系㊂‘草案“的形成动因主要有以下四方面:(一)欧盟认为国际法与现存欧盟法在投资补贴规定上存在 鸿沟目前规制补贴的国际法体系主要是WTO框架下的SCM协议,允许WTO成员就国际补贴争端向WTO提起诉讼,但是SCM协议的适用范围局限于货物贸易㊂‘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也并未对投资补贴问题给出详细规定,仅包含一项内在的指令,即关于服务补贴需要进一步谈判的申明㊂欧盟认为现存欧盟法也难以解决境外投资补贴的扭曲性影响㊂目前,欧洲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主要有欧盟反补贴规则(EUanti-subsidyrules)㊁国家援助规则(stateaidrules)㊁欧盟反垄断规则(EUantitrustrules)㊁欧洲兼并法规(EUmergerregulation)与欧盟外资审查法规(EUFDIscreeningregulation)㊂然而,欧盟反补贴规则虽然有 补贴 内容,但其制定基于SCM协议,限于贸易补贴,不解决投资补贴问题㊂欧盟外资审查法规的审查对象则限于影响国家安全与公共秩序的外国直接投资㊂欧盟反垄断规则与欧洲兼并法规都是欧洲竞争法的一部分,主要在于保护自由竞争环境,排除企业市场滥用地位㊂诚然,欧盟的国家援助规则调整引起市场扭曲的补贴问题,但适用对象主要为成员国㊂欧盟对非成员国的投资补贴尚未存在专门的欧盟法规进行监管㊂基于此,欧洲议会在2020年2月的竞争政策报告中,呼吁欧委会 研究新的方案作为欧盟竞争法的补充,以赋予欧委会合适的调查权,使其能够在接受外国政府补贴的公司具有扭曲欧盟市场的情形或者基于其母国的支配市场地位获取超额利润时介入 ㊂(二)政治动因:欧盟内外双重因素叠加影响国际上,在中国经济持续强势发展㊁中美经贸关系遇冷的大背景下,美国联合欧日,一直致力于以补贴问题为突破口,增强其对国际经贸规则重构的话语权㊂从2017年开始,欧盟就开始积极与美国㊁日本举行三方会谈,意欲加大三者在核心区域的合作,通过不断发表美欧日联合部长声明作为谈判的筹码和遏制中国的手段,为其境外长臂管辖提供政治支撑㊂而从内部来看,欧盟认为在缺乏统一的针对外国补贴扭曲性影响的立法时,欧盟成员国容易 各自为政 ,从而对欧盟的政治统一性和团结性造成威胁㊂同时,欧盟也担心外国投资补贴会引发欧盟内部成员间的无序竞争,从而降低并购投资审查标准㊂(三)经济政策:欧盟意欲提升全球战略地位的新产业政策当前不断变化的地缘政治新局面正在给欧洲产业带来深远的影响,全球竞争㊁保护主义㊁市场扭曲以及贸易冲突问题叠加下的经济不确定性给欧洲产业带来了新挑战㊂欧盟在2021年5月出台针对外国补贴的‘草案“同一天,公布了新的产业政策报告,欧委会把‘草案“视为实现新产业政策的一大关键因素: 通过补贴的立法确保欧盟单一市场的公平与竞争力,为欧洲产业的繁荣创造合适的条件㊂ 欧盟宣布制定新的产业政策旨在帮助提升其全球竞争力和战略自主性,自主性表现在扶持欧洲本土重要产业(包括核心材料和技术㊁粮食㊁基础设施㊁安全和其他战略资源)的发展,而减少对域外公司的依赖性,因此作为建立对域外投资的新审查框架的一部分的‘草案“应运而生㊂(四)国家安全:加大域外基础设施及核心产业投资的审查力度欧盟将欧洲基础设施的建设视为其未来安全战略中的重要环节㊂欧委会在2020年提交给欧洲议会的‘欧盟安委会战略交流书“中指出,全球化㊁自由贸易以及数字化转型将会持续给欧盟内部市场带来繁荣,促进创新与经济增长㊂但欧委会认为,这些福利背后具有内在的风险与成本,将更为注意核心产品㊁服务㊁基础建设与技术方面的供应链审查㊂自从2017年以来,外国投资者对欧洲低技术性产业的收购与并购大幅度下降,与此同时,对欧洲高技术行业的收购与并购平稳上升,这一现象增加了欧盟寻求新的法律工具㊁保护欧洲高技术核心技术安全的决心㊂中国是继美国㊁英国㊁瑞士之后的第四大欧洲收购来源国,中国对欧洲的直接投资大部分由收购活动组成,收购活动近年达到了中国在欧洲总投资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的95%㊂在欧盟看来,直接的政府财政资助构成了中国对欧洲收购活动的一大特点㊂在欧洲奉行的完全竞争理念下,所有企业应当以平等的身份在市场中竞争㊂欧委会认为,中国在欧洲的收购活动大多受到政府的资助㊂一方面,这容易扭曲欧盟内部市场的公平性,破坏 竞争中性 (competitiveneutrality)环境,造成对欧洲中小企业的不良挤压;另一方面,欧委会认为这种来自外国政府的补贴投资活动会威胁到欧洲基础设施行业与核心产业的安全性㊂总体而言,欧盟认为来自外国政府的补贴一方面可能具有侵蚀欧洲核心产业㊁产生威胁欧洲国家安全的风险;另一方面,来自外国政府的补贴通常以低于市场利率的贷款的形式提供,其低价格策略易对欧盟优质民营企业产生 挤压效应 ,并导致无效率的 外国补贴竞赛 ,最终对欧盟产生 扭曲 影响,使其偏离竞争中性的竞争环境㊂因此,欧盟需要寻求新的立法作为一种新的监查工具,以便加大公权力的介入,让欧委会通过更全面㊁自主的监查权去监管企业接受的域外政府补贴㊂二㊁欧盟‘草案“审查框架的解析对于欧盟的这种域内法扩张,在‘草案“的审查框架中体现得尤为鲜明,对其审查框架的解析是我国应对方略的出发点,该框架是否具有国际法的合法性问题尤其应该得到审视㊂‘草案“一共分为七章,一大创新之处在于不再运用SCM协议下以补贴主体身份认定审查对象的传统方法,而是在 竞争中性 理念下,以外国补贴是否会对欧盟市场造成有害的 扭曲性 影响进行定义㊂‘草案“延续了欧盟外资审查新框架下对核心产业的严格监管模式,赋予了欧委会事前与事后相结合的全面的监管权,对域外投资树立了更严格的事先申报与信息通知义务㊂(一)监管法律依据:‘欧盟运行条约“第207条与第114条‘里斯本条约“(TreatyofLisbon)在2007年12月13日由欧盟成员国签署,2009年12月1日,欧盟以‘里斯本条约“为依据修订了‘欧盟条约“(TreatyonEuropeanUnion,TEU)与‘欧盟运行条约“,赋予其欧盟宪法的效力㊂在SCM协议没有规制服务补贴的情况下,‘欧盟运行条约“第207条第一款规定了欧盟针对补贴㊁外国直接投资与服务货物贸易的商业政策,第207条第二款提供了采用具体方法执行第207条第一款确定的普适商业政策的框架,规制外国补贴以及外国投资的立法都基于第207条第二款的规定㊂‘欧盟运行条约“第114条主要提供了协调欧盟成员国国内立法冲突的法律依据㊂在处理外国补贴扭曲性问题的初期,成员国可能会由于欧盟没有出台相应的欧盟法而制定相应的国内立法,但这样可能会引起成员国之间的冲突,破坏欧盟市场内部的统一性㊂因此,根据第114条,针对外国补贴,欧盟有权制定统一适用的欧盟法而更有效率地解决这一问题㊂但值得审视的是,针对非成员国的外国补贴问题,特别是投资并购补贴,涉及的补贴主体往往是 政府或任何公共机构 ,因此很有可能造成对他国经济主权的冒犯,这在一定意义上具有长臂管辖性质㊂是否具有国际法的法律依据,欧盟并没有做出回答㊂(二)监管方式:事前强制性申报与事后全面 兜底 审查并举通过区分审查对象,以赋予欧委会全面的监管权为核心,‘草案“主要确立了事先申报与事后依职权审查相结合的新的审查工具,这种全新的审查方式赋予了欧委会更大㊁更灵活的介入权㊂1 事前审查:聚焦于控制权集中情形事前审查,又被称为一种基于通知的调查工具,在于建立对来自外国政府补贴的事先强制性申报义务㊂事先申报帮助欧委会聚焦于并购投资与政府采购此两项最具有经济利益的模块,并遵循‘草案“的比例性(proportionality)原则,设置触发交易前向欧委会进行申报的强制性义务的最低金额:对于并购投资导致的控制权集中情形,欧盟标的公司的营业额超过5亿欧元并且外国财政捐助超过了5000万欧元;公共招标合同的价值超过2 5亿欧元㊂这种模式来自欧盟兼并规则(EUmergerrules),通过事先通知和批准的方法来保护欧盟内部市场公司的所有权与控制权,从而防止欧盟重要产业 易主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于外国企业;同时体现了欧盟反垄断规则下 禁止企业滥用支配地位,通过达成协议或采取协调一致方法而扭曲欧盟内部市场的竞争 理念对投资补贴领域的涵盖㊂2 事后审查:赋予欧委会全面 兜底 的审查权‘草案“第二章专章规定事后依职权审查的内容,适用于所有在欧盟内部市场发生的,未达到事前申报最低金额要求的其他小型并购投资和政府采购㊂此阶段的审查程序为初步审查与深入调查㊂在初步调查阶段,欧委会可以自行搜集必要的信息,就所审查的外国补贴是否具有扭曲欧盟市场的可能性进行初步评估,主要是就外国补贴的存在和扭曲性进行认定㊂若结果显示存在前述情形的可能性,欧委会将会开启深入调查,根据第三条至第五条对外国补贴扭曲性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进行比较权衡,并允许企业施加补救措施:既可以是来自企业弥补这种扭曲性的具有约束性的承诺,也可以是企业的金钱赔偿㊂此外,欧委会还有广泛的类似于反垄断调查的权力,如对调查企业实行实体调查,要求其提供相关信息,若企业不配合将会被欧委会施加罚金和定期罚款㊂欧盟的这种审查模式加罚款规定很显然具有 峻法 色彩,而对于一直以市场经济为标榜的监管体系而言,扩张公权力的方式显然很容易侵扰和破坏市场的正常交易行为㊂另外,‘草案“中针对并购投资集中和政府采购的事先强行申报要求,也无疑给外国企业在投资与政府采购领域进入欧盟市场设置起一道硬性的门槛,违背了国际经贸多边体系中被广泛认可的国民待遇原则㊂同时,欧盟还通过‘一般集体豁免条例“(GeneralBlockExemptionRegulation,GBER),广泛地赋予成员国免于履行国家援助规则下的通知义务,而‘草案“中对非成员国的通知义务并无规定此类豁免,这也说明了欧盟‘草案“对于通知义务的设置具有市场准入的歧视性㊂(三)要求终止审查:企业对修复行动的举证困难‘草案“框架下,被调查公司若想要主动终止欧委会的审查,只能主动提供证据证明其不属于‘草案“约束的主体㊁对欧盟市场不存在扭曲性或者扭曲的积极影响超过了消极影响,不然欧委会就可以自行根据各个途径获得的信息认定外国补贴的存在,要求企业做出行动修复这种扭曲带来的影响㊂从实践的层面,要完成这一目标相当困难,在被欧委会认定外国补贴存在后,大多数企业最终只能面临金钱上的赔偿或者惩罚㊂而在SCM协议中,补贴的认定责任主要由调查方承担㊂‘草案“将补贴的举证责任倒置,不仅加大了未来外国企业与欧盟进行贸易的负担,也违背了WTO在SCM协议中确立的责任认定原则㊂欧盟对补贴的新监管框架从逻辑起点来说是基于对竞争中性的考量㊂欧盟意图将 竞争中性 内化于欧盟法,主要采取以补贴的后果来确定审查的补贴范围,旨在消除投资补贴的 扭曲性 影响㊂事实上 竞争中性 正在演变为国际经贸新规则,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12年发布的‘竞争中性:维护公共机构与私人企业的公平竞争市场“描述, 当在经济市场经营的企业,没有任何一家有不当的竞争优势或者劣势时,就实现了竞争中性 ㊂但目前竞争中性在国际实践中存在不同阐释,欧美双方就此也存在对垒㊂如果说通过监管措施体现 竞争中性 ,致力于提供市场主体的平等地位,那么如何使这种监管行为本身纳入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公平公正原则㊁非歧视原则和平等互利原则更应成为前置因素㊂三㊁欧美不同语境下 竞争中性 的不同阐释及其滥用可能总体而言,各国通常认为竞争中性就是提供一种公平的竞争环境,不因企业是公共机构还是私有企业的地位而有所差别㊂但是,在国际实践层面上,美国语境下的 竞争中性 的内涵与欧洲国家内化于欧盟竞争法中的 竞争中性 内涵有所不同:美国致力于通过TPP(即‘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㊁USMCA(即‘美国 墨西哥 加拿大协定“)等国际区域性条约,将 竞争中性 发展成其主导话语权的国际硬法;而欧盟则采取 务实 做法,意图将 竞争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中性 内化于欧盟法的相关监管框架,旨在消除投资补贴的 扭曲性 影响,使公共企业不具有优于私有企业的主体优势,从而打造符合欧盟 公平 标准的竞争环境㊂两者虽然对 竞争中性 阐释的动机和方式不同,但都具有对 竞争中性 原则的滥用可能,甚或导致对国际法基本原则的挑战㊂(一)美国语境下的 竞争中性 :针对国有企业的 竞争限制长期以来由于SCM协议规定的模糊性,关于补贴主体的范围和对象在国际上一直争论不休㊂WTO上诉机构通过DS379案和DS437案阐明了 公共机构 是指负有某些政府责任或行使某些政府权力的实体,其核心特征是被赋予并行使政府职能和权力;而美国一直致力于通过与他国的自由贸易协定,主张股权控制理论,扩大WTO补贴对象的范围,将中国的国有企业纳入 公共机构 中㊂从2011年开始,美国就意欲以 竞争中性 为武器打压中国㊂2012年4月,美国和欧盟联合发布了‘欧盟与美国就国际投资共同原则的声明“,达成了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这一核心价值观㊂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国务院将国有企业问题与 竞争中性 原则纳入TPP,被认为是针对中国的一次 市场围堵 ㊂美国在WTO上诉DS379案 遇冷 后更致力于将 竞争中性 引入其主导的国际区域性条约,如TPP㊁USMCA,甚或将其变为国际硬法㊂在美国主导的TPP第17章中,避开了以往在SCM协议框架下对 补贴 主体及其认定中包括 公共机构 认定等争议焦点,而致力于对可能接受 补贴 的国有企业的强制性规定:符合其定义的国有企业不得接受任何 非商业援助 ㊂TPP对国有企业做了宽泛定义: 主要从事商业活动的企业,并且需要满足下述三种条件之一:政府直接拥有50%以上股权;政府通过所有者权益控制50%以上的投票权;政府拥有董事会或其他同等管理机构的多数任命权 ㊂USMCA在TPP的基础上,从中央政府所持有的股权㊁投票权㊁任命权和决策权四个方面进行认定,符合四者之一就会被认定为在 竞争中性 下应受约束的国有企业㊂与此同时,根据TPP国有企业条款,作为补贴 受方 的国有企业还面临义务上的设定:透明度规则要求将国有企业非商业援助信息进行披露,非歧视原则与商业考虑原则要求国有企业具备与私有企业类似的商业回报率㊂美国语境下的 竞争中性 的政治性色彩浓厚,体现了贸易保护主义下对中国国有企业的明确针对性,意在通过多边条约,针对中国国有企业实施国际 竞争限制 ㊂在某种意义上,TPP对非商业援助的规制实质涉及对竞争中性规则内涵的扩张适用,从而对拥有大量国有企业的国家构成一种制度或规则本身的 非中性 ,即 制度非中性 ㊂这种 制度非中性 在一定意义上对国际法基本原则,包括WTO框架体系都进行了冲破㊂(二)欧盟‘草案“中的 竞争中性 :可能导致被滥用的 扭曲性评估与SCM协议以及TPP不同,‘草案“的审查对象不再以主体为约束条件,而看外国补贴是否对欧盟市场具有扭曲性影响㊂此处的扭曲性内涵就是当外国补贴使得接受补贴的企业具有相较于其他企业的不当竞争优势时,那么就视为扭曲了公平的竞争环境,构成‘草案“的审查对象㊂但对于外国补贴在什么条件下构成扭曲效应,‘草案“并未给出明确定义,仅在第三条第一款给出了五项概括性参考指标:补贴的数量;补贴的特性;补贴存在的公司和市场情形;公司在欧盟市场的经济活动水平;补贴的目的㊁条件及在欧盟市场的使用情形㊂总体来说,关于 扭曲性 的具体内涵很难界定,这意味着被滥用的危险㊂综上所述,欧盟和美国对补贴的法律规制,不管是单边内部立法,还是区域性协定,尽管打着遵循竞争中性的旗号,但都存在滥用或异化嫌疑㊂特别是对国际法中国家主权原则和无歧视原则㊁公平公正原则和平等互利原则等基本原则,均有不同程度的背离㊂这些原则均体现在‘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等联合国基本法律文件中,无歧视原则在WTO协定中被作为基本原则,目前已谈判完成的‘中欧投资协定“更有对无歧视原则的反复强调㊂针对美欧规制补贴的新动向,包括对境外投资补贴规制中不符合国际法基本原则的举措,中国必须做出纠偏申明,同时也须做出全面系统的应对㊂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四、应对投资补贴规制问题的中国方案为了深化国内经济体制改革㊁重塑经济全球化新格局,我国明确表示 积极考虑加入CPTPP 并开始逐步推进㊂其中对投资补贴的规制,CPTPP竞争中性原则已有明确条款,和其他针对国有企业的章节内容一起,对我国境外投资体系构成了相应挑战㊂欧盟‘草案“目前来看虽尚在审批阶段,为期至少一年以上,需要欧洲议会与理事会的一致同意才能生效成为法律,但其对投资补贴的规制更具有技术上的完备性和实际操作性,甚或对未来规制投资补贴的多层级立法具有指向效应㊂2021年6月30日,英国商业㊁能源和产业战略部向英国议会提交了‘补贴管制法“(SubsidyControlBill)立法提案,这份提案同样涉及对投资补贴的规制㊂面对多层次多方位剑指中国境外投资的境况,我国应及时采取相应策略加以防范和应对,在国际与国内两个维度进行准备㊂(一)在国际经贸规则重构中秉持国际法基本原则的指引,对投资补贴规制中如何体现 竞争中性 进行纠偏申明,并进一步在监管技术层面展开对话,构建磋商机制从国际法渊源角度审视,针对竞争中性原则的法律定性,虽然其实质上仅具有软约束和隐性约束的功能,但无疑对于政府行为和国有企业改革具有指向性作用㊂而从目前国际实践来看,竞争中性原则开始逐渐呈现向正式规则㊁显性规则和硬规则演变的趋势㊂实际上,竞争中性原则作为一项原则,其弹性幅度非常大,对于其合理的内涵和外延仍未有一个具体的标准㊂如前文所述,欧美国家在以竞争中性为逻辑起点的对境外投资补贴的立法设计中,所启用的新的监管框架多处存在与国际法基本原则相背离的情形㊂中国可以在联合国框架下,利用联合国大会讨论等形式进行指正纠偏;可以在G20峰会等国际经贸规则议定平台上,阐明对竞争中性原则内涵的全面理解;可以在加入CPTPP的相关推进工作中通过对话机制来细化相关章节,提议出台附件性质的澄清方案;也可以在我国正在谈判的双边和区域贸易协定中,考虑纳入竞争中性争端磋商条款,在国际实践中对竞争中性原则的内涵和外延进行进一步完善㊂此外,欧盟‘草案“中相关监管框架下的条款还涉嫌违反无歧视原则㊁公平公正原则等㊂例如,欧盟先前立法通过‘一般集体豁免条例“,广泛赋予成员国免于履行国家援助规则下的通知义务,而‘草案“中对非成员国的通知义务并无规定此类豁免㊂这也说明了欧盟‘草案“中通知义务的设置具有市场准入的歧视性㊂我国可以在监管技术层面展开对话,构建磋商机制,逐步发掘 竞争中性 的内涵,扩大共识㊂(二)促成‘中欧投资协定“生效,全面贯彻该协定中的无歧视原则和透明度原则中欧在未来具有广阔的合作前景与利益交汇点,这也是‘中欧投资协定“能够完成谈判的基础,该协定对双方都具有巨大价值,但目前欧盟‘草案“的出台与‘中欧投资协定“的 冷置 都受国际政治环境的影响㊂我国应多加强与欧洲的沟通,通过‘中欧投资协定“的签署推进,以该协定中的无歧视原则和透明度原则为宗旨,就欧盟‘草案“中针对域外投资补贴的歧视性条款进行对话,打造促进双方良性投资往来的 双赢 局面㊂首先,全面贯彻‘中欧投资协定“下的无歧视原则和透明度原则㊂例如,中国可以指出‘草案“中针对外国企业设置的强行申报义务和国家援助中的豁免原则违反了‘中欧投资协定“中的非歧视原则㊂就欧盟规制成员国补贴问题的国家援助法案来看,并无像‘草案“中针对并购投资集中和政府采购的强行申报要求的规定,这无疑给外国企业在投资与政府采购领域进入欧盟市场设置起一道硬性的门槛,违背了国民待遇原则㊂其次,就技术性细节,通过援引先例等方式澄明曲直㊂例如,关于扭曲性定义的问题,什么才构成 扭曲性 ,‘草案“并没有详细规定,而且欧洲内部评估成员国补贴扭曲性的国家援助在实践中也存在着争议,欧盟对于 扭曲性 的定义并无统一的认定解释标准㊂大多数调查案件最后以和解告终,甚至相关公司可能会不认可欧委会的最终调查决定,而上诉到欧盟普通法院(GeneralCourtoftheEuropean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从西方国家对非洲投资做法看我如何扩大对非投资
从西方国家对非洲投资做法看我如何扩大对非投资2006-07-05 10:55 文章来源:加蓬经商处文章类型:原创内容分类:调研2005年,非洲总体形势继续趋向好转。
除少数热点地区仍有动荡反复外,多数国家政局继续保持稳定。
非洲经济已开始步入较快增长期。
西方国家处于各自利益需要,更加关注与重视非洲的和平与发展,投资和减债力度明显加强。
去年六月,八国财长会议宣布立即免除包括14个非洲国家在内的18个重债穷国欠国际金融机构的400亿美圆债务。
随后,在7月召开的八国峰会上,八国首脑除确认上述减债措施外,还承诺到2010年将其对非洲发展援助每年增加250亿美圆。
加蓬是撒哈拉沙漠以南黑非洲国家中唯一的中等收入国家。
但是,以联合国人文指数衡量,加蓬在联合国成员国中一直排在120名左右,仍然是一个没有摆脱贫困的发展中国家。
加蓬为尽早摆脱贫困,一方面继续向国际社会呼吁投资和援助,另一方面,也非常注意与世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欧盟的出资方的配合,针对他们提出的条件,改善自己的政府管理透明度、加强财政和国库管理、改善海关和税收体系、加大对私有企业的投资、惩治腐败等,对外形象进一步改善,得到的外部投资和援助也在逐步恢复和增加。
一、西方国家对非洲的投资做法有关数据统计表明,外国对非投资有一半用在自然资源的勘探和开发上,特别是石油、矿产、木材等基础产品方面。
百分之二十投向基础设施和服务领域。
对非投资的主要国家是美国、欧盟、加拿大、日本等。
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新油田的投资中,法国落后于美国、英国排在第三位,依次是日本、德国、荷兰、比利时、加拿大。
但在法语区国家,法国仍然占据第一的位置。
如喀麦隆、刚果、加蓬等老产油国。
到目前为止,法国仍为加蓬最大的投资国和援助国。
1、欧盟对非投资做法欧盟对非投资主要采取政策上鼓励,财政上支持,投资上担保等措施。
强调私人投资在促进发展与合作中的重要性,鼓励欧盟国私营部门对非投资和提供具体的援助。
如为投资论坛提供资助,推动私营企业间对话等。
中国对非洲战略
中国对非洲战略摘要:中国与非洲国家外交关系经过50多年的发展,虽硕果累累,但也经历了许多曲折。
在20世纪80年代初,面对各种困难,中国从中非关系的大局出发对非洲外交战略进行了调整。
这次调整为中国重新制定对非外交政策奠定了基础,并促进了中非关系逐步走向成熟。
本文通过对该时期中国对非洲外交战略调整的内容、原因及其对中非关系所产生的积极影响进行分析,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中国与非洲国家关系发展的脉络,将有助于今后制定更加有利于中非关系发展的外交战略。
之后将从近十年中非经济发展历程,分析当今在非洲的影响力,最后由此引出对中国未来海外驻军问题的讨论。
关键词:中国对非援助、外交战略、经济影响力、海外军事基地正文: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对非洲外交战略的调整在中非关系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调整之后的中非关系由以意识形态划线转变为平等务实,中国对非洲国家也逐步从单向援助发展成为相互合作互利的关系。
这次调整成为中国重新制定对非洲外交政策的基石。
实践证明,此次的战略调整是非常及时的,而且其影响也是相当积极的。
因此,对20世纪80年代中国对非外交战略的调整进行分析,能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中国与非洲国家关系发展的脉络,将有助于今后制定更加有利于中非关系发展的外交战略。
一、中国对非洲外交战略的发展过程1.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中国对非洲外交战略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到70年代末期,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关系处于起步状态,中国对非洲的外交战略由于受到国内外因素的影响,其特点表现为理想主义和意识形态色彩浓重。
基于此,中国在这一时期对非洲国家采取了主动友好的态度,积极支持非洲国家的民族独立,并对非洲国家进行了大量的援助建设。
总体来说,该时期内,中国对非外交战略的目标已基本达到。
首先,中国与许多非洲国家建立了官方关系。
其次,中国利用非洲国家的政治资源在国际舞台上树立了自身的形象。
第三,中国得到了非洲国家的支持而重返联合国。
但同时,中国在这一阶段的对非洲战略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过于强调意识形态和政治收益,中国对非洲国家进行了大量的单方面援助,而忽视了自身的经济利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
要: 欧盟成 立后 继承 了成 员国在非洲的殖 民遗产 , 将 非洲视为其传统的势力 范围。进入 2 1 世纪后 , 非洲在 国
际政 治经济格局 中的地位上升 , 以 中国为代表 的新兴 经济体加 大了与非洲 国家在 各个领域 的交流与合作。 这一现 象促 使 欧盟迅速地调整其对非政策 , 并积极 寻求与 中国在对非事务 中的合作。 关键词 : 欧非关 系; 政策调整 ; 中国因素 中图分类号 : F 1 1 4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3 — 2 9 1 X( 2 0 1 6 ) 3 1 - 0 1 5 9 — 0 2
论坛 的成 功举办 , 极大 地刺激 了欧洲社会 , 欧洲学 界和政界 对于 中国在非洲迅速扩大 的经 济活动予 以了密切 的关 注 , 并
在 国际经济结构 中地位仍 然没有改 变 。虽 然协 定 的内容繁
多, 但 实际操作 中主要集 中于发展的 日益扩 大已经威胁 到欧盟在 非
而非洲在其对外议程 中的重要性明显下降 , 对非 由“ 拉拢 ” 变
为“ 领 导” , 前一阶段相对宽松 的对非政 策环境在这一 阶段受
到的限制增多 , 最 明显 的是 对 非 援 助 增 加 了政 治 性 条 件 。
2 O世纪 9 0年代末 , 在泛非 主义的影响下非 洲开始用一
体 化 的方 式 来 拯 救 失 落 的 危 机 , 非 洲逐 渐 重 新 焕 发 生 机 。 随
为 被 国 际社 会 “ 遗 忘 的大 陆 ” 。 在此期间 , 欧 盟 的政 治注 意 力 大
又转变为援助者 与被援助 国的关 系 , 所 以不平等一直是欧非 关系 中的主旋律 。 欧盟 成立后在《 洛美协定》 中将欧非关 系定
义 为“ 伙伴关 系” , 然而 由于实力 的差异 、 欧盟 的惯性 思维 等
期寻求在新形势下对非关系的新优势 。
( 一) 欧非关系由依 附转 向平等 历 史上 的欧非关 系一 直处于一种 宗主 国与被 殖 民者 的 关系, 2 O世 纪 6 0年代非 洲 国家纷纷取得独 立后 ,欧非关 系
出现倒退 , 2 0世 纪 8 0年代更是被称为非 洲“ 失去 的十年” , 冷 战的结束使非洲地缘政 治的重要性下降 , 各种因素使非洲成
多集 中在 “ 东扩 ” 事务 上 , 经济 目光则投 向了崛起 中的亚洲 ,
因素 , 使得近代 以来 的欧非关 系形成 了一种 以援助为链接 的 依 附关系 。 欧盟以一种施与者的姿态来指导非洲国家设计 其
发展道 路 , 最明显 的体 现在于 , 欧盟 为主的西方 国家主导 的 国际经济组织 于 2 0 世纪 8 0年代在非 洲实施 的经 济结构调
一
、
欧盟 对 非政 策的 简析
场和廉价 的劳动力开始发挥 巨大的优势 , 吸 引了越来越多 的
国家寻求与其合作 。变化了的国际格局 、 地 区形势特别是新
欧非这两个相邻 的大陆 , 有着几个 世纪殖民与被殖 民的 截然不 同的历史命运 。二战后 , 欧洲开始 以欧洲联盟的新面
貌 出现在世人 面前 , 非洲也经过艰苦 的斗争 纷纷 形成 了独立
国家 , 然而这两者之 间的关系仍不 可避 免地笼罩着殖 民历史 的烙印 , 自欧盟建立之初就开始通过一 系列 政策制度来维持
其在非洲的“ 传统存在 ” 。
大程度 上是 被动 的, 为应对新 兴经济体 在其“ 后 院” 的竞争 ,
改革 的动力不足 。
自欧盟发展 的初期 阶段到冷战前 , 欧洲 国家特别是前殖 民地 的法 国、 荷兰、 比利 时 、 意大利 以及 后来 加入的英 国通过 欧盟与非洲 国家建立 的联系制度来维持其“ 特殊 关系” , 这种
洲事务上的“ 主导地位 ” 。为此 , 欧盟积极 的调整对非政策 , 以
惠, 欧非关 系由“ 殖 民与被殖 民” 转变为 “ 援 助与被援 助” , 二 者之间在经济政治 中的不平等关系仍 然很 明显 。 2 O世纪 7 0年代 中期至 9 O年代中期 , 非洲深受经济危机 、
自然灾 害 、 债 务问题 和地区动荡 的困扰 , 非 洲经济社会 发展
联系制度包括一系列的“ 雅温得协定 ” 和“ 洛美协定” 。 这些协 定给予刚独立 的非洲 国家一 系列的经济优惠 , 但 其 目的是为
了维 护 欧 洲 的 利 益 , 所 以 实 际 中发 挥 的成 效 有 限 , 非 洲 国 家
二、 新世 纪 欧盟对 非政 策 的调整
2 1 世纪 , 中非关 系的迅速发展 , 尤其是 2 0 0 6年中非合作
整计划 , 以及 2 0世纪 9 0年代 提出的以良政 为条 件的援助政
策。 这 种 以援 助 为 手 段 的外 部 干 预极 大 地 扰 乱 了非 洲 本 土 经
着经济全 球化 的深 入发展 , 非洲 丰富 的 自然资源 、 潜 在的市
收 稿 日期 : 2 0 1 6 — 0 9 — 2 8
兴 经 济 体在 这 一 地 区 的竞 争 , 使 得 欧 盟开 始 调 整 对非 政 策, 谋求新形势下对非关系的新优势。 但 由于双方实力差别 、
欧盟长期 以来形成 的惯性 思维 , 加之欧盟 内部发生 的一体化 危机 、 经济危 机的持续 发酵等 因素的影响 , 很大 程度上牵 制 了欧盟对非事务 的关 注度 。所 以 , 这一时期欧盟对非政策很
济发展 的秩 序 , 造成 了 2 0世纪 8 0年代非洲 经济 秩序 的混 乱
2 0 1 6年第 3 1 期
经济研究导刊
EC 0N0MI C RE S E ARCH GUI DE
No. 31, 2 01 6
总第 3 1 2期
S e r  ̄ a l No . 3 1 2
欧 盟 调整 对非 政策 的中国 因素 分析
张 丽
( 山西大学 政治 与公共管理学院 , 太原 0 3 0 0 0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