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优秀课件PPT
合集下载
《老人与海》课件(共23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
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 丰富的情感、深刻的思想。
链接高考
【2020年全国一卷小说阅读 题】
9.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 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 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 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说 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 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 其效果。(6分)
“一艘船越过世界的尽头,驶向未知的大海, 船头上悬挂着一面虽然饱经风雨剥蚀却依旧艳丽无比 的旗帜,旗帜上,舞动着云龙一般的四个字闪闪发 光——超越极限!”海明威这样评价《老人与海》, 今天我们就走进这部伟大的名著。
《老人与海》
海明威
学习目标
➢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海明威的作品及其风格。 ➢ 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揣摩小说
——无奈失望
问题探究
老人认为自己给打败了,是因为他的马林鱼仅剩一副空骨架,因
为他的身体、精神疲劳到了极点,他甚至后悔捕到这条鱼。这些看似 消极的心理描写,并没有削弱对老头儿形象的塑造。我们可以看到作 者正试图塑造一位真正的老人、一个真正的孩子、一片真正的大海、 一条真正的鱼和真正的鲨鱼。 这样的描写也正是突出了“真实性”。
故事梗概
一个名叫桑地亚哥的老渔夫,连续84天没捕着一条鱼。 后来,他独自一人出门远航,在海上经过三天两夜的搏斗, 终于捕到一条足有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马林鱼。然而,在归途 中,一条条鲨鱼陆续围了上来,尽管老人奋力拼搏,但还是 没能抵挡住凶猛鲨鱼的进攻,等他回到海岸时,大马林鱼只 剩下了一副巨大的骨架。
➢1941年海明威曾来中国采访,在重庆秘密会见过周恩来,并写过6篇 有关中国抗日战争的报道。
➢1961年,因不堪老年病痛的折磨,开枪自杀。 ➢代表作品:《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
链接高考
【2020年全国一卷小说阅读 题】
9.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 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 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 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说 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 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 其效果。(6分)
“一艘船越过世界的尽头,驶向未知的大海, 船头上悬挂着一面虽然饱经风雨剥蚀却依旧艳丽无比 的旗帜,旗帜上,舞动着云龙一般的四个字闪闪发 光——超越极限!”海明威这样评价《老人与海》, 今天我们就走进这部伟大的名著。
《老人与海》
海明威
学习目标
➢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海明威的作品及其风格。 ➢ 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揣摩小说
——无奈失望
问题探究
老人认为自己给打败了,是因为他的马林鱼仅剩一副空骨架,因
为他的身体、精神疲劳到了极点,他甚至后悔捕到这条鱼。这些看似 消极的心理描写,并没有削弱对老头儿形象的塑造。我们可以看到作 者正试图塑造一位真正的老人、一个真正的孩子、一片真正的大海、 一条真正的鱼和真正的鲨鱼。 这样的描写也正是突出了“真实性”。
故事梗概
一个名叫桑地亚哥的老渔夫,连续84天没捕着一条鱼。 后来,他独自一人出门远航,在海上经过三天两夜的搏斗, 终于捕到一条足有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马林鱼。然而,在归途 中,一条条鲨鱼陆续围了上来,尽管老人奋力拼搏,但还是 没能抵挡住凶猛鲨鱼的进攻,等他回到海岸时,大马林鱼只 剩下了一副巨大的骨架。
➢1941年海明威曾来中国采访,在重庆秘密会见过周恩来,并写过6篇 有关中国抗日战争的报道。
➢1961年,因不堪老年病痛的折磨,开枪自杀。 ➢代表作品:《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
第二单元(单元复习课件)高二语文(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上册)
相关章句
老子、庄子的态度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慎始慎终,才能成而不败。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 “有为”不应妄为;“无为”即
“有为”和“无为” 执,故无失。
顺其自然,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
“大”和“小”
“大”:惠子认为葫芦大而无用;庄子认为他 要最大限度地挖掘事物的价值,关
今义:思考;担忧,发愁
知识梳理
3.词类活用
例句 ①自是者不彰 ②其未兆易谋 ③常于几成而败之 ④是以圣人欲不欲 ⑤学不学 ⑥慎终如始 ⑦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⑧其坚不能自举也 ⑨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⑩能不龟手一也 ⑪冬,与越人水战
活用类型及释义
意动用法,认为……正确 名词作动词,显露迹象 使动用法,使……失败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欲 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学 形容词作动词,慎重对待 名词作动词,种植 形容词作名词,硬度 形容词作名词,大的东西 龟,使动用法,使……皲裂/一,数作形,相同,一样 名词作状语,在冬天
解析 同“智”,明智,聪慧 同“纳”,即“结交” 同“燃”,燃烧
知识梳理 2.古今异义词
词语 ①平地
②一日
③小子
④以为
⑤史
⑥贼
例句 譬如平地 一日克己复礼 小子何莫学夫《诗》 仁以为己任 文胜质则史 自贼者也
解析(古今义)
古义:_填___平__洼___地___
今义:平坦的土地
古义:_一__旦_________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仁德的人需要智、 勇
克己复礼为仁。
达到仁的境界需 要约束自己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日: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十二章》课件(38张PPT)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
何?”。”
翻译: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怎样对待礼呢?一 个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音乐呢?”
名作状 名作状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道理,真理。 为动用法,为……而死
翻译:孔子说:“早晨能够得知真理,即使当晚死去,也没 有遗憾。”
有道德的人 知晓,明白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指见识浅狭、品质低劣的人。
翻译: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
形作名,贤能的人
反省,检查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翻译:孔子说:“看见贤人就应该想着向他看齐;见到不贤 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质朴、朴实 华美、文采
虚饰、浮夸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①,然后
翻译:孔子说:“智慧的人不疑惑,仁德的人不忧愁,勇敢 的人不畏惧。”
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 即合于礼。复礼,归于礼。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
称赞,赞许。 依靠。
语气连用,加强反问语气。
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
条目,细则。
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
君子。”
粗野、鄙俗
文质配合适当。
翻译:孔子说:“质朴超过文采就难免显得粗野,文采超过 了质朴又难免流于虚浮。文采和质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 才能成为君子。”
志向远大,意志坚强。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 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宾前正常语序:以人为己任
翻译: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 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 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5.1《论语》十二章 课件(共39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子贡问道:“有一个字可以终身 去实践它吗?”孔子说:“大概 就是‘恕’吧!自己不喜欢的事 物,不要强行加到别人身上。
子贡问曰:“有一 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一言:一个字。行:实践。其:大概。
“恕”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何关系,这段话与孔子 的“仁”又有何关系?在孔子看来,“恕”这个字是可以终身奉 行的,而“恕”就是“已所不欲,勿施于 人”。它在根本上与“仁”是相同的,所以常把它看成是“仁”的实践原则。孔子认为推已及人的恕道是可以终身奉行 的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的也 是思想品德修养,强调“修己”。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 ,可以观, 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 君。多识于鸟兽 草木之名。”(阳货)
本课所选《论语》十二章,在仁、义、礼 等儒家思想核心概念的基础上,阐述了孔子关 于君子人格及修身养性的基本观点,在思想道 德修养、读书育人、为人处世等方面对后人都 有很好的启发意义。
“道”在此处特指儒家的“仁义之道”。懂得了仁义的道理, 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 牲自己的生命。这是孔子的道德价值观,也是“朝闻道,夕死 可矣”一句话所包含的深刻内涵。阐述了孔子执着追求真理的 精神,以及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的牺牲精神。
孔子说:“早晨得知真相, 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有遗憾。”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 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孔子是 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 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 修《诗》、《书》,定《礼》、《乐》,序《周 易》,作《春秋》。语录体《论语》记录了孔子许 多重要的言论,对后世有重要影响。
子贡问曰:“有一 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一言:一个字。行:实践。其:大概。
“恕”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何关系,这段话与孔子 的“仁”又有何关系?在孔子看来,“恕”这个字是可以终身奉 行的,而“恕”就是“已所不欲,勿施于 人”。它在根本上与“仁”是相同的,所以常把它看成是“仁”的实践原则。孔子认为推已及人的恕道是可以终身奉行 的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的也 是思想品德修养,强调“修己”。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 ,可以观, 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 君。多识于鸟兽 草木之名。”(阳货)
本课所选《论语》十二章,在仁、义、礼 等儒家思想核心概念的基础上,阐述了孔子关 于君子人格及修身养性的基本观点,在思想道 德修养、读书育人、为人处世等方面对后人都 有很好的启发意义。
“道”在此处特指儒家的“仁义之道”。懂得了仁义的道理, 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 牲自己的生命。这是孔子的道德价值观,也是“朝闻道,夕死 可矣”一句话所包含的深刻内涵。阐述了孔子执着追求真理的 精神,以及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的牺牲精神。
孔子说:“早晨得知真相, 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有遗憾。”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 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孔子是 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 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 修《诗》、《书》,定《礼》、《乐》,序《周 易》,作《春秋》。语录体《论语》记录了孔子许 多重要的言论,对后世有重要影响。
6《 老子》四章课件(26张PPT)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
5
《<老子>四章》背景
• 周王室东迁以后,奴隶制社会逐渐动摇,到了春秋战国之交,新 兴地主阶级逐渐代替了奴隶主贵族阶级。在这个社会大变革的时 代,战乱频繁,各诸侯国为了称霸,经常爆发不义战争,抢夺土 地和人民。作为一个史官,老子从历史中看出了兴亡更替和社会 生活的许多规律。
• 老子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王朝的兴衰成败,百姓的安危祸福为鉴, 溯其源,著上下两篇,共五千言。上篇起首为“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故人称《道经》。下篇起首为“上德不德,是 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故人称《德经》。二者合称 《道德经》。
7
解释下列句子中有标注的字
①当其无,有车之用 ②凿户牖以为室 ③企者不立 ④自见者不明 ⑤自戕者无功 ⑥自矜者不长 ⑦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 ⑧强行者有志 ⑨其未兆易谋 ⑩其脆易泮 ⑪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⑫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指车毂的中空处 门窗 踮起脚后跟 自我显露 自我夸耀 自我夸耀 同“形” 勤勉而行 显露迹象 同“判”,分离 同“蔂”,土筐 从事,做事;几,接近。败,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失败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 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 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 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第六十四章)
作为,因此不会败事,不执意把持,因此不会丧失。一般人做事,常在接近
成功时遭致失败。审慎面对事情的终结,一如开始时那样,就不会失败。所
以圣人想要常人所不想要的,不珍贵难得的货品,学习常人所不学习的,补
《<老子>四章》背景
• 周王室东迁以后,奴隶制社会逐渐动摇,到了春秋战国之交,新 兴地主阶级逐渐代替了奴隶主贵族阶级。在这个社会大变革的时 代,战乱频繁,各诸侯国为了称霸,经常爆发不义战争,抢夺土 地和人民。作为一个史官,老子从历史中看出了兴亡更替和社会 生活的许多规律。
• 老子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王朝的兴衰成败,百姓的安危祸福为鉴, 溯其源,著上下两篇,共五千言。上篇起首为“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故人称《道经》。下篇起首为“上德不德,是 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故人称《德经》。二者合称 《道德经》。
7
解释下列句子中有标注的字
①当其无,有车之用 ②凿户牖以为室 ③企者不立 ④自见者不明 ⑤自戕者无功 ⑥自矜者不长 ⑦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 ⑧强行者有志 ⑨其未兆易谋 ⑩其脆易泮 ⑪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⑫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指车毂的中空处 门窗 踮起脚后跟 自我显露 自我夸耀 自我夸耀 同“形” 勤勉而行 显露迹象 同“判”,分离 同“蔂”,土筐 从事,做事;几,接近。败,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失败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 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 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 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第六十四章)
作为,因此不会败事,不执意把持,因此不会丧失。一般人做事,常在接近
成功时遭致失败。审慎面对事情的终结,一如开始时那样,就不会失败。所
以圣人想要常人所不想要的,不珍贵难得的货品,学习常人所不学习的,补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五石之瓠》PPT优秀课件
人物介绍
惠子,名施,即惠子,战国中期宋国(今 河南商丘)人。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
名家学派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也 是文哲大师庄子的至交好友。
题目解说
计量单位,公制一石等于十斗。
五石之瓠
“ 瓠 ( h ù) ” 是 葫 芦 的 一 种 。 可容五石的大葫芦。
文意疏通
对……说
赠送
名作动,种植 成长,长大
一词多义
信陵君过(经过)侯生门,闻侯生有才,欲过(拜访)之。 令仆从访之,未果,信陵君督过(责备),仆从以为过(过分) 矣。又令访之,仆从再访,乃闻侯生外出,不过(超过)几日 便归。信陵君见侯生曰:“吾未能先闻之,是吾之过(过错) 也。”
特殊句式
介词结构后置句
动词+以+宾语
介词结构后置句
介词结构后置句
不过数金 动词,超过
过 过故人庄 动词,拜访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动词,经过
或以封
代词,有的人
或 而或长烟一空 副词,有时
冀君实或见恕也 副词,或许
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副词,实在
固 必固其根本
固不如也
动词,稳固 副词,本来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形容词,顽固
一词多义
陈涉亡,众豪杰举(推举)项羽为帅。约定先入咸阳者为 王。不意刘邦先举(攻取)咸阳,项羽设宴于鸿门,欲杀刘 邦,然意不决,范增举( 举起 )玉玦促之。樊哙闯入,声讨秦 王杀人如不能举(尽,全都),且举(举出)沛公待项王之 事,告项王莫令事不举(成功)。
动词+于(乎)+宾语 形容词+于(乎)+宾语
加之以师旅。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有(别的)军队来攻打它。 有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
2024(统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 教材解读课件
《五石之瓠》
强调人要懂得发现事物的独特价值。
《兼爱》
强调天下兼相爱的思想。
课单标元解内读容分析
单元研习任务研读
任务二
萧统在《文选序》中说:“老、庄之作,管、孟之流,盖 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吕思勉在《经子解题·论读子 之法》中说:“诸子之文,各有其面貌性情,彼此不能相假; 亦实为中国文学,立极于前。”总体看来,先秦诸子并不把善 写文章当作最高追求,但他们的很多论说又都文采斐然,自成 一格。反复诵读本单元课文,总结概括其各自的风格特点。你 更喜欢谁的文章风格?结合课文,联系你的语文学习经验,同 学间相互交流。
人文素养 1.集中学习先秦诸子散文,加深对传统文化之根的理解; 2.注意领会先秦诸子对社会人生的洞察,思考其思想学说对立德树人、修身养 性的现实意义; 3.感受先秦诸子或雍容或犀利或雄奇或朴拙的论说风格,理解各家的论说方法, 体会其妙处; 4.学会准确审题,发散思考,提炼观点,确定作文立意,撰写文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
解
读
诸子学说
目录
壹 课标解读 贰 单元内容分析 叁 单元学习目标 肆 任务框架与课时安排 伍 单元学习评价
第壹章
课标解读
课标解读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选择性必修上册 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一)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外国作家作品研习 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
单元内容分析
01 单元导语解读
第三段
内容
解读
本单元集中学习先秦诸子散文,以加深
对传统文化之根的理解。要注意领会先秦诸
子对社会人生的洞察,思考其思想学说对立 明确学习要求及
德树人、修身养性的现实意义;感受先秦诸 目标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全单元PPT课件(新教材名师推荐优质课课件,已分节,方便查找)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 是空想却不学习,就会有害。”
• 第一章主要讲学习方法、乐趣和做人的态度。 • 第二章主要强调治学的人必须重视品德的修养。 • 第三章孔子回顾自己一生的历程。 • 第四章讲学习方法,强调温故知新的重要性。 • 第五章讲学习方法,强调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
古今异义
• 匹夫不可夺志也 • 古:普通人 • 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 吾日三省吾身 • 古:多次 • 今:数词,三
词类活用
• 学而时习之 • 时:名词-状语,按时
• 吾日三省吾身 • 日:名词-状语,每日
• 温故而知新 • 故、新:形容词-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
词类活用
• 传不习乎 • 传:动词-名词,传授的知识
•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 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了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 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可以随心所欲, 又不会超出规矩。
课文探究
1、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 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 • 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 • 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
学
习
贰 [思维发展与提升]:
目
理解“三纲”“八目”的具体所指及其内部关联。
标
叁 [文化传承与理解]:
把握本文在治学目标和人生目标上的启示意义。
资源与积累
《礼记》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据传是孔子弟 子及其再传、三传弟子等所作,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 戴圣所编。《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 共二十卷四十九篇 ,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 秦儒家的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思 想(如个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政治 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美学思想 (如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 料 ,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
• 第一章主要讲学习方法、乐趣和做人的态度。 • 第二章主要强调治学的人必须重视品德的修养。 • 第三章孔子回顾自己一生的历程。 • 第四章讲学习方法,强调温故知新的重要性。 • 第五章讲学习方法,强调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
古今异义
• 匹夫不可夺志也 • 古:普通人 • 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 吾日三省吾身 • 古:多次 • 今:数词,三
词类活用
• 学而时习之 • 时:名词-状语,按时
• 吾日三省吾身 • 日:名词-状语,每日
• 温故而知新 • 故、新:形容词-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
词类活用
• 传不习乎 • 传:动词-名词,传授的知识
•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 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了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 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可以随心所欲, 又不会超出规矩。
课文探究
1、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 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 • 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 • 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
学
习
贰 [思维发展与提升]:
目
理解“三纲”“八目”的具体所指及其内部关联。
标
叁 [文化传承与理解]:
把握本文在治学目标和人生目标上的启示意义。
资源与积累
《礼记》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据传是孔子弟 子及其再传、三传弟子等所作,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 戴圣所编。《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 共二十卷四十九篇 ,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 秦儒家的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思 想(如个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政治 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美学思想 (如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 料 ,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课件 (71张PPT)
(公孙丑问:)“请问,老师擅长哪方面?”孟子说:“我能识别各种言论,我善于培养我 的浩然之气。”(公孙丑说:)“请问什么叫浩然之气?”孟子说:“难说清楚啊。它作为 一种气,最为盛大,最为刚强,靠正直去培养它而不伤害它,就会充塞天地之间。它作为一 种气,要和义与道配合;没有这些,它就会萎缩。它是不断积累义而产生的,不是偶然地有 过正义的举动就取得的。如果行为有愧于心,气就萎缩了。因此我说,告子不曾懂得义,因 为他把义看作是外在的东西。(对浩然之气,)一定要培养它,不能停止下来;心里不能忘 记它,也不妄自助长它。不要像宋国人那样:宋国有个担心他的禾苗不长而去拔高它的人, 昏昏沉沉地回到家中,对家里人说:‘今天累极了,我帮助禾苗长高啦!’他的儿子赶忙跑 到田里去看,禾苗已经枯死了。天下不助苗生长的人实在很少啊。以为(培养浩然之气)没 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就像拔苗助长的人, 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危害了它。”(公孙丑问:)“什么叫能识别各种言论?”(孟子说: )“偏颇的言论,知道它不全面的地方;过激的言论,知道它陷入错误的地方;邪曲的言论 ,知道它背离正道的地方;躲闪的言论,知道它理屈辞穷的地方。(这些言论)从心里产生 出来,会危害政治;从政治上表现出来,会危害各种事业。如果有圣人再次出现,一定会赞 成我所说的。”(公孙丑说:)“宰我、子贡擅长言谈辞令,冉牛、闵子、颜渊擅长阐述德 行。孔子兼有这两方面的特长,(却还)说:‘我对于辞令,是不擅长的。’
诸子百家(先秦时期各学术派别的总称)
• 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 • 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
、小说家、纵横家、兵家、医家。 • 三大哲学体系——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
本单元的“诸子”:
孔子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课件(共28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
3.阅读开头和结尾,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毛泽东在开头是如何称呼与会代表的?为什么这样 称呼?为什么不是“同志们”?
开头的称呼语是“诸位代表先生们”。因为这是政治协商 会议,是社会各界包括当时的社会贤达参与的大会。如果 是党内的大会,就是“同志们”这样的称呼了。
(2)仔细阅读结尾部分,可以进行朗读,体会并分析演讲 的结尾具有怎样的特点。
这篇新闻报道和课文表达的都是当家作主人的喜悦与豪 情,不同的是,新闻报道注重描述事件,毛泽东主席的演讲 稿侧重说理和抒情。
课堂小结
这篇演讲词,毛泽东在历史转折的伟大时刻, 回顾过去,论证了革命胜利的历史必然性;立足当 下,对国家的发展大计作出规划;展望未来,描绘 出民族振兴的壮丽蓝图。这让我们回顾历史的时候, 更加为革命前辈的伟大精神所折服。
3.对比阅读《反对党八股》。分析两篇文章语言的不 同,探究其中的原因。
就好吗?也不好。我们应当禁绝一切空话。但是主要的和首先的任 务,是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或 者有人要说:《资本论》不是很长的吗?那又怎么办?这是好办的, 看下去就是了。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又说:“看菜 吃饭,量体裁衣。”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办理,文章和演 说也是这样。我们反对的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八股调,不是说任 何东西都以短为好。战争时期固然需要短文章,但尤其需要有内容 的文章。最不应该、最要反对的是言之无物的文章。演说也是一样, 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演说,是必须停止的。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毛泽东
【研习目标】 1. 简要概括本文围绕“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论述的具体
内容,研习文章各部分之间的关联。 2. 研习本文观点鲜明、态度坚决、铿锵有力的语言特点。 3. 研习本文宣告的深刻含义,感受其中蕴含的中国人民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从《小二黑结婚》”三仙姑“谈人物刻画课件
从《小二黑结婚》“三仙姑”谈 人物形象刻画
• 赵树理的小说在人物塑造上继承了我国古 典小说的传统写法,不太注重人物的心理 描写,反而更多的是把人物放置在故事情 节和矛盾冲突中,试图通过人物自身的语 言和行动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此外, 小说中常用起绰号的方法,概括出人物的 典型特征,漫画式地勾勒人物形象。这些 都是中国古 典小说中常常采用的手法。
猜猜他是谁
高大威猛、相 貌堂堂、浓眉大眼、 目光锐利 , 刚猛不 屈、敢作敢当、武 艺高强,曾在阳谷 县景阳岗赤手空拳 打死一只猛虎。
写作指导——写一个人
怎样写好人物?
抓细节
现形象
什么是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指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环境或事 件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某一细微事实所作的 具体、细致、深入的描写。
其实写人不必要面面俱到,只要抓住最突出的一点, 采用“白描”的手法,就能把人物写“活”,把人 物活灵活性地呈现出来。
•
孔乙己是站着喝
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
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
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
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
衫,可是又脏又破,似
在这段乎文十字中多,年没有没比喻有的补修辞,,也几乎没也无过分形容、修饰的词语,只有 如实写有来洗,寥。寥几他笔对将一人个说风烛话残年,的总落魄文人活生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原青因白就脸是在色满于,这皱口个纹人间之物时乎的常特夹者征些也非伤常痕,突;出叫花,白人非胡常子鲜,明都,是像乱穿蓬长蓬衫的,,却这又些脏都又是破穷,
刚才跑出去那个小闺女,跑到外边一宣传,说有个 打官司的老婆,四十五了,擦着粉,穿着花鞋。邻近的 女人们都跑来看,挤了半院,唧唧哝哝说: “看看! 四十五了!” “看那裤腿!”“看那鞋!”三仙姑半 辈没有脸红过,偏这会撑不住气了,一道道热汗在脸 上流。交通员领着小芹来了,故意说,“看什么? 人 家也是个人吧,没有见过? 闪开路!”一伙女人们哈
• 赵树理的小说在人物塑造上继承了我国古 典小说的传统写法,不太注重人物的心理 描写,反而更多的是把人物放置在故事情 节和矛盾冲突中,试图通过人物自身的语 言和行动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此外, 小说中常用起绰号的方法,概括出人物的 典型特征,漫画式地勾勒人物形象。这些 都是中国古 典小说中常常采用的手法。
猜猜他是谁
高大威猛、相 貌堂堂、浓眉大眼、 目光锐利 , 刚猛不 屈、敢作敢当、武 艺高强,曾在阳谷 县景阳岗赤手空拳 打死一只猛虎。
写作指导——写一个人
怎样写好人物?
抓细节
现形象
什么是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指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环境或事 件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某一细微事实所作的 具体、细致、深入的描写。
其实写人不必要面面俱到,只要抓住最突出的一点, 采用“白描”的手法,就能把人物写“活”,把人 物活灵活性地呈现出来。
•
孔乙己是站着喝
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
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
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
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
衫,可是又脏又破,似
在这段乎文十字中多,年没有没比喻有的补修辞,,也几乎没也无过分形容、修饰的词语,只有 如实写有来洗,寥。寥几他笔对将一人个说风烛话残年,的总落魄文人活生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原青因白就脸是在色满于,这皱口个纹人间之物时乎的常特夹者征些也非伤常痕,突;出叫花,白人非胡常子鲜,明都,是像乱穿蓬长蓬衫的,,却这又些脏都又是破穷,
刚才跑出去那个小闺女,跑到外边一宣传,说有个 打官司的老婆,四十五了,擦着粉,穿着花鞋。邻近的 女人们都跑来看,挤了半院,唧唧哝哝说: “看看! 四十五了!” “看那裤腿!”“看那鞋!”三仙姑半 辈没有脸红过,偏这会撑不住气了,一道道热汗在脸 上流。交通员领着小芹来了,故意说,“看什么? 人 家也是个人吧,没有见过? 闪开路!”一伙女人们哈
《大学之道》课件(17张PPT)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 (2)
所以就给他取名叫丘。字仲尼,姓孔氏。
叔梁纥的正妻施氏,生了九个女儿却没有一个儿 子,小妾为他生了长子孟皮,孟皮有足疾,叔梁 纥很不满意。于是叔梁纥请求颜氏让她三个女儿 之中的一个立为妾,颜氏念叔梁年老且性情急躁, 于是征求三个女儿的意见。长女和次女都不同意,
只有小女儿颜徵在愿嫁叔梁纥。
颜徵在时年不满二十岁,而叔梁纥已经六十六岁, 年龄相差悬殊,两人为婚于礼不合,夫妻在尼山 居住并且怀孕,故谓之“野合”。孔子在鲁襄公
——《论语》——
• 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
❖ 共二十篇。 ❖ 是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
❖ 类型 语录体
“仁”“礼”关系
论
语
十
君子修身
二
章
求学为道
1.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
如乐何?(《论语·八佾》)
注释: 1.如礼何:“如……何”是古代常用句式,意思是“把(对) 礼怎么样(怎么办)”。
10.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 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 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 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 斯语矣。”
注释: 1.克己复礼: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归到礼的方面去,即合于 礼。复礼,归于礼。 2.一日:副词,一旦,表示如果有一天。 3.归:回归,回归先王时期的仁道。 4.由:凭,靠。 5.目:条目,纲目。 6.敏:聪慧。 7.请事:请,请求,主动表示敬意;事,从事。
二十二年十月申时于陬邑昌平乡诞生。
《论语》是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结集工作是由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完成的。
语录体:偏重于言语的记录,不重文采,不讲求篇章结 构,不讲求篇与篇之间或者段与段之间在世间及内容上的必 然联系的散文体式。
叔梁纥的正妻施氏,生了九个女儿却没有一个儿 子,小妾为他生了长子孟皮,孟皮有足疾,叔梁 纥很不满意。于是叔梁纥请求颜氏让她三个女儿 之中的一个立为妾,颜氏念叔梁年老且性情急躁, 于是征求三个女儿的意见。长女和次女都不同意,
只有小女儿颜徵在愿嫁叔梁纥。
颜徵在时年不满二十岁,而叔梁纥已经六十六岁, 年龄相差悬殊,两人为婚于礼不合,夫妻在尼山 居住并且怀孕,故谓之“野合”。孔子在鲁襄公
——《论语》——
• 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
❖ 共二十篇。 ❖ 是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
❖ 类型 语录体
“仁”“礼”关系
论
语
十
君子修身
二
章
求学为道
1.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
如乐何?(《论语·八佾》)
注释: 1.如礼何:“如……何”是古代常用句式,意思是“把(对) 礼怎么样(怎么办)”。
10.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 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 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 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 斯语矣。”
注释: 1.克己复礼: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归到礼的方面去,即合于 礼。复礼,归于礼。 2.一日:副词,一旦,表示如果有一天。 3.归:回归,回归先王时期的仁道。 4.由:凭,靠。 5.目:条目,纲目。 6.敏:聪慧。 7.请事:请,请求,主动表示敬意;事,从事。
二十二年十月申时于陬邑昌平乡诞生。
《论语》是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结集工作是由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完成的。
语录体:偏重于言语的记录,不重文采,不讲求篇章结 构,不讲求篇与篇之间或者段与段之间在世间及内容上的必 然联系的散文体式。
高中语文 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礼记》《大学之道》课件(共17张)
6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
注释:
译文:大学的宗
大学之道:指穷理、正心、 旨在于彰明美好
修身、治人的根本原则。 明:动词,彰明。 明德:美好的德性。 亲民:亲近爱抚民众。 止:至,到。
的德行,在于亲 近爱抚民众,在 于使自己达到善 的最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 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知止而后有定:知道 知道要达到的“至善”
要达到的“至善”境 境界,则志向坚定不移,
界,则志向坚定不移。志向坚定才能心不妄动,
静:心不妄动。
心不妄动才能性情安和,
安:性情安和。
性情安和才能思虑精详,
虑:思虑精祥。
思虑精详才能处事合宜。
得:处事合宜。
万物都有本有末,凡事都
有始有终,知道事物的先
后次序,那就接近大学的
导思想,“八目”是实现“三纲” 的具体步骤。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 的整体。
15
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特点? •1.论证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先提出表 明宗旨的“三纲”,然后提出实现“三 纲”的具体步骤,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 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浑然一体,结构 严谨,条理清晰。
•2.运用排比、顶真手法,论证力强。句 式整齐,节奏分明,增强了语势,具有
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
共二十卷四十九篇,相传为孔门弟
子及其再传弟子所作,经西汉戴圣
汇编成书。朱熹把《大学》《中庸》
两篇从《礼记》中抽离出来并作章
句,为《论语》《孟子》作集注,
合成《四书章句集注》。宋元以降,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成为封建科举考试的钦定书,而
《大学》则是四书之首。
4
作品简介
“大学”二字在古代指“大人之 学”,即伦理、政治、哲学等方面 的学问。与“教之以洒扫、应对、 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 数”的“小学”相对。大学之道, 讲的就是大人之学、成人之学的基 本原理。《大学》只有两千一百多 字,课文节选的两段是开篇部分, 只占全文篇幅的十分之一左右,但 作为总纲,意义重大。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
注释:
译文:大学的宗
大学之道:指穷理、正心、 旨在于彰明美好
修身、治人的根本原则。 明:动词,彰明。 明德:美好的德性。 亲民:亲近爱抚民众。 止:至,到。
的德行,在于亲 近爱抚民众,在 于使自己达到善 的最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 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知止而后有定:知道 知道要达到的“至善”
要达到的“至善”境 境界,则志向坚定不移,
界,则志向坚定不移。志向坚定才能心不妄动,
静:心不妄动。
心不妄动才能性情安和,
安:性情安和。
性情安和才能思虑精详,
虑:思虑精祥。
思虑精详才能处事合宜。
得:处事合宜。
万物都有本有末,凡事都
有始有终,知道事物的先
后次序,那就接近大学的
导思想,“八目”是实现“三纲” 的具体步骤。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 的整体。
15
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特点? •1.论证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先提出表 明宗旨的“三纲”,然后提出实现“三 纲”的具体步骤,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 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浑然一体,结构 严谨,条理清晰。
•2.运用排比、顶真手法,论证力强。句 式整齐,节奏分明,增强了语势,具有
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
共二十卷四十九篇,相传为孔门弟
子及其再传弟子所作,经西汉戴圣
汇编成书。朱熹把《大学》《中庸》
两篇从《礼记》中抽离出来并作章
句,为《论语》《孟子》作集注,
合成《四书章句集注》。宋元以降,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成为封建科举考试的钦定书,而
《大学》则是四书之首。
4
作品简介
“大学”二字在古代指“大人之 学”,即伦理、政治、哲学等方面 的学问。与“教之以洒扫、应对、 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 数”的“小学”相对。大学之道, 讲的就是大人之学、成人之学的基 本原理。《大学》只有两千一百多 字,课文节选的两段是开篇部分, 只占全文篇幅的十分之一左右,但 作为总纲,意义重大。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大学之道》课件PPT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大 学之道 》课件P PT-统 编版高 中语文 配套课 件 优秀课件 免费下载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大 学之道 》课件P PT-统 编版高 中语文 配套课 件 优秀课件 免费下载
实词、虚词
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道,理想,王道; 之,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行,施行,推行;为,是。
通假字
①选贤与能(“与”通“举”,选拔) ②矜、寡、孤、独、废疾者(“矜”通 “鳏”,指老而无妻的人)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大 学之道 》课件P PT-统 编版高 中语文 配套课 件 优秀课件 免费下载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大 学之道 》课件P PT-统 编版高 中语文 配套课 件 优秀课件 免费下载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大 学之道 》课件P PT-统 编版高 中语文 配套课 件 优秀课件 免费下载
文章赏析
1.层次清晰,有条不素。 2.排偶句式的运用。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大 学之道 》课件P PT-统 编版高 中语文 配套课 件 优秀课件 免费下载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大 学之道 》课件P PT-统 编版高 中语文 配套课 件 优秀课件 免费下载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大 学之道 》课件P PT-统 编版高 中语文 配套课 件 优秀课件 免费下载
课堂小问1
1.治理“大同”社会的三个准则是什么?
(1)天下为公; (2)选贤与能; (3)讲信修睦。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大 学之道 》课件P PT-统 编版高 中语文 配套课 件 优秀课件 免费下载
一词 多义1
①不独亲其亲。 前一个“亲”用作动词,名词意动 用法,以……为亲,引申为“奉 养”; 后一个“亲”是名词,“父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养心莫善于寡欲。 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 之端也。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名言
•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性善论者
四心 →
恻隐之心 → 羞恶之心 → 辞让之心 → 是非之心 →
四端
仁 之端 义 之端 礼 之端 智 之端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名言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君视臣如手足,臣视君如父母;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仇寇。
儒家
学习目标:
• 了解儒家的核心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 理解课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 学习课文中说理的方法和论证逻辑。 • 体会“仁”的思想内涵。
诸子百家与轴心时代
• 公元前500年前后,同 时出现在中国、西方 和印度等地区的人类 文化突破现象称之为 轴心时代。
• 古印度有释迦牟尼,
• 中国有孔子、老子……
• 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 活。而且更重要的是,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 的阻隔,但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很多相通的地方。
那些没有实现超越突破的古文明,如巴比伦文化、埃及文化,虽规模宏大,但都难以摆脱灭 绝的命运,成为文化的化石。而这些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文化一直延续到今天。每当人类社会 面临危机或新的飞跃的时候,我们总是回过头去,看看轴心时代的先哲们是怎么说的。
大学之道/《礼记》
《礼记》
•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 、《小戴记》
•《成礼书于记汉代》,≠为《西汉礼礼学》家
戴圣所编。 • 《礼记》典章制度选集,是
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
• 内容:
• 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宇宙 观、人生观)
• 教育思想(如个人修身、教 育制度、教学方法、学校管 理)
• 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 同社会、礼制与刑律)
诸子百家(先秦时期各学术派别的总称)
• 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 • 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
、小说家、纵横家、兵家、医家。 • 三大哲学体系——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
本单元的“诸子”:
孔子
孟子
老子
庄子
墨子
—— 儒家 —— 道家 —— 墨家
4.《论语》十二篇
• 美学思想(如物动心感说、 礼乐中和说)
明明德→亲民→至善
• 止→定→静→安→虑→得→之所先后,则近道矣。
格物 • 明明德→治国→齐家→修身→正心→诚意→致知→
• 天下平←国治←家齐←身修←心正←意诚←知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孟子》
孟子对“仁”的发展:仁政
“民为贵,社稷次之 ,君为轻”。
朱熹将《孟子》与《 论语》《大学》《中 庸》合在一起称「四 书」
公孙丑上·第六章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 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作见 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 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 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 ,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 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 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 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每当人类社会面临危机或新的飞跃的时候, 我们总是回过头去, 看看先哲们是怎么说的……
第二单元
• 内容:
• 4.《论语》十二篇
•
大学之道/《礼记》
•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孟子》
• 5.《老子》四章
•
*五石之瓠/《庄子》
• 6.*兼爱/《墨子》
教学目标: 1. 了解儒、道、墨三大学派的历史
背景和理论核心。 2. 比较三大学派的异同。 3. 积累文言实、虚词知识。 4. 训练文言朗读断句与理解。 5. 背诵并能够默写(要求篇目)。
• 礼: 《礼》 • 乐: 《乐》
• 斯: 指示代词 • 夫: ①代词;②发语词 • 所: 所字结构=的字结构
• 喻: 知晓,明白
• 之 ①动②代③助④衬
• 贤: 贤德的人,贤德 • 然后:这样/之后
• 省: 反省
• 可以:可以/用来……
• 恕: 宽恕,容忍
• 以为:以(之)为
• 积累:
• 文质彬彬 • 弘毅 • 任重而道远 • 克己复礼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内容解读:
• 看注释,查字典,翻译各章。 • 问题探讨……归纳统一句式。 • 断句朗读。 • 设计问题情境,引用论据。
•先弄通读懂 •后学以致用
4.《论语》十二篇
• 讨论: • 归纳: • 仁 ? • 仁 —— 孔子思想的核心(内核 克己/爱人) • 礼 ? • 礼 —— 达成仁的言行(一整套行为规范,仁的外化) • 义 ? • 义 —— 道义,公正合理,与利相对(依照礼的标准)
字词:Biblioteka yì 佾:古时乐舞的行列。
pì 譬:打比方。
kuì 篑:盛土的竹筐。
ěr 迩:近。
关键词:
• 于: 介词 • 也: 判断句的标志
• 而: 连词
• 子: • 焉: 先生,老师。《论语》中“子曰 ”都是指“孔子说”。
①兼词;②语气词
• 敏: 勤勉
• 者: ①表提顿;②代词
• 仁: 仁慈,仁爱
• 其: ①代词;②发语词
• 雅斯贝尔斯有一个很著名的命题———“轴心时代”。
• 他在1949年出版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说,公元前800至公元前 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 代”。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 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
• 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 之端也。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名言
•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性善论者
四心 →
恻隐之心 → 羞恶之心 → 辞让之心 → 是非之心 →
四端
仁 之端 义 之端 礼 之端 智 之端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名言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君视臣如手足,臣视君如父母;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仇寇。
儒家
学习目标:
• 了解儒家的核心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 理解课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 学习课文中说理的方法和论证逻辑。 • 体会“仁”的思想内涵。
诸子百家与轴心时代
• 公元前500年前后,同 时出现在中国、西方 和印度等地区的人类 文化突破现象称之为 轴心时代。
• 古印度有释迦牟尼,
• 中国有孔子、老子……
• 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 活。而且更重要的是,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 的阻隔,但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很多相通的地方。
那些没有实现超越突破的古文明,如巴比伦文化、埃及文化,虽规模宏大,但都难以摆脱灭 绝的命运,成为文化的化石。而这些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文化一直延续到今天。每当人类社会 面临危机或新的飞跃的时候,我们总是回过头去,看看轴心时代的先哲们是怎么说的。
大学之道/《礼记》
《礼记》
•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 、《小戴记》
•《成礼书于记汉代》,≠为《西汉礼礼学》家
戴圣所编。 • 《礼记》典章制度选集,是
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
• 内容:
• 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宇宙 观、人生观)
• 教育思想(如个人修身、教 育制度、教学方法、学校管 理)
• 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 同社会、礼制与刑律)
诸子百家(先秦时期各学术派别的总称)
• 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 • 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
、小说家、纵横家、兵家、医家。 • 三大哲学体系——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
本单元的“诸子”:
孔子
孟子
老子
庄子
墨子
—— 儒家 —— 道家 —— 墨家
4.《论语》十二篇
• 美学思想(如物动心感说、 礼乐中和说)
明明德→亲民→至善
• 止→定→静→安→虑→得→之所先后,则近道矣。
格物 • 明明德→治国→齐家→修身→正心→诚意→致知→
• 天下平←国治←家齐←身修←心正←意诚←知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孟子》
孟子对“仁”的发展:仁政
“民为贵,社稷次之 ,君为轻”。
朱熹将《孟子》与《 论语》《大学》《中 庸》合在一起称「四 书」
公孙丑上·第六章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 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作见 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 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 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 ,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 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 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 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每当人类社会面临危机或新的飞跃的时候, 我们总是回过头去, 看看先哲们是怎么说的……
第二单元
• 内容:
• 4.《论语》十二篇
•
大学之道/《礼记》
•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孟子》
• 5.《老子》四章
•
*五石之瓠/《庄子》
• 6.*兼爱/《墨子》
教学目标: 1. 了解儒、道、墨三大学派的历史
背景和理论核心。 2. 比较三大学派的异同。 3. 积累文言实、虚词知识。 4. 训练文言朗读断句与理解。 5. 背诵并能够默写(要求篇目)。
• 礼: 《礼》 • 乐: 《乐》
• 斯: 指示代词 • 夫: ①代词;②发语词 • 所: 所字结构=的字结构
• 喻: 知晓,明白
• 之 ①动②代③助④衬
• 贤: 贤德的人,贤德 • 然后:这样/之后
• 省: 反省
• 可以:可以/用来……
• 恕: 宽恕,容忍
• 以为:以(之)为
• 积累:
• 文质彬彬 • 弘毅 • 任重而道远 • 克己复礼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内容解读:
• 看注释,查字典,翻译各章。 • 问题探讨……归纳统一句式。 • 断句朗读。 • 设计问题情境,引用论据。
•先弄通读懂 •后学以致用
4.《论语》十二篇
• 讨论: • 归纳: • 仁 ? • 仁 —— 孔子思想的核心(内核 克己/爱人) • 礼 ? • 礼 —— 达成仁的言行(一整套行为规范,仁的外化) • 义 ? • 义 —— 道义,公正合理,与利相对(依照礼的标准)
字词:Biblioteka yì 佾:古时乐舞的行列。
pì 譬:打比方。
kuì 篑:盛土的竹筐。
ěr 迩:近。
关键词:
• 于: 介词 • 也: 判断句的标志
• 而: 连词
• 子: • 焉: 先生,老师。《论语》中“子曰 ”都是指“孔子说”。
①兼词;②语气词
• 敏: 勤勉
• 者: ①表提顿;②代词
• 仁: 仁慈,仁爱
• 其: ①代词;②发语词
• 雅斯贝尔斯有一个很著名的命题———“轴心时代”。
• 他在1949年出版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说,公元前800至公元前 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 代”。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 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
• 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