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章导学案

合集下载

中国地理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的导学案

中国地理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的导学案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辽阔的疆域(一)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2.了解我国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3.分析我国位置优越的好处。

重点难点:我国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认真阅读课本及插图,使用双色笔把课本上的重难点勾画出来并进行记忆。

2.独立认真完成学案,用红笔做好疑难问题记录,以备讨论时做到有的放矢和高效。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一)导入:我们怎样描述中国在世界的位置呢?(二)导学部分:读课本及图1.1找出答案并在书中划出1、位置:⑴半球位置:我国从东西半球看位于,从南北半球看,位于;从世界大洲和大洋的位置看,是东部,西岸的国家。

⑵海陆位置: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的东部,东临世界最大的洋——,是一个的国家。

⑶纬度位置:我国领土大部分位于(高、中、低纬度),属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以南的带,没有带。

二、合作、探究、展示:承转::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影响着地理环境的特点和人民的经济活动,我国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有怎样的优越性呢?讨论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完成课后活动题(p4表格):三、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小组总结。

四、当堂测试:五、课后反思:七年级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辽阔的疆域(二)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的领土面积、海域面积。

2.了解我国领土四端、东西与南北距离。

3.了解我国的邻国及隔海相望的国家名称、位置。

重点难点:我国的邻国及隔海相望的国家名称、位置。

【学习过程】一、认知目标,师生共同认知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1、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万平方千米,仅次于和,居世界第位,陆上国界线长千米,相邻国,大陆海岸线多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个。

23、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和。

其中为内海。

三、交流展示,小组内相互交流自主学习并矫正。

读课本P4中国疆域示意图:①明确指出14个陆上邻国和6个隔海国家②指出我国两个省级岛屿:海南岛和台湾岛③海峡:台湾海峡、琼州海峡。

高一数学必修3第一章第一节 导学案

高一数学必修3第一章第一节 导学案

高一数学必修3第一章第一节导学案1.1.1 算法的概念(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理解算法的概念与特点;2.学会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体会算法思想;3.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教学重点】算法概念以及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教学难点】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二、问题导学1、算法:2、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分析: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主要思想是消元的思想,有代入消元和加减消元两种消元的方法,请用加减消元法写出它的求解过程.解: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

3、试写出求方程组的解的算法.解: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 .4、算法的特点:(1)、(2)、(3)、(4)、(5)、()三、问题探究:例1:写出你在家里烧开水过程的一个算法.解: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 . (以上算法是解决某一问题的程序或步骤)例2:给出求1+2+3+4+5的一个算法.解:算法1 按照逐一相加的程序进行第一步:;第二步:将第一步;第三步:将第二步;第四步:将第三步.算法2 可以运用公式1+2+3+…+=直接计算第一步:取=5;第二步:计算;第三步:输出运算结果.(说明算法不唯一)例3:(课本第2页,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可推广到解一般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说明算法的普遍性)例4:(必修2第129页)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方程的大致步骤是:第一步:根据题意,选择标准方程或一般方程;第二步:根据条件列出关于,,或,,的方程组;第三步:解出,,或,,,代入标准方程或一般方程.例5:(课本第3页例1)(难点是由质数的定义判断一个大于1的正整数是否为质数的基本方法)四、课堂练习1:(课本第4页练习2)2:设计一个计算1+2+…+100的值的算法.3:(课本第4页练习1)任意给定一个正实数,设计一个算法求以这个数为半径的圆的面积.五、课堂小结1. 算法的特性:2. 描述算法的一般步骤:六、作业1. 有A、B、C三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瓶,A装着酒精,B装着醋,C为空瓶,请设计一个算法,把A、B 瓶中的酒精与醋互换.2. 写出解方程的一个算法.3. 利用二分法设计一个算法求的近似值(精确度为0.005).4. 已知,,写出求直线AB斜率的一个算法.5. 已知函数设计一个算法求函数的任一函数值.1.1.2 程序框图(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理解程序框图的概念;2.掌握运用程序框图表达顺序结构和条件结构的算法;3.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教学重点】运用程序框图表达顺序结构和条件结构的算法【教学难点】规范程序框图的表示以及条件结构算法的框图【教学过程】二、问题导学:(一)练习:1. 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2,3,4,利用海伦—秦九韶公式设计一个算法,求出它的面积.2. 任意给定3个正实数,设计一个算法,判断分别以这3个数为三边边长的三角形是否存在.(二)、程序框图的有关概念1. 程序框图的概念:2. 构成程序框图的图形符号及其作用(课本第6页)3.规范程序框图的表示:4.三种逻辑结构:;;。

导学案-第一章 声现象

导学案-第一章    声现象

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是什么【课前预习】1、用手摸一摸家里正在发声的电视机的喇叭或音箱,你可以感觉到喇叭在_________。

2、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_________。

3、通过课本活动1.2,你可以得出,声音可以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传播,但不能在_________中传播。

4、声音在空气中是以波动的形态传播的,我们把它叫做_________。

声音还具有能量,叫做_________。

5、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_____,在水中传播要比空气中要______,在钢铁中传播比水中还要_________。

【课堂重点】〖学习过程〗一、活动1.1探究声音的产生:通过使一张报纸、一根橡皮筋、一杯水、一个笔帽发出声音,归纳物体发声与不发声时的不同,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

二、活动1.2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吗1.平时人们听到的声音是通过______传播的。

2.通过实验探究声音是否可以在固体、液体中传播。

3.实验探究真空是否能够传播声音。

①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放在正在抽出空气的玻璃瓶内,声音会____________。

②通过推理,我们可知,声音______(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三、声音是一种波通过演示实验及观察水波知道声音也是波,叫声波。

四、声音传播的快慢(声速)阅读课本P10内容知道,通常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_______m/s,声音在水中传播速度________m/s,声音在钢铁中传播速度________m/s。

阅读“生活物理社会”,了解声能。

〖要点归纳〗1、声音是由于物体_________产生的。

2、我们把___________的物体叫做声源。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作为声源。

3、声音可以在、、中传播。

但不能在______传播4、声音也是一种波,叫做_______,是一种疏、密相间的波。

5、声波能使物体振动,能粉碎小石头,这表明声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________。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复习(有答案)导学案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复习(有答案)导学案

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复习课导学案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一.本章重要知识回顾: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是图形.(2)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重合(也称“”),它们所在的直线都是等腰三角形的,等腰三角形有条对称轴.(3)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简称;(4)等腰三角形的相等;相等;相等;(5)等腰三角形底边的中点到两腰的距离(6)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任意一点到两腰距离之和等于。

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1)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2)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也,简称.3.等边三角形的性质:(1)等边三角形三边都相等,三个内角都是,等边三角形是图形,等边三角形有条对称轴.(2)等边三角形内任意一点到三边距离之和等于。

4.等边三角形的判定:(1)三边都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2)三角都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有一个角等于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5.直角三角形的性质:(1)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2)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勾股定理);(3)直角三角形中30°的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4)如果直角三角形中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锐角 .6.直角三角形的判定:(1)有一个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的平分和等于第三条的平方,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7.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ASA,AAS,SSS,SAS,HL8.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和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1)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的距离相等。

(2)到一条线段两个距离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3)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点,并且这点到的距离相等。

(4)角平分线上的点到的距离相等。

(5)在一个角的内部,到角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上。

(6)三角形三个角的平分线相交于点,并且这点到的距离相等。

必修一第一章第一单元-集合(导学案)

必修一第一章第一单元-集合(导学案)
单表示方法?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通常用小写字 母表示a,b,c
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简称为集),通常 用大写字母表示A,B,C…….
探究2近似值
3.高一年级优秀的学生; 4.不超过 30的非负实数
5.直角坐标平面的横坐标与纵坐标相等的点; 6.所有 无理数
C . ( y, z, w) Z,(x, y, w) Z
D . ( y, z, w) Z,(x, y, w) Z
8、(D 123)给出下列说法 ①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第一象限内的点组成的集合为(x, y)x 0, y 0;
②方程 x 2 y 2 0 的解集为- 2,2;
中元素的个数有____个。
5、(d2,3)已知集合 A 0,1,2,则集合 B (x, y) x A, y B中元素的个数
有____个。
6、(d2,3)已知集合 A m 2,2m2 m,若 3 A ,则 m 的值为________.
7、(d1,2,3)设整数 n 4 ,集合 X 1,2,3 , n,令集合
它们表示含义相同吗?
解决问题3: (d2,3)已知集合A={x|ax2+4x+4=0,x∈R,a∈R} 只有一个元素,求a的值与这个元素.
对点练习
1、(d1,2)已知集合 P 2,1,0,1,,则集合Q y y x , x P,则 Q ______.
2、(d1,2,3)已知集合 M (x, y) y 4 x2 , x N ,则集合用列举法可表示为___.
S (x, y, z) x, y, z X , ,且满足 x< y< z,y< z< x,z< x< y 中恰有一个成立.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 离子反应导学案(人教版新教材)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 离子反应导学案(人教版新教材)

第二节离子反应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物质导电及原因,理解电解质导电能力强弱的本质原因。

2.理解电解质概念,能利用分类的方法判断物质属于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3.理解电离概念和学会书写电离方程。

4.结合电离总结物质的性质,从电离角度解释一类物质的共同性质。

5.用实验证明离子反应的发生,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6.用“写”、“改(拆)”、“删”、“查”的方法书写离子方程7.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离子反应的判断8.探究离子反应在分离、物质鉴定、离子共存等方面的应用初高衔接1.金属单质可以导电,酸、碱、盐的溶液可以导电,它们导电的原理是否相同呢?2.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沉淀、气体或者水,试分别写出不同类别物质发生的复分解反应方程(至少写3个不同的情况)知识点思维导图第1课时 电解质的电离知识点梳理一、电解质导电原理探析1.物质导电的原因: 。

2.化合物(以NaCl 为例)导电的原因。

结论:电解质能导电的状态为 。

二、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电解质:在 或 状态下能够导电的 。

如: 。

2.非电解质:在和状态下均不能导电的 。

如: 。

3.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的电解质。

如:①强酸:HClO 4、H 2SO 4、HNO 3、HCl 、HBr 、HI 等②强碱:KOH 、NaOH 、Ba(OH)2、Ca(OH)2 等③绝大多数盐:NaCl 、KNO 3、BaSO 4、NaHSO 4、NaHCO 3、CH 3COONH 4 等 4.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能的电解质。

如:①弱酸(中强酸):H 2SO 3、H 3PO 4、HF 、CH 3COOH 、H 2CO 3、H 2S 、H 2SiO 3 等②弱碱:NH 3·H 2O 、Fe(OH)2、Fe(OH)3、Cu(OH)2、Zn(OH)2 等③水:H2O④少数盐:Pb(CH3COO)2等二、电离和电离方程1.电离概念:电解质在或解离成的离子的过程。

2.电离方程式的书写(1)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用表示,如:HCl ;(2)弱电解质部分电离,用表示,如:CH3COOH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第一章2.运动的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第一章2.运动的描述

通渭县义务教育阶段集体备课导学案模板备课人:刘金锁学区(校)审核:杨彦军中心教研组审核:局领导审核:课题第二节运动的描述课型新授课总课时1课时第1课时授课人教学内容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运动的描述教学目标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 认识运动是宇宙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机械运动,参照物概念,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学难点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状态。

教学资源讲授、讨论、实验、归纳、对比教学设计教学环节导案学案教师复备栏导入定向视频:播放孙悟空“腾云驾雾”有关镜头。

问:大家喜欢看《西游记》吗?你知道孙悟空的“腾云驾雾”是怎样拍摄的吗?学习了今天这节课,你就会明白了。

欣赏,思考。

推进(一、机械运动奔驰的骏马、行驶的火车、自学生思考并归纳。

新课转中的地球,还有在空中飞行的飞机、奔腾的江水、划过夜空的流星、腾空而起的“神舟号”飞船……这些运动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呢?请用科学的语言对这些运动进行描述。

交流归纳:上述运动物体的位置随时间不断地发生变化。

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作机械运动。

思考讨论:正在走动的钟表的指针是否做机械运动?你能找到不运动的物体吗?二、参照物当你在路边站立时,你认为路边的树木是静止的;而当你乘坐在正在行驶的公共汽车上时,感觉路边树木在向后退,认为树木是运动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归纳:在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总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

如果一个物体的位置相对这个标准发生了变化,就说它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变化,就说它是静止的。

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实验:请同学们将书本放在课桌上,把钢笔放在书本上,用手缓慢地推动书本,使书本载着钢笔沿桌面向前移动,思考下面问题:(1)书本相对于桌面的位置有无变化?书本相对于桌面是运学生可以进行辩论,了解物体位置的改变可能是距离的改变,也可能是方向的改变,或者可能是距离和方向同时改变。

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人教版)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人教版)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课题§ 1.1 地球和地球仪导教案(1)学1、正确描绘地球的形状,记着地球的一些基本数据什2、掌握纬线的特色么要点1、地球的形状2、纬线的特色我时间来主问题设计点拨学1.地球是一个。

它的均匀半径为千米,最大周长约千米,表面积约平方千米新-课-标-第-一-网至 852.拨动地球仪,能够看到它是绕着一根轴转动的,这根轴叫。

分钟3.地轴与地球表面订交的两点叫自,它们分别是和。

主 4.在地球仪上,与南极和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

全部与赤道平行学的圆圈叫习5.赤道为度纬线;从赤道向两极各称为和,分别用和表示。

北极和南极各为90 度6.按规定,为低纬度地域,为中纬度地域,为高纬度地域7.读图,达成以下知识( 1)认识纬线/ 形状长度(能否相等)指示方向纬线( 2)纬线能够有__条( 3)在图中填出各纬线的度数( 4)纬线在南北两极缩成( 5)南极点的纬度为,北极团点的纬度为(6)纬度从赤道队合往两极在渐渐作8.读图 1.8 南北半球的区分,回答以下问题(1)南北半球的区分界线是(2)能够有多少条纬线能将地球区分南、北两个半球?(大小相等)5至10分钟地球的形状人类对地球的认识过程:____、_____、_____、___和大小地球均匀半径:_____;最大周长_____;表面积_____纬线的形状是____;长度____;指示方向____纬线:赤道的纬度为____;赤道向北叫____,以____表示;赤道向南小结纲要叫____,以____表示思想北极和南极各为____度导图南北半球的分界线:_________纬度:摆列方向_____变化规律:往两极渐渐_____1、相关纬线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全部纬线都是半圆B、全部纬线长度相等C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D、纬线指示南北方向我2、“北纬 45°”的另一种表示方法是()来A、 45° E B 、45°S C 、45°N D、45° W用3、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A 、北回归线B 、赤道C 、南回归线D 、极圈4、一个人站在南极点上,它的周围都朝向()A 、北方B 、南方C 、东方D 、西方课个我堂人来思评小价组课题§ 1.1 地球和地球仪导教案(2)学1、掌握经线的特色及经度的标度规律什2、记着东西半球的区分界线,弄清经纬线的差别么要点1、经线的特色2、东西半球的区分我时间来主问题设计点拨学1.在地球仪上,连结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叫___,也叫____。

人教版物理导学案第一章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人教版物理导学案第一章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A.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1mB.测量结果准确到1cm
C.测量结果准确到1mm D.最后一位数字是准确数字
4.测量物体长度时造成误差的原因有()
A.刻度尺的刻度没有贴近被测长度; B.刻度尺放得不正
C.读数时视线跟刻度尺不垂直; D.刻度尺热胀冷缩
【小组探究】15分钟
1.林强同学用一把如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物理书的宽他的测量方法如图,图中A是他观察读数时眼睛的位置,请指出林强同学测量中的四个错误之处.
2.利用三角尺和铅笔,来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1)写出实验的步骤;(2)写出铜丝直径的计算式.(铜丝直径约0.1~~~0.2毫米).
庙滩镇中心学校导学案
年级八学科物理时间主备:审核:班级组别学生姓名
课题
第一章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学习目标
1、能根据日常经验估测长度,通过实践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2、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及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学习重点
能根据日常经验估测长度,通过实践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
学习难点
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及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纸箱体积1.60×104厘米3=_______分米3=________米3
2.填出下列数据的单位:一个学生的身高是170_____;一张报纸的厚度约
8×10-4______;一枚壹圆硬币的厚度约2×103_____;圆珠笔的长度是0.135_____;课桌的高度大约是780_________.
3.测得某同学身高为1.580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2.有两个测量数据分别为28.4厘米和50.30厘米,试判断:
(1)第一个数据测量时所用工具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准确值是___________,估计值是__________;

人教版(2024新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导学案

人教版(2024新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导学案

第一节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课前预习】1、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可以直接用____,也可以借助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或利用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设备,有时还需要测量。

2、观察的流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观察的生物大多是________和_______。

除这两类生物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生物。

【课中研学】认识身边的植物和动物,应当从观察开始。

观察是学习生物学的基本方法。

1. 观察校园、公园或林地中的生物,分组进行,并思考:(1)观察的步骤有哪些?(2)讨论:①你所观察的生物,如杨树和柳树,它们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②对相同的观察对象,不同的同学可能会得到不同的观察结果。

请举例说出哪些因素影响了观察结果。

③请举例说明,如果需要进一步观察某种生物,你打算如何进行。

2. 根据你参加的观察活动,小组讨论并总结:什么是观察?观察时,有什么应注意的?流,讨论谁提出的问题更有探究的价值。

【课堂总结】【课堂练习】1.生物学是一门基础科学,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 )A .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B .各种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C .解决影响人类生存的各种难题D .各种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2.《秘境之眼》是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与国家森林和草原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司联合,通过布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设各种红外相机和远程摄像头拍摄动物原生态生活视频来对动物进行研究。

这种研究方法属于()A.观察法B.比较法C.文献法D.实验法3. 下列有关观察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眼睛随便看看也是观察B.观察需要依据观察目的进行C.观察对象相同,观察结果一定相同D.应该在观察之后凭回忆记录观察结果【分层作业】1.近日,西双版纳国家自然保护区的科研人员在整理回收红外相机时发现拍摄到了云豹的清晰影像。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四第一章1-4-2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性质(一)《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四第一章1-4-2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性质(一)《导学案》

第一章 §1.4.2.1 正余弦函数的性质【学习目标】1.了解周期函数及最小正周期的概念.2.会求一些简单三角函数的周期.【学习重点】理解周期函数的意义会求周期函数的周期【基础知识】函数 x x k y sin )2sin(=+=π,说明当自变量x 的值增加π2的整数倍时,函数的值重复出现,数学上用周期来刻画这一变化规律.1.周期函数定义:对于函数f (x),如果存在一个非零常数T ,使得当x 取定义域内的每一个值时,都有:f (x+T)=f (x),那么函数f (x)就叫做周期函数,非零常数T 叫做这个函数的周期.问题:(1)对于函数sin y x =,x R ∈有2sin()sin 636πππ+=,能否说23π是它的周期?(2)正弦函数sin y x =,x R ∈是不是周期函数,如果是,周期是多少?(2k π,k Z ∈且0k ≠)(3)若函数()f x 的周期为T ,则kT ,*k Z ∈也是()f x 的周期吗?为什么? (是,其原因为:()()(2)()f x f x T f x T f x kT =+=+==+)2.一般结论:函数sin()y A x ωϕ=+及函数cos()y A x ωϕ=+,x R ∈(其中,,A ωϕ 为常数,且0A ≠)的周期2||T πω= 说明:①周期函数x ∈定义域M ,则必有x+T ∈M, 且若T>0则定义域无上界;T<0则定义域无下界;②“每一个值”只要有一个反例,则f (x)就不为周期函数(如f (x 0+t)≠f (x 0)) ③T 往往是多值的(如y=sinx 2π,4π,…,-2π,-4π,…都是周期)周期T 中最小的正数叫做f(x)的最小正周期(有些周期函数没有最小正周期)y=sinx, y=cosx 的最小正周期为2π (一般称为周期)从图象上可以看出sin y x =,x R ∈;cos y x =,x R ∈的最小正周期为2π;判断:是不是所有的周期函数都有最小正周期? (()f x c =没有最小正周期)3.求周期的方法:(1)公式法:一般结论:函数sin()y A x ωϕ=+及函数cos()y A x ωϕ=+,x R ∈(其中,,A ωϕ 为常数,且0A ≠)的周期2||T πω= (2)定义法:f (x+T)=f (x)(3)图像法:如果函数的图像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在某一范围内函数图像重复出现,并且图像一方(左或者右)无限延伸.|sinx |=y 或者|cosx |=y .(4)性质法:你能推出下列函数的周期吗?①)()(x f x f -=+α k x f x f +-=+)()(α(其中k 为非零常数)②)()(x f k x f ±=+α(其中k 为非零常数) ③)(1)(1)(x f x f x f +-=+α, )(1)(1)(x f x f x f -+=+α ④)2()1()(---=x f x f x f⑤)(x f 关于a x =和b x =对称⑥)(x f 关于)0,(a 和)0,(b 对称⑦)(x f 关于a x =和)0,(b 对称【例题讲解】例1 求下列三角函数的周期: ①x y cos 3= ②x y 2sin = ③12sin()26y x π=-,x R ∈.例2 求下列三角函数的周期:①y=sin(-x+3π);② y=cos (-2x );③y=3sin(2x +5π).例3 求下列函数的周期: ①y=|sinx|;②y=|cosx|.【达标检测】1、设0≠a ,则函数)3sin(+=ax y 的最小正周期为( )A 、a πB 、||a πC 、a π2 D 、||2a π2、函数1)34cos(2)(-+=πkxx f 的周期不大于2,则正整数k 的最小值是()A 、13B 、12C 、11D 、103、求下列函数的最小正周期:(1)=-=T x y ),23sin(ππ . (2)=+=T x y ),62cos(ππ .4、已知函数)3sin(2πω+=x y 的最小正周期为3π,则=ω . 5、求函数的周期: (1)x y cos 21=周期为: . (2)43sin x y =周期为: . (3)x y 4cos 2=周期为: .(4)x y 2sin 43=周期为: . 6、cosx sinx y +=是周期函数吗?如果是,则周期是多少?7、函数)sin()(x x f ω=)0(>w 在[0,4]与x 轴有9个交点,求ω的取值范围.【问题与收获】参考答案:例1: ① π2 ② π ③ π4例2: ① π2 ② π ③ π4例3: ① π ② π达标检测:1、D 2、A 3、π6 ,1 4、 6±5、 π2,38π, 2π, π 6、是周期函数,周期T=2π,k 为正整数,最小正周期为2π. f (x+2π)=|sin(x+2π)|+|cos(x+2π)|=|cos(x)|+|-sin(x)|=|sin(x)|+|cos(x)|=f(x)。

第一章第6课时绝对值导学案教案[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初一上册]

第一章第6课时绝对值导学案教案[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初一上册]

第6课时绝对值小红和小明从同一处O出发,分别向东、西方向行走10米,他们行走的路线不相同(填相同或不相同),他们行走的距离相同.10到原点的距离是10 ,—10到原点的距离也是10到原点的距离等于10的数有 2 个,它们的关系是一对相反数.1.绝对值的概念典例探究答案:【例1】(1)-5.7与原点的距离是5.7 ;(2)2 |-2|练1.(1)× (2)√【例2】3,-3,-5.2, , ,200,0的绝对值分别是:3,3,5.2,, ,200,0. 练2.(1)正确;(2)不正确;(3)不正确【例3】C练3.B练4.√【例4】解:由绝对值的非负性知|3a-1|≥0,|b-2|≥0,所以只有当|3a-1|和|b-2|都为0时,它们的和才为0,否则它们的和大于0.所以|3a-1|=0,且|b-2|=0时,|3a-1|+|b-2|=0才成立,解得a= ,b=2. 所以a+b=2.练5.解:根据绝对值的非负性,可得x-2=0,y-3=0,解得x=2,y=3课后小测答案:1.A.解析:根据一个负数的绝对值等于这个数的相反数,直接得出答案.2.C.解析:根据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可知绝对值等于5即表示到原点的距离为5,所以有是5或-5.3.C.解析:a 与1互为相反数,所以a=-1,即.4.C.解析:因为绝对值表示的一个数到原点的距离,所以任何数的绝对值都大于或等于0,由此可知C 错.837-1583715131311-=5.8, |-8|.解析:根据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可知-8的绝对值是8,表示一个数的绝对值时用绝对值符号“| |”并把数写在里面.6.-4.解析:绝对值里面不管有多少正负号,化简完之后一定不含有任何正负号.7.根据绝对值的定义一一进行求解,各数的绝对值依次是:6.3,8,2.5,10.8.根据绝对值的非负性,可得x=,y=7,所以y-x=3423163。

第一章我们与数学同行导学案(运河初级中学七年级上)

第一章我们与数学同行导学案(运河初级中学七年级上)

运河初级中学“学讲计划”导学案1.1生活数学七年级班姓名日期编写:冯君柏审核:闫怀恩【学习目标】1.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数字、图形的观察,思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字、图形信息,知道数学是我们表达和交流的工具。

【自主感知】1.看看你父母的身份证,你从中能获得哪些信息?2.找找你乘车的车票,你从中又能获得哪些信息?3.以上两个事例说明我们的生活和是分不开的.这样的例子你还能举出哪些?4. 想想我们的交通工具的车轮、奥林匹克的五环旗、2008北京申奥的标志,2008北京奥运会的会徽、上海世博会的会标等生活当中的物体形状你会觉得我们的生活和是分不开的,这样的例子你还能举出哪些?【展示交流】例1 某粮店出售的三种品牌的面粉袋上,分别标有质量为(25±0.1)kg,(25±0.2)kg,(25±0.3)kg的字样,从中任意拿出两袋,它们的质量最多相差多少?例2 2008年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举办,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由印形部分、“Bei jing 2008”字样和奥林匹克五环组成,奥林匹克五环象征五大洲的团结,体现“和平、友谊、进步”的奥林匹克宗旨。

你能说出印形的意义吗?【拓展延伸】1.运河中学举行校园歌手大赛,7位评委给某选手的评分如下表。

计分方法是: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其余分数的平均分作为该选手的最后得分,A.9.59 B.9.58 C.9.57 D.9.562.在同一平面内,1个圆把平面分成0×1+2=2个部分,2个圆最多把平面分成1×2+2=4个部分,3个圆最多把平面分成2×3+2=8个部分,4个圆最多把平面分成3×4+2=14个部分,那么10个圆把平面分成多少个部分?【盘点收获】1.本节课我们探究的主要内容是:2.给我们的主要感受是:3.探究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时,我们采用的是的方法4.你还有哪些独到的感悟或体会呢?【自我检测】1.猜谜语:(1)数字虽小却在百万之上(打一数字)(2)2、4、6、8、10(打一成语)(3)从严判刑(打一数字名词)2.某班学生在颁奖大会上得知该班获得奖励的情况如下表:已知该班共有28人获得奖励,其中只获得两项奖励的有13人,那么该班获得奖励最多的一位同学可能获得的最多奖励有多少项?3.小华每天起床后要做的事情有穿衣(4分钟)、整理床(3分钟)、洗脸梳头(5分钟)、上厕所(5分钟)、烧饭(20分钟)、吃早饭(12分钟),完成这些工作共需49分钟,你认为最合理的安排应是多少分钟?4.某风景区对5个旅游景点的门票价格进行了调整,据统计,调价前后各景点的游客人数基本不变。

第1章-轴对称图形-全章导学案(含答案)

第1章-轴对称图形-全章导学案(含答案)

课题1.1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自主空间学习目标1、能够认识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对称轴2、知道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与联系3、经历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探索它们的共同特征的活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4、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体会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它的丰富的文化价值,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学习重难点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及识别以及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和联系教学流程预习导航问题:下列图片形状是怎么样的?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性?这些图片的形状是:它们的共同特征是:把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

操作:把一张纸对折,然后从折叠处剪出一个图形;想一想:把纸展开后会是什么样的图形?位于折痕两侧的图案有什么关系?它是否也具有上述图形的共同特征?合作探究一、概念探究:1、活动:折纸印墨迹:让学生分组活动,在纸的一侧滴上墨水后,对折、压平,再展开,每组展示所得到的结果。

问题(1):你发现折痕两边的墨迹形状一样吗?为什么?问题(2):两边墨迹的位置与折痕有什么关系?2、归纳: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称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也称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称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

3、思考:你能说明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与联系吗?如果把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一个整体,那么这个整体就是一个;(1)(2)(3) (4)图1如果把一个轴对称图形位于轴对称两旁的部分看成两个图形,那么这两部分就成 . 二、例题分析:下列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请找出它的所有的对称轴。

问题(1)、判断一个图案是否是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 问题(2)、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你觉得能否用对折的方法进行检验?思考:正三角形有 条对称轴 正四边形有 条对称轴 正五边形有 条对称轴 正六边形有 条对称轴 圆有 条对称轴小结: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条数 。

No.1导学案

No.1导学案

第一章 静电场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2010.9.02班级 姓名 学号_______【学习目标】1.知道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并且只存在两种电荷。

知道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经历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实验过程,了解使物体带电的方法,能从物质微观结构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

3.理解电荷守恒定律。

4.知道电荷量的概念及其国际单位。

5.关注存在元电荷的事实,知道元电荷的概念,知道电荷量不能连续变化。

【知识探究】知识点1:电荷1、电荷有两种,正电荷和负电荷,其相互作用规律是: 。

例1、如图所示,a ,b ,c ,d 为四个带电小球,两球之间的作用分别为a 吸d ,b 斥c ,c 斥a ,d 吸b ,则( )A .仅有两个小球带同种电荷B .仅有三个小球带同种电荷C .c 、d 小球带同种电荷D .c 、d 小球带异种电荷2、三种起电方式⑴摩擦起电的本质是 。

思考:如图,取有绝缘支柱的两个不带电枕形导体A 、B ,使它们彼此接触。

用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反复多次接触球形导体C ,使之带正电。

将C 移近A ,会有 现象发生,说明A 、B 分别带 和 电荷。

如将A 、B 分开,再移走C ,A 、B 带电情况如何?A : ;B : 。

将A 、B 接触,它们 (“是”或“否”)带电。

这说明 。

若先把C 移走,再将A 、B 分开,A 、B 带电情况如何?A : ;B : 。

⑵将C 移近A 、B 时使它们带电的过程我们称之为感应起电,这种现象叫静电感应。

No.1导学案⑶接触带电知识点2:电荷守恒定律电荷守恒定律的内容:。

例2、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绝缘金属小球A、B,分别带有电量Q A= -6.4×10-9C,Q B=-3.2×10-9C,让两绝缘金属小球接触,在接触过程中,电子由转移到,转移了C。

知识点3:元电荷元电荷是,数值是,元电荷不是电荷。

例3、关于元电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元电荷实质上是指电子和质子本身B.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一定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C.元电荷的数值通常取e=1.6×10-19CD.电荷量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科学家密立根用实验测得的【当堂检测】1、关于摩擦起电与感应起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摩擦起电是因为电荷的转移,感应起电是因为产生电荷B.摩擦起电是因为产生电荷,感应起电是因为电荷的转移C.不论是摩擦起电还是感应起电,都是电荷的转移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2、在如图所示的静电感应实验中,最终A带上了10-8C的电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学案绪论与同学们谈地理(1)班级____姓名____日期____月____日____学习目标:1感知地理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2.初步懂得具备地理观念的重要性自学检测一日本人为什么爱吃鱼?自学检测二“地理的思想和方法”的内容节节清1.学习地理的目的:____2.不涉及地理知识的内容是()A.天气和气侯 B.河流和湖泊C.思想和感情 D.语言和宗教3.下列所属涉及到地理内容的说法是()A.我国的旅游业发展的很快B.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的实施使文盲率大大降低C.中国的地形特点是多种多样的D.我国的经济建设正在飞速发展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的形状与大小班级____姓名____日期____月____日____学习目标:1.知道地球的形状----球体,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2.会说出地球大小的几个数字.自学检测一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__自学检测二地球的平均半径:____最大周长约:____表面积:____节节清1.下列事实最先证明地球是球形的是( )A.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B.麦哲伦环球航行C.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使用D.郑和下西洋2.以下关于地球仪的正确描述是( )A.它是地球的模型B.它是地球缩小了的模型C.它是用文字和符号来表示的事物D.它能真实的反映地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2)纬线和纬度班级____姓名____日期____月____日____学习目标:1.在地球仪上识别出地轴、纬线、北极、南极、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北极圈、南极圈等地理事物2.看图说出纬线和纬度的特点3.说出南北半球和高中低纬度的划分自学检测一读图1.7,回答1.什么叫地轴?什么是南极和北极?2.什么叫纬线?3.纬线是什么形状?最长的纬线叫什么?最短的呢?4.纬线指示什么方向?自学检测二读图1.11,为了把各纬线加以区分,我们给他们划分了纬度,请回答:1.0度纬线叫什么?90度纬线叫什么?2.从赤道到两极纬度是怎么变化的?3.从赤道到两极纬线的长度是怎么变化的?4.赤道两侧度数相同的纬线怎样区分?那一条纬线不标注?节节清1.零度纬线又叫______。

2.度数自南向北增加的是____纬度,度数自北向南增加的是____纬度。

3.地球的平均半径为______千米。

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______的不规则的球体。

4. 纬线指示______方向。

5.纬度分北纬和南纬,习惯上用英文字母“______”、“______”分别作为北纬和南纬的代号。

6.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的纬度是________度。

7.________以北的纬度叫北纬,________以南的纬度叫南纬,南北纬各________度。

8. 某地位于24°N,该地属于南北半球的________半球,属于高中、低、纬地区的________地区。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3)经线和经度班级____姓名____日期____月____日____学习目标1.在地球仪上识别出经线、本初子午线等地理事物2.看图说出经线和经度的特点3.说出东西经度和东西半球的划分自学检测一读图1.7,图1.10和地球仪回答:1.什么是经线?2.经线是什么形状?3.所有经线的长度都相等么?4.0°经线又叫什么?自学检测二看自己的地球仪回答下列问题:1.经线的最小度数是多少?最大的是多少?2.同一度数的经线有几条?如何区分它们?用什么符号表示?3.东经经线的度数排列有什么特点?西经经线的读书排列有什么特点?节节清一.判断下列经线所属的东西半球:5°W 10°W 15°W165°E 170 °E 175 °E20°E 50 °E 150 °W80 °W 60 °E 120 °W二.选择题1.本初子午线是( )A.东西半球的分界线B.东西方向的起点线C.南北半球的分界线D.东西经度的分界线2.与120经现构成经线圈的是( )A.90 °B.E 60 °WC.150°WD. 0 °3.东半球指( )A.20°W以东至160°W以西的半球B.160°W以东至20 °E的半球C.180°W以东至0°经线以西的半球D.任意经线圈平分的半个球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4)利用经纬网定位班级____姓名____日期____月____日____学习目标1.会在经纬网上找点的经纬网坐标或根据坐标描点.2.会判断经纬网上各点所在的半球位置和高中低纬度位置.3.会判断经纬网上各点的相互位置.自学检测一什么是经纬网?自学检测二经纬网的作用是什么?节节清读出下列点的经纬度位置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自转班级____姓名____日期____月____日____学习目标:1.理解地球自转的基本规律2.理解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3.初步了解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知识自学检测一1.地球沿什么方向绕地轴自转?2.你知道地球自转一周是多长时间吗?3.在北极上空俯视,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还是呈逆时针方向旋转?若在南极上空俯视呢?自学检测二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假定它是静止的,地球表面向着太阳的一面和背着太阳的一面各有什么现象?而地球自转又会产生什么地理现象呢?节节清1.地球绕________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________向________,自转的周期是________小时,由于地球的自转产生了________现象。

2.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 )A.365天B.30天C.三个月D.24小时3.地球的自转产生了( )A.四季的变化B.昼夜长短C.昼夜更替D.昼夜4.地球自转时( )A.以一年为周期B.地轴的倾斜方向随季节而变化C.总是自西向东D.西边总是比东边早见到太阳5.地球上有昼夜更替现象是因为地球( )A.有公转运动B.有自转运动C.沿自东向西的方向运动D.地球本身不发光6.发表天体运动论并最早提出“日心说”的科学家是( )A.哥伦布B.麦哲伦C. 哥白尼D.布鲁诺7.2005年元旦最早出现在下列城市中的( )A.中国北京B.日本东京C.印度的孟买D. 伊朗的德黑兰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2)地球的公转班级____姓名____日期____月____日____学习目标:1.知道地球公转的基本规律2.知道地球公转引起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变化自学检测一自学检测二节节清1.在某一时刻,太阳直射的是()A. 一个点B. 一个面C. 一条线D. 整个地球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有()A.北回归线是北半球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最南界线B.南回归线是南半球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最北界线C.南极圈是南半球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最南界线D.南极圈是南半球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最北界线3.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方向( )A.自东向西转B.逆时针转C.顺时针转D.自西向东转4.南北半球昼夜等长的日期是( )A.3月21日和6月22日前后B.3月21日和9月23日前后C.6月22日和9月23日前后D.9月23日和12月22日前后5.地球的公转产生了( )A.昼夜B.昼夜更替C.昼夜变化D.昼夜长短的变化6.当中国的学生放寒假时,澳大利亚的学生可能在( )A.春游B. 参加秋季运动会C.滑雪D. 夏令营7.地球公转至春分点时太阳直射在( )A.北回归线上B. 南回归线上C.北极圈上D.赤道上8.郑州地区,白昼最长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 冬季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3)五带的划分班级____姓名____日期____月____日____学习目标知道五带的界线及各自的特点•自学检测一读课本12页图1.20,回答以下问题:(1)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是哪一带?(2)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哪两个带?(3)昼夜长短变化最大的是哪两个带?(4)四季变化明显的是哪两个带?(5)我国大部分陆地位于五带中哪一带?节节清一.1.中纬地区夏季地面获得太阳光热量最________,冬天地面获得太阳光热量最________,秋天和春天地面获得太阳光热量比夏季________,比冬季________,我国大多数地区能够明显地感受到________的变化。

2.人们根据太阳的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分为五个温度带:________带、________带、________带、________带和________带。

3.温带与寒带的分界线是________,北半球称________,度数为________。

4.极昼极夜现象出现在________带。

5.热带与南温带之间的分界线叫________,是________的最南界线。

二.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有()A.北回归线是北半球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最南界线B.南回归线是南半球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最北界线C.南极圈是南半球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最南界线D.南极圈是南半球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最北界线2.郑州市地处()A.南温带 B.北温带C.热带 D.北寒带3地球上划分五带的注意一句是()A.植被的特点 B.动物的特点C.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 D.有无特殊自然现象三、连线题:①赤道 A.66.5°N②北回归线 B.66.5°S③南回归线 C.23.5°N④北极圈 D.23.5°S⑤南极圈 E.0°第一章第三节地图(1)地图的基本要素(1)班级____姓名____日期____月____日____学习目标1.会说出什么是地图的三要素.2.能写出比例尺及其换算公式.3.会比较比例尺的大小.4.理解图幅一定,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范围和内容详略的关系.自学检测一读课本P13回答下列问题:1.地图三要素是指__、__、__。

2.写出比例尺的三个公式.自学检测二读课本P14第一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地图上比例尺的形式有_、_、_三种形式.自学检测三给出三种不同形式的比例尺怎样比较大小?数字式:1:50000或1 / 50000线段式:0___40千米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600 0000厘米自学检测四读P23图1.37和1.38,说说在图幅一定的情况下,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范围和内容详略有什么关系?节节清1、根据下列各幅地图比例尺判断,其中比例尺最大的地图是()A、甲图的比例尺是1:25000B、乙图的比例尺是1:300000C、丙图的比例尺为1:1000000D、丁图的比例尺是1:1000002、在比例尺为“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0千米”的东西半球地图上。

赤道的长度应该是下列中的()A、20厘米B、40厘米C、80厘米D、10厘米3、实际距离为1200千米,图上距离为20厘米,该图的比例尺为()A、1:6000000B、1:600000C、1:12000000D、1:120004、在表示同一地区的四幅图中,当图幅不变时,表示内容最详细的一幅是()A、1:10000000B、1:1000000C、1:100000D、1:100005、某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8000000,若比例尺缩小到原比例尺的一半,缩小后的地图比例尺是()A、1:4000000B、1:16000000C、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距20米D、1:240000006、某幅地图的比例尺为1:4000000,在图上甲、乙两地的图上距离为2.5厘米,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A、50千米B、100千米C、200千米D、250千第一章第三节地图(2)地图的基本要素(2)班级____姓名____日期____月____日____学习目标1.学会在普通地图、有指向标的地图、有经纬网的地图和以极地为中心的地图上确定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