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断肢体保存的研究进展
断肢的保存与转送方法
断肢的保存与转送方法
出事现场正确保存断肢(或断掌、断指),可为断肢再植成功提供了基本的条件。
准备必要的盛放断肢的容器,如水桶、塑料桶等,夏季时节如有条件最好备适量冰块。
1.局部处理一旦发生肢体离断,如伤肢(指)近端无大量活动性出血,即可用无菌敷料覆盖,加压包扎;如现场没有无菌纱布,可用较清洁的毛巾、布类覆盖包裹。
如有较大血管出血,一般不宜用血管钳钳夹止血,可于断端近心侧肢体垫适当软布,再环扎橡皮带或布带绑扎止血。
2.断肢保存与转送发生肢体离断后,尽快将肢体捡起,一般不必进行清洗,即刻将离体断肢用无菌纱布包好,如现场没有无菌纱布,也可用干净的布类包裹,然后置于容器内。
如为夏季,若有条件可于断肢周围放置适量冰块或冰袋,以减缓组织变性和防止细菌繁殖。
然后将储存的肢体,随同患者一同送往有条件的医院,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将其送达接受单位。
3.注意事项
(1)断肢(或断掌、断指)再植能否成功,与断肢保存正确与否有密切关系。
如果能正确的保存离体的断肢,并尽快将断肢随同患者一起转送到有条件的医院进行手术,将为断肢再植成功提供了基本的条件。
(2)保存离体肢体时,勿使冰水浸及断肢,更不能将断肢直接置于任何液体中(包括生理盐水和消毒液)。
(3)途中护送时注意离体断肢勿受挤压、碾锉;冬季保存和转送离体肢体时,应注意适当保温,勿使组织冻结。
肢体断离伤 病情说明指导书
肢体断离伤病情说明指导书一、肢体断离伤概述肢体断离伤是指肢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完全或不完全的断离。
肢体断离伤可由刀具切割、钝器碾伤、轮带或离心机将肢体撕断、爆炸、挤压等原因引起。
损伤的性质包括切割性、辗轧性、撕裂性、挤压性、爆炸性等。
患者可出现肢体断离、骨折、出血、疼痛、皮肤撕脱等症状,还可引起感染、休克等并发症,严重时可导致患者死亡。
发生肢体断离伤后首先应处理危及生命的损伤,进行妥善的现场处理及断肢保存,然后前往有能力的医院进行适当的手术、药物治疗。
英文名称:暂无资料。
其它名称:无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 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不会遗传发病部位:下肢,上肢常见症状:肢体断离、骨折、出血、疼痛、皮肤撕脱主要病因:由刀具切割、钝器碾伤、轮带或离心机将肢体撕断、爆炸、挤压等引起检查项目:体格检查、血常规、血生化、X 线重要提醒:发生肢体断离伤后应立刻进行现场处理,妥善处理后迅速转入有能力的医院进行下一步治疗。
临床分类:根据肢体的断离程度和创伤的性质,可分为完全离断和大部离断两种。
1、完全离断(1)是指肢体完全离体,无任何组织相连。
这种创伤大都由切割性或撕裂性损伤所致,如车床、利器、电锯等引起的损伤。
(2)还有一种情况是受伤后断肢只有极少数组织和机体相连,从表面上看虽然有少量皮肤或肌肉组织将断肢与机体相联,但实际上这部分离断肢体已无血液供应和神经支配,已成为毫无活力的组织。
因此临床上将这类损伤也包括在完全离断伤之内。
2、大部离断肢体绝大部分已经断离,断面有骨折或脱位并伴随有血管断裂或血栓形成,但残留肢体仍有一定活力。
二、肢体断离伤的发病特点三、肢体断离伤的病因病因总述:肢体断离伤的损伤性质主要分为切割性、辗轧性、撕裂性、挤压性、爆炸性等类型。
切割性断肢是由锐利的刀具切割断的,其断面较整齐。
肢体失用症的研究进展
C h i n J C - e  ̄ i a t rHe a r t Br a i nV e s s e l D i s , Ma y 2 0 1 3 , Vo l 1 5 , N o . 5
・5 5 7・
区, 由该 处 发 出 的纤 维 至 同侧 中 央 前 回 , 再 经 胼 胝 体 而 到 达 右 侧 中央 前 回 。 因此 , 左 侧 顶 叶缘 上 回病 变 可 产 生 双 侧 失 用
症, 从 左侧 缘 上 回 至 同侧 中 央前 回 间 的病 变 可 引 起 右 侧 肢 体
失用 , 胼 胝 体前 部 或 右侧 皮 质 下 白 质受 损 时 引起 左 侧 肢 体 失
有 脑 卒 中和 神 经 变 性 性 疾 病 , 例 如 阿 尔 茨 海 默 病 和 帕 金 森
病口 ] 。按 照 运 动 障 碍 的 病 理 机 制 , 临 床 上 采 用 最 广 泛 的 L i e p ma n n神 经 生 理 —— 心 理 学 分 类 , 将 肢体失 用分 为 2 种 不 同类 型 , 即观念运动性失用和观念性失用[ 。观 念 运 动性 失 用 是 指 失 用症 患 者 不会 使 用 工 具 , 它 包 括 手 和 手 指 的状 态 模仿 , 手势需要的表达 , 以及 有 目 的 使 用 的 手 势 语 。观 念 性 失 用 是 指失 用 症 患 者 会 使 用 工 具 , 如 用 刀 子 切 削 或 使 用 铅 笔 。通 过 临床 观察 , 下 肢 观 念 运 动 性 失 用 出现 在 大 面积 脑 损 害 患 者 伴 有 严 重 的 上 肢 观 念运 动性 失 用 , 并 患 有 总 体 严 重 的 手 势失 用嘲 。
小儿大肢体离断的护理要点
小儿大肢体离断的护理要点【摘要】目的:本文通过对我科2010年7月-2012年6月进行诊治的50例大肢体离断的小儿患者的护理情况来总结大肢体离断的护理要点,从而提高对小儿大肢体离断治疗的成功率。
方法:对50例大肢体离断的小儿患者在合理的保存肢体方面,有效的包扎以及保障有效的循环等方面做了相关的护理。
结果:所有来我院急诊的患儿都得到了相应的护理,在保障了其良好的生命体征的同时,也保证了手术效果。
结论:为了提高小儿大肢体离断再植手术的成功率,对待急诊的患儿,应该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
【关键词】小儿;大肢体离断;护理要点小儿因为好动顽皮,受伤的几率比较高,一般来讲,小儿骨折是小儿外科急诊的重要项目,对于医疗人员来说,当面对小儿骨折以及小儿大肢体离断时,一定要采取果断而合适的对策,以把伤害降低到最低,从而顺利的进行再植手术。
因而,本次研究就以对我科2010年7月-2012年6月进行诊治的50例大肢体离断的小儿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采取的护理对策与措施,结合其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研究报道详细情况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50例患儿(男童30例,女童20例)均为我科2010年7月-2012年6月收治,所有患儿的年龄均在8-12岁之间。
详情见表12 结果从表1中可以看出患儿的资料,男孩占60%,女孩占40%,这可能与男孩相对好动有关。
从离断伤的情况来看,中完全性断离伤占的比例最大,为所有离断伤患者的58%;从合并休克情况来看,有17例患儿合并休克,其中7例患儿合并其他部位损伤;肢体断离部位来看,手指断离伤患儿比较多,占74%的比例,其次为上肢断离(22%),下肢断离(4%);所有患儿的断离时间都在20分钟到5小时内;有20%的患儿采用了气压止血包扎进行止血,所有患儿的急诊处理平均时间为45±0.2分钟,所有患儿在术前都进行了x光和血常规的检查等。
经我科的急诊处理后,有18%的患儿进行了清创缝合残端修补手术,另外的82%的患儿入院进行了专科再植手术。
手外伤习题及答案
手外伤习题及答案手外伤题一、名词解释:1.手的功能位2.无人区3.Allen试验4.Froment征5.不完全断肢二、选择题1.手的功能位是指:A手部各关节完全伸直,拇指和示指靠拢B腕关节背伸10°~15°,拇指部分外展,其他手指呈握拳姿势C腕关节背伸10°~15°,拇指外展,对掌,其他手指呈握拳姿势D腕关节背伸,拇指最大限度外展,对掌,其他手指呈握拳姿势E腕关节背伸20°~25°,拇指外展,对掌,其他手指略分开呈半握拳姿势2.手的主动活动障碍,但被动活动正常,常见的原因是:A肌腱断裂B指间关节或掌指关节损伤缩D上肢主要神经损伤E前臂缺血性挛缩3.对于急诊严重手外伤的病人的诊治,应该首先了解的是:A手部功用情形B神经损伤水平度D骨关节损伤程度E血运情况4.手外伤病人术后应固定的姿势一般是:C皮肤瘢痕挛C肌腱损伤程A功用位B保护位C苏息位D解剖位E手指伸直位5.腕管中最表浅的结构是:A拇长屈肌腱B掌长肌腱C正中神经D 2、5指浅屈肌腱E 3、4指浅屈肌腱6.尺神经断裂后将招致:A腕下垂B爪形手C猿手功用停滞E拇、示、中指不能屈伸7.Allen试验主要用于检查:A神经损伤后恢复情况B掌深、浅弓C桡、尺动脉的通畅和相互吻合情况D手部神经损伤的水平E拇指的对掌及外展功用8.在检查手外伤深部组织损伤时,以下哪项叙说是不正确的:A可通过手的畸形做出判断B可通过手的功能障碍做出判断C可通过感觉改变做出判断D可从伤口浅层所见做出判断E可用器械经由过程伤口检查深部9.有关手部动脉损伤后,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拇指外展和对掌A肤色苍白B皮温降低C指腹瘪陷D 指腹肿胀E桡动脉搏动消失10.屈肌腱损伤最难处置惩罚的部位是:AI区BII区CIII区DIV区E V区11.断肢保存中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A浸泡于抗菌药物液中B浸泡于消毒液中C浸泡于冰水中D浸泡于酒精中E消毒敷料包裹塑料密封置于盛放冰块的中12.断股(指)再植术中动、静脉吻合的比例至少应是:A 1:1.5B 2:1C 2:21:313.断指再植时常需缩短指骨,以下哪一项是正确的:A<0.lcmB<0.2cmcmE>0.5cm14.断肢再植术后室温应不低于:A15℃B18℃C20℃30℃15.断肢再植术后再植肢体的皮温与健侧肢体相比应:D 1:2C<0.3cmD25℃ED<0.4EA高1℃-2℃B低1℃-2℃C高3℃-4℃D低3℃-4℃E两侧无明显变化或相等16.再植肢体动脉受阻最典型的表现为:A肢体颜色发紫B肢体收缩C肢体瘪陷D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缩短路E肢(指)端渗血多17.断股(指)再植术后应常规给予:A全身肝素化B大剂量阿司匹林C低右及复方丹参D伤口内注射抗凝药E无需任何抗凝药18.断股再植术中通例的修复按次是:A静脉-动脉-骨骼B静脉一骨骼一动脉C动脉一静脉-骨骼D动脉→骨骼一静脉E骨骼一静脉一动脉19.断肢再植术中可以不缝合的神经是:A正中神经B尺神经C桡神经D桡神经浅支E胫后神经20.再植肢体出现肿胀,以下哪一项处置惩罚措施是错误的:A调整病人体位B放松石膏及敷料C间断拆除几根伤口缝线D肢体远端切口放血E侧灯照射增加局部温度XXX、XXX答题1.手外伤的损伤原因?2.手外伤皮肤活力判断?3.手外伤现场抢救的目的和处置惩罚原则?4.手外伤的治疗原则?5.手部骨折与脱位的治疗目的和治疗原则?6.断肢(指)的保存方法?7.断肢(指)的抢救?8.断肢(指)再植的手术根本原则和程序?9.断肢(指)再植术后的“三抗”原则?10.断肢(指)再植术后再植肢(指)的血运观察?XXX、论说题1.试述手部肌腱损伤的检查方法?2.试述手部神经损伤的临床表现?3.试述手外伤应如何清创?4.试述断肢的抢救及离断肢体的保存?5.试述断肢(指)再植术后再植部位的血运观察及血管危象的处理?手外伤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手的功能位:手的功能位是手可以发挥最大功能的位置,如张手、握拳、捏物等,表现为腕关节背伸20°~25°,轻度尺偏,拇指处于对掌位,其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微屈曲,其他四指略分开,掌指关节及近侧指间关节半屈曲,远侧指间关节轻微屈曲,各指的关节屈曲位置较一致。
断肢(指)再植术的护理常规
断肢(指)再植手术的护理常规一、术前护理1、现场急救(1)观察患者全身情况,判断有无休克和重要脏器损伤,积极抢救生命。
(2)断肢(指)止血:采用加压包扎夹板固定止血。
(3)离断肢体(指)处理:保持离断肢体干燥,冷藏(0~4℃) 保存。
2、转运途中护理:注意平卧、保暖,建立静脉通路,观察伤员全身情况及局部渗血情况。
3、入院后护理:手外科一般护理。
4、断肢(指)再植时限在常温下,一般不超过6h, 如气温低或经过冷藏,则相应延长。
二、术后护理1、按手外科一般护理及麻醉后护理。
2、病房要求:安静、舒适、空气新鲜;室温维持在23~25℃;病室内严禁吸烟。
3、体位及患手摆放:卧床休养约1周,体位以不压迫患手、舒适为宜;患手垫枕抬高,使患手略高于心脏水平。
4、局部保暖:患手上方放置40~60W烤灯局部照射,距离为40cm左右。
5、用药护理:(1)抗凝解痉治疗:术后常规应用抗凝解痉药物1周左右。
常用药物:右旋糖酐40、罂粟碱等。
(2)对症处理:遵医嘱用止痛药,对因卧床引起腹胀及尿潴留、便秘等,可予以热敷、按摩及缓泻剂等。
(3)禁止使用血管收缩剂,如麻黄碱、肾上腺素等。
6、局部血液循环观察:(1) 指体色泽:正常指体呈潮红色。
如指体由潮红色转为苍白色且指腹张力降低,说明断指处于缺血状态;如指体由潮红转为暗紫色且指腹张力加大,说明静脉回流障碍。
(2)指腹张力:正常断指血运重建后,指腹弹性正常或略高于健指,如张力过大,且出现指体色泽发紫则表示静脉回流障碍;如张力低下,色泽由潮红转为苍白则说明动脉供血障碍。
(3) 毛细血管充盈试验:用手指或棉签按压指腹或指甲时,受压的指体由潮红转为苍白,松压后恢复原状,时间为1~2s, 此为毛细血管充盈现象正常,如充盈现象迅速且出现指体色泽暗紫,则为静脉回流障碍;如充盈现象消失或出现弹性降低,则为动脉血供障碍。
(4)指体温度:正常血运下,断指再植术后的指温与健侧指温基本相同或低于1~2℃, 如低于3~4℃或再下降说明血循环出现障碍,应酌情处理。
肢体延长研究进展及有关问题
肢体延长的基础研究进展及临床有关问题北京骨外固定技术研究所夏和桃Codivilla是公认的肢体延长首创者,自他1904年报告股骨延长术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
经过漫长的发展历程,至上世纪60年代, Ilizarov的卓越研究,提出的张力-应力学说和原位再生与自然重建的治疗理念,使肢体延长术发生了划时代的飞跃,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被誉为矫形外科的第四个里程碑。
在Ilizarov研究的基础上,当代肢体延长在基础研究、器械改进与创新,以及技术规范方面,又有很多新的进展,实现了新的飞跃。
肢体延长的基础研究,进一步阐述了多种组织的再生潜能及临床应用价值。
微创技术原则和自然重建的理念,推动了技术创新,拓展了适应症,相关技术原则,已成为处理骨科临床一些棘手问题的有效措施,并影响着相关领域的技术发展和应用。
本文在介绍当代肢体延长基础、器械和技术进展的同时,结合作者的临床经验与同道一起讨论临床医生关心的有关问题。
一、肢体延长基础研究进展1、组织再生的生物学机理:肢体延长的生物学机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人们的认识是骨痂延长术(callotasis)。
直至上世纪60年代,Ilizaeov研究、描述了骨断端在牵拉状态下的生物学特征:发现骨间隙骨胶原纤维的连接和新骨的骨小梁融合,新骨围绕骨胶原纤维形成,基质直接转变成骨基质的持续修复过程[1]。
在人类胫骨的延长中,清晰地观察到网状骨和束状骨的出现,并最终变成骨细胞的类似胎儿生长发育的过程[1]。
最近研究在肢体延长的早期阶段发现细胞核内的与肿瘤有关的基因(Oncogene) c-fos 和c-jun[2],因为这些基因与胚胎的骨发育有直接关系,进一步验证了Ilizarov的理论,也就是牵拉成骨导致胚胎发育过程的某些方面在成人组织中的再现。
牵拉性骨再生(distraction osteogenesis,DO)的生物学理论,为肢体延长奠定了科学的生物学基础,从而使肢体延长术的生物学原理发生质的转变,也消除了人们对肢体延长生物学方面的担心。
离断肢体保存的研究进展
离断肢体保存的研究进展肢体离断后因缺血缺氧,正常的代谢过程受到干扰而产生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变化,导致细胞变性和组织坏死。
因此对断肢进行科学保存以减少组织缺血性损伤,延缓组织变性坏死,为临床赢得再植时间,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通过检索分析相关文献,对保存断肢的几类常见方法做一综述,涉及低温保存法、器官保存液保存法、灌注保存法、高压氧保存法和暂时异位寄养再回植等。
标签:离断肢体;低温保存;器官保存液;灌注;高压氧;暂时性异位寄养肢体离断后因缺血缺氧,正常的代谢过程受到干扰而产生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变化,如代谢和毒性物质堆积、细胞胞浆空泡形成、线粒体水肿、功能下降、溶酶体稳定性下降,导致细胞变性和组织坏死。
恢复供血后又会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学方面的改变,可笼统称之为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reperfusion in-1ury)。
这不仅会影响再植肢体还会波及心、肺、肾等远隔器官。
相关实验及临床数据表明,超过4~6h的缺血时间会影响再植成功率和术后肢体功能康复。
但患者有时伴随骨折、颅脑外伤等复合伤需先接受某些救命手术,或受伤士兵需要转运至后方医院接受手术而无法缩短断肢缺血时间,使断肢发生不可逆的损伤。
因此如何保存缺血时间较长的断肢仍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在断肢再植重建血液循环之前,如何对断肢进行保存,以减少组织缺血性损伤,延缓组织变性坏死,为临床赢得再植时间,确保断肢成活及功能恢复,是目前临床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之一。
近年来国内外对断肢保存的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现综述如下。
1低温保存法断肢中不同组织对缺血的耐受力差别很大。
常温下,肌肉组织的临界缺血时间是4h,神经8h,脂肪13h,皮肤24h,骨组织高达4d,其中骨骼肌最易受缺血损伤。
低温可降低缺血组织中细胞代谢速率,减少三磷酸腺苷(Adenosinetriphosphate,ATP)消耗及其代谢废物的积聚l生损伤,降低细胞内酶对组织细胞破坏的速度。
Allen在20世纪30年代首次报道低温对断肢的保护作用。
肢体再生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肢体再生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展望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肢体再生技术的研究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肢体再生技术是指利用科技手段帮助人类重新生长失去的肢体,对于那些因为事故或疾病导致肢体残缺的人来说,是极具希望的一种治疗方式。
本篇文章将围绕肢体再生技术展开讨论,介绍其研究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背景介绍肢体再生技术并非是一门新兴学科,早在20世纪初,科学家就已经开始了相关的研究。
然而,在当时,研究水平有限,无法实现具体的治疗效果。
直到近几十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肢体再生技术才开始逐渐成熟和广泛应用。
二、研究现状1. 细胞再生技术肢体再生技术是利用人体内的细胞自我再生的机制来实现的。
因此,对于细胞再生技术的研究,一直是肢体再生技术中的核心问题。
细胞再生技术主要有以下两种:(1) 干细胞研究干细胞是指具有分化成各种细胞的潜力,从而有可能用于组织再生的非体细胞。
干细胞研究即通过体外培养等手段获取大量的干细胞,再将其植入到需要再生的组织中,促进组织再生和修复。
目前已经有很多重大突破,如多能干细胞的发现和iPS细胞的应用,这些成果为肢体再生技术带来了很大的希望。
(2) 基因重编程技术基因重编程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细胞再生技术。
它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将细胞内的基因进行重编程,让细胞恢复到早期发育状态,从而重新实现自我复制和再生。
这项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包括肢体残缺。
2. 3D打印技术3D打印技术是目前最为热门的一种肢体再生技术。
它可以将患者的肢体图像进行扫描,生成三维模型,然后通过3D打印机打印出与患者肢体相同的仿真物。
再将仿真物细胞或生物材料种植进去,进行修复。
这项技术不仅可以用于肢体再生,还可以用于脏器的修复和人工器官的制造。
3. 神经适应技术神经适应技术是一种神经恢复技术,通过种植神经电极和外骨骼矫形器等设备,帮助患者重新恢复肢体功能。
这项技术对于那些因为神经系统原因导致肢体残缺的人尤其重要。
完全离断肢体现场处理的方法
完全离断肢体现场处理的方法
处理完全离断肢体的现场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遵循正确的程序和采取适当的
措施可以确保尽可能地减少潜在的风险。
以下是一些可供参考的方法:
1. 紧急救援和安全:首要任务是确保现场的安全。
立即拨打紧急救援电话,并
确保现场无其他风险,如火灾、高压电线等。
为现场提供安全防护设备,包括手套、口罩和护目镜。
2. 保持冷静和安抚伤者:当处理完全离断肢体现场的时候,保持冷静以及安抚
伤者是非常重要的。
给予伤者情感支持,并确保他们的安全感。
避免讨论细节或显示恐慌,而是保持安静和专注。
3. 停止出血:采取措施以尽可能促使停止出血。
用干净的纱布或平整的布料直
接将压力施加在出血点上,尽量避免在直接触摸断裂点处处理。
4. 包扎和保护:使用无菌纱布或干净的毛巾轻轻包扎伤口。
不要使用夹子或其
他夹紧物,因为这可能会加重伤害并导致更多的出血。
放置冰袋或冷物体以减轻疼痛和肿胀。
5. 妥善保存断肢体:如果可能,妥善保存离断的肢体。
将其放置在一个适当的
容器中,如保鲜袋或塑料袋。
置于冰桶或冷冻容器中,并确保与其他物体分开。
切勿直接让冷冻物与伤肢接触。
6. 防止感染:保持环境干净,并使用消毒剂清洁现场。
避免直接接触伤口,以
减少感染的风险。
帮助伤者尽快就医,以便接受更深入的处理和医疗护理。
在任何情况下,求助专业医疗人员是至关重要的。
这些方法仅供参考,实际处
理过程取决于具体情况和伤者的状态。
肢体离断伤的护理查房
2 VSD相关知识及护理常规
【VSD的原理】 1、全方位引流去除了细菌培养基和创伤后受损
组织产生的毒性分解产物,减少机体组织对毒性 产物的重吸收。
2、半透膜的密封阻止了外部细菌进入创面,保 证了创面内和皮肤的水蒸气正常透出,将开放创 面变为闭合创面。
3、可控制的全方位负压作用,为主动引流提供 了动力,促进了局部的血液循环加快,刺激了组 织新生。
2(护理):进行交接班,每班严密观察患肢血液循环 及肢体活动情况,维持牵引于正常状态。主动帮助病人解决 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病情许可,可教会病人在床上借 助拉手,利用便盆大小便等。
3(护理):保持有效牵引
①牵引绳不可随意放松,也不可有其他外力作用, 以免影响牵引力。
②保持对抗牵引力量。
③告知病人和家属牵引期间始终保持正确位置,牵 引方向与肢体长轴应成直线,以达到有效牵引。
及时报告医生。 4(护理):保持引流管的通畅,经常挤捏,每日更
换引流袋,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 5(护理):严密观察患者体温变化,术后3天内体温
超过38.5℃及时报告医生。 6(护理):遵医嘱合理应用抗生素
护理问题(护理):排尿模式改变 与留置导 尿有关
措施(护理):1(护理):倾听患者主诉,向其详细讲解
VSD相关知识及护理常规
4、观察要点(护理): (1)负压源的压力是否维持在125mmHg~450mmHg (2)敷料是否塌陷 (护理):避免按压VSD敷料。 (3)一次性无菌吸引装置是否密封、引流通畅、引流管管 形是否存在。 (4)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和性状,并准确记录。 5、严密观察创面周围局部变化,包括皮瓣的色泽、温度、 肿胀程度、毛细血管返流等。如发现皮瓣周围皮肤颜色变暗, 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6、为保障人工皮有效负压吸引以及皮瓣的血液循环,应用 垫枕使创面处于悬空位,勿受压,同时注意将引流管出口处 于低位,勿受压打折。
离断肢.指体的保存方法
❖ 离断的手指需要低温保存,但是有两个要 点:干燥和冷藏。干燥就是不要直接将手指 浸泡在各类液体之中;冷藏就是温度不可过低, 应保持在0℃~4℃左右,有冰有水的混合物的 温度比较适合,此外,如果放置在冰箱内, 必须存放在冷藏箱内,不可以放到冷冻柜内。
❖ 刚从冰箱里取出的棒冰是很冷的,其温度远 远低于0℃,所以如果直接将手指放在很多冰 棍之中,是不恰当的保存方法,手指就会冻 住,失去再植的条件。正确的保存方法是: 将断指用多层无菌干纱布包裹,放入无漏孔 的塑料袋内,扎紧袋口,再将口袋放在装有 冰水混合物的器皿内,和患者一起尽快送至 医院。
一.离体组织回植的基本知识 介绍
谢燕敏
❖ 离体组织(手指、肢体、头皮等)应该尽快回植 道人体内,才能成活,一般缺血时间在12个 小时以内可以存活,为了延长保存时间,需 要将离体组织低温保存。可是有些人误认为 越冷越好,将离体组织冷冻保存,导致组织 结冰冻伤,无法回植,还有些人误认为应该 将组织浸泡在液体内,导致组织肿胀细胞坏 死而失去了回植条件。所以正确的保存组织 是必须的。
离断肢体保存的方法
离断肢体保存的方法肢体离断是一种严重的创伤,发生后的及时处理和保存对于肢体的成功再植或修复至关重要。
以下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离断肢体保存方法,以供参考。
1. 密封保存法将离断肢体放入一个干燥、清洁的塑料袋中,并将袋口封紧,以防止空气进入。
然后将袋子放入另一个装有冰块和冷水的塑料袋中,制造低温环境。
低温能够延缓细胞代谢,减少组织坏死的风险。
但要注意,离断肢体不直接接触冰块以免冻伤。
2. 湿润保存法将离断肢体用湿润的纱布或干净的湿毛巾包裹起来,并放入一个密闭的容器中,如塑料袋或塑料盒。
在湿润的环境下,肢体的细胞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有利于再植或修复手术的进行。
3. 温水浸泡法将离断肢体放入温水中浸泡,温水的温度应保持在37℃左右,类似于人体的体温。
这种方法可以保持组织的水分和温度,减少细胞的损伤。
但要注意,不宜使用过热或过冷的水,以免对组织产生不良影响。
4. 保鲜盐保存法将离断肢体放入一个装有保鲜盐的塑料袋中,保持肢体完全浸泡在盐水中。
保鲜盐可以起到抑制细菌繁殖和腐败的作用,延长肢体保存的时间。
但要注意,保鲜盐的浓度应适中,过高的浓度可能对组织产生不良影响。
5. 冷冻保存法将离断肢体放入一个密封的塑料袋中,然后放入冰箱或冷冻库中保存。
低温冷冻可以有效延缓细胞的代谢和组织的坏死,但要注意冷冻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对组织产生不可逆的损伤。
在实际操作中,保存离断肢体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尽量避免直接接触离断肢体,以免对伤口和组织造成二次损伤;保存肢体的时间应尽量缩短,越早进行再植或修复手术,成功率越高;保存的环境应保持清洁和干燥,避免细菌感染和组织腐败。
离断肢体的及时保存是再植或修复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
不同的保存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情况,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保存,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肢体组织,提高再植或修复手术的成功率。
离断肢体的现场保存方法
离断肢体的现场保存方法离断肢体是一种非常严重的伤害,对于伤者的身体和心理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在发生这种情况时,现场的急救人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以保证肢体在现场保存的质量和有效性。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一些离断肢体的现场保存方法。
如果肢体已经被完全分离,那么急救人员需要尽快将其包裹在湿润的纱布或毛巾中,并将其放入一个密闭的塑料袋中。
密闭的塑料袋可以帮助保持肢体的湿度和温度,这对于其后续修复和移植非常重要。
此外,塑料袋应该放在冰块中,但不要直接将肢体放在冰块上,因为这会导致肢体冻伤。
最好是将冰块放在塑料袋的四周,以保持肢体的温度低于10°C。
如果肢体只是部分分离,那么急救人员需要采取不同的行动。
首先,他们应该用清水冲洗伤口,并用消毒纱布或毛巾包裹伤口。
然后,他们需要将肢体用绷带或其他松紧带固定在身体上,以避免进一步移动和损伤。
最后,急救人员应该将肢体放在一个冰袋中,或者将其放在盐水中浸泡。
盐水浸泡可以帮助保持肢体的湿度和温度,以及防止细菌感染。
除了上述方法之外,现场急救人员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尽量减少肢体的移动和触摸,以避免进一步伤害。
2.如果可能,应该将肢体放在一个干净的塑料袋中,并将其标注上伤者的姓名和其他重要信息。
3.如果伤者需要紧急送往医院,肢体应该随身携带,并且保持湿润和冷却状态。
4.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尝试重新连接已经分离的肢体。
这是一项非常危险的行为,可能导致更多的伤害和并发症。
离断肢体的现场保存方法非常重要,可以对伤者的康复和生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场急救人员应该尽快采取措施,以保持肢体的湿度、温度和干净度。
同时,他们还应该尽量减少肢体的移动和触摸,以避免进一步的伤害。
如果您或您身边的人遇到了这种情况,请务必保持冷静并尽快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
肢体保存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第14卷 第2期2023年3月Vol. 14 No.2Mar. 2023器官移植Organ Transplantation ·综述·肢体保存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李雨虹 赵闻雨 曾力【摘要】 肢体再植和移植是挽救创伤性肢体离断的首选治疗方法,而安全有效的肢体保存是肢体再植和移植成功的关键。
静态低温保存技术是目前肢体保存的金标准,但保存时间较短,已无法满足临床的需要。
随着近年来器官保存领域的快速发展,一些新的保存技术如深低温冷冻保存、过冷保存和机械灌注保存等相继出现,但目前这些技术多应用于实体器官的保存,而在包括肢体在内的带血管的复合组织移植移植物保存方面的研究较少。
本文就静态低温保存及机械灌注保存在肢体保存中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肢体保存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促进肢体再植和移植的发展。
【关键词】 肢体再植;肢体移植;肢体保存;带血管的复合组织移植;静态冷保存;深低温冷冻保存;过冷保存;机械灌注【中图分类号】 R617,R32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445(2023)02-0017-05【Abstract 】 Limb replantation and transplantation is the optimal treatment for traumatic limb amputation. Safe and effective limb preservation is the key factor to determine the success of limb replantation and transplantation. Currently, static cold storage is the gold standard of limb preservation. However, the preservation time is short, which may no longer meet clinical requirements. With rapid development of organ preservation in recent years, novel preservation technologies, such as ultra-low temperature preservation, supercooling preservation and mechanical perfusion preservation, have successively emerged. However, at present, these techniques are primarily applied to the preservation of solid organs rather than composite tissue allografts with blood vessels including limbs. In this article, research status and progress on the application of static cold storage and mechanical perfusion preservation in limb preservation were reviewed, aim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limb preservation technology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limb replantation and transplantation.【Key words 】 Limb replantation; Limb transplantation; Limb preservation; Vascularized composite tissue allotransplantation; Static cold storage; Ultra-low temperature preservation; Supercooling preservation; Mechanical perfusionResearch status and progress on limb preservation technology Li Yuhong, Zhao Wenyu, Zeng Li. Department of Organ Transplantation,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Naval Medic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China Correspondingauthor:ZengLi,Email:***********************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02.017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770744)作者单位:200433 上海,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器官移植科作者简介:李雨虹,住院医师,研究方向为肾移植术后供者来源性感染,Email :********************通信作者:曾力,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器官保存和临床肾移植相关研究,Email :***********************随着现代交通运输和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各种事故所导致的创伤性肢体离断的发生率也逐年升高[1]。
肢体离断伤的急救护理
肢(指)体离断伤的急救护理【关键词】离断伤;急救;护理【摘要】肢(指)体离断伤的病人有时合并颅脑、胸、腹等其他部位的损伤或休克,医护人员应积极投入抢救工作,并做好断肢(指)再植术的一切准备。
在抢救患者生命的同时为断肢(指)再植的成功创造机会。
我院是创伤性骨科医院,2003年1月〜2005年10月急诊抢救室收治的113例肢(指)体离断伤患者急救护理体会:止血、全身支持、心理支持,使之积极配合治疗,为断肢(指)再植术争取时间和机会。
【关键词】离断伤;急救;护理我院收治的113例肢(指)体离断伤患者,通过采取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112例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接受了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2003年1月〜2005年10月抢救室共收治危重创伤病人2800多例,其中有113例肢(指)体离断伤的病人(包括完全离断、不完全离断、多发性离断),14%合并休克及其他部位损伤,手部离断伤71例,上肢离断伤26例,下肢离断伤16例,113例患者除1例经抢救无效死亡外(合并多脏器损伤),其余患者均在抢救室做好抢救及断肢(指)再植准备,平安进入手术室接受手术。
2 急救护理措施2.1 止血和全身支持治疗2.1.1 抗休克因离断伤出血多,血容量不足而引起的低血容量休克时,应找出失血原因及部位,并迅速采取止血措施,保持有效呼吸,通畅气道改善通气,氧气吸入。
及时准确、快速补血、补液,并注意配伍禁忌和观察各种再灌流的反应补液原则:快、足、稀。
快:开放两条静脉通路15〜30mi n内输入2000ml液体。
足:液体总量为估计失血量的3倍,随着休克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稀:全血与晶体液之比1:2,稀释度达血球比积为30%± ,优选乳酸钠林格氏液,慎用生理盐水,禁用葡萄糖液限量使用706代血浆,低分子右旋糖酐每日1L,检测及维护心泵功能。
严密观察脉搏、血压、中心静脉压、尿量变化。
因肢(指)体严重创伤,高平面断离,缺血时间长或因严重感染等使大量毒素吸收,导致中毒性休克,病人常出现中枢神经刺激症状。
断肢暂时性异位寄养再回植术的基础与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断肢暂时性异位寄养再回植术的基础与应用研究的开题报
告
一、研究背景
断肢是一种常见的创伤情况,一旦发生就可能导致肢体缺失。
传统的治疗方法是直接截肢,但这种方法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身心痛苦和费用负担。
近年来,随着医疗
技术的不断发展,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断肢暂时性异位寄养再回植术被提出。
该方
法可以保留肢体并加速再生,对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断肢暂时性异位寄养再回植术的基础原理和应用技术,以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旨在为该疗法的推广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1.断肢暂时性异位寄养再回植术的基础原理;
2.断肢暂时性异位寄养再回植术的临床应用情况研究;
3.断肢暂时性异位寄养再回植术在患者恢复的效果观察与分析。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调研:对断肢暂时性异位寄养再回植术的相关文献进行搜集、阅读与分析,掌握该疗法的基本原理;
2.临床病例观察:对采用该疗法进行治疗的患者进行观察,收集患者的治疗效果数据;
3.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并撰写研究报告。
四、预期成果
通过本研究,预期可以掌握断肢暂时性异位寄养再回植术的基础原理和应用技术,了解该疗法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为该疗法的推广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也为
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五、研究意义
断肢暂时性异位寄养再回植术对于保留患者肢体、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可以为该疗法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促进相关疗法的不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断肢体保存的研究进展作者:陈冠军陈敏亮来源:《中国美容医学》2017年第06期[摘要]肢体离断后因缺血缺氧,正常的代谢过程受到干扰而产生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变化,导致细胞变性和组织坏死。
因此对断肢进行科学保存以减少组织缺血性损伤,延缓组织变性坏死,为临床赢得再植时间,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通过检索分析相关文献,对保存断肢的几类常见方法做一综述,涉及低温保存法、器官保存液保存法、灌注保存法、高压氧保存法和暂时异位寄养再回植等。
[关键词]离断肢体;低温保存;器官保存液;灌注;高压氧;暂时性异位寄养[中图分类号]R65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7)06-0126-03肢体离断后因缺血缺氧,正常的代谢过程受到干扰而产生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变化,如代谢和毒性物质堆积、细胞胞浆空泡形成、线粒体水肿、功能下降、溶酶体稳定性下降,导致细胞变性和组织坏死。
恢复供血后又会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学方面的改变,可笼统称之为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reperfusion in-1ury)。
这不仅会影响再植肢体还会波及心、肺、肾等远隔器官。
相关实验及临床数据表明,超过4~6h的缺血时间会影响再植成功率和术后肢体功能康复。
但患者有时伴随骨折、颅脑外伤等复合伤需先接受某些救命手术,或受伤士兵需要转运至后方医院接受手术而无法缩短断肢缺血时间,使断肢发生不可逆的损伤。
因此如何保存缺血时间较长的断肢仍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在断肢再植重建血液循环之前,如何对断肢进行保存,以减少组织缺血性损伤,延缓组织变性坏死,为临床赢得再植时间,确保断肢成活及功能恢复,是目前临床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之一。
近年来国内外对断肢保存的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现综述如下。
1低温保存法断肢中不同组织对缺血的耐受力差别很大。
常温下,肌肉组织的临界缺血时间是4h,神经8h,脂肪13h,皮肤24h,骨组织高达4d,其中骨骼肌最易受缺血损伤。
低温可降低缺血组织中细胞代谢速率,减少三磷酸腺苷(Adenosinetriphosphate,ATP)消耗及其代谢废物的积聚l生损伤,降低细胞内酶对组织细胞破坏的速度。
Allen在20世纪30年代首次报道低温对断肢的保护作用。
他认为低温条件下组织代谢活性降低,能量需求减少,并提出用纱布包裹断肢装入塑料袋内直接浸入冰浴中的低温冷藏干燥保存断肢的方法被沿用至今。
1997年,Wilson等建立不同温度下股薄肌缺血模型,24h后评价其肌肉存活力,发现低温下肌肉存活力明显优于常温。
Ozkan等通过橡胶止血带建立大鼠后肢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发现(12±2)℃的低温和臭氧对大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但它们之间没有协同作用。
罗晓中等采用暂时阻断家兔髂总动脉起始处血流的实验模型,观察用泡沫型氯化钠降温袋使坐骨神经旁肌温(代表神经温度)降至18.2℃~24.7℃的方法预防坐骨神经缺血再灌注损伤(缺血4h,再灌注5h)的形态学变化,结果显示:神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在低温下较常温下明显轻微,提示降温可预防周围神经缺血再灌注损伤。
Hansson等研究得出结论32℃浅低温能有效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减小梗死面积。
2器官保存液保存法器官保存液最初应用在肝、肾、胰腺等实质器官移植外科领域并获得巨大成功。
器官保存液根据成分不同大致分为:仿细胞内液型(如E-C液)、仿细胞外液型(如U-W液)、血漿类溶液、载氧保存液和非体液型保存液。
其中研究最多的是E-C液和U-W液,但随后问世的IGL-1(Institute Georges Lopez)液、SCOT(solution deconservation des organes etdes tissus)液、Kyoto液等均比U-W液表现出更优越的器官保存方面的特性。
Janssen等将ceIsior液、U-W液和HTK液(histidinetryptophan ketoglutarate solution)在低温条件下保存人肝细胞的能力进行了比较,得出结论:Celsior液在降低人类肝细胞低温保存条件下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方面优于HTK液,但与U-W液相似,此外Celsior液对肝细胞体外长时间保存也有效。
Norden等对uw液保存断肢进行研究后发现,大鼠断肢保存在uw液中24h,转移再植后成活率可达83%,uw液对大鼠骨骼肌有保护作用。
Ikeda等回顾了2002-2012年间26例肺移植患者,术后肺功能满意,5年存活率达到85.1%,所有移植肺均用Kyoto液保存,平均缺血时间(483.8±19.0)m。
3灌注保存法灌注保存可分为持续灌注和单次灌注。
常用灌注液有Collins液、E-C液和U-W液,还有应用自由基清除剂、能量合剂、血液及血液代用品灌注的,均取得不错的保存效果。
王楠等利用U-W液灌注Wistar大鼠离断后肢,在4℃条件下分别采用单次灌注、24h间断灌注和连续灌注,发现与对照组相比,灌注组肌纤维水肿轻、断裂少,细胞较少发生横纹溶解,证明使用U-W液对离断肢体进行灌注后低温保存效果更好,24h连续灌注和间断灌注对断肢的保护效果相当。
Yan等采用大鼠离断肢体模型也证明补充维生素C(自由基清除剂)能够增加NO生物活性,促进断肢再植后血流恢复,减少氧化应激反应,增加侧支动脉供血、减少肌肉坏死。
章伟文等研究证实能量合剂可为骨骼肌中的Na+-K+-ATP酶活性提供能量,维持其缺血条件下的活性2~4h;能量合剂中含有的适量激素,也具有一系列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Xu等研究发现,氟碳化合物(血液代用品)可在SD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ulmonary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PMVECs)的细胞膜表面形成密集且有扩散性能的物理屏障,阻止炎性因子接触靶细胞,减少细胞内信号级联反应及随后的炎性反应,起到细胞保护作用。
体外循环下全血灌注已被证明在肺和肝脏的保存中可行,在肾脏的保存中甚至优于普通低温保存。
Constantinescu等通过猪前肢动物模型探讨了利用现有体外循环技术和设备进行体外全血灌注保存断肢的潜力和技术可行性,结果比较理想。
在12h的灌注中,pH值维持正常,钾通过胰岛素和葡萄糖控制很好,乳酸水平在灌注早期因缺乏肝脏代谢有所上升,肌肉刺激反应一直存在,组织病理和免疫荧光检查显示组织损伤较少,与对照组差异明显。
持续低温灌注可给断肢供应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常温或亚常温灌注则可一定程度上避免低温对组织的损伤,未来可能会成为研究热点。
近期,日本学者Araki等研制出一种携氧的血红蛋白囊泡(Hemoglobin vesicles,HbVs),它由磷脂囊泡包被纯化人血红蛋白形成。
大鼠断肢经过常温下8h缺血时间(其中六小时用1:1的ETR和HbVs混合溶液灌注)后再植,然后进行生化、形态和功能评价,结果显示HbVs处理组比单纯ETK液灌注有更好的氧合作用,腓肠肌保存完好,再植手术很成功。
4高压氧保存法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目前在临床上广为应用,可增加血氧分压,提高血氧弥散半径,使距离毛细血管较远的细胞获得足够的氧,有助于葡萄糖有氧代谢和能量供应恢复,促进毛细血管新生及侧支循环建立,改善微循环,促进可逆性缺氧细胞功能恢复。
近年来很多研究发现HBO保存离体组织或器官可提高移植或再植成活率。
张智等探讨了HBO保存对大鼠离断肢体的影响,发现HBO保存对骨骼肌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及超微結构的影响皆明显优于室内空气中保存。
缺血6h再植后HBO组成活率为100%,而室内空气组为50%。
Yin等观察了HBO预处理的大鼠心脏功能和缺血再灌注损伤情况,发现HBO可以改善心脏功能和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组织学改变,减少氧化产物和炎性细胞因子,其机制可能是HBO能增加血红素氧化酶1(heme oxygenase 1,H0-1)的表达。
该机制也被证实在HBO 预处理减轻大鼠高氧性急性肺损伤时肺的生化和组织学改变中起主要作用。
Kang等报道了HBO预处理对大鼠带蒂移植皮瓣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多项研究也证实了高压氧可以有效减轻骨骼肌等组织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是与一氧化氮合酶(NOS)相关: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活性增加在前,肺组织中eNOS蛋白表达增加在后。
5暂时性异位寄养再回植技术首例断手异位寄养再回植手术由Godina等在1986年报道,此后不断有不同部位肢体和器官利用此技术得以保存的报道,但二期再植的肢体功能不如一期再植。
因此要严格把握这类手术的适应证,包括:①肢体完全离断,伴全身严重复合伤或休克,不能耐受长时间再植手术者;②肢体完全离断,断肢远端相对完整但近端肢体为毁损伤,并伴广泛皮肤软组织缺损或严重骨关节损伤,两断端无法短时间内进行原位再植者;③少儿、青壮年发生肢体离断伤,强烈要求保全肢体者。
通过此技术可缩短断肢缺血时间,并为抢救复合伤患者生命或修复毁损的肢体近端赢得时间。
王江宁等报道了2例急诊断足病例,伤后6h入院行暂时性对侧小腿异位寄养,术后3个月行再回植术,通过主动、被动运动、按摩、高压氧以及保护觉和位置觉训练等方法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再回植术后断足均成活,足底感觉恢复,不需使用短腿支具或拐杖,可以参加轻体力工作。
James kaaj报道了两例断肢异位寄养再回植案例,一例是右手爆炸伤,右侧拇指通过端侧吻合术暂时寄养在同侧腕部桡动脉处,7d后再植回原处取得成功;另一例是严重的右侧前臂和手掌撕脱伤,将食指和小指异位寄养在对侧前臂桡动脉处,但由于受损较重食指未能保住,9d后将小指再植回原无名指处取得成功。
Tomlinson等将受伤右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异位寄养在左前臂桡动脉处,8个月后再植回原处并重建右手获得满意效果。
6总结断肢再植的时限与肢体离断平面和环境因素等有关,一般而言常温下完全缺血6h不会出现不可逆变化,因此常温再植时限一般不超过6h。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严重创伤尤其是高能创伤逐步增多,人们越来越多地经受组织缺损或肢体离断等伤痛;现代战争中肢体离断和毁损的情况也非常常见。
但受制于救治条件所限,离体组织或离断肢体需要到有条件的医院才能再植,因此再植前的保存就成为再植能否成功的关键。
单纯低温保存经济简单易操作,各种器官保存液和灌注液也都有不错的延长再植时限的作用,暂时性异位寄养再回植的肢体功能稍差但能挽救许多无法一期再植的断肢,HBO保存断肢仍处于实验阶段,还有一些不常用的方法也都取得了一定的断肢保存效果,但单一方法均或多或少存在一定局限或者至少延长再植时限仍不够,因此能否将各种方法合理地联合应用,并与防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措施结合,或提出更具创新性的技术及方法,将是影响断肢再植成功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