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1章第4节地球的结构同步检测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训练(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2021年整理)
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四节地球的结构训练(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四节地球的结构训练(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四节地球的结构训练(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结构一、单选题1、下列各地中,地壳最厚处是( )A、华北平原B、大西洋C、青藏高原D、四川盆地2、位于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之间的地球内部圈层是()A、地壳B、岩石圈C、地幔D、地核3、下列四种物质的组成排列中,合理的一组是()A、地壳→化学元素→岩石→矿物B、地壳→矿物→化学元素→岩石C、化学元素→矿物→岩石→地壳D、矿物→化学元素→岩石→地壳4、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A、①B、②C、③D、④5、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主要圈层,其划分主要依据是()A、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突然变化B、各层岩浆比例的不同C、各层质量的不同D、各层厚度的不同6、地壳最薄的地方一般在( )A、盆地B、峡谷C、大洋D、大陆断层7、古登堡界面的上下两侧名称分别为()A、地壳和地幔B、岩石圈和地壳C、地幔和地核D、岩石圈和地幔8、有关岩石圈叙述正确的是()A、岩石圈由岩石构成,属于地壳的一部分B、岩石圈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C、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D、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9、不属于地球外部圈层的是()A、水圈B、生物圈C、地壳D、大气圈10、有关地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地壳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是硅铝层,下层是硅镁层B、硅铝层是不连续的,硅镁层是连续的C、地壳就是整个的岩石圈D、硅铝层在山区高原较厚,在平原盆地较薄11、目前人类对地球内部结构的研究主要依靠()A、地质钻探B、研究地震波C、地层和化石D、理论建模12、图中的大圆、中圆和小圆依次可代表的地理概念是()A、地球内部圈层、地幔、软流层B、岩石圈、上地幔顶部、地壳C、地球外部圈层、生物圈、大气圈D、岩石圈、地壳、上地幔13、岩石圈的范围是指()A、地壳B、地壳和上地幔顶部C、软流层及其以上部分D、地壳和上地幔14、下列事物在地球圈层结构中属同一圈层的是( )A、岩浆、地下泉水B、南极冰盖、黄山云雾C、岩石与表面的苔藓D、瀑布溪流、天山积雪15、地球上岩浆的发源地一般认为是在()A、外地核B、内地核C、软流层D、上地幔16、关于地壳结构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壳分上、中、下三个层次B、地壳的厚度相同C、组成地壳的物质成分和密度都相同D、地壳厚度不均且硅铝层呈不连续分布状态17、地理环境中最活跃和不单独占有空间的圈层是( )A、大气圈B、生物圈C、水圈D、地壳二、填空题18、地球内部大致可分为三个圈层,最外面的一层称为________,最中心部分称为________,中间一层称为________。
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四节地球结构练习湘教版必修1(2021年整理)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四节地球结构同步练习湘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四节地球结构同步练习湘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四节地球结构同步练习湘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第四节地球结构(答题时间:30分钟)1。
图中甲、乙、丙三个圆依次代表的地理概念是()A。
岩石圈、地幔、地壳B. 岩石圈、上地幔顶部、地壳C. 岩石圈、地幔、地核D。
地球内部圈层、地幔、软流层2。
地震波横波(S波)和纵波(P波)的传播速度在莫霍界面处发生的显著变化是()A。
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增加B. S波完全消失,P波的波速突然下降C。
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下降D。
P波完全消失,S波的波速突然下降3。
读“地球内部的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内部圈层的名称:A和B是________,A和B+C是______,D是________,C+D +E是______的一部分。
(2)不连续界面F是________。
(3)地震波在经过F时速度发生什么变化?(4)A和B为什么厚度不均?4. (1)为探测莫霍界面的情况,在下列四地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最迟从莫霍界面传来地震波的是( )A. 当雄B. 成都C。
上海D。
北京(2)此次地震,拉萨有轻微震感,理论上拉萨居民感觉到 ( )A. 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B.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C。
只左右摇晃D。
只上下颠簸5。
地球的圈层结构还包括其外部圈层。
2015-2016学年高一地理必修一同步练习1.4《地球的结构》(湘教版)
第四节地球的结构[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特点及划分依据。
2.了解地球外部圈层及其相互关系。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自主预习1.划分:科学家通过对①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把地球内部划分为②地壳、③地幔和④地核三个主要圈层。
三层之间的两个界面依次称为⑤莫霍面和⑥古登堡面。
2.地壳:地壳是地球表面以下、莫霍面以上的固体外壳。
地壳平均厚度约⑦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⑧33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可达⑨60~70千米。
海洋地壳平均厚度约为6千米。
3.地幔:地幔是地球内部介于地壳和⑩地核之间的圈层。
地幔上层物质具有固态特征。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合在一起叫做⑪岩石圈,平均厚度为100~110千米。
⑫软流层一般认为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4.地核: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即古登堡面所包围的球体。
根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不同,地核又分为内核和外核。
外核的物质在高压和高温下呈⑬液态或熔融状态,一般认为地球内核呈⑭固态。
思考当某处发生地震时,附近有明显震感的城市中,街道上的行人与湖中船上的人的感觉是否一样,为什么?答案不一样。
处于街道上的行人首先感到地面上下颠簸,然后左右晃动,因为陆地上纵波、横波都能通过,且纵波传播速度比横波快;处于行船上的人只能感到上下颠簸,因为水只有纵波能通过。
合作探究结合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探索地球内部圈层一直是人类关注的热点。
探索地球内部圈层最直观的方法就是进入地球内部观察,虽然这在目前的科技水平下是不可行的。
假如你乘坐一辆既能耐高温高压,又能穿透坚硬岩石的微型汽车,正进行一次穿越地心的科学探险活动。
下图是“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
假如汽车上的车载仪表和各种感应器记录下了沿途的见闻,那么:(1)地壳的组成物质主要是什么?(2)软流层是在上地幔上部还是上地幔顶部,为什么有人认为它是岩浆的发源地之一?(3)外核的物质状态是什么?为什么?答案(1)地壳的组成物质主要是岩石。
(2)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
2019年精选湘教版地理湘教版必修1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复习特训-含答案解析三十六
2019年精选湘教版地理湘教版必修1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四节地球的结构复习特训-含答案解析三十六第1题【单选题】有关地球圈层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部圈层分为岩石圈、大气圈、水圈B、岩石圈不包括地壳C、外部圈层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D、内部圈层与外部圈层之间没有联系【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地壳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快的圈层是( )A、地壳B、地幔C、地核D、软流层【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印度尼西亚默拉皮火山2010年11月5日再次大规模喷发,科学家认为火山喷发的岩浆源于( )A、地壳B、软流层C、下地幔D、地核【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矿产资源,据右图A处地震波波速变化信息看,在A处最有可能储藏的矿产为( )A、铁矿B、有色金属C、石油D、煤【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是指( )A、水圈B、生物圈C、大气圈D、地壳【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结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B、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C、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D、各圈层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为了探测莫霍面情况,在下面四点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其中最迟接收到从莫霍面传来的地震波的地点是( )A、青藏高原B、四川盆地C、长江中下游平原D、华北平原【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读地震波速度和地球构造图,完成下面小题。
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A、B通过固体、液体传播,A的传播只能通过液体B、B传到F界面时,波速突然下降C、A和B在D处波速明显减小D、C、E均为液体,所以纵波和横波都能通过D上下两侧名称分别为( )A、地壳和地幔B、岩石圈和地壳C、地幔和地壳D、岩石圈和地幔【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地球内部的结构,人类无法直接观察,到目前为止,主要来自对地震波的研究。
湖南省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结构练习题
第四节地球的结构一、选择题(单选题,每小题6分,共60分)1.横波(S波)和纵波(P波)在古登堡面处发生的显著变化是( )A.S、P波波速明显增加B.S、P波波速明显下降C.S波波速突降,P波完全消失D.P波波速突降,S波完全消失2.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方法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 )读“地球的圈层结构图”,回答3~4题:3.有关①~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①②属于内部圈层B.②③属于内部圈层C.②圈层密度最大D.①圈层由岩石构成4.②圈层的主体是( )A.生物B.各种岩石C.海洋水D.冰川读“火山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回答5~6题:5.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A.①圈层B.②圈层C.③圈层D.④圈层6.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圈层的厚度海洋较陆地大B.②圈层横波不能通过C.③圈层最可能为液态D.④圈层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宇宙空间、海洋和地球深部,是远远没有进行有效开发利用的巨大资源宝库,是关系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战略领域。
与初期上天、下海、入地的“为进入而进入”相比,在资源紧缺的压力下,当前新兴战略资源的探索显得越来越迫切。
据此回答7~8题:7.有关在上天的过程中所经地球大气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圈层只是由气体组成的圈层B.该圈层中没有生物生存C.该圈层是不连续且不规则的D.该圈层的物质密度自下向上递减8.如果人类有能力一直进入到地心,则下列有关在入地的过程中所见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内部各圈层的密度是均匀的B.可以发现地球内部存在物质性质有较大差异的不连续面C.地球的外核为液态物质,该层物质是火山活动中岩浆的来源D.自地表至地心都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结合“地球圈层构造示意图”,回答9~10题:9.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是(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10.B圈层是一个( )A.不连续、有规则的圈层B.连续、不规则的圈层C.连续、有规则的圈层D.不连续、不规则的圈层读“黄果树瀑布景观图”,回答11~12题:11.图示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 )A.2个B.3个C.4个D.5个12.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 )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且都相互联系B.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C.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D.图中各圈层的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二、非选择题(共40分)13.读“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22分)(1)A为(界面),B为(界面),横波完全消失的界面是。
高中地理1.4地球的结构课后训练湘教版必修1
第四节地球的结构若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有一集想设计喜羊羊“遁地”前往地球另外一侧去看看。
他从家中钻入地下,始终保持直线前进并穿越地心。
据此完成第1~2题。
1.在他穿越地心前,依次穿越的是( )A.地壳—地幔—地核—莫霍面—古登堡面B.地壳—古登堡面—地幔—莫霍面—地核C.地幔—莫霍面—地核—古登堡面—地壳D.地壳—莫霍面—地幔—古登堡面—地核2.如果喜羊羊希望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 )A.①B.②C.③D.④解析:第1题,由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可知,从地表到地心依次是地壳、莫霍面、地幔、古登堡面和地核。
第2题,若海底储有石油,横波到达一定深度后会消失,纵波传播速度会下降。
答案:1.D 2.A读火山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圏层结构图,完成第3~4题。
3.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认为来源于( )A.①圈层B.②圈层C.③圈层D.④圈层4.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圈层的厚度海洋比陆地大B.②圈层横波不能通过C.③圈层最可能为液态D.④圈层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解析:根据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特点并结合图示,可知圈层①为地壳,其中海洋部分较薄,大陆部分较厚;圈层②为地幔,其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可能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圈层③和④是地核,其中③为外核,可能由液态物质组成,④为内核,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都很大。
答案:3.B 4.C,完成第5~6题。
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地壳在海洋中常常缺失B.横波在②层传播速度比③层快C.②是软流层D.①层和②层属于地壳6.在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变化最快的地方是( )A.莫霍面附近B.上、下地幔之间C.古登堡面D.内外核之间解析:第5题,地壳是地球表面以下、莫霍面以上的固体外壳。
由图中看①层和②层属于地壳。
第6题,地下将近2 900千米处,纵波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这个深度被称为古登堡面。
高中地理 第1单元 第4节 地球的结构同步测试 湘教版必
【成才之路】2014-2015学年高中地理第1单元第4节地球的结构同步测试湘教版必修1时间:45分钟满分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回答1~3题。
1.火山喷发的物质来源于( )A.地壳上部B.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C.下地幔D.地核2.地壳是地球表面一层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陆地壳较薄,大洋地壳较厚B.地壳是由岩石圈组成的C.图中①②③④合为岩石圈D.图中④包括软流层3.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不同,科学家可以利用地震波( ) A.寻找地震中的幸存者B.探寻海底石油、天然气等C.测量山峰的高度D.研究地核物质的组成解析:第1题,岩浆发源于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
第2题,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岩石圈包括①②③;④包括软流层。
第3题,可以利用地震波在通过不同媒介时传播的特征不同进行地质探矿(石油为液态,若遇到石油则横波无法通过、纵波会减速);但它不能传递生命信息,也不能测量山峰的高度与进行地球内部物质组成的研究。
答案:1.B 2.D 3.B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本州岛仙台港以东130公里处发生9.0级大地震。
强震引发大规模海啸,几乎席卷了日本全境,日本多地海浪高达10米。
截至2011年4月11日下午3点,日本警察厅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遇难人数达13127人,失踪人数14348人。
阅读以上材料,回答4~5题。
4.地震时,位于地震附近海域船只中的人应感到( )A.上下颠簸B.左右摇晃C.先上下颠簸,再左右摇晃D.无感觉5.此次地震和海啸,对下列哪一圈层影响最小( )A.岩石圈B.大气圈C.生物圈D.水圈解析:第4题,纵波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所以人应感到上下颠簸。
第5题,地震直接作用于岩石圈,并通过地震波影响水圈,产生海啸,从而影响海洋生物及人类(生物圈)生存。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1.4【同步练习】《 地球的结构》
《地球的运动》
1.上图中①圈层表示( )
D.水圈是连续而又规则的圈层
读我国青岛—拉萨地形起伏与相应地壳厚度变化对比剖面图,回答6~7题。
6.图中M界面为( )
A.地表 B.莫霍界面
C.软流层 D.古登堡界面
7.下列有关上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形起伏与地壳厚度变化基本呈正相关
B.距海越远,地壳厚度越大
C.山地、高原的地壳厚度较平原、盆地地区厚
D.地形高度与M界面深度大致呈现“倒影”的关系
下图是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图中序号①②③④代表四大圈层。
据此回答8~9题。
8.图中序号依次是( )
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B.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
C.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9.“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的圈层关系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高中地理 第1章 第4节 地球的结构课后知能检测 湘教版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第1章第4节地球的结构课后知能检测湘教版必修1一、选择题地震波在不同的传播媒介中,波速往往会发生不同的变化,科学家利用这一原理探究地球内部结构。
据此回答1~2题。
1.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科学家们发现在距离地面大约2 900千米深处横波速度突然降低为零,纵波速度也突然降低,这说明了( )A.地球内部存在着岩浆B.该深度上下层次的温度变化明显C.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厚度不同D.该深度上下层次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2.人们在生产活动中还常利用地震波( )A.传递声音信号B.进行地质探矿C.调查农作物虫害情况D.测量山峰的高度【解析】第1题,根据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特性,即纵波传播速度较横波快,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分析知2 900千米上下层次的物质组成有很大差异。
第2题,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特性不同,在矿物质中与在其周围介质中传播也不相同,故地震波可以用来进行地质探矿。
【答案】 1.D 2.B读下图,分析地震波波速的变化以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回答3~4题。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壳②—地幔③—地核B.在①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加深而增快C.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上升D.乙波无法通过地幔4.图中的X处即为( )A.莫霍面B.古登堡面C.岩石圈与软流层交界D.内核与外核交界【解析】第3题,根据深度和波速的大小、变化可知,①为地壳和地幔、②为外核、③为内核;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降低;乙波为横波,在地幔中也可通过。
第4题,X为地幔和地核的界面,是古登堡面。
【答案】 3.B 4.B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5.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 )A.由西向东逐渐增厚B.由北向南逐渐增厚C.由东向西逐渐增厚D.由南向北逐渐增厚6.图中M和N位于的地形区分别是( )A.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B.青藏高原、四川盆地C.黄土高原、汾河谷地D.四川盆地、大别山区7.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处为( )A.海平面B.岩石圈底部C.莫霍面D.软流层中部【解析】第5题,从图中地壳等厚度线的分布状况可知,我国大陆部分地壳从东向西逐渐增厚。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1.4地球的结构 同步测试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1.4地球的结构同步测试A. 软流层B. 地壳C. 地核D. 地幔(2)岩石圈位于()A. ①顶部 B. ②的全部 C. ①的全部和②的顶部 D. ②的全部和③的顶部3.岩石圈的组成部分有()A. 地壳和地幔B. 地壳和软流层C. 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D. 地幔和地核4.不符合右图中的大圆、中圆和小圆依次所代表的地理概念是()A. 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B. 岩石圈、上地幔顶部、地壳C. 地质构造、褶皱、向斜D. 洋流、寒流、西风漂流5.关于地球圈层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 自然环境是由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交叉而成的B. 岩石圈是地球内部三大圈层中的一个圈层C. 生物圈就是指地球表层的生物所组成的圈层D. 水圈是一个连续而且规则的圈层6.岩石圈是指()A. 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很薄的一层岩石外壳B. 地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C. 莫霍界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厚度均匀的一层岩石D. 地壳和上地慢顶部,由岩石组成的圈层7. 12月底,菲律宾马荣火山开始喷发.此次火山喷发出大量炽热的岩浆,这些物质可能来源于()A. 岩石圈B. 地壳C. 下地幔D. 软流层8.在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快的地方是()A. 莫霍面附近 B. 上、下地幔之间 C. 古登堡界面上部附近 D. 内外核之间9.我们的气象工作者经常利用气象气球来获取一定方面对流层的气象数据,在下列各地点中,气象气球上升高度最高的是()A. 0°B. 30°NC. 60°ND. 90°N10.地壳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快的圈层是()A. 地壳B. 地幔C. 地核D. 软流层11.下列关于地球内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A. 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B. 岩石圈是指莫霍界面以上的岩石外壳C. 下地幔位于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之间 D. 古登堡界面以下称为地幔12.日本境内发生了多次火山喷发,规模最大的一次火山喷发出的浓烟甚至升至2019米高空,此次火山喷发出大量炽热的岩浆,这些物质可能来源于()A. 岩石圈B. 地壳C. 下地幔D. 软流层二、填空题13.地球内部大致可分为三个圈层,最外面的一层称为________,最中心部分称为________,中间一层称为________。
高中地理 第1章 第4节地球的结构练习 (金版) 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1章第4节地球的结构练习(金版)湘教版必修1一、选择题下图是地震波速度和地球构造图,据图完成1~3题。
1.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A.④通过固体、液体传播,③的传播只能通过液体B.④和③传到②时,波速突然下降C.④和③在①中波速明显减小D.①②均为固体,所以纵波和横波都能通过【答案】 B2.①上下两侧名称分别为()A.地幔和地壳B.岩石圈和地壳C.地幔和地核D.地壳和地幔【答案】 D3.从地壳到地心()A.压力越来越大B.温度越来越低C.密度越来越小D.波速越来越快【解析】从地壳到地心,压力越来越大;波速越来越小,其中S波传递不到古登堡界面之下;内地核的密度较大。
【答案】 A2006年11月13日备受国际地质科学界关注的世界第一口白垩纪大陆科学钻井“松科1井”完成科学钻井,深度5 000米。
其是研究白垩纪地球表层系统重大地质事件与温室气候变化项目的重要研究内容。
完成4~5题。
4.此科研井的深度在什么层()A.地壳B.地幔C.地核D.软流层5.根据材料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各圈层之间没有联系B.只有大气圈和岩石圈有联系C.研究地球内部圈层只有通过地质钻探D.地球各圈层相互联系【解析】地壳的厚度平均是17千米,“松科1井”深度只有5 000米,所以在地壳。
通过研究地球的内部圈层来研究温室气候变化,说明地球各圈层是相互联系的。
【答案】 4.A 5.D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北纬31度,东经103.4度)发生8级地震。
重庆、湖南、湖北、山西、陕西、河北、北京等地都有明显震感。
据此回答6~7题。
6.关于5月12日汶川地震,叙述错误的是()A.释放的能量约为6级地震的900倍B.北京高楼居民比底层居民更能感觉震动C.震源较浅是破坏程度大的重要因素D.与通海大地震、唐山大地震同属一个地震带【答案】 D7.关于人类活动与地震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震发生的原因都与人类活动有关B.人类活动诱发的地震多为破坏性地震C.发生在海底的地震不会对人类活动产生影响D.人类可以通过适当的措施减轻地震的破坏程度【答案】 D读下图,完成8~9题。
2021-2022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同步练测 湘教版必修1
2021-2022年高中地理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结构同步练测湘教版必修14.下列关于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球外部圈层可划分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三个圈层B.大气圈是包裹地球的气体层,近地面的大气密度是最小的C.水圈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D.生物系统是由地壳、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共同组成的,地球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生物5.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A.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构成的B.岩石圈是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组成C.岩石圈属于地幔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构成的D.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6.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①大气圈②水圈③生物圈④岩石圈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7.横波只能穿过地壳、地幔和内地核,据此判断:地球内部圈层中物质为液态的是()A.上地幔B.下地幔C.外地核D.内地核8.地球上岩浆的发源地一般认为是在()A.外地核B.岩石圈下部C.软流层D.地壳下部读地球四大圈层构成示意图,回答 9~10题。
9.圈层甲、乙、丙分别是(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10.对甲圈层的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①是有机圈层②是厚度最小的圈层③是质量最大的圈层④是最活跃的圈层⑤存在于地球的外部圈层和地幔之间A.①②⑤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④地震波在不同媒介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利用这一原理探究地球内部结构。
据此回答11~12题。
11.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科学家们发现在距离地面大约2 900千米深度处横波速度突然降低为零,纵波速度也突然降低,这说明了( )A.地球内部存在着岩浆B.该深度上下层次的温度变化明显C.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厚度不同D.该深度上下层次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12.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13题16分,14题24分,共40分)13.读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湖南省 湘教版 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练习题
第四节地球的构造一、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题6分,共60分)1.横波(S波)和纵波(P波)在古登堡面处发生的显著变化是( )A.S、P波波速明显增加B.S、P波波速明显下降C.S波波速突降,P波完全消失D.P波波速突降,S波完全消失2.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方法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以下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 )读“地球的圈层构造图〞,答复3~4题:①~③的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 )A.①②属于内部圈层B.②③属于内部圈层C.②圈层密度最大D.①圈层由岩石构成4.②圈层的主体是( )A.生物读“火山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构造图〞,答复5~6题:5.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A.①圈层B.②圈层C.③圈层D.④圈层6.以下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①圈层的厚度海洋较陆地大B.②圈层横波不能通过C.③圈层最可能为液态D.④圈层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宇宙空间、海洋和地球深部,是远远没有进展有效开发利用的宏大资源宝库,是关系可持续开展和国家平安的战略领域。
与初期上天、下海、入地的“为进入而进入〞相比,在资源紧缺的压力下,当前新兴战略资源的探究显得越来越迫切。
据此答复7~8题:7.有关在上天的过程中所经地球大气圈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8.假如人类有才能一直进入到地心,那么以下有关在入地的过程中所见现象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C.地球的外核为液态物质,该层物质是火山活动中岩浆的来源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这些圈层之间互相联络、互相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开展的自然环境。
结合“地球圈层构造示意图〞,答复9~10题:9.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是(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10.B圈层是一个( )A.不连续、有规那么的圈层B.连续、不规那么的圈层C.连续、有规那么的圈层D.不连续、不规那么的圈层读“黄果树瀑布景观图〞,答复11~12题:11.图示景观表达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 )12.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 )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那么的,且都互相联络二、非选择题(共40分)“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答复以下问题:(22分)(1)A为(界面),B为(界面),横波完全消失的界面是。
(备课资源)高中地理一《1.4地球的结构》同步测试湘教新课标
(备课资源)高中地理一《1一、单项选择题1.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方法来查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2.2021年2月21日,位于菲律宾吕宋岛东南部的布卢桑火山喷出浓烟,流出大量熔岩。
这些酷热的岩浆可能来源于()A.地壳B.下地幔C.岩石圈D.上地幔中的软流层3.以下关于地球内部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地壳包括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大陆地壳较薄,平均厚度约7千米②地壳和地幔之间的分界面是古登堡面③上地幔顶部的物质结构和地壳专门相似,它们共同组成岩石圈④内核和外核两者均由铁和镍组成()A.①②B.③④C.①④D.①③4.为了探测莫霍界面的情形,在以下图中的A、B、C、D四点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其中最迟得到的从莫霍面传来的地震波的地点是() 5.地球内部结构中,厚度最小的圈层是()A.地核B.地幔C.地壳D.岩石圈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进展的自然环境。
结合地球圈层构造示意图,回答6~8题。
6.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是()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来源:学|科|网Z|X|X|K]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7.B圈层是一个()A.不连续、有规则的圈层 B.连续、不规则的圈层C.连续、有规则的圈层D.不连续、不规则的圈层8.A圈层不同于其他圈层的特点是()①只有A圈层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②不单独占有空间,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③占有独立空间,厚度约为300多米④地球上专门活跃的专门结构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读图,回答9~10题。
9.该图景观表达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A.2个B.3个C.4个D.5个10.在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的要素是() A.瀑布B.岩石C.树木花草 D.大气[来源:学,科,网Z,X,X,K]11.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岩石圈包括地壳和整个地幔B.大气圈底部要紧成分是氮和氧C.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 D.水圈是连续而又规则的圈层12.(2021·常州学业水平)下图为“地球号”研究船钻探示意图,此船值得期待的科技成果是:钻探到地幔。
高中地理1.4地球的结构同步训练湘教版必修1
第四节地球的结构读“某地地震波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图”,完成第1~3题。
1.该地莫霍面大约位于( )A.5千米处B.17千米处C.33千米处D.2 900千米处2.该地可能位于( )A.四川盆地B.青藏高原C.南极点D.太平洋3.关于图中表示的地震波型及其判断理由都正确的是( )A.横波传播速度较慢B.纵波传播速度较慢C.纵波传播速度较快D.横波传播速度较快解析:第1题,图中波速开始明显增加的深度为5千米左右,所以莫霍面大约位于5千米处。
第2题,莫霍面深度为5千米,得出该地应该位于地壳薄弱的海洋。
第3题,纵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大于6千米/秒。
答案:1.A 2.D 3.C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完成第4~5题。
4.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 )A.由西向东逐渐增厚B.由北向南逐渐增厚C.由东向西逐渐增厚D.由南向北逐渐增厚5.图中M和N所对应的地形区分别是( )A.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B.青藏高原、四川盆地C.黄土高原、汾河谷地D.四川盆地、大别山区解析:第4题,由图中等值线的数值可直接读出。
第5题,根据图中的地壳等厚度线可知,M处地壳厚度比周围小,海拔比四周低,应为盆地。
N处地壳厚度比周围大,海拔比四周高,应为山区。
答案:4.C 5.D读下图,完成第6~7题。
6.B圈层的主体是( )A.河流B.湖泊C.冰川D.海洋7.C圈层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A.大气B.水C.土壤D.生物解析:本组题利用地球外部圈层结构简图,考查地球外部圈层的各自特点。
由图可知,A为岩石圈,B为水圈,C为生物圈,D为大气圈。
这四大圈层中,生物圈有生命存在,成为最活跃的圈层。
答案:6.D 7.D8.读“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两个不连续面A为,B为,地震波通过B界面时,波速变化有何特征?(2)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圈层名称:C,D+E,F+G。
(3)自己设计图例,并在图中画出岩石圈的范围。
(4)如何推断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物质是固态还是液态?解析:第(1)(2)题,结合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及图示各字母的位置可判断各字母代表的名称,明确B界面为古登堡面,进而判断地震波通过此界面时的波速变化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才之路】2015-2016学年高中地理第1章第4节地球的结构
同步检测湘教版必修1
时间:45分钟满分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回答1~3题。
1.火山喷发的物质来源于( )
A.地壳上部B.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
C.下地幔D.地核
2.地壳是地球表面一层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陆地壳较薄,大洋地壳较厚
B.地壳是由岩石圈组成的
C.图中①②③④合为岩石圈
D.图中④为软流层
3.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不同,科学家可以利用地震波( ) A.寻找地震中的幸存者
B.探寻海底石油、天然气等
C.测量山峰的高度
D.研究地核物质的组成
解析:第1题,岩浆发源于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
第2题,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岩石圈包括①②③;④为软流层。
第3题,可以利用地震波在通过不同介质时传播的特征不同进行地质探矿(石油为液态,若遇到石油则横波无法通过、纵波会减速);但它不能传递生命信息,也不能测量山峰的高度与进行地球内部物质组成的研
究。
答案:1.B 2.D 3.B
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本州岛仙台港以东130公里处发生9.0级大地震。
强震引发大规模海啸,几乎席卷了日本全境,日本多地海浪高达10米。
截至2011年4月11日下午3点,日本警察厅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遇难人数达13127人,失踪人数14348人。
阅读以上材料,回答4~5题。
4.地震时,位于地震附近海域船只中的人应感到( )
A.上下颠簸B.左右摇晃
C.先上下颠簸,再左右摇晃D.无感觉
5.此次地震和海啸,对下列哪一圈层影响最小( )
A.岩石圈B.大气圈
C.生物圈D.水圈
解析:第4题,纵波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所以人应感到上下颠簸。
第5题,地震直接作用于岩石圈,并通过地震波影响水圈,产生海啸,从而影响海洋生物及人类(生物圈)生存。
所以可以看出,此次地震和海啸对大气圈的影响最小。
答案:4.A 5.B
地球的圈层结构还包括其外部圈层。
据此完成6~7题。
6.读地球外部圈层构成图,其中B代表( )
A.大气圈B.生物圈
C.水圈D.岩石圈
解析: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答案:B
7.不属于地球外部圈层的是( )
A.水圈B.生物圈
C.地幔D.大气圈
解析:地幔属于地球内部的一个圈层,而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属于地球的外部圈层。
答案:C
读“地壳结构示意图”,完成第8~9题。
8.图中的各层中,构成地壳的是( )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①②③
9.图中的各层中,在海洋底部显著变薄甚至缺失的是( )
A.①B.②
C.③D.①②
解析:第8题,首先明确图中序号:①是硅铝层,②是硅镁层,③是地幔,硅铝层和硅镁层组成地壳。
第9题,硅铝层在大洋地壳中很薄甚至缺失。
答案:8.A 9.A
浅层地能主要指地球浅层地表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所蕴藏的低温热能。
据专家测量,我国近百米内的土壤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达1.5万亿千瓦,是我国目前发电装机容量4亿千瓦的3750倍,而百米内地下水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也有2亿千瓦。
由于储量大,分布普遍,被誉为“绿色聚宝盆”。
据此完成10~11题。
10.浅层地能存在的内部圈层是( )
A.地壳B.地幔
C.地核D.软流层
11.浅层地能的主要来源最可能是( )
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
C.大气辐射D.地球内部
解析:第10题,浅层地能主要存在于地表数百米内,在陆地地壳深度范围内。
第11题,浅层地能埋藏浅,主要来自地球外部太阳辐射能,少量来自地球内部。
答案:10.A 11.A
12.发生在地壳中的浅源地震,其地震速度变化与地球内部构造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横波通过莫霍界面时波速突然变慢
B.横波通过古登堡界面时波速突然加快
C.纵波经过莫霍界面时波速突然加快
D.纵波经过古登堡界面时突然消失
解析:发生在地壳中的地震,其地震波是由震源向地心和地表两个方向传播的,该题考查的是向地心方向传播的内容。
纵波和横波通过莫霍界面时都突然加快,通过古登堡界面时,横波突然消失,纵波变慢。
答案:C
北京时间2010年2月27日,智利发生里氏8.8级特大地震,震中位于智利首都圣地亚哥西南339公里,震源位于地下55公里。
据此完成13~14题。
13.此地震发生时,地面上人们的感觉是( )
A.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B.先左右摇晃,后下上颠簸
C.只有上下颠簸D.只有左右摇晃
14.这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地球内部圈层中的( )
A.地幔B.地壳
C.内核D.软流层
解析:第13题,由于纵波传播速度快,先传到地面,引起上下颠簸,然后是横波引起的左右摇晃;第14题,根据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可知,该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地幔中。
答案:13.A 14.A
二、综合题(共22分)
15.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1分)
材料一:某年青海省玉树县(96.7°E.33.1°N)发生里氏7.1级地震,震源深度约33千米。
材料二:我国大陆部分地壳厚度线图。
(1)为探测莫霍面的情况,在下列四地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最迟从莫霍面传来地震波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玉树B.成都
C.上海D.北京
(2)掌握地震发生规律可有效减少危害,我们要了解青海省地球各圈层组成物质和结构特征,目前主要的研究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其研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
(3)在地壳厚度线圈中,0千米表示________(面),根据我国大陆部分地壳厚度线可以推断出,玉树地震的震源(地震发生的地方)位于________(地壳、地幔或地核)。
解析:第(1)题,地壳厚度不均,高山、高原较厚,平原、盆地较薄,四地中玉树由于地处青藏高原,地壳最厚。
第(2)题,利用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可以了解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特征。
第(3)题,由地球内部圈层知识可知,莫霍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线;从我国大陆部分地壳厚度线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地壳厚度总体由东向西增大,由此可推断出玉树的地壳厚度要大于33干米,所以说玉树地震的震源位于地壳。
答案:(1)A (2)地震波地震波的传播速度随所通过的介质不同而变化(3)莫霍面地壳
16.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完成下列问题。
(11分)
(1)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A表示________波,B表示________波,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C—H分别表示地球内部构造,D表示________面,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面以上C代表________,该面以下E代表________。
(3)图中F处,地震波A完全________,地震波B速度________并继续往深处传播。
F 面表示________。
(4)C层的平均厚度为________千米,主要由________组成,E层的主要物质成分为________的硅酸盐类;G层叫________,H层叫________。
H层物质呈现________态。
地球的岩石圈是指________和________。
解析:解答该题的关键是读图,所以要根据学过的知识首先读懂图。
第(1)题,该图分左右两部分,左图是地震波由地表向地心传播过程中波速随深度的变化情况(注意左侧的深度尺),上方横坐标表示地震波速度,图内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横波和纵波。
第(2)题,地震波在通过同一介质时,波速慢者为横波,快者为纵波。
并可根据两种地震波传播过程中速度的变化情况,相互补充,相互印证,推断地球内部不同深度物质性状的变化。
右图是地球内部根据左图做出的判读结果。
例如,根据地震波在距离地表平均35千米处波速明显增大,可确定D面为莫霍面。
第(3)题,又根据在2900千米处,纵波波速锐减,横波完全消失,可确定F面为古登堡面。
第(4)题,F面以下横波不能通过,说明F面以下物质为非固态。
答案:(1)横纵A波波速慢,B波波速快;在古登堡界面处,A波波速降为零(2)莫霍横波和纵波在此处波速突然加快地壳地幔(3)消失突然变小古登堡面(4)17 各类岩石铁、镁外核内核固地壳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