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国外经验积极发展我国的区域供冷供热

2003年第3l卷第11期流体机械

文章编号:1005---0329C2003)11—0047—04

借鉴国外经验积极发展我国的区域供冷供热

寿青云。陈汝东

(同济大学.上海200092)

47

摘要:介绍了美国、日本等国家区域供冷供热技术的发展,总结了其发展过程中的若干经验,与我国的具体情况做比较.提出了促进我国区域供冷供热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区域供冷供热;热电联产;节能;多种能源

中图分类号:TU833文献标识码:A

StudyForeignExperiencetoAdvanceChina’sDistrictIIea血gandCooll旭

SHOUQing-yun,CHENRu-deng

Abs嘣:Theevolutionofdistrict

heatingandcoolinginUSAandJapanisdescribed.SomelessonsinthedevelopmentamstlnlInfl—rized,which∞r“pmwithouridiographiccondilions,The

advicetoimmmotethedevelopmentofOtffOOglll时’sdistrictheatingandcoolingareputforward.

1Z∞ywortls:districth∞tingandcmoling;cogenerationofheatandpower;energy-saving;multiplicate

energy

1国外区域供冷供热发展简况

区域供冷供热是在区域供热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区域供热在欧美国家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美国从1877年、俄罗斯从1903年开始就有了区域供热工程。由于这项技术具有显著的经济合理性,所以在各国均有较大的发展,尤以前苏联最为突出,其区域供热事业是社会公共事业的一部分,每年以平均10%的幅度增长。20世纪70年代中期,其热电厂总容量已达60×106kW,总供热量约为3766×10“kJ,热网总长度约15000kin,公共住宅的热化率为50%一60%。

欧洲特别是挪威、瑞典和丹麦的供热技术非常具有特色,它们利用海水、湖水、地下水、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等作为热源,通过热泵装置获取热水作为冬季供热之用。在瑞典有上百个大型热泵站,总容量约为1200MW,其中容量最大的热泵站位于斯德哥尔摩,它由6台大型热泵组成,利用波罗的海的海水作为热源,供热能力达到160MW。

区域供冷是在近几十年才逐渐发展起来的,其间经历了两次石油危机,发展并不太顺利。直到第二次石油危机后,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受到

收稿日期:2003—0卜12修稿日期:2003—09一15世界各国的重视,区域供冷供热的应用才再度成为研究的焦点。这项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主要集中在美国和13本两个国家,欧洲由于气候原因,只在巴黎和汉堡等新市区的现代楼房街区中有所应用,所以其普及发展的可能性不大。本文主要介绍美国和13本区域供冷供热技术的研究和实际应用。

1.1美国

美国学者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正式提出了区域供冷的概念。加世纪60年代,世界第一个冷热联供系统在HarfordCity建成并投入运行。后来美国纽约蒸汽公司首次使用吸收式制冷机来增加汽轮机的夏季负荷,以求多发电又制冷。但由于当时只有单效吸收式制冷机,其热力系数很低(O.6—0.7),从经济性上无法和电压缩式制冷机相比,因此发展受到限制。而近些年来双效吸收式制冷机的研制成功,使这种系统再次受到重视。20世纪70年代纽约世界贸易中心采用该技术向其建筑物群集中供冷供热,供冷量达到172MW,成为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一项区域供冷供热工程。一些新建的城市和地区已经使用或正在考虑使用区域供冷供热系统,目前有众多的

 万方数据万方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