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供冷供热和自建供冷供热比较

合集下载

区域集中供冷供热系统技术标准

区域集中供冷供热系统技术标准

区域集中供冷供热系统技术标准区域集中供冷供热系统是一种高效节能的能源供应系统,可以实现多个建筑物之间的能源共享,减少能源浪费,降低建筑物的能耗和环境污染。

为了保证系统的安全、稳定、长期运行,需要制定技术标准。

一、系统设计标准1.1 系统设计应满足当地环境条件和建筑物用能需求,考虑系统容量、供热/供冷温度、流量等要素,保证系统的能效和经济性。

1.2 系统设计应当满足相关国家、地区和行业的规定和标准,确保系统的安全、可靠、健康、环保等要求。

1.3 设计人员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特点和需求,合理规划系统的布局、管径、管网等要素,减少系统压降、泄漏和能耗。

二、材料和设备标准2.1 管道、管件、阀门等材料应具有耐腐蚀、耐高温、耐压等特性,并符合相关的国家、地区和行业标准。

2.3 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应由具有资质和经验的专业人员进行,确保设备的正确安装和运行。

三、运行和维护标准3.1 运行人员应具有相应的从业资格,熟悉系统的运行情况和故障处理方法,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安全使用。

3.2 系统应制定定期、有计划的维护保养计划,包括清洗、检查、更换、维修等工作内容,确保系统的长期运行和可靠性。

3.3 维护人员应具有相应的技能和知识,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维护保养工作,避免损坏设备和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

3.4 系统应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对可能发生的故障和事故进行预警和控制,确保系统的安全和可靠性。

四、能耗计量和管理标准4.1 系统应采用符合国家和地区要求的能耗计量设备,对供冷/供热流量、温度等关键参数进行实时监测、计量和记录,为节能改造和优化提供依据。

4.2 通过能耗数据的采集和分析,优化系统控制策略、减少能耗、提高效率,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保要求。

4.3 系统应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系统,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保密性和长期保存,为系统分析和决策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总之,区域集中供冷供热系统技术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是保证系统运行和使用的基础,而有效的标准实施是实现可持续、高效、安全、舒适的能源供应的关键。

区域集中供冷供热系统技术标准

区域集中供冷供热系统技术标准

区域集中供冷供热系统技术标准区域集中供冷供热系统是指在一个区域内,通过一种或多种能源,采用集中供热/供冷的方式,为该区域内的建筑物、设施等提供冷热能源的技术系统。

该系统可分为两大类:供热系统和供冷系统。

供热系统是指通过锅炉等设备,将水加热并输送到建筑物内,为建筑物供应热水、蒸汽等热能源的技术系统;供冷系统是指通过制冷机组、冷却塔等设备,将水制冷并输送到建筑物内,为建筑物供应冷水的技术系统。

区域集中供冷供热系统技术标准是指对区域集中供冷供热系统的设计、施工、运行、维护、管理等方面的要求和规范。

该标准是由有关部门或组织制定的强制性技术规范,是保障区域集中供冷供热系统安全、高效运行的重要依据。

该标准包括了区域集中供冷供热系统的相关技术规范,例如系统的设计、建设、运行、维护等方面。

标准的制定单位为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和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技术发展中心。

区域集中供冷供热系统技术标准的实施有助于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运行效率,同时有利于降低系统的能耗和运维成本。

标准的实施将有利于促进区域集中供冷供热系统的发展和应用。

以下是关于区域集中供冷供热系统技术标准的一些具体内容和要求:•标准的编号为DBJ50/T-403-2021,该标准已于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该标准包括了从方案设计、工程施工、设备安装、试运行到正式运行等环节的要求,同时还包括了对系统的监测、维护、管理等方面的规定。

•标准要求区域集中供冷供热系统应具有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环境友好性等特点。

系统应能够满足建筑物的冷热需求,并具有一定的储备能力。

•标准要求系统的设计应根据供冷/供热负荷、环境条件、能源类型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和高效能利用。

•标准要求系统应具有一定的自适应能力,能够根据外界环境和建筑物的需求自动调节系统的运行状态。

•标准要求系统应具有可靠的监测、控制和管理系统,能够对系统的运行状态、能耗、故障等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并能够进行数据分析和优化调整。

区域供冷系统的优点

区域供冷系统的优点

区域供冷系统的优点标签: 区域供冷系统制冷机组节约能源区域供冷系统是非常节能的冷冻设备,因为此系统能善用资源、照顾不同大厦在不同时段的冷气需要以及享有高质素机组操作及维修服务。

尽管区域供冷系统所节约的能源会随著系统的不同配置(例如冷冻水分配管道的长度、散热方法和其他机组效能改善设施装置等)而异,但是区域供冷系统与传统的中央气冷式空调系统比较,一般可节约大约35%的能源。

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提高能源效益能令能源消耗量减少,用于发电的化石燃料消耗量亦因而下降。

这样便可减少导致全球变暖的温室气体(例如二氧化碳)的排放。

减少噪音污染由于大厦不用装设制冷机和散热冷凝器,可大大减少噪音、振动、热卷流和废热污染。

放置于区域供冷系统中央机组的设备可用较佳的隔声、防震和废热控制设备,减少上述问题的出现。

减少雪种的使用空调设备内所用的雪种是环境污染的另一来源。

由于能配合不同时段的冷冻量需求和减少备用制冷机的数目,区域供冷系统的整体机组体积较小,因此这种系统用以为全区域提供空调所需的雪种数量比各个中央空调系统所需的总雪种量为少。

此外,区域供冷系统机组的雪种由专责的维修队伍处理,因此可大大减少意外泄漏的机会。

改善市区天台景观天台无须装设制冷装置,使建筑师在设计大厦的外观时有较大弹性。

由于无须装设制冷装置,大厦天台的设计可以加入较多美化元素,例如康乐设施和天台花园。

这样可以改善市区的景观。

更善用大厦空间使用区域供冷系统的大厦可以节省不少机房空间,因为这些大厦无须装设制冷装置。

一般估计,与传统的空调机组比较,区域供冷系统平均可节省75%的机房空间。

这还未把因无须装设制冷装置而节省的电力公司变压器房的空间计算在内。

系统更可靠和更灵活区域供冷系统使大厦业主/管理公司得以精简大厦管理队伍,因为大厦无须操作及维修制冷机机组。

大厦亦无须预留款项更换制冷机,在增加冷冻量方面所受限制较少,而所需贮存的零件亦会较少,因此大厦业主可以集中处理核心业务。

区域供冷供热系统技术规程的表述变化

区域供冷供热系统技术规程的表述变化

区域供冷供热系统技术规程的表述变化区域供冷供热系统技术规程的表述变化1. 导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区域供冷供热系统在城市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规范和提高这一系统的运行效率,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技术规程。

本文将就区域供冷供热系统技术规程的表述变化进行分析和探讨。

2. 从分散制冷供热到集中供冷供热早期的区域供冷供热系统主要以分散的方式提供服务,即通过多个独立的制冷和供热设备为不同的建筑物或区域提供服务。

这种方式存在着能源浪费、排放问题和运行效率低下等不足之处。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经验的积累,人们逐渐认识到采用集中供冷供热的方式更加高效和可持续。

现代的区域供冷供热系统技术规程将重点放在了集中供冷供热系统的设计和建设上。

3. 技术规程的深度探讨3.1 制冷供热系统的设计标准在过去,制冷供热系统的设计标准主要注重供冷供热设备的选型和参数设置,忽视了系统整体结构和运行控制等方面。

现代的技术规程中,对于制冷供热系统的设计提出了更为严格和全面的要求。

不仅需要考虑设备的性能和能源消耗,还需要考虑系统的可操作性、安全性和可持续性等因素。

为了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技术规程也开始强调全面考虑能源优化、负荷均衡和节能减排等因素。

3.2 温度控制和调节对于区域供冷供热系统来说,温度的控制和调节是非常重要的。

过去的技术规程对于温度的控制仅仅停留在整个系统的总体控制上,忽视了对于不同区域、建筑物甚至单个用户的温度需求。

现代的技术规程开始注重分区温度调节和个性化服务,通过智能化控制系统和传感器技术,使得区域供冷供热系统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3.3 可靠性和安全性区域供冷供热系统属于关键设施,在设计和运行中必须注重可靠性和安全性。

早期的技术规程中对于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考虑相对较少,主要关注系统的能效和经济性。

而现代的技术规程则更加注重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包括在设计阶段进行风险评估和安全策略的制定,以及在运行过程中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等方面的规定。

区域供冷和分散供冷的经济比较

区域供冷和分散供冷的经济比较

区域供冷与分散供冷的经济比较区域供冷的概念区域供冷系统 ( District cooling system, DCS)是指为满足某一特定区域内多个建筑物的集中空调冷热源需求, 由专门的大型冷冻站集中制造冷水 (冷却水或冷冻水 ), 通过区域管道供给的 1个或多个需冷单位的中央空调冷热源系统。

区域供冷系统由冷源、制冷站、输配管网和末端用户4部分组成(见图1)。

区域供冷的优点(1)节能:区域供冷以大型制冷机组代替家庭安装的分散式空调, 提高了制冷效率、能耗比。

(大型制冷机组的能效比高达4.0 , 甚至可达5.0以上。

现有的分散式空调平均能效比还达不到2.2。

)同时, 同一区域供冷系统给不同功能的建筑供冷,减小了各用冷单位的同时使用系数, 制冷机组的装机容量比传统制冷系统低20%左右。

通过对不同功能建筑的组合, 使系统负荷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

(2)缓解电网压力:区域供冷技术与蓄冷技术相结合, 减少制冷机主机容量, 降低制冷设备初投资。

制冷装置,利用夜间用电低谷时段制冰,白天用冷高峰时段融冰供冷,从而极大地降低高峰用电量,有效地调整用电结构,减少电网负荷,用户还利用峰谷电价差节约运行费用。

(3)保护环境:区域供冷系统的使用可有效地降低氟利昂和温室气体排放,减少分散式空调系统造成的城市热岛效应。

(4)改善建筑物外观、降噪实例分析:以某个小区为模型, 对分散式空调系统和区域供冷系统进行综合比较。

该小区内的建筑类型包括办公楼、酒店及住宅, 总建筑面积约为4m ,分布较为集中且满足区域供冷的条件。

该地区冬暖夏热供10 210冷时间为5个月。

按现行《采暖通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的规定, 夏季空调室外设计干球温度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 50 h的干球温度, 结合该地气象参数进行逐时冷负荷计算,计算得出夏季空调冷负荷指标为36W /2m。

从两者初投资、运行费用、使用年限整体综合比较,预期如下:此表不含空调系统在使用年限内产生的其他空调费用。

居住建筑各种供热方式的对比分析

居住建筑各种供热方式的对比分析

居住建筑各种供热方式的对比分析摘要:简要分析了集中供暖和分户供暖的优缺点,指出由于循环水泵的调节刚性是导致集中供暖能耗偏高的一个重要原因,综合考虑能源结构以及使用的灵活性和费用分摊的实际困难后认为居住建筑尤其是房开居住建筑目前最合适的供暖方式应该是单体式的热泵空调器。

关键词:居住建筑各种供热方式对比分析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供暖范围呈现出迅速扩大的趋势,原先不属于设计供暖范围的长江流域地区要求供暖的项目也是数不胜数,并且逐渐发展成一种基本要求。

供暖方式大的分类有两种:集中供暖和分户供暖,传统的集中供暖包括城市热力管网集中供暖和区域锅炉房集中供暖,燃料以煤为主,也有少数地方使用天然气的。

由于供热管网的水力平衡问题使得有的房间过冷、有的房间过热,因为末端一般不具备单独调节性,所以过热的房间很多用户就开窗降温,造成直接的能源浪费,而过冷的房间用户就只能自行采取一些辅助手段。

集中供暖还有一个大缺点就是如果不到固定的采暖季节,即便天气再冷,用户也没有暖气用,而供暖期间不管用户使不使用都得交费,因此缺乏灵活性。

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热泵形式的集中供暖为了兼顾夏季制冷需要,室内末端一般采用风机盘管,当然也有少数工程采用低温地板辐射供暖。

常用的热泵主机分为空气源热泵和水源热泵两大类,从地理范围来说水源热泵的应用范围比较广,全国各地都可以用,但受限于具体工程项目的水源情况,水源热泵的实际应用范围相对来说就要小得多;空气源热泵虽然在寒冷的东三省和内蒙古不宜使用,但在全国其他地区基本都是一个可以考虑的选择,当然可以考虑纯粹是从技术的角度而言的,如果综合初投资和运行费用之后,对房开商的住宅项目来说这种方案则几乎没有可取性。

因为空气源热泵能效比较低,大致在2.5~3.1的范围,即使与家用空调器相比也没有优势,调节性能更无法与分散使用的家用空调器相比,另外加上水系统的循环水泵电耗这一块,即便号称10%~100%无级调节的螺杆式空气源热泵机组,用在住宅项目上的综合能耗也起码高出分散使用的家用空调器30%以上。

区域集中供冷供热探讨解读

区域集中供冷供热探讨解读

区域集中供冷供热探讨解读随着全球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的规模和人口数量迅速增长,使得城市能源消耗量不断增加。

为了解决城市能源消耗过高、环境容量受限的问题,人们开始探索新的能源供应方式,其中之一便是集中式供热供冷技术。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什么是区域集中供热供冷技术?•区域集中供热供冷技术的优点•区域集中供热供冷技术的缺点•区域集中供热供冷技术的发展现状•区域集中供热供冷技术的未来展望什么是区域集中供热供冷技术?区域集中供热供冷技术是一种以中心供热站和中心供冷站为核心的供暖、供冷方式。

该技术采用热网和冷网将热量和冷量输送到用户处,从而实现城市规模供热供冷。

其优点在于可以有效降低城市管网的损失和局部能源浪费,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和环境质量。

区域集中供热供冷技术的优点1.节约能源区域集中供热供冷技术采用热网和冷网,可以有效节约能源,减少城市管网的损失和局部能源浪费,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和环境质量。

2.提高供能质量供热、供冷环境温度的波动性比分散式供热和供冷低,降低了由管网压力约束造成的能量损失以及由高层建筑冬季排放造成的热损失,提高了能量传输效率。

3.提高运行效率中央供热供冷系统具有较高的自动化程度,可以实现智能化管理,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浪费,降低了运行成本。

4.降低环境污染区域集中供热供冷技术采用清洁的能源,不会产生二氧化碳、硫化物、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并且锅炉的排放,由于在一处集中,便于处理和控制,提高了城市的环境质量。

区域集中供热供冷技术的缺点1.需要高成本投入区域集中供热供冷技术需要高成本的投入,包括中心供热站、中心供冷站、及热网、冷网、以及相关的管线等,建设和维护成本相对较高。

2.停运维护难度大由于中央供热系统覆盖的范围较大,一旦出现问题需要停机检修,维修难度较大,会影响大面积的供暖和供冷,比较困难。

3.影响建筑物设计和布局使用区域集中供热供冷技术需要在建筑物设计和布局上充分考虑采暖和制冷的布局,可能会增加建筑投资和个人居住空间。

区域集中供冷供热探讨剖析

区域集中供冷供热探讨剖析

区域集中供冷供热探讨剖析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建筑的越来越密集,数量也越来越多,建筑的能耗也越来越高。

如何提高建筑的节能效率已经成为当前建筑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在这个背景下,区域集中供冷供热正在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方案。

本文将对该方案进行探讨和剖析。

区域集中供冷供热的定义区域集中供冷供热,也称为区域集中供能,是指在特定的区域内,通过输送高效能源,如蒸汽、热水、冷水等,集中供应供热、供冷、供电、供气等服务。

最终实现全方位的能源供应与回收。

区域集中供冷供热的优点1.节能环保。

采用区域集中供冷供热,可以减少不同建筑物之间的重复供暖和冷却的情况。

不仅减少了能源的浪费,还可以降低环境污染。

2.经济效益好。

由于供热或供冷设备的规模大,造价低,装置寿命长,维护费用低,所以在建设成本和运行维护成本方面都有很大优势。

3.公共服务好。

区域集中供冷供热能够满足建筑物供暖和冷却需求,并且有机会为区域内其它行业和居民提供公共服务,例如酒店、学校等公共设施的供暖和冷却。

区域集中供冷供热的缺点1.建设需要大量的投资。

由于需要建设的供热或供冷设备规模大,因此需要大量的投资。

如果缺乏资金支持,则难以实现。

2.能源损耗问题。

由于要通过长距离输送能源,因此系统损耗也不可避免,这将产生额外的能源消耗成本。

3.运营管理难度大。

区域集中供冷供热系统需要联合多个单位和组织进行协调和管理,很容易出现运营问题。

区域集中供冷供热实施的要点1.选择合适的供热和供冷设备。

选择高效的供热和供冷设备,可有效提高设备的能源利用率,降低系统运行成本。

2.统筹规划。

需要通过对不同区域建筑的供暖和冷却需求进行全面的规划,确保能够在最大限度上降低能源损失,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3.定期维护管理。

需要采用科学的管理手段进行系统管理,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保养,确保系统的顺畅运转。

综合以上分析,区域集中供冷供热作为一种新型的节能、环保、高效的供暖方式,确实具有很大的潜力和优势。

常见的九种冷热源系统优缺点

常见的九种冷热源系统优缺点

一、常规电制冷空调系统目前使用较多的空调形式,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制冷主机的形式多种多样,具有制冷效率高等的优点,它有如下特点:(一)优点1、系统简单,占地比其它形式的稍小。

2、效率高,COP(制冷效率)一般大于5.3。

3、设备投资相对于其它系统少。

(二)不足之处1、冷水机组的数量与容量较大,相应的其它用电设备数量、容量也增加,运动设备的增加加大了维护、维修工作量。

2、总用电负荷大,增加了变压器配电容量与配电设施费。

3、所使用电量均为高峰电,不享受峰谷电价政策,运行费用高。

4、在部分地区拉闸限电时,出现空调不能使用的状况。

5、运行方式不灵活,在过渡季节、节假日或休息时间个别区域供冷,需要开主机运行,形成大马拉小车,浪费了机组的配置能力,增加了运行费用。

二、冰蓄冷空调系统冰蓄冷空调是在常规水冷冷水机组系统的基础上,减小制冷主机容量增加蓄冰装置,利用夜间低谷低价电力时段,将冷量通过冰的形式储存起来,白天需要供冷时释放出来。

该技术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应用于美国,在七十年代能源危机中得到发达国家的大力发展。

从美国、日本、台湾等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情况来看,冰蓄冷已经成为中央空调的发展方向。

比如,日本超过5000㎡的建筑物,就在设计时考虑采用冰蓄冷空调系统。

很多国家都采取了奖励措施来推广这种技术,比如美国转移1KW高峰电力,一次性奖励五百美元。

中国也加大对蓄能技术的推广力度,国家计委和经贸委特地下达《节约用电管理办法》,要求各单位推广蓄能技术,并逐步加大峰谷电差价。

冰蓄冷中央空调有如下特点:(一)优点1、减少冷水机组容量(降低主机一次性投资),总用电负荷少,减少变压器配电容量与配电设施费。

2、冷主机制冷效率高(COP大于5.3),同时利用峰谷荷电价差,大大减少空调年运行费,可节约运行费用35%以上(与热泵和溴化锂空调形式比可以节约40%以上)。

3、减少建筑的配电容量,节约变配电的投资,节约约30%(空调的配电投资);免双线路的高可靠性费用,节约投资。

降低能源使用成本打造绿色低碳园区——光谷金融港能源中心

降低能源使用成本打造绿色低碳园区——光谷金融港能源中心

继光谷软件园取得成功后,武汉光谷联合股份有限公司启动了武汉的金融后台和创新基地——光谷金融港项目的建设工作。

光谷金融港位于东湖高新区核心区域,规划用地1600亩,规划建筑面积160万平方米,可容纳8_10家金融机构设立综合性后台营运中心、30家专业后台中心和100家配套服务外包企业,能满足金融后台服务、企业总部服务、企业及机构研发、软件服务外包等四大功能需求。

问题在于在这个金融机构聚集、建筑体量较大的园区内,如果使用传统的能源管理方式,能源的消耗也较大。

在目前的低碳经济时代,如何降低使用能耗,做到既能节省资源、降低碳排放,又能为入驻企业节约成本,是我们建立一个生态园区所追寻的目标。

一、分散式供冷供热和集中式供冷供热系统目前,在建筑园区内,常常采用分散式或者集中式供冷供热系统。

分散式供冷供热系统需要业主对各自使用的建筑区自建单独的冷热源,使用时分开控制,独立运行。

这种能源供应方式的代表有vR v空调系统、分体空调等。

区域供冷供热是指对一定区域内的建筑物群,由一个或多个中心能源站集中制取热水、冷水或蒸汽等冷媒和热媒,通过区域管网提供给最终用户实现其制冷或制热要求的系统。

溴化锂吸收式机钼就是这种方式的典型代表。

目前,在光谷金融港园区内,我们就采用溴化锂吸收式机组进行区域供冷供热的方式。

园区致力于打造低碳高效的办公环境,蒸汽热力管网已覆盖园区,通过合理布局多个能源中心站,构成统一的分布式能源系统,溴化锂吸收式机组为企业提供绿色低碳的能源供应解决案。

二、光谷金融港能源中心建设的必要性和价值企业风采.武汉光谷联合股份有限公司∥誓瓠建立能源中心进行区域供冷供热对于光谷金融港这种大型园区有许多优点。

首先,从环保效益看,机组可以采用环保制冷剂,绿色无污染;可以规模化利用可再生能源;可以降低污染排放,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设施。

其次,从社会效益看,集中的机组可以减少空调装机和配电容量;运营管理更加专业化集约化;还可减小电力和燃气供应的压力。

能源站区域供冷供热系统与单体独立空调系统的方案对比

能源站区域供冷供热系统与单体独立空调系统的方案对比

时各栋商业单体不需设置空调机房和冷却塔,减少的空间可以换取更多的租赁或出售收入和建筑外立面美观性的提高以及酒店等商业场所噪音的大幅降低。

同时也消除了采用冷却塔所带来的释放羽状水蒸气和产生军团菌的问题。

由于能源站的高度集中,在管理和维护方面会更为方便和专业,可大幅降低管理人员的人力成本。

区域供冷供热的可靠性是分散的单体系统所无法比拟的,根据欧洲经验,区域供冷保证供冷的可靠性在99.7%以上,故连一般的医院和冷冻厂都取消了备用冷源,从而降低成本。

建筑学中的建筑高效供热与供冷技术

建筑学中的建筑高效供热与供冷技术

建筑学中的建筑高效供热与供冷技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物的供热与供冷需求也越来越重要。

在建筑学中,高效的供热与供冷技术是实现舒适宜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建筑高效供热与供冷技术的原理、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建筑高效供热技术建筑供热技术旨在提供舒适的室内温度和热水供应,同时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目前,一些高效供热技术已经在建筑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其中,地源热泵系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技术。

地源热泵利用地下土壤中储存的热能,通过热交换器和热泵的工作原理将低温热能转化为高温热能,实现供热需求。

这种技术具有高效、环保、可持续等特点。

另外,建筑外墙保温技术也是一种重要的建筑高效供热技术。

通过在建筑外墙上加装保温材料,可以减少室内与室外的热交换,提高供热效果,降低能源消耗。

常见的外墙保温材料有聚苯板、岩棉板等,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和耐久性。

二、建筑高效供冷技术建筑供冷技术旨在提供舒适的室内温度和空气质量,同时减少能源消耗。

目前,空调系统是建筑高效供冷的主要手段。

然而,传统的空调系统存在能耗高、噪音大、制冷剂对环境的污染等问题。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一些新型供冷技术应运而生。

其中,地下空气调节技术是一种较为先进的建筑高效供冷技术。

该技术通过将新鲜空气引入地下管道进行降温,再将降温后的空气通过送风系统输送到室内,实现供冷需求。

这种技术能够提供稳定的冷却效果,并且减少能源消耗。

此外,太阳能供冷技术也是一种有前景的建筑高效供冷技术。

利用太阳能热能进行制冷,可以减少电力消耗,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太阳能供冷技术在节能减排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是未来建筑供冷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三、建筑高效供热与供冷技术的发展趋势在建筑学中,高效供热与供冷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智能化控制:未来建筑高效供热与供冷技术将借助智能化控制系统来实现更加精准的温度调节和能源管理。

通过传感器和自动控制技术,建筑的温度和湿度可以进行动态调整,提高舒适度并降低能耗。

住宅楼独立供暖与供冷

住宅楼独立供暖与供冷

住宅楼独立供暖与供冷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住宅楼作为人们居住的重要场所,供暖与供冷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而其中独立供暖与供冷系统的应用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选择。

本文将就住宅楼独立供暖与供冷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首先,住宅楼独立供暖与供冷带来的主要优势是能够满足个性化需求。

传统的集中供暖与供冷系统往往无法满足不同住户对温度的不同要求。

而独立供暖与供冷系统通过设置个体化的温度控制装置,能够让住户根据自身的需求来调节室内温度,从而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这种个性化的供暖与供冷方式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提高住宅楼的居住质量。

其次,住宅楼独立供暖与供冷还具有节能减排的好处。

现代社会对于环保和能源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传统的集中供暖与供冷系统存在着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问题。

而独立供暖与供冷系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精确调节,减少能源的浪费,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个体化的供暖与供冷方式也可以减少能源的输送损失,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此外,住宅楼独立供暖与供冷还能够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维护的便捷性。

在传统的集中供暖与供冷系统中,一旦发生故障,需要对整个系统进行维修,给住户带来不便。

而独立供暖与供冷系统中的设备是相互独立的,一旦其中某一个设备出现故障,只需对该设备进行维修,不会对其他设备产生影响。

这种单独维修的方式不仅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也降低了维护的难度和成本。

然而,住宅楼独立供暖与供冷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是高成本的问题。

相比于传统的集中供暖与供冷系统,独立供暖与供冷系统需要在每个住户之间独立设置供暖与供冷设备,这就带来了更高的设备成本和维护成本。

其次是技术和设备选择的问题。

独立供暖与供冷系统的设计和实施需要专业的技术支持,住宅楼的结构和居民的需求也需考虑在内。

因此,在选择适合的独立供暖与供冷系统时,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确保系统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住宅楼独立供暖与供冷系统是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它能够满足个性化需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设备可靠性并方便维护。

独立供暖与集中供暖的比较

独立供暖与集中供暖的比较

是独立供暖仍是集中供暖?-北极星应用前景剖析我国北方传统采暖地域正在开展分户操纵和计量收费的热改工程,但碰到专门大阻碍,面临着重重困难。

独立供暖系统在北方地域的应用能够天然解决分户操纵和计量收费问题,还不用建设室外管网,幸免室外逛网的输配能耗和跑冒滴漏,推行应用具有庞大优越性。

我国南方普遍的传统非采暖地域,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域,尽管缺乏集中供暖管网,但最近几年来供暖需求日趋扩大,独立供暖系统作为上述区域的要紧选择,有着广漠的进展前景。

下表是独立供暖和分户供暖的对照:通过比较能够看出,独立供暖系统在节能保温比较严格,运行调剂独立性较强,不同用热单元分界较清楚,需要按不同用热单元收取费用的以住宅为代表的居住建筑中具有庞大优势,最近几年来独立供暖系统在住宅建筑中突飞猛进的应用势头也专门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另外,独立供暖系统的运行费用能直接反映建筑供暖的需求,对建筑物的节能保温和住户的行为节能都具有壮大的推动作用。

独立供暖的热源设备要紧有两种,一种是采纳天然气燃烧的壁挂炉,一种是采纳电驱动的热泵。

热泵有分为地源热泵和空气源热泵两种,下表是两种设备的比较:通过比较能够看出,采纳热泵来做独立供暖系统,在平安性,综合造价,利用寿命,利用条件限制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专门是一套热泵系统既能知足冬季的取暖需求,又能知足夏日的空调制冷需求;利用的能源是最为普及的电力,相较之下,燃气炉受供气量,供气管网等诸多限制;而且从环保性来讲,燃气炉毕竟仍是有CO2的排放,而且消耗的是能够做其他用途的高品位能源,而热泵消耗的是电力,尽管目前中国的大部份的电力来自非清洁能源-煤,可是,随着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和水电的进一步进展,中国的电力也将变得愈来愈清洁。

从这三点来看,热泵作为独立供暖系统的热源,具有庞大优势。

热泵的最大缺点是其制热量和能效比随热源侧的温度下降而衰减。

如何解决热泵的制热量和能效比随热源侧的温度下降而衰减那个问题呢?目前有两种解决方案。

高楼独立供暖与供冷

高楼独立供暖与供冷

高楼独立供暖与供冷在城市中,高楼大厦是繁忙生活的象征,然而,高楼的供暖与供冷问题一直是居民们头痛的难题。

如何为高楼提供高效的供暖和供冷服务,不仅关乎居民的舒适度和生活品质,还直接影响着城市的能源消耗和环境质量。

因此,高楼独立供暖与供冷的探索与实践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一、高楼独立供暖高楼的供暖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传统的集中供暖系统有其局限性,例如:耗能大、管道损耗、温度不均等等。

因此,独立供暖成为了一种更加可行和高效的解决方案。

独立供暖是指为每个居民单独提供独立的采暖设备,以满足个性化的温度需求。

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解决传统集中供暖的不均问题,还能够降低能源浪费,提高供暖效率。

独立供暖通常采用地源热泵、太阳能热水器等技术,通过多个小型供暖设备直接为每户居民提供温暖。

然而,高楼独立供暖也面临一些技术和经济上的挑战。

首先,在技术方面,独立供暖需要解决设备安装、管道敷设、调温控制等问题,同时需要针对高楼建筑的特点进行设计调整。

其次,在经济方面,独立供暖需要投入较大的成本,包括设备采购、设施改造、运维维护等方面的费用。

因此,综合考虑技术和经济的因素,高楼独立供暖需要打破传统思维,探索更加创新和可行的解决方案。

二、高楼独立供冷高楼供冷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和气候的变暖,高楼供冷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传统的供冷方式主要是通过集中供冷系统来实现,但它存在着能源浪费、运行成本高、温度调节不精准等问题。

因此,高楼独立供冷成为了改善供冷问题的一种新思路。

独立供冷是指为每个居民提供独立的供冷设备,以满足个性化的温度需求。

这种方式可以通过采用电力驱动的冷凝器、风冷式冷热泵等技术,为每户居民提供冷量。

独立供冷不仅能够满足高楼居民个性化的供冷需求,还可以避免集中供冷系统的能源浪费和温度调节不精准的问题。

然而,高楼独立供冷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技术难题和运营管理等。

技术方面,独立供冷的设备需要满足高楼建筑的需求,同时还需要满足能源消耗的低碳要求。

住宅建筑区域供冷与其他供冷方式的比较

住宅建筑区域供冷与其他供冷方式的比较

住宅建筑区域供冷与其他供冷方式的比较
郑钢
【期刊名称】《供热制冷》
【年(卷),期】2005(000)009
【摘要】本文对采用区域集中供冷的住宅空调的特点进行分析,并与住宅空调中常见的另外2种供冷形式(分体式空调和户式中央空调)的运行特点、初投资和20年运行总费用等进行比较。

区域供冷采用冰蓄冷加低温送风系统能提高空调效果,虽然初投资方面集中供冷比其他2种形式大,但是从20年的总运行和更新费用来看,区域供冷经济性最好。

【总页数】3页(P78-80)
【作者】郑钢
【作者单位】开利空调销售服务(上海)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831
【相关文献】
1.区域供冷和分散供冷的经济比较 [J], 刘文娟;徐元宝
2.区域供冷供热住宅建筑空调负荷同时使用系数的计算 [J], 蔡龙俊;欧阳生春
3.广州大学城区域供冷、供热系统广州大学城区域供冷系统 [J], 无
4.区域供冷系统中用户侧多种换热的方式比较 [J], 薛根
5.区域供冷系统中用户侧多种换热的方式比较 [J], 薛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园区供冷热能源建设方案

园区供冷热能源建设方案

园区供冷热能源建设方案一、园区供冷热现状与需求分析。

咱先看看咱这个园区现在的情况哈。

目前园区里的供冷热那叫一个乱,有些楼冬天冷得像冰窖,夏天热得像蒸笼。

这可不行,咱们得让在园区里工作和生活的小伙伴们舒舒服服的。

从需求上来说呢,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要求。

办公区吧,大家都希望上班的时候温度刚刚好,冬天不冻手,夏天不冒汗,这样工作效率才高嘛。

生产车间呢,有些设备对温度和湿度有特殊要求,要是供冷供热不稳定,可能会影响产品质量。

还有生活区,大家下班回家或者休息的时候,都想有个舒适的环境,舒舒服服地洗个热水澡,冬天有暖气,夏天有冷气。

二、能源选择。

1. 地源热泵。

这地源热泵可是个好东西。

就像是从大地这个超级大空调里取冷取热。

冬天的时候,它把地下的热量“抽”出来,送到园区的各个角落,让大家暖烘烘的;夏天呢,又把室内的热量“送”到地下,给园区降温。

它的好处可多了,环保又节能,而且比较稳定,不像有些能源供应,一会儿热一会儿冷的。

不过呢,前期的投入有点大,需要在园区里打好多井,就像给大地扎针一样,但是从长远来看,还是很划算的。

2. 太阳能。

太阳能大家都熟悉,太阳公公可是个免费的能源宝库。

咱们可以在园区的楼顶、空地上安装太阳能集热器。

夏天的时候,太阳能可以用来制冷,通过一些神奇的设备,把太阳能转化成制冷的能量。

冬天呢,也能把水加热,给大家提供暖气。

太阳能有个小毛病,就是它得看天吃饭,如果遇到连续的阴雨天,那它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

所以呢,它不能单独挑大梁,得和其他能源配合着用。

3. 天然气。

天然气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它燃烧起来可以产生大量的热量,供热那是杠杠的。

而且现在天然气的供应比较稳定,管道也都铺得差不多了。

天然气毕竟是化石能源,燃烧会产生一些污染物,虽然现在的技术已经很先进了,能把污染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但还是没有地源热泵和太阳能那么环保。

综合考虑呢,我们可以搞个能源组合套餐。

以地源热泵为主,太阳能为辅,天然气作为备用能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行费用
主要为供冷供热费用,用户冷热源电费仅考虑循环水泵耗电,耗电的最大头制冷主机已不在单体建筑内。
按商业电费、商业水费运行,由于小型设备效率低,耗电量耗水量均较大。
接区域供冷供热系统,建筑内无冷却塔及热水锅炉,无需补水。
冷却塔补水及热水锅炉补水是占建筑物耗水量很大的比例。
减少运行维护人员,相应人力成本降低。
运维人员的增加加大了用户运行成本。
综合单价主要构成
市政基础设施容量费增加
冷热源主机设备购置及安装费降低
计量冷热费增加
用冷用热量折合成电费降低
板换间设备购置及安装费降低
冷却塔、冷却水系统管网购置及安装费增加
板换间变配电装置购置、安装费及用电报装容量费降低
冷热源机房变配电装置购置、安装费及用电报装容量费增加
由区域供冷供热系统统一提供低温冷水及高温热水,有条件实现低温送风、温湿度独立控制、大温差供冷等多种空调形式,提高室内舒适性。
常规空调方案,空调形式单一
运行管理
区域供冷供热系统规模大,技术要求高,采购要求严格,门槛较高,设备及系统可靠性高。
小容量设备生产厂家较多,技术门槛低,价格竞争激烈,导致质量难以把控。
区域供冷与独自供冷的比较
项目
区域供冷供热方案
自建冷热源方案
项目投资
仅需采购换热器、循环水泵及配套管件,设备造价大幅下降,减少安装费用。
需购置制冷系统设备,如冷水机组、热水锅炉、冷却水泵、冷冻水泵、冷却塔等,设备价格昂贵。
冷源部分用电全部不在单体建筑内,主要设备仅循环水泵耗电,大幅减少变配电设备投资。
单体建筑无法与多联供系统结合,为建筑节能认证的加分项少,且需要增加的投资较大。
采用离心式冷水机组、双工况冷水机组、吸收式溴化锂冷水机组,同时结合冰蓄冷和水蓄冷系统等多种制冷形式,充分保障冷源安全可靠性。
单纯电制冷、可靠性及安全性较低。
需要安装的设备少,复杂程度降低,工期缩短。
空调、采暖设备数量多,现场管线协调工作量大,专业化程度要求高,因而工期也较长。
变压器、高低压配电等设备按空调装机容量确定,并购置接至冷冻机房、冷却塔等的电狼,空调用电负荷约占建筑总用电负荷的40%~60%。
用电报装增容减少,用电增容费下降。
用电增容费按报装用电负荷缴纳。
仅设用户还热间,取消制冷机房、锅炉房及冷却塔,变配电房比自建空调减少一半,相应土建成本大幅下降。
土建机房面积包括制冷机房、锅炉房及变配电房,并应考虑冷却塔、风冷热泵等设备带来的荷载造成的土建成本增加。
板换间占地及土建成本降低
冷热源机房及冷却塔占地及土建成本增加
换热间设备维护保养费降低
冷热机房、冷却塔设备维护保养费增加
用电费用水费降低
用电用水费增加(冷却塔及热水锅炉补水量最大)
对用户的影响
无需冷却塔,解放室外空调设备场地,提高利用率,利于建筑造型。
需考虑冷却塔Βιβλιοθήκη 置,占用使用空间,影响建筑立面及景观。
空调冷热源设备仅限于换热间,噪声可控,耗水量少,排污少,对用户影响小。
大量室外空调设备,热污染、噪音及漂水影响,对高层建筑影响更为严重。梅雨季节冷却塔白雾现象难以消除。
先进的区域供冷形式,与热电厂结合实现多联供能源梯级利用,冷站采用余热制冷、冰畜冷等方式,有利于申报绿色建筑、LEED等认证。
冷热源仅为换热器及水泵等,设备种类少、数量小,运行维护工作量少。
冷热源设备包括冷水机组、热水锅炉、风冷热泵、冷却塔等,维护依赖于个设备厂家,冷却塔风机皮带等易损件经常更换。
维护工作量少,管理人员减少。与区域能源公司合作更可以将维护管理工作外包给专业人员。
设备数量、种类多,需要的专业维护人员较多,各类设备需作的运维工作各不相同,工作量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