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工业的跨越式发展
市场热点关注:机遇成就未来 抢抓机遇实现产业跨越式发展
高 档数控机 床 与基 础 制造装 备科技 重大 专项 将对 产 业和市 场产 生直接积 极 的影响 ;三 是 国际机 床工
业 的不景气可能促使人 才、技术 、资本向 中国流 动 ,
.
3 . 第0 数控机床市场 8 7期
M
白贡 开业。6月 2日,南 京二机 齿轮机床 公司总投 资
长 效合作机 制 ,共建数 控成形 磨床试 验研究 基地 。 机 遇 决 定成 败 !机 遇 改 变 命 运 !机 遇 成 就 未 来 !只有抓住时代变迁机遇 .国家政 策机遇 、科技进 步 机遇和 市场缝 隙机遇 ,或许就 是抓 住 了一次成 功 的机遇 。 中国机 床行 业 当前 的机遇 至 少蕴含 在 以下
型直线滚动导轨精密曲面威形 数控磨床 ”项 目.经 审 设 的大型铸造基地 在吉林签约 。5月 2 日,四川长 0 查 和答辩 .成功地入选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的项 目,并 征机床 集 团总投 资 2. 1亿元 的数控机 床制造基地 在 由此建 立产学研 用 紧密结合 和科 技资源 整合 开放 的
为世 界机 床技 术 的重 要组成 部 分 , 已经初 步 具备 了 高 档数 控机 床 有 求于从 国外 进 口 ,处 于 受到一 定制 较强 的研 发能 力 和制造 能 力 ,具 有较 强 的经济 实 力 约 的不 利 地位 。
和物质基础 ,从过去 的引进 、消化 、吸收 为主 ,转变
4. 6亿元 的齿轮机 床研发生 产基地在南 京开建 。6月
2 2日,星火 机床公 司投资 5亿 元建设 的数控 立式车 床 项 目在营 口奠 基 。
应该看到 .当前及今后世界机床市场 的竞争 ,实 际是围绕环保 、节能 、降本 、增效等重 点 在 研发 、
工业转型与跨越式发展(欧阳万坤)
2010年过100亿元的18家。 2009年过100亿元的16家,50-100亿元的9家,10亿-50亿元的122家。 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8家。 世界500强2家。东风汽车公司(第182位)、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第428位)
②中小企业成长加快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877家,比“十五”末(6813家)增加 9064家,是2005年的2.33倍。
一、现实基础:“十一五”湖北工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四)工业投资加大,发展后劲增强 工业投资
“十一五”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递增24.6%。2010年,完成工业固定 资产投资3917.5亿元,增长33.4%, 是2005年的3.5倍。
技术改造投入
“十一五”技术改造投入年递增21.5%。2010年,完成工业技术改造投 资1652.6亿元,增长24.1%。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重点在工业,难点在工业,出路也在工业。
工业要为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提供首要支撑。
目录
1 2 3 4
现实基础:“十一五”湖北工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紧迫要求:“十二五”工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分析
路径选择: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支撑保障:主要措施
一、现实基础:“十一五”湖北工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一)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经济效益明显提升
二、紧迫要求:“十二五”工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分析 (一)面临的机遇分析 1、发展阶段性特征具有“快”的内在机遇
①我省处在工业化中期。参照美国现代经济学家H • 钱纳 里等人提出的工业化阶段划分标准,2010年湖北人均GDP达到 4000美元,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按照“霍夫曼定理”关于工 业内部结构划分理论,湖北处在重化工业化阶段。 ②具有快的内在机遇。国际经验表明,工业化进入中期发 展阶段,这一时期通常是工业快速增长阶段、经济起飞阶段,也 是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是不可多得的加快发展机遇期。 历史的惠顾,千载难逢,不可错失! 今天的使命,明天的人不能替代!
试论新世纪中国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维普资讯
壬 黾 客是侍霍 ≥凄 从什么发展阶段或水平 成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作为前l 条件。人 鬯
跨越到什 么 发展阶段或 水平 上去 ?为什
么要 实现跨越 式发 展?有 无可能 实现跨 越式 发 展? 是否 又要搞 l 5 9 8年 的 “ 大
兴 产 业 的 诞 生 , 而 且 使 传 统 产 业 也 发 生 着 革 命 性 的 变 革 。 新 世 纪 中 国 要 实现 现 代 化 , 在 经 济 发 展 上 赶 上 发 达 国家 。 2 1 世 纪 的现 代 化 与 2 纪 的现 代 化 具 有 不 0世
能 由原始经 济时代 直接 进入 工业经 济时
新世 纪的跨越 式 发展 与 l 5 9 8年的
“ 跃 进 ” 和 l 7 年 的 “ 跃 进 ” 有 大 98 洋 着 本 质 的 区 别 。 “大 跃 进 ” 和 “ 跃 洋 进 ” 仅 从 良好 的 主 观 愿 望 出发 , 脱 离 中 国 国情 ,违 背 客 观 经 济 规 律 , 缺 乏 必 要 的经 济 基 础 , 是 不 可 能实 现 的发 展 目
跃 进 ”和 l 7 年 的 “ 跃进 ”那样 8 9 洋 的盲 目 冒进 ? 怎 样 才 能 真 正 实 现 跨 越 式
发 展 ? 则 是 正 确 理 解 和 切 实 执 行 这 个 新
类 社 会经济 发展 的实践证 明了这种 客观
必 然 性 的存 在 。但 是 ,这 种 客 观 规 律 性
年 只有 22 3 9户 , 19 9 9年 达 到 18 5户 , 95
5年 增 加 75倍 。 互 联 网用 户 19 . 9 22 F A SOIC OC u0 O D t E MS 10 R P I NO .
2022年行业分析报告我国乙烯工业呈跨越式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乙烯工业呈跨越式发展趋势分析我国乙烯工业进展开头留意规模效益,大型化已成为进展主流,新建装置规模一般在80万~100万吨/年我国乙烯工业经过近50年的进展,生产技术、装置规模和单炉装置产能都有很大进展,从近年产能的急剧增长趋势,可明显看出我国乙烯工业近年来呈跨越式进展趋势;但目前乙烯工业布局分散、原料供应紧急等问题也应引起关注。
世界产能集中四大产区据统计,2022年世界乙烯总产能为1.195亿吨/年,同比增长2.8%。
欧洲和北美的乙烯产能所占比例有所下降,而亚洲、中东及拉丁美洲所占比例渐渐上升。
目前北美、亚洲和西欧成为世界三大乙烯产区,占世界乙烯产能的比例分别为29.2%、28.9%和20.1%,中东是世界第四大乙烯工业产区,占世界乙烯产能的10%。
自20世纪90年月中期以来,世界乙烯装置规模快速向大型化进展。
目前全球以石脑油为原料的裂解装置规模已达110万吨/年,以乙烷为原料的已达135万吨/年,中东正在规划建设以乙烷为原料的超过150万吨/年的乙烯装置,一些公司在讨论建设180万吨/年装置的可能性。
随着世界新建大型装置的投产和对原有装置的脱瓶颈改造,乙烯装置平均规模不断提高。
目前,沙特阿拉伯乙烯装置平均规模提高到88万吨/年,北美地区及新加坡的乙烯装置平均规模在65万~77万吨/年。
韩国、日本、我国台湾、印度和中国大陆的乙烯装置平均规模在38万~52万吨/年。
炼化一体化、装置大型化极大地提高了石化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优化了总体布局,可降低乙烯/丙烯生产成本,有效利用资源,削减投资,降低能耗,削减废物排放。
我国乙烯呈跨越式进展我国乙烯工业经过近50年的进展,生产技术、装置规模和单炉装置产能都有很大进展,产量从1960年的700吨、1970年的5100吨上升到2022年的1024.8万吨。
2022年国内乙烯产能达到997万吨,很多装置产能从60万吨/年提高到80万吨/年,以提高其规模经济性和改善资源利用率。
新型工业化是实现跨越式发展之路
化 ,就是科技含 量高 、经济 效益好 、资源 消耗低 、环境 污染 少 、人 力 资源优 势 得到 充分 发 挥 的工业 化 道路 。这 一新 概 念 ,反 映 了我党 工业 化理论 的新发展 。它 是特指 中国特 色的 工业 化道路 ,并 不是指其他任 何一个 国家。工业化是 由农业 经济转 向工业经 济的一个 自然 历史过程 ,存 在着一般 的规律
一
争力为 中心具有 中国特 色的工业 化模式 。是 中国结合 国际环
境与 国情 的历史条件 下,与实施科 教兴 国战略紧密结合 ,充
分发展科 学技术作为第 一生产力重 要作用 ,将 科技与工业 发
展 捆 绑 ,相 互 推 动 。
条可供借鉴 的工业化新模式 。 新 型 工业 化 是相对 传 统 工业化 而 言 的 ,新 型 工业 化 的
现 工业化 时人 口将超 过1 亿 ,并超 过 己实现 工业化 的国家和 4
地 区 的人 口总 量 。 中 国基 本 实 现 工 业 化 ,是 一件 对 世 界 发 展
社会跨越式 的发展 。
新 型 工 业 化 是 以科 技 进 步 为 动 力 , 以提 高 经 济 效 益 和 竞
具有重大影 响的大事 。中 国新 型工业化道路 的顺利推进 ,将 给 占世界人 口8 % 0 以上 的尚未实 现工业 化 的发展 中国家提供
发挥 ; “ ”,是指产业结 构和谐 ; “ ”,是指工业 发展 谐 适 速 度适度 ; “ ”,是指 以毛泽东 同志倡导 的农轻 重和邓小 序 平 同志倡导 的吃穿用为序 ,即后者 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要 以前 者 为基础 。前6 个字 主要是质 的规 定性 ,后2 个字主要 是量 的 规 定性 。一句话 ,新 型工业化道路是质与量的统一 。
解读中国制造2025
解读《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期行动纲领。
它并不是一个一般性的行业发展规划,而是着眼于整个国际国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变革大趋势所制定的一个长期战略性规划,不仅要推动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健康稳定发展,还要在应对新技术革命的同时,实现高端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
《中国制造2025》的出台主要源于三大背景。
一是环境与资源的制约加剧,劳动力与原材料等成本日益上涨,使得我国面临巨大的压力。
由于劳动力成本上涨以及制造业领域的技术进步,随着发达国家纷纷出台重振制造业的强力政策,部分制造业企业开始从我国迁出,也有部分跨国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将目光转向工资低廉的东南亚地区,我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同时,传统制造业能源消耗大、污染严重,也饱受大众的质疑。
二是受德国“工业4.0”战略和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的刺激,激发了我国从“工业大国”升级到“工业强国”的坚定决心。
三是受到现代制造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以及各国制造业科技创新的影响,我国也亟待找到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中国制造2025》明确指出:“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重点在制造业,难点在制造业,出路也在制造业。
”因此,强化制造业应成为中国未来宏观政策和产业政策的重点。
中国制造业现状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需要强大、独立、自主的制造业。
但是,谈及国内制造业(如智能手机、集成电路、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发展状况,各产业普遍面临市场庞大、缺少核心技术、产品低端、利润少、人才缺乏等问题。
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与制造强国仍存在较大差距。
最主要的问题表现在:产业结构不合理。
我国制造业产业结构为低水平下的结构性、地区性生产过剩,又表现为企业生产的高消耗、高成本;目前各类产业的一个普遍现象是分散程度较高,集中程度较低;在基础原材料、重大装备制造和关键核心技术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20世纪30年代中国工业的发展历程
20世纪30年代中国工业的发展历程【序】在中国历史上,20世纪30年代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工业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经历了许多重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对中国工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深入探讨20世纪30年代中国工业的发展历程,从不同角度全面评估这一时期的重要性,并据此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一、国际环境的影响】20世纪30年代是世界经济大萧条时期,中国工业的发展受到了国际环境的影响。
在全球范围内,经济衰退导致了国际贸易的大幅下降,中国作为一个贸易大国,其工业出口受到了较大的冲击。
世界上的一些大国也对中国进行了殖民统治和侵略,剥夺了中国的资源和市场。
【二、政治因素的影响】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国内政治动荡的时期,国民党和共产党在政治上展开激烈的斗争。
国共两党的内战,以及国民政府的对外抗日斗争,使得中国的工业建设面临了严峻的挑战。
政治因素对中国工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政府的政策和决策直接影响了工业的发展方向和速度。
【三、经济政策的调整】面对国际和国内的复杂形势,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经济政策调整,推动了中国工业的发展。
政府加大了对工业的投资,扶持了工业企业的发展,促进了工业化的进程。
政府还推动了一系列重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工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四、工业发展的成就】经过多年的努力,20世纪30年代中国工业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成就。
在国际环境的压力下,中国工业仍保持了一定的增长势头,虽然受到了一定的挤压,但仍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
政府也加大了对工业企业的扶持力度,提高了产能和技术水平。
【五、对主题的个人观点和理解】20世纪30年代中国工业的发展历程,是中国工业化进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面临了严峻的国际和国内挑战,但也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成就。
我认为,这一时期的工业发展历程,是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标志,对中国工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中国船舶工业跨越式发展的探索
产业链长、对工业经济的带动性很大。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快, 国际分工 日 益明晰, 中国 成为世界制造中心的轮廓初现,生产的原材料的输入 和产品的输出,陆运和空运无论在量上还是在成本上 都无法与海运抗衡, 所以, 国际海运业将有一个大发展 时期, 与此同时, 国际船东和船运公司更换船舶的高峰 期即将到来, 居估计有上千亿美元的市场前景, 商机无
限,国际船舶业必将有一个大的发展时机。诸多 因素 ,
居世界第一位, 年新船完工 6 2 8 万修正总吨, 占国际市 场份额 3 . ,日 19 本居世界第二位,年新船完工 6 5 6 万修正总吨,占国际市场份额 3. ,中国居世界第 11 三位,年新船完工 17 5 万修正总吨,占国际市场份额 73 , . 德国居世界第四位, 年新船完工 17 1 万修正总 吨。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发现, 虽然我国名列第三, 但与 第一、 第二的差距很大, 与第四的差距很小。 在技术上, 我国处于技术运用阶段,即对国外的一些造船技术进 行学习运用, 对技术的开发能力还非常有限。 自己 造船 品种上 , 我国目前主要建造一些粗放型、 劳动密集型船 舶。 高技术、 高附加值船主要还在 日 本、 韩国和德国建
国际上涉足电 子商务的造船企业已经有 20 30多家。 其 中, 规模较大、 成效比较显著的造船企业在不同国家的 分布很不均衡。
船厂取工小时工资 ( 姜元) 劳萌生产丰 ( 万蕞元/ . 人 年)
人均 年追 船 量 ( 悬吨 / .年 ) 人
2 o8 '
61 .
3 o 5 5
2 0 年 第 2期 06
中国式现代化取得的工业成就
中国式现代化取得的工业成就中国式现代化取得的工业成就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工业化进程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在工业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从上世纪50年代的农业社会,到现在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国之一,中国实现了工业化的跨越式发展。
中国的制造业产值、出口额以及技术水平都在世界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
2. 基础设施建设: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大量的高速公路、铁路、机场、港口等交通和物流设施的建设和改善,推动了工业的发展。
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为企业提供了更好的生产、运输和销售条件。
3. 科技创新:中国不仅加强了对传统工业的提升改造,还积极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中国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形成了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内企业。
中国也在航天、高铁、核电等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在全球范围内引领着相关行业的发展。
4. 产业升级:中国式现代化注重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通过推动产业链上游和下游的对接,中国逐渐转型为以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工业体系。
制造业向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制造等高新技术领域迈进,实现了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变。
5. 绿色发展:中国在工业发展中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致力于构建环境友好型的工业体系。
中国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领域做出了积极尝试,通过减少传统工业对环境的影响,推动了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6. 品牌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注重品牌建设,培育了一大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秀企业品牌。
例如,华为、阿里巴巴、小米等企业在全球范围内享有很高的声誉和知名度。
这些品牌的崛起不仅提升了中国的工业形象,也为中国的经济走向世界提供了有力支撑。
总的来说,中国式现代化取得的工业成就丰硕而瞩目。
通过加速工业化进程、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科技创新、进行产业升级、坚持绿色发展和注重品牌建设,中国在工业领域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国家的经济增长和人民的福祉做出了重要贡献。
跨越式发展释义
跨越式发展释义什么是跨越式发展,江泽民同志有过一段经典的论述。
他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曾经指出:“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应该更加重视运用最新技术成果,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
”后来他进一步提出“努力实现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跨越”,并将其确定为“我们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履行的重要职责”。
则使跨越式发展的主题更加具体化是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我国生产力跨越式发展。
”强调未来五年的发展应该是跨越式速度。
刘志军部长在铁路跨越式发展研讨会上指出,“落实‘三个代表’要求,抓住新的历史机遇,努力实现中国铁路跨越式发展”。
大计已定,如何按计划起步,有必要弄懂一个问题:什么叫跨越式,怎样才算是跨越式发展,本文略有以下浅识。
一、从语义学角度理解,跨越式发展可分为三个不同的层面主要是从跨越式的具体内涵上认识。
跨越式是一种非常规性的前进方式,按照由小到大排列,有技术跨越,社会生产力跨越、国民经济的跨越,每种跨越都有横向和纵向双重含义。
我国跨越式发展战略是和经济全球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抓住战略机遇期等有关的发展战略相关。
㈠所谓技术跨越,是指相对落后的技术系统可跨越过某些阶段实现技术升级,从而在产业主导技术能力和水平上缩小与已原先有存在差距、技术跨越一般发生在技术经济模式发生转换的时期,如中国印刷技术从第一代铅字印刷技术跨越到最先进的激光照排,通讯技术越过摸拟式而用数字制式,电子信息对纸介质信息的代替,减少了造纸工业原料消耗和环境污染,都是技术跨越成功的实例。
㈡所谓生产力的跨越。
是指相对落后的生产力系统,在一定的条件下加速实现升级换代、从而逼进世界最先进的生产力水平,比如,英国研制蒸汽机车花费了70多年的时间,而美国从工业革命一开始就引进了蒸汽设备,由于美国工业革命的起点是建立在英国工业革命的经济起点上,所以它将为工业科技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跳跃式来赶超英国。
我国目前处于手工生产力和机器生产力并存时期,在工业化尚未完成之时,信息化浪潮已经席卷全球,而信息生产力有极强的渗透性和融合性,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我国跨越式发展本质之义。
中国工业升级的发展路线和方向
中国工业升级的发展路线和方向中国是一个工业大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实现了快速发展,但是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传统的工业发展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国家的需求。
因此,中国工业需要升级,实现新的发展路线和方向。
一、工业升级的背景中国工业的发展切换到了“新常态”,这意味着工业发展模式需要从“规模”型向“质量”型转型。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中国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旨在千方百计提升中国工业发展水平,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国家在全球工业链中的竞争力。
作为“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核心内容,工业升级的发展路线和方向将会给中国工业带来哪些变化?二、基础工业升级标准化、智能化、绿色化是现代化制造业的三大核心,其中,基础工业升级是实现这三大核心的重要保障。
基础工业包括钢铁、石化、建材等传统工业,是工业发展的基石。
通过改造传统工业,提高整个工业的技术水平和效率,从而实现整个工业的升级。
三、重点领域升级针对汽车、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重点领域的升级,将使研发智能化、计算机数字化、生产高自动化成为重要的工业技术创新方向。
国家力推新能源汽车和新型轨道交通技术,推进燃料电池、锂电池技术应用,还积极推进网络化制造和大规模定制化制造,为行业发展带来新的动力和竞争优势。
四、产业链升级从原材料采集、加工、制造、销售等多个环节展开产业链升级,以此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工业企业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提高,进一步推进工业议价能力提升和国民经济稳步增长。
五、工业发展趋势随着技术进步和工业升级,未来的工业发展将具有越来越高的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特性,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逐步应用将会成为当之无愧的新工业兴起的重要支撑。
总的来说,“中国制造2025”计划将在智能制造、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以及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推进升级,为中国工业的稳步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持。
六、结论工业升级路线和方向是中国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工业实现国际竞争力提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中国近代工业发展历程
中国近代工业发展历程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历程从十九世纪中叶开始,到今天,经过了将近二百年的发展。
经历了不断的变化,中国的工业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与跨越式发展。
一、十九世纪中叶以来的工业发展1850年,中国经济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水平。
当时,清朝政府出台了“开放政策”,吸引了许多西方商人前来中国开展贸易活动,而且政府开放的政策还鼓励在中国境内建立工厂。
然而,中国的工业发展仍然处于萌芽状态。
到了1860年,中国的工业发展正式按照英国工业化的模式进行,一些外国企业开始在中国租用国有土地,开发了铁路、高速公路、港口等公共基础设备和工业企业。
1890年,第一家国有企业英中纺织公司成立,标志着中国工业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二、民国以来的新发展1911年清朝末年,随着中国最后一位帝王清朝宣告退位,中国变成了民国,即被称为“中华民国”的国家。
1912年,成立了中华民国,这标志着中国社会正式步入现代化的道路。
随着政府的改革政策的实施,中国的经济迅速发展,尤其是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快的增长。
1917年,一位叫陈嘉庚的华侨投资者在上海建立了宝钢,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家大型的国有企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从此开始出现了许多大型的私营企业和国有企业。
三、新中国建立以来的发展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建立后,政府高度重视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立足当时的经济条件,积极推进了工业的发展。
具体的政策有:将重金属、家用电器等行业指定为国有控股,在重点行业控制生产数量,并改善各行业利润分配机制。
同时,政府还大力发展一些具有技术含量高的新型产业,这些产业包括:电子、机械、精密机械、航空航天、船舶、航空、化工、石油等等,以及一些符合中国经济发展需求的新兴产业,如新能源、环保、电子商务等。
四、21世纪以来的发展到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开放的政策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中国的工业正在迅速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业发展历程与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业发展历程与成就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历了从起步阶段到跨越式发展的历程。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工业基础薄弱,工业化水平低下,国民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导。
为了加快经济发展,新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如土地改革、农田水利建设、煤炭和钢铁等重点产业的发展等,为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开始从社会主义建设初级阶段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建设高级阶段,这标志着我国工业发展取得了重大进展。
在计划经济体制的指导下,我国建设了一大批规模宏大的重点工业项目,如大型钢铁冶炼企业、煤炭矿山、发电厂和航空航天工业基地等。
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我国工业发展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机遇。
特别是在1980年代末期到1990年代初期,我国实施了一系列开放政策,引进了大量的外国资金和技术,加速了我国工业化的进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工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
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我国的工业化水平大幅提高,工业产值和产量都取得了显著增长。
各个行业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钢铁、煤炭、石油化工、电力、汽车等重点行业发展迅速,成为支撑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在新世纪的发展进程中,我国工业持续发展,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
特别是科技创新的推动下,我国工业生产力水平得到大幅提高。
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信息技术、航天航空、生物医药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在工业发展的我国还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绿色制造和低碳经济发展,加强污染治理,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工业向绿色、可持续的方向转型升级。
中国工业化道路的主要内容
中国工业化道路的主要内容
中国工业化道路的主要内容是指中国在工业化进程中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和发展方向。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
中国工业化道路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业化战略
中国工业化道路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制定和实施工业化战略。
中国在工业化进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战略,如“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战略,以及“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战略等。
这些战略的实施,为中国工业化进程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二、产业结构调整
中国工业化道路的主要内容之二是产业结构调整。
中国在工业化进程中,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了从传统制造业向高技术制造业的转型。
同时,中国还加强了服务业的发展,提高了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实现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三、技术创新
中国工业化道路的主要内容之三是技术创新。
中国在工业化进程中,注重技术创新,加强科技投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科技与经
济的深度融合。
这些措施为中国工业化进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四、开放合作
中国工业化道路的主要内容之四是开放合作。
中国在工业化进程中,积极开展对外开放合作,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和合作,推动国际产业分工和合作,实现了与世界经济的深度融合。
中国工业化道路的主要内容是多方面的,包括工业化战略、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和开放合作等方面。
这些措施的实施,为中国工业化进程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建设。
中国制造业跨越式发展之路
中国制造业跨越式发展之路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经历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了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制造业大国之一。
当前,随着全球制造业的变革和中国经济的升级,中国制造业需要寻找新的创新和突破口,维持竞争优势,并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一、初创阶段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制造业从原先的计划经济模式转向市场经济模式,通过吸收国外技术和资本,进行技术转移和现代化升级,推动了制造业的发展。
在这个阶段,中国制造业主要依靠低劳动力成本、土地和资源优势,以及政府的扶持和引导,在国际市场中处于较低的制造环节和产值水平,形成了亚洲的“工厂”。
二、提升阶段经过不断的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中国制造业的产业基础得到了提升,产业链延伸和扩展,开始进入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品质和高交付能力的领域,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和品牌形象。
同时,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进本土科技创新,引导企业进行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
三、智能化阶段当今时代,智能化是驱动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国制造业正处在智能化的转型中,通过人工智能、物联网、工业互联网、机器人等高新技术的应用,实现产业链端到端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提高了生产效能、强化了供应链的可持续性和扩展性,并且提供了更多的用户体验和服务。
四、绿色低碳阶段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提升和绿色发展战略的出台,绿色低碳成为当前的主要趋势。
中国制造业也在加速朝绿色低碳方向转型,推动高能效、低污染、低碳排放和资源循环利用,缩小经济增长和资源消耗的鸿沟,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绿色的产业生态。
五、品质创新阶段品质是制造业核心的竞争力,也是消费升级时代用户体验的重要标志。
中国制造业在品质创新方面逐渐走向高端市场,在产品设计、工艺改进、品质管理和服务保障等方面大有可为。
品质创新的实践,无疑提高了中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和附加值,推动打造“中国品牌”的战略目标。
总之,中国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是中国经济成长的缩影和一个世界性经验。
未来,中国制造业需要聚焦智能化、绿色化、品质化和品牌化,坚持创新驱动和改革开放,为全球制造业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引领。
工业化、信息化与我国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赍 额 已超 过 1 5万亿 美 元 , 1 . 比 0年 前 增加 了 1 o倍 。 汇市 场 每年 的交 易 额更 已在 5 0万 亿 美元 以上 , 每 外 0 是
3 5
维普资讯
其 次 ・ 动 了经 济垒 球 化 的迅 猛 发 展 。信 息 化 是促 使 工 业生 产 、 易 、 盎跨 国 流动 , 形 成 经 济全 球 推 贸 资 并 化 的 基 础 。因 特 网 、 子 邮 件 通 讯 等 技 术 的 发 展 , 高 了 跨 国 公 司 克 服 空 间 和 时 间 差 异 的 能 力 , 其 可 以 利 电 提 使 用 规 模 经 济 优 势 降 低 成 本 。 特 网 和 现 代 化 通 讯 技 术 也 使 全 球 资 金 流 动 加 快 。 在 国 际 资 本 市 场 每 年 的 融 因 现
外 部设 备 产业 、 星通 讯 业 、 卫 软件 业 、 息 服务 业 等 一批 信 息 产 业 迅 速 崛起 并 发 展 壮大 , 成为 世界 经 济 增 信 已
长 热点 和 推动 产 业结 构 调整 、 级 的 基本 力 量 。就 掌 在经 济 信 息 化 的道 路 上 走 在 世界 最前 面 的 美 国来说 , 升 在 最 近 的一 、 十年 , 息产 业在 美 国获 得极 其 迅速 的 发展 。在 美 国 的国 民 经济 总量 中 , 息 产业 所 占的 比 二 信 信
术及 信 息技 术 为主 导 的新 产 业 群 , 致 了 2 导 o世 纪 7 0年 代 末 至 9 o年 代 韧 的信 息 技 术 为特 征 的第 三 敬 技术 革命 , 为世 界 经济 和社 会 发 展新 的巨 大 的增 长动 力 , 动 了人 类 社会 向 信 息 时代 迈进 。 成 推 信 息 化是 信 息资 诉 , 息 技术 及其 产业 在 国 民经 济 和社 会 中的 作 用 不断 加 强 的过程 。是飞 速 发展 的 现 信
谈一谈对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所取得成就的感想
谈一谈对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所取得成就的感想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我国工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成为全球制造业大国。
2007年,全国工业实现增加值107367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3.5%;原煤、钢、水泥、化肥、微型计算机、彩电等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以及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和互联网用户数均居世界第一;轻工、纺织、机械、家电、成品油、乙烯、部分有色金属产量位居世界前列。
航空、航天、船舶等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工业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
一是工业大而不强,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受制于人。
2007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只占工业产值的8%,发达国家为40%左右;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4%,发达国家平均为2.5%,美国为3.2%;服装类产品占世界服装贸易的25%,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只占1%。
二是资源和环境约束日益突出,工业发展方式迫切需要转型。
2007年,我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至1.16吨标煤,但仍是发达国家的3至4倍;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比重不到7%,但消耗的煤炭、钢铁和水泥却占世界的30%、26%和50%;化学耗氧量、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排量位居世界前列。
三是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任务繁重。
工业生产技术整体水平不高,生产效率和产品附加值较低,众多传统产业急需利用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高新技术进行改造提升,大量落后产能亟待淘汰。
四是工业行业管理分散,一些行业管理弱化、缺位,严格的市场规范和诚信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
形势要求我国工业化不能再走发达国家先工业化后信息化的老路,必须根据中国的实际,求索新的发展模式。
党的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十七大进一步强调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部署。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坚持把经济发展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带动工业化在高起点上迅速发展;坚持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投入产出效率和经济回报;坚持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千方百计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突破能源资源约束;坚持防治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使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和谐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劳动者素质,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注重改善民生,保障劳动者生命和健康安全。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工业经济跨越发展 制造大国屹立东方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工业经济跨越发展制造大国屹立东方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70年来,中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大国之一,屹立于东方。
70年来,中国工业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成为世界工业生产大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主要工业部门不断壮大。
特别是近年来,中国先后实现了航空航天、高铁、通信设备等领域的突破,成为这些领域的全球领军者。
特别是高铁领域,中国始终位于世界前列,中国制造的动车组列车技术和产品质量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高铁成为了中国制造的一张靓丽名片。
中国的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得益于中国政府一系列的政策和战略的支持。
中国加入WTO后,进一步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吸引了大量外资和技术引进,推动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
中国还一直坚持走科技创新道路,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中国工业经济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70年来,中国制造不断壮大,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大国。
中国的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成为了世界市场的重要供应商,对世界经济贡献巨大。
中国的电子、汽车、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等行业已经成为了世界领先的制造业,中国制造的产品畅销世界各地。
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中国制造正向更广阔的世界市场拓展,成为了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制造业之一。
中国制造的强大,并不仅仅体现在产业和产品上,更体现在中国制造业的国际话语权上。
中国企业在世界范围内积极参与国际化竞争和合作,推动了全球产业链的升级和优化,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大国,并不仅仅是数量的积累,更是质量的提升。
中国的制造业不断推动科技创新和质量提升,提高了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中国的制造业已经不再是“低端制造”的代名词,而是向着高质量、高附加值方向迈进。
中国工业读书笔记
中国工业读书笔记【原创版】目录一、中国工业的概述二、中国工业的发展历程三、中国工业的现状与挑战四、中国工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正文【一、中国工业的概述】中国工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关键力量。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仅在产量上取得了领先地位,同时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二、中国工业的发展历程】1.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工业基础薄弱,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几乎一片空白。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工业发展计划,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一五计划,这个计划使我国开始拥有了自己的重工业基础。
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通过引进外资、技术和管理经验,中国工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工业产值迅速增长,许多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
【三、中国工业的现状与挑战】1.现状:目前,我国工业门类齐全,产业链完整,具有很强的综合实力。
在一些领域,如高铁、5G 通信等,我国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2.挑战:虽然我国工业取得了很大发展,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如产能过剩、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等。
【四、中国工业的未来发展趋势】1.转型升级:未来,我国工业将由传统的资源消耗型、低附加值型向绿色、智能、高附加值方向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
2.科技创新: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工业技术水平,推动工业向中高端水平迈进。
3.智能化:推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实现工业生产过程的智能化。
4.绿色发展: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共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中国工业的跨越式发展
吴雪楠中西医临床医学132班
[摘要]在过渡时期我国采取的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是中国乃至世界史上的一次辉煌,也给我国的工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在现今的发展中,我们必须把握机会,应对挑战,实现新型工业的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中国工业;跨越式发展;中国梦。
从宏观角度来看,社会的发展分为两类——常规发展和跨越式发展,分别对应了循序渐进和跳跃式的发展模式。
中国自建国以来,突破性地解决了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各种挑战,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的局面,实现了政治、经济各个领域的跨越式发展,在伟大的复兴道路上快速前进。
①中国的工业化也是如此。
实现工业化,近代中国人民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一化三改”在中国顺利实现,“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一条以“一化三改”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
在此阶段,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人选择了优先发展重工业,在改造过程中,党和政府采取的实际步骤,总是力求使之与促进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
这种创新性的举动做种得到了很好的回报,为我国后继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0世纪末至21世纪以来,我国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工业化进程也随之发展。
实现工业化,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要条件。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们对工
业的发展侧重点不同。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我国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国民经济水平稳步提高,促进市场经济的转变和发展,依靠自身经济实力和改革开放引进外资,加快了工业的发展。
总的来说,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就是要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工业体系,把我国国民经济从落后的技术基础转移到先进的技术基础上来,使现代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占据绝对优势,从而奠定社会主义制度的物质基础。
②
工业化是一个国家走向富强的基本条件。
工业化给人们带来更高的生产效率和水平,同等时间内生产出更多商品,为国民经济的增长提供物质基础,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
经济实力的增强,缓和我国的供需矛盾,也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转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贫富差距在增长的国民经济和不断完善的分配制度中逐渐缩小,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国家的各项上层建筑才能稳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会有进一步的加强。
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爆发后,世界卷入了新的漩涡之中。
计算机技术越来越融入到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在各个生产领域中也有突出的表现。
单谈工业领域,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鼓励创新发明以及信息化操作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高新技术需要更多高水平的脑力劳动者,继而节省体力劳动者的需求量。
比如在柴静《雾霾调查》中提到的,英国煤炭产业的转型导致成千上万的煤矿工人被迫改行。
随着产业的转型,面临着就业市场转变的巨大挑战,并且,在新
型工业化进程中,更多的商品被生产出来后,供需关系也势必成为一大挑战,如果处理不当引起通货膨胀,我们只会适得其反从而使经济发展陷入僵局。
对比于过渡时期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调整并举的对策来看,我国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中依旧面临着挑战。
有关数据表明,2012年,中国贸易总额超过38000亿美元,成为全球贸易规模最大的国家,今后五年,中国还将进口10万亿美元左右的商品,对外投资将达到5000亿美元。
③这庞大的经济体需要更加先进和高效率的生产体系来维持。
在发展工业的道路上,我们必须通过新型信息化工程来提高生产力水平,增加国民生产总值,缓解落后生产力水平和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之间的矛盾,同时对来自国际其他国家的合作或挑战又更强有力的应对。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稳固地保障供需关系,从国家内部来看要保障人民的消费水平与生产力水平呈正相关增长,防止出现生产过剩或通货膨胀;也要把握世界市场的机遇,制定合理的对外贸易计划,在降低的风险基础上提升经济收入;针对工业产业的转型,劳动力市场的调配需要平衡的保障,政府可以适当在市场经济价值规律的自动调配基础上给予宏观调控,防止出现混乱局面,保证劳动力资源可以达到最适分配。
另外,提及工业发展,我们不得不说起生态问题。
自科学发展观提出以来,我们国家的环保事业兴起,对工业发展发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的发展不能建立在生态破坏的基础上。
我们必须舍得花更多的资金致力于环保事业以及工业的转型进程中来,这就对新型信息化工业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多的创新和突破。
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经济的增长、生活水平的提高,更需要生活环境的优化。
我们必须将绿色的发展理念贯穿到整个工业化进程中。
就拿石油产业为例,二氧化碳及有毒气体排放量居高不下,伴随着需求量增加,我们必须投入更多的资金和技术去净化油品,中石油中石化会有人出面反对这项庞大的支出,但我相信工业能源清洁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我们要对生态对人类自身负责。
在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的工业化进程有了跨越发展的底气和基础,同时我们也必须把握好经济增长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和挑战,抓住一切机遇,健康高效地进行发展。
①《当代中国跨越式发展中的协调问题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0页。
②《过渡时期总路线》,论文,作者不详。
③《中国梦是什么》,广东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4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