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视角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刍议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发 展循 环 经 济 , 是 用 新 的 思 路 去 调 整 产 业 结 就 构, 用新 的机制 激励 企业 和社 会追求 可持续 发展 的新
3 在城市 和省 区开 展循 环 经 济试 点工 作 。 目前 .
己有辽宁 和贵 阳等 省 市开 始 在 区域 层 次上 探 索 循环
系认证 , 几百种 产品获得 了环境 标志 。 2 在工业集 中区开 展共 生企 业群 组 的生 态工 业 .
园 区试点 。这 些 园 区都 是根 据 生 态学 的原理 组 织 生
维普资讯
第 5期
孙 洪林 : 走新型 工业化道路 , 循环 经济发展 推进
12 发 展 循 环 经 济 是 防 治 污 染 、 护 环 境 的 重 要 . 保
途径
2 我 国发展循 环经济 的实践和存 在 的
问题
近年 来 , 国积极 开 展 循环 经 济 的 实践 探索 , 我 在 三个层 次上取得 了显著 成效 : 1 在企业 层面 积极推 行 清洁生 产 。20 我 国 . 02年 颁布 了《 洁生产促 进法 》 目前 , 清 。 部分 省市 还制 定 了 地方清 洁生产政策 和法规 。据 统计 , 目前我 国己在 2 0
维普资讯
7 8
湖 南有 色金属
H U NAN NO NFERRO US M ETALS
第2 2卷 第 5期
20 0 6年 1 0月
走新 型工 业 化 道 路 , 进 循环 经济 发 展 推
孙 洪 林
( 西部矿业股份有限公 司, 海 西宁 青 摘 800 ) 10 0
循环经济与新型工业化
循环经济与新型工业化:可持续发展的两个轮子——首届曹妃甸论坛精彩论点摘登(二)环渤海新闻网专稿 (本报记者常云亮)“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新型工业化,双轮驱动”。
10月17日举行的曹妃甸论坛第二次全体会议暨第一分会论坛上,嘉宾们围绕可持续发展战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他们的观点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对于唐山乃至全国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大借鉴意义。
发展低碳经济,减少排放,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切入点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减少排放,是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有力措施。
全球金融危机正在严重地影响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实现,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能对未来的发展造成严重影响的不仅有金融危机,更有气候危机,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最大的威胁之一。
世界各国不约而同地提出了绿色发展、低碳经济等概念,绿色产业将成为新型的产业。
中国正在致力于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必将对全球诸多发展中国家推进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借鉴作用。
——联合国副秘书长沙祖康全球的经济危机给工业活动造成了巨大影响,这种情况不断恶化,很多公司都受到了非常严重的影响,使人们的头脑中逐渐形成一种新的想法:我们要面对更加清洁的低碳经济转化过程,要应对各种挑战,我们要采取全球性的想法,为未来的绿色经济制定正确的措施和政策。
——欧洲经济合作组织东南亚就业和技能战略计划负责人克里斯蒂娜〃费尔南德斯循环经济究竟应该怎么搞?“循环经济就必须循环,把上一个生产过程的一些废料、余能变成下一个生产过程的原料或者生产要素,形成闭环流动,这样不仅仅充分利用能源,而且解决了环境污染”。
在这方面,唐山积累了经验,为全国提供了样板。
首钢京唐钢铁厂是一个成功的典范。
那里有两座高炉,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
它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高炉气里面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有多种氮氧化合物,还有颗粒粉尘。
这些高炉煤气没有排到大气中,而是用来发电。
不让它排到大气里,可以解决将来工厂用电量的94%。
加速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逾越 的必经 阶段 , 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 国、 尤其是对 于中西 部地 区来讲 , 是实现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要经历的一项艰 巨的历史 性任 务。 但在现阶段实现工业化面临的挑战和制约较 以往任何时候都
更加严峻 , 面对严峻的挑 战和制约 , 推进工业化 , 必须加速发展循
作, 构建生态工业 网络 , 能在更大 的空 间内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 ,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 形成节约型的区域经济 。 三是把社会生产 、 流
通、 消费等 环节组 成一个不可分割 的循 环系统 , 建立一个覆盖全
社会 的废物 回收和再利 用体 系 , 现社 会经济的大循环 , 实 构建一
个从微观到宏观都厉行节约的社会 。可见 , 循环经济是最符 合新
环经济 ,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
性产业扶持资金 , 优先 向循环经济发展项 目 要 低 息贷款 、 无息贷款 、 延长信贷
周期 、 优先贷款、 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企业开发循环经济 的项 目。 要制定促进循环经济 发展 的价格和收费政策 , 比如 , 在水费 中增 加污水治理 费, 提高污水处理率 ; 开征城市垃圾处理费 ; 提高企业 排污收费 , 解决资源类产 品价格低 、 企业排污成本低和“ 违法成本 低、 守法成本高” 问题 。要制定鼓励循环经济发展 的税收政策 , 等 如对企业用于环保 的投资实行税 收抵扣 , 对亏损或微利的废旧物 品回收 、 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产业 , 实行税收优惠 、 政府补贴政 策。 3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用科学的考核评价引导循环经济发 展 。G P等 主要经济指标是衡量党 政领 导干部和企业 负责人政 D
维普资讯
1 6
《 现代经济》 2 0 0 7年 第 6卷 第9期( 总第 6 期 ) 3
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况统计结果表 明,6 %的城市超过满足 国家环 6. 9 境空气质量级标准 ,其 中超过三级标准的有17 3 个城 市 , 占统 计城 市 的4 .%。 0 5 三 是 固体 废物 及 城 市 垃 圾污 染 。20 年 , 0 2 全 国6 0 6 个建制市生活垃圾产生量1 6 . 亿吨 , 3 集中处 理率仪 为5%。19 年固体废物总产生量为8 4 99 亿 吨, 其中包括许多危险废物 。 四是 土 地 污 染 和 退 化 。 化 肥 农 药 运 用 不 合 理 。我 国化肥 平 均施 用量 是发 达 国家 安全施 肥上 限的2 ,中东部地 区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 占灌 倍 溉面 积 的2%, 国受工 业 “ 废 ” 农 药污 染的 0 全 三 和 耕地 已占耕地 总面积的L , / 土地退化 日益加剧。 5
年 我 国G P D 总量 为 1 万亿 美 元 , 占世 界 的4 . 4 约 %, 但重 要 资源 消耗 占世 界 的 比重 却很 高 , 水泥4 %。 0 我 国用 水 总量 与美 国相 当 ,但 G P 为美 国的 1 D仅 / , 8 消耗每 吨标准 煤 实现 的G P ; D 为世界 平均 水平 的
首先 , 长期 以来 , 这种 以G P 长 为核 心 , D增 以 人 与 自然 的对 立为 内容 , 以利 润最 大 化 为 目标 数
量扩 张 的粗 放 经济 增长 方 式 , 只追 求 经 济增 长 和 不重 视 资源 利 用与 环境 保 护 , 忽视 社 会 效益 和 环
传 统 线 性 经 济 发展 模 式 与 我 国 资 源利 用、 环境保 护和 社 会就业严 重 冲突
维普资讯
《 福建论坛 ・ 人文社会科学版》20 年第 1 期 06 2
发 循 经 走 型 业 路 展 环 济, 新 工 化道
循环经济为新型工业化道路导航——新余市的经验与启示
耗 的经 济 增 长方 式 , 成 传 统 的 经 济增 长 与 资 源 保 造 障、 环境保 护 之间 的矛盾 日益显 现 , 源短 缺和环 境 资
收 稿 日期 :O O 1 一O 21一 2 9
作者简介 : 颜清阳 (98 ) 男 , 1 6 - , 江西吉安人 , 副教授 , 硕士, 主要研究方向 : 区域 经济和产业经济。
工 业 化 道 路 。新余 在新 型工 业 化 道 路 过 程 中 , 注重 发 展 循 环 经 济 , 过 发展 循环 经 济 为 新 型 工 业 化 道 路 导 航 。本 文 通 通 过总 结 、 析 、 分 研究 新余 市 发 展 循 环 经 济 的实 践 与 经 验 , 于 欠 发 达 地 区如 何 走 新 型 工 业 化 道 路有 一定 的借 鉴 意 义 。 对 关键 词 : 环 经 济 ; 型 工业 化 ; 航 ; 余 实 践 ; 示 循 新 导 新 启
第 1期
颜 清 阳 : 环 经 济为新 型 工业化 道路 导航 循
・ 7・ 1
污染 问题 已 日益成 为新 余 经 济 社会 可 持续 发 展 的 制 约瓶 颈 。若 继续 沿袭 传统 的发 展模 式 , 源和环 境支 资 撑将难 以为 继 , 设 富裕 型小 康社会 的生态 文 明 目标 建 就 无法 实现 。因此 , 实 现新 余市 经济 社会 全面 协调 要 可持 续 发 展 , 必 须 摒 弃 传 统 的 发 展 思 维 和 发 展 模 就 式 , 发展 思 路 上 彻底 改 变 重 开 发 、 节约 , 速 度 、 在 轻 重 轻 效 益 , 外 延发 展 、 内涵 发 展 , 面追 求 GD 重 轻 片 P增 长、 忽视 资源 和环境 的倾 向 , 力发 展循 环经 济 , 大 加快 推 进新 型工业 化 。
循环经济范式下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刍议.doc
循环经济范式下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探析纪玉山常忠诚代栓平1(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经济学院,吉林长春,130012)[摘要]:面临实现工业化的历史任务,发展循环经济是解决当前我国资源和环境约束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要发展循环经济,继续走传统的工业化道路是行不通的。
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从微观的生产方式、中观的产业结构及宏观的体制政策三个层面寻求创新,走符合循环经济范式要求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关键词]:循环经济、新型工业化、清洁生产、产业结构轻型化从“十五”中期开始,我国彻底摆脱了亚洲金融危机的阴影,稳步驶入了经济增长的快车道。
然而,经济运行中的一些不稳定、不健康因素也日益突出:经济效益不高,增长方式粗放、部分产业的产能过剩与全社会的资源供给不足并存,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形势日益严峻。
当前,我们仍面临着全面实现工业化的历史任务,如果继续沿袭传统的发展模式,资源将难以为继,环境将不堪重负。
为此,按照十六届五中全会的要求,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理念贯穿到经济发展的每个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尤为迫切。
循环经济既是经济发展的目标,也对未来的工业化战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实现循环经济,继续走传统的工业化道路是行不通的,必须进行工业化路径创新。
因为,在传统的工业化模式下,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和环境恶化之间成正相关。
也就是说,传统的工业化道路是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
因此,我国在今后工业化过程中,必须逐步突破“生产过程末端治理范式[1]”,探索一条符合“循环经济范式”要求的新型工业化之路,实现工业化进程中经济发展、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的互动共进、良性循环。
本文试对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中所涉及的若干问题提出一些见解,寄希望于对我国今后的经济发展有所助益。
一、循环经济与新型工业化(一)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增长加速,面对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蜕变的严峻形势,人们开始重新检讨传统的经济发展观,并寻求和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对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认识和思考
对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认识和思考第一篇:对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认识和思考对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认识和思考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提出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点与西方国家的工业化道路的区别如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合肥工业立市战略与工业化道路的关系党的17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 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工业化强国建设过程中的具体体现,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快实现中国工业化、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部署,是走经济建设新路子的根本指导方针。
一.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点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新型工业化道路有以下特点:1.我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导下进行的。
目的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设一个富强繁荣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强国。
2.我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在21世纪开始,是信息化引领下的工业化进程。
21世纪信息和通信技术迅猛发展,各行各业都在利用信息改造传统行业和传统业务。
信息化催生了更加有效的生产方式、组织方式和管理方式,信息化使企业更有效地设计、安排和组织生产,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劳动生产效率;为产业结构升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信息的流动,促进了全社会的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了工业生产的效益和质量。
信息化使生产方式更快地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与此同时,信息化也为工业化创造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通过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不仅适应了时代的要求,也是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机遇。
只有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道路,才能促进各行各业大力吸收高科技,重视高科技的应用和发展,使我国在工业化进程中避免西方国家所奏的弯路。
基于循环经济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及其实现途径
传统工 业化 的发展是 以大量 消耗 资源 和牺 牲环
境为 代价 的 ,走 的是 一条 先发展 经济后 治 理环 境 的
道路 。传统 工业化对 资源 大量 消耗和 对生 态环 境 的
严重破坏 , 已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1传 统工业化过分 强调经济增 长的 高速度 、
弊端 近些 年 日益 突 出。 国 5 建 0多年 来 , 国 G P增 我 D 长了 l 0多倍 , 产资 源消耗增 长 了 4 矿 0多倍 。 国资 我
略选 择 。 关 键 词 : 统 工业 化 ; 型工 业 化 ; 环 经 济 传 新 循 中 图分 类 号 : 4 文 献 标识 码 : F0 A 文 章编 号 :0 9 4 7 2 0 )1 0 0— 4 10 —2 4 ( 08 O —0 2 0
科学 技术 的进步 和生态环 境 的变化 以及走 新 型
Vo. 8No 1 】 . 2
Ma . o8 r2o
基 于循 环 经 济 的新 型 工 业化 道 路及 其 实现 途径
雷 健 ,任 保 平
( 西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 陕西 西安 7 0 1 ) 1 18 摘要 : 传统工业化过分强调经济增长 的高速度 , 依靠规模扩大来推进工业化进程 , 以大量消耗 资源 和牺牲环境为代价 的, 造成了对资源大量消耗和对生 态环境严重破坏 。 基于循 环经济理念 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的基本特征 有 : 资源 一 以“ 生产 一消费 一再生资源 ” 的反馈式循环为主要特征 , 形成 了层次合理 、 协调运行 的现代生态工业体系 , 强调 资源 的有 效利用和保护环境 。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 加快 由传 统工业道路 向现代新型工业化道路 的转变是我 国工业化发展 的战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6《商场现代化》8年月(下旬刊)总第58期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就在于谋求共同的利益。
地方院校科研发展必须从区域特有资源出发,研究开发地方在全国乃至世界上有影响的科学文化遗产和特有资源,挖掘区域特色,培育独特的科研方向,提高学术水平,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3.走“高校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模式”,建立科技服务支撑体系地方院校科研应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走“高校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模式”,以人才为基础,以技术改革和创新为纽带,建立一个立体交叉的科技服务体系。
第一,信息咨询层。
成立科技服务咨询中心,提供政策、管理、业务、技术等咨询服务,充分发挥地方院校智力资源优势,力争成为政府决策的“智囊团”。
其次,产学研合作层。
政府应帮助企业走产学研合作道路,本着因地而异、因企业而异、因项目而异的原则,开展从低层面的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到高层次的联合科研、共建研发基地或创建联营实体等多种形式。
第三,科技成果转化层。
地方政府应积极牵线搭桥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如举办大学与企业合作洽谈会,鼓励大学对地方企业实行技术转让、入股、合作,或联合创办高新技术企业等。
地方院校科研管理部门应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目标,向企业征集技术开发课题,组织科技人员走出校园,深入一线,为科研成果转化提供平台。
4.地方政府充分发挥统筹规划优势,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地方政府要充分发挥领导协调、政策支持的功能,促进高校、政府、企业之间的沟通,为地方院校科研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好导航。
此外,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中应进一步转变观念,重视和发挥地方院校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独特优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设优美环境,支持地方院校科研发展,充分发挥其辐射作用,促进本地区整体实现跨越式发展,提高区域社会品位。
地方院校科研积极探索与区域经济有机结合的渠道、增强为社会服务的功能,既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地方院校自身谋求发展的台阶。
实现两者的和谐发展,既能发挥地方院校的科研优势,也利于围绕区域经济发展和地方特色资源形成强有力的科研团队,促进地方院校科研特色的培育。
民族地区发展循环经济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资源禀赋和历史原因使工业经济呈现重型化和二元 化的特点 。民族地区集中在我国中西部 ,经济发展 落后但 自然资源丰富,一开始就建立了以采掘业和 粗加工业为主的重 型工业结构 。在计 划经济体 制 下 ,依据国家行政指令建立的工业经济还有二元化 的特征 ,表现在地 区工业 内部 : 一方面是中央创办 的现代大 中企业群 ,一方 面是落后脆弱 的地方工 业 ,两者之间存在着很 大的断层 ,不 仅在技术装 备、生产规模上反差对 比强烈 ,且不能相互融合渗 透 ,形不成相互促进的区域经济体系。 ()工业经济高速发展带来不可持续性 。联合 2 国开发署环境专家康纳指出 ,发达国家经历几个世 纪完成的工业化 ,东亚国家只花了数十年 ,发展中 国家的工业化过程显著缩短 ,他称这种缩短的工业 化为 “ 压缩型工业 化” ,典型特征是工业化进展超 速 ,产业结构急剧转变 ,资源环境问题 复合 多样。 在民族地区 ,既有贫 困和人 口压力 造成的环 境问 题 ,也有伴随高收入 、工业化产生的环境污染。同 时在压缩型工业化社会里 ,处理环境问题很困难 , 既要面临工业化社会才有的复杂环境问题 ,还要受 到 自身资金和技术现状的约束 。 ()工业经济发 展水平 落后带 来的不 可持续 3 性。民族地区的工业经济水平落后 , 但并不代表工 业污染比工业水平高的非 民族地 区轻。整 体上讲 , 工业经济发达地 区的工业污染严重;另一方面 ,工 业经济实力是提高污染治理资金投入的基础。事实 上 ,随着东部地 区增加环保投入 ,调整产业结 构 , 工业污染正在 向欠发达地区转移 。 ()区域迟发展效应的不 良 响带来的不可持 4 影 续性。西部民族地 区是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迟发
济为依托,促进工业产业结构的升级;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法律、政策和公众参与的支撑体 系,
发展循环经济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工业 化道路 的有力保障 。 展循环经 新型建材产 品 , 发 目前已成为全 国最大
一
、
主 动 践 行 循 环 经 济 理 念 济本 质上是 遵循 生态规 律 和经济 规 建 材制造 商之 一和环 渤海 经济 圈建
律 安 排 经 济 活 动 , 核 心 是 建 立 一 种 其 新 的 生 态 化 产 业 模 式 。从 宏 观 层 面 材 行 业 的领 导 者 、 津 冀 地 区最 大 的 京
济 社 会 发 展 新 的 阶 段 性 特 征 的 必 然 要求 。
一
和需求结构 , 实行资 源优 化配置与再 实 力 最 强 的 房 地 产 开 发 商 之 一 、 大 最 配置 , 来推进产业结 构的合理化和高 的保障性住房开发企业之一 。 三是在
最终在不 同类 别的产业之 实施 房地 产开发的 同时 , 自持部分优 要使 循 环经 济理 念根植 于 企 度化发展 , 运 质 不动产 , 大力 发展 以高端写字楼经 业经 营管理者 之 内心从 而化 为发 展 间形成类似于 自然生态链 的关系 , 网络状动态 联 系 , 物质 营 、 使 度假休 闲和物业服务为核心 的现 循环 经济的 自觉行 动。 必须 清醒而充 用反 馈式 、 能量 流在 系统 内不 同行业 之间 有序 代 服务业 , 发展 符合首都定位 的都市 分的认识 到 , 经济系统不单受社会 规
北 京 金 隅 集 团 之 所 以 能 发 展 成
消费一再生 资源” 的反馈式循环 为主 为以“ 水泥及预拌混凝 土一 新型建材 的现代生态 工业体 系 , 强调资源 的有 理” 为核心产业链 的大 型产业集 团的
源节约型 、 环境友好 型社会 作为加快 要 特征 , 形成 了层 次合理 、 行协 调 制造一房 地产 开发 一物业 投 资与 管 运 为地处首都的大型 国有企业 , 北京金 效利用 和环境保护 。 大力发展循环经 重要 原因之一在于结构调整 。 一是 坚
循环经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途径
一、 发展循环经济在中国显得尤为迫切 第一,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 展和消费规模的扩大, 固体废弃物 日 益增多, 这就 产生了怎样处理固体废弃物的间题。第二, 环境污
收稿 日期 :2006 一 一 02 15 作者简介:魏 宇(1968 - ),展成本为 1, 则中国的综 合平均发展成本为 1. 25。也就是说, 在世界平均 发展水平下, 1 美元可以办完的事, 用 在中国办成 要花费 1. 25 美元。这一结论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 ” 的必要性做了注解:相对贫乏的人均资源和生存空
工作研究与理论探讨
《 内蒙古煤炭经济》
展。
循环经济目 前已成为国内较新的研究学科, 这 一经济模式从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角度入手, 强调 资源的减量化、 再利用和再循环, 正是针对传统工 业化道路产生的诸多问题提出的一条新型工业化
道路。
染严重。在世界上, 我国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居第 一, 二氧化碳排放量居第二, 尤其是后者的增长速 度比较快。同时, 水污染等间题在我国也 日益严 重。第三, 更为重要的是, 资源短缺问题 日 益突出。 过去那种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 强调 GDP 的排 名, 而不顾环境承载能力和资源可持续供应的发展 方式, 必将为现实所摈弃。资料显示, 2003 年, 中 国石油消费量为 2. 67 亿吨, 口原油 9700 万吨, 进 对外依存度达 36%. 2004 年中国石油消费量2 . 92 亿吨, 口石油 1. 23 亿吨, 进 原油对外依存度已达 42.1%。对国外资源的依存度日 益增高, 必然对国 家安全增加不利因素。此外, 前煤炭年生产量已 目 经达到 20 亿吨, 2020 年 GDP 将比2000 年再翻 到 两番, 对煤炭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在资源耗费加快增长的同时, 中国资源的利用 率却相当低。2003 年, 中国实现的 GDP 约占世界 GDP 的4%, 但是为此消耗的各类国内资源和进口 资源, 却远远高于这个比例。其中, 原油、 原煤、 铁 矿石、 钢材、 氧化铝、 水泥的消费量分别约为世界消 费量的 7. 4% , 3100, 3000, 27% , 25% , 40%。由于 1 1 单位 GDP 资源消耗过大, 进一步加剧了资源短缺
发展循环经济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世纪之交的今天,科学技术在不断进步,世界经济在飞速发展。
人类社会在取得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却也为之付出了沉痛的环境代价。
单纯以经济增长为目标的传统发展战略导致了人类对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和粗放式利用,不仅消耗了无法估计的自然资源,而且资源在转化为产品的过程中又产生了大量污染,严重破坏了地球的生态环境。
伴随着全球人口增加,经济与社会发展对资源、能源的需求也不断增长,而地球所拥有的资源和环境承载力是有限的。
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方式,资源将难以为继,地球将不堪重负。
因此,如何协调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用什么样的具体模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一直是我们需要深入探索的一个重大问题。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矛盾,必须对经济发展模式作根本性的变革,改变社会生产和消费方式,依靠科技进步,节约和有效利用资源,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循环型社会,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新型工业化的重要途径,是中国经济绿色发展模式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
循环经济的内涵循环经济是以市场驱动为主导的产品工业向以生态规律为准则的绿色工业转变的产业革命,其萌芽状态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鲍尔丁提出,如果人类不合理地开发资源,破坏环境,将会使地球走向毁灭,同时也把污染视为未得到合理利用的“资源剩余”,即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没有绝对无用的垃圾。
70年代人类开始认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世界各国开始重视污染物产生后的治理和减少其危害。
80年代人们开始强调从生产和消费的源头上防止污染产生。
90年代发达国家为提高经济效益、避免环境污染而以生态理念为基础,重新规划产业发展,提出相对完善的循环经济发展思路。
2002年8月,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再次深化了人类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确认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构成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文章探讨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意义,论述了发展循环经济是工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具体体现,并提出了目前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几点建议。
标签:工业化道路循环经济建议一、循环经济的战略意义1.循环经济的本质特征循环经济是相对于传统型经济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它要求运用生态规律、经济规律和系统工程的方法,通过资源“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理,一是将生产过程中单位资源消耗降到最底限度,二是又利用创新技术将废物再加工处理成为再生资源。
从而彻底改变传统型经济“资源-产品-废物”的单向型运行。
实现了“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闭路循环。
2.循环经济的实践价值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发展的一股流和趋势。
它相对于传统经济,至少显示:(1)资源再生所创造的直接经济效益。
由于再生资源在形成过程中生产周期短,中间环节少,因而与原生资源相比具有明显的增值优势;(2)因废物排放减少而降低的环境成本。
通过对废物的再利用、再循环,使企业的污染排放大为减少,直至趋向于零排放,因而企业应缴的排污费和用于污染治理的费用也会相应减少。
特别在我国加入WTO后,企业环境成本的降低,还会增强其应对绿色壁垒的能力。
3.循环经济的战略地位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的局势表明,未来竞争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就是资源竞争。
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贫乏,生态环境脆弱,在资源存量、环境容量方面都已承负不起传统经济下高强度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如果继续走传统型经济发展之路,那将势必加快资源匮乏、环境恶化的趋势。
因此,要继续保持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趋势,实现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再翻一番的战略目标,必须尽快建立一个资源环境低负荷的运行体系,大力开发应用高新技术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1.发展循环经济是工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的态势明显。
循环型工业是新型工业化的有效路径
循环型工业是新型工业化的有效路径——《循环型工业理论与实证研究》评介2010-3-26工业是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之一,工业决定着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速度、规模和水平,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主导作用;工业还为自身和国民经济其他各个部门提供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为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提供工业消费品;它还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源泉。
但工业在给国民经济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也是消耗资源最多、带来环境污染最严重的产业。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也是最适宜发展循环经济、最迫切需要发展循环经济的产业。
杨洁、刘家顺两位教授最近撰写的专著《循环型工业理论与实证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一书,就是抓住了这样一个现实很需要研究的题目,将研究的视角直接投向工业各产业领域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和实现路径上。
该书在广泛借鉴和分析国内外发展循环经济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将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生态环境代价实现经济的较快发展为研究的核心目标,对循环型工业的相关理论与实践运作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该书首先从对循环经济的形成与发展分析入手,对循环经济的内涵、运行原则和已取得的经验进行了论述,接着对循环经济理论进行了研究与探析。
在循环经济理论的指导下,立足于循环型工业战略目标的实现,着眼于工业主导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实际运作方式,深入分析了循环型工业的系统构成,从企业、区域和社会层面探讨生态企业、生态工业园区和社会循环经济系统的构建方式,提出循环型工业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用层次分析法对循环型工业的运行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并对工业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机理和控制方式进行了探讨。
同时,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选择最适宜采用循环经济模式的工业行业为典型,包括钢铁产业、煤炭产业、电力产业、水泥产业、装备制造产业、化工产业和包装产业七大产业,分别对每个产业论述了其生产经营的特点及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发展循环经济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循环产业链的构建模式、发展循环经济的实施路径以及在运作中应建立的支撑体系。
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经济学思考
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经济学思考摘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新选择。
从经济学视角分析,体现了信息化、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的崭新理念和战略创新。
揭示了在信息化引领下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与工业化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新型工业化;可持续发展;信息化;经济增长一、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理论定位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这一概念涵盖了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五大特点与三大任务。
五大特点为:一是科技含量高,是指加快科技进步以及先进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以提高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二是经济效益好,是指各个生产和流通中的各个经济主体,所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符合市场需求,同时所消耗的投入又比较低,以提高经济活动过程中的投入产出比;三是资源消耗低,是指各个经济主体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提高能源和原材料的利用效率;四是环境污染少,就是要广泛推行清洁生产方式、文明生产方式,发展绿色产业和环保产业,减少经济增长对环境的破坏;五是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就是要提高广大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大量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做到发挥比较优势与增加就业。
新型工业化道路所担负的三大任务是:一是要找到新的快速增长方式,从而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二是要解决经济增长和资源、环境的矛盾,从而有效地应对资源、环境的硬约束,实现可持续发展;三是要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从而有力地吸纳因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而产生的大量的相对剩余劳动力,确保社会的稳定。
二、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新型”阐释现代化是从工业化起步的,现代化的共同规律无论是东方国家还是西方国家都必须遵守。
后起的发展中国家有必要遵循现代化的一般规律来实现国家的共同目标,走先行现代化的国家所经过的基本路线,但又必须结合本国的国情及新的国际国内经济社会政治环境走出具有自己特色的现代化道路。
循环经济与新型工业化道路
循环经济与新型工业化道路循环经济本质上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即改变“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力争提高资源生产率,合理消费,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发展循环经济可以保持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和谐一致,并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就显得十分贫乏。
近20多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造成资源消耗速度显著增加,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和破坏,改变经济发展模式的需要就更为迫切。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强调转变发展观念、更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的重要性,并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出一条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发展循环经济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
二者不可分割,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就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模式。
笔者认为,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利用好以下三种途径。
依靠技术进步,提高资源生产率依靠技术进步提高资源生产率,是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核心。
第一次工业革命起始时,世界上的稀缺资源主要是人,因此工业化的重要内容是创造和运用机器替代人力,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但形势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目前稀缺的是包括自然资源和生态能力在内的自然资本,自然资本已经成为制约当代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新的工业革命应以提高资源生产率为目标。
可以利用以下环境影响控制方程进一步阐明提高资源生产率的必要性。
I=PAT式中,I表示环境影响,可用资源消耗量或环境污染物排放量表示,P表示人口,A表示人均GDP,T 表示单位GDP所产生的环境影响。
以2020年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为例:我国人均GDP翻两番,即等于2000年的4倍;我国的人口将增加至15亿,为2000年的1.15倍;如果要求环境影响减小至50%,则单位GDP所产生的环境影响必须减小至少9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所属领域:发展经济学循环经济视角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刍议摘要:面临实现工业化的历史任务,发展循环经济是解决当前我国资源约束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要发展循环经济,继续走传统的工业化道路是行不通的。
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和绿色技术, 并对传统产业实施改造,走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关键词:循环经济;技术创新、绿色技术、新型工业化Probe into the New Approach to Industrialization in the Perspective of Recycling EconomyChang Zhong-cheng(College of Economics, Center for China Public Sector Economy Research in Jilin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12)Abstract: Facing the historical task of realizing industrialization, to develop recycling economy is the necessary way for us to resolve the resource constraint and realiz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o develop recycling economy, it is impracticable to adopt the traditional approach to industrialization. We must accelerate the pace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develop high technology and green technology under the guidance of new concept of development, then implement the trans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industries. Anyhow, it is important to take the new approach according with the recycling economy to realize industrialization.Key Words: Recycling Economy;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Green Technology; New Approach to Industrialization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快速增长,但在向更高的目标迈进的过程中,经济效益不高,增长方式粗放、资源不足等深层次矛盾日益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形势日益严峻。
当前,我们仍面临着全面实现工业化的历史任务,如果继续沿袭传统的发展模式,资源将难以为继,环境将不堪重负。
为此,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理念贯穿到经济发展的每个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尤为迫切。
发展循环经济是当今世界的潮流,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
要实现循环经济,继续走传统的工业化道路是行不通的。
因为,传统的工业化模式下,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和环境恶化之间成正相关,也就是说,传统的工业化道路是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
因此,我国在今后工业化过程中,必须防止重走国外在工业化中对环境和资源先破坏,再治理的老路,必须探索一条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新型工业化之路,实现工业化进程中经济发展、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的互动共进、良性循环。
本文试图对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中所涉及的若干问题提出一些见解,寄希望于对我国今后的经济发展有所助益。
一、循环经济与新型工业化(一)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增长加速,面对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蜕变的严峻形势,发展循环经济成为世界各国缓解资源约束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共识和主题。
什么是循环经济呢?实际上,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生产排泄物的利用”的相关论述就包含了循环经济的思想。
“把生产排泄物减少到最低限度和把一切进入生产中去的原料和辅助材料的直接利用提到最高限度[1]”可能是关于循环经济的较早雏形。
循环经济的现代定义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把传统的、依赖资源净消耗线性增加的发展,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2]-3,其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采用全过程处理模式,以达到减少进入生产流程的物质量、以不同方式多次反复使用某种物品和废弃物的资源化目的,是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反馈式循环过程, 追求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3]。
从其定义可以看出,循环经济的技术经济特征之一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生产过程的资源和能源消耗[4],这对处于工业化进程加速阶段的中国来讲,意义更为重大。
一方面,我国的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在资源总量方面,我国石油储量仅占世界1.8%,天然气占0.7%,铁矿石不足9%,铜矿不足5%,铝土矿不足2%;在人均资源量方面,我国人均矿产资源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2,人均耕地、草地资源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人均水资源是1/4,人均森林资源是1/5,人均能源占有量是1/7,其中人均石油占有量是1/10[5]。
另一方面,我国的资源利用效率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非常之大。
例如,2003年我国的GDP约占世界的4%,但重要资源消耗占世界的比重却很高,石油为7.4%、原煤31%、钢铁27%、氧化铝25%、水泥40%[3]-2。
尤其是最近几年,汽车、钢铁、机械、煤炭、电力等产业的高速发展以及其产业链条过度延伸,使资源需求呈现为一种全面性、爆炸式增长,造成资源的相对短缺局面。
此外,发达国家普遍采取了向发展中国家采购资源密集型产品,而将一些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转移至国外的战略。
作为发展中国家之一,我国也接受了发达国家对一些非环保产业的转移。
这种国际范围的产业转移在改善我国经济状况的同时,却为生态环境保护蒙上一层阴影。
基于上述分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而增强国际竞争力,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二)新型工业化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由之路经济发展理论和众多国家的发展实践都表明,工业化是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实现富国强民的必由之路。
经济理论界对“工业化”的概念持有不同观点:中国经济学家张培刚先生认为“工业化是一个动态的和发展的过程,首先表现为国民经济中一系列主要的生产函数(或生产要素组合方式)连续发生由低级到高级的突破性变化的过程[6]”。
我们认为,工业化本质上是一个社会经济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主要表现为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动下,伴随着社会经济制度和组织结构的变革,现代化工业部门产值和就业比重不断增长,而原有农业等传统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持续下降,从而导致整个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的过程。
虽然工业化本身意味着发展中国家跃升为发达国家的过程,但不同的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的战略选择上却不尽相同。
发展中国家应当根据本国的资源禀赋,历史条件和技术条件等选择适宜的工业化战略。
在建国后的几十年中,我国一直在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
在计划经济时期,由于制度僵化和国际环境的制约,我国同时实施了闭关锁国的进口替代战略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战略,使得重工业一度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
改革开放以后,以减少政府干预、主张自由贸易为基本特征的工业化战略得到重视,内向型的进口替代战略逐步淡出,外向型的出口导向战略得以实施,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也得到调整,农业和轻工业取得长足发展,产业结构逐渐趋于合理。
然而,进入工业化发展中期阶段后,伴随着信息和知识经济的到来,传统的工业化道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第一,传统工业技术是在最大限度地开发自然资源、最大限度地创造社会财富、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的经济指导思想下开发出来的技术[2]-210。
因此,传统的工业化过程往往以牺牲自然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
对于人口众多而人均资源占有量不高的中国来说,这种工业化道路不仅使经济发展难以为继,而且破坏生态和环境,会直接妨碍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事实上,20世纪90年代以来,工业化国家用于环保治理的费用年均递增12.7%,德国年均增幅更是高达25%[7]。
这种先破坏,后治理的工业化道路所付出成本是巨大的。
第二,传统工业化理论中的“发达国家就是工业国家”的基本规律已经与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事实相违背,已经实现工业化的国家正逐渐步入“后工业社会”或信息社会,多数发达国家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如果发展中国家仍然沿袭传统的工业化理论,单纯地推行高投入、高能耗的传统工业化而忽略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就会在世界经济分工体系中成为发达国家的附庸。
并且还会由于不断扩大的“高低端产品价格剪刀差[8]”,使自己永远处于被动的不平等贸易地位。
所以,当代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目标应该是工业化与信息化的结合,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工业化;第三,由于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处于工业化进程的所有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高新技术革命和信息化的影响,如果发展中国家不想长期落后于世界先进的工业化浪潮,必须改变其传统的工业化发展战略,而不能延续过去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的老路。
表-1:传统工业化与新型工业化的比较:传统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资源—生产—消费—废弃物的单向流动资源—生产—消费—再生资源的循环流动高消耗、高排放、低利用低消耗、低排放、高利用高强度的开采和消费资源,高强度地破坏生态环境资源重复利用的比例很高,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小从上述的简要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进入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后,中国的工业化战略选择面临着新的挑战。
我们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推进循环经济发展,进而走上一条紧跟时代步伐、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内涵党的十六大报告对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做出了简洁的表述:“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