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参考资料
医疗器械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验证某新型医疗器械的性能,并对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
通过对该医疗器械进行一系列实验,分析其工作原理、操作方法、临床应用效果等,为医疗器械的研发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二、实验材料1. 实验仪器:某新型医疗器械、实验动物、生理信号采集系统、数据采集与分析软件等。
2. 实验试剂:生理盐水、消毒液等。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动物分组: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动物数量相等。
2. 实验操作:将实验组动物置于某新型医疗器械的操作平台上,按照操作说明书进行操作。
对照组动物不做任何处理。
3. 生理信号采集:在实验过程中,通过生理信号采集系统实时监测实验动物的心率、血压、呼吸等生理指标。
4. 数据采集与分析:将采集到的生理信号数据导入数据采集与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四、实验结果1. 实验组动物在操作某新型医疗器械后,心率、血压、呼吸等生理指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某新型医疗器械操作简便,操作时间短,对实验动物无不良影响。
3. 实验组动物在操作某新型医疗器械后,疼痛程度减轻,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 实验组动物在操作某新型医疗器械后,生活质量和生存率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五、讨论1. 某新型医疗器械通过某种工作原理,能够有效改善实验动物的生理指标,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2. 该医疗器械操作简便,对实验动物无不良影响,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3. 本实验结果表明,某新型医疗器械在改善实验动物生理指标、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率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为其在临床应用提供了有力依据。
六、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某新型医疗器械的性能,并对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了评估。
结果表明,该医疗器械在改善实验动物生理指标、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率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实验手册实验报告
实验手册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探究某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变化。
实验器材:1. 100毫升量筒2. 三角漏斗3. 烧杯4. 热水浴5. 磁力搅拌器6. 温度计7. 实验药品:硫酸钠(Na2SO4)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并将烧杯放置在磁力搅拌器上。
2. 在烧杯中加入30毫升蒸馏水。
3. 使用温度计测量室温,并记录下来。
4. 将烧杯放入热水浴中,直到水温达到40摄氏度。
5. 在操作过程中,向烧杯中加入硫酸钠,并持续搅拌溶解,直到达到饱和状态。
6. 记录下加入硫酸钠的质量,并记下溶解所需的时间。
7. 将烧杯取出,冷却到室温,并观察溶液的状态。
实验结果: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溶解硫酸钠的速度明显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
在室温下,溶解硫酸钠需要较长的时间,而在40摄氏度下,溶解时间明显缩短。
此外,我们还注意到溶解时溶液变得越来越浑浊,表明溶解度随溶质的增加而增加。
实验分析:从观察结果可以看出,温度对溶解度有明显的影响。
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减弱,分子热运动加剧,使溶质更容易进入溶剂之中,从而加快了溶解过程。
此外,由于硫酸钠溶解过程伴随着放热反应,因此在较高温度下,放热反应会进一步促进溶质分子的活动,使溶质更快地溶解。
因此,在实验中观察到的溶解速度加快现象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得出结论:温度的升高可以显著增加某种物质(如硫酸钠)的溶解度。
在40摄氏度下,硫酸钠的溶解度明显高于室温。
这一实验结果对于我们在实际应用中控制物质的溶解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实验注意事项:1. 在进行实验前,务必熟悉所用器材并确保其完好无损。
2. 在加热烧杯时,注意避免烧伤,应佩戴耐热手套及其他安全防护措施。
3. 搅拌过程中,应使用适当的搅拌速度,以免产生溅出现象。
4. 在进行溶解性实验时,应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并避免直接接触药品。
进一步探究: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不同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变化,并在实验报告中进行比较和分析。
论文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XXX现象的成因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实验验证相关理论,为XXX领域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二、实验背景XXX现象在XXX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然而,关于XXX现象的成因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尚不充分。
为了深入理解XXX现象,本研究通过实验方法对其进行探究。
三、实验原理XXX现象的成因与XXX因素密切相关。
根据XXX理论,XXX现象的产生与XXX过程有关。
本实验将验证XXX理论,并探究XXX因素对XXX现象的影响。
四、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XXX材料、XXX试剂、XXX溶液等。
2. 实验设备:XXX仪器、XXX装置、XXX反应器等。
五、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实验分为若干组,每组实验条件如下:(1)组1:XXX条件(2)组2:XXX条件(3)组3:XXX条件...(n)组n:XXX条件2. 实验步骤:(1)按照实验分组,将实验材料分别放入相应的实验装置中。
(2)按照实验条件,调整实验装置的参数。
(3)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4)重复实验,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组1:XXX现象发生,XXX指标为XXX。
(2)组2:XXX现象发生,XXX指标为XXX。
(3)组3:XXX现象发生,XXX指标为XXX。
...(n)组n:XXX现象发生,XXX指标为XXX。
2. 实验结果分析:(1)组1与组2、组3的对比:在XXX条件下,XXX现象发生,XXX指标存在显著差异。
这表明XXX因素对XXX现象具有显著影响。
(2)组2与组3的对比:在XXX条件下,XXX现象发生,XXX指标存在显著差异。
这进一步证实了XXX因素对XXX现象的影响。
(3)...(n)七、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验证了XXX理论,并得出以下结论:1. XXX因素对XXX现象具有显著影响。
2. XXX现象的产生与XXX过程密切相关。
3. XXX理论在XXX领域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八、实验讨论1. 本实验验证了XXX理论,为XXX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实验报告中文献参考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实验领域的研究现状,为后续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二、文献综述1. 实验领域概述(1)实验领域背景实验领域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实验研究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实验研究已成为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2)实验领域发展趋势近年来,实验领域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①实验技术不断革新,实验手段日益多样化;②实验研究方法不断优化,实验结果更加可靠;③实验研究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实验成果转化率提高。
2. 文献综述(1)实验方法研究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实验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
例如,王某某(2019)对实验设计方法进行了系统总结,提出了基于实验设计方法的实验研究框架;李某某(2020)针对实验误差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实验误差分析方法。
(2)实验技术研究实验技术研究是实验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例如,张某某(2018)研究了实验设备的优化设计,提高了实验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赵某某(2019)对实验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了研究,实现了实验数据的快速处理和准确分析。
(3)实验应用研究实验应用研究是实验领域的研究热点。
例如,陈某某(2017)针对生物实验,提出了一种基于实验平台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刘某某(2018)研究了实验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实现了实验技术在环境监测和治理方面的突破。
三、实验方案设计根据文献综述,结合实验目的,本实验拟采用以下方案进行实验研究:1. 实验材料: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实验对象,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2. 实验方法:借鉴文献中提到的实验方法,结合实验实际情况,设计实验方案。
3. 实验设备:选用性能稳定、精度较高的实验设备,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4. 数据处理与分析:采用文献中提到的数据处理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实验现象: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2)实验数据:记录实验数据,包括实验对象、实验条件、实验结果等。
关于计算机实验报告的参考范文(3篇)
关于计算机实验报告的参考范文(3篇)关于计算机实验报告的参考范文(精选3篇)关于计算机实验报告的参考范文篇1一、实验题目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二、实验目的1.熟悉Windows_P的文件系统。
2.掌握资源管理器的使用方法。
3.熟练掌握在WindoWs_P资源管理器下,对文件(夹)的选择、新建、移动、复制、删除、重命名的操作方法。
三、实验内容1.启动资源管理器并利用资源管理器浏览文件。
2.在D盘创建文件夹3.在所创建文件夹中创建Word文件。
4.对所创建文件或文件夹执行复制、移动、重命名、删除、恢复、创建快捷方式及设置共享等操作。
四、实验步骤(一)文件与文件夹管理1展开与折叠文件夹。
右击开始,打开资源管理器,在左窗格中点击“+”展开,点击“一”折叠2.改变文件显示方式。
打开资源管理器/查看,选择缩略、列表,排列图标等3.建立树状目录。
在D盘空白处右击,选择新建/文件夹,输入经济贸易学院,依次在新建文件夹中建立经济类11031.1.建WOrd并保存。
打开开始/程序/word,输入内容。
选择文件/另存为,查找D盘/经济贸易学院/1103班/王帅,单击保存5.复制、移动文件夹6.重命名、删除、恢复。
右击文件夹,选择重命名,输入新名字;选择删除,删除文件7.创建文件的快捷方式。
右击王帅文件夹,选择发送到/桌面快捷方式8.设置共享文件。
右击王帅,选择属性/共享/在网络上共享这个文件/确定9.显示扩展名。
打开资源管理器/工具/文件夹选项/查看/高级设置,撤销隐藏已知文件的扩展名(二)控制面板的设置。
1设置显示属性。
右击打开显示属性/桌面、屏幕保护程序10设置鼠标。
打开控制面板/鼠标/按钮(调整滑块,感受速度)、指针11设置键盘。
打开控制面板/键盘/速度(调整滑块,感受速度)、硬件12设置日期和时间打开控制面板/日期和时间13设置输入法。
打开控制面板/区域与语言选项/详细信息/文字服务与输入语言(三)WindOWS附件的使用1.计算器。
初中生物实验报告册
初中生物实验报告册
实验名称: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二、实验方法
1. 实验材料:一盆小苗、透明玻璃罩、土壤、水、阳光。
2. 实验步骤:
(1) 在小苗生长的土壤中挖一个小坑。
(2) 将小苗轻轻放入土壤中,确保根部完全覆盖。
(3) 用透明玻璃罩覆盖小苗,以保持湿度。
(4) 每天给小苗浇适量的水。
(5) 将小苗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
三、实验结果
经过几天的观察,我们发现小苗逐渐长高,叶子也变得更加茂盛。
在阳光的照射下,小苗的叶子呈现出深绿色,充满活力。
四、实验分析
通过观察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植物需要土壤提供养分和水分,以支持其生长。
2. 阳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能源,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
3. 覆盖透明玻璃罩可以保持植物周围的湿度,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五、实验心得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植物的生长过程。
在观察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植物从种子到成长的全过程,这让我们对植物的生命力和生长能力有了更深的认识。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植物生长的一些关键因素,如土壤的养分、水分和阳光的重要性。
这些经验将对我们今后的植物养护和实验设计有很大的帮助。
六、参考资料
暂无参考资料。
注意:本实验报告是根据我们的实际实验情况编写的,所以结果可能会有一定的差异。
希望读者能够通过本实验报告,对植物的生长过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对未来的实验有所启发。
实验报告参考6篇
实验报告参考6篇实验报告参考1为期二周的钳工实训结束了,在实训期间虽然很累,但我们很快乐,因为我们在学到了很多很有用的东西的同时还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虽然实训期只有短短的两周,在我们三年的大学生活中它只是小小的一部分,却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我们来说,它是很难忘记的,毕竟是一次真正的体验社会、体验生活。
要进行钳工实训,安全问题肯定是摆在第一位的。
通过师傅的讲解,我们了解了实训中同学们易犯的危险的操作动作。
比如在车间里打闹嬉戏,不经师傅的许可便私自操作机床,以及操作时方法、姿势不正确,等等。
一个无意的动作或是一个小小的疏忽,都可能导致机械事故甚至人身安全事故。
通过这次钳工实训,我了解了金属加工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方法。
主要学习了以下几方面的知识:金属加工基本工种包括钳工、车工、铸焊工等的操作。
第一项:辛苦的钳工在钳工实训中,我们知道了钳工的主要内容为刮研、钻孔、攻套丝、锯割、锉削、装配、划线;了解了锉刀的构造、分类、选用、锉削姿势、锉削方法和质量的检测。
首先要正确的握锉刀,锉削平面时保持锉刀的平直运动是锉削的关键,锉削力有水平推力和垂直压力两种。
锉刀推进时,前手压力逐渐减小后手压力大则后小,锉刀推到中间位置时,两手压力相同,继续推进锉刀时,前手压力逐渐减小后压力加大。
锉刀返回时不施加压力。
这样我们锉削也就比较简单了。
同时我也知道了钳工的安全技术为:1,钳台要放在便于工作和光线适宜的地方;钻床和砂轮一般应放在场地的边缘,以保证安全。
2,使用机床、工具(如钻床、砂轮、手电钻等),要经常检查,发现损坏不得使用,需要修好再用。
3,台虎钳夹持工具时,不得用锤子锤击台虎手柄或钢管施加夹紧力。
接着便是刮削、研磨、钻孔、扩孔、攻螺纹等。
虽然不是很标准,但却是我们汗水的结晶,是我们两天来奋斗的结果钳工的实训说实话是很枯燥的,可能干一个上午却都是在反反复复着一个动作,还要有力气,还要做到位,那就是手握锉刀在工件上来来回回的锉,锉到中午时,整个人的手都酸疼酸疼的,腿也站的有一些僵直了,然而每每累时,却能看见老师在一旁指导,并且亲自示范,他也是满头的汗水,气喘呼呼的,看到这每每给我以动力。
实验报告的参考文献
[1] 张三,李四. 实验方法研究[J]. 科学技术,2020,32(3):45-50.[2] 王五,赵六. 新型材料性能测试与分析[J]. 材料科学与工程,2019,27(4):78-82.[3] 刘七,陈八. 实验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35(2):120-124.[4] 赵九,钱十. 实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方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5] 孙十一,周十二. 实验室安全管理与操作规程[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6] 吴十三,郑十四. 实验室设备管理与维护[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1):96-100.[7] 周十五,吴十六.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软件介绍[J].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4,31(5):88-92.[8] 李十七,张十八. 实验室安全管理与事故预防[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3):175-178.[9] 王十九,刘二十. 实验室设备管理与维护手册[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10] 陈二十一,赵二十二. 实验室安全管理与操作规程[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11] 刘二十三,李二十四. 实验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2] 张二十五,王二十六. 实验室安全管理与事故预防手册[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3] 李二十七,赵二十八. 实验室设备管理与维护[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14] 王二十九,刘三十. 实验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方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5] 陈三十一,赵三十二. 实验室安全管理与操作规程[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16] 刘三十三,李三十四.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软件介绍[J].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5,22(6):105-108.[17] 赵三十五,钱三十六. 新型材料性能测试与分析[J]. 材料科学与工程,2004,22(3):68-72.[18] 王三十七,刘三十八. 实验方法研究[J]. 科学技术,2003,31(2):34-38.[19] 孙三十九,周四十. 实验室安全管理与操作规程[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20] 吴四十一,郑四十二. 实验室设备管理与维护[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1,28(4):190-194.。
实验报告
免疫检验技术实践报告实践一直接凝集试验一、玻片凝集试验((细菌鉴定)(一)实验目的1,学会细菌玻片凝集试验的操作和结果判断。
2,理解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能做出正确的检验报告。
(二)实验原理玻片凝集试验是用已知的诊断血清,与被检的未知细菌进行凝集试验,如出现特异性凝集,可确定被检细菌的种属或型别。
(三)实验材料1,待检细菌:2,试剂:诊断血清:3,器材:玻片、接种环、酒精灯(四)实验结果记录反应物反应现象(凝集或不凝集)结果判断(阳性或阴性)(五)实验报告(六)实验讨论1,志贺菌抗体与伤寒沙门菌能发生凝集吗为什么2,做玻片凝集试验时,应怎样操作才能使凝集现象明显,利于结果的判断报告者:报告日期:二、试管凝集试验(肥达反应常量法)(一)实验目的1,学会试管直接凝集试验的操作方法,熟练使用吸量管移液并进行连续二倍稀释。
2,能够正确进行首管血清喜事度的计算。
3,能够准确判断试管凝集试验的各级凝集程度和凝集效价,并准确报告结果。
(二)实验原理肥达试验是用伤寒沙门菌的H(鞭毛)和O(菌体)以及甲型(A)、乙型(B)副伤寒沙门菌的诊断菌液与病人血清做凝集试验,对伤寒、副伤寒作辅助诊断。
如果需要,有些地区可增加丙型(C)副伤寒沙门菌等其他沙门菌的诊断菌液。
(三)实验材料1,诊断菌液2,待检血清3,器材:小试管、刻度吸管、试管架等(四)实验结果记录*反应现象分别以—、+、++、+++、++++表示。
(五)实验报告(六)实验讨论1,如何进行血清的连续二倍稀释2,如果首管血清要求是1:15稀释,稀释后的总液量是3ml,应该如何进行稀释3,试管直接凝集反应,是稀释抗原还是稀释抗体为什么4,应如何观察试管凝集反应的结果报告者:报告日期:三、大孔反应板法(肥达反应微量法)(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实验材料1,待检血清2,试剂:3,器材:大孔反应板、吸量管、盖玻板(四)实验结果记录*反应现象分别以—、+、++、+++、++++表示。
蛋白质测定实验报告(参考资料)
蛋白质测定方法——化学报告蛋白质的检测酚试剂法灵敏度较高20~250mg 费时蛋白质在碱性溶液中其肽键与Cu2+螯合,形成蛋白质一铜复合物,此复合物使酚试剂的磷钼酸还原,产生蓝色化合物酚类、柠檬酸、硫酸铵、tris缓冲液、甘氨酸、糖类、甘油等均有干扰作用由上表可大致了解五种检测蛋白质的方法,下面以实验的形式进行详细阐述:1 材料与方法1.1 仪器材料(1)仪器:凯氏定氮仪、紫外分光光度计、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工作离心机、布氏漏斗、抽滤泵。
(2)试剂及原材料:牛奶、酸奶、豆浆、0.12mol/LpH=4. 7醋酸- 醋酸钠缓冲液、乙醇-乙醚等体积混合液、浓H2SO4 、40%氢氧化钠、30%过氧化氢、2%硼酸溶液、0.050molPL标准盐酸溶液、硫酸钾- 硫酸铜接触剂、混合指示剂、标准蛋白溶液、双缩脲试剂、考马斯亮蓝G- 250试剂。
1.2 实验方法(1)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将待测样品与浓硫酸共热,含氮有机物即分解产生氨(消化) ,氨又与硫酸作用,变成硫酸铵。
为了加速消化,可以加入CuSO4 作催化剂和加入K2SO4 以提高溶液的沸点,而加入30%过氧化氢有利于消化溶液的澄清。
消化好的样品在凯氏定氮仪内经强碱碱化使之分解放出氨,借蒸汽将氨蒸至定量硼酸溶液中,然后用标准盐酸溶液进行滴定,记录,计算出样品含氮量。
每个样品做三次重复测定,取平均值。
(2)紫外吸收法测定蛋白质含量蛋白质分子中,酪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残基的苯环含有共轭双键,使蛋白质具有吸收紫外光的性质,吸收峰在280nm处,其吸光度(即光密度值)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
此外,蛋白质溶液在238nm的光吸收值与肽键含量成正比。
利用一定波长下,蛋白质溶液的光吸收值与蛋白质浓度的正比关系,可以进行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紫外吸收法简便、灵敏、快速,不消耗样品,测定后仍能回收使用。
低浓度的盐,例如,生化制备中常用的(NH4)2SO4 等和大多数缓冲液不干扰测定,特别适用于柱层析洗脱液的快速连续检测,因为此时只需测定蛋白质浓度的变化,而不需知道其绝对值。
实验 双机互联参考资料实验报告
实验双机互联参考资料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实现两台计算机之间的互联,深入了解双机互联的原理、方法和应用场景,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相关技术和配置过程,为后续的网络通信和资源共享打下基础。
二、实验设备1、两台计算机(以下分别称为计算机 A 和计算机 B),配置要求:具备以太网接口,安装有操作系统(如 Windows 10 或 Linux 操作系统)。
2、以太网线(交叉线或直通线,根据计算机网卡类型选择)。
三、实验原理双机互联是指将两台计算机通过某种方式连接在一起,实现数据交换和资源共享。
常见的双机互联方式有有线连接和无线连接。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采用有线连接中的以太网连接方式。
以太网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局域网技术,通过以太网线将计算机的网卡连接起来,形成物理链路。
在网络层,需要为计算机配置 IP 地址、子网掩码、网关等参数,使其能够在网络中进行通信。
四、实验步骤1、硬件连接首先,关闭计算机 A 和计算机 B 的电源。
根据计算机网卡类型,选择合适的以太网线(如果计算机网卡支持自适应,则可以使用直通线;否则,使用交叉线)。
将以太网线的一端插入计算机 A 的以太网接口,另一端插入计算机 B 的以太网接口。
2、配置计算机 A 的网络参数打开计算机 A,进入操作系统。
点击“开始”菜单,选择“设置”,在设置窗口中点击“网络和Internet”。
在网络和 Internet 页面中,选择“更改适配器选项”。
找到以太网适配器,右键点击并选择“属性”。
在以太网属性窗口中,双击“Internet 协议版本 4(TCP/IPv4)”。
在弹出的“Internet 协议版本 4(TCP/IPv4)属性”窗口中,选择“使用下面的 IP 地址”。
输入以下参数:IP 地址:19216801子网掩码:2552552550网关:可不填点击“确定”保存设置。
3、配置计算机 B 的网络参数按照与计算机 A 相同的步骤打开网络设置。
在“Internet 协议版本 4(TCP/IPv4)属性”窗口中,输入以下参数: IP 地址:19216802子网掩码:2552552550网关:可不填点击“确定”保存设置。
初中生物实验报告单(样板)
初中生物实验报告单(样板)
实验名称: 豆子的发芽实验
实验目的:
研究不同因素对豆子发芽的影响,了解发芽过程中所需的条件与重要因素。
实验材料:
- 10颗豆子
- 5个透明塑料杯
- 一小盘湿纸巾
- 水
实验步骤:
1. 准备工作: 将豆子洗净,水分泡润。
2. 将湿纸巾放在透明塑料杯底部,使其湿润。
3. 将豆子均匀分布在不同的透明塑料杯中。
4. 在每个杯子中加入不同因素的处理,例如: 温度、光线、水分等。
5. 观察并记录每个处理的发芽情况和速度。
实验结果:
通过观察实验结果,得出以下结论:
1. 温度对豆子的发芽有重要影响,较适宜的温度范围有利于发芽。
2. 光线也会影响豆子的发芽,较适宜的光照条件有利于发芽。
3. 水分对豆子的发芽同样至关重要,适量的水分可以促进发芽。
实验总结: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了解到豆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光照和
水分条件。
控制这些因素可以有效地促进豆子的发芽过程。
此外,
我们还学会了如何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注意事项: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每个透明塑料杯中的处理要有明显的标记,以便对比观察结果。
2. 实验条件尽量保持一致性,以便准确比较各处理的发芽情况。
3. 在实验记录中,要详细记录每个处理的发芽情况和时间。
参考资料: 附图:。
实验报告结果分析参考(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本实验旨在探究(实验目的)在(实验条件)下,对(实验对象)的影响。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出结论,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
二、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选取(实验材料)作为实验对象。
2. 实验分组:将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样本数量)。
3. 实验操作: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4. 数据采集:在实验过程中,记录相关数据。
三、实验结果1. 实验组数据:(1)指标1:实验组在(指标1)方面的变化为(具体数值),对照组在(指标1)方面的变化为(具体数值)。
(2)指标2:实验组在(指标2)方面的变化为(具体数值),对照组在(指标2)方面的变化为(具体数值)。
2. 对照组数据:(1)指标1:对照组在(指标1)方面的变化为(具体数值)。
(2)指标2:对照组在(指标2)方面的变化为(具体数值)。
四、结果分析1.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指标1方面的比较:(1)实验组在指标1方面的变化明显大于对照组,说明(实验目的)对(实验对象)具有显著影响。
(2)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原因分析)。
2.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指标2方面的比较:(1)实验组在指标2方面的变化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说明(实验目的)对(指标2)的影响不显著。
(2)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原因分析)。
五、结论1. 通过本实验,得出以下结论:(1)在(实验条件)下,对(实验对象)具有显著影响。
(2)对(指标2)的影响不显著。
2. 为后续研究提供以下建议:(1)进一步探究(实验目的)对(实验对象)的机理。
(2)优化实验条件,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结合其他实验方法,从多个角度验证实验结果。
六、实验不足与展望1. 实验不足:(1)实验样本数量有限,可能存在偶然性。
(2)实验条件控制不够严格,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展望:(1)扩大实验样本数量,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2)优化实验条件,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深入研究(实验目的)对(实验对象)的影响机理,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实验报告范文模板【三篇】
【导语】实验报告是把实验的⽬的、⽅法、过程、结果等记录下来,经过整理,写成的书⾯汇报。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实验报告范⽂模板,仅供参考! 篇⼀ 例⼀定量分析实验报告格式 (以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测定为例) 实验题⽬: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测定 实验⽬的: 学习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及有关仪器的使⽤; 学习碱式滴定管的使⽤,练习滴定操作。
实验原理: h2c2o4为有机弱酸,其ka1=5.9×10-2,ka2=6.4×10-5。
常量组分分析时cka1>10-8,cka2>10-8,ka1/ka2<105,可在⽔溶液中⼀次性滴定其两步离解的h+: h2c2o4+2naoh===na2c2o4+2h2o 计量点ph值8.4左右,可⽤酚酞为指⽰剂。
naoh标准溶液采⽤间接配制法获得,以邻苯⼆甲酸氢钾标定: -cook -cooh +naoh=== -cook -coona +h2o 此反应计量点ph值9.1左右,同样可⽤酚酞为指⽰剂。
实验⽅法: ⼀、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台式天平称取naoh1g于100ml烧杯中,加50ml蒸馏⽔,搅拌使其溶解。
移⼊500ml试剂瓶中,再加200ml蒸馏⽔,摇匀。
准确称取0.4~0.5g邻苯⼆甲酸氢钾三份,分别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20~30ml蒸馏⽔溶解,再加1~2滴0.2%酚酞指⽰剂,⽤naoh标准溶液滴定⾄溶液呈微红⾊,半分钟不褪⾊即为终点。
⼆、h2c2o4含量测定 准确称取0.5g左右草酸试样,置于⼩烧杯中,加20ml蒸馏⽔溶解,然后定量地转⼊100ml容量瓶中,⽤蒸馏⽔稀释⾄刻度,摇匀。
⽤20ml移液管移取试样溶液于锥形瓶中,加酚酞指⽰剂1~2滴,⽤naoh标准溶液滴定⾄溶液呈微红⾊,半分钟不褪⾊即为终点。
平⾏做三次。
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naoh标准溶液的标定 实验编号123备注 mkhc8h4o4/g始读数 终读数 结果 vnaoh/ml始读数 终读数 结果 cnaoh/mol·l-1 naoh/mol·l-1 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 ⼆、h2c2o4含量测定 实验编号123备注 cnaoh/mol·l-1 m样/g v样/ml20.0020.0020.00 vnaoh/ml始读数 终读数 结果 ωh2c2o4 h2c2o4 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 实验结果与讨论: (1)(2)(3)…… 结论: 例⼆合成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题⽬:溴⼄烷的合成 实验⽬的:1.学习从醇制备溴⼄烷的原理和⽅法 2.巩固蒸馏的操作技术和学习分液漏⽃的使⽤。
科学实验报告(通用7篇)
科学实验报告(通用7篇)科学实验报告(通用7篇)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实验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科学实验报告篇1一、创意说明:实验是科学之母,才智是实验之子。
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得来,学会积极地动手动脑,在实验中学习、体会科学与真理,必定会为孩子的成长之路洒下一片更灿烂的阳光。
我们大家都知道人、动物、鸟类都是用腿走路的,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玻璃杯虽然没有腿也可以走路,你相信吗?二、实验材料:玻璃杯1个、蜡烛1支、火柴1盒、玻璃板1块、厚书2本、自来水少许三、实验步骤;1、首先把玻璃板放在自来水中浸泡一下。
2、接着把玻璃板的一头放在桌子上,另一头用两本书垫起。
3、再次将玻璃杯的杯口沾一些水,然后倒扣在玻璃板的上端。
4、最后将蜡烛点燃后去烤杯子的底部和四周。
四、实验结果我神奇地发现倒立在玻璃板上的玻璃杯居然自己慢慢地从上面“走”了下来。
五、注意事项经过自己多次反复的实验,我发现两本书加起来的高度大约只要在5厘米左右,如果太高或太低的话,玻璃杯在“向下走”的过程中不会很自由顺利、很自然。
六、研究结果用蜡烛去烤玻璃杯底部和四周的时候,杯子中的空气受热膨胀,体积变大,装不下的空气就会往外挤,但是由于杯口是倒立着的,并且又被一层水封闭着,热空气出不去,就只能把杯子向上顶起一点,在自身重量的作用下,杯子就自己慢慢地向下“走”了。
七、实验心得通过这个实验我认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强盛和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人才成长的基因,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科学实验报告篇2摘要:科学探究实验是新课程着重介绍的知识点,同时又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亮点和难点。
本文对科学探究的六大要素逐一加以解释,并以实例说明如何做好科学探究实验及如何做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格式模板-供参考
实验名称:粉体真密度的测定粉体真密度是粉体质量与其真体积之比值,其真体积不包括存在于粉体颗粒内部的封闭空洞。
所以,测定粉体的真密度必须采用无孔材料。
根据测定介质的不同,粉体真密度的主要测定方法可分为气体容积法和浸液法。
气体容积法是以气体取代液体测定试样所排出的体积。
此法排除了浸液法对试样溶解的可能性,具有不损坏试样的优点。
但测定时易受温度的影响,还需注意漏气问题。
气体容积法又分为定容积法与不定容积法。
浸液法是将粉末浸入在易润湿颗粒表面的浸液中,测定其所排除液体的体积。
此法必须真空脱气以完全排除气泡。
真空脱气操作可采用加热(煮沸)法和减压法,或两法同时并用。
浸液法主要有比重瓶法和悬吊法。
其中,比重瓶法具有仪器简单、操作方便、结果可靠等优点,已成为目前应用较多的测定真密度的方法之一。
因此,本实验采用比重瓶法。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粉体真密度的概念及其在科研与生产中的作用;2. 掌握浸液法—比重瓶法测定粉末真密度的原理及方法;3.通过实验方案设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比重瓶法测定粉体真密度基于“阿基米德原理”。
将待测粉末浸入对其润湿而不溶解的浸液中,抽真空除气泡,求出粉末试样从已知容量的容器中排出已知密度的液体,就可计算所测粉末的真密度。
真密度ρ计算式为:——比重瓶的质重,g;式中:m—— (比重瓶+粉体)的质重,g;msm—— (比重瓶+液体)的质重,g;sl——测定温度下浸液密度;g/cm3;ρlρ——粉体的真密度,g/cm3;三.实验器材:实验仪器:真空干燥器,比重瓶(2-4个);分析天平;烧杯。
实验原料:金刚砂。
四.实验过程1. 将比重瓶洗净编号,放入烘箱中于110℃下烘干冷却备用。
2. 用电子天平称量每个比重瓶的质量m3. 每次测定所需试样的题记约占比重瓶容量的1/3,所以应预先用四分法缩分待测试样。
4. 取300ml的浸液(实际实验中为去离子水)倒入烧杯中,再将烧杯放进真空干燥器内预先脱气。
参考实验报告3篇
参考实验报告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合同协议、心得体会、演讲致辞、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操作规程、计划书、祝福语、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texts, such as work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job responsibilities, operating procedures, plans, blessing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参考实验报告3篇【第1篇】法拉第笼实验报告参考法拉第笼实验报告参考法拉第笼实验报告参考1法拉第笼构造及原理法拉第笼是一个由金属或者良导体形成的笼子,是以电磁学的奠基人、英国物理学家迈克尔·法拉第的姓氏命名的一种用于演示等电势、静电屏蔽和高压带电作业原理的设备。
实验 双机互联参考资料实验报告
同学们请注意:实验报告必须手写,最后要有实验小结。
五、实验步骤中的图可以不画。
测试仪表的图不需要画。
实验双机互联一、实验目的掌握网线制作与测试方法,了解标准568A与568B网线的线序。
理解二层交换产品的组网方式与方法;掌握二层以太网组网的动手能力。
二、实验内容1、一般双绞线的制作2、交叉双绞线的制作3、测试一般双绞线的导通性4、进行PC机与交换机的组网5、进行服务器与PC机的组网三、实验环境双绞线实验环境:RJ-45头若干、双绞线若干米、RJ-45压线钳一把、测试仪一套。
双机互联实验环境:(1) PC 机与交换机组网如图1所示,用交叉网线将 2 台PC 机连接起来。
准备PC 机2 台,操作系统为Windows xp/Win7;准备交换机 1 台;交叉网线 1 条。
实验中分配的IP 地址, PC1 机的IP 为192、168、0、2 , PC2 机的IP 为192、168、0、3 ,子网掩码均为255、255、255、0 。
(2)服务器与PC 机组网准备PC 机 2 台,操作系统为Windows xp/Win7;准备思科交换机 1 台;直连网线 3 条;实验中分配的 IP 地址, 服务器网卡1的 IP 为 ISP服务商提供的一个IP地址 ,服务器网卡2的 IP 为 192、168、0、1,PC1 机的 IP 为 192、168、0、2 ,PC2 机的 IP 为192、168、0、3 ,子网掩码均为 255、255、255、0四、实验原理EIA/TIA的布线标准中规定了两种双绞线的线序568A与568B。
对RJ45接线方式规定如下:1、2用于发送,3、6用于接收,4、5,7、8就是双向线。
1、2线必须就是双绞,3、6双绞,4、5双绞,7、8双绞。
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抑制干扰信号,提高传输质量。
工程中使用最多的就是568B标准如果双绞线的两端均采用同一标准(如T568B),则称这根双绞线为:直通线。
能用于异种网络设备间的联接,如计算机与集线器的联接、集线器与路由器的联接。
实验报告(仅供参考)
联轴器的静力分析1 . 问题分析考查联轴器在工作时发生的变形和产生的应力。
联轴器模型如图1所示。
联轴器在底面的四周不能发生上下运动,即不能发生沿轴向的位移;在底面的两个圆周上不能发生任何方面的运动;在小轴孔的孔面上分布有106pa 的压力;在大轴孔的孔台上分布有107pa 的压力;在大轴孔键槽的一侧受到105pa 的压力。
弹性模量取2.06e11,泊松比取0.3。
2 . 模型建立模型建立包括:定义单元类型和实常数;定义材料属性;建立三维几何模型;划分有限元网格。
2.1 定义单元类型在进行有限元分析时,首先应根据分析问题的几何结构,分析类型和所分析的问题精度等,选定适合具体分析的单元类型。
本例中选用十节点四面体实体结构单元Tet 10Node92。
Tet 10Node92可用于计算三维问题。
2.2 定义实常数本实例中选用十节点四面体实体结构单元Tet 10Node92,不需要设置实常数。
2.3 定义材料属性本实例所采用的材料属性根据题意得知,弹性模量取2.06e11,泊松比取0.3。
将这两个数据依次输入EX 文本框和PRXY 文本框即可。
2.4 建立三维几何模型1 ) 创建圆柱体第一个圆柱体:WP X 输入0,WP Y 输入0,Radius 输入5,Depth 输入10,点击APPL Y 继续输入第二个圆柱体的参数。
第尔个圆柱体:WP X 输入12,WP Y 输入0,Radius 输入3,Depth 输入4,点击OK 。
从而得到两个圆柱体。
如图2所示。
2 ) 建立两圆柱面相切的四个关键点在以大圆柱体底面圆心为原点的局部坐标系中,大圆柱体的相切点的坐标为(5,-80.83,0),(5,80.83,0)。
在以小圆柱体底面圆心为原点的局部坐标系中,大圆柱体的相切点的坐标为(3,-80.83,0),(3,80.83,0)。
3 ) 生成与圆柱底面相交的面首先将坐标系转到全局坐标系下,然后利用Lines->Strainght lines 命令将刚刚建立的四个相切点连接成4点直线。
实验报告数据参考
实验报告数据参考实验报告数据参考在进行科学实验时,数据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实验报告中的数据参考是指在撰写实验报告时,参考已有的数据来支持实验结果和结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引用和分析已有的数据,可以使实验报告更加全面和有说服力。
1. 数据来源的选择在选择数据来源时,应尽量选择来自权威和可靠的科学研究机构、学术期刊或公共数据库的数据。
这些数据经过严格的科学验证和审查,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此外,还可以参考已有的相关研究论文中的数据,这些数据通常有助于对实验结果的解释和比较分析。
2. 数据的引用和分析在实验报告中引用数据时,应注明数据的来源,并在文中进行适当的分析和解释。
可以通过对数据的比较、统计分析或图表展示来说明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例如,若实验结果与已有的数据相符,可以说明实验结果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若实验结果与已有的数据存在差异,可以探讨可能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3. 数据的限制和不确定性在使用已有的数据时,也要注意数据的限制和不确定性。
不同实验条件、样本数量和实验方法可能导致数据的差异。
因此,在引用数据时,应明确数据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并在实验报告中进行相应的讨论。
此外,还可以提出对数据的进一步研究和验证的建议,以增加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4. 数据的可视化呈现为了更好地展示实验结果和数据的分析,可以使用图表等可视化工具。
通过图表的呈现,可以直观地展示数据的趋势、变化和关联性。
同时,图表也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实验结果。
在使用图表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并在图表中标注必要的信息和单位,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5. 数据的讨论和结论在实验报告的讨论和结论部分,可以参考已有的数据来支持自己的实验结果和结论。
通过对已有数据的分析和比较,可以进一步验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并提供科学依据来解释实验现象和机制。
同时,也可以提出对实验数据的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建议,以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
综上所述,实验报告中的数据参考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附录一:软件开发文档指南 (10)《可行性研究报告》 (10)1引言 (10)1.1编写目的 (10)1.2背景 (10)1.3定义 (10)1.4参考资料 (10)2可行性研究的前提 (10)2.1要求 (10)2.2目标 (11)2.3条件、假定和限制 (11)2.4进行可行性研究的方法 (11)2.5评价尺度 (11)3对现有系统的分析 (11)3.1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 (12)3.2工作负荷 (12)3.3费用开支 (12)3.4人员 (12)3.5设备 (12)3.6局限性 (12)4所建议的系统 (12)4.1对所建议系统的说明 (12)4.2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 (12)4.3改进之处 (13)4.4影响 (13)4.5局限性 (13)4.6技术条件方面的可行性 (14)5可选择的其他系统方案 (14)5.1可选择的系统方案1 (14)5.2可选择的系统方案2 (14)6投资及效益分析 (14)6.1支出 (14)6.2收益 (15)6.3收益/投资比 (15)6.4投资回收周期 (16)6.5敏感性分析 (16)7社会因素方面的可行性 (16)7.1法律方面的可行性 (16)7.2使用方面的可行性 (16)8结论 (16)《软件需求说明书》 (17)1引言 (17)1.1编写目的 (17)1.2背景 (17)1.3定义 (17)1.4参考资料 (17)2任务概述 (17)2.1目标 (17)2.2用户的特点 (18)2.3假定和约束 (18)3需求规定 (18)3.1对功能的规定 (18)3.2对性能的规定 (18)3.3输人输出要求 (18)3.4数据管理能力要求 (19)3.5故障处理要求 (19)3.6其他专门要求 (19)4运行环境规定 (19)4.1设备 (19)4.2支持软件 (19)4.3接口 (19)4.4控制 (19)项目开发计划 (20)1引言 (20)1.1编写目的 (20)1.2背景 (20)1.3定义 (20)1.4参考资料 (20)2项目概述 (20)2.1工作内容 (20)2.2主要参加人员 (20)2.3产品 (21)2.4验收标准 (21)2.5完成项目的最迟期限 (21)2.6本计划的批准者和批准日期 (21)3实施计划 (21)3.1工作任务的分解与人员分工 (21)3.2接口人员 (21)3.3进度 (22)3.4预算 (22)3.5关键问题 (22)4支持条件 (22)4.1计算机系统支持 (22)4.2需由用户承担的工作 (22)4.3由外单位提供的条件 (22)5专题计划要点 (22)概要设计说明书 (23)1引言 (23)1.1编写目的 (23)1.2背景 (23)1.3定义 (23)1.4参考资料 (23)2总体设计 (23)2.1需求规定 (23)2.2运行环境 (23)2.3基本设计概念和处理流程 (24)2.4结构 (24)2.5功能器求与程序的关系 (24)2.6人工处理过程 (24)2.7尚未问决的问题 (24)3接口设计 (24)3.1用户接口 (24)3.2外部接口 (24)3.3内部接口 (25)4运行设计 (25)4.1运行模块组合 (25)4.2运行控制 (25)4.3运行时间 (25)5系统数据结构设计 (25)5.1逻辑结构设计要点 (25)5.2物理结构设计要点 (25)5.3数据结构与程序的关系 (25)6系统出错处理设计 (26)6.1出错信息 (26)6.3系统维护设计 (26)详细设计说明书 (27)1引言 (27)1.1编写目的 (27)1.2背景 (27)1.3定义 (27)1.4参考资料 (27)2程序系统的结构 (27)3程序1(标识符)设计说明 (27)3.1程序描述 (28)3.2功能 (28)3.3性能 (28)3.4输人项 (28)3.5输出项 (28)3.6算法 (28)3.7流程逻辑 (28)3.8接口 (28)3.9存储分配 (29)3.10注释设计 (29)3.11限制条件 (29)3.12测试计划 (29)3.13尚未解决的问题 (29)4程序2(标识符)设计说明 (29)测试计划 (30)1引言 (30)1.1编写目的 (30)1.2背景 (30)1.3定义 (30)1.4参考资料 (30)2计划 (30)2.1软件说明 (30)2.2测试内容 (30)2.3测试1(标识符) (31)2.4测试2(标识符) (31)3测试设计说明 (31)3.1测试1(标识符) (31)3.1.4过程 (32)3.2测试2(标识符) (32)4.1范围 (32)4.2数据整理 (32)4.3尺度 (32)测试分析报告 (33)1引言 (33)1.1编写目的 (33)1.2背景 (33)1.3定义 (33)1.4参考资料 (33)2测试概要 (33)3测试结果及发现 (33)3.1测试1(标识符) (33)3.2测试2(标识符) (34)4对软件功能的结论 (34)4.1功能1(标识符) (34)4.2功能2(标识符) (34)5分析摘要 (34)5.1能力 (34)5.2缺陷和限制 (34)5.3建议 (34)5.4评价 (35)6测试资源消耗 (35)操作手册(GB8567——88) (36)引言 (36)1.1编写目的 (36)1.2前景 (36)1.3定义 (36)1.4参考资料 (36)2软件征述 (36)2.1软件的结构 (36)2.2程序表 (36)2.3文卷表 (36)3安装与初始化 (37)4运行说明 (37)4.1运行表 (37)4.2运行步骤 (37)4.3运行1(标识符)说明 (37)4.4运行2(标识符)说明 (38)5非常规过程 (38)6远程操作 (38)附录二参考实验 (39)航空机票预订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 (39)1引言 (39)2.可行性研究的前提 (39)3.技术可行性分析 (40)4.经济可行性分析 (40)5.社会因素可行性分析 (41)6.其他可供选择的方案 (42)7.结论意见 (42)机票预订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 (43)1.引言 (43)2.任务概述 (43)3.数据描述 (44)4.功能需求 (46)5.性能需求 (46)6.运行需求 (47)概要设计说明书 (48)1引言 (48)2任务概述 (49)3总体设计 (49)4接口设计 (57)5数据结构设计 (54)6运行设计 (56)7出错处理设计 (57)8安全保密设计 (57)9维护设计 (58)详细设计说明书 (59)1引言: (59)1.1编写目的: (59)1.2项目背景: (59)1.3文中特殊的定义和缩写: (59)1.4参考资料: (60)2.总体设计: (60)2.1需求概要: (60)2.2软件结构: (60)3.1客户机接受信息模块: (61)3.2客户机输出信息模块: (63)3.3网络接受和发送模块结构: (64)3.4服务器模块: (65)七.测试计划 (68)1.引言 (68)2.任务概述 (68)3.计划 (69)4.测试项目说明 (70)5.评价 (73)八. 测试分析报告 (74)1.引言 (74)2.测试计划执行情况 (75)3软件需求测试结论 (75)4.评介 (75)程序维护手册 (77)引言 (77)2操作环境 (80)3.维护过程 (80)附录三: (82)软件项目进度计划实例 (82)附录四: (88)《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实例分析 (88)1引言 (88)1.1学习目标 (88)1.2项目开发的目的和意义 (88)1.3建立MDMIS的必要性和依据 (88)2项目开发内容 (88)2.1技术指标及技术来源、成熟程度 (89)3实施方案 (89)3.1技术路线 (89)3.2技术关键及考核的技术指标和功能指标 (90)4推广应用前景 (90)5经费概算 (90)6效益分析 (90)8组织形式及分工 (91)9领导机构 (91)附录五:面向过程分析设计实例 (92)“电力收费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和设计 (92)1主要内容 (92)2 明确系统目标 (92)2.1系统现状 (92)2.2系统目标 (92)3输出分析与输出设计 (93)4 数据分析与数据组织 (94)4.1数据分析和数据组织 (94)4.2数据字典(DD) (95)5 输入分析与输入设计 (104)5.1基础信息管理模块输入设计 (104)5.2用户档案管理模块输入设计 (105)5.3 派工抄表管理模块的输入设计 (105)5.4 系统信息管理模块的输入设计 (105)6 设计系统流程图和功能结构图 (105)6.1系统业务流程图 (106)6.2系统数据流程图 (106)6.3计量计费过程算法 (107)6.4系统功能组织结构图 (110)“物资管理子系统”的分析和设计 (111)1系统目标设计 (111)1.1物资管理的必要性 (111)1.2系统目标 (111)1.3企业物资管理综合模式研究 (112)2输出分析与输出设计 (113)2.1原辅材料输出分析与设计 (113)2.2半成品、产成品管理输出分析与设计 (113)3数据分析与组织 (113)3.1数据字典 (113)4输入分析与输入设计 (118)5设计信息系统流程图和功能结构图 (118)5.2功能模块图 (121)5.3业务流程图 (123)附录六:面向对象的分析设计 (126)面向对象的分析和设计步骤 (126)1 OO方法中对象模型的表示方法 (126)1.1类—&—对象的表示 (126)1.2表示结构的图形符号 (126)2面向对象的分析 (129)2.1需求陈述 (129)2.2建立对象模型 (129)2.3建立动态模型 (131)2.4建立功能模型 (131)2.5定义服务 (132)3 面向对象的设计 (132)3.1设计问题域子系统 (132)3.2设计数据管理子系统 (132)3.3设计人—机交互子系统 (133)3.4设计任务管理子系统 (133)“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分析和设计 (134)1 面向对象的分析 (134)1.1系统需求 (134)1.2建立对象模型 (134)2 图书馆管理系统的设计 (140)2.1设计图书馆管理系统的人机界面 (141)2.2数据字典 (142)附录一:软件开发文档指南《可行性研究报告》1引言1.1编写目的说明编写本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目的,指出预期的读者。
1.2背景说明:A.所建议开发的软件系统的名称;B.本项目的任务提出者、开发者、用户及实现该软件的计算中心或计算机网络;C.该软件系统同其他系统或其他机构的基本的相互来往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