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分析与表征方法实验报告
材料分析(SEM)实验报告
材料专业实验报告题目:扫描电镜(SEM)物相分析实验学院: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专业:材料物理与化学姓名:学号:**********2016年6月30日扫描电镜(SEM)物相分析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扫描电镜的基本结构与原理2.掌握扫描电镜样品的准备与制备方法3.掌握扫描电镜的基本操作并上机操作拍摄二次电子像4.了解扫描电镜图片的分析与描述方法二.实验原理1.扫描电镜的工作原理扫描电镜(SEM)是用聚焦电子束在试样表面逐点扫描成像。
试样为块状或粉末颗粒,成像信号可以是二次电子、背散射电子或吸收电子。
其中二次电子是最主要的成像信号。
由电子枪发射的电子,以其交叉斑作为电子源,经二级聚光镜及物镜的缩小形成具有一定能量、一定束流强度和束斑直径的微细电子束,在扫描线圈驱动下,于试样表面按一定时间、空间顺序作栅网式扫描。
聚焦电子束与试样相互作用,产生二次电子发射以及背散射电子等物理信号,二次电子发射量随试样表面形貌而变化。
二次电子信号被探测器收集转换成电讯号,经视频放大后输入到显像管栅极,调制与入射电子束同步扫描的显像管亮度,得到反映试样表面形貌的二次电子像。
本次实验中主要通过观察背散射电子像及二次电子像对样品进行分析表征。
1)背散射电子背散射电子是指被固体样品原子反射回来的一部分入射电子,其中包括弹性背反射电子和非弹性背反射电子。
弹性背反射电子是指被样品中原子和反弹回来的,散射角大于90度的那些入射电子,其能量基本上没有变化(能量为数千到数万电子伏)。
非弹性背反射电子是入射电子和核外电子撞击后产生非弹性散射,不仅能量变化,而且方向也发生变化。
非弹性背反射电子的能量范围很宽,从数十电子伏到数千电子伏。
背反射电子的产生范围在100nm-1mm深度。
背反射电子产额和二次电子产额与原子序数的关系背反射电子束成像分辨率一般为50-200nm(与电子束斑直径相当)。
背反射电子的产额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加,所以,利用背反射电子作为成像信号不仅能分析形貌特征,也可以用来显示原子序数衬度,定性进行成分分析。
表征实验报告
表征实验报告表征实验报告:探索新材料的奥秘引言在现代科学领域,材料的表征实验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对材料的结构、性质和功能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科学家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材料的特性,并为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提供重要的参考。
本报告旨在介绍一项关于新材料表征的实验,以探索新材料的奥秘。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对一种新型材料的结构和性质进行全面的表征,以了解其在不同环境和条件下的表现。
通过实验,我们希望能够揭示这种新材料的潜在应用价值,并为其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实验方法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采用了多种表征技术,包括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和热重分析(TGA)等。
通过这些技术的综合运用,我们对新材料的形貌、晶体结构、热稳定性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表征。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发现这种新材料具有均匀的颗粒形貌,表面光滑,且具有较高的结晶度。
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显示,该材料具有良好的晶体结构,具有潜在的优异性能。
同时,热重分析结果表明,该材料在高温下表现出较好的热稳定性,适用于高温环境下的应用。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对这种新型材料进行了全面的表征,揭示了其在结构和性质方面的重要特点。
这些结果为该材料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有望为材料科学领域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总结材料的表征实验是材料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材料的结构和性质进行全面的表征,可以为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提供重要的支持和指导。
本次实验为我们揭示了一种新型材料的奥秘,为其未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种新材料将会在各个领域展现出重要的应用价值,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AES实验报告-材料分析与表征
《材料分析与表征》俄歇电子能谱(AES)实验报告学院:材料学院班级:xxx 姓名:xx 学号:xxxxxxxx一.实验目的1. 了解俄歇电子能谱的背景知识和基本原理;2. 了解俄歇电子能谱的基本实验技术及其主要特点;3. 了解俄歇谱仪的基本结构和操作方法;4. 了解俄歇电子能谱在材料表面分析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1. AES简介俄歇电子能谱,英文全称为Auger Electron Spectroscopy,简称为AES,是材料表面化学成分分析、表面元素定性和半定量分析、元素深度分布分析及微区分析的一种有效的手段。
俄歇电子能谱仪具有很高表面灵敏度,通过正确测定和解释AES 的特征能量、强度、峰位移、谱线形状和宽度等信息,能直接或间接地获得固体表面的组成、浓度、化学状态等信息。
当原子的内层电子被激发形成空穴后,原子处于较高能量的激发态。
这一状态是不稳定的,它将自发跃迁到能量较低的状态——退激发过程,存在两种退激发过程:一种是以特征X射线形式向外辐射能量——辐射退激发;另一种通过原子内部的转换过程把能量交给较外层的另一电子,使它克服结合能而向外发射——非辐射退激发过程(Auger过程)。
向外辐射的电子称为俄歇电子。
其能量仅由相关能级决定,与原子激发状态的形成原因无关,因而它具有“指纹”特征,可用来鉴定元素种类。
2. 俄歇效应处于基态的原子若用光子或电子冲击激发使内层电子电离后,就在原子的芯能级上产生一个空穴。
这一芯空穴导致外壳层收缩。
这种情形从能量上看是不稳定的,并发生弛豫,K空穴被高能态L1的一个电子填充,剩余的能量(E K-E L1)用于释放一个电子,即俄歇电子。
如图1所示。
图1 固体KLL俄歇作用过程示意图[1]俄歇过程是一三电子过程,终态原子双电离。
俄歇电子用原子中出现空穴的X射线能级符号次序表示,俄歇过程可以用图2表示:图2 俄歇过程图示通常俄歇过程要求电离空穴与填充空穴的电子不在同一个主壳层内,即W≠X。
XRD实验报告_2
材料的表征实验报告——XRDK值法物相定量分析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目的是动手操作X射线衍射仪, 对结果通过X射线K值法定量相分析, 使学生熟悉X射线衍射仪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熟悉和掌握X射线定量相分析的基本原理及实验方法。
二实验器材及药品Rigaku D/max 2500 PC X射线衍射仪、玛瑙研磨器、电子天平、称量纸、药匙、CaCO3.TiO2.待测样品三实验原理X射线衍射仪对称扫描: 样品置于测角仪圆心上, X射线, X射线探测器均以测角仪圆心为中心旋转。
混合物中某物相所产生的衍射线强度与其在混合物中的含量是相关的。
混合物相的X射线定量相分析, 就是用X射线衍射的方法通过衍射图谱的衍射峰强度来测定混合物中各种物相的含量百分数。
根据公式Ia / Is = Kas·wa’/ws;在公式中, Kas为a相(待测相)对s相(内标相)的K值,四实验过程1.称量质量比为1:1的二氧化钛和碳酸钙混和, 并使用玛瑙研磨器研磨混合均匀, 再将粉末置于光刻好的有沟槽的载玻片上, 用玻璃瓶压平整, 放入X射线衍射仪的样品台上进行衍射。
2.使用玛瑙研磨器研磨1号待测样品至混合均匀, 称量待测样品的重量, 再称量一定量CaCO3(1.0g),以及适量研磨好的1号待测物(1.6g);将称量好的CaCO3以及样品混合, 在玛瑙研磨器中研磨一段时间混合均匀, 研磨完成后, 将粉末置于光刻好的有沟槽的载玻片上, 用力压粉末至平整, 放入X射线衍射仪的样品台上进行衍射。
3得到衍射图谱, 进行物相分析。
五实验数据处理TiO2-1: 25.44 ° 364TiO2-2: 27.60 ° 594CaCO3: 29.64° 689根据PDF 卡片比对TiO2-1: 25.76 ° 284 284409904269184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20222426283032343638404244464850525456586062XRD-1Intensity Omega/°TiO2-2: 27.84 ° 409CaCO3: 29.84° 904计算K 值利用公式Ia / Is = Kas ·wa ’/ws (此处假定样品中TiO2为金红石相, 即利用TiO2-1计算)1:111S S i S i S i i i SS S S I I w I w w K I I w I w ⨯⨯⨯⨯⎛⎫== ⎪--⎝⎭ 式中 W i ——待测样中i 相含量;Ii, Is ——复合样中i 相和参考相S 的强度;S i K ——参考相S 与i 相含量1:1时的强度比S iI I ; W s ——参考相S 的掺入量。
大学材料化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材料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2. 了解纳米材料的基本制备方法。
3. 学习利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对材料进行表征。
4. 熟悉纳米材料的光学性能测试。
二、实验原理纳米材料是指尺寸在1-100纳米范围内的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
本实验以纳米氧化锌(ZnO)的制备为例,通过水热法制备纳米ZnO,并利用UV-Vis光谱对其光学性能进行表征。
水热法是一种制备纳米材料的方法,通过在高温高压条件下使前驱体溶解并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制备出具有特定形貌和尺寸的纳米材料。
纳米ZnO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能,可用于光催化、太阳能电池等领域。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1. 仪器:高压反应釜、超声波清洗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烧杯、滴定管等。
2. 药品:六水合硝酸锌(Zn(NO3)2·6H2O)、氢氧化钠(NaOH)、蒸馏水。
四、实验步骤1. 配制前驱体溶液:称取0.1摩尔六水合硝酸锌,溶解于50毫升蒸馏水中,加入0.5摩尔氢氧化钠溶液,搅拌均匀,室温下静置过夜。
2. 水热反应:将上述溶液转移至高压反应釜中,在160℃下反应6小时。
3. 冷却与过滤:自然冷却至室温,过滤得到纳米ZnO沉淀,用蒸馏水洗涤三次。
4. 干燥:将洗涤后的纳米ZnO沉淀在60℃下干燥12小时。
5. UV-Vis光谱测试:将干燥后的纳米ZnO粉末分散于无水乙醇中,配制成0.01g/mL的溶液,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测试其在200-800nm范围内的吸收光谱。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1. 纳米ZnO的制备:通过水热法成功制备了纳米ZnO,其形貌和尺寸可通过SEM 进行观察。
2. UV-Vis光谱测试:纳米ZnO在紫外光区具有明显的吸收峰,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
六、分析与讨论1. 影响纳米ZnO制备的因素:前驱体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都会对纳米ZnO的形貌和尺寸产生影响。
实验中,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得到了形貌和尺寸良好的纳米ZnO。
xrd 实验报告
xrd 实验报告
XRD 实验报告
引言
X射线衍射(XRD)是一种常用的材料表征技术,它可以用来分析晶体结构和
晶体学性质。
本实验旨在利用XRD技术对样品进行分析,从中获取样品的结晶
结构信息。
实验方法
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了X射线衍射仪对样品进行了测试。
首先,我们将样品
放置在X射线衍射仪的样品台上,然后通过调整X射线的入射角度和检测器的
位置,来获取样品的衍射图谱。
接着,我们利用衍射图谱中的峰位和峰形来分
析样品的晶体结构。
实验结果
通过X射线衍射仪的测试,我们得到了样品的衍射图谱。
通过分析衍射图谱,
我们发现样品的衍射峰位和峰形与已知的标准晶体结构相吻合,因此可以确定
样品具有该晶体结构。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衍射图谱中峰的强度和位置来计
算出样品的晶格常数和晶体学性质。
讨论与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对样品进行了分析,获取了样品
的结晶结构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进一步研究样品的性质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我们也发现X射线衍射技术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和非破坏性的特点,适用于各种材料的分析和表征。
总之,本实验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来分析样品的晶体结构和晶体学性
质,为材料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帮助。
希望通过今后的研究和实践,能够进一步完善和应用这一技术,为材料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报告总结纳米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报告总结纳米材料的合成与表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纳米材料作为一种重要的研究领域备受关注。
纳米材料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和电子性能,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合成与表征纳米材料的过程,加深对纳米材料性质和特点的理解。
此次实验共分为合成和表征两个部分,下面将分别进行总结。
一、合成纳米材料1. 实验设计和方法在合成纳米材料的过程中,我们采用了热分解法。
首先,将适量的前驱体溶液滴加入反应器中,在特定的条件下进行加热反应。
通过控制反应时间、温度和反应物浓度等参数,实现纳米材料的合成。
2. 合成结果经过实验合成,我们获得了具有一定尺寸和形状的纳米材料。
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我们发现纳米材料表面光滑,颗粒均匀分散。
此外,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纳米材料的晶格结构明确,粒子大小均匀一致。
二、表征纳米材料1. X射线衍射技术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对合成的纳米材料进行表征。
通过对样品进行X射线照射,并测量探测到的衍射角度,可以得到纳米材料的晶体结构信息。
从X射线衍射图谱中可以看出纳米材料的晶格常数、晶体结构以及材料的纯度。
2. 透射电镜观察透射电镜是观察纳米材料形貌和结构的重要手段。
通过透射电镜技术,我们可以观察到纳米材料的颗粒形貌、尺寸分布以及晶格结构。
同时,透射电镜还可以观察到纳米材料的可见光谱,从而判断其光学性能。
3. 红外光谱分析通过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我们可以了解纳米材料的化学成分和结构特点。
对纳米材料进行红外光谱测量,可以得到各种化学键的振动情况,从而判断纳米材料的分子结构。
三、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合成了具有一定尺寸和形状的纳米材料。
通过表征技术,我们进一步了解了纳米材料的晶体结构、形貌和化学成分。
纳米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特殊的物理特性,对于提高材料的性能和开发新型功能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通过对纳米材料的合成和表征,我们深入了解了纳米材料的特性和性能,对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表征实验报告
表征实验报告表征实验报告引言:表征实验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通过对事物的特征进行观察、测量和分析,以获取相关信息。
在各个领域,表征实验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表征实验的定义、意义以及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一、表征实验的定义和意义表征实验是指通过观察、测量和分析,对事物的特征进行客观描述和定量分析的一种实验方法。
其目的是获取有关事物的重要信息,进而推断其性质、结构和功能。
表征实验可以帮助科学家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为科学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
表征实验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通过表征实验,科学家可以对事物的特征进行客观描述和定量分析,避免了主观臆断和片面认识的影响。
其次,表征实验可以提供数据和证据,为科学理论的建立和验证提供支持。
最后,表征实验可以帮助科学家发现新的现象和规律,推动科学知识的进步。
二、表征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应用表征实验在物理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材料科学领域,通过对材料的物理性质进行表征实验,可以评估材料的结构和性能,为新材料的设计和制备提供依据。
在光学领域,通过对光的传播和干涉现象进行表征实验,可以研究光的性质和行为,为光学器件的设计和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三、表征实验在化学中的应用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的学科,表征实验在化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在分析化学中,通过对物质的化学性质进行表征实验,可以确定其组成和结构,为分析方法的选择和优化提供依据。
在有机合成中,通过对反应产物的表征实验,可以确认化学反应的进行和产物的纯度,为合成路线的设计和优化提供指导。
四、表征实验在生物学中的应用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物体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表征实验在生物学中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例如,在细胞生物学中,通过对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进行表征实验,可以揭示细胞的组成和生理活动,为疾病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的研究提供基础。
在遗传学中,通过对基因的表征实验,可以探究基因的结构和功能,为遗传变异的分析和基因工程的应用提供支持。
储能材料的制备及表征综合虚拟仿真实验报告
储能材料的制备及表征综合虚拟仿真实验报告一、储能材料的意义及应用储能材料是一种能够在电荷和放电期间存储和释放能量的物质,广泛应用于电池、超级电容器、储能设备等领域。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智能电网的兴起,储能技术日益受到关注,储能材料的研究和应用也愈发重要。
二、储能材料的制备方法1. 化学合成法化学合成法是常见的储能材料制备方法之一,通过化学反应在实验室中合成所需的储能材料,包括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等。
2. 物理制备法物理制备法是利用物理手段制备储能材料,如溅射法、热蒸发法等,常用于制备金属氧化物、碳基材料等。
3. 生物制备法生物制备法是利用生物体内的微生物、植物等生物体产生的代谢产物,在人工条件下制备储能材料,具有绿色环保的特点。
三、储能材料的表征方法1. 结构表征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技术对储能材料的晶体结构、形貌进行表征,从而了解其晶体结构和形貌特征。
2. 物理性能表征通过电化学工作站、电化学阻抗谱分析等仪器对储能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包括电容、循环寿命、能量密度等。
3. 电化学表征利用循环伏安法、恒流充放电法等电化学实验手段对储能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如电化学活性、充放电性能等。
四、储能材料的虚拟仿真实验报告基于上述所述的制备方法和表征手段,我们进行了一组储能材料的虚拟仿真实验,以某某储能材料为例。
在化学合成制备方面,我们通过计算机模拟了该材料的制备过程,并模拟了不同参数对制备过程的影响,获得了最优的制备工艺。
在表征方面,我们利用虚拟仿真实验评台对该材料的晶体结构、形貌进行了模拟表征,并通过模拟充放电实验,得到了该储能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参数,包括循环寿命、能量密度等。
总结与回顾通过这次虚拟仿真实验,我们全面了解了储能材料的制备和表征方法,并对某某储能材料的性能有了深入的了解。
虚拟仿真实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安全、高效、低成本的研究手段,为储能材料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先进材料微观结构表征实验报告
先进材料微观结构表征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对先进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以深入了解其物理和化学性质,为材料的性能优化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原理先进材料的微观结构包括晶体结构、原子排列、缺陷分布等,这些结构特征直接影响材料的性能。
常见的微观结构表征方法包括 X 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原子力显微镜(AFM)等。
XRD 利用X 射线在晶体中的衍射现象来确定晶体结构和晶格参数。
SEM 通过电子束扫描样品表面,产生二次电子图像,可观察表面形貌和微观结构。
TEM 则利用电子束穿透样品,形成衍射和成像,能够提供更高分辨率的微观结构信息。
AFM 基于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测量样品表面的形貌和粗糙度。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实验材料待表征的先进材料样品,如纳米材料、复合材料等。
2、实验仪器X 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原子力显微镜(AFM)四、实验步骤1、 X 射线衍射(XRD)实验样品制备:将待测试的材料研磨成粉末,确保颗粒均匀细小。
仪器设置:选择合适的 X 射线波长和扫描范围,设置扫描速度和步长。
测试:将样品放入样品台,启动仪器进行扫描。
数据处理:对获得的衍射图谱进行分析,确定晶体结构、晶格参数和相组成。
2、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实验样品制备:对样品进行切割、抛光和镀膜处理,以增强导电性。
仪器设置:选择合适的加速电压、工作距离和放大倍数。
测试:将样品放入样品室,进行观察和图像采集。
图像分析:对获得的 SEM 图像进行分析,测量微观结构的尺寸、形状和分布。
样品制备:采用超薄切片、离子减薄或化学腐蚀等方法制备样品,使其厚度达到纳米级别。
仪器设置:选择合适的电子束加速电压、物镜光阑和成像模式。
测试:将样品放入样品杆,插入 TEM 中进行观察和图像采集。
图像分析:对获得的 TEM 图像进行分析,确定晶体结构、位错、晶界等微观结构特征。
xrd课实验报告
xrd课实验报告X射线衍射(XRD)是一种常用的材料表征技术,通过分析材料中的晶体结构和晶体取向,可以揭示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本实验旨在通过XRD仪器对一种未知材料进行分析,并探讨实验结果的意义和可能的应用。
实验过程中,我们首先将待测样品制备成粉末状,并将其放置在XRD仪器中进行测试。
XRD仪器通过发射X射线束照射样品,然后测量样品散射的X射线强度。
根据布拉格定律,当入射X射线与晶体晶面平行时,会发生衍射现象。
通过测量衍射角度和相应的衍射峰强度,我们可以确定晶体的晶格常数和晶体结构。
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了样品的XRD图谱,并通过与标准数据库进行对比,确定了样品的晶体结构。
通过分析衍射峰的位置和强度,我们可以得出样品的晶格常数、晶体结构类型以及晶体取向信息。
这些结果对于研究材料的物理性质、化学反应以及材料制备过程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结果显示,待测样品的XRD图谱呈现出多个衍射峰,这表明样品中存在多个晶体结构。
通过对衍射峰的位置和强度进行分析,我们确定了样品中的两种晶体结构。
其中一种晶体结构为立方晶系,晶格常数为a=3.6 Å;另一种晶体结构为六方晶系,晶格常数为a=4.2 Å,c=5.8 Å。
进一步地,我们可以根据已知的晶体结构信息,推测样品的物理性质和可能的应用。
例如,立方晶系的样品可能具有高度对称的晶体结构,这意味着其在电子传输和热导性能方面可能具有优异的特点。
这种材料在电子器件、光电子学和能源存储领域中可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而六方晶系的样品可能具有较高的结构稳定性和机械强度,这使得其在材料工程和结构材料领域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总结而言,XRD实验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材料表征技术,通过分析晶体结构和晶体取向,可以揭示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本实验通过对待测样品进行XRD测试,并分析实验结果,确定了样品的晶体结构和晶格常数。
进一步地,我们还探讨了样品的物理性质和可能的应用。
扫描电镜成分分析实验报告
扫描电镜成分分析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对材料的成分进行分析与表征,探究扫描电镜在材料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扫描电镜是一种利用电子束与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的信号来观察样品表面形貌和成分的高性能显微镜。
它不仅能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还可以通过能谱仪分析不同元素的含量。
三、实验器材和试剂1. 扫描电子显微镜2. 样品3. 金和银溅射镀膜刀具4. 研磨纸(各种粒度)5. 丙酮6. 无水乙醇7. 电子导电胶布8. 剪刀四、实验步骤1. 样品处理a. 将待分析样品切割成合适尺寸并用研磨纸磨光表面。
b. 使用丙酮清洗样品,去除表面油脂等污染。
c. 使用无水乙醇反复清洗样品,使其干燥。
d. 使用金或银溅射镀膜刀具,在样品表面均匀切割一层金(或银)薄膜。
e. 使用剪刀将样品切割成合适大小并粘贴在电子导电胶布上。
2. SEM成像a. 将样品放入扫描电镜样品舱中。
b. 开始真空抽气,调节电压和电流至合适数值。
c. 调整焦距和亮度,选取合适的观察位置。
d. 利用附带的摇杆,调节样品位置,使待观察的区域位于镜头中心。
e. 点击扫描按钮,获取样品的图像。
3. 成分分析a. 运用能谱仪获取样品的X射线能谱信息。
b. 分析能谱图,得到样品中不同元素的相对含量,并记录下来。
c. 结合成像结果,分析样品中特定成分在不同区域的分布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一块具有复杂结构的材料进行分析。
通过SEM观察到,材料表面具有许多微小的颗粒,且表面呈现出较粗糙的特征。
通过能谱分析发现,样品主要含有铁、硅、氧和碳等元素,其中铁元素相对含量最高。
这与材料的使用环境和预期的组成相吻合。
进一步分析样品不同区域的成分分布,发现在某些区域,铁元素含量明显较高,与材料的颜色和纹理变化相对应。
此外,硅元素在整个样品表面均有分布,而氧和碳元素则主要集中在较粗糙的表面区域。
材料化学专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材料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2. 了解材料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学习材料化学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4. 通过实验,加深对材料化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材料化学实验主要涉及材料的制备、表征、性能测试等。
本实验以金属铜的制备为例,介绍材料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1. 仪器:烧杯、酒精灯、玻璃棒、铁架台、铁夹、电子天平、玻璃棒、滤纸等。
2. 药品:硫酸铜(CuSO4)、氢氧化钠(NaOH)、稀盐酸(HCl)、蒸馏水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硫酸铜溶解于蒸馏水中,配制成一定浓度的硫酸铜溶液。
2. 制备金属铜:a. 将配好的硫酸铜溶液倒入烧杯中。
b. 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反应现象,直至溶液变为蓝色。
c. 用玻璃棒搅拌溶液,使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充分反应。
d. 待反应完成后,将溶液过滤,得到蓝色沉淀。
e. 将蓝色沉淀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观察反应现象。
f. 待反应完成后,用滤纸将溶液过滤,得到金属铜。
3. 金属铜的表征:a. 对得到的金属铜进行称重,记录质量。
b. 用电子天平测量金属铜的密度,记录数据。
c. 对金属铜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其晶体结构。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1. 实验结果:a. 金属铜的制备:成功制备出金属铜,质量为1.5g。
b. 金属铜的密度:8.96g/cm³。
c. X射线衍射分析:金属铜为面心立方晶体结构。
2. 讨论与分析:a. 在实验过程中,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了蓝色沉淀,说明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铜。
b. 加入稀盐酸后,氢氧化铜与盐酸反应生成了金属铜,说明金属铜在盐酸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c. 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了金属铜的晶体结构,为后续研究金属铜的性质提供了基础。
六、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金属铜的制备,使学生对材料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掌握了金属铜的制备、表征和性能测试等技能,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工程材料实验报告总结
工程材料实验报告总结引言工程材料实验是工程材料学课程中的一项重要实践环节。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各种工程材料的性能和特点。
本次实验主要涉及了金属材料的试验与测试,包括拉伸试验、冲击试验和硬度试验。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采取了科学的方法和严谨的态度,获取了大量有用的数据,并进行了数据处理和分析。
通过实验,我们进一步巩固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提升了我们的实践能力。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金属材料的试验与测试,了解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包括拉伸强度、屈服强度、延伸率等指标,掌握金属材料的硬度测试方法,以及通过冲击试验评估金属材料的韧性。
实验方法本次实验共进行了三个实验项目:拉伸试验、硬度试验和冲击试验。
拉伸试验使用了标准拉力试验机,通过施加拉力,测量金属试样在拉伸过程中的变形情况,获得拉伸强度、屈服强度、延伸率等力学性能参数。
硬度试验使用了巴氏硬度计,通过在金属表面施加一定的压力,测量金属试样的硬度值。
冲击试验使用了冲击试验机,通过落锤自由下落对金属试样进行冲击,评估金属材料的韧性。
实验结果与分析在拉伸试验中,我们使用了不同材料的金属试样,记录了拉伸力和变形量的关系,通过绘制应力-应变曲线,确定了每种材料的拉伸强度、屈服强度和延伸率等指标。
通过对比不同材料的试样,我们发现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力学性能,如一些高强度钢材具有较高的拉伸强度和屈服强度,但延伸率相对较低。
这为我们在实际工程中选择合适的材料提供了参考。
在硬度试验中,我们测量了不同金属试样的硬度值,通过对比不同试样的硬度值,我们可以评估材料的硬度大小。
硬度试验是一种常用的材料表征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材料的机械性能和抗磨损能力。
通过硬度试验,我们可以选择适合不同应用的材料,提高工程材料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冲击试验是评估材料韧性的重要方法。
我们通过采用不同试样的金属材料,进行冲击试验,记录吸收的冲击能量和试样的断裂情况。
通过冲击试验,我们可以了解金属材料的抗冲击能力,评估材料在应变速率较快情况下的可靠性。
纳米材料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原理;2. 掌握纳米材料的表征方法及原理;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纳米材料是指尺寸在1-100纳米之间的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
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化学气相沉积(CVD)、溶胶-凝胶法、水热法等。
本实验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材料,该方法利用前驱体溶液在特定条件下水解、缩聚,形成凝胶,进而干燥、烧结得到纳米材料。
纳米材料的表征方法主要有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拉曼光谱(Raman)等。
本实验主要采用XRD和SEM对制备的纳米材料进行表征。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溶胶-凝胶反应器、干燥箱、高温炉、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2. 试剂:正硅酸乙酯(TEOS)、无水乙醇、盐酸、氨水、蒸馏水等。
四、实验步骤1. 制备纳米材料(1)将一定量的TEOS溶解于无水乙醇中,配制成前驱体溶液;(2)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调节pH值为4;(3)将溶液倒入反应器中,在80℃下反应24小时,形成凝胶;(4)将凝胶干燥、烧结,得到纳米材料。
2. 纳米材料表征(1)将制备的纳米材料进行XRD分析,确定晶体结构;(2)将纳米材料进行SEM分析,观察其形貌和尺寸。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XRD分析结果(1)实验所得纳米材料为立方晶系,晶胞参数为a=b=c=0.543nm;(2)XRD图谱显示,纳米材料具有明显的峰,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结晶度。
2. SEM分析结果(1)实验所得纳米材料呈球形,直径在50-100纳米之间;(2)SEM图谱显示,纳米材料表面光滑,无明显的缺陷。
六、实验结论1. 本实验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材料,成功制备了具有良好结晶度和形貌的纳米材料;2. 通过XRD和SEM对制备的纳米材料进行表征,确定了其晶体结构和形貌;3. 本实验结果为纳米材料的制备和表征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SEM实验报告
SEM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的应用,对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和观察,并利用SEM技术分析样品的形貌特征、组织结构、成分组成等相关信息。
实验装置和方法:本次实验采用了型号为XYZ SEM-100的扫描电子显微镜。
实验过程如下:1. 样品的制备:选择了一块金属材料作为样品,使用砂纸将其表面打磨至光滑。
随后,将样品浸泡在去离子水中并使用超声波清洗10分钟,以去除表面的杂质。
最后,将样品晾干。
2. 样品的固定:将样品放置在SEM样品架上,并使用导电胶将其固定。
导电胶的使用可以提高样品的导电性,增强SEM观察的效果。
3. SEM参数设置:设置SEM的工作条件,包括加速电压、工作距离、电子束流、信号采集等参数。
本次实验中,采用了加速电压15 kV,工作距离10 mm,电子束流100 pA的参数。
4. SEM样品架的安装:将装有样品的SEM样品架安装到SEM主机中。
5. SEM观察和图像获取:打开SEM主机,进行样品的观察和图像获取。
通过调节焦距和样品位置,选取合适的观察区域,获得清晰的图像。
实验结果与分析:在SEM观察过程中,我们获得了样品不同区域的图像,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和评估。
1. 形貌特征:通过SEM的观察,我们发现样品表面存在许多微小的颗粒状结构。
这些颗粒具有不同的形状和大小,呈现出均匀分布的特点。
这种形貌特征可能与材料的晶格结构和制备工艺有关。
2. 组织结构:在高放大倍率下观察,我们发现样品内部存在一定的晶格结构。
晶粒之间呈现出不规则的形状,且有的晶粒之间存在空隙。
这表明样品的组织结构较为疏松,晶粒尺寸不均匀。
3. 成分组成:利用能谱分析技术(EDS),我们对样品进行了元素成分的定性分析。
结果显示,样品主要由金属元素组成,其中含有氧、碳等少量杂质元素。
这些元素的分布情况在SEM图像中也得到了初步的展示。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SEM实验,我们成功对金属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观察和表征。
无机纳米材料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无机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2. 掌握纳米材料的基本表征技术。
3. 分析无机纳米材料的结构、性能及应用。
二、实验原理无机纳米材料是指粒径在1-100nm之间的无机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
本实验以纳米二氧化硅为例,介绍其制备方法及表征技术。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硅烷偶联剂、正硅酸乙酯、氨水、乙醇、去离子水等。
2. 实验仪器:搅拌器、反应釜、超声波清洗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等。
四、实验步骤1. 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1)将硅烷偶联剂和正硅酸乙酯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入去离子水中,搅拌溶解。
(2)将混合溶液倒入反应釜中,加入一定量的氨水,调节pH值至8-9。
(3)继续搅拌,加热至一定温度,保持一段时间。
(4)冷却至室温,用乙醇洗涤产物,过滤、干燥,得到纳米二氧化硅。
2. 纳米二氧化硅的表征(1)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纳米二氧化硅的形貌和粒径。
(2)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纳米二氧化硅的晶体结构。
(3)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分析纳米二氧化硅的化学组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TEM观察通过TEM观察,纳米二氧化硅呈球形,粒径在20-50nm之间,分散性良好。
2. XRD分析XRD结果表明,纳米二氧化硅为非晶态结构,无明显的晶格峰。
3. FTIR分析FTIR结果表明,纳米二氧化硅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含有少量硅烷偶联剂。
六、结论1. 成功制备了纳米二氧化硅,其粒径在20-50nm之间,分散性良好。
2. 通过TEM、XRD和FTIR等手段对纳米二氧化硅进行了表征,验证了其结构和组成。
3. 纳米二氧化硅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在橡胶、塑料、涂料、医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操作,防止化学品泄漏和中毒。
2. 在制备过程中,严格控制反应条件,如pH值、温度等。
材料合成与表征实验报告
材料合成与表征实验报告姓名:学号:班级:实验日期年月日实验名称:壳聚糖载药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表征姓名学号同组人员(小组)一.实验目的1.掌握利用离子交联法制备壳聚糖载药纳米粒子,探讨溶液浓度对形成纳米粒子的影响。
2.掌握动态光散射(DLS)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方法,表征纳米粒子的粒径分布。
3制备载药纳米粒子,掌握载药纳米粒子载药量及包封率的计算方法。
4.掌握载药纳米生物材料制备和表征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为以后研究打下基础。
二.实验原理壳聚糖(CTS)是甲壳素脱乙酰基的产物,是天然多糖中唯一的碱性多糖,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粘附性和多种生物活性,无毒无免疫原性,可被体内的多种酶生物降解,降解产物无毒且能被生物体完全吸收,是药物缓释理想载体,在医学制药方面的应用引起医药界的极大关注和兴趣。
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对于纳米粒子的形态和性能有较大的影响,本实验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壳聚糖纳米粒子。
采用三聚磷酸钠(TPP)作为离子交联剂,利用静电相互作用形成壳聚糖纳米粒子。
酸性条件下,壳聚糖上的氨基结合氢离子形成聚阳离子电介质壳聚糖,因含有游离氨基,其氮原子上还有一对未结合的电子。
使氨基呈弱碱性,能结合一个氨离子,从而使CTS成为带正电荷的电解质,可以与聚阴离子电解质相互作用形成纳米粒子。
为测定纳米粒子包埋药物的性能,在TTP交联下,制备包埋BSA的壳聚糖纳米粒子。
为了表征纳米粒子粒径大小及分布,采用动态光散射测定。
动态光散射测定步骤:首先根据不同粒子散射光的变化,即测得溶液中分子的扩散系数,再根据D=KT/6πηγ可求出分子的动力学半径γ。
为了表征纳米粒子包埋药物的性质,利用离子交联法制备包埋BSA的纳米粒子,离心后测定包埋和游离的BSA浓度,测定药物包封率。
三.仪器和试剂试剂:壳聚糖、三聚磷酸钠、乙酸、二次蒸馏水、牛血清白蛋白、考马斯亮蓝、磷酸盐缓冲液仪器:电磁搅拌器、高速冷冻离心机、冷冻干燥机、动态光散射仪、超声仪、紫外分光光度计四.实验步骤1.CTS纳米粒子的制备室温下先将CTS溶解在质量分数为2%的乙酸溶液中,再稀释成浓度分别为0.08、0.2、0.4、0.8、1.2mg/ml的溶液。
材料的制备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材料的制备方法;2. 了解材料的基本性能;3. 分析材料制备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溶液法制备材料,通过化学反应使原料转化为所需材料。
溶液法是将原料溶解于溶剂中,加入适当的反应剂,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反应,生成所需材料。
实验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反应条件,如温度、pH值、反应时间等,以确保材料的质量。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原料:A、B、C- 反应剂:D- 溶剂:E2. 实验仪器:- 电子天平- 烧杯- 烧瓶- 搅拌器- 温度计- pH计- 透析袋四、实验步骤1. 称取适量的原料A、B、C,溶解于溶剂E中,配制成溶液;2. 将溶液转移至烧杯中,加入适量的反应剂D,搅拌均匀;3. 将烧杯置于恒温水浴锅中,控制温度为50℃;4. 使用pH计实时监测溶液的pH值,调节至所需值;5. 在一定时间内,持续搅拌溶液;6. 反应结束后,将溶液转移至透析袋中,进行透析处理;7. 透析结束后,将材料取出,晾干;8. 对制备的材料进行性能测试。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材料外观:制备的材料呈均匀的白色粉末状;2. 材料性能:- 熔点:200℃;- 溶解度:20g/100mL(25℃);- 热稳定性:在300℃下,材料分解率为5%;- 抗折强度:20MPa;- 伸长率:5%。
分析:1. 材料制备过程中,温度、pH值、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材料性能有显著影响;2. 适当提高温度、延长反应时间、控制pH值在适宜范围内,可提高材料性能;3. 在制备过程中,应注意搅拌均匀,避免出现沉淀现象。
六、实验结论本实验成功制备了所需材料,并通过性能测试,验证了材料的基本性能。
在实验过程中,严格控制反应条件,确保了材料的质量。
今后,可进一步优化制备工艺,提高材料性能,为实际应用奠定基础。
七、实验反思1.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安全操作,避免发生意外;2. 实验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需在实验过程中严格控制;3. 实验数据应准确记录,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分析与表征方法实验报告热重分析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热重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差热分析仪的基本构造。
2.掌握热重分析仪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热重分析指温度在程序控制时,测量物质质量与温度之间的关系的技术。
热重分析所用的仪器是热天平,它的基本原理是,样品重量变化所引起的天平位移量转化成电磁量,这个微小的电量经过放大器放大后,送入记录仪记录;而电量的大小正比于样品的重量变化量。
当被测物质在加热过程中有升华、汽化、分解出气体或失去结晶水时,被测的物质质量就会发生变化。
三、实验原料一水草酸钙CaC2O4·H2O四、实验仪器美国TA公司TGA55升温与降温速率(K/min)0.1-100℃/min天平灵敏度(μg)0.1μg温度范围(°C)室温-1000℃五、操作条件第一组:10℃/min空气条件下和20℃/min空气条件下,对TG和DTG 曲线进行对比。
第二组:10℃/min空气条件下和10℃/min氮气条件下,对DSC进行对比。
第三组:10℃/min氮气条件下,得到TG、DTG、DSC曲线。
六、结果与讨论含有一个结晶水的草酸钙(242CaC.OHO)在100℃以前没有失重现象,其热重曲线呈水平状,为TG曲线的第一个平台。
DTG曲线在0刻度。
在100℃和200℃之间失重并出现第二个平台。
DTG曲线先升后降,在108.4℃达到最大值,即失重速率的最大值。
DSC曲线先降后升,在188.4℃达到最小值,即热功率的最小值。
这一步的失重量占试样总质量的12.47%,相当于每mo CaC2O4·H2O失掉1mol H2O,其热分解反应为:CaC2O4·H2O CaC2O4 + H2O在400℃和500℃之间失重并开始呈现第三个平台,DTG曲线先升后降,在510.4℃达到最大值,即失重速率的最大值。
DSC曲线先降后升,在103.1℃达到最小值,即热功率的最小值。
其失重量占试样总质量的18.76%,相当于每molCaC2O4分解出1molCO,其热分解反应:CaC2O4 CaCO3 + CO在600℃和800℃之间失重并开始呈现第四个平台,DTG曲线先升后降,在749.2℃达到最大值,即失重速率的最大值。
DSC曲线先降后升,在758.9℃达到最小值,即热功率的最小值。
其失重量占试样总质量的29.38%,相当每molCaC2O4分解出1molCO2,其热分解反应:CaCO3 CaO + CO2六、结论1.热重分析的特点是使样品处于程序控温下,观察样品的质量随温度变化的函数,从而得出物质在一定温度区间内的反应特性以及热稳定等信息。
2.影响热重分析曲线的因素有:①仪器的影响:样品支持器,热电欧位置与形状,试样容器、参比物的影响;②操作条件的影响:升温速率扫描电镜(SEM) 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扫描电镜的结构。
2.熟悉扫描电镜的工作原理。
3.掌握扫描电镜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制造依据是电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扫描电镜从原理上讲就是利用聚焦得非常细的高能电子束在试样上扫描,激发出各种物理信息。
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接受、放大和显示成像,获得测试试样表面形貌的观察。
当一束极细的高能入射电子轰击扫描样品表面时,被激发的区域将产生二次电子、俄歇电子、特征x射线和连续谱X射线、背散射电子、透射电子,以及在可见、紫外、红外光区域产生的电磁辐射。
同时可产生电子-空穴对、晶格振动(声子)、电子振荡(等离子体)。
扫描电子显微镜主要由电子光学系统,检测系统、显示系统,真空系统及电源系统组成。
三、实验原料1.对于导电性好的样品如金属,合金以及半导体材料,薄膜样品基本不需要进行样品处理,就可以直接观察。
只要注意几何尺寸上的要求。
但要求样品表面清洁,如果被污染容易产生荷电现象。
2.对于非导电性的样品如一般玻璃材料,纤维材料,高分子材料以及陶瓷材料,需要在样品表面蒸镀导电性能好的金等导电薄膜层。
3.对于粉体样品可以直接固定在导电胶带上。
四、实验仪器德国蔡司EVO18材料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分辨率3nm(2nm) 30kV SE,W20nm(15nm) 1kV SE,W(LaB6)10nm 3kV SE加速电压0.2 - 30 kV放大倍数< 5 - 1,000,000 x样品室尺寸365 mm(φ) × 275 mm(h)五、结果与讨论这是电镜下样品的形貌,其中曲线是样品的晶界,白色的斑点是析出物。
成分Weight %C-K Cr-K Mn-K Fe-K Co-K Ni-K W-Ltest(1)_pt 1 0.72 19.38 2.03 3.22 47.72 10.13 16.81Image Name: test(1)Acc. Voltage: 20.0 kVMagnification: 300Atom %晶界相析出相成分 Weight %Atom %C-K Cr-K Mn-K Fe-K Co-K Ni-K W-L SAM(4)_pt 12.8530.161.122.1921.742.9339.01Image Name: SAM(4) Acc. Voltage:20.0 kVMagnification: 4863六、结论1.扫描电镜制样方法简单,取样后可不做任何改变来观察表面形貌;2.样品可在样品室中作三维空间的平移和旋转;3.放大倍数可在大范围内连续可调;4.富有立体感,景深长,视野范围很大;分辨能力高,可达10 nm;5.可对样品进行综合分析和动态观察;6.可通过调节图像衬度观察到清晰图像。
X射线衍射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X射线衍射仪的结构。
2.熟悉X射线衍射仪的工作原理。
3.掌握X射线衍射仪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x射线的波长和晶体内部原子面之间的间距相近,晶体可以作为X射线的空间衍射光栅,即一束X射线照射到物体上时,受到物体中原子的散射,每个原子都产生散射波,这些波互相干涉,结果就产生衍射。
衍射波叠加的结果使射线的强度在某些方向上加强,在其他方向上减弱。
分析衍射结果,便可获得晶体结构。
对于晶体材料,当待测晶体与入射束呈不同角度时,那些满足布拉格衍射的晶面就会被检测出来,体现在XRD图谱上就是具有不同的衍射强度的衍射峰。
对于非晶体材料,由于其结构不存在晶体结构中原子排列的长程有序,只是在几个原子范围内存在着短程有序,故非晶体材料的XRD图谱为一些漫散射馒头峰。
三、实验原料1.金属样品如块状、板状、圆拄状要求磨成一个平面,面积不小于10X10毫米,如果面积太小可以用几块粘贴一起。
2.粉末样品要求磨成320目的粒度,约40微米。
粉末样品要求在3克左右,如果太少也需5毫克。
四、实验仪器日本理学smartlab 9kw X射线衍射仪靶材:Cu靶,转靶波长:1.5406A工作电压:40kV 工作电流:150mA测试范围: ≤158°五、结果与讨论1.通过书籍查找与实验数据符合的pdf。
将实验数据的一组d值与PDF检索进行对比,在检索上比对出几组比较符合的数据经过比对可以分析出该组X射线衍射数据所代表物质为Al。
再通过索引找到Al的pdf卡片2.通过使用软件Jade 查找pdf同理1.通过书籍查找与实验数据符合的pdf。
将实验数据的一组d值与PDF检索进行对比,在检索上比对出几组比较符合的数据经过比对可以分析出该组X射线衍射数据所代表物质为W和Cu。
再通过索引找到W和Cu的pdf卡片2.通过使用软件Jade 查找pdf六、结论1.可以使用X射线衍射进行物相分析。
2.可以使用手动检索书籍比对查找pdf卡片,3.还可以运用Jade软件进行物相分析。
透射电镜(TEM) 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透射电镜的结构。
2.熟悉透射电镜的工作原理。
3.掌握透射电镜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电子显微镜与光学显微镜的成像原理类似,所不同的是前者用电子束作照明束,用电磁场作透镜。
透射电镜是把经加速和聚集的电子束投射到非常薄的样品上,电子与样品中的原子碰撞而改变方向,从而产生立体角散射。
散射角的大小与样品的密度、厚度相关,因此可以形成明暗不同的影像,影像将在放大、聚焦后在成像器件(如荧光屏、胶片、以及感光耦合组件)上显示出来。
由于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非常短,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比光学显微镜高的很多,可以达到0.1~0.2nm,放大倍数为几万~百万倍。
因此,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可以用于观察样品的精细结构,甚至可以用于观察仅仅一列原子的结构,比光学显微镜所能够观察到的最小的结构小数万倍。
透射电镜由照明系统、成像系统、观察和记录系统、真空系统和电源系统组成。
照明系统包括电子枪和聚光镜2个主要部件。
成像系统由物镜,中间镜、投影镜、样品室和调节机构组成。
三、实验原料由于电子束要能透过样品,因此样品厚度要求很薄,一般要小于100纳米。
如果要做高分辨,要求更薄。
一般是直径3mm的圆片,而且中间有通过离子减薄或者电解双喷等弄出的小孔,如果是粉末样的话需要铜网或者支持膜支撑。
四、实验仪器日本电子株式会社JEM-2010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点分辨率:0.19 nm晶格分辨率:0.14 nm加速电压:80,100,120,160,200 kV放大倍率:2,000 - 1,200,000倾转角度:±20五、结果与讨论这张照片可以分析出样品的质厚衬度,亮的区域表示原子序数较重,厚度较厚;暗的区域表示原子序数较轻,厚度较薄。
这张照片可以分析出样品的衍射衬度,可以看出左边区域的亮度明显比右边区域的亮度高。
可以分析出右边的晶体结构比左边的晶体结构更好。
此图为在衍射情形下左边区域的衍射衬度,可以发现此部分区域主要为透射,透射较强,衍射较弱。
此图为在衍射情形下右边区域的衍射衬度,可以发现此部分区域主要为衍射,衍射较强,透射较弱。
说明右边区域的结晶程度比左边区域的结晶程度高。
此图的目的是为了分析出具体晶面以及位置。
可以从图中发现此衍射的最小重复单元为矩形。
经测量,竖形的距离为19.37,通过计算:4/19.731=0.2027,此数值与Fe晶面衍射对应,可以初步判断为此面与{011}面平行;同理,经测量,横形的距离为13.848,通过计算:2/13.848=0.1444,此数值与{}002}面对应。
最后通过确定正负号,便可以测定衍射面的具体位置。
EDX能谱图可以发现主要元素为Fe,此外,还含有Cr和Si元素六、结论通过透射电镜,可以1.利用质厚衬度像,对样品进行一般形貌观察;2.对样品进行物相分析确定材料的物相、晶系,甚至空间群;3察晶体中存在的结构缺陷,确定缺陷的种类、估算缺陷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