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神乎其技的程式设计之道

合集下载

中国国代设计思想

中国国代设计思想

中国古代设计思想(一)技艺相通在中国夏、商、周时期,技术与艺术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器”的概念是物质生产的产品,器的制造包含了生产技艺与艺术创造。

“技艺相通”的观点,最早见于庄子《天地篇》中的记载:“能有所艺者,技也”。

古代把“大工”称为“木工”,“工”字在这里与“匠”字的意思相同,意味着“巧妙”、“工艺”、“意图”等。

综合这些意义,又说成是“工匠”;“工作”、“巧丁”、“巧匠”、“匠人”等。

在《魏书》中,也有“百工技艺”的记载。

所以,技艺一词,不仅指工匠的技能,也指艺术活动的技巧。

古代的技术通常主要表现为手工的技术及个人的技术,是人的手艺、技巧、技艺和技能的总称。

技术的“术”字意味着“技能”、“手艺”。

但是,通过“术语”等词来表达,则具备了专门的制作方法的意义。

韩愈在《师说》里讲到“术有专攻”,就是将技术作为某种专门工作来理解。

也可以是“道”,这当然是应该掌握的“方法”和“手段”。

我国最早的一部有关工艺设计的经典著作《考工记》说:“审曲面孰(势),以饬五材,以辨民器,谓之百工”,在古代掌管营造、车服、器械的官职最早称作“百工”。

工艺是技能,工艺是“技”之工艺。

没有好的技艺,就不可能有优秀的器物。

所谓百工之艺,反映了百工制作器具,首先要进行“艺术设计”,既体现了艺术性与技术性的统一,也体现了物质性与精神性的统一,反映了古代对造物设计的本质认识。

(二)材美工巧《说文》云:“工,巧也,匠也,善其事也。

凡执艺事成器物以利用,皆谓之工。

”又云:“工,巧饰也。

”“巧”即“巧妙”,起源于“安排”、“计划”,意思为灵巧的手。

在器械造物方面,中国古代造物讲究工巧,所谓工巧,实际上包含了意匠之巧和技艺之巧,而意匠之巧更为重要,并成为中国人典型的造物思想观。

战国时《荀子·荣辱》中就有“农以力尽田,贾以察尽财,百工以巧尽械器”的名言。

《考工记》不仅记录了先秦时期官府手工业的设计成就、制造工艺和制作规范,更重要的是阐述了一些重要的设计思想和设计观念。

创意设计:突破传统的创新之道

创意设计:突破传统的创新之道

创意设计:突破传统的创新之道creative designcreative design你有没有曾经为了一个创意设计而深深着迷?它让你迫不及待地想要将它呈现在现实世界中,并带给人们新的体验和灵感。

创意设计是一种突破传统的新颖创新方法,它挑战了被束缚的思维模式,引领着我们走向未知的领域。

本文将探讨创意设计的本质,以及如何通过突破传统的方式来创造出独特而引人注目的设计作品。

创意设计的本质创意设计是一种跳脱常规思维的独特方式,它引领着我们超越了传统的思维模式,开辟了全新的创新之道。

相比于传统设计,创意设计更加注重独特性和个性化,更加强调在设计过程中的创意思维和创新能力。

创意设计的本质在于它打破了常规的束缚,创造了与众不同的视觉效果和感受。

创意设计通过独特的造型、创新的材料应用以及前卫的设计理念,使设计作品能够在既有的设计语言之外探索新的可能性。

这种突破传统的创新之道,使得设计师能够以更加自由和多样化的方式进行创作,为人们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和启发。

创意设计的创新之道1. 解构与重组解构与重组是一种常用的创意设计方法。

它通过将传统设计元素进行解构,再重新组合,以创造出独特而富有创意的设计作品。

通过解构与重组,设计师可以打破传统的设计模式,创造出崭新的视觉效果。

这种创新方式激发了设计师的创造力,使得设计作品具有独特而引人注目的特点。

2. 融合与变形在创意设计中,融合与变形是两种常见的创新方式。

融合是将不同元素或概念进行融合,以创造出全新的设计作品。

融合可以是将不同风格、不同文化或不同材料进行结合,以创造出独特的设计效果。

变形则是通过对传统设计元素进行改变和扭曲,以创造出全新的形式和表达方式。

这种融合与变形的创新方式,使得设计作品具有独特的个性和魅力。

3. 引入新媒体技术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创意设计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性。

设计师可以通过将新媒体技术与传统设计元素相结合,创造出具有前沿科技感的设计作品。

例如,在平面设计中引入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为观众提供全新的视觉体验;在产品设计中引入智能技术,可以增加产品的功能和便利性。

汉代风格的设计理念

汉代风格的设计理念

汉代风格的设计理念汉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段辉煌的时期,也是中国建筑与设计艺术的高峰期之一。

汉代的设计理念主要体现在宫殿、园林、家具、陶瓷等多个方面,其特点是注重实用性、自然性和简洁性。

首先,汉代的设计理念注重实用性。

宫殿建筑、园林布局和家具设计都追求舒适实用,注重功能性和人性化。

例如,太学、太初殿等宫殿建筑布局合理、空间利用充分,同时保留了传统宫廷建筑的庄严肃穆之感。

园林中的假山、湖泊等也都是合理设计并具有实用价值的景观元素。

家具设计注重人体工学,留出合适的空间供人使用,使人们在使用中感到舒适和便利。

其次,汉代的设计理念追求自然性。

汉代设计师致力于模仿自然界的形态和色彩,力求使设计作品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

在宫殿建筑中,常常出现山形、云纹、天花等与自然景观紧密相连的装饰元素。

园林中的假山、湖泊等景观设计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仿佛将山水揽入园中。

家具和陶瓷的装饰常常采用自然界的图案和色彩,如花卉、禽鸟、山川等,以增加作品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最后,汉代的设计理念以简洁为核心。

传统汉字的简练、凝练风格影响了汉代设计师的创作思路。

宫殿、园林、家具和陶瓷等设计作品都力图用简易的形式表达复杂的内涵。

宫殿建筑檐维简洁明快,装饰层次简练而不失华丽。

园林中的假山、池塘等景观处理简单大方,弱化了繁复的装饰,突出了整体格局的美感。

家具的造型简洁大方,注重对称美和空间感。

陶瓷的器形朴实无华,多为简单的碗、罐、盘等,装饰多以简洁的线条和纹饰为主。

总的来说,汉代风格的设计理念具有实用性、自然性和简洁性的特点。

这种设计理念不仅在汉代时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而且对后来的设计艺术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们代表着中国古代设计和建筑的高度成就,展示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审美追求。

中国古代有什么设计理念

中国古代有什么设计理念

中国古代有什么设计理念
中国古代的设计理念。

中国古代的设计理念源远流长,融合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文化传统,体现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智慧的结晶。

在建筑、工艺、服饰等各个领域,中国古代的设计理念都体现出独特的特点和价值观念。

在建筑方面,中国古代的设计理念注重“天人合一”的理念,追求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传统建筑采用木结构,注重对自然材料的运用,以及对环境的尊重和保护。

建筑师们注重结构的稳固和美学的表达,追求“气韵生动”的设计风格,通过对建筑形式、色彩和装饰的精心设计,展现出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

在工艺方面,中国古代的设计理念注重“工匠精神”,强调工艺品的精湛技艺和精美细腻的装饰。

中国古代的工艺品以瓷器、丝绸、漆器等为代表,这些工艺品不仅在技术上达到了极致,而且在造型和装饰上也展现出中国古代设计理念的独特魅力。

工艺品的设计追求“天人合一”,融合了自然界的灵感和人类的审美情趣,体现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在服饰方面,中国古代的设计理念注重“礼仪之邦”,服饰设计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礼仪和文化传统。

传统服饰注重色彩的搭配和图案的设计,以及面料的选择和剪裁,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美的追求和审美情趣。

服饰设计追求“天人合一”,融合了自然界的灵感和人类的审美情趣,展现出中国古代服饰设计的独特魅力。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的设计理念体现了对自然的尊重和对美的追求,融合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文化传统,展现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智慧的结晶。

这些设计理念不仅在古代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坚而后论工拙”传统造物思想对现代设计的启示

“坚而后论工拙”传统造物思想对现代设计的启示

天工|2023年第26期[摘 要]“坚而后论工拙”是中国古代设计思想中以实用为根本,注重产品功能的设计理念。

“坚而后论工拙”的核心思想是相较于华丽的装饰和外在形制的美感,设计者要优先考虑设计产品的功能性和实用性,还要考虑所设计产品的耐用性。

“坚而后论工拙”虽然由李渔提出,但其传统造物理念贯穿中国传统造物的各个时期,是中国古代设计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对现代设计也有着可延伸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制体宜坚;坚而后论工拙;实用性;功能性[中图分类号]J50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3)26-0034-04本文文献著录格式:马振轩.“坚而后论工拙”传统造物思想对现代设计的启示[J].天工,2023(26):34-37.马振轩 山东艺术学院“坚而后论工拙”传统造物思想对现代设计的启示作者简介:马振轩(1998—),男,汉族,山东淄博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设计史论。

一、“坚而后论工拙”造物思想的内容(一)制体宜坚,坚而后论工拙“坚而后论工拙”是晚明时期苏南地区建筑装饰设计思想中的一部分:制体宜坚,坚而后论工拙。

晚明时期的苏南民居普遍的建筑装饰特点是坚固,耐用性强,简洁大方,美观便利。

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提及:“窗棂以明透为先,栏杆以玲珑为主,然此皆属第二义;具首重者,止在一字之坚,坚而后论工拙。

尝有穷工极巧以求尽善,乃不逾时而失头堕趾,反类画虎未成者,计其数而不计其旧也。

”李渔点明了窗棂和栏杆的装饰亮点分别是清明透亮和玲珑精致,但设计者大多数时候过于细究繁琐华丽的装饰,忽略了产品本身最起码的实用性,忽略了设计的出发点是“以人为本”。

繁杂、烦琐的装饰当下来看固然华丽,但是从长远考虑并不坚固。

因此,李渔明确表达了自己对建筑装饰设计的观点,即坚为基础,为首重之要义。

耐用性和实用性应该是设计者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其次才是建立在这二者之上的装饰、雕琢。

“坚而后论工拙”将设计的实用性排在了首位,产品设计出来是便于人们使用的,同时也需要是耐用的。

程式化表现技法在室内设计表现中的重要性

程式化表现技法在室内设计表现中的重要性
个人情感在指导绘画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程式化 表现技法充分利用这一特征,发挥个人情感的作用,协调好学 生情感与创作之间的关系,确保学生能够在设计过程中保持 良好的心态,并结合自身已经掌握的室内设计表现技法,设计 出更高水平的作品。[8]
1.2 程式化表现技法的专业特征 程式化表现技法与其他室内设计教学方式相比,更具专 业性,主要表现在概况性、说明性和快速表现等方面。因此, 教师应深入研究程式化表现技法的专业特征,融合学生认知 特点,开展针对性强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全身心参与到设计过 程,提升室内教学的有效性。
程式化表现技法高度概括了室内设计物品的色彩、形体 与质感等方面的特征,简化了室内设计的表现手法,从而可以 更迅速地表现出作品的内涵。在整个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的 表现技法与个人情感相融合,使得室内设计的作品更富感染 力,更能打动人心。同时,迅速表现的室内设计技法可有效缩 短作图时间,提升设计者的工作效率,这特别合适于室内设计 工作节奏快的情况。设计者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出图,该种技 法的类型主要有:喷绘、马克笔、有色底、钢笔淡彩等,这一类 技法的作图工具较简单且便宜,在画法技巧上也适合做快速 表现。
2 程式化表现技法在室内设计表现中的重要性分析 程式化表现技法在室内设计表现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 具备着其他表现手法不可替代的绝对优势。首先,程式化表 现技法来源于生活,贴近于学生实际情况,能够有效地吸引 学生注意力,通过适当的方式应道,可全面挖掘学生在设计 方面的潜能;其次,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只能依靠自身逐 渐摸索表现技法规律,每一种技法的学习过程较为复杂,在 这种情况下,会让很多学生产生畏难等不良情绪,而程式化 表现技法的符号语言较丰富,并且已经经过艺术加工,可以 有效地缩短学生获取表现技法的时间。因此,在实际教学过 程中,教师应将程式化表现技法与实践活动相联系,进一步 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更 好地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不断地丰富学生室内设计的作 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创作,学习先进的设计理念,提升学生 综合竞争力。 3 程式化表现技法在室内设计表现中的教学程序 室内设计表现的课程时间安排较短,如何在有限的时间 中传授更多的表现技能,是当前每个设计教师必须思考的问 题。因此,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结合先进的教学理念,促 进学生更好地成长,而程式化表现技法是一种新型的技法教 学方式,教师可以根据这一方式开展室内设计教学,主要包括 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3.1 训练室内设计基础课程 室内设计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美术绘画基础,在进行系统 的程式化表现技法学习前,应提升学生基本的绘画能力,为学生 专业技法的训练创造更好的条件。同时,在训练学生绘画能力 的过程中,应加入适当的鉴赏课程,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在进行 基础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协调室内设计的专业特点和安 排课程之间的关系,如上素描课程时,应注重训练学生对物体形 态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且引导学生关注到物体变化的根本 原因,要求学生掌握线与点的表现力,突出线条在素描中的重要 性,提升学生空间构建能力。此外,基础课程应结合室内设计的 具体特点,带领学生研究形体空间构成的原因,理顺空间构成与 形体的两者关系,加深学生对空间的理解。 3.2 训练学生专业技法 学生的室内设计专业技法训练集中在质感表现、精细表 现和快速表现三个方面,这三种训练都可以划到归类训练这 一模块,主要为研究技法所展现出的规律。例如,表现石材时, 即将各类石材特点全部有机综合,归纳成程式化表现技法中 的,经过艺术升华与概括后,将 其归纳成实用的符号化语言。

浅析老子的设计美学思想

浅析老子的设计美学思想

浅析老子的设计美学思想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化和哲学发展的方向。

在老子的思想体系中,设计美学思想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在他的《道德经》中,有许多关于设计美学的思考和观点,以下将对老子的设计美学思想进行浅析。

首先,老子关注的是自然的美。

在老子看来,自然是至美的存在,而人类的行为和设计应该以自然为榜样。

他强调无为而治和无为而行,认为真正的美学应该追求无为而得的境界。

这种无为的境界并不是放弃行动或者怠惰,而是指人人追求自然的本真,像大自然一样自然流露出美。

其次,老子的设计美学强调“道”的概念。

在《道德经》中,老子以道作为哲学思考的核心概念。

他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源,是无限多样性和变化性的本质。

设计应该追求与道相符的美,并体现出道的自然和谐,以达到万物产生的本源和平衡的境界。

老子还认为,设计应具备柔性和谦逊的品质。

他提出了“柔”的概念,认为柔弱胜刚强,柔顺胜强硬。

这种柔性体现在设计中,就是要遵循事物的规律和特性,注重“适应自然”的原则,不违背自然的本质。

同时,设计师还应具备谦逊的品质,不要炫耀自己的才华和功绩,要尊重自然和谐的力量。

此外,老子的设计美学思想还关注平衡和对比的原则。

他提出了“两仪”和“一阴一阳”的概念,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相对的对立面构成的,而平衡便是这种对立的统一、设计中,应该注重对比与平衡,不仅要表达出事物的差异性和对立性,也要使它们达到和谐的统一,创造出美的大和谐。

此外,老子的设计美学还关注细节和整体的关系。

老子认为细节决定成败,强调在设计中注重细致入微的处理和雕琢。

他认为细节是构成整体的基础,只有在细节的处理上下功夫,才能创造出完整而和谐的整体。

最后,老子的设计美学思想强调自然与人的关系。

老子认为人应该效仿自然,与之和谐相处。

设计中,需要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不要破坏自然的生态平衡,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自然共生共荣。

同时,设计也应该以人为本,追求人类的精神和身体的和谐。

中国古代设计思想

中国古代设计思想

中国古代设计思想散见于各种典籍之中,虽不成系统, 但对我们理解中国古代设计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概括地看, 中国古代艺术设计思想主要有以下三个观点一、“坚而后论工拙”—以实用为根本中国古代设计注重产品的实用功能。

这一点是中国古代的美学家和工艺家都十分强调和重视的, “坚而后论工拙”就是要求产品设计首先要有实用的价值, 其次才考虑好不好用, 最后才解决好不好看的向题。

这与现代设计思想是相通的。

比如, 李渔在他的《闲情偶寄》中就强调, 制作椅子要讲究如何让人坐得舒服。

他认为, 冬季和夏季的椅子做法要有所不同。

对于茶壶, 李渔同样要求以人的使用为中心进行设计。

他说“置物但取其适用, 何必幽渺其说, 必至理穷尽而后止哉凡制茗壶, 其嘴务直, 购者亦然, 一曲便可忧, 再曲则称弃物矣。

盖贮茶之物与贮酒不同, 酒无渣滓, 一斟即出, 其嘴之曲直可以不论茶则有体之物也, 星星之叶, 人水即成大片, 斟泄之时, 纤毫入嘴则塞而不留, 吸茗快事, 斟之不出, 大觉闷人。

直则保无是患矣, 即有时闭塞, 亦可疏通, 不似武夷九曲之难力导也。

”〔1〕可见李渔十分重视产品“好不好用”的问题, 这与现代“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十分吻合。

二、“体舒神怡,—实用和装饰互相促进实用与装饰是工艺品性能的两个组成部分, 二者只有巧妙结合, 才会使两方面的作用都得到充分发挥, 从而使工艺品设计趋于完美, 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但是如果二者的关系处理不当, 就会成为失败的设计。

中国古代的美学家和工艺家很早就开始将工艺品的审美与实用相结合。

中国陶瓷发展史就是一部装饰和实用互相促进的历史。

陶瓷造型的不断变化, 最初多是出于增强、改变器具实用功能的目的, 与此同时带来陶瓷新的审美效果, 发展到后来, 出于审美考虑而对造型加以改进也就渐渐成为陶瓷发展的一个新动向。

陶工们把实用和装饰两方面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陶瓷工艺品。

比如陶扇的足是由陶鼎的三足而来, 但在改进时, 为了在使用中扩大陶扁的受热面积, 缩短烧煮时间, 因而把三个实心的足改为肥大中空的款足, 在造型上给人以浑朴庄重的美感。

技以载道文质彬彬——论艺术设计中的“技”与“道”

技以载道文质彬彬——论艺术设计中的“技”与“道”

技以载道,文质彬彬——论艺术设计中的“技”与“道”THEORY AND SKILL IN ART DESIGN南京艺术学院张倩怡摘要:在艺术设计领域,各种风格的发展需要建立在生活方式及环境系统的基础之上,“技以载道”是指技术与规则的统一,而“文质彬彬”则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技”与“道”是影响艺术设计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现代艺术设计中“技”与“道”的平衡影响着艺术设计的创新性发展。

关键词:技以载道文质彬彬艺术设计中图分类号:J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069(2017)04-0050-02Abstract:In the field of art design, the development of various styles needs to be based on the way of life and the environment system, "technology to carry" refers to the unity of technology and rules, and "gentle" is the unity of form and content. "Technology" and "Tao" are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development of art and design. The balance of "technology" and "theory" in modern art design influences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art design.Keywords:Technology to carry Gentle Art Design一、技以载道(一)“技以载道”的含义“技以载道”,是对“技”的充分肯定与认识,是指以技术为基础的前提下,通过形式表现语言来传达意境与趣味,从而体现出一种审美性与功能性。

中国传统设计思维方式探索

中国传统设计思维方式探索

中国传统设计思维方式探索近年来,在设计领域出现了越来越多对中国传统设计思维方式的重新探索,这种探索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对现代设计的一次突破与创新。

中国传统设计思维方式的探索,为设计界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果。

中国传统设计思维方式与西方设计思维方式有着明显的区别。

它强调的是对自然的敬畏与理解,注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并通过感悟自然和人文的方式来体现设计的价值。

这种思维方式注重整体性思维,将事物放在综合的背景下考虑,强调平衡与和谐的结合,追求内在的美感。

中国传统设计思维方式的探索不仅影响了建筑设计,也渗透到产品设计、平面设计等各个领域。

在建筑设计方面,传统思维方式注重建筑与周围环境的融合。

例如,在园林建筑设计中,通过山水之势的布局、景点之间的连贯性等手法,营造出自然与人造的完美结合。

传统思维方式还注重由内而外的设计理念,强调设计的内涵和意境。

在产品设计领域,传统思维方式更注重功能与美学的结合,追求一种“不落一针,毫无可剥脱性”的设计境界。

另一方面,中国传统设计思维方式探索还涉及到材料选取和工艺应用等方面。

传统文化中注重对材料的研究和使用,善于利用天然材料和手工工艺。

这种传统思维方式通过对材料的认知和运用,实现在设计中营造出更加自然、和谐的氛围。

在现代设计中,这一思维方式被重新探索和应用,通过对传统材料与现代工艺的结合,产生出独特的设计效果。

尽管中国传统设计思维方式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传统设计思维方式在现代设计中的表达方式需要更新迭代。

传统思维方式的创新和运用需要关注现代人的需求和审美,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以满足当代社会的需求。

另一方面,传统设计思维方式的探索还需要加强与国际设计界的对话和交流,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融合。

总之,中国传统设计思维方式的探索为设计界带来了新的思考和创新的空间。

通过对自然的敬畏与理解、对材料的认知和应用、对内涵与意境的追求,传统设计思维方式在现代设计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中国古代有什么设计理念

中国古代有什么设计理念

中国古代有什么设计理念
中国古代的设计理念深受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的影响,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生活和美的追求。

在古代,设计不仅仅是为了实用,更是为了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以下是中国古代的一些设计理念:
1. 和谐统一,中国古代的设计注重整体的和谐统一,强调各个元素之间的平衡和协调。

这一理念体现在建筑、家具、服饰等方方面面,都追求整体的和谐美感。

2. 天人合一,古代中国人认为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的关系。

在设计中,人们追求与自然的和谐,注重利用自然的元素和规律来进行设计,以体现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

3. 精益求精,古代中国人注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追求完美的细节和工艺。

无论是陶瓷、织锦、雕刻还是建筑,都体现了精湛的工艺和对美的追求。

4. 崇尚自然,古代中国人崇尚自然,认为自然是最美的艺术家。

因此,在设计中常常以自然为灵感,追求自然的纹理、色彩和形态,以体现自然之美。

5. 文化内涵,古代中国的设计注重文化内涵,常常通过图案、符号等方式来表达特定的文化意义。

无论是建筑、家具还是工艺品,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总的来说,古代中国的设计理念强调和谐统一、天人合一、精益求精、崇尚自然和文化内涵。

这些理念不仅影响了古代的设计,也对当今的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设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故设计的文言文翻译

故设计的文言文翻译

故设计者,心之匠也。

匠心独运,独出机杼,创意无限,巧夺天工。

其意在于求新求异,不泥古不袭今,务求匠心独运,以成非凡之作。

译文:故而,从事设计之人,乃心灵之工匠也。

其匠心独运,别具一格,独出心裁,创意无穷,巧夺天工。

其志向在于追求新颖与奇特,既不拘泥于古人之法,亦不模仿今人之作,务必匠心独运,以成就非凡之作品。

设计者之心,如匠人之手,精巧细腻,斟酌推敲,无不以尽善尽美为追求。

是故,在设计之初,必先审时度势,洞察万物,以求灵感之源。

灵感如春之萌芽,夏之繁华,秋之硕果,冬之静美,随季节更迭,灵感亦层出不穷。

匠心独运,非一日之功。

设计者需博采众长,融会贯通,汲取古今中外之精华,方能成就非凡之作。

是故,设计者需勤学苦练,博览群书,以充实己之学识。

学问深,则创意广,创意广,则匠心独运。

设计之道,既讲究形式之美,亦注重内涵之深。

形式之美,如花之绚烂,鸟之轻盈;内涵之深,如山之雄伟,水之清澈。

设计者需以花为引,以山为基,以水为魂,匠心独运,以成绝世之作。

设计之作,虽非实用品,却可启迪人心。

如一叶扁舟,可载舟人远航;如一方宝镜,可照人心底。

设计者之心,如大海之宽广,包容万物;如火焰之热烈,照亮人生。

是以,设计之作,既可悦目,又可怡情。

然匠心独运,亦非易事。

设计者需经得起挫折,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初心。

在设计之路上,偶有误入歧途,亦需及时回头,重新审视,以求正道。

正道在,则匠心独运;正道失,则设计之途,茫茫然矣。

总之,设计者之心,如一轮明月,照亮黑夜;如一盏明灯,指引方向。

其匠心独运,成就非凡之作,影响深远。

是以,凡从事设计之人,皆当以匠心为魂,以创新为志,以成非凡之作,传世不朽。

好的设计文案文言文翻译

好的设计文案文言文翻译

设计之美,在于和谐与平衡。

匠心独运,巧夺天工,方得雅致。

观其形,察其意,悟其道,方知设计之魂。

今以此文言文,诠释设计文案之美。

译文:设计之妙,在于其和谐与平衡之美。

匠心独具,技艺精湛,方能达到雅致的境界。

审视其形态,洞察其意蕴,领悟其哲理,方得设计之灵魂。

今以文言文之笔,阐释设计文案之雅。

夫设计者,心之构也。

心之所向,笔之所至。

或绘山水之悠然,或构建筑之雄伟,或塑人物之生动,无不彰显匠心独运之妙。

是故,设计文案,乃设计之灵魂,创意之源泉。

古之设计,重形而轻意。

今之设计,意形兼备。

文案之作,需以意为先,形为辅。

意者,创意之灵魂;形者,表达之载体。

二者相辅相成,方能成就一篇佳文。

观设计文案之美,首在立意。

立意高远,方能引领风尚。

如若文案意蕴深远,观者自能心领神会,乃至为之动容。

故文案立意,当以创新为根本,以实用为宗旨。

次在布局。

布局得当,方能层次分明。

文案布局,如布阵之道,需讲究先后顺序,层次分明。

或以时间为序,或以空间为序,或以情感为序,皆可。

布局之妙,在于匠心独运,使人读之,如行云流水,畅快淋漓。

再者,用词须精妙。

词者,文案之骨。

用词不当,则文案如残枝败叶,失其风采。

故用词需考究,力求精准、生动、形象。

或用典故,或引诗词,或用成语,皆可丰富文案内涵,增添文采。

此外,修辞手法亦不可忽视。

修辞之妙,在于使文案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如比喻、拟人、排比、对仗等,皆可运用自如。

然修辞须适度,过犹不及。

最后,设计文案之美,还在于其情感表达。

情感真挚,方能打动人心。

文案情感,或喜或悲,或豪迈或婉约,皆需恰到好处。

情感之深,使读者与文案产生共鸣,乃至为之动容。

总之,设计文案之美,在于匠心独运,意形兼备。

立意高远,布局得当,用词精妙,修辞得体,情感真挚,方能成就一篇佳文。

以此文言文,诠释设计文案之美,愿诸君共赏。

功夫系列设计理念

功夫系列设计理念

功夫系列设计理念
功夫系列设计理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追求完美、强调内外兼修、注重继承创新。

首先,功夫系列的设计理念追求完美。

功夫历来强调追求完美的境界,设计上也不例外。

在设计上要精益求精,力求将每个细节都打磨到极致,确保每一个产品都能符合高品质的标准。

无论是选材、做工还是造型,都要经过严格的筛选和把关,以确保每一件产品都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之作。

追求完美的设计理念也体现在对细节的关注和处理上,注重每个细节,力求将每个细节都做到最好。

其次,强调内外兼修是功夫系列设计理念的重要一环。

功夫强调内功修炼的重要性,认为只有修炼内功才能发挥出真正的实力。

在设计上也同样如此,注重外部美学的同时,更注重产品的内部质量和功能。

在设计上,需要精心挑选材料,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寿命;同时,也要注重产品的功能和实用性,确保产品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

内外兼修的设计理念可以提高产品的整体品质,使其更加实用、持久、耐用。

最后,功夫系列设计理念注重继承创新。

功夫拳的传统有着悠久的历史,拳谱和技法源远流长。

设计上,需要继承功夫文化的传统和精髓,同时也要注入现代元素,进行创新和突破。

在造型和细节的处理上,可以融入现代设计理念,使产品更具时尚感和艺术感。

而在功能和材料的选择上,也可以引入现代科技和工艺,提升产品的实用性和性能。

继承创新的理念可以使功夫系列的设计更具时代性和竞争力,符合现代消费者的需求
和口味。

综上所述,功夫系列的设计理念包括追求完美、强调内外兼修、注重继承创新。

这些理念的融入可以提高产品的品质和价值,使功夫系列成为精品中的佼佼者。

中国古代有什么设计理念

中国古代有什么设计理念

中国古代有什么设计理念中国古代的设计理念。

中国古代的设计理念源远流长,融合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文化传统,体现了中国人民对生活美好的追求和对自然规律的尊重。

在古代,设计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实用需求,更是一种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方式的体现。

首先,中国古代的设计理念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

在古代中国,人们认为人与自然是密不可分的,因此设计师们常常以自然界为灵感,将自然界的美妙融入到建筑、家具、服饰等各个方面。

比如,在建筑设计中,常常使用自然材料,如木材、石头等,以及模仿自然景观的形式,如山水画中的山峦、江河等。

这种设计理念使得古代建筑、家具等作品更加和谐自然,给人以舒适和愉悦之感。

其次,中国古代的设计理念注重“中和”和“平衡”。

在古代中国,人们深信“中和”和“平衡”是宇宙万物的基本规律,因此在设计中也十分重视平衡和和谐。

无论是建筑、家具还是艺术品,都追求着一种平衡的美感。

比如,在建筑设计中,常常采用对称的手法,使得建筑物整体显得稳重而和谐;在家具设计中,追求简洁而不失华丽,以达到一种平衡之美。

最后,中国古代的设计理念强调“以人为本”。

在古代中国,设计师们常常将人的需求和舒适度放在首位,注重设计的实用性和人性化。

无论是建筑、家具还是服饰,都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追求着一种舒适和实用的设计。

比如,在建筑设计中,会考虑到人们的居住习惯和生活方式,设计出适宜的居住空间;在家具设计中,会考虑到人们的使用习惯和身体结构,设计出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家具。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的设计理念强调自然、平衡和人性化,体现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规律的尊重。

这些设计理念不仅在古代有所体现,也对现代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设计文化的宝贵遗产。

建筑的艺术建筑师如何创造视觉盛宴

建筑的艺术建筑师如何创造视觉盛宴

建筑的艺术建筑师如何创造视觉盛宴建筑的艺术:建筑师如何创造视觉盛宴建筑是人类追求美的产物。

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建筑既要满足功能需求,又要给人们带来视觉享受。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建筑师结合科技创新和艺术概念,通过几何线条、材料选择和空间布局等手段,创造了许多令人惊叹的视觉盛宴。

一、创新的设计理念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首先要有创新的设计理念。

他们通过深入了解项目的背景和要求,挖掘其潜在的美学特质,为建筑赋予独特的个性。

例如,设计师可以根据建筑所在的自然环境、文化背景、功能需求等因素,运用独创的设计理念,打造具有独特韵味的建筑作品。

二、几何线条的运用几何线条是建筑师创造视觉盛宴的重要手段之一。

丰富多样的几何线条可以为建筑增添动感和美感。

建筑师会巧妙运用直线、曲线、弧线等线条形式,打造出富有变化和层次感的建筑外观。

例如,著名建筑师贝聿铭的设计作品中,常常能够看到流线型的线条、曲线与直线的完美结合,创造出独特而美妙的视觉效果。

三、材料的选择与运用材料的选择和运用也是建筑师创造视觉盛宴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材料可以带来不同的质感和效果。

建筑师会综合考虑材料的性能、表达形式和环境适应能力等因素,在材料的选择上下足功夫。

例如,大理石的光泽、玻璃的透明、木材的质感等都可以通过合理的运用,使建筑作品呈现出迷人的视觉效果。

四、空间的布局与运用空间的布局和运用是建筑师创造视觉盛宴的另一关键要素。

建筑师可以通过合理的空间规划,创造出丰富多样的室内外空间。

空间之间的尺度、形态、通透度等都会直接影响到人们对建筑的感知和体验。

建筑师会运用光线、景观、结构等手段,创造出丰富的空间层次感和视觉效果,使建筑作品成为观者眼中的艺术品。

五、科技创新的应用科技创新为建筑的创造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建筑师可以通过数字化设计、虚拟现实技术等工具,更好地展现设计理念和效果,优化设计方案。

例如,建筑师可以使用计算机模拟建筑光线的变化、风的流动等,以及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让人们更直观地感受到建筑的魅力。

想看练审问知勤德久-设计之精华

想看练审问知勤德久-设计之精华

要提高设计水平,前提当然是必须掌握基本的软件技术和了解专业的理论知识等。

以下是迅速提高设计水平的九大秘诀。

一、想设计师首先必须善于思考,对设计主张自己的想法和理解,这是最重要的。

别担心你的想法有多“烂”,没有人能一下子做好的,但你完全可以做好你的习惯和态度。

学会大胆地摸索和尝试自己的想法,懂得借鉴,追求属于自己的创意。

但是如果在设计时不动脑筋地套模板,套素材,甚至是盲目模仿和抄袭,那简直是在摧残你的创造力,滋养你的惰性,这样永远无法进步,而且以后想进步也非常困难。

二、看1、大量欣赏别人的作品,尤其是优秀作品,培养艺术鉴赏能力,这对于提高设计水平是必须的。

看的时候不要走马观花,需要结合专业知识边看边想,仔细研究作品中值得学习的地方。

但有人会抱怨要看作品自己却没有多少设计类书籍,上网找大量并且是自己需要的设计作品和设计资源又很浪费时间和精力,这里你建议去找汇集网络上所有优秀设计资源的网站,这样可以省下很多时间和精力去提高学习效率。

2、反复地欣赏优秀的作品。

温故而知新,设计也是如此。

收藏自己认为比较好的作品,过段时间再看看这些作品,往往会比第一次有更大的收获。

3、经常看看自己的作品。

经常看看自己的过去设计的作品,你就会了解自己水平是否有所提高,同时也会有更多的设计体会。

三、练反复地大量地练习。

如果缺乏足够的练习,就算有足够的设计天赋也是无法提高设计水平。

只有不断地练习,反复地练习,才能迅速提高设计能力,做得越多,提高得越快,这个是没有什么捷径可走的,必须踏踏实实地来。

当然如果练习的时候不思考只会事倍功半,就像学画一样,不光要用笔画,更需要动脑。

四、审自己的作品能打动自己就是好作品吗?其实对自己作品满意并不是件好事。

尤其是初学者对设计以及自身能力缺乏足够的认识往往会犯“自恋”的毛病,过于满意自己的设计,总以为自己设计得很完美,没有比这更好的,却不知自己设计得有多糟糕。

相反,当你水平真正到达一定高度的时候,你对自己的设计就会有一个比较客观全面的认识,也就不会轻易满意自己的设计了。

杰申设计方正之道,大道至简

杰申设计方正之道,大道至简

杰申设计方正之道,大道至简
中国人眼中,方正是一种外形也是一种品质,中国人喜欢方正的东西,也喜欢正直的人;于家具而言,方正是一种至简的美。

方正之道,大道至简,从一件茶台作品到中国的方正之美。

▲方正的家具器型,无时无刻不透露着一股浩然正气,赋予人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家具的方正,不是简单的四方,而是富有层次感、韵律感的方正。

▲茶台的层次感来源于官帽造型的腰线设计,从上到下的增扩设计,使层次分明;从左到右的流动曲线,高高低低;凳子的腰线起伏设计,错落的层次美由此而生。

▲家具的韵律感则来源于线条。

线条是至简至美的元素,千变万化的组合带来多元化的形态,一种形态便是一种美好。

线条勾勒出中国结的神韵,简单却又包含着吉祥美好的意蕴。

▲方正总在咫尺之间可见。

茶台作为功能性家具,最大的亮点则是桌面功能区间的分割,一方置物,一方泡茶,一方取源,人性化的设计处理,简洁简便。

方正是一种气质,这种气质感官可察。

当正气和茶香交织,一起蔓延在空气里。

这时,可与好友交心;可与客户谈单,一切更值得信
赖。

杰申设计,以浩然正气,做正能量的家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觉得学习任何事物,一定要有充分的兴趣才会有效率,在不知道所学为何的情况下被逼着学习是非常痛苦且没有效率的。

最近看了一本书:密在于「见树又见林」,这句话也是我对于如何学习最想分享的秘诀。

台湾的教育方法是「先见树,再见林」,也就是先教你细部的方法和技术,等你都学会之后(或是硬背起来之后),出社会后就会知道为什么要学这些东西。

(很多人小时候都听过「等你长大就知道唸书有多重要」吧。

可是现在比较多人毕业后反而说「我不知道之前念那么多书有什么用」)在这种体制之下,许多人在还没见到整片森林的美景前就被一棵棵大树搞得晕头转向,痛苦万分,在不知道「学了这个可以做什么」的情况下,不管学什么都会觉得没有意义没有动力。

而「见树又见林」的学习方式,是先找到能引起自己兴趣的目标,让自己有个理由去认真学习,之后再往思考的高度上一篇谈到了优秀程式设计师的第一要件:「热情」,这一篇我想要谈我觉得热情之外最重要的能力:「思考」,特别是抽象化的思考能力。

写程式可以说是一件进入门槛很低的工作,拜现代的GUI开发工具以及大量的open source library所赐,很多低阶、跟硬体和作业系统直接相关的细节都被隐藏起来了,所以说其实只要学会某种程式语言并且会把自己的想法鉅细靡遗的转换为程式码,就可以说自己会写程式了。

到达这个阶段并不困难,只要有心学习的话即使是国中生自己看看书或到巨X电脑上上课都能学会。

那么究竟要如何跨过这个阶段,让自己能和巨X电脑的毕业生有所区隔呢?我认为关键就在思考的高度。

写程式需要的思考能力第一是逻辑思考,主要其实就是用正确、清晰的逻辑表达想法而已,说来简单但要做好也是需要一定时间的训练。

第二是抽象化思考,这是许多人忽略掉的一点,也是我觉得区隔一个平凡与伟大程式设计师的重要特质。

我觉得所有的程式都可以看成一个巨大的金字塔,顶端是这个程式的最终目标,一个模煳的概念;底部是细节的程式码。

而中间是一个经由不断切割与抽象化所构成的高塔,每一个程式都是切割为许多的元件、模组,再切为更细的class和function,再来是最底下的变数与逻辑判断式。

很有趣的是,不同的人看这个塔就会有不同的样子。

初学者看到的塔只有两层,他们和人沟通的方法是鉅细靡遗的描述程式码:「我在这里写个for,第一次把i设成0,在迴圈内每次检查这个阵列的第i个元素…」,在他们眼中只有程式的目标和程式码本身,所以还可能会写出下面这种让人哭笑不得的註解:1.2. a =1;//把a设为13.有些经验后,会再多看到一层,利用function把一段程式码包装起来,赋予一个名字和独特的意义。

学会这个后,就可以利用抽象化后的function名称来沟通,例如:「我在这个迴圈里每次都用isCaptial来检查这个字串是不是都是大写…」再接下去呢,可以再利用class,利用design patterns,利用更大的模组、子系统来沟通,认真说起来,这其实是一个无止境的切割。

在资讯科学这个领域,抽象化是个无穷无尽的必要行为。

因为世间万物实在太多太复杂,我们只好不断把东西归类,并赋予一个名称、一个意义,经由这样的过程我们才能用抽象的语言和符号来沟通,避免每次都要从最底层的琐碎细节开始说起。

而平凡和伟大的程式设计师,我觉得他们之间的差别就在于能看到多少这个高塔中间的分层。

厉害的高手都很善于切换自己思考的高度,一下能跟你讨论高阶的系统架构设计,一下又能深入到最底下的组合语言和二进位除错。

他们脑中除了有这高塔每一层的详尽平面图,甚至也非常了解不同楼层之间的交互关系。

而平凡的程式设计师大多只能专注于自己所开发的范围,对于其上的架构或其下的细节都不一定能理清头绪,万一出现bug也会搞不清楚到底是哪一层出了错,而被完全无关的细节绊住手脚。

程式语言决定了思考的高度大部分资讯系学生接触的第一个语言是C语言,其实我觉得到了21世纪还从C语言开始教是非常值得商议的一件事。

我在台大时曾当过两次计算机概论的助教,虽然大一学生同时还在修计算机程式设计(也就是教C语言的课),但我在课上也同时教他们学Python。

有人问我:「只学C语言不够吗?」。

如果是为了毕业后能找工作,其实学C就够了,因为几乎所有公司都只考基本的C语言能力,也就是说他们认定只要会写C就能胜任日后的工作。

事实上大部分大学都不太教程式语言的,会教C也只是因为大一总得选一个语言教,而C还是老得辣,加上大部分教授也只会这个,所以自然就决定是它了。

近年来因为物件导向风行,所以大部分学校还会教个Java或C++,但这也是因为要教物件导向的概念,而不是以教这个语言为目的。

除了这两种外,大概就剩下组合语言了,而这也是因为要教电脑最核心的CPU运作方式,所以才会顺便教到的。

程式语言的地位在资讯系其实一直很卑微,大部分教授觉得这只是一个基本工具,就像螺丝起子和铁鎚一样。

但我一直觉得程式语言是很重要的工具,它不只是让人用不同语法和电脑沟通,而是让人能用完全不同的思考方式来解决问题。

简单的说,我觉得程式语言就是决定思考高度的一个关键因素,而这也间接决定了写程式的能力。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高阶的script语言几乎都内建map这个资料结构。

(也就是一对一的对应表,给它一个key,就能很快的找到其对应的value。

有的语言称为dictionary、hash、或associative array。

)如果写习惯Python或Ruby的人,一定会很直觉的用map来储存任何对应关系,甚至用来表示会动态变更栏位的struct。

但是,在C语言里没有这种东西,这让很多只会写C的人直觉的用阵列加上linear search来存放这种对应关系。

如果资料结构学得好的人,会知道这样写效率很差,但很多时候因为没有方便的library,也懒得自己写一个高效率的map(不过是存一个电话簿,我难道要先写一个红黑树吗?),就妥协于没效率的储存方法。

这就是一个被程式语言限制住的典型例子。

在高阶语言用map存东西实在太容易了,所以这会变成思考时的一个小单位,跟人沟通或是规划架构时都能随时拿来用。

但相反地,在低阶语言里,要有效率又简单的储存这种对应关系实在很麻烦,所以人们在思考时会倾向选择容易的方法来做,而自然忽略掉了以map为基础的解决方法。

除了script language外,functional language也是另一个进化到神乎其技路上必备的技能。

functional language是以function为基础来思考的程式语言,典型的代表是LISP、Scheme、Haskell。

(这边所说的function是higher order function,可以以其他function为参数的function,和C语言里的function是不同的概念。

)在functional的世界最棒的特性是程式可以只靠function间的相互组合而生成,不用迴圈不用if一样可以达成同样的目的。

举例来说,如果我要要从一个电话簿中挑出所有姓张的人,并传回他们的电话,用低阶语言(其实我指的是imperative language,但这里就不要这么讲究了)写起来大概是这样:1.2.PhoneData contacts[N]={…..};3.String number[MAX_NUMBERS];4.int count =0;5.for(int i =0; i < N; i++){6.if(!strncmp(contacts[i].name,"张",1))// well,让我们假设这个strncmp支援unicode7.ret[count++]= contacts[i].number;8.}9.return ret;到了颁奖典礼时,司仪一一宣佈每个学科的获奖人以及之后要代表台湾去哪个国家参展,同时也颁发一些企业贊助的特别奖。

我原本一直以为Eric的作品应该是稳拿第一的,毕竟相较之下我的作品并不够成熟和完整,甚至连个能称上科学实验后的结果都没有。

但这个新奇的点子威力还是很大,我完全没预料到无心插柳参加科展竟然让我拿到了Intel颁发的电脑科学最佳奖,并且还选上了美国代表,之后可以代表台湾去美国参加Intel主办的国际科学暨工程展(ISEF, Internation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Fair)。

程式设计之内功心法得奖当然很开心,这是对于我这个想法和努力的肯定,但随之而来的也是一股很大的压力。

我得代表台湾站出去,到美国跟来自世界各地的教授、学者、参展代表用英文介绍我的作品,那不能像在台湾这样轻轻松松跟教授聊聊天就好,我要用不熟悉的语言跟不熟悉的外国人介绍我这个只花一两个月做出来的雏型作品…光想到这个背都凉了。

选上科展代表跟选上奥林匹亚国手是完全不同的感觉。

奥林匹亚对我来说是个已经努力很久的目标,我很清楚自己的实力有多少,我对自己花了将近一年所打下的基础很有信心,而且我对比赛本身已经非常了解,出国比赛不过就是做我已经很擅长的事情而已,一点都不需要害怕和担心;但选上科展代表真的完全是意料之外的事情,我自觉还没有花足够的功夫在这问题上研究,就像一个脚底有油漆还到处乱跑的小鬼,煳里煳涂的鬼画符被长辈当成毕卡索的作品一样。

惊恐之余,我还是警觉到我得开始做很多事来让我能充满信心出国去参展。

我得赶快把英文练好,至少要能流利的跟人介绍作品,还要能回答各种问题;我还得了解Intel ISEF到底在干么,参展代表要做些什么事;最重要的是还得继续在这个作品上做更多研究,看能不能在两个月内做出更好的结果。

参加科展让我意外领悟到一些事,我发现我高一开始花了一年多投入资讯比赛所得到的并不只是那块奖牌与一堆奖状,在练习的过程中,我把台中图书馆所能借到的演算法和资料结构的书全都看过了,就连冼镜光当初在微电脑传真杂志上的专栏也被我从图书馆地下室的陈年库藏中挖出来,一本一本的影印装订起来。

我收集了我所能找到的所有大大小小资讯比赛歷年来的题目,加上当时ACM Online Judge上做过的四百多题,我当时参加比赛几乎都是看完题目马上就能想完所有可行的演算法和所搭配的资料结构,并用直觉挑出能最快写出来且又最有效率的解法。

除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外,我也能轻易的把任何想法写成程式码,只要能把过程讲出来,就能毫不犹豫写出code来。

这个花了一年多练出来的功夫,让我到今天都受用无穷。

这种感觉就像唸完九阳真经后内力大幅提昇,之后不管再练什么武功都是易如反掌。

在高中时,我改以Linux作为我主要的工作环境,同时也帮中一中架起BBS,并自己架了web server、mail server来玩玩。

这些系统底层的功夫乍看之下跟写程式没什么关系,但我后来发现要做各种能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软体系统,总是会碰到这些现有系统的细节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