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临床路径
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试行2)
项痹病(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颈椎病的患者。
一、项痹病(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TCD编码:BGS00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ICD-10编码: M47.221+G55.2*)(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2.疾病分期(1)急性期(2)缓解期(3)康复期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颈椎病)诊疗方案”。
项痹病(颈椎病)临床常见证型:风寒痹阻证气滞血瘀证痰湿阻络证肝肾不足证气血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颈椎病)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颈椎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项痹病(颈椎病)(TCD编码: BGS000、ICD-10编码: M47.221+G55.2*)的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1)有手术指征者。
(2)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0.75)。
(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
(4)曾经接受颈椎手术治疗或颈椎畸形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颈椎正侧位X线片。
(2)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感染性疾病筛查。
(4)心电图。
(5)胸部X线。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肌电图、颈椎CT或MRI、血脂、凝血四项、抗“O”、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等。
颈椎病临床路径【最新版】
颈椎病临床路径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控制不合理医药费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有医生都需要烂熟于心。
2020年1月2日,国家卫健委官网公布了19个学科224个病种临床路径(2019年版),骨科在线整理了其中的21个骨科临床路径,将陆续公布,敬请大家关注。
一、颈椎病(脊髓型)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颈椎病(脊髓型)(ICD-10:M47.1和G99.2)。
行颈前路减压植骨固定术、颈后路减压植骨固定、颈前后联合入路减压植骨固定术、颈后路椎板成形术(ICD-9-CM-3:81.0201/81.03/81.002)。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外科学》(多赫尔蒂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6年,第14版)。
1.病史:有颈脊髓压迫的临床症状。
2.体征:出现颈脊髓压迫的阳性体征。
3.影像学检查发现颈椎间盘组织退变及其引起的继发脊髓受压改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外科学》(多赫尔蒂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6年,第14版)。
1.脊髓型颈椎病。
2.保守治疗无效时选择手术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5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M47.1和G99.2颈椎病(脊髓型)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病情需手术治疗。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5天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3)凝血功能;(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5)X线胸片、心电图;(6)颈椎正侧伸屈位片、双斜位片、CT和MRI。
颈椎管狭窄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2)
颈椎管狭窄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颈椎管狭窄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评估患者病情: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身
体检查,以确定颈椎管狭窄症的严重程度和可能的并发症。
2. 辅助检查:通常会进行颈椎X线片、CT或MRI等影像
学检查,以明确颈椎管狭窄症的程度和病变部位。
3. 制定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变程度,医生会制
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理疗和手术等。
4.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常常会使用非甾体消炎药(NSDs)或镇痛药缓解疼痛,短期使用肌松药物放松颈椎肌肉。
5. 理疗:常规的理疗包括物理疗法、康复训练等,以加强颈肌力量,改善颈椎的稳定性和活动度。
6. 手术治疗:对于病情严重、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能会考虑手术治疗,如椎管扩张术、椎间盘切除术等。
7. 术后康复:手术后需要进行恰当的术后康复训练,包括肌力锻炼、功能训练等,以帮助患者恢复颈椎功能。
在住院期间,医生会定期进行病情评估和治疗效果评价,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护士会提供日常生活的照顾和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住院流程还会因医疗机构和患者病情而有所不同,应根据医生的建议和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安排。
颈椎病临床路径(2019年版)
颈椎病临床路径(2019年版)一、颈椎病(脊髓型)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颈椎病(脊髓型)(ICD-10:M47.1和G99.2)。
行颈前路减压植骨固定术、颈后路减压植骨固定、颈前后联合入路减压植骨固定术(ICD-9-CM-3:81.0201/81.03/81.002)。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外科学》(多赫尔蒂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6年,第14版)。
1.病史:有颈脊髓压迫的临床症状。
2.体征:出现颈脊髓压迫的阳性体征。
3.影像学检查发现颈椎间盘组织退变及其引起的继发脊髓受压改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外科学》(多赫尔蒂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6年,第14版)。
1.脊髓型颈椎病。
2.保守治疗无效时选择手术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7~15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M47.1和G99.2颈椎病(脊髓型)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病情需手术治疗。
(六)术前准备3~5天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3)凝血功能;(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5)X线胸片、心电图;(6)颈椎正侧伸屈位片、CT和MRI。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1)肺功能、超声心动图(老年人或既往有相关病史者);(2)术前可能需要肌电图、诱发电位检查;(3)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应科室会诊。
(七)选择用药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15〕43号)执行。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4~6天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强化(部分颈前路手术)。
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试行2)
项痹病(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颈椎病的患者。
一、项痹病(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TCD编码:BGS00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ICD-10编码: M47.221+G55.2*)(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2.疾病分期(1)急性期(2)缓解期(3)康复期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颈椎病)诊疗方案”。
项痹病(颈椎病)临床常见证型:风寒痹阻证气滞血瘀证痰湿阻络证肝肾不足证气血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颈椎病)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颈椎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项痹病(颈椎病)(TCD编码: BGS000、ICD-10编码: M47.221+G55.2*)的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1)有手术指征者。
(2)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0.75)。
(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
(4)曾经接受颈椎手术治疗或颈椎畸形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颈椎正侧位X线片。
(2)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感染性疾病筛查。
(4)心电图。
(5)胸部X线。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肌电图、颈椎CT或MRI、血脂、凝血四项、抗“O”、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等。
项痹病(颈椎病)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价分析(2021年版)
(依据重点专科检查要点修改,按照公文字体排版)针灸推拿科颈椎病(颈椎病)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价分析(2021年版)一、基本情况我科2021年实施颈椎病(颈椎病)病种进入临床路径管理期间。
2收治颈椎病(颈椎病)患者539人,进入临床路径管理499例,入径率92.58%。
从风寒湿袭型、气滞血瘀型、痰湿阻络、肝肾亏虚型、气血亏虚型五型论治。
均采用针灸、推拿等中医适宜技术。
中医参与治疗率100%,平均住院天数9天,平均住院日与2020年持平。
平均住院费用约3346.47元,较2020年3633.38元减少286.91元。
实施临床路径进行验证可降低人均住院费用,相对节约医疗成本、提高临床疗效,整体上获得患者的较高评价。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普通针刺、电针、颈椎病推拿、拔罐、雷火灸及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静脉滴注中西药物、运动训练以及其他中医外治法治疗等。
二、临床路径应用情况分析(一)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按临床路径管理的499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电针499例(100%),颈椎病推拿342例(68.5%),拔罐437例(87.5%),雷火灸463例(92.7%)及口服中药汤剂65例(13.1%)口服中成药例499(100%),静脉滴注中西药物51例(10.3%),特色疗法使用率100%,辨证施治率100%。
(二)应用情况分析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推拿等;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有:艾灸、拔罐等。
依从性差的治疗方法有:运动训练及口服中药汤剂。
1、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治疗方法的疗效有循证医学证据,被纳入到正规教材以及正式发布的指南中,因此临床医生的依从性好,应用较好;治疗方法能广泛被患者乃至民众所认可,因此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好;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治疗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2、分析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的原因,主要有:某些治疗方法有其临床应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并非所有的患者均可应用,只有部分符合条件的患者才能够采纳,因此应用比例较低,如牵引只适合体质较好的患者;某些疗法虽然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的特色,但尚未经过大样本临床研究证实其疗效,从而限制了其临床使用,如其他疗法中的一些特色疗法,未被广泛接受。
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鉴别诊断
颈部扭伤
脊髓空洞症
有颈部外伤史,疼痛剧烈,但无神经 根受压或脊髓受压表现。
可表现为颈部疼痛和脊髓受压症状, 但通常伴有感觉分离和营养障碍等表 现。
颅内肿瘤
可表现为颈部疼痛和神经根受压症状, 但通常伴有颅内压增高症状,如头痛、 呕吐等。
03
中医临床路径
针灸疗法
针灸治疗
通过针刺颈椎相关穴位,刺激经 络,调和气血,缓解疼痛和肌肉
总结词
保持乐观,积极心态
详细描述
颈椎病患者应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和焦虑。良好的 心态有助于调节身体机能,促进颈椎康复。
总结词
放松心情,减轻压力
详细描述
颈椎病患者可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放松心情,减轻工作压力和生活 压力。适当的放松有助于缓解颈椎紧张状态。
THANKS
感谢观看
04
中医特色疗法
拔罐疗法
拔罐疗法是一种通过负压原理吸附在 皮肤上的治疗方法,具有疏通经络、 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等作用。
拔罐疗法的操作方法包括闪罐、走罐、 留罐等,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 不同的操作方式。
对于颈椎病患者,拔罐疗法可以缓解 颈部肌肉紧张和疼痛,改善局部血液 循环,促进炎症消退和颈椎功能恢复。
紧张等症状。
针灸疗程
一般每周治疗2-3次,10次为一个 疗程,根据病情需要可进行2-3个 疗程的治疗。
注意事项
针灸治疗需由专业医师操作,治疗 过程中应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疲劳。
推拿疗法
推拿手法
通过运用推、拿、按、揉等手法, 放松肌肉,舒缓紧张的神经和关 节,缓解疼痛和活动受限等症状。
推拿疗程
每周治疗2-3次,10次为一个疗 程,根据病情需要可进行2-3个
脊髓型颈椎病(前入路颈椎融合术)临床路径
脊髓型颈椎病(前入路颈椎融合术)临床路径一、脊髓型颈椎病(前入路颈椎融合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脊髓型颈椎病(ICD—10:M47、101+G99、2*)行前入路颈椎融合术(ICD-9—CM-3:81、0200x001)(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一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1、病史:有颈脊髓、神经等压迫得临床症状。
2、体征:出现颈脊髓、神经等压迫得阳性体征。
3、影像学检查发现颈椎间盘组织退变及其引起得继发改变。
(三)治疗方案得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一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1、脊髓型颈椎病。
2、保守治疗无效时选择手术治疗.(四)标准住院日为7—15天.(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M47、101+G99、2*颈椎病(脊髓型)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她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得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病情需手术治疗。
(六)术前准备3-5天。
1、必须得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3)凝血功能;(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5)胸片、心电图;(6)颈椎正侧伸屈位片、CT与MRI。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1)肺功能、超声心动图(老年人或既往有相关病史者);(2)术前可能需要肌电图、诱发电位检查;(3)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应科室会诊。
(七)选择用药。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八)手术日为入院第4—6天。
1、麻醉方式:全麻.2、手术方式:前入路颈椎融合术.3、手术内植物:前路钛板、Cage或后路螺钉、固定板(棒)、钛缆、钛网、人工椎间盘、各种植骨材料.4、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九)术后住院恢复5-11天.1、必须复查得检查项目:颈椎正侧位片。
5颈椎病(脊髓型)临床路径
4.1 一、颈椎病(脊髓型)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4.1.1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颈椎病(脊髓型)(ICD-10:M47.1↑G99.2*)行颈前路减压植骨固定、颈后路减压植骨固定、颈前后联合入路减压植骨固定术(ICD-9-CM-3:81.02-81.03)4.1.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一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1.病史:有颈脊髓压迫的临床症状。
2.体征:出现颈脊髓压迫的阳性体征。
3.影像学检查发现颈椎间盘组织退变及其引起的继发改变。
4.1.3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一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1.脊髓型颈椎病。
2.保守治疗无效时选择手术治疗。
4.1.4 (四)标准住院日为7-15天。
4.1.5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M47.1↑G99.2*颈椎病(脊髓型)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病情需手术治疗。
4.1.6 (六)术前准备3-5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3)凝血功能;(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5)胸片、心电图;(6)颈椎正侧伸屈位片、CT和MRI。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1)肺功能、超声心动图(老年人或既往有相关病史者);(2)术前可能需要肌电图、诱发电位检查;(3)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应科室会诊。
4.1.7 (七)选择用药。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4.1.8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4-6天。
1.麻醉方式:局麻+强化或全麻。
2.手术方式:颈前路减压植骨固定、颈后路减压植骨固定、颈前后联合入路减压植骨固定术。
项痹(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及入院标准2020版
项痹(神经根型颈椎病)入院标准:1.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2.症状明显影响日常生活,经门诊治疗效果欠佳。
一、项痹(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颈椎病(TCD 2019版:A03.06.04.05)。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ICD-10编码:M47.2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颈椎病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①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
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②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录相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③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④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并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压头试验阳性。
⑤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
CT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颈痛伴上肢放射痛,颈后伸时加重,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弱,腱反射异常,肌萎缩,肌力减退,颈活动受限,牵拉试验、压头试验阳性。
颈椎X线示: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
CT可见椎体后赘生物及神经根管变窄。
2.证候诊断参照1994年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1)风寒痹阻证:劲肩上肢窜痛麻,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舌淡红,苔淡白,脉弦紧。
(2)气滞血瘀证:颈肩部及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证:头晕目眩,头痛如裹,四肢麻木不仁,纳呆,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颈椎病病例分析与临床路径分析报告
颈椎病病例分析与临床路径分析报告概述:本文对一名患有颈椎病的患者进行了详细的病例分析,并基于临床数据进行了临床路径分析。
通过研究该病例,我们旨在进一步了解颈椎病的病因、症状和治疗路径,以提供更好的诊断和治疗策略。
病例描述:患者,女性,55岁,主诉颈部疼痛、肩部僵硬和头痛。
根据病史和临床检查,判断为颈椎病。
进一步详细描述如下:1. 病史:患者没有明显的外伤史,但曾长时间保持不正确的坐姿和低头使用手机的习惯。
此外,患者长期从事办公室工作,经常处于一个固定的姿势下工作。
2. 症状:患者主要症状包括颈部疼痛、肩部僵硬和头痛。
颈部疼痛主要位于颈椎区域,并可辐射到肩胛骨和上肢。
患者在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后,疼痛症状会明显加重。
肩部僵硬导致患者活动时受限,头痛主要位于颞部和枕部。
3. 体格检查:体格检查发现患者颈部活动度受限,特别是向前屈曲和向后仰。
颈部压痛明显,颈椎运动时可有明显疼痛感。
神经系统检查未发现异常。
4. 辅助检查:MRI检查显示患者颈椎椎间盘突出,C5-C6水平椎间盘突出最为明显,压迫脊髓。
临床路径分析:1. 诊断: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和辅助检查结果,诊断为颈椎病,主要病变为C5-C6水平椎间盘突出。
2. 治疗策略:基于临床路径分析,我们制定了以下治疗策略:- 保守治疗:对于患者的症状较轻且无明显神经损害的情况,首选保守治疗措施。
包括颈部热敷、物理治疗、颈部牵引以及药物治疗,如非甾体抗炎药和肌肉松弛剂等。
- 外科手术:对于患者的症状严重、保守治疗无效或存在明显神经损害的情况,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常见的手术方法包括椎间盘切除术和植骨融合术。
3. 预后与康复:颈椎病的预后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病因、病变程度、治疗及康复措施等。
因此,针对每位患者,都应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计划,包括物理治疗、功能锻炼、颈部支撑等。
结论:本文通过对一名患有颈椎病的患者进行病例分析和临床路径分析,详细描述了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格检查结果,并给出了相应的诊断和治疗策略。
颈椎病临床路径
颈椎病临床路径颈椎病临床路径一、适用对象该临床路径标准适用于首次诊断为颈椎病(包括颈型、椎动脉型、神经根型、交感神经型、脊髓型、混合型)的患者,无手术指征或有手术指证但不同意手术要求保守治疗。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XXX编著,XXX)和《外科学(第一版)》(XXX),诊断依据包括病史、体征和影像学检查发现颈椎间盘组织退变及其引起的继发改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和《外科学(第一版)》,治疗方案包括各型颈椎病和综合治疗方案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6-8天五、进入路径标准进入路径标准包括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M47.1↑G99.2*颈椎病疾病编码,同时患者需要综合治疗。
六、入院需常规检查范围入院需进行必须的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胸片、心电图、颈椎正侧片和MRI。
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进行肺功能、超声心动图、颈椎动力位片、左右斜位片、CT检查,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应科室会诊。
七、治疗方案治疗方案包括一般治疗、必要时颈托保护、颈椎牵引、理疗、针灸治疗和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包括入院使用改善骨质、脱水、营养神经药物,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善加用激素类药物,激素类药物减量患者康复出院,可根据病情同时服用中药治疗,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执行。
必要时进行颈椎微创手术治疗。
八、出院标准出院标准包括体温正常,常规化验指标无明显异常,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或自觉症状消失痊愈出院,症状部分改善,生活能自理,患者要求出院,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患者症状改善明显住院日宿短提前出院、或症状无明显改善住院日延长和费用增加,需要进行变异及原因分析。
老年患者常常合并基础疾病,例如脑血管或心血管病、糖尿病、血栓等。
住院期间这些疾病可能会加重,需要进一步治疗,从而延长治疗时间并增加住院费用。
一、颈椎病(非手术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颈椎病康复临床路径(2016年版)一、颈椎病(非手术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颈椎病。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康复医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1)颈背上肢疼痛2)运动功能障碍3)神经功能障碍4)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障碍2.影像学检查:颈椎X线平片,CT扫描或MRI检查。
(三)康复评定。
分别于入院后1~3天进行初期康复评定,入院后7~8天进行中期康复评定,出院前进行末期康复评定,评定具体内容如下:1.临床一般情况评定2.康复专科评定1)疼痛评定2)颈椎及上肢活动度评定3)肌力评定4)神经功能评定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四)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康复医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临床常规治疗2.康复治疗1)物理因子治疗2)颈椎牵引3)手法4)运动治疗5)矫形器等辅助器具装配6)注射治疗7)中医治疗8)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9)健康教育(五)标准住院日为10-14天。
(六)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颈椎病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七)住院辅助检查项目。
1.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4)颈椎正侧位X片;(5)胸片、心电图;2.根据患者病情及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颈椎动力位片、左右斜位片;(2)颈椎MRI或CT;(3)肌电图检查。
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本临床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颈椎病的患者。
以下为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TCD编码:BGS00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ICD-10编码:M47.221+G55.2*)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参照2009年___《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2.疾病分期:1) 急性期2) 缓解期3) 康复期3.证候诊断:参照“___‘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颈椎病)诊疗方案”。
项痹病(颈椎病)临床常见证型:风寒痹阻证气滞血瘀证痰湿阻络证肝肾不足证气血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颈椎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项痹病(颈椎病)(TCD编码: BGS000、ICD-10编码:M47.221+G55.2*)的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有手术指征者。
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0.75)。
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
曾经接受颈椎手术治疗或颈椎畸形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颈椎正侧位X线片。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肝功能、肾功能、血糖、感染性疾病筛查。
心电图。
胸部X线。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肌电图、颈椎CT或MRI、血脂、凝血四项、抗“O”、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等。
八、治疗方法1.手法:松解类手法整复类手法2.针灸疗法3.牵引疗法4.其他外治法:敷贴、熏蒸、涂擦、膏摩、刮痧、拔罐、中药离子导入、穴位埋线、封闭疗法等。
5.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风寒痹阻证:祛风散寒,祛湿通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颈椎病临床路径
一、颈椎病(脊髓型)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颈椎病(脊髓型)(ICD-10:M47.1↑G99.2*)行颈前路减压植骨固定、颈后路减压植骨固定、颈前后联合入路减压植骨固定术(ICD-9-CM-3:81.02-81.0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一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1.病史:有颈脊髓压迫的临床症状。
2.体征:出现颈脊髓压迫的阳性体征。
3.影像学检查发现颈椎间盘组织退变及其引起的继发改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一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1.脊髓型颈椎病。
2.保守治疗无效时选择手术治疗。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M47.1↑G99.2*颈椎病(脊髓型)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病情需手术治疗。
(六)术前准备3-5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3)凝血功能;
(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5)胸片、心电图;
(6)颈椎正侧伸屈位片、CT和MRI。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
(1)术前可能需要肌电图、诱发电位检查;
(2)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应科室会诊。
(七)选择用药。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1.麻醉方式:局麻+强化或全麻。
2.手术方式:颈前路减压植骨固定、颈后路减压植骨固定、颈前后联合入路减压植骨固定术。
3.手术内植物:前路钛板、Cage或后路螺钉、固定板(棒)、钛缆、钛网、人工椎间盘、各种植骨材料。
4.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九)术后住院恢复5-11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颈椎正侧位片。
2.术后处理: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2)术后镇痛:参照《骨科常见疼痛的处理专家建议》;
(3)激素、脱水药物和神经营养药物;
(4)部分患者可根据病情给予抗凝治疗;
(5)术后康复:支具保护下逐渐进行功能锻炼。
(十)出院标准。
1.体温正常,常规化验指标无明显异常。
2.伤口情况良好:引流管拔除,伤口无感染征象(或可在门诊处理的伤口情况),无皮瓣坏死。
3.术后复查内植物位置满意。
4.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围手术期并发症:内植物松动、伤口感染、脊髓等神经损伤、血管损伤、食管损伤、硬膜外血肿和伤口血肿等造成住院日延长和费用增加。
2.内科合并症:老年患者常合并基础疾病,如脑血管或心血管病、糖尿病、血栓等,手术可能导致这些疾病加重而需要进一步治疗,从而延长治疗时间,并增加住院费用。
3.有上胸椎同时累及者,可能同期手术。
4.内植物的选择:由于病情不同,使用不同的内植物,可能导致住院费用存在差异。
二、颈椎病(脊髓型)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颈椎病(ICD-10:M47.1↑G99.2*)
行颈前路减压植骨固定、颈后路减压植骨固定、颈前后联合入路减压植骨固定术
(ICD-9-CM-3:81.02-81.03)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7-1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