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13—1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

13—1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

高一下学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社日是农家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社和秋社之分。

古代百姓通过社日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愿望。

王驾《社日诗》云:“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社日活动传统主要反映了A. 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B. 农耕经济影响社会生活C. 节日习俗成为传统文化的核心D. 节日习俗促进了诗歌的发展2.《吕氏春秋·上农》载:“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

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

”小农经济的这种形态,主要取决于A.个体分工B.社会制度C.生产能力D.劳动力短缺3.《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载:“何(何即萧何。

编者注)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围墙)。

曰:‘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

’”这表明,在汉代A.买田置地是藏富传家的重要手段B.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勤俭节约是为官执政的行为准则D.土地兼并现象尚不普遍4. 历史学者王家范评论说:“它对市场经济的破坏作用是双重的,即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同时也使民生日用商品带有浓厚的政治财政色彩,成为一种假性商品经济。

”这里的“它”指的是A.民营手工业B.官营手工业C.家庭手工业D.个体手工业5.唐朝时,波斯和大食商人把珠宝玉石等奢侈品带到(长安)西市来卖,然后购买丝绸、瓷器等中国特产运回转卖,西市的繁荣超过了东市。

下列诗句的描写符合西市场景的是A.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B.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C.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

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D.五陵少年金市东……笑入胡姬酒肆中6.据史载,西汉时期,政府在灾荒年减免家赀少者的田租,或假部分山林川泽苑囿给贫民,或假犁牛贷种食给贫民。

西汉政府对灾民实施救济的根本原因是A.实行对小农经济的扶持政策B.小农经济支撑着王朝的生存和发展C.避免因流民问题而引发农民起义D.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7.某学者指出:明清之际,江南出现了“妇女半边天”的说法,显示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日益重要。

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考试(历史)及答案

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考试(历史)及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三次月考——历史姓名学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某报以“新陈代谢”为题刊文:“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文中所说的这些现象应当发生于( )A.1898~1900年B.1901~1911年 C.1912~1927年 D.1928~1937年2.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

这反映出( )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B.国人办报事业的发 C.物质生活的变化 D.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3.近代诗人黄遵宪曾作诗《今别离》:“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该诗反映了()A.中国近代居室建筑的西化倾向 B.交通工具近代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C.西装传人对中国服饰改革的推动 D.西方饮食文化传人对中国传统食俗的影响4.1840年鸦片战争后,北京的六国饭店是较高档的西餐饮食店,是中国达官贵人摆阔气的地方,所谓“海外珍奇费客猜,两洋风味一家开。

外朋座上无多少,红顶花翎日日来”。

晚清宫廷、王府和民国时期政府要员的官邸,或设有“番菜房”,或聘有番菜烹调师,有的甚至发展为“器必洋式,食必西餐”了。

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①都市西餐业的兴旺,极大地刺激了中国社会各阶层对这一文化模式的体验②国人崇洋心理越来越浓③丰富了中国饮食文化,也引起了中国近现代饮食生活的较大变化④体现了东西方文明的碰撞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5. 1933年广州有报纸报道:汉口市上有三种女人,四寸斗高跟摩登女郎,三寸金莲的乡间小姐,还有截发而装脚的改组派。

第一种是阔人的姨太太,第二种是纱厂的女工,第三种是中等人家的管家婆。

该材料说明了()A.西方风气完全改变了中国传统陋习 B.新文化运动反封建不够彻底C.近代中国社会风俗呈现出多元化特征 D.民族工业发展彻底解放了妇女6.创刊于1861年的《上海新报》称:“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名商贾者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

高一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附答案解析)

高一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附答案解析)

高一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附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50道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得分.1.(1分)距今约5000年左右的良渚文化遗址,在空间上分为宫殿区、内城与外城三部分。

古城还有祭坛、贵族墓地、手工业作坊等处。

良渚先民创造出一套包括玉璧、玉琮、玉钺在内的玉礼器系统。

据此可知,当时可能()A.青铜铸造技术成熟B.形成礼乐制度C.氏族制度不复存在D.出现早期国家2.(1分)旧石器时代的元谋人、北京人的生活状况是()A.从事渔猎和采集;群居生活;会使用火;打制石器B.磨制石器;崇拜自然;定居生活;使用青铜器C.属于母系氏族社会阶段;禅让制;祖先崇拜D.已经形成早期国家;有监狱、城防、官员、武装3.(1分)约公元前2070年,中国建立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请问,夏朝的建立者是()A.黄帝B.蚩尤C.禹D.汤4.(1分)在人类文明史上,汉字显得十分独特:这一套书写系统的基本结构原则自商朝以来就未曾改变。

当甲骨文在19世纪末被重新发现时,中国的学者几乎立刻就能够辨识,他们通过甲骨文与金文、篆文互证的方式成功释读了大约600多个甲骨文字。

下图是甲骨文、金文与篆文的“日”字,这说明甲骨文()A.是中国发现最早的文字雏形B.对后世的造字方式产生重要影响C.阻断了后世文字的创新发展D.是研究先秦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5.(1分)下表是不同史籍关于西周政治制度的记述。

据此能够得出的最准确的结论是()记述出处“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荀子•儒效》“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殷周制度论》A.强化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隶属关系B.以血缘为纽带把政权与族权相结合C.分封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特权D.周天子通过分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6.(1分)商朝的国家管理结构是()A.禅让制B.科举制C.行省制D.内外服制度7.(1分)文化是以一个中心点,逐渐向各方面发展的。

山东省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山东省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山东省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我国有如下谚语:“ 及时刈艾(除去杂草)仓必满溢”“ 施粪如用药,适度为佳”“ 麻黄种麦,麦黄种麻”“ 深耕三尺三,来年必丰年” 。

这些谚语最能说明我国古代A. 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B. 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 五谷丰登,生活舒适D. 传统文化底蕴深厚2. 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

“水排”主要应用于A. 灌溉B. 冶铁C. 纺织D. 制瓷3. 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这的“柳”是指A. 增强了封建统治的力量B.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C. 引进了近代科学技术D. 抑制了外国经济实力的扩张4. 有学者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

这里“分水岭”的含义是A. 世界从封闭走向开放B. 国际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C. 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D. 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生活中来5. 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到“ 三大改造” 和“ 一五” 计划的完成,表明我国( )A. 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并举B. 社会主义改造自始至终稳步推进C. 建立了社会主义集体土地所有制D. 经济建设与民主政治建设与统一6. 1984 年 3 月 24 日,福建省 55 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 请给我们‘ 松绑’” 的呼吁。

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 松绑” 风吹向全国。

这里的“ 松绑” 主要是指A. 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B. 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C. 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D.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首先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分别在下列哪几个省A. 广东、海南B. 广东、广西C. 广东、福建D. 广东、浙江8. 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会议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A. 实行改革开放B. 深化企业改革C. 长期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9. 1949~1956年,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变化的趋势是A. 地主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 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C. 封建剥削制度→个体小农经济→人民公社D. 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0. “ 梅隆拉起警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朝地狱里冲。

高一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高一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宿迁市三校春季版3月月考高一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35×2分)1.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其基本特征是()①个体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②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自家生活所需,交纳赋税③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全部本身生产④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考点: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它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个体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自身消费和交纳赋税,除了盐铁以外,一般不必外求。

因此该当排除③。

故选A。

2.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B. 精耕细作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C. 小农经济泛起的最主要条件是铁制农具的泛起和逐步普及D.农业与官营手工业相结合,使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成为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答案】D解析考点:古代的农业与手工业。

D 项表述明显错误,应该是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官营手工业的产品大都供给与官府需要,故选D。

ABC 项是说的我国古代农业的特点,均是正确的。

3.《汉书》记载:“过(赵过)能代田。

其法为:田亩分为三沟、三垄,沟垄相间,播种于沟中。

苗生三叶以上稍壮,则耨垄草,睫垄土以附根苗,比盛暑,能耐风旱。

次岁则沟垄互易,是为代田。

而一岁之收常过无沟垄之漫田一斛以上,善者倍之。

”上述记载说明代田法的先进之处为()A.增加了种植面积B.休养地力,保苗抗旱C.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D.改善了耕作工具【答案】B解析考点:古代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

解读材料可知,代田法的最大特点是“沟垄相间”,沟中地势较低,将农作物种植在沟中,一方面容易吸收和保留水分,另一方面也可减轻风沙的侵袭。

第二年原种植地域成为垄,也可有效避免土地反复耕种肥力下降状况的发生。

故选B。

4、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孕()A.促进井田制崩溃B.导致地主阶级兴起C.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D.引发改造变法的时代风潮【答案】C解析考点:春秋战国社会特征。

2023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23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23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题号得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得分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中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这首古诗反映了中国古代的A. 商品经济B. 自然经济C. “匠户”制度D. “海禁政策”2.清朝嘉庆皇帝曾谕告军机大臣等:“浙江各府属山势深峻处所,多有外来游民……翻掘根株,种植苞芦,以致山石松浮,一遇山水陡发,……大为农人之害。

其游民……成群结伴,散出各山,……往来无定,难保日久不滋生事端。

”对此理解不准确的是A. 失业贫民成为社会动荡因素B. 引种美洲作物客观导致生态恶化C. 人口增长导致人地矛盾突出D. 农业技术突破推动大量荒地开垦3.钱穆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中指出:“游牧、商业起于内不足,内不足则需向外寻求……农耕可以自给,无事外求,并必继续一地,反复不舍……草原与滨海地带,其所凭以为资生之地者不仅感其不足,抑且深苦其内部之有阻害。

”钱穆认为各种文化形成的根源是A. 需求差异B. 民族差异C. 生活方式D. 自然环境4.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

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的产品A. 技术水平不高B. 生产成本低C. 供皇室使用D. 面向市场5.湖南有一座古墓出土了以下文物:青铜酒杯(内有篆书铭文)、圆形方孔铜钱、帛布、釉下彩绘瓷器。

据此可推测该墓最有可能为A. 商周时期墓葬B. 秦汉时期墓葬C. 南北朝时期墓葬D. 唐五代时期墓葬6.在历史学习中学生要具备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在对豆腐起源的探究中,你觉得最可信的是A.李时珍认为豆腐起源于西汉,因他是科学家,说法可信B.朱熹认为“豆腐本为淮南王术”,源于西汉。

朱熹是大学问家,说法可信C.宋代《清异录》中首次提到制豆腐法,这证明宋代开始出现豆腐D.河南出土的东汉墓葬中有“豆腐作坊石刻”图,证明豆腐最晚出现在东汉7.唐诗《夜看扬州市》:“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犹自笙歌彻晓闻。

高一历史下册第三次月考试卷

高一历史下册第三次月考试卷

第 1 页 共 4 页 高一历史下册第三次月考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 共64分) 一、选择题(共32小题,每小题2分,共64分。

) 1.铁犁牛耕作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最早出现于 A .黄帝时期 B .商周时期 C .春秋战国时期 D .秦汉时期 2.稳定充足的财政收入是一切政权赖以生存和正常运作的物质基础。

我国封建王朝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 A .农户交纳的赋税 B .手工业者交纳的赋税 C .地主交纳的赋税 D .商人交纳的赋税 3.与我国古代传统农业特点相符的有 ①以个体小农为经营主体 ②以精耕细作为技术特征 ③以自给自足为主要经营目的 ④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4.中国古代的手工业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热销海外。

能够代表我国古代各个时期手工业技术水平顶峰的是 A .家庭手工业 B .民营手工业 C .官营手工业 D .工场手工业 5.大大提高冶铁效率,反映我国古代冶铁水平领先世界的发明是 A .水排 B .铁铧犁 C .筒车 D .耧车 6.我国古代有很多的名窑和制瓷中心,它们出产的瓷器质量领先,而且各具特色。

下列制瓷中心中有“瓷都”之称的是 A .河北的定窑 B .河南的汝窑 C .浙江的哥窑(龙泉窑) D .江西景德镇 7.电视剧《乔家大院》讲的是晋商乔家在遭到生意上的重大挫折后,奋发图强,东山再起的故事。

晋商的活动范围不仅遍布全国,有的还走出国门。

作为实力最强的商帮之一,晋商兴起于 A .唐代 B .北宋 C 明代 D .清代 8.人们常把做事不分轻重主次称为“本末倒置”,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统治者的经济思想中的“本”是指 A .农业 B .手工业 C .商业 D .文教娱乐业 9.为中国封建社会确立“重农抑商”经济原则的是 A .孔子 B .商鞅 C .秦始皇 D .汉武帝 10.明代中后期,江南一带的纺织行业中出现了雇佣大量“机工”的“机房”,还出现了具有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的市场,这说明 A .家庭手工业与小农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进一步强化 B .家庭手工业与小农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 .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开始萌芽 D .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的方式在中国出现 11.新航路开辟的最深刻的根源在于 A .土耳其的扩张阻隔了东西方之间的传统商路 B .资本主义萌芽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C .《马可•波罗行纪》刺激了欧洲人到东方实现黄金梦的贪欲 D .西欧封建政府支持开辟新航路的探险活动 12.最早探寻新航路的国家是 ①荷兰 ②西班牙 ③英国 ④葡萄牙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3.美洲的土著居民被称为“印第安人”,定这个名称的是 A .哥伦布 B .达•伽马 C .迪亚士 D .麦哲伦 14.掌握着17世纪的海上霸权,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是 A .西班牙人 B .荷兰人 C .英国人 D .法国人 15.17世纪中期,英国议会颁布了《航海条例》,其矛头指向 A .西班牙 B .葡萄牙 C .荷兰 D .法国 16.“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

2021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 历史 含答案

2021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 历史 含答案

2021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历史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3题,每小题2分,共计6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你所选择的英文答案填涂到答题卡的相应位置)1.下图出自《天工开物》。

这一组图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什么特点(注:耙:碎土,平地;耔:培土)( )①农业精耕细作;②农业技术先进;③人民辛勤劳作;④水利设施的完善;A.①②; B.②③;C.①②③; D.①②③④2.马克垚在《中西封建社会比较研究》中指出,英国13世纪的农户,其年收入中直接消费与进入市场部分几乎各占一半,储蓄率则占收入的15%;而中国清代晚期的农户,进入市场部分仅为总收入的14%,储蓄率只占 6.7%。

材料实质上说明( )A.中国农户在商品率与储蓄方面远远低于英国;B.当时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相对比较低C.当时英国商品率和储蓄率相对比较高; D.当时英国政府对经济影响力相对比较大3.《庄子·让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天仙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材料()①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理想和追求;②展现了自给自足、生活富裕的画面;③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④表达了自耕农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憧憬;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4.史籍记载,东汉南阳樊氏“能治田,殖至三百顷。

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

”下列关于樊氏庄园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庄园经济力量强大;②自给自足程度很高;③草市发达;④生产经营活动广泛;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5.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唐朝人陆羽在他的《茶经》中说:“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

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

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

”据此,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唐朝时瓷器已经形成青、白两大系列;B.陆羽推崇越州青瓷做茶具;C.瓷制茶具成为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D.唐朝时期白瓷开始出现;6.《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

广东省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东华松山湖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含答案)

广东省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东华松山湖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含答案)
A.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B.是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C.推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D.打破日军“囚笼”政策
15.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进一步指出:“我们的方针是宁愿等一等。先把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残留势力清除一下,否则就会留下他们的活动余地。”毛泽东所描述的外交方针是()
A.一边倒B.另起炉灶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不结盟
17.1991年,国家统计局公报,“全年城镇新安排就业700多万人,年末城镇待业率为2.3%。”1994年公报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705万人,年末城镇失业率为2.6%。”这反映出()
A.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B.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D.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
18.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人进行了广泛的殖民活动,约44个母邦建立了139个子邦。母邦和子邦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不存在隶属和统治的关系,但保留宗教、文化和种族上的传承关系。这种殖民活动()
C.行政区划层级的变动D.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
6.许倬云认为:朱熹讲理讲得透彻,为了解释“宇宙的理、人生的理、内心的理”,他把理变得“井井有条”。这些“井井有条”的理体现在生活中就是()
A.伦理道德B.科学知识C.良知本心D.万物本源
7.江南苏、松、杭、嘉、湖地区形成许多著名市镇,这些市镇中的居民,“以机为田,以梭为媒”,靠近这些市镇的村坊居民,也大都以种桑养蚕和纺织为生。上述现象最有可能出现于()
C.具有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D.知道“零”的概念并创造出20进制
27.15世纪前,欧洲人在日常生活中已大量使用香料,他们为了从东方大量输入香料,必须交付巨额黄金,而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国的金银矿藏极其贫乏,没有足够的金银来从事香料贸易,这使两国经济状况恶化加剧。由此可见,新航路开辟的重要原因是()

高一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卷(含解析)(2021年整理)

高一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卷(含解析)(2021年整理)

安徽省固镇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卷(含解析)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安徽省固镇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卷(含解析))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安徽省固镇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卷(含解析)的全部内容。

2016-2017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卷一、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50分)1。

下面演进示意图可以直接用来论证我国古代A. 商业运输方式的变化B. 手工业技术的进步C. 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D。

经济结构的变化【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图片中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从古代原始农业使用骨器到到汉代二牛一人的牛耕法再到隋唐时曲辕犁的出现,推动了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即铁犁牛耕逐渐成为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因此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耕作方式的变化。

2. 有人认为,潮汕方言当中,男人意为“打捕",女人意为“煮娘”。

这可能反映了古代潮汕地区A。

男女分工明确,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B。

纯粹的海洋渔猎文明,不存在农业生产C. 女性居于家庭主导地位,男性地位不高 D。

男女平等,排斥男耕女织的生产模式【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中的“男人意为‘打捕’,女人意为‘煮娘’”等信息可得出古代潮汕地区男的外出捕鱼,女的忙于家务,说明了男女分工比较明显,且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因此A符合题意,故选A。

其它选项与题意不符,均排除。

3。

叶茵《田父吟》诗说:“未晓催车水满沟,男儿鬼面妇蓬头,但求一熟偿逋债,留得糠粞便不忧.”该诗主要反映了封建社会A。

高一下学期历史第三次月考试题原卷版

高一下学期历史第三次月考试题原卷版
(1)图中人物分别是“百家争鸣”中哪一思想流派的代表?
(2)荀子主张是什么?
(3)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3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下无数百年不变之法,无穷极不变之法。……变古愈尽,便民愈甚。尽得西洋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 19世纪末的梁启超及其《变法通议》。
A. 孟子B. 董仲舒C. 荀子D. 老子
9.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指
A. 天体运行法则B. 社会发展规律C. 三纲五常D. 天人感应理论
10.据史料记载,宋代女子吴妙静新婚之日,未婚夫在迎亲时溺水身亡,她遂出资在溺水处建造了一座五孔石桥,并终身守节。吴妙静此举的思想根源最有可能来自于( )
材料三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艺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判断魏源、梁启超分别属于哪些派别?其主张是什么?
(2)材料三中提到的“德、赛两先生”具体指什么?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的具体内容。
我们需要做哪些题,做多少题
试题训练法是巩固学习成果的有效方法,是学习中不可忽视的环节。但是盲目地做大量的习题而不去深入思考,不仅浪费时间,而且还可能把自己搞糊涂。那么,哪些习题值得一做呢?
第一种是涉及教材知识的重点题。例题是课本中最重要的题,做例题有利于巩固基础知识;其次,与教材中重点有关的练习题也是必须做的,这些题涵盖了教材里的主要内容。
此外,同学们在日常做题时不要讲究做了多少题目,而应关注自己真正理解了多少个知识点。一味追求题目数量,对提高学习成绩是没有多大的帮助的,适度即可。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新版)人教版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新版)人教版

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一文科综合1. 中国古代的官营手工业素来发达,在冶金、制瓷、纺织等行业中,长期保持领先地位。

官营手工业的产品大多精美,质量也上乘。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工匠优秀,积极性高B. 生产不计成本C. 市场需要高质量的产品D. 国家权力的支持【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它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所以主要原因是国家权力的支持。

因此选D。

A错误,官营手工业的工匠受到官府的束缚,积极性不高。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

2. 墨子说:“今也农夫之所以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

”上述引文主要说明战国时期A. “重农抑商”政策深入人心B. 农业有力支持了兼并战争C. 农民深受地主压迫的事实D. 封建社会农民生产积极性高【答案】D............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的特点·古代的农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3. 韩非子视商人为“邦之蠹也”(蠹,蛀虫)。

下列观点与之明显不符的是A. “今驱民而归之于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B. “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C. “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D. “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商人为“邦之蠹也”,体现对商人的歧视和抑商思想。

B项中宣扬的是工商皆本思想,符合要求。

故选B项。

A C D三项都体现了重农抑商的政策,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4. 英国人麦考利1830年说:“如今我们国家比1790年还穷吗?我们坚决相信,尽管统治者有种种管理不当之处,但英国一直变得越来越富。

2021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浇水来我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这段唱词反映了( )①以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生产模式②不需要承担国家赋税③农民富裕祥和的生活环境④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④2.后世把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源自A.唐宋时期对外国来华贸易人的称呼B.商鞅变法中对经商之人的称呼C.善于经商的商朝人 D.丝绸之路开通后对阿拉伯人的称呼3.古代中国曾有“千年田地八百主,田是主人人是客”的谚语,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B.国家推行土地轮休政策C.社会动荡朝代更迭频繁D.农民经营无方土地抛荒4.“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的叙述,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状态下“机户”与“机工”之间存在着A.租佃关系 B.人身依附关系 C.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D.雇佣关系5.有学者说:“假设一位古希腊人被奇迹般地送到1650年的英国,他或她会发现许多熟悉的事物。

不过,假设他再晚两个世纪被送来,就什么都不认识了,甚至什么都不理解。

”作者提出后一种假设的主要历史依据是A.人口爆炸性增长 B.工业社会形成与发展C.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 D.各国间交往密切6.《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记述:“(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

”这段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是A.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B.兴起于重工业 C.欧美国家同时发生 D.电力的广泛使用7.洋务运动之所以没有达到“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目的,主要是因为A.沿用传统的生产管理方式 B.外国资本的挤压C.没有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D.只引进西方先进科技而不学制度8. 1914~1918年中国民族工业较为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日本给北京政府贷款 B.欧美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洋务运动的诱导 D.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9.根据蔡增基《十年来的中国航运》记载:“自民国政府成立(1927年)至今,不过十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第三次月考试卷历史总分:100分时量:60分钟第Ⅰ卷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学者指出:古代中国农业拥有包含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方、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等众多配套措施的农艺体系。

这一“农艺体系”的主要特点:()A.精耕细作B.刀耕火种C.男耕女织D.自给自足2.中国历代王朝一向把外国视为夷狄,而以天朝上国自居,认为“荒服之外,无非藩属,悉我从仆”,造成这种心态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是当时世界文明的中心,周边民族尚未开化B.周边民族是游牧文明,中国农业文明优于其他文明C.封闭的地理环境以及由此形成的小农经济造成自大心态D.这是客观现实的、直接的、真实的反映3.电影《十二生肖》中的兽首铜像是在乾隆帝时由宫廷工匠们精心制作的,铸工精整,清晰逼真,展现出极高的工艺水准。

这说明当时( )A.“工官”仍代表手工业的较高技术水平 B.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C.“计日受值”的雇佣劳动关系已经出现 D.冶铜业一直由官府垄断4.在宋代,“发展众多,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交换市场,是沟通城乡的桥梁”,以上材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A. 草市B. 夜市C. 晓市D. 街市5.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

这里的“变异”主要是指( )A.私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B.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出现C.“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D.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6.有学者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

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

这里的“分水岭”的含义是()A.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B.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C.工业革命的兴起D.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7.19世纪上半期,一位英国政论家这样描述道:“现在看得清楚,我们可爱的国家——大不列颠”已经被分配承担为她的姐妹国家制造商品的崇高使命。

这种按照自然法则,用原料制成品的方法使各个国家相互服务,显示人类的兄弟之情。

这说明了A.英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B.英国成为世界工厂C.英国对外贸易保持顺差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8.19世纪最后30年,美国作为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以其资本积聚之神速、工业发展之迅猛,最先完成了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成为“资产阶级文明的榜样和理想”.这主要得益于A.早期的殖民掠夺B.蒸汽动力的普及C.第二次工业革命D.工厂制度的出现9.1820年,曼彻斯特、伯明翰、利兹三个市(新兴工业城市)的人口总计50万,却从未派出一名议员;而衰败选邑老萨勒姆已成为无人居住的农田,却拥有7张选票。

这表明A.英国议会改革势在必行B.英国政府不重视工业的发展C.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弱小D.新兴工业城市不愿派出议员10.《共产党宣言》中写道:“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再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这句话强调了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哪一因素()A. 资本原始积累B. 技术革新C. 市场需求D. 自然资源11.1895年美国300家大垄断公司联合组成“全国制造商协会”。

协会设有各种常务委员会,研究对内对外政策,并由顾问委员会同政府联系,这反映了()A.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B.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C.垄断资产阶级干预国家政权D.美国民主政治不断发展12.“嫂嫂织布,哥哥卖布……土布贵,洋布便宜;土布没人要,饿倒了哥哥嫂嫂”,近代中国的这首民谣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

这一社会经济现象是()A. 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B. 民族工业的产生C. 贸易中心的转移D. 传统纺织业的发展13.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性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

”“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主要指洋务运动()A.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B.诱导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C.创办军事工业以图“自强”D.改革政治体制,开启了君主立宪的民主宪政之门14.19世纪末,清政府多次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

”其主要目的是()A. 扶持民族资本主义发展B. 获取资产阶级的政治支持C. 扩大税源以解决财政危机D. 调整经济政策以救亡图存15.有学者认为,徽商胡雪岩“垄断蚕丝,冀获暴利。

此既为出口大宗,适光绪九年(1893年)外国丝市不振,洋商不购,而胡氏存货山积,悉归腐弊。

由是尽丧其资,……而胡氏一蹶不振。

”这说明胡雪岩破产的主要原因是()A.封建传统势力阻挠破坏B.外国资本主义恶性竞争C.胡氏资金少经营规模小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16.在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出现过一个特殊的阶段,被人称为“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产生的,但是却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该“经济奇迹”出现的关键机遇是( )A.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B.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C.民国政府实施奖励实业的政策 D.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7.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着手制定了《重工业建设五年计划》,《战时燃料及石油统制计划》,《四川水利发电计划》等,另外还制定了《国防军事建设计划》,《国防军备十年计划》等纯军事计划,其中最重要的是《重工业建设五年计划》。

这些计划的制定()A.促使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加速发展 B. 引进了苏俄先进的技术和管理C. 有助于增强国力为抗战胜利奠定基础D. 促成了中国重工业体系的完善18.1958年,《红旗》杂志转引毛泽东的话说:“我们的方针,应该有秩序的把工、农、学、商、兵组成为一个大公社,从而构成我国社会的基本单位。

”这反映出当时党和政府( ) A.要实现合作化,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B.忽视生产力发展水平,片面改革生产关系C.要变革生产关系,实现“一五”计划的指标D.忽视客观规律,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19.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

田福堂的“痛苦”是缘于其不理解当时( )A.农村所有制的变革 B.农村经营方式变化C.农业经济发展状况 D.大家伙对他的背叛20.1992年4月8日,《一九九二春•邓小平与深圳》一书面世并在社会上引起轰动。

不单是深圳人民争相购买阅读,全国各地很多人也都托深圳的亲友购买这本书。

这主要是因为该书( )A.确立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B.肯定了深圳改革开放的突出成果C.明确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D.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路线问题21.“在此后的三十年间,中国不断为世界创造惊喜……并不断地在国际场合上发出自己清晰有力的声音。

如果我们追溯新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1979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是我们永远需要铭记的。

”第一扇“窗”是指(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建立深圳出口特区C.建立沿海经济开放区 D.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22.20世纪30年代,某报纸评论道:“上海近日以乘汽车为豪。

每至礼拜日,必有许多少年男女同乘一车,疾驰于南京路、静安路、福州路。

”这说明了()A.汽车已成为人们的主要出行工具B.近代上海的交通非常发达C.近代上海的奢侈风气最为盛行D.新式交通工具冲击着传统观念23.《全球通史》记载:“在以后的10年中,中国在蒋的指导下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铁路的里程数几乎增加了一倍,现代化公路的里程数也增加了三倍。

1932年取缔了国内关税关卡。

”这些进步()A.反映出国内工业技术进步B.推动国民革命运动高潮C.有利于国内市场发展D.压制了民族工业的复苏24.民国时期,国立大学校舍普遍采用西式建筑风格,而教会大学则按业主要求,在设计风格中融入了斗拱支撑的宽阔大屋顶、仿木混凝土柱、铁制花格窗等元素。

这说明( )A.教会力求适应中国文化 B.中国传统文化彻底改变西方建筑理念C.中国传统文化遭到打击 D.政局稳定利于教育发展25.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政府中的重要成员霍普金斯说:“我来华盛顿,就是要做到谁也不挨饿。

但给人吃饭不能让人吃闲饭。

”为此,罗斯福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整顿金融 B.调整农业政策 C.发放救济金 D.兴办公共工程26.有一张汽车上的出卖说明,内容大致是:“100美元即可买走这辆车,我所有的钱都已在股市中化为乌有了。

”与这种现象最相对应的体验是()A.“牛奶面包供不应求” B.“找工作如登天一般”C.“为共渡难关各国亲密无间” D.“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27.1932-1933,英国和比利时的失业率为22%-23%,瑞典的失业率为24%,美国的失业率为27%,奥地利的失业率为29%,挪威的失业率为31%,丹麦的失业率为32%,德国的失业率更高达44%以上。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此次经济危机波及范围广泛 B.失业问题是经济危机爆发的信号C.在危机中损失最大的是德国 D.英国和比利时的经济实力更为雄厚28.在上个世纪20年代的美国,有的农场主赊购的拖拉机已经用坏,还没付清赊购的钱;有的家具店主对年轻的新婚夫妇说:“分期支付,你负责打扮新娘,我来布置新房。

”后来殡仪馆也登出广告:“分期支付,人死了,我们来料理后事。

”从历史长河看,美国经济生活中的这种做法导致的实际结果主要是( ) A.刺激了经济的高速持续发展 B.保证了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C.促使市场持续的虚假繁荣D.加快了资金周转,激活了资产29.上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涨”现象,经济增长停滞或下降,物价则持续猛涨,通货膨胀严重。

这种现象主要表明()A.资本主义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的出现绝对不可避免B.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盛行的凯恩斯主义开始失灵了C.此时西欧和美国缺乏经济增长点的实体经济D.欧美发达国家在能源结构上对石油依赖性过大30.2015年年4月29日,久拖不决的希腊债务谈判再次出现危机,欧盟拒绝了希腊政府的72亿欧元的贷款申请,其原因是希腊政府在减少福利开支方面没能履行事先既定的6%~10%的约定。

这主要是因为“福利政策”()A.激化了社会矛盾 B.加重了政府的负担C.消除了贫富不均 D.挫伤了劳动积极性第Ⅱ卷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两小题,共40分,其中31题20分,32题20分。

3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土地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生产资料。

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

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