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管力(开发)

合集下载

毛细管施工工艺

毛细管施工工艺

毛细管网施工工艺一、铺设毛细管网结构面的处理1、原顶、墙面的处理目前施工所接触的别墅、公寓楼等项目,大多数墙、顶面都有粉刷,如果建筑结构不需要做保温处理时,毛细管工程施工前,必须先要求业主或装修公司把原墙、顶面的粉刷物清理干净,然后我们再进行毛细管安装施工。

2、保温顶、墙面的处理建筑物内开发商或业主已经做好结构保温层时,在毛细管施工前需先清扫工作面上的灰尘,以防毛细管粘贴好后抹灰发生空鼓起泡现象3、地面的处理安装毛细管的地面施工前地面必须清扫干净,地面上铺好20MM 厚度的苯板,在苯板上铺反光膜,反光膜上再铺10*10 的铁丝网格,以便固定毛细管网。

二、管道的安装1、吊卡的安装毛细管网系统管道多采用PE 或PP-R 管,管材具有轻质、耐压、耐腐蚀、阻力小、使用寿命长、施工简便、清洁无毒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着刚性相对较差、线膨胀系数大等特性,在使用中易出现管道变形问题,因此管道支撑的吊卡安装间距尤为重要,根据多个工地施工经验,工程中使用塑料或镀锌铁皮抱卡,吊装毛细管管卡间距650MM 一个为宜2、管道的制安2. 1 支管安装(1) 嵌墙暗敷:在墙面上开凹槽,管子直接嵌入并用管卡将管子固定在管槽内。

槽深比管外径大20 mm ,槽宽比管外径大40~60 mm , 有管件和管卡的部位应视管件尺寸适当加大。

管槽应随管道折角转弯。

槽弯曲半径应满足管道最小弯曲半径。

凹槽表面必须平整,不得有尖角等突出物,管道试压合格后,墙槽用水泥砂浆填补密实。

(2) 吊顶内:可据现场实际情况设定走向并作吊架,管壁距楼板底及吊顶构造面应一致,且管道横平竖直。

2. 2 立管安装(1) 有管井:敷设在管井中。

(2) 无管井:在管道穿越楼板部位预埋套管,立管安装应注意固定支承点的设置,预埋套管内径应比立管外径大30 mm。

(3) 建筑物埋地引入管和室内埋地管室内地坪以下管道铺设分两段进行,先进行地坪以下至基础墙外壁端的铺设,待土建施工结束后,再进行户外连接管的铺设。

油田开发地质学和构造地质学名词解释大全

油田开发地质学和构造地质学名词解释大全

油田开发地质学名词解释砂(砾)岩体:是指在某一沉积环境下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形态、岩性和分布特征,并以砂(砾)质为主要成分的沉积岩体。

排替压力:是某一岩样中的润湿相流体,被非润湿相流体开始排替所需的最低压力。

储集层分类:碎屑岩类储集层(砂岩、砾岩、粉砂岩)、碳酸盐岩储集层(灰岩、白云岩、礁灰岩)、其它岩类储集层(岩浆岩、变质岩、裂缝性泥岩)孔隙性与渗透性间的关系:储层孔隙性和渗透性都受岩石孔隙结构控制。

对碎屑岩而言,在有效孔隙度相同的条件下,储层孔径大、喉道粗、孔隙形状简单者渗透率高。

欠压实:孔隙中流体在排出过程中受阻或来不及排出,孔隙度不能随上覆沉积物的增加而相应减少,孔隙中的流体将具有高于静水压力的异常值。

圈闭:是指储集层中能够阻止油气运移,并使油气聚集的一种场所,通常由储集层、盖层和遮挡物三部分组成。

油气初次运移的动力:压实作用、流体热增压作用、粘土矿物脱水作用、有机质的生烃作用油气二次运移的动力和阻力:动力(浮力、水动力)、阻力(毛细管力、水动力)次生油气藏:原来地油气藏被破坏之后,一部分油气运移至地表,在地表形成各种各样的油气显示;还有一部分油气运移至新的圈闭,再次聚集形成新的油气藏。

溢出点:流体充满圈闭后,最先从圈闭中溢出的点。

闭合面积:通过溢出点的构造等高线圈出的封闭面积或其与断层线、剥蚀线、尖灭线等所封闭的面积。

闭合高度:从圈闭的最高点到溢出点之间的海拔高差。

圈闭的度量:圈闭大小由最大有效容积来度量。

它是指能容纳油气的最大体积。

V=A·h·Φe圈闭最大有效容积:取决于圈闭的闭合面积、储集层有效厚度、有效孔隙度油气聚集带:受同一个二级构造单元控制的,具有相似地质构造特征和油气聚集条件的一系列油气田的总合。

含油气盆地:地壳上具有统一地质发展史,长期以沉降为主,发生过油气生成、运移、聚集过程,并存在工业性油气藏的沉积盆地。

油气藏类型:背斜油气藏(挤压背斜油气藏、基底升降背斜油气藏、披覆背斜油气藏、塑性拱张背斜油气藏)、断层油气藏(断鼻油气藏、断块油气藏、)、刺穿油气藏、裂缝性油气藏。

油层物理 第七章(油层液体物理性质)

油层物理 第七章(油层液体物理性质)

时纯水单位体积的重量比,用
d
20 4
表示
。在欧美各国
则以
latm、60℉石
油与纯水单位体积的重量比,用 ro 表示。
在商业上常以API度(America Petroleum Institute——美国石 油学会)相对密度表示。它与60℉石油相对密度的关系,可用下式换 算:
API度 141 .5 131 .5 ro
50.0
1.15
13.0
96.7
1.28
21.8
216.7
1.68
40.5
506.0
2.62
61.9
45 1.09-1.15 8.3-13.0
地层石油溶解的天然气量越多,体积系就越大。
2、压力的影响
当压力小于饱和压力时, 随着压力的增加,溶解于石 油中的气量也随之增加,故 地层石油的体积系数随压力 的增高而增大。
Vo ——油层石油的体积(L)。
油层石油由于溶解有大量的天然气,因而其密度与地面
脱气石油密度相比有很大差别,通常要低百分之几到百
分之十几,有时还更低。
获取方法
•实验室测定(多数情况下) •计算 •查图
应用石油等温压缩系数计算高于饱和压力时的石油密度
分二步进行
第一步:先算出饱和压力下的石油密度 第二步:由压缩系数表达式求取
§2 油层石油的压缩系数
2、与地层温度的关系 某井平均石油压缩系数与温度关系 (据杨普华,1980)
地层温度 平均压缩系数(×10-5 1/ata)
20
9.1
105
24.7
126
28.9
随温度增加,压缩系数是增加的。
§2 油层石油的压缩系数

纳米孔隙中毛管力效应对致密油藏产能的影响

纳米孔隙中毛管力效应对致密油藏产能的影响

纳米孔隙中毛管力效应对致密油藏产能的影响张园;邸元;张允;张冬丽【摘要】传统的相平衡计算模型无法准确计算纳米孔隙中的油气相态变化,因此须对传统的闪蒸计算模型进行改进.今通过计算油气两相压力不相等情况下油气的相平衡,得到考虑毛细管力效应的油气黏度、密度及溶解气油比等物性.毛细管力采用Young-Laplace公式进行计算,计算了某多组分混合物的相态平衡常数,结果与实验值符合良好,从而验证了本文算法计算相平衡的准确性.还以Bakken致密油藏为例,基于黑油模型研究毛细管力对相平衡影响时的油藏产量预测,结果表明忽略毛细管力的影响,会使预测的油气产量低于实际的油气产量.本研究较好地解释了毛细管力对油气的相态平衡及其对致密油藏产能预测的影响.【期刊名称】《浙江科技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29)005【总页数】6页(P328-333)【关键词】毛细管力;Peng-Robinson状态方程;油气相态平衡;致密油藏【作者】张园;邸元;张允;张冬丽【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北京大学工学院,北京100871;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48非常规油气藏的特点是低孔、低渗,孔隙尺寸大多在2.5~103 nm,储集层中纳米级孔隙发育[1-2]。

大量研究表明,纳米级孔隙中的高毛细管力不仅影响油气在孔隙中的流动过程,也影响油气的相态平衡,进而影响油气的最终采收率。

Sigmund等[3]以实验仪器来研究C1-C4和C1-nC5混合物的泡点及露点压力,发现界面效应会影响平衡压力及各相的组分含量。

理论分析也显示出泡点压力会随着孔隙尺寸的减小而降低[4-8],并且油藏条件距离临界点越远,泡点压力下降得越显著。

由于传统的PVT(pressure-volume-temperature)分析无法对毛细管力效应的相态问题给出准确的预测,因此,需要改进传统的计算方法来计算流体性质,从而对非常规油气藏进行产能预测[9]。

15,毛细管厂家对比、及Clina&Beka毛细管对比2011年2月21日修改

15,毛细管厂家对比、及Clina&Beka毛细管对比2011年2月21日修改
Clina露点感应器由一个印制电路板组成。相对湿度达到80%至85%时,露点感应器的导电率就会急速上升,这样室内温度控制器就能感知到。在湿空气状态使得露点感应器的电阻达到8M欧姆左右时,控制器就会关闭系统。当达到干燥状态时露点感应器的电阻上升到16 M欧姆左右,这时控制器又会重新打开系统。
在湿度控制方面做到自主开发,具体数据官方没有公布。
贝卡在欧洲市场已经有经多年的历史,开发时间仅次于Clina;进入中国时间虽较短但也是较早进入中国市场的欧洲厂家,生产能力也是很强的企业,产品质量上乘。
生产历史
自1994年便开始开发应用毛细管,年产100万平米以上毛细管,在毛细应用配套方面做得相当不错,在感温探湿控制方面做到行业领先水平。
自1996年开始生产毛细,生产能力不错。在控湿防结露应用也是不错。
部分毛细管厂家简要比照表
企业名称
项目名称
德国科利拿(Clina)
德国贝卡(Beka)
品牌
科利拿
贝卡
品牌评价
国际知名品牌
国际知名品牌
强势领域
毛细管生产、及毛细管控制系统开发应用
毛细管生产
综合实力
Clina在欧洲市场已经有近二十年的历史,进入中国有七八年时间,是较早进入中国市场的欧洲企业,在毛细管应用开发较广,有顶棚毛细、金属吊顶、地暖应用、毛细冷桶等、冷柱,是毛细应用开发的鼻祖。
FOLIMAT
3.4 x 0.55 mm或4.3 x 0.8mm,圆形干管20 x 2.0 mm或椭圆形干管为20 x 12 x 2.0 mm(B x H x s)
B.GK12
B.MV1O
毛细管3.35 x 0.5 mm,干管为20 x 2.0 mm
每平米的换热量
94w/m2(标)

药物分析中的毛细管电泳法发展

药物分析中的毛细管电泳法发展

药物分析中的毛细管电泳法发展近年来,毛细管电泳法在药物分析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

毛细管电泳法是一种基于药物分子在电场中迁移速率的差异来进行分离和检测的技术。

它具有操作简便、分离效果好、分析速度快等优点,并且可以适用于各种药物分析的需求。

本文将从毛细管电泳法的原理、应用及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毛细管电泳法的原理毛细管电泳法是基于毛细管对带电分子的选择性迁移来实现分离和检测的。

在毛细管电泳法中,主要利用了电双层效应和溶剂流体力学效应。

当样品溶液被注入到带电的毛细管中,带电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迁移,由于不同药物分子的电荷量和分子结构不同,它们在电场中的迁移速率也不同,从而实现了分离。

同时,通过控制电场强度和溶液流速等参数,还可以实现对分离效果和灵敏度的调节。

二、毛细管电泳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1. 药物成分分析:毛细管电泳法可以用于药物成分的分离和定量分析。

通过调节毛细管电泳法的分离条件,可以实现对药物中各个成分的分离并进行定量检测。

这对于药物的质量控制和药物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2. 药物代谢物分析:毛细管电泳法也可以用于药物代谢物的分离和分析。

药物在人体内经过代谢后,会产生各种代谢产物。

通过毛细管电泳法的分离作用,可以将代谢产物从药物中分离出来,并进行鉴定和定量分析,有助于了解药物的代谢规律和代谢途径。

3. 药物残留量检测:毛细管电泳法可以用于药物残留量的检测。

在农药使用和食品加工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农药残留量。

毛细管电泳法可以将农药残留物与食品基质分离开来,并进行定量检测,有助于保障食品安全。

三、毛细管电泳法发展前景展望毛细管电泳法具有多种优点,如分离效果好、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等,因此在药物分析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技术的不断更新,毛细管电泳法将更加成熟和完善,其应用范围也将进一步拓展。

例如,近年来,一些新型的毛细管电泳仪器和柱材料的开发推动了毛细管电泳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使其在分离效果和分析速度上有了更大的突破。

油气田开发部分术语与简单计算

油气田开发部分术语与简单计算

油气田开发部分术语与简单计算1.岩石分类(成因):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2.沉积岩分类:碎屑岩、黏土岩、碳酸岩、生物岩;3.沉积相:陆相(残积、坡积、洪积、河流、湖泊、沼泽、沙漠、冰川等);海相(滨岸、浅海、半深海、深海等);过度(三角洲、泻湖、障壁岛、潮坪、河口湾等);4.碎物质搬运三种状态:悬浮、跳跃、拖运(滚动);5.油气运移动力因素:地静压力、构造运动力、水压力、浮力(重力)、毛细管力;6.圈闭类型:构造(背斜、断层)、地层()、岩性();7.油气藏类型:构造(背斜、断层、裂缝、岩丘、向斜)、地层(地层不整合、地层超复、剥蚀隆起、生物礁、喀斯特、)、岩性(岩性尖灭、透镜体);8.注水方式:边内(切割注水、环状注水、顶部注水、面积注水(反九点、五点、四点、点状))与边外;9.驱油能量:人工(注水、注气)与天然(边底水、溶解气膨胀、气顶膨胀、弹性、溶解气);10.开发方式:人工(注水、注气)与天然(边底水、溶解气膨胀、气顶膨胀、弹性、溶解气);11.驱动类型:水压、气压、弹性、溶解气、溶解气;12.地层系数= KH (10-3um2*m);13.流动系数=KH/u(10-3um2*m/mp a*s);14.流度= K/u(10-3um2 /mp a*s);15.渗透率:绝对(空气、分析)、有效(相)、相对.( 10-3um2);16.毛管压力:排驱压力、进汞饱和度.(MPa);17.储量计算:N=100*A*H*P*So*ρ/B o(104t);18.导压系数= k/ucφ.( um2* MPa /mp a*s);19.变异系数= 标准偏差/平均值,即:(k50-k84.1)/k50。

(无因次);20.突进系数=极大值/平均值(无因次);21.砂层钻遇率=钻遇砂层井数/总井数*100%;22.连通系数=砂层厚度大于平均厚度的井数/总井数(无因次);23.分布系数=钻遇油层井数/钻遇砂层井数(无因次);24.有效厚度系数=有效厚度/砂层厚度(无因次);25.级差=统计样本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值之差;26.压力梯度:(Mpa/m or100m);27.地温梯度地下每增加1米或100米温度增加值(o C/m );28.采收率=可采油量/地质储量*100%;29.无水采收率=含水前累积采油量/地质储量*100%;30.最终采收率=油田废弃前累积采油量/地质储量*100%;31.采出程度=累积采油量/地质储量*100%;32.静水柱压力=油层中深*p w/10(MPa);33.原始地层压力(MPa);34.饱和压力:(MPa);35.静压(目前地压)(MPa);36.流压:油层中部流动压力(MPa);37.油压(MPa)38.套压(MPa);39.回压(MPa);40.压力系数=地层压力/静水柱压力(无因次);41.总压差=原始地层压力-目前地层压力(MPa);42.生产压差=目前地层压力-流动压力(MPa);43.流饱压差=流动压力-饱和压力(MPa);44.地饱压差=目前地层压力-饱和压力(MPa);45.注水压差=注水井流压(井口压力+静水柱压力)-地层压力(MPa);46.三大矛盾:层间、层内、平面;47.水驱状态:活塞、指进、突进、舌进、锥进;48.递减类型:指数递减、双曲、调和;49.水驱特征曲线:(1)甲型:logWp=BNp+A;50.采油指数=日产油量/生产压差(m3/d/MPa);51.采液指数=日产液量/生产压差(m3/d/MPa);52.比采油指数=日产油量/生产压差/有效厚度(m3/d/Mpa/m);53.采油速度=年采油量/地质储量*100%;54.采油强度=油井日产油量/井有效厚度(t/d/m);55.注水强度=日注水量/有效厚度(m3/d/m);56.吸水指数=日注水量/注水压差或两种工作制度日注水量差/流压差;57.视吸水指数=日注水量/井口压力;58.注采比=日注入地下体积/日采出液地下体积(无因次);59.水驱油效率=(单层水淹区总注入体积-采出水体积)/单层水淹区原始含油体积;60.完井:射孔、裸眼、贯眼、衬管、尾管;61.人工井底;62.水泥帽;63.沉砂口袋;64.补心;65.地面海拔66.油补距;67.套补距;68.吸水剖面;69.出液剖面;70.稳定试井;71.不稳定试井;72.干扰试井;73.功图:;74.泵径:;75.冲程:;76.冲数:;77.泵效:;78.动液面:;79.沉没度:;80.生产时率=实际工作天数/日历天数*100%;81.油井利用率=开井数/(油井总数-计关井)*100%;82.存水率=(累积注水-累积产水)/累积注水*100%;83.含水上升速度=含水比变化值/相对应时间变化值;84.含水上升率=含水比变化值/相对应采出程度变化值;85.油量综合递减=(上年末日水平*当年1~n月日历天-(当年1~n月累计核实油量-当年1~n月新井累计油))/ 上年末日水平*当年1~n月日历天;86.水平综合递减=;87.油量自然递减=(上年末日水平*当年1~n月日历天-(当年1~n月累计核实油量-当年新井1~n月累计油-当年1~n月累计措施增产量))/ 上年末日水平*当年1~n月日历天;88.水平自然递减=;89.措施产量:改层(补孔、换层、调层)、压裂、酸化、堵水、挤油、气举、转抽、换大泵、热力、大修、下电泵、防砂;90.非措施产量:放差、调参、热洗、清蜡、检泵、当年新井增产;91.耗水率=每采一吨油量所采出的水量;92.累积亏空=累积注入体积-(累计产油*Bo/po+累积产水体积),(10-4t);93.水驱指数=(累积注水-累积产水)/累积产油体积;94.水驱控制程度=油水井连通有效厚度/油井有效厚度*100%;95.波及系数=;96.厚度动用程度=*100%;97.层数动用程度=*100%;98.扫油面积系数=单层井组水淹面积/单层井组控制面积(无因次);99.弹性产率=(Boi/Bo)*No*Ct; (10-4t/MPa);100.压力系数=地层压力/静水柱压力(无因次);101.自喷系数=饱和压力/静水柱压力(无因次);102.停喷系数=停喷流压/饱和压力(无因次);103.井网密度:每平方千米井数;104.储量丰度:每平方千米储量;105.水淹厚度系数=见水厚度/见水有效厚度;106.单层突进系数=油井单层最大渗透率/平均渗透率;107.平面突进系数=最大水线推进距离/平均水线推进距离;108.单储系数=总储量/总含油体积;109.注采比=注入体积/(采油量*Bo/Po+采水量);110.原油体积系数=地层条件下单位体积原油/地面标准条件下(脱气)的体积;111.天然气溶解度:在一定压力下,单位体积原油中溶解的气量;112.天然气溶解系数:在一定温度下,压力每增加1兆帕时,单位体积原油中溶解的气量;113.IPR曲线:q o/q omax=1-v*p wf/ p R -(1-v)*(p wf/p R)2,与饱和压力有关;114.井别:探井、资料井、评价井、生产井、注水井、观察井、检查井、调整井、更新井;115.油藏数模:油藏描述、建立模型、动态研究、历史拟合、设计方案(开采方式等)、预测、综合分析。

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与开发方法

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与开发方法

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与开发方法
1.渗流机理:
-毛细管压力:在低渗透油藏中,由于孔隙尺寸较小,油液进入孔隙
中时会受到毛细管压力的作用,导致渗透率下降,渗流过程变慢。

-几何因素:低渗透油藏中,孔隙之间的连通性较差,使得油液无法
充分流通。

此外,岩石孔隙表面的表面张力和孔隙形状也会影响渗流能力。

-电性因素:一些低渗透油藏中,岩石中存在可移动的离子,会产生
电性效应,对渗流过程有一定影响。

2.开发方法:
-压裂:压裂是通过在井孔中注入高压液体,使岩石发生裂缝破裂,
以增加渗流通道的方法。

低渗透油藏中,压裂可以大大提高油藏的渗透率,增加油井产能。

-水驱:水驱是通过在注入井中注入水,以推动原油向采油井流动的
方法。

在低渗透油藏中,由于自然产能较低,通过注水可以增加地层压力,促使油液向井筒移动,提高采收率。

-注水压裂组合:注水和压裂的组合应用可以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

首先通过压裂增加渗流通道,然后注水提高地层压力和采收率。

这种方法
适用于较厚的低渗透油藏。

此外,为了更好地开发低渗透油藏,还可以使用增粘剂和块剂等辅助
技术。

增粘剂可以改变原油的流动性,增加原油在孔隙中的有效流动面积。

块剂则可以填塞孔隙中的大孔洞,提高渗流通道的连通性。

总之,低渗透油藏的渗流机理和开发方法是一个复杂的研究领域。

通过深入研究渗流机理,并结合合理的开发方法,可以更加有效地开发低渗透油藏,提高产能和采收率。

毛管压力曲线实验

毛管压力曲线实验

第二节储层岩石的毛管压力曲线(8学时)一、教学目的会计算任意曲面的附加压力,了解毛管压力曲线的测定与换算;了解毛管压力的滞后现象;分析毛管压力曲线;了解毛管压力曲线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任意曲面的附加压力的计算;2、毛管压力曲线的测定与换算;3、毛管压力的滞后现象;4、毛管压力曲线的分析及应用。

教学难点1、任意曲面的附加压力的计算;2、毛管压力曲线的测定与换算;3、毛管压力曲线的分析及应用。

三、教法说明课堂讲授并辅助以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的数据和图表四、教学内容本节主要介绍五个方面的问题:一、任意曲面的附加压力二、毛管中液体的上升(与下降)三、毛管压力曲线的测定与换算四、毛管压力的滞后现象五、毛管压力曲线的分析及应用(一)、任意曲面的附加压力一、任意曲面的附加压力拉普拉斯方程:讨论: (1).毛管中弯液面为球面时毛管压力Pc:毛管中弯液面两侧非湿相压力与湿相压力之差 大小: 方向:指向弯液面内侧 分析讨论:Pc 与r 成反比, r 越小,Pc 越大Pc 与б成正比, б越大,Pc 越大Pc 与cos θ成正比, θ→0°或θ→180°,Pc 越大(2).毛管中弯液面为平面时)11(21R R P +=∆σrR P P c θσσcos 22==∆=rP c θσcos 2=(3).毛管中弯液面为柱面时(4).毛管断面渐变时(5).裂缝中的毛管压力(二)、毛管中液体的上升(与下降)气-液系统:式中:A ——附着张力=σcos θ,达因/cmr ——毛管半径,cmρ——液体密度,g/cm 3g ——重力加速度,cm/s 2σ——液体的表面张力,达因/cm=∆P rP P c σ=∆=rP P c )cos(2βθσ±=∆=WP P c θσcos 2=∆=gr h w ρθσcos 2=θ——接触角h ——液体上升高度,cm油-水系统:根据毛细管公式我们可以看到:1、毛管压力c P 和θcos 成正比,090 θ,极性大的那一相为润湿相,θcos 为正,c P 为正,此时润湿相沿毛管自发吸入上升。

油藏工程复习题

油藏工程复习题

第一章名词解释1.原油饱和压力:指在地层条件下,原油中的溶解气开始分离出来时的压力。

又称泡点压力。

2.溶解气油比(Rs):在油藏温度和压力下地层油中溶解的气量,m3/m3 。

3.压缩系数(Co):在温度一定的条件下,单位体积地层油随压力变化的体积变化率,1/MPa4.体积系数(Bo):又称原油地下体积系数,是指原油在地下体积(即地层油体积Vf)与其在地面脱气后的体积(Vs)之比。

5.粘度(μ):当速度梯度为1时单位面积上流体的内摩擦力,单位:mPa.s。

6.稠油:指在油层条件下,粘度大于50 mPa.s,相对密度大于0.90的原油。

7.压缩因子(Z):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一定质量气体实际占有的体积与在相同条件下理想气体占有的体积之比。

8.地层水矿化度:单位体积地层水中所含各种离子、分子、盐类、胶体的总含量,称为地层水矿化度,以mg/L或mol/L表示。

9.地层水硬度:是指地层水中所含Ca2+、Mg2+的量。

通常以1L地层水中含10mg的CaO或7.2mg的MgO为一度。

10.孔隙度(φ):是指岩石中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

11.岩石的渗透性:在一定的压差作用下,储层岩石让流体在其中流动的性质。

其大小用渗透率(permeability)表示。

(1)绝对渗透率:指单相流体在多孔介质中流动,不与之发生物理化学作用的渗透率。

(2)有效渗透率:当岩石中有两种以上流体共存时,岩石对某一相流体的通过能力,又称相渗透率。

(3)相对渗透率:当岩石中有多种流体共存时,每一种流体的有效渗透率与绝对渗透率的比值,以小数或百分数表示。

12.油藏含油(水、气)饱和度:油层孔隙里含油(水、气)的体积与孔隙体积的比值。

13.束缚水饱和度(Swi)(1)束缚水:是指分布和残存在岩石颗粒接触处角隅和微细孔隙中或吸附在岩石骨架颗粒表面,不可流动的水,称为束缚水。

(2)束缚水饱和度:单位孔隙体积中束缚水所占的比例称为束缚水饱和度。

延长石油采油工理论知识题库

延长石油采油工理论知识题库

延长石油采油工理论知识题库井网部署就是指油气田的油、水、气井()。

A、排列分布方式(井网)、井数的多少、井距排距的大小等B、井数的多少、井距排距的大小等C、排列分布方式(井网)、井距排距的大小等D、排列分布方式(井网)、井数的多少等答案:A选项中,()不属油气田井网部署的内容。

A、排列分布方式B、井数的多少C、井距排距的大小D、井的深浅答案:D井网的分布方式(注采系统)分为()。

A、切割井网和面积井网两大类B、边缘井网和面积井网两大类C、行列井网和面积井网两大类D、切割井网、行列井网和面积井网三大类答案:C油田注水方式有()三种类型。

A、边缘注水、边外注水和切割注水B、边内注水、边外注水和切割注水C、边内注水、切割注水和面积注水D、边缘注水、切割注水和面积注水答案:D在边缘注水方式中,注水井分布在含水边缘以内,这种注水方式是()注水。

A、缘内B、缘上C、切割D、面积答案:A注水井布置在含油边界线上,这种注水方式称为()注水。

A、切割B、面积C、边缘D、四点法答案:C根据注水井的分布位置,边缘注水可分为()。

A、缘外注水和缘上注水两种B、缘外注水和缘内注水两种C、缘外注水、缘上注水和缘内注水三种D、缘内注水和切割注水两种答案:C在切割注水中,纵切割注水、横切割注水和环状切割注水是依据注水井排的()进行划分的。

A、面积大小B、布井方向C、油水井数D、注水井数答案:B切割注水就是利用()排将油藏切割成为小单元。

A、注水井B、自喷井C、抽油机井D、油井答案:A切割注水就是利用注水井排将油藏切割成为()的开发单元。

A、较小单元、每块面积必须是一个独立B、较小单元、每块面积可以看成是一个独立C、较大单元、每块面积可以看成是一个独立D、较大单元、每块面积必须是一个独立答案:B压裂液的含砂比越大,射孔孔眼摩阻()A、越小B、不变C、越大D、越小或不变答案:C压裂液的粘度小,携砂能力( )。

A、低B、高C、不变D、高或不变答案:A压裂前置液的用量,应()井筒容积。

毛细现象知识点总结

毛细现象知识点总结

毛细现象知识点总结一、毛细现象的基本概念1.1 毛细现象的定义毛细现象是指当液体进入微小管道或细小孔隙时,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液体呈现出一系列特殊的物理现象。

这些现象包括液体在毛细管内的升降和曲线,以及毛细管内液体压力的大小和分布等。

1.2 毛细管毛细管是指那些内径较小,与液体接触面有较强吸引力,并且能使液体升降的管道或孔隙结构。

毛细管的内径通常在几微米到几毫米之间,可以是玻璃管、塑料管、纤维管、织物纤维等。

1.3 表面张力表面张力是指液体分子表面层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和表面层内部的作用力,它使得液体呈现出一种对外表面的收缩趋势。

表面张力的大小取决于液体的性质、温度和环境条件等因素。

1.4 毛细现象的影响因素毛细现象的出现和表现受多种因素影响。

其中包括毛细管的材质和直径、液体的性质和温度、重力的大小和作用方向、以及管道表面的粗糙度等因素。

二、毛细现象的主要表现2.1 升降现象当液体进入微小管道内时,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液体在毛细管内会呈现出升降的现象。

在一些情况下,这种升降现象还会被重力和毛细管内压力所影响,呈现出复杂的现象。

2.2 曲线现象当液体在细小管道内流动时,由于表面张力和管道壁的作用,液体会呈现出一系列曲线状的现象。

这些曲线的形状和大小受到毛细管的直径、液体的性质和流速等因素的影响。

2.3 毛细管压力毛细管内的液体会受到表面张力的作用而形成一定的压力,这就是毛细管压力。

毛细管压力的大小和分布与液体的性质、毛细管的直径和液体的高度等因素有关。

毛细管压力对液体的流动和液体的性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毛细现象的应用3.1 毛细管作用毛细管作用是指液体在毛细管内产生的升降现象。

这种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蜡烛的燃烧、毛细管的吸水现象等。

3.2 毛细管电动势毛细管在电场作用下会产生电势差,这种现象被称为毛细管电动势。

毛细管电动势在电化学和电动力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如电泳分析和离子迁移等。

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及其应用

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及其应用

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及其应用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石油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已成为当今世界的关键议题。

其中,低渗透油藏作为全球石油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开采技术和渗流机理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低渗透油藏的渗流机理,以及这些机理在石油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以期为低渗透油藏的高效、安全开发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本文将对低渗透油藏的定义、分类及其在全球石油资源中的地位进行概述,明确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随后,文章将详细阐述低渗透油藏的渗流特性,包括渗流过程中的物理和化学现象,以及影响渗流效率的关键因素。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重点分析低渗透油藏的渗流机理,包括渗流动力学、渗流场分布、渗流阻力等方面,揭示低渗透油藏渗流过程的内在规律。

本文还将探讨渗流机理在低渗透油藏开发中的应用。

具体而言,将分析渗流机理在油藏评价、开发方案设计、增产措施制定以及开采过程优化等方面的应用,以实例说明渗流机理在石油工程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文章将总结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研究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深化对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的理解,推动低渗透油藏开采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为全球石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做出贡献。

二、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低渗透油藏,通常指渗透率低于某一特定阈值(如10×10-3μm2)的油藏,其渗流机理与常规油藏存在显著差异。

由于其渗透率低,流体在孔隙中的流动受到更大的阻力,因此,低渗透油藏的渗流过程更为复杂。

在低渗透油藏中,由于孔隙尺寸小,渗流阻力显著增加。

流体在通过这些微小孔隙时,必须克服由于固体颗粒间狭窄空间造成的阻力。

毛细管力在低渗透油藏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影响着流体的流动方向和分布。

在低渗透油藏中,渗流往往不符合达西定律,即流速与压力梯度之间不再是线性关系。

这是由于在低渗透率条件下,流体与孔隙壁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导致渗流速度对压力梯度的响应变得非线性。

渗流力学第一章笔记

渗流力学第一章笔记

1. 渗流:流体在多孔介质中流动叫做渗流。

渗透率为床力梯度为1时,动力黏滞系数为I的液体在介质中的渗透速度。

是表征土或岩石本身传导液体能力的参数。

其大小与孔隙度、液体渗透方向上空隙的几何形状、颗粒大小以及排列方向等因素有关,而与在介质中运动的液体性质无关。

渗透率(k)用来表示渗透性的大小。

在一定床差下,岩石允许流体通过的性质称为渗透性;在一定压差下, 岩石允许流体通过的能力叫渗透率。

2•开敞式油藏:如果油气藏外币与天然水源相连通,可向汕气藏供液就是开敞式油气藏。

如果外伟1封闭且边缘高程与油水界而高程一致则称为封闭式油藏。

3. 原始地层压力:油气藏开发以前,一般处F平衡状态,此时油层的流体所承受的压力叫原始地层压力。

4. 供给压力:汕气藏中存在液源供给区时,在供给边缘上的压力称为供给压力。

5. 驱动方式可分为:水床驱动,弹性驱动,溶解气驱动和重力驱动。

6. 在渗流过程中,如果运动的备主要元素只随位置变化而与时间没有关系,则称为稳定流,反之,若各主要元素之一与吋间有关,则称为非定常渗流或者不稳定渗流,7•渗流的基本方式:半面一维渗流,平面径向渗流,和球面渗流。

时规定这样的原则:任何相邻两条等床线Z间的床差必须相等,同8.绘制渗流时,任何两条流线之间的流量必须相等。

9•井底结构和井底附近地区油层性质发生变化的井称为渗流不完善井。

不完善井可以分为打开程度不完善,打开性质不完善,双重不完善井。

10.试井:直接从实测的产量圧力数据反求地层参数,然后用求得的地层参数來预测新的工作制度下的产量。

11•井间干扰:油水井工作制度的变化以及新井的投产会使原來的圧力分布状态遭受到破坏引起整个渗流场发生变化,白然会影响到邻井的产量,这种井间柑互影响的现象称为井间干扰。

12•压降叠加原理:多井同时工作时,地层中任一点外的压降等于各井以各〔I不变的产量单•独工作时在该点处造成的压降代数和。

13•势的叠加原理:如果均质等厚不可床缩无限大底层上有许多点源,点汇同时匸作,我们自然会想到地层上任一点的势应该等于每个点源点汇单独工作时在该点所引起的势的代数和,这就是势的叠加原理。

毛细管原理介绍

毛细管原理介绍
量。
04
工业生产中的毛细管应 用
微电子工业中的毛细管应用
微电子工业中,毛细管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芯片制造和封装环节。在芯片制造过程 中,毛细管可用于清洗和涂覆芯片表面,确保芯片的纯净度和可靠性。在封装环 节,毛细管则被用于导热和导电材料的填充,以提高芯片的散热性能和电气性能 。
毛细管在微电子工业中的应用,使得芯片制造和封装工艺更加高效、精确,提高 了芯片的性能和可靠性,推动了微电子工业的发展。
石油工业中的毛细管应用
在石油工业中,毛细管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油藏勘探和开采环节。通过毛细管技术,可以精确测量地层中油、气、水的分布和 流动情况,为油田的勘探和开发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此外,毛细管还被用于油井的增产作业,通过改变油层的毛细管压力 ,提高原油的采收率。
毛细管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使得油田的勘探和开采更加高效、经济,提高了原油的采收率和利用率,为石油工业的发展做 出了重要贡献。
毛细管现象的发现和应用
发现
毛细管现象很早就被人们所认识,如植物根部吸水、砖块吸 水等现象。
应用
毛细管现象在许多领域都有应用,如建筑、纺织、食品加工 、医学等。
毛细管原理的基本概念
01
02
03
表面张力
液体表面分子之间的引力 作用力,使液体表面具有 收缩的趋势。
附着力
液体分子之间的吸引力, 使液体能够粘附在其他物 体表面。
应用领域
毛细管现象在许多领域都有应用,如流体输送、过滤、热力学和生物学等。了解 毛细管现象的物理原理和数学模型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领域中的毛细管 现象。
03
毛细管在日常生活中的 应用
纸巾的吸水性
总结词
纸巾的吸水性主要归功于毛细管原理,当纸巾接触液体时,毛细管作用使得液体在纸纤维间迅速扩散 和吸收。

毛细管现象

毛细管现象

毛细管现象毛细管现象是指当液体与毛细管接触时,液体会在毛细管内产生上升或下降的现象。

这种现象的产生是由于毛细管壁与液体之间的表面张力和毛细管内液体的吸附作用相互作用所导致的。

毛细管现象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用于测量液体的表面张力、分离物质以及在液体中进行输运等方面。

毛细管现象很早就被人们观察到并研究,最早的研究者之一是英国科学家托马斯·杨。

他通过实验发现,当一束细长的玻璃管(即毛细管)插入液体中时,液体会沿着毛细管内壁上升,直到液面与外界的液面平衡为止。

他将这种现象称为毛细现象,后来人们将其称为毛细管现象。

毛细管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液体与毛细管之间的表面张力作用。

表面张力是指液体表面上的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由于表面分子只受到周围分子的吸引力,所以表面分子会产生向内收缩的趋势,使液体表面形成一个薄膜,这就是表面张力的原因。

当液体与毛细管接触时,液体的表面张力会使液体上升,直到与外界液面平衡。

除了表面张力,毛细管现象还与毛细管内液体的吸附作用有关。

吸附作用是指液体与固体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在毛细管壁上存在大量微观孔隙,并且孔隙内部存在着各种形式的吸附物质(如水分子)。

当液体进入毛细管时,液体分子会与孔隙内的吸附物质相互作用,使液体分子受到一定的吸引力,从而促使液体上升。

毛细管现象的产生还与毛细管的直径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根据建立的毛细管下降和上升的数学模型可以得到,当毛细管直径越小,液体上升或下降的速度越快。

而液体的性质则主要通过表面张力和吸附作用来影响毛细管现象。

毛细管现象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毛细管现象可以用于测量液体的表面张力。

通过测量液体在毛细管中上升或下降的高度,可以得到液体的表面张力值。

这对于研究液体的性质以及工业生产中的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毛细管现象可以用于分离物质。

利用毛细管现象,可以根据不同物质在毛细管中的上升或下降速度,将不同物质分离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重新注入和退出曲线上,在
相同饱和度下排驱压力明显高于吸 入压力,这种现象称为拖延滞后。
(2)拖延滞后
是由于退汞过程中水银 对岩石润湿角的改变和水 银在岩样中受到不同程度 的污染而使其表面张力下 降等造成的。即润湿静滞 后产生捕集滞后,润湿动 滞后产生推延滞后。 (3)滞后环
重新注入曲线与退出曲线所构 成的闭合环,称为滞后环。
代入得
2 480 0.766 7.496104 7.5 75000 cm m r d ( A) 981000 cHg p pcHg pcHg pcHg
通过以上计算可以做出第二章中孔隙大小的分布曲线。
定量研究孔喉分布
3. 根据毛细管压力注入曲线获得的某些参数
影响,导致排驱过程和吸入过程中,毛细管内液 面上升高度不同的现象。
毛细管滞后是由于以下四种情况引起的
(1)流体的饱和顺序引起的毛细管滞后
这种由于饱和顺序不同而引 起的驱替和吸入润湿相高度 (即饱和度)不同的现象就 叫做润湿污染的毛细管滞后 现象。这时由吸入过程形成 的接触角定义为前进接触 角 2 ,而把驱替形成的接触 角定义为后退接触角 1
2 p吸= cos( + ) r2
(4)变断面且管壁粗糙的 毛细管
实际储层孔隙多半是既断面变化, 而管壁又粗糙并综合作用而引起 毛细管滞后现象。
2 p驱= cos1 r 1
2 p吸= cos 2 r2
§2
油层毛细管压力的测定
c
一、油层毛细管压力测定原理
pc gh
当达到平衡时为:
2r cos r gh
2
2 cos h 2 rg r g
2 cos 2 cos pc gh g rg r
这就是圆柱形毛细管压力公式
2r cos
毛细管滞后现象
毛细管滞后现象,实质上是润湿滞后现象 在毛细管中的反映。它是指由于润湿滞后的
pc
正比于 对于某种流体
h
若是吸入过程,即用润湿相驱替非润湿 相,则 pc 为吸入过程时的毛细管压力 高度应为在毛管力作用下润湿相自动上 升高度(在毛细管中饱和度)
pc gh f S w
如果是驱替过程, pc 应为驱替时的毛 细管压力,高度用克服毛管力进入的非 润湿相高度表示
pc(n) gh f Snw
二、油层毛细管压力测定方法
主要测定方法有
1、半渗透隔板法、
2、压汞法、
3、离心机法、 4、动力驱替法 5、蒸气压力法等。

油层毛细管压力曲线及特征
驱替过程是指升压时所测 得非润湿相饱和度曲线叫 驱替曲线——非润湿相注 入,润湿相被排驱,如用 压汞法则称为压汞(压入、 注入)பைடு நூலகம்线, 吸入过程是指减压所测得 非润湿相饱和度曲线叫吸 入曲线——润湿相吸入驱 替非润湿相过程,如压汞 法则称为退汞(退出、喷 出)曲线。
退出效率实际上是非润湿相在毛细管力作
用下所被排出的数量。对于亲水岩石用压汞法
所获得的退出效率就代表石油的采收率。 很明显对毛细管现象的研究中增加测定吸 入(即退汞)曲线,无论对于研究岩石孔隙结
构、润湿性特征,还是研究石油采收率,均具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双重孔隙介质毛细管压力曲线特征 裂缝-孔隙型双重孔隙 介质岩石的毛管压力曲 线表现为随外加压力增 加,汞首先进入几何尺 寸加大的裂缝,当压力 达到一定数值后,汞才 逐渐进入较小的孔隙系 统,因此曲线表现出阶 梯状特征,据此可大体 确定二种孔隙介质的百 分数。
DM
2、假如岩石是油湿的,那么Smin就代表残余油饱和度,这时束缚水饱和度 不能从毛细管压力曲线上确定。
能否利用Smin值来确定储油岩的 束缚水饱和度还取决于毛细管压力曲 线的尾部是否平行于压力轴。 从国内外所发表的压汞法测定的 毛细管压力曲线来看,毛细管压力曲 线的尾部往往不能平行于压力轴情况 下,把它作为束缚水饱和度会引起错 误,特别是对于低孔隙度的岩样,其 误差将更大。 右图曲线1平行纵座标的距离所 确定的Smin即为束缚水饱和度。
饱和度中值压力是指 在饱和度为50%时相应的 注入曲线的毛细管压力。 对应的孔道半径为饱和度 中值孔道半径,当缺乏油
(3)饱和度中值压力(Pc50)
水相渗透率曲线时,可以
用来衡量产纯油的能力。 显然, Pc50 越大,表明储
油岩石的孔渗差,石油生
产 能 力 低 ; 如 果 Pc50 小 , 则表明储油岩孔渗性好,
294
6号压力下仅18个单位注入,
其余的276个单位的喉道未注 入 3号尺寸的喉道实际体积为177 个单位,而视喉道体积却有 628个单位注入,原因是那些 被小喉道遮蔽的大喉道在3号
喉 道 的 实 际 体 积
255
236 177
94 68
1
2
3
628
4
5
6
这一较高的压力下被注入了
喉 道 的 视 体 积
石油生产能力高。
(4)最小非饱和的孔隙体积(Smin):
最小非饱和的孔隙体积表示当注 入水银的压力达到仪器最高压力时, 没有被水银侵入的孔隙体积百分数。 这个值表示仪器最高压力所相应的孔 喉半径(包括比它更小的)占整个岩 样孔隙体积的百分数。 Smin越大表示 小孔喉越多。 Smin值还取决于所使用 仪器的最高压力。 1、如果岩石是亲水的,利用Smin值就 能较好地确定储油岩的束缚水饱和度。 Swi= Smin
81
339
33 15
18
根据毛管压力计算的半径虽然 不是真实的喉道半径,从毛管 压力曲线所计算的孔隙喉道体 积也不是真实的孔喉体积,但 反映了它们的相对大小以及孔 隙和喉道的连通配置情况。
§4
油层毛细管压力资料的应用
一、研究油(气)层 的孔隙结构、评价储 层
1、研究孔隙的分选性
2.计算岩石的连通(有效)视(等效)喉道半径(缝隙宽度)
与纵轴的交点即Pd 。与Pd值相对应 的是最大连通孔喉半径rd 。
排驱压力相应的曲线
(2)平坦段的长度和斜率
平坦部分所占饱和度的百
分数,即SAB的大小和曲线 的切线与纵轴的交角。
SAB越长, 角越小,
则表示最大连通孔喉的集 中程度越高,即岩石孔隙 的分选性越好,岩石的孔 隙结构越均匀,反之,则 岩石孔隙的分选性越差, 岩石的孔隙结构越不均匀。
(连通管中同一水平面压力相等) pc pOB ' pWB W O gh gh
2, 3
2
左图为作用于三相周界上的各个界 面张力的关系

1, 2
1, 3
2,3 1,3 1,2 cos
2.3 1,3 A为附着张力,是固体对 水体产生
把一根同样的毛细管先 充满润湿相,插入非润 湿相容器里,用非润湿 相作驱替试验,在毛细 管压力作用下,润湿相 将沿毛细管下降一定高 度容器 一根毛细管插入 盛有润湿相液体 的容器,作吸入 试验,润湿相沿 毛细管上升一定 高度
2 > 1 ,p驱 > p吸
驱替:用非润湿相排驱润湿相 吸入:用润湿相排驱非润湿相
1
2
(2)毛细管半径突变
在光滑的毛细管中间突然变粗, 上部细段的半径为r1,中部粗 段半径为r2,这就是岩石孔隙 结构研究中所谓的“墨水瓶” 结构。
(3)毛细管半径渐变
毛细管半径的渐变同样由于 孔隙断面变化面引起毛细管 滞后现象
附加阻力增大
附加阻力减小
2 p驱= cos( ) r1
特征参数
(1)残余饱和度(SR) 是在水银注入与退出到最小的压 力时,非润湿相——水银并未全 部退出,而残留于岩样中的水银 饱和度。
(2)退出效率
当注入最大的压力降低到最小压力 (一般仪器为t)时,从岩样 中退出水银的总体积与注入岩样的 水银总体积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 称为退出效率。即:
退出水银总体积 Smax S R We 100% 注入水银总体积 Smax
2.驱替和吸入毛细管压力曲线特征
(1)捕集滞后: 是在水银注入并退出到最小的
压力时,非润湿相——水银并未全
部退出,而残留于岩样中,称为捕 集滞后。 与饱和顺序不同引起的毛细管 静滞后有关。吸入时毛管压力小, 吸入的润湿相高度有限,因而润湿
相饱和度低,无法将驱替时进入盲
端的非润湿相排出,使得一部分非 润湿相残留于孔隙中。
(1)根据毛细管压力的注入曲线直接获取五项参数。
pcd (排驱压力)
rd (排驱压力对应的喉道半 ) 径
pc50 (饱和度中值压力) r50 (饱和度中值半径)
Smin (最小非饱和孔隙体积 )
(2)根据毛细管压力的注入曲线计算出的连通孔喉半径后,再采用 数学统计法计算孔隙分布的八项统计参数
D50
中值、
第十章
储油(气)岩石的毛细管压力
§1 毛细管压力概念
将一根毛细管插 入润湿相中,则 管内液体呈凹形, 那么它就受到一 个附加向上的压 力,使润湿相液 面上升一定的高 度 将毛细管插入到 非润湿相中,则 管内液体呈凸形, 液体受到一个附 加向下的压力, 使非润湿相液面 下降一定的距离
这种使毛细管内液面上升或下降的曲面附加压力,叫毛细管压力。 毛细管压力也可以用两相界面上的压力差来定义(毛细管压力就是毛细 管内两相界面上的压力差),根据这个定义毛细管压力仅存在于两相分 界面上,并形成压力的突变,这个突变值就是毛细管压力。
1.驱替毛细管压力曲线的定性定量特征 1)驱替毛细管压力曲线的定性特征
一般毛细管压力曲线为 三段式椅型曲线。
三段式为:
下斜段
平坦段
上斜段。
毛细管压力曲线的形态主要 受到孔隙分布的歪度及孔隙分选 性二个因素控制。 歪度——指孔隙大小分布偏于 粗孔隙或细孔隙。偏于粗孔隙的 称为粗歪度,而偏于细孔隙的称 为细歪度。对于储油性能来说, 歪度越粗越好。 分选性—指孔隙大小分布的 均匀程度。孔隙大小分布愈集中, 则其分选性愈好。歪度愈粗,分 选性愈好,曲线就愈向左下方坐 标靠拢,而且曲线是凹向右方。 否则曲线就在坐标图上的上角, 而且曲线是凹向左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