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暑假专题——记叙文整体阅读
第12讲 记叙文阅读(一)-【暑假自学课】2024年新七年级语文暑假精品课(统编版)
第12讲记叙文阅读(一)1.基本掌握记叙文的相关知识;2.能运用记叙文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记叙文阅读知识梳理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
它的主要特点是通过生动的形象和事件来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蕴涵在具体材料之中,是通过对人、事、景物的生动描写来表现的。
记叙文的另一特点,就是以记叙为主,运用多种表达方,包括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等。
1.记叙文的“六要素”六要素是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抓住它们,有助于把握文章的结构,弄清中心事件,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但是,“六要素”也不是所有的记叙文都必须具有的,有些文章的某些要素不交代也不影响内容的表达2.记叙的人称记叙的人称,实际上是作者叙述时的观察点、立足点问题,也就是叙述一个人、一件事时,是以作者自己的角度来写,还是以他人的角度来写的问题。
记叙人称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1)第一人称:从“我(我们)”的角度展开叙述,把故事情节通过叙述者“我(我们)”来传递给读者,直接面对读者叙述,能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亲切感,缩短文章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作用:①亲切自然,容易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②直接表达或渗透作者的主观意识。
③便于抒发感情和进行心理描写。
④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⑤便于直抒胸臆,易唤起读者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其中“我”可以是作者本人,可以是作品中的虚构人物(可以是主要人物或次要人物)。
“我”必须和作品中其他人物存在某种联系,对人物或事件等起说明和见证作用等。
根据“我”在作品中的不同作用,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①“我”是故事的主人公。
②“我”是故事中的重要人物。
③“我”既是故事的见证人或是穿针引线式的人物,又是事件的参与者之一,通过“我”的见闻感受表现或烘托人物形象。
(2)第二人称,用“你”“你们”来叙述。
使用第二人称来叙事的文章比较少,一般只在书信中使用,但偶尔也用第二人称来抒情或议论,因为这种对话方式便于作者直接抒发情感。
初中记叙文阅读
初中记叙文阅读初中记叙文:《回忆中的那个夏天》我叫小明,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初中生。
每天上学、写作业、参加各种乏味的考试,真是让我心烦意乱啊!然而,就在那个夏天,我经历了一次令我终生难忘的经历。
那是一个炎热的夏日午后,阳光直射地面,炙热无比。
我窝在家里,心里百般无聊,只能一个人看书消遣。
突然,电话铃声打破了宁静,我拿起话筒,原来是我好朋友小强,他邀请我一起去他外婆家玩,说有很多好吃的。
我心里犹豫了一下,想着这样的好机会不可错过,于是答应了。
我换上了轻便的衣服,背着小背包,和小强在家门口碰面。
我们边聊边往外婆家走去。
夏天的阳光像一道明亮的火炬,照得我们汗流浃背。
我不禁感慨万分,这炎热的天气真是让人受不了。
终于到了小强外婆家,我们迫不及待地跑进屋里。
外婆迎了出来,笑眯眯地说:“你们两个孩子来了,真争气!”外婆好像早就准备好了很多好吃的,我看见由外婆亲手做的各种美食就忍不住流口水。
我们边吃边聊,好不开心。
吃完了饭,小强说外婆家后面有一片大的草地,那里的风景很美,我们一起去玩。
听着这个诱人的提议,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我们来到了那片草地,只见一片清风拂面,杂草丛生。
草地上还有一条小溪,溪水潺潺流淌。
我兴奋地跟小强迎着微风,奔跑在这片如诗如画的天地里。
这片草地是如此美丽,我们停下脚步,凝视着远方的天空。
我仰望着蔚蓝的天空,看见一只只雄壮的鸟儿自由翱翔,它们振翅高飞,展示着它们自由的美丽。
忽然,一阵微风吹过,带起一片片飞舞的柳絮。
我伸手去抓,却总是抓不住。
小强嘲笑我:“笨蛋,怎么抓不住?”我挠挠头,没好气地说:“你来试试!”小强忙摆手:“算了算了,不用试了。
”我们继续闲逛,草地上汇聚了各种昆虫,我注意到一只七彩斑斓的蝴蝶,它翩翩起舞,好像在给我们展示它的花样。
我追逐着它,想要抓住这只美丽的蝴蝶。
然而,每次我接近它时,它总是一飞冲天,逃得远远的,怎么也抓不到。
我望着远处的小强,他正追着一只蜻蜓,两只小脚如同轻风吹拂一般飞快地奔跑着。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初一学生)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初一)考点:1.整体感知,分清要素、线索、顺序。
2.划分文章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明确详略,归纳中心。
3.理解重点段落、关键语句含义及作用。
4.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表达方式的作用。
5、欣赏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现手法等。
针对中考考点,这节课重点复习写人叙事的一般记叙文的阅读,主要掌握以下几点:目标:(一)记叙的要素、顺序和线索的判断与梳理(二)记叙文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分析和体味(三)记叙文段落层次的划分,思想内容的把握环节一、课前回顾:1.记叙文是以、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为主要内容的文章。
新闻、通讯、游记、童话和一些记叙性的散文在中学语文课本中也是作为记叙文来教学的。
记叙文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易于理解又耐人寻味,能带给学生深刻的人生思考和启迪。
2.记叙的要素,包括、、、、和。
掌握六要素,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事情的发生、发展的脉络,概括文章中心或段落大意。
事件的这三个要素,是记叙文的主体部分,内容的展现,人物的塑造,中心的表达,就是通过这些来实现的。
阅读记叙文要能明确这三个要素,即使不要求准确概括,也须达到能大体将这三点说出来的地步。
3.记叙文的是贯穿全文始终的一条脉落,体现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把所有材料联结成一个有机体。
所以说是文章的纲,抓住了这个纲,就能理顺文章的内容,掌握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4.常见的叙述顺序:按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
如:《一面》,文章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作者和鲁迅的见面经过,表现了鲁迅关心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的思想,并突出了“一面”给我的鼓舞。
: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也就是在记叙的时间上与事情的实际是相反的。
如:《背影》“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这是文章的开头一句,它开宗明义,落笔点题,用追叙的手法,再现了两年前作者终生难忘的往事。
七年级语文暑假作业 记叙类文章阅读
第13天记叙类文章阅读中考频度:★★★★★┇难易程度:★★★☆☆【2019年中考江苏扬州卷】阅读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瘸叔出行曾立力①瘸叔这儿至今仍保留着新年出行的习俗。
沿着村边转个圈,惊喜中捡回件颇具象征意义的物件,也有预先藏好的,讨个好彩头,求得一年的好兆头。
②本来瘸叔是不打算新年出行的,孤零零一个人,屋里穷得叮当响,哪有那么多讲究!年前,石头来送年货,鼓励他说:“瘸叔,新年只要你第一个出行,包你捡到宝贝。
若打空转身,我封个大红包赔你!”石头说这话时紧盯着瘸叔,一双眼睛闪闪发亮。
灶台上那封满地红的万字鞭,正在烘着去潮气,就是那天他带过来的。
按照老祖宗留下的规矩,新年出行,鞭炮一定要炸响,万万不可炸哑。
③打开门,一股冷风扑面而来,瘸叔打了个寒颤。
他炸响鞭炮,不曾想到鞭炮炸了一小段就停住了,瘸叔心里就打起了退堂鼓,也没有心思再点燃鞭炮。
但是已经开了门,只好硬着头皮往前走。
④瘸叔走出屋场坪,见前方影影绰绰中有两具黑影立在路中间。
这么早谁会站在寒风中等他?走近一端详:两捆半大小子高的棍子柴,死沉。
估摸着是石头弄的,“柴”“财”谐音,愿他今年发财,过上好日子。
⑤瘸叔一直走背字。
小时得过小儿麻痹,一只脚长,一只脚短;近年养猪猪瘟,养鸡鸡死,养鱼,一场山洪掀个底朝天,倒霉透顶!因此他一蹶不振,打不起精神。
经常叹气说:“命里只有八角米,无论如何不满升。
咸鱼翻身?想都别想!反正现在政策好,干脆等着吃低保。
”⑥石头是个大学生,读了一肚子的书。
这些年,村里人像中了邪似的往城里跑,他却从城里回到了村里。
看到瘸叔没起色,他总想帮一把。
他三番五次来劝瘸叔:穷不能穷志气,输不能输信心。
可石头说破天,瘸叔也不为所动。
⑦这两捆哑巴柴棍,就是石头说的宝贝?也太平常了吧,鬼才稀罕!诓他来吹北风,就这宝贝?黑暗中瘸叔鼻子眼里重重地哼了一声。
⑧新年出行,要的是一路顺风走到底,切忌打转走回头路。
风架着瘸叔继续前行。
再往前走是山塘,更是个大风口。
七年级记叙文阅读(附答案)
七年级记叙文阅读(附答案)七年级语文专项练——记叙文阅读练当我刚呱呱出生时,护士就不让妈妈见到我,悄悄地把我抱到哺婴室去。
医生温和而曲折地告诉她,我的左肘以下没有手。
有一天,7岁的我走出厨房嘀咕道:“妈妈,我不会削土豆皮,我只有一只手。
”妈妈在做针线活,她头也不抬地说:“你回厨房去削土豆皮,今后再也不许用这个借口拒绝干活了。
”我当然能削土豆皮,用我的右手持刀削皮,左上臂帮着托一下就行了。
妈妈知道办法总会有的,她常说:“只要你尽最大的努力,就没有你不会做的事。
”在我读小学二年级时,一天,老师要求我们从XXX这边荡到那边去。
轮到我时,我摇头示意不会荡。
有些孩子在背后笑我,我哭着回家。
当晚,我告诉了妈妈。
她拥抱我一下,并做出“让我想想办法”的表情。
第二天下午她下班后,把我带回到学校去。
她教我先用右手抓住杠棒,用力引体向上,再用左上臂夹住杠棒。
当我费力地照她说的做时,她始终站在一边鼓励我。
以后每天她都带我去练。
我永远不会忘记老师第二次把我们全体同学带到猴架处的情景。
我在猴架上熟练地荡来荡去,曾经取笑过我的孩子们都目瞪口呆。
这就是妈妈对待我的办法:她不代替我做什么,不宽容我,而是坚决认为我能找到办法自己干。
有一次我参加一个舞会,没有一个男同学来邀请我跳舞。
我回家后哭了,妈妈久久不发一言,然后说:“喔!亲爱的,总有一天那些男孩子和你跳舞时会跟不上你的拍子的,你会看到的。
”她声音虚弱嘶哑,我撕开蒙着头部的被子窥见她在流泪。
于是我懂得妈妈为我忍受了多少痛苦。
她从来不让我看到她哭泣,因为她不愿我感到内疚呀。
如今当我有不顺心的事时,总感到妈妈仍在我身旁,仍在对我说:勇敢地面对困难,没有解决不了的事。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第④段)。
kuī_______见答案:窥2.在第①段的横线里填上一个意为“温和而曲折地(表达意思)”的词:委婉答案:委婉3.比较一下第②段妈妈让“我”削土豆皮的事和第③段妈妈教“我”荡猴架两件事,说说母亲的表现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有所不同?答案:妈妈在两件事中都是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但在削土豆皮的事情中,妈妈更多的是给予指导和鼓励,而在教荡猴架的事情中,妈妈则更多的是陪伴和帮助孩子练。
七年级语文暑假专题练习—记叙文整体阅读鄂教版.doc
初一语文鄂教版暑假专题练习——记叙文整体阅读(答题时间:15分钟)月是故乡明季羡林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
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
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孤单。
因此,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胜数。
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
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
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
以后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山原来是这个样子呀!因此,我在故乡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
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象的。
至于水,我的故乡小村却天大地有。
几个大苇坑占了小村面积一半多,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烟波浩渺之势。
到了夏天,黄昏以后,我在坑边的场院里躺在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
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
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但也顾而乐之,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
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
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第二天一早起来,到坑边苇子丛里去捡鸭子下的蛋,白白地一闪光,手伸向水中,一摸就是一个蛋,此时更是乐不可支了。
我只在故乡呆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
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呆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近十一年。
重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
在这期间,我曾到过世界上将近三十个国家,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
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茫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异常喜欢。
七年级语文专题练习—记叙文阅读和答案
初一语文专题练习—记叙文阅读明月清泉自在怀读王维的《山居秒暝》时年龄还不,想像不来“松间明月”高洁,也不懂得“清泉石上”是怎么样。
我虽然读诗句背得滚瓜烂熟,其意义依然不懂。
什么空山,清泉,渔舟这些田园风物也只是朦胧,而乡野情致则更模糊了。
后来上了大学,有了些古文功底,常常自豪于同窗学友,翻来覆去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也能时常获得师长赞许,而后来深入乡材,那儿有田,却无松竹流泉;及至上了华山、峨眉山,并且专在月夜听泉,古刹闻钟,乘江南渔舟,访溪边浣女,都是寻找一维《山居秋暝》的那种灿烂意境,都为了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那份执着情结,一段时间,于世人纷杂之中,自以为林泉在胸,甚至以渔樵野老自居,说和同事纠纷,劝解祸中难人。
自以为心中有了王维,就了却了人间烦恼,看透了红尘纷争;更自以为一壶清茶,便函可笑谈古今。
真正进入了人生的生存程序——结婚、生子、住房、柴米油盐等等,才知道青年时代“明月松间照”式的“超脱”,只不过是少年时代“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浮雕和顺延。
真正对王维和他的诗的理解,是在经历了无数生命体验和阅历的堆积之后。
人之一生。
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泉里不能没有月辉,哲学家培根说过:“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灵秀。
”顶上的松阴,足下的流泉以及坐下的磐石,何曾因宠辱得失而抛却自在?又何曾因风霜雨雪而易移萎缩?它们自我中踏实,不变心性,才有了千年的阅历,万年长久,也有了诗人的神韵和学者的品性。
我不止一次地造访过终南山翠华池边那棵苍松,也每年数次带着外地朋友去观览黄帝陵下汉武帝亲手植柏,还常常携着孩子在碑林前面的唐槐边盘桓……这些木中的祖宗,旱天雷摧折过它们的骨干,三九冰冻裂过它们的树皮,甚至它们还挨过野樵顽童的斧斫和毛虫鸟雀的啮啄,然而它们全都无言地忍受了。
它们默默地自我修复、自我完善。
到头来,这风霜雨雪,这刀你中虫雀,统统化做了其根下营养自身的泥土和涵育情操的“胎盘”。
七年级语文暑假专题—记叙文整体阅读鄂教版
初一语文暑假专题—记叙文整体阅读鄂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暑假专题——记叙文整体阅读[教学过程]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试题,无一不有对记叙文阅读能力的考查,可见记叙文阅读的重要性。
从选材看,内容丰富、语言优美、贴近生活、易于理解。
材料更多的是选择反映亲情、友情,给予人生启迪的内容。
从试题设置看,一般由主观题占主导地位,其中开放性试题越来越多,着眼于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如2001年吉林省试题的第27题:“有人认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然而巴山的朋友‘常常显露了大量的慷慨’,又不需要报答。
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两种人生观的认识。
”记叙文的阅读,要明确有关的知识点,把握其文体特征。
一、记叙文的概念: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
中学阶段,为了教学的方便,常常把消息、通讯、人物传记、回忆录、寓言、童话、小说等,都划归到记叙文教学中。
二、记叙文的分类:从写作内容与方式看,可分为两类:简单的记叙文和复杂的记叙文。
从写作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四类:1. 写人的记叙文;2. 叙事的记叙文;3. 写景的记叙文(即散文);4. 状物的记叙文。
[学法点拨]做记叙文的阅读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初中三年,我们在课本中学习了大量精美的记叙文。
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
”我们应该从这些例子中学到阅读记叙文的一般方法,然后将这些方法应用到课外文段的阅读中去。
记叙文是我们生活和学习中最常用到的文体。
所以,一定要掌握阅读和写作记叙文的方法。
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所透露出来的信息显示:多读、善思会有利于学习和应试。
比如,从1999年起,国家教委就倡导开展多读书,读好书的活动。
2001年颁布的国家《语言课程标准》中更是列出了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推荐书目。
可见,开阔视野,丰富自己的阅读生活,会使你多方面受益。
二、具体步骤如下:1.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确中心。
第13讲记叙文阅读(二)-2023年新七年级语文暑假课(原卷版)
第13讲记叙文阅读(二)1.明确记叙文的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2.能运用记叙文的解题方法解决具体的阅读试题。
记叙文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一、赏析词语、句子1.常见题型(1)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2)体会第X段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好处(3)从词语运用、修辞方法、细节描写中任选一个方面,结合相关语句进行赏析。
(4)从文中画波浪线的a.b.两个比喻句中任选一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5)说说第段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含义2.解题方法词语的含义:(1)解题一般规律为:明确词语原义→揣摩词语语境义→准确把握引申义(比喻义或象征义)→紧密联系文章主要内容(文中主要人物性格、品格,故事情节、细节等)→联系文章主旨。
(2)理解词语意义技法:①理清思路,揣摩词语的概括义。
有的词语概括力很强,它们往往是某一内容的提领或概括。
②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的指代义:指示代词(这、那)的指代:看位置,先往前找,如果找不到再往后找;非指示代词的指代:从理解词义入手,来把握指代的内容。
答题格式:“××”词指代……③瞻前顾后,揣摩词语的特殊义或临时义:某个词语在某种语境中有特定含义,若换一个语境,这个意义就不存在了,理解和解释这个词义,首先要理解词语的本义;其次要分析语境义;第三联系作品内容和作者感情推断具体含义。
答题格式:“××”一词原指……(本义),这里指……(语境义),起到了……的作用。
④修辞义。
比喻、借代、拟人:结合语境,寻找本体;双关:要注意两层意思。
⑤把握词语的感情色彩。
有些词语在具体语境中有褒义词贬用或贬义词褒用,注意结合语境区分词语的感情色彩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作用或表达效果:(1)精确性作用。
指词语(主要为动词、形容词)在表达概念上的准确、恰当,修饰、限制、补充性词语在表意上的精确、严密方面的作用;(2)形象性作用。
指词语在写人、叙事、绘景中鲜明、具体、生动传神的作用(包括色彩性、音乐性)等;(3)情感性作用。
初一语文阅读理解记叙文
初一语文阅读理解记叙文在初一语文的学习过程中,阅读理解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在众多的阅读理解材料中,记叙文是最常见的一种文体。
记叙文以其生动的叙述、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主题,深受学生和教师的喜爱。
以下是一篇关于初一语文阅读理解记叙文的详细内容。
记叙文是一种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它通过讲述人物的经历、事件的发生以及环境的描绘,来展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对事物的认识。
在初一语文的记叙文阅读中,学生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技巧:1. 理解记叙文的六要素。
记叙文通常包含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和结果这六个基本要素。
在阅读时,学生应该能够迅速识别并理解这些要素,以便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 把握文章的主旨。
每篇记叙文都有其核心思想,即文章的主旨。
学生需要通过阅读全文,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把握文章的主旨。
3. 分析人物形象。
记叙文中的人物形象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应该学会从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等方面,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
4. 理解文章的写作手法。
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多样,包括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
学生需要学会识别这些手法,并理解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
5. 体会文章的情感。
记叙文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如喜悦、悲伤、愤怒等。
学生应该学会通过阅读,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感受文章的情感氛围。
6. 掌握文章的结构。
记叙文的结构通常包括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尾。
学生需要学会分析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的组织方式。
7. 进行深入的思考。
在阅读记叙文时,学生不仅要理解文章的表面内容,还应该进行深入的思考,对文章的主题和人物进行评价,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通过以上这些技巧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记叙文,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这些技巧也有助于学生在写作记叙文时,能够更加得心应手,写出有深度、有情感的文章。
总之,初一语文阅读理解记叙文的学习是一个不断探索和提高的过程,需要学生在阅读中不断积累经验,培养自己的语文素养。
初中记叙短文阅读理解
初中记叙短文阅读理解文章一:夏日的冒险夏天是一个适合冒险的季节。
这个夏天,我和几个好朋友一起决定去探险。
我们听说城市郊外有一个神秘的森林,里面有很多宝藏等着我们去发现。
一大早,我们带着背包和水壶出发了。
一路上,我们经过了繁忙的市区,走过了起伏的山坡,终于来到了那片神秘的森林。
进入森林后,我们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
凉爽的空气、绿油油的树木、鸟儿欢快的歌声,仿佛进入了一个童话世界。
我们兴奋地迎接着这次冒险。
我们沿着小路前行,时不时地遇到一些有趣的事情。
比如,我们看到了一只小松鼠在树上跳跃,看到了一只漂亮的蝴蝶在花丛中飞舞。
我们也玩起了捉迷藏游戏,追逐着快乐。
一路上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勇敢的探险家,充满了自信和冒险的决心。
终于,我们来到了森林的深处。
这里更加幽静,没有人声,只有鸟鸣和虫鸣。
我们探索着一个个山洞、瀑布,发现了很多新奇的生物和植物。
我们还发现了一个隐藏在岩石后面的宝箱,里面装满了各种色彩斑斓的宝石和金币。
我们兴奋地拿着宝物,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这次的冒险是如此美好,让我们忘记了疲劳和时间。
时间过得很快,太阳渐渐西斜。
我们决定返回城市,带着满满的回忆和美好的经历。
在回程路上,我们笑着分享着这次冒险中的点点滴滴,感叹着夏天的魅力。
这次冒险,并不需要我们去远方,只要有勇气和好朋友即可。
它让我明白,生活中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只要勇敢去追寻,我们会发现更多让我们惊喜的冒险。
文章二:乘风破浪我曾经看过一部电影叫做《乘风破浪》,它讲述了一个年轻人追逐梦想的故事。
电影的主人公是一个普通的大学生,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成功的创业者。
然而,他却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有人嘲笑他的梦想,有人质疑他的能力。
但是,他并没有气馁,他坚持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在竞争激烈的创业市场中寻找机会。
电影中,他曾经遭遇到了很多失败和挫折,但是他从来没有放弃过。
他相信自己的能力,勇敢地面对困难,不断寻找突破的机会。
最终,他创办的公司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七年级语文暑假专题--记叙文阅读同步练习人教实验版
初一语文暑假专题--记叙文阅读同步练习人教实验版(答题时间:30分钟)文段(一)远去了,母亲放飞的手刘心武从1950年到1959年,我8岁到17岁。
家里平时就我和母亲两人。
回忆那10年的生活,母亲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对我的哺育,都是非同寻常的。
物质上,母亲自己极不重视穿着,对我亦然,有得穿就行了;用的,如家具,也十分粗陋。
但在吃上,那可就非同小可了,母亲做得一手极地道的四川菜,且不说她能独自做出一桌宴席,令父亲的那些见过大世面的朋友交口称誉,就是她平日不停歇地轮番制作的四川腊肠、腊肉等,也足以叫邻居们啧啧称奇。
有人就对我发出警告:“你将来离开了家,看你怎么吃得惯啊!”但是母亲几乎不给我买糖果之类的零食,偶尔看见我吃果丹皮、关东糖之类的零食,她总是要数落我一顿。
母亲坚信,一个人只要吃好三顿正经饭,便可健康长寿,并且那话里话外,似乎还传递着这样的信念:人只有吃“正经饭”才行得正,吃零嘴意味着道德开始滑落——当然很多年后,我才能将所意会到的,整理为这样的文句。
母亲在饮食上如此令邻居们吃惊,被一致地指认为对我的“娇惯”和“溺爱”。
但跟着还有令邻居们吃惊的事。
那就是我家是大院中有名的邮件大户。
如果那几十种报刊都是我父亲订的,当然也不稀奇,但我父亲其实只订了一份《人民日报》,其余的竟都是为我订的。
就有邻居大妈不解地问我母亲:“你怎么那么舍得为儿子花钱啊!你看你,自己穿得这么破旧,家里连套沙发椅也不置!”母亲回答得很坦然:“他喜欢啊!这个爱好,尽着他吧!”1959年,我被北京师范专科学校录取,勉勉强强地去报了到。
我感到“不幸中的万幸”是,这所学校就在市内,因此我觉得还可以大体上保持和上高中差不多的生活方式——晚上回家吃饭和睡觉。
我满以为,母亲会纵容我“依然故我”地那样生活。
但是她却给我准备了铺盖卷和箱子,显示出她丝毫没有犹豫过。
母亲不仅把我“推”到了学校,而且,也不再为我负担那些报刊的订费,我只能充分地利用学校的阅览室和图书馆。
七年级暑假专题 记叙文整体阅读 试题
七年级语文暑假专题记叙文整体阅读制卷人:歐陽文化、歐陽理複;制卷時間:二O二二年二月七日1. 文学常识和其他文化常识2. 三种应用文的写作二. 复习要点文学常识和其他文化常识1. 进一步理解表达、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2. 认真记住所学过的重点作品的体裁、出处、作家的姓名。
但凡中国作家,要记清他们所处的时代〔朝代〕;外国作家要记住他们的国籍和所处时代,局部著名作家的评价也须记住。
三种最常用的应用文的写作〔一〕通知通知是一种上级对下级、组织对所属成员传达信息或者布置工作常用的应用文。
同级单位之间有什么事情需要互相转告,有什么活动需要请有关方面参加,也可以发通知。
通知的一般写法:〔1〕第一行中间写“通知〞两字,也可以根据情况写“紧急通知〞、“重要通知〞、“××〔单位〕关于×××的通知〞等。
〔2〕通知对象的名称,一般写在第二行,顶格写,下加冒号。
也可以先写正文内容,然后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此致〞,再起一行顶格写被通知者的称呼。
〔假如已写通知对象,后面可写“此致〞、“敬礼〞〕〔3〕在通知对象名称的下面,另起一行空两格写通知的详细内容,内容较多的可以分条写。
〔4〕在通知详细内容末尾的右下方写上发通知的单位和时间是,要分两行写,单位名称在上行,日期在下行。
有的还需要加盖公章。
[例如]通知家长同志:兹订于5月30日〔星期五〕下午6时,在各班教室召开六年级学生家长会,请准时出席。
此致敬礼!光明〔盖章〕2007年3月22日〔二〕汇款需要把一笔钱寄给某人或者某单位,就要到邮局去办理汇款手续。
邮局备有汇款通知单,要按格式要求填写上。
〔1〕汇款金额要用大写的汉字数字书写。
大写汉字数字如下: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
金额要紧接“人民币〞三字后面书写,不要留空隙。
后面还要加一个“整〞字,如“贰佰伍拾元整〞。
〔2〕收款人和汇款人的地址需详细填写上,不用简称。
初一暑假专题 阅读理解知识复习
初一暑假专题阅读理解知识复习阅读理解知识归纳(一)阅读考查要点在整体上,明确记叙的中心,理解记叙的要素、记叙的顺序,分析记叙的详略,理清记叙的线索,概括全文内容或概括事件内容或概括人物思想品质,评析人物性格,划分文章层次或指出文章结构模式,领会全文主旨,感受人物心理,理解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对表情达意的作用,从课文内容中体会出作者的态度、观点和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局部或细节上,理解中心和材料的关系,理解并品析重要文段,品味人物语言,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对词句的含义进行感受与品味,品味词语、句子、文段在文中的表达作用,辨析文中疑难之处,分析表达技巧或者手法,对文章艺术特色进行自由赏析,叙述自己的感受等等。
(二)知识梳理1、记叙的要素,叙述的方式。
2、新闻报道的文体知识。
3、记叙的顺序。
4、记叙中的描写。
5、记叙中的议论。
6、记叙中的抒情。
7、记叙的详略。
8、文章结构、线索方面的知识。
9、欣赏课文中优美、精辟的诗句。
10、分析、欣赏记叙文中的人物形象。
11、段落结构层次的划分,段落品析。
12、一定的联想能力,一定的生活知识与生活见闻。
(三)常见失误记叙文阅读常见的答题失误有:1、结构、层次划分不准确。
2、不能分析文中的线索。
3、对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或文中的情节不能进行准确的概括。
4、不能概括文中人物心理变化的过程。
5、不能辨识新闻报道的结构。
6、文段内容概括有误。
7、不能品析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句子的含义。
8、对词、句、文段的表达作用把握不准。
9、对文章行文中的技巧,如对比、照应等不能进行判断。
10、不能准确地、有层次地结合文章内容进行个性化的表达,如进行联想想象、自由赏析和迁移创新等。
(四)方法导引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叫记叙文。
记叙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记叙文既包括记叙性的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等,又包括一般的记叙性文章。
狭义的记叙文是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态变化和发展进行叙述和描写的一类文章,常见的如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游记、日记、参观记、回忆录,以及一部分书信等。
七年级语文暑假专题—记叙文鄂教版
初一语文暑假专题—记叙文鄂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暑假专题——记叙文[教学过程]一. 记叙文的快速阅读口诀1. 先读试题段落编号四字概括理清思路扫除障碍分析表达准确答题2. 看标题辨类型,查要素内容明。
理线索分段落,辨顺序布局清。
悟感情找目的,析手法理解深。
说明:(1)先读试题是为了熟悉阅读材料的考查要点,做到心中有数;(2)四字概括就是用四个字概括每一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3)扫除障碍就是给阅读材料中的生难字词注音并加解释;(4)文章的表达方式指叙述、描写、议论、说明和抒情;(5)文章的写作目的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
二. 记叙文的快速阅读1. 记叙文的阅读内容(考纲要求)记叙的六要素→记叙的线索→记叙的顺序→记叙的人称→记叙的中心和详略→记叙文的表达方式→文章的中心→关键性的语句→文章的主要内容→分析结构→划分层次→归纳段意→概括中心思想→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句→比较阅读2. 记叙文的快速阅读方法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状物、绘景为主要内容,以记叙为主,结合描写、议论和抒情等表达方式来表现中心思想的一种文体。
阅读记叙文要注意学会整体把握,全面分析。
要注意抓住以下几方面内容:(1)能找出记叙的六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了解记叙的线索:时线、地线、人线、事线、物线、情线等。
(3)明确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和插叙。
(4)了解记叙的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5)掌握记叙的中心和记叙的详略。
(6)辨析记叙文中运用的多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可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人物描写的主要方法有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细节描写,还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环境描写的主要方法有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7)能够抓住文章的中心,找出关键性的语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8)能够分析文章的结构,划分段落的层次,归纳段意和中心思想。
(9)能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句的深层含义。
七年级记叙文阅读理解训练
七年级记叙文阅读理解训练标题:一次难忘的夏令营经历我记得那是我七年级暑假的一个炎热的下午。
我报名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夏令营活动,期待着能度过一个充实而有趣的假期。
我们这次的夏令营地点是一个距离城市较远的山区营地。
早晨,我和同学们一起乘坐大巴车出发,一路上欢声笑语不断。
到达目的地后,我们被分成了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一位老师带领。
我的小组里有十几个同学,大家都很开心地互相认识并交流起来。
第一天的活动安排了徒步远足,我们沿着山间小径前行,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身处于山林之中,空气清新,鸟语花香,仿佛进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我们一边欣赏美景,一边畅谈着各自的想法和感受,欢声笑语不断。
第二天,我们进行了一场团队合作的游戏。
每个小组需要通过各种挑战和障碍物,共同完成任务。
这个游戏考验了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智慧。
在紧张而刺激的氛围中,我们通过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成功地完成了任务。
大家都感到非常骄傲和满足,因为我们证明了团结一致的重要性。
夜晚,我们举办了篝火晚会。
围坐在篝火旁,我们一起唱歌、跳舞,享受着欢乐的时光。
每个人都投入到其中,忘却了一切烦恼和压力。
那一刻,我们感受到了友谊和团结的力量,仿佛成为了一个大家庭。
最后一天,我们参加了户外拓展活动。
这是一项需要勇气和毅力的挑战,我们要攀爬高墙、穿越障碍等。
虽然有些困难,但我们鼓起勇气,相互鼓励,最终克服了所有的困难,成功地完成了挑战。
这让我们更加意识到自己的潜力和能力。
离别之际,我感叹时间过得真快。
这次夏令营经历让我收获了很多,不仅增长了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结识了一群可爱的朋友。
我们相互支持、互相帮助,在这个特殊的夏令营中共同成长。
回到家后,我将这次夏令营经历写成了日记,并向家人和朋友分享了我的快乐和感动。
我深信这段美好的回忆将伴随我一生,成为我成长路上最珍贵的财富。
题目: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
1.这次夏令营的地点是在哪里?A.城市B.山区C.森林D.海边2.在第一天的活动中,学生们进行了什么?A.游泳比赛B.徒步远足C.篝火晚会D.团队合作游戏3.在篝火晚会上,学生们做了什么?A.看电影B.听故事C.跳舞唱歌D.进行比赛4.学生们参加户外拓展活动时,需要克服什么困难?A.冷B.饿C.困D.高墙和障碍物5.作者觉得这次夏令营经历有什么重要意义?A.想家了B.得到了很多礼物C.认识了新朋友,学到了知识D.没有特别的意义答案:1.B2.B3.C4.D5.C。
初一暑期专项记叙文阅读练习
记叙文阅读学案卷[教学目标]:1.了解记叙文阅读的要点。
2.掌握记叙文阅读的技巧。
[教学过程]:(一)记叙文的概念: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
(二)记叙的六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三)记叙的人称:(四)第一人称:以“我”、“我们”的身份叙述。
“我”是其中的一个人物,第二人称: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中,出于直接抒情的需要。
但记叙文通篇一般不采用第二人称。
第三人称:指作者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把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经过告诉读者。
(四)记叙的顺序记叙的顺序指:记叙文材料安排方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
1、顺叙:记叙的材料按时间推移、地点转移和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叙述的方法。
2、倒叙:先把事件的结果写出,或先把后发生的事(或是某个突出的片断或结局)叙述出来,然后再按事情的发生发展记叙,最后落到结果,使首尾呼应。
其注意点:①开头一般先写结果,或是由眼前的事物引起回忆。
3、插叙:在顺叙过程中插入与中心思想有关的事件(五)方法:抓记叙的要素:写人为主的材料主要有:①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②人物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表现;③人物间的相互关系;④作者对人物的态度、感情。
记事为主的材料主要有:①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果;②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③场面、细节描写;④作者对事件的态度。
写景状物为主的材料主要有:①景物特征;②景物与人的关系;③景物描写中包含的思想感情;④作者对景物的态度感情。
(六)抓关键性词句(七)记叙的详略:确定记叙的详略的标准应是文章的中心思想。
[实战演练]背后那双眼(1)那一年,我读中二。
(2)清楚地记得:当时《南洋商报》有个服务版,每周都拨出一定的版位,让读者免费刊登“征求笔友启事”。
(3)我是个终日把自己囚禁于文字的女孩——既爱读,也爱写。
握在手中的那管笔,仿佛藏了千军万马,老是呼啸着想冲出来;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却是个木讷口拙而又孤僻离群的人,因此,以笔交友,对于社交生活一片空白的我来说,充满了一种难以抵挡的诱惑力。
初一记叙文阅读
初一记叙文阅读
初一学生是初中学习的起点,对他们来说,阅读是很重要的一项技能。
记叙文是初一阅读的一大类,它通过叙述事件、人物、景象等方式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下面是一些初一记叙文阅读的经验和技巧。
首先,要认真审题,了解文中的主题和情节。
有时候,一个小细节就可以给我们带来重要信息,而错过了这个细节,我们就可能无法理解全文的含义。
其次,要注意文中的人物形象。
人物的性格、行为和语言都可以反映出作者的态度和观点。
通过对人物的描写,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主题。
再次,要关注文中的语言运用。
语言的运用可以包括词汇、句子结构、修辞手法等。
这些因素可以让文本更加生动、形象,也可以表达作者更深层次的思想和感情。
最后,要注意文中的结构和组织。
一个好的记叙文通常会有一个清晰的组织结构,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
通过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节,也可以更好地分析文章中的语言运用。
总之,初一记叙文阅读需要我们细心、认真、耐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文章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记叙文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暑假专题——记叙文整体阅读[教学过程]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试题,无一不有对记叙文阅读能力的考查,可见记叙文阅读的重要性。
从选材看,内容丰富、语言优美、贴近生活、易于理解。
材料更多的是选择反映亲情、友情,给予人生启迪的内容。
从试题设置看,一般由主观题占主导地位,其中开放性试题越来越多,着眼于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如2001年吉林省试题的第27题:“有人认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然而巴山的朋友…常常显露了大量的慷慨‟,又不需要报答。
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两种人生观的认识。
”记叙文的阅读,要明确有关的知识点,把握其文体特征。
一、记叙文的概念: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
中学阶段,为了教学的方便,常常把消息、通讯、人物传记、回忆录、寓言、童话、小说等,都划归到记叙文教学中。
二、记叙文的分类:从写作内容与方式看,可分为两类:简单的记叙文和复杂的记叙文。
从写作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四类:1. 写人的记叙文;2. 叙事的记叙文;3. 写景的记叙文(即散文);4. 状物的记叙文。
[学法点拨]做记叙文的阅读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初中三年,我们在课本中学习了大量精美的记叙文。
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
”我们应该从这些例子中学到阅读记叙文的一般方法,然后将这些方法应用到课外文段的阅读中去。
记叙文是我们生活和学习中最常用到的文体。
所以,一定要掌握阅读和写作记叙文的方法。
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所透露出来的信息显示:多读、善思会有利于学习和应试。
比如,从1999年起,国家教委就倡导开展多读书,读好书的活动。
2001年颁布的国家《语言课程标准》中更是列出了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推荐书目。
可见,开阔视野,丰富自己的阅读生活,会使你多方面受益。
二、具体步骤如下:1.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确中心。
2. 看出文章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大体了解文章的思路,理清文章结构,划分文章层次。
3. 感受文章的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 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和句义,领会词句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5. 找出文中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抓住一段文字的中心,找出关键语句,体会这些语句的深层含义。
6. 欣赏文章中优美、精辟的语句,初步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和描写,体会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7. 阅读散文,要理解作者所写的人或事物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选材、组材的特点,体会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8. 阅读小说,要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人物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描写,了解故事的情节,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例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题。
挑山工(1)在泰山上,随处都可以碰到挑山工。
他们肩上架一根光溜溜的扁担,两端翘起处,垂下几根绳子,拴挂着沉甸甸的物品。
登山时,他们的一条胳膊搭在扁担上,另一条胳膊垂着,伴随登踏的步子有节奏地一甩一甩,以保持身体平衡。
他们的路线是折尺形的——先从台阶的一端起步,斜行向上,登上七八级台阶,就到了台的另一端,便转过身子,反方向斜行,到一端再转回来,一曲一折向上登。
每次转身,扁担都要换一次肩。
这样才能不使垂挂在扁担前头的东西碰在台阶的边沿上,也为了省力。
担了重物,照一般登山那样直上直下,膝头是受不住的。
但路线曲折,就使路程加长。
挑山工登一次山,大约多于游人们路程的一倍。
(2)你来游山,一路上观赏着山道两旁的奇峰怪石、峭岩绝壁、参天古木、飞烟流泉,心情喜悦,步子兴冲冲。
可是当你走过这些肩挑重物的挑山工的身旁时,你会禁不住用一种同情的目光,注视他们一眼。
你会因为自己身无负载而倍觉轻松,反过来,又为他们感到吃力和劳苦,心中生出一种负疚似的情感……而他们呢?默默的,不动声色,也不同游人搭话——除非向你问问时间。
一步步慢吞吞走自己的路。
任你怎样嬉叫闹喊,也不会惊动他们。
他们却总用一种缓慢又平均的速度向上登,很少停歇,脚底板在石阶上发出坚实有力的嚓嚓声。
在他们走过之处,常常会留下零零落落的汗水的滴痕。
(3)奇怪的是,挑山工的速度并不比你慢。
你从他们身边轻快地超越过去,自以为把他们甩在后边很远。
可是,你在什么地方饱览四处雄美的山色,或在道边诵读与抄录凿刻在石壁上的爬满青苔的古人的题句,或在喧闹的溪流边洗脸濯足,他们就会在你身边慢吞吞、不声不响地走过去,悄悄地超过了你。
等你发现他走在你的前头时,会吃一惊,茫然不解,以为他们是像仙人那样腾云驾雾赶上来的。
(4)有一次,我同几个画友去泰山写生,就遇到过这种情况。
我们在山下买登山用的青竹杖时,遇到一个挑山工,矮个子,脸儿黑生生的,眉毛很浓,大约四十来岁,敞开的白土布褂子中间露出鲜红的背心。
他扁担一头拴着几张黄木木凳子,另一头捆着五六个青皮西瓜。
我们很快就越过他去。
可是到了回马岭那条陡直的山道前,我们累了,舒开身子,躺在一块平平的被山风吹得干干净净的大石头上歇歇脚,这当儿,竟发现那挑山工就坐在对面的草茵上抽着烟。
随后,我们差不多同时起程,很快就把他甩在身后,直到看不见。
但当我们爬上半山的五松亭时,却见他正在那株姿态奇特的古松下整理他的挑儿。
褂子脱掉,现出黑黝黝、健美的肌肉和红背心。
我颇感惊异。
走过去假装问道,让支烟,跟着便没话找话,和他攀谈起来。
这个山民倒不拘束,挺爱说话。
他告诉我,他家住在山脚下,天天挑货上山。
一年四季,一天一个来回。
他干了近二十年。
然后他说:“你看俺个子小吗?干挑山工的,长年给扁担压得长不高,都是矮粗。
像您这样的高个儿干不了这种活儿,走起来,晃晃悠悠哪!”他逗趣似的一抬浓眉,咧开嘴笑了。
露出皓白的牙齿。
山民们喝泉水,牙齿都很白。
(5)这么一来,谈话更随便些,我便把心中那个不解之谜说出来:(6)“我看你们走得很慢,怎么反而常常跑到我们前边来了呢?你们有什么近道儿吗?” (7)他听了,黑生生的脸上显出一丝得意之色。
他吸一口烟,吐出来,好像做了一点思考,才说:(8)“俺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是一条道?你们走得快,可你们在路上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停下来呗!俺们跟你们不一样。
不能像你们在路上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
一步踩不实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
那样,两天也到不了山顶。
就得一个劲儿总往前走。
别看俺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
瞧,是不是这个理儿?”(9)我笑吟吟、心悦诚服的点着头。
我感到这山民的几句话里,似乎包蕴着一种意味深长的哲理,一种切实而朴素的思想。
我来不及细细嚼味,做些引申,他就担起挑儿起程了。
在前边的山道上,在我流连山色之时,他还是悄悄超过了我,提前到达山顶。
我在极顶的小卖部门前碰见他,他正在那里交货。
我们的目光相遇时,他略表相识地点头一笑,好像在对我说:(10)“瞧,俺可又跑到你前头来了!”(11)我自泰山返回家后,就画了一幅画——在陡直而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却一步步、不声不响、坚韧地向上登攀。
多年来,这幅画一直挂在我书桌前,不肯换掉,因为我需要它……1. 本文先写挑山工的群体形象,然后又突出一位挑山工的形象,这种写法是:_______________。
2. 题目是“挑山工”,文中却不断写“我”的见闻感受,“我”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 第(1)段详写挑山工的登山路线,用意何在?4. 第(2)段写游人看到挑山工的吃力和劳苦,为什么会生出“负疚似的情感”。
5. 第(5)段所说的“不解之谜”与上文的哪一句相照应,请用横线画出。
6. 用波浪线画出第(4)段外貌描写的句子,并概括挑山工的性格特征。
7. 《挑山工》一文在记人叙事的基础上,提示出一个人生真谛,请概括出来。
8. 去掉最后一段,文章结构仍然完整,作者为什么还要加上此段?解析:这是一道记叙文阅读题。
选文给我们讲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从中透视出这样一个人生哲理:“在人生的道路上,只有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的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才能取得成功。
”从试题设置看,第1题考查写法特点。
第2题考查记叙的线索。
第3题考查文章的表现手法。
第4题考查对文中关键语句的理解。
第5题考查文章内容的前后照应。
第6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第7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把握。
第8题考查对文章写作艺术的认识。
答案:1. 由面到点(或点面结合、由概括到具体)2. (1)线索人物(2)衬托挑山工的形象。
3. 为下文突出挑山工的形象作铺垫。
4. 因为自己身无负载,挑山工却肩挑重担。
5. 等你发现他走在你的前头时,会吃一惊,茫然不解,以为他们是像仙人那样腾云驾雾赶上来的。
6. “矮个子,脸儿黑生生的,眉毛很浓,大约四十来岁;敞开的白土布褂子中间露出鲜红的背心”。
“褂子脱掉,现出黑黝黝、健美的肌肉和红背心”。
“他逗趣似的一抬浓眉,咧开嘴笑了,露出皓白的牙齿”。
勤劳、淳朴(或勤劳、坚韧淳朴、幽默)。
7. 在人生的道路上,只有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才能取得成功。
8. 以画面再现了挑山工的形象,并写出挑山工的精神对“我”的鼓舞。
(或“深化文章中心”)例2:阅读下列短文,完成文后的问题:那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转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
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
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爪撂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
武松只一闪,闪在一边。
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
武松却又闪在一边。
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
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
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抡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
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
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
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
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
那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
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胞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
那只大虫急要挣扎,被武松尽力气捺定,哪里肯放半点儿松宽。
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
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扒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
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
那大虫被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
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伸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到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更动弹不得,只剩口里兀自气喘。
武松放了手,来松树边寻那打折的棒棍,拿在手里,只怕大虫不死,把棒棍又打了一回。
眼见,气都没了,方才丢了棒。
1. 文段中打虎三个回合动作描写极为传神。
请将第二、第三回合描写武松打虎的主要动词填在下表中的空格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