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化学必修2《第三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2、石油和煤重要的烃煤的干馏苯》234教案教学设计
鲁科化学必修2《第三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2、石油和煤重要的烃煤的干馏苯》256PPT课件 一等奖
![鲁科化学必修2《第三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2、石油和煤重要的烃煤的干馏苯》256PPT课件 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a27cb287581b6bd97e19ea20.png)
【类比迁移 】
苯的硝化反应:在浓H2SO4的条件下,苯能与浓HNO3在50~60℃时发生 取代反应。试写出其化学方程式。
硝酸结构式:
硝酸结构简式:
硝基
South Normal University
➢ 三探化学性质
(2)取代反应
②苯与浓硝酸
【注意】
+ HO-NO2
②根据凯库勒式可推测苯的性质有哪些?如何验证?
➢ 二探组成结构
定性·分析
实验内容 苯和酸性 KMnO4溶液
苯和溴水
实验现象
分为两层,上 层无色,下层 紫色
实验结论
苯不能使高锰酸钾 溶液退色,即二者 不反应
分为两层,上层橙 苯不能使溴水退色二 红色,下层无色 者并不反应(萃取,
属于物理变化)
③苯的结 构到底是 什么样的 呢?
实验结论:苯不存在碳碳双键,凯库勒式存在缺陷。
South Normal University
➢ 二探组成结构 现代·科学
(1)核磁共振氢谱图
苯只含一种氢原子,均为等效氢。
(2)不同类型的化学键键长
苯的碳碳键完全相同,是一种介于 单键和双键的特殊键。
C-C
苯中碳碳键
C=C
1.54×10-10m 1. 40×10-10m 1.33×10-10m
凯库勒说:“我们应该会做梦!那么我们就可以发现真理 ......但不要在清醒的理智检验之前,就宣布我们的梦”。
➢ 二探组成结构
凯库勒苯环结构的有关观点: (1) 6个碳原子构成平面六边形环; (2) 每个碳原子均连接一个氢原子; (3) 环内碳碳单双键交替。
凯库勒式
简写为
高中化学第3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第2节石油和煤重要的烃第2课时煤的干馏苯课件鲁科版必修2
![高中化学第3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第2节石油和煤重要的烃第2课时煤的干馏苯课件鲁科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9496fcf22af90242a995e572.png)
纯溴 光照 取代
乙烯
所有原子共面
溴水 无
加成
苯
平面正六 边形 纯溴
FeBr3 取代
酸性 氧化 KMnO4 不能褪色 反应 (aq)
溶液褪色
不能褪色
燃烧
火焰呈淡 火焰明亮,
蓝色
带黑烟
燃烧时火焰 明亮,带浓 烟
鉴别
不能使溴 水和酸性 KMnO4 溶液褪色
能使溴水和 酸性KMnO4 溶液褪色
将溴水加入 苯中振荡分 层,上层呈 橙红色,下 层为无色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苯分子中所有化学键之间的夹角都是120°。 () (2)苯分子中含有3个碳碳双键。( ) (3)苯与溴水混合振荡后静置,溴水褪色说明苯分子 中含有碳碳双键。( ) (4)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苯分子中 不含有碳碳双键。( ) (5)含有苯环的烃都属于苯的同系物。( )
1.烃是仅含C、H两种元素的有机物,C6H6属于烃 吗?是(填 “是”或 “否”)。
2.如何通过实验证明烃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 提示:若烃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则该烃能使溴的 四氯化碳溶液和酸性KMnO4溶液褪色。
3.乙烷与溴蒸气反应生成一溴乙烷的化学方程式为 CH3CH3+Br2―光―照→CH3CH2Br+HBr,反应类型为取代 反应;乙烯与溴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2=CH2+ Br2―→CH2BrCH2Br,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
原子直接相连,即
不能误写成
。
4.配制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液时,应将浓硫酸注 入浓硝酸中,切不可使混合顺序颠倒。
5.苯虽然没有碳碳双键,但在特殊的条件(镍作催 化剂加热)下能够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休息时间到啦
鲁科化学必修2《第三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2、石油和煤重要的烃煤的干馏苯》240教案教学设计
![鲁科化学必修2《第三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2、石油和煤重要的烃煤的干馏苯》240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7c50ed2be1e650e53ea995c.png)
惠东中学高一化学必修2学案本课时主编:名言采撷:用黄金般的光阴,换一堆无用的指责埋怨,这真是人生最悲哀的事情。
第1页第三章二节石油和煤重要的烃学案学案第1课时【预习导引】一、煤的干馏1.煤的组成2.煤的干馏(1)概念将煤使其分解的过程。
(2)主要产物及其用途干馏产物主要成分主要用途出炉煤气焦炉气粗氨水粗苯煤焦油焦炭二、苯1.组成与结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空间构型化学键特点C6H62.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水溶性密度熔、沸点毒性3.化学性质(1)性质实验根据教材“观察·思考”,并归纳填写方格内的空格。
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先向试管中加入3mL酸性KMnO4溶液,再加入1mL苯,振荡试管,观察现象先向试管中加入3mL溴的四月日班级:姓名:学号名言采撷:每个人都知道,把语言化为行动,比把行动化为语言困难得多。
——高尔基第2页氯化碳溶液,再加入1mL苯,振荡试管,观察现象(2)性质总结4.苯的用途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它广泛用于生产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农药、医药、染料和香料等;另外苯也是常用的有机溶剂。
课堂合作探究一、煤的干馏2.“三馏”——蒸馏、分馏、干馏比较(1)蒸馏:蒸馏是利用液体混合物中的各物质的沸点不同,通过加热使沸点较低的物质先汽化,再冷凝从而达到分离或除杂的目的,属于物理变化过程。
(2)分馏:对多组分混合物在一定温度下进行两次或多次蒸馏,属于物理变化过程。
(3)干馏:把固态混合物(如煤、木材等)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其分解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过程。
分馏和蒸馏的区别在于分馏是运用蒸馏原理,将多组分混合物通过控制不同的沸点范围使它们逐步分开的方法。
【例1】下列关于煤的干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将煤加强热而分解的过程叫做煤的干馏B.煤的干馏和石油的分馏的本质区别是干馏是化学变化而分馏是物理变化C.工业上苯、萘等物质可由煤干馏得到,它们主要存在于煤干馏所得的煤焦油中D.煤干馏的一个主要目的是得到冶金用的优质焦炭【概念理解】理解煤干馏注意的问题(1)煤干馏的过程中发生复杂的变化,其中主要是化学变化。
鲁科化学必修2《第三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2、石油和煤重要的烃煤的干馏苯》223PPT课件 一等奖
![鲁科化学必修2《第三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2、石油和煤重要的烃煤的干馏苯》223PPT课件 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e114609c6edb6f1aff001fb1.png)
某有机物仅由C、H两种元素组成,其中C%=92.3%, 它的蒸气的密度是相同条件下H2的39倍,试计算 其分子式。
苯 解:
M(有机物)= 39×2 = 78(g/mol) n(C) = (78×92.3%)÷12 = 6(mol) n(H) = 78×(1-92.3%)÷1 = 6(mol) ∴ 分子式C6H6
催化剂
+Br2 Fe
Br +HBr
溴苯(无色液体 ρ>1)
思考:如何证明苯与溴发生了取代反应
【探究实验6】
在一个大试管里,先加入1.5 mL浓硝酸,再加入2 mL浓硫 酸摇匀,冷却到55~60 ℃,然后慢慢地滴入1 mL苯,不断 摇动,使之混合均匀,然后放在60 ℃的水浴中加热10 min, 然后把混合物倒入另一个盛水的试管里。观察现象。
•试写出制取2,4,6-三硝基甲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H3
一定条件下
+3HO-NO2
O2N
CH3 NO2+3H20
NO2
2,4,6-三硝基甲苯
芳香烃: 含有苯环的烃
CH3 甲苯
-CH3 -CH3 邻二甲苯
CH3
CH3
-CH3 间二甲苯
CH3 对二甲苯
4、苯的同系物-----甲苯的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现象】 将反应后的液体倒入盛水的烧杯中,烧杯底 部有油状物淡黄色生成,有苦杏仁味。
【实验结论】 苯与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物中硝酸 发生取代反应,浓硫酸起催化剂、脱水剂,生成不溶于水, 比水重的无色油状液体硝基苯,常因不纯而显淡黄色。
注: 1、100℃以下,均 可采用水浴加热。
2、温度计悬挂在 水浴中。
凯库勒在1866年提出两点假设: (1)苯的六个碳原子形成闭合环状; (2)各碳原子间存在着单、双键交替形式。
鲁科化学必修2《第三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2、石油和煤重要的烃煤的干馏苯》270PPT课件 一等奖
![鲁科化学必修2《第三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2、石油和煤重要的烃煤的干馏苯》270PPT课件 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cffd03acaaea998fcc220eaa.png)
现象
与酸性
KMnO4
结
作用
论
点燃
现象 结论
与Br2 作用
与酸性 KMnO4 作用
点燃
Br2试剂 反应条件 反应类型
现象
结 论
现象
结论
烷烃 纯溴 光照 取代 不褪色
烯烃 溴水
加成 褪色
苯 纯溴 催化剂 取代 不褪色
不被酸性 KMnO4溶液 氧化
易被酸性 KMnO4溶液 氧化
苯不被酸性 KMnO4溶液氧 化
C2H4 (烯烃)
CnH2n(n≥2整数)
含有碳碳双键 褪色,发生氧化反应 褪色,发生加成反应
19 世纪英国科学 家 法拉第从煤气桶里 残留的油状液体中
提取得到了苯。
一、苯的物理性质
颜色 气液体
小于水
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5.5℃ 80.1℃
2、取代反应
(1)与溴反应
+ Br2
FeBr3
Br
+ HBr
注意 ①反应物:苯与液溴(与溴水不反应)
②反应条件:催化剂(Fe或FeBr3) ③只发生单取代反应(只取代一个H)
(2)与硝酸反应
+ HO-NO2
浓H2SO4 55℃~60℃
-NO2 + H2O
硝基苯
注意:
1、浓硫酸的作用——催化剂、吸水剂
向试管中加入少 量苯,再加入酸 性KMnO4溶液, 振荡静置
有分层现象,上层橙 苯不能使溴水褪色 红色,下层为无色 但溴在苯中的溶解度大于
在水中,可以从水中萃取 出单质溴
有分层现象,上层无 色,下层为紫红色
苯不能使酸性KMnO4 溶液褪色
苯不溶于水且密度小 于水。
鲁科化学必修2《第三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2、石油和煤重要的烃煤的干馏苯》224教案教学设计
![鲁科化学必修2《第三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2、石油和煤重要的烃煤的干馏苯》224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3a92c572cc58bd63086bd57.png)
第3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第二节第2课时煤的干馏苯一、教材学生的学情分析1、教材分析这一节的内容是必修II第3章第2节的第2课时——煤的干馏、苯。
必修II模块的有机化学内容是以典型有机物的学习为切入点,让学生在初中有机物常识的基础上,能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分析有机物,加深对机化学的理解。
芳香烃是高中化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高考中许多大题都涉及到芳香烃的内容。
苯作为芳香烃的典型化合物,通过笨的学习,为以后的芳香烃化合物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2、学情分析本方案的实施对象是高一下学生,他们通过对化学1和化学2的学习,已经构建了基本的化学知识框架。
应该是比较希望进一步探究和学习化学知识。
同时通过对化学2第三章的学习,学生对有机物的结构及其对应的性质已经有了基本的把握。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煤的综合利用,以及苯的来源,了解苯的物理性质,掌握苯的化学性质的一部分。
(2)掌握关于苯的基础实验和实验的研究方法。
(3)通过对苯的结构,对环状结构有基本的了解,对芳香烃有基本的了解。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通过探究实验,知道实验探究的过程和一般方法,形成化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
(2)、在实验探究中,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敢于质疑,增强团队精神。
(3)、学生通过进行实验探究活动,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观察、抽象概括形成规律性认识的能力和总结归纳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重视实验的科学态度和对学科实验的兴趣,培养与人合作的精神。
(2)、树立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思想,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苯的特殊结构——环状结构,它的键既不是单键,也不是双键,是一种特殊的键。
四、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为主,讲授法为辅的教学方法,兼顾与学生的互动交流,通过谈话法和采用“教师问,学生答”的形式与学生共同探讨钠及其化合物的探究实验,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法从实际社会生活中了解钠及其化合物的用途,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高中化学第3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第2节石油和煤重要的烃第2课时煤的干馏苯课件鲁科版必修2
![高中化学第3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第2节石油和煤重要的烃第2课时煤的干馏苯课件鲁科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91e0390b10661ed9ac51f309.png)
A.煤加强热而分解的过程叫做煤的干馏
B.煤中含有苯、甲苯、二甲苯等有机化合物
√C.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
D.苯、甲苯、二甲苯等可由煤干馏得到,存在于干馏所得的焦炉气中
解析 A项,干馏需要隔绝空气加强热,错误;
B项,煤本身不含苯、甲苯、二甲苯等有机物,这些有机物是煤的干馏产
物,错误;
错误;
苯在一定条件下也可发生加成反应,C项错误;
苯分子中不含有碳碳双键,不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D项正确。
解析
答案
思维启迪
(1)苯分子中的碳碳键是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故 苯兼有烯烃的加成反应和烷烃的取代反应的特征,且比烯烃的加成反应 和烷烃的取代反应困难。 (2)苯易发生取代反应,能发生加成反应,难被氧化(燃烧除外),其化学 性质不同于烷烃和烯烃。
例5 (2017·南平高一检测)下列实验能获得成功的是
√A.用溴水可鉴别苯、乙醇、苯乙烯(
)
B.加浓溴水,然后过滤可除去苯中少量己烯
C.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苯和正戊烷
D.可用分液漏斗分离硝基苯和苯
解析 A项苯中加溴水后分层,上层为溴的苯溶液(橙红色),下层为无
色水层,乙醇中加溴水不分层,苯乙烯(
内容索引
新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学 达标检测
新知导学
一、煤的干馏 1.煤的组成
物质:由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组成的复杂的混合物 组成 煤
元素:除含有 C、H 元素以外,还含有少量的 N、S、O 等 元素;混合物里的无机化合物主要含硅、铝、钙、铁等元素
2.煤的干馏 (1)概念:将煤 隔绝空气加强热 使其分解,叫做煤的干馏。
第3章 第2节 石油和煤 重要的烃
鲁科化学必修2《第三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2、石油和煤重要的烃石油的炼制乙烯...》354PPT课件 一等奖
![鲁科化学必修2《第三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2、石油和煤重要的烃石油的炼制乙烯...》354PPT课件 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bcc82260aeaad1f346933fac.png)
达标测试 当堂巩固
❖我最快 要求:独立答题
我最好 时间:
❖
基础达标题【3分钟】
深入思考题【2分钟】
巩固新知 拓展提升
【达标测试】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乙烯的分子式可写成(CH2)2 B.乙烯的最简式为CHCH C.乙烯分子是空间平面结构 D.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
巩固新知 拓展提升
4.写出实验中点燃和与溴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
小组展示,阐明原理
自学新知 合作探究
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中双键(或
三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 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巩固新知,突破难点
除此以外,乙烯还可以与其他物质发生加成 反应,试着写出氢气、氯化氢、水的反应。
拓展提升,突破重点
根据所学想一想 丙烯CH3—CH=CH2 的化学性质。
闭卷答题
2分钟独立完成学案【学习 任务1】的内容
比一比谁做的更好更快。
自学检测 交流提升
❖1.1分钟时间查阅课本; ❖2.各小组互评互纠; ❖3.若出现解决不掉的 问题,
可以借助手中的模型;
自学新知 合作探究
二、乙烯的性质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阅读课本《观察 思考》的内容 认真观察视频并做好记录
BC2..混混.甲合合烷气气通通中过 过混盛盛有足蒸少量馏溴水量水的乙的洗烯洗 气气瓶深思瓶入考
D如.混何合气除跟去适?量氯化氢混合
拓展提升 合作探究
【课堂延伸Leabharlann 我是小小化学家已知:乙烷与甲烷相似,能与氯气 发生 取代反应。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两套实 验方案来制备一瓶较纯净的一氯乙烷, 并对比方案阐述优劣。
鲁科化学必修2《第三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2、石油和煤重要的烃煤的干馏苯》246教案教学设计
![鲁科化学必修2《第三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2、石油和煤重要的烃煤的干馏苯》246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8010c9a763231126fdb1164.png)
《煤的干馏苯》预习案课前准备:认真阅读课本70页-73页,带着下列问题来阅读一、煤的干馏1.煤的组成成分有哪些?2.煤燃烧能提供我们所需要的能量,为何不宜直接燃烧?3.如何从煤中提取有价值的化工原料?4.什么是煤的干馏?5.煤干馏的主要产物和用途如何?(认真阅读表格3-2-1)6.煤的干馏和石油的蒸馏有什么区别?分别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二、回顾烷烃和烯烃的性质1.烯烃的代表为石油的分馏产物-乙烯,乙烯能发生哪些区别与甲烷或乙烷的化学反应?乙烯的典型反应是什么?如何鉴别一种气体为乙烷还是乙烯?提示:乙烯的结构简式为,是不饱和烃,含有碳碳双键,能够发生加成反应(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双键上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分子的反应属于加成反应。
)最典型的加成反应为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的加成。
(1)将过量的乙烯通入盛有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的试管中,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就会由橙红色褪为无色,发生加成反应。
而烷烃是碳碳单键的结构,易取代,不能加成,因此可以用溴的四氯化碳来鉴别烯烃和烷烃(也就是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2)将乙烯通入盛有酸性KMnO4溶液的试管中,试管内紫色就会褪去,酸性KMnO4溶液可以将乙烯氧化为CO2,甲烷结构为正四面体,比较稳定,不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
所以借助酸性KMnO4可以来鉴别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即烯烃和烷烃。
2.烷烃也叫饱和烃,什么是烷烃?烷烃的通式是什么?含一个双键的烯烃的通式是什么?三、预习苯的结构与性质1.苯的物理性质有什么?2.苯的分子式是什么?试着计算一下苯中含碳百分量为多少?含氢百分量为多少?3.C6H6是不是饱和烃?如何判断一个烃是饱和烃还是不饱和烃?4.苯的结构式是什么?结构有什么特征?5.苯的凯库勒式是不是苯的真实结构?如何验证苯环中是否存在碳碳双键?提示:根据乙烯的特征反应来思考如何判断碳碳双键的存在?6.苯的特殊结构决定了苯可能具有什么化学性质?烷烃(含有碳碳单键)能发生哪些化学反应,烯烃(含有碳碳双键)能发生典型的化学反应?。
高中化学第3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第2节石油和煤重要的烃(第2课时)煤的干馏苯课件鲁科版必修2
![高中化学第3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第2节石油和煤重要的烃(第2课时)煤的干馏苯课件鲁科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b996fe36b4daa58da0114acb.png)
点燃 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C6H6+15O2――→12CO2+6H2O 。
(3)取代反应 ①苯与浓硝酸发生取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甲苯与浓硝酸发生取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特别提醒] (1)苯的化学性质总结为:易取代、能加成、难氧化。 (2)苯与溴水不反应,能萃取溴水中的 Br2 使其退色;但苯 与液溴反应: (3)苯、浓硝酸、浓硫酸混合发生取代反应时,不可先将浓 HNO3 逐滴加入浓 H2SO4 中,以免引起液体飞溅,而应将浓 H2SO4 逐渐加入浓 HNO3 中,然后再把苯逐滴加入混酸中。
熔沸点
沸点为80.5 ℃熔点为5.5
无色 _____
________ ____ 比水__ 特殊气味 液体 小
难溶 _____
____ 有毒
℃,当温度
低于5.5 ℃时,
会凝结成
无色晶体 _________
3.化学性质 (1)稳定性:苯不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也 不能被 KMnO4(H+)溶液氧化。 (2)可燃性:燃烧时产生 明亮而带有浓烟 的火焰。完全燃
第 2 课时
[课标要求]
煤的干馏
苯
1.了解煤的干馏及其产品的应用。 2.了解苯的分子结构特征、物理性质和用途。 3.掌握苯的化学性质。
1.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其分解的过程,叫做煤的干馏。属于 化学变化。煤干馏产物:炉煤气(焦炉气、粗氨水、粗苯)、 煤焦油、焦炭。 2.苯是一种无色、有特殊气味、有毒的液体,密度比水小,难 溶于水。常作为有机溶剂。 3.苯分子为平面正六边形结构,6 个碳原子和 6 个氢原子在同 一平面上,6 个碳原子构成正六边形。苯环上的碳碳键完全 相同,是一种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 4.苯与酸性 KMnO4 溶液、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均不反应,能萃 取溴水中的 Br2。 5.
鲁科化学必修2《第三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2、石油和煤重要的烃煤的干馏苯》236教案教学设计
![鲁科化学必修2《第三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2、石油和煤重要的烃煤的干馏苯》236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df530fa011ca300a7c3905c.png)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第二课时)苯一、教材分析:必修模块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是以典型有机物的学习为切入点,让学生在初中有机物常识的基础上,能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加深对有机物和有机化学的整体认识。
选取的代表物都与生活联系密切,是学生每天都能看到的、听到的和摸到的,使学生感到熟悉、亲切,可以增加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必修模块的有机化学具有双重功能,一方面为满足公民基本科学素养的要求,提供有机化学中最基本的核心知识,使学生从熟悉的有机化合物入手,了解有机化学研究的对象、目的、内容和方法,认识到有机化学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能用所学知识解释和说明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和物质用途;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的学生,打好最基本知识基础、帮助他们了解有机化学的概况和主要研究方法,激发他们深入学习的欲望。
苯就是几种典型代表物之一,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被列为必修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苯的物理性质、分子结构、化学性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从结构角度深化学生对苯的认识,建立有机物“(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认识关系,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形成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苯分子结构中特殊的化学键决定了苯的化学性质。
它是对中学阶段烃类成键知识以及性质的总结与拓展。
学好苯的知识对后续有机物的学习具有指导作用。
通过这节课,学生基本掌握了有机化学的学习方法,能利用物质的结构推断物质的性质,利用物质的性质来推断物质的结构。
二、学生情况分析: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在学习苯的知识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甲烷、乙烯,初步掌握了碳碳单键、碳碳双键的结构特征和特征反应。
根据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这些知识就是学生学习新知识之前已经具备的“先行组织者”,苯有关知识的学习要以此为基础,注意新知识和“先行组织者”之间的联系。
学生运用“先行组织者”对苯分子的结构进行推测,继而根据分子结构推测苯的化学性质。
鲁科化学必修2《第三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2、石油和煤重要的烃煤的干馏苯》239教案教学设计
![鲁科化学必修2《第三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2、石油和煤重要的烃煤的干馏苯》239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3f64aa03968011ca200915c.png)
第三章第二节煤的干馏苯教案设计一、教学课题知识目标:1.了解苯的组成和结构特征,掌握苯的主要性质;2.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结构─性质─用途”关系的认识;3.了解煤的干馏能力目标:1.观察分析,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了解苯的物理性质;2.围绕结构,通过假设、实验探究等,理解苯的化学性质。
德育目标:1.苯的凯库勒式的发现过程是对学生进行“勤奋─机遇”关系教育的良好素材;2.苯的分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是对学生进行“内因─外因”辩证关系教育的典范;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
二、教材分析1、本节教材背景《石油和煤重要的烃》是鲁科版高一化学2(必修)第三章的第二节,讲授需3个课时。
本教学设计是第3课时。
在此之前,学习了烷烃、烯烃(分属饱和烃和不饱和烃)的结构和性质,非常适合对苯的学习。
2、学情分析学生已基本掌握烃的结构与化学性质间的相互联系,熟悉了加成和取代两种典型的有机反应。
同时学生已较初步确立学习有机化学的思维方式,即“结构”决定“性质”。
大多数的学生具备通过阅读课本的实验说明,独立完成实验以及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
因此,掌握本节化学知识并不困难。
但是,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还不强,尤其缺乏大胆质疑的意识。
3、教学重点与难点:苯的结构特点。
引导学生以假说的方法探索苯的结构过程4、教学媒体:实验、模具、投影、电脑动画。
三、教学方法自主合作、实验探究等。
本节课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实验、苯分子结构假说的提出和验证串联起来,通过化学史教育和现代教育手段的运用,培养了学生多种能力,使学生初步了解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打下基础。
苯是这一章的一个转折点,由链烃转向环烃的学习。
教学过程中采用低起点、小坡度、密台阶的方式。
从兴趣入手,正面向学生展示教学思路,突出主线,使学生真正成为主体,老师起到主导的作用。
通过学生实验,进行性质探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鲁科化学必修2《第三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2、石油和煤重要的烃石油的炼制乙烯...》424教案教学设计
![鲁科化学必修2《第三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2、石油和煤重要的烃石油的炼制乙烯...》424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25fce4850e2524de5187ed6.png)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位于化学必修2的第三章的第二节—石油和煤重要的烃。
乙烯是继烷烃之后,对不饱和烃首次学习,为今后不饱和烃的学习奠定基础。
着重介绍乙烯分子的组成和结构,乙烯的性质和重要的有机反应——加成反应。
乙烯的分子结构是掌握乙烯化学性质的基础,乙烯性质的重点放在化学性质上。
而在讲授乙烯的性质时,又紧紧围绕乙烯的结构展开,因此本节课在介绍性质之前,先从乙烯分子结构入手。
利用乙烯的加成反应可以制备物质介绍乙烯的用途,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结构、性质、用途的关系。
乙烯是重化工原料,在工农业、生活、能源占重要地位。
通过性质学习,深化在整个有机化学及生活中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①学生已经学习了甲烷和烷烃的性质,对烃有一定的认识,但对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比较陌生,不了解物质的空间结构,对有机反应的产物判断和书写结构式、结构简式都比较困难。
②具备一定理解、推理能力,合作探究的习惯逐渐养成。
【课标分析】素养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通过观察能辨析乙烯的形态,初步掌握乙烯的物理性质;能从乙烯的微观层面理解其组成、结构和性质的联系,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应用”的观念;能根据乙烯的微观结构预测可能具有的性质,并能解释其原因。
素养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基于乙烷的结构和碳原子成键方式,分析推理乙烯的结构;根据推理搭建乙烯模型,并能运用模型解释乙烯的化学性质。
素养3: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对于乙烯的化学性质大胆进行推测,设计并优化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操作,能对观察记录的实验信息进行加工并获得结论;能和同学交流实验探究的结果,提出进一步探究的设想。
素养4: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实验操作要具有安全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利用加成反应制备物质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认识化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联系,认识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
【教学重点和难点】乙烯的结构特点和主要性质。
乙烯的加成反应。
【教学策略】类比学习、实验探究、交流研讨、归纳提升。
鲁科化学必修2《第三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2、石油和煤重要的烃煤的干馏苯》264PPT课件 一等奖
![鲁科化学必修2《第三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2、石油和煤重要的烃煤的干馏苯》264PPT课件 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ff16bd88eff9aef8941e06aa.png)
二、苯的物理性质 苯是一种 无色、有 特殊气味 、有 毒 的 液体 ,密度比 水 小 , 难 溶于水,熔、沸点 低 ,当温度低于5.5 ℃时, 苯就会凝结成无色的 晶体 。
三、苯的化学性质
解决_燃__煤_污__染__、提高__燃_煤__热__效_率__、获取_有__价__值_化__工__原。料 4 、 煤 的 干 馏 _ _将_煤_ _隔_ _绝_空_ _气_ _加_强_ _热_ _使_其_ _分_ _解_的_ _过_ _程_ _ 。
5、产品:
、
、
。
产品:
1.黑灰色固体 (焦炭)
2.点燃导管尖嘴处,有 淡蓝色火焰燃烧 焦炉煤气:氢气、甲 烷 、乙烯、 一氧化碳
(C )
A.甲烷 B.苯 C.乙烯 D.乙烷
CH2 CH2
CH2 CH2
CH2
环己烷
【总结】苯的化学性质为:难 氧化 ,易 取代 , 能 加成 。既有 饱和 烃的性质,又有 不饱和 烃的性质 但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溴的CCl4溶液(或溴水)褪 色。这是由于苯分子中的 特殊碳碳共价键 决定了它的特
殊化学性质
四、应用: 重要的化工原料,常用有机溶剂。
当堂检测
1、下列关于苯分子结构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
A、苯分子中含有3个C=C键和3个C-C键 B、苯分子为正六边形分子,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内 C、苯环上的碳碳键是一种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 的独特的键 D、苯分子里6个C-H键完全相同
2.下列关于苯的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D )
D.在苯中滴入溴水,溴水褪色 ; 乙烯自身生成聚乙烯的反应
鲁科化学必修2《第三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2、石油和煤重要的烃煤的干馏苯》243教案教学设计
![鲁科化学必修2《第三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2、石油和煤重要的烃煤的干馏苯》243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ddec5eb31b765ce04081464.png)
煤的干馏苯(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苯的组成和结构特征,掌握苯的主要性质;2.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结构─性质─用途”关系的认识;3.了解煤的干馏。
过程与方法:1.观察分析,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了解苯的物理性质;2.围绕结构,通过假设、实验探究等,理解苯的化学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苯的凯库勒式的发现过程是对学生进行“勤奋─机遇”关系教育的良好素材;2.苯的分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是对学生进行“内因─外因”辩证关系教育的典范;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
(二)学情分析1.教学对象普通高中高一学生2.学生特点高一的学生思维灵活,具有较高的求知欲,容易调动学习热情,心理逐渐成熟,对于事物与知识有自己的见解及看法。
但是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仍得不到很大的训练与提高。
通过前面烷烃、烯烃的学习,学生对有机物已有一定的认识,也有了一定的有机物基础,本节中,学生将全新接受单键、双键以外的一种特殊的键。
(三)教学设计思路分析1.教学设计思路根据本节内容,设计了以“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的两条线索贯穿整个课堂,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师是辅助。
本节设计了部分的性质实验,通过这些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以及思维的激活,并培养学生通过运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教师主线主要设计思路如下:学生主线↓↓↓←→↓↓↓←→↓↓↓←→↓↓开始导课,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对象。
学习苯的物理性质苯的结构探究以苯的用途开端,引出本机的教学对象:苯根据自己查阅的资料,跟随教师进入课堂。
展示苯的实物,给学生以感性的认识,加深学生对苯的物理性质的认识。
观察实物,结合课本,掌握苯的物理性质。
通过实验,让学生大胆猜测苯的结构,最后揭示苯的结构探究的过程。
加深学生的记忆。
跟随教师思路,通过观察实验,自己对苯的结构进行猜测,在这过程中做好笔记。
←→2.教学设计亮点本节课设计了让学生自主探究苯的分子结构的活动,最大程度激发了学生的思维。
鲁科化学必修2《第三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2、石油和煤重要的烃煤的干馏苯》263PPT课件 一等奖
![鲁科化学必修2《第三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2、石油和煤重要的烃煤的干馏苯》263PPT课件 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5f913a525022aaea998f0faa.png)
苯的化 学性质
氧化反应:燃烧
溴代反应 取代反应
硝化反应
加成反应: 与H2
一、组成:C6H6 二、结构:
本课小结
三、性质: 1、物性: 2、化性:
四、用途:
拓展研学
1、甲烷、乙烯、苯的化学性质比较
结构特征 燃烧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甲烷
乙烯
苯
单键
碳碳双键 单、双键之间
易燃,完全燃烧时生成CO2和H2O
【反馈练习】下列两个结构简式所表示的有机化合物 是同一物质吗?
推测苯的化学性质
根据苯分子中的碳碳键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
独特的键, 请你推测:苯有什么化学性质?
【猜想与假设】
苯的特殊结构
苯的特殊性质
饱和烃
不饱和烃
(取代反应) (加成反应)
苯的化学性质
1、可燃性:2C6H6 + 15O2 点燃 12CO2 + 6H2O
重点:从键的角度正确认识苯的分子结构; 运用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预测苯的化学性质。
难点:从键的角度正确认识苯的分子结构。
煤的综合利用
苯 的 用 途
苯的物理性质
❖颜 色:无色 ❖气 味: 特殊气味 ❖状 态: 液体 ❖密 度: 比水小 ❖挥发性:易挥发。
熔点:5.5℃;沸点:80.1℃ 用冰冷却,苯凝结成无色晶体。
❖溶解性: 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毒性: 有毒
苯分子的结构
(一) 组成:C6H6
(二) 结构:
球棍模型
结构式:
结构简式:
或
【提出问题】按照苯的分子式,它可能存在的结构? 【猜想】
(1)CH≡C—CH2—CH2—C≡CH (2)CH3—C≡C—C≡C—CH3 (3)CH2=CH—CH=CH—CH=CH2 (4)CH2=C=CH—CH=C=CH2 (5)CH≡C—CH2—CH2—C≡CH
鲁科化学必修2《第三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2、石油和煤重要的烃煤的干馏苯》248教案教学设计
![鲁科化学必修2《第三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2、石油和煤重要的烃煤的干馏苯》248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1dd67496f1aff00bfd51e64.png)
第2课时苯的结构和性质一、教学目标1.知道苯的物理性质以及苯的结构特点、主要化学性质和在化工生产中的作用。
2.掌握苯的取代和加成反应.氧化反应以及其相关的实验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苯的加成反应与取代反应,并能从结构上认识其反应特点。
教学难点:苯的结构与其化学性质的关系,苯的取代反应与烷烃取代反应的区别。
三、教学所需仪器与试剂试管.滴定管.苯溶液.含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高锰酸钾溶液四、教学过程【复习回顾】从烷烃、烯烃结构的角度复习烷烃烯烃的性质。
【过渡】这节课我们学习一类具有特殊结构的有机物——苯【引入】苯是1825年由英国化学家法拉第首先发现的。
与乙烯一样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展示ppt并提问: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材料里面有笨的存在?展示ppt上的几幅图片,让学生了解苯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并说明苯在今天得生活中是无处不在,那么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苯的性质以及其结构。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阅读并讲解)19世纪欧洲许多国家都使用煤气照明,煤气通常是压缩在桶里贮运的,人们发现这种桶里总有一种油状液体,但长时间无人问津。
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对这种液体产生了浓厚兴趣,他花了整整五年时间提取这种液体,从中得到了苯——一种无色油状液体。
【教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苯的物理性质(引导学通过上述实验结合书本(P69第二自然段),并归纳出苯的物理性质.)【板书】一.苯的物理性质(归纳苯的物理性质并讲解)颜色:无色气味:有特殊气味状态:液态密度:比水小溶解性:不溶于水,和水混合会出现分层现象,且密度比水小,苯在上层熔点:5.5℃沸点:80.1℃易挥发,(常温下为液体,如果用冰水冷却,苯可以凝结成无色的晶体)【问题讨论】如何用实验方法确定苯与水分层后,上层是苯?还是水?【教师】那么苯的分子结构到底是怎样的呢?(引导学生阅读课本71页,第三第四自然段凯库勒发现苯环结构的传奇——(“梦的启示”)【教师】阅读完毕再引导学生写出凯库勒悟出的苯分子的结构式(凯库勒式)并写出它的简写式(自己可在黑板上演示一遍)【板书】二.苯的结构【思考与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请分析凯库勒苯环中碳原子成键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苯的教学设计申莉莉一、设计思路通过创设情景:观看学生自己查阅资料编排的话剧埋下伏笔,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苯的学习兴趣。
这是什么物质?再通过简单实验自行总结苯的物理性质,再从结构角度深化认识苯的结构,有利于学生掌握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苯的结构的推理,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深刻认识苯的结构,培养了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学生动手制作模型,写结构式等,再次促进学生对有机物结构的认识,体现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学科核心素养,由结构决定性质推测出苯的化学性质,既具有饱和烃的性质,也有不饱和烃的性质,再进行化学性质的重点探究。
通过让学生书写方程式,发现问题,教师改正,加深了同学们的理解与认识。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位于化学必修2的第三章的第二节,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苯又是芳香烃化合物中最简单、最基本的一个物质,掌握了苯的性质可以为后面选修5中系统的研究芳香烃及其衍生物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中,苯结构中特殊的化学键决定了苯的化学性质是教学的重点内容,但真正用杂化轨道理论及价键理论中的大∏键来解释苯分子的结构那又是选修3中的内容,所以此时只要引导学生结合前面第一章中所学的化学键的知识,把苯中的化学键理解为是介于单双键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化学键即可。
同时,学习必要的化学实验技能,体验和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是新课标的要求,因此在这里有必要借助一些有关苯的性质的实验来讨论一些重要实验装置的作用,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但实验设计要考虑到苯的毒性。
三、学情分析此时,学生刚学有机,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我们应充分抓住这一点进行引导探究式教学,多做实验、多设计探究活动,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学生在学习“苯”之前已学习了烷烃——甲烷、烯烃——乙烯,初步掌握了碳碳单键、碳碳双键的一些特征反应,少部分学生甚至还有碳碳叁键及环的概念,具备了一定的“先备知识”,这正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必要的知识基础。
我们应引导学生对比前面刚刚学过的甲烷和乙烯的性质得出苯的独特的性质,帮助他们建立有机物“结构——性质——用途”的认识关系,逐步熟悉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
需要注意,此时学生有机知识储备并不多,更谈不上知识的综合整理,因此教学中应注意不能随意增加难度,随意补充知识如苯的磺化反应等,更不能将知识面拓展到苯的同系物甚至芳香烃,这样会加重学生的负担,使学生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苯的分子结构,了解苯的来源和物理性质,了解苯的可燃性、稳定性、取代反应等化学性质及主要用途和毒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趣味话剧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再通过学生自己做实验自主了解苯的物理性质;通过对苯分子式的可能结构的分析,然后实验探究,再根据提供的信息资料分析最后得出苯的特殊结构,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通过实验演示理解苯的化学性质,同时通过重要实验装置的探讨培养实验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自主探究的科学精神;通过对“谁发现了苯的结构?”史实真实性的追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诚实质朴的科学品质。
五、教学重难点苯的结构探究;了解苯的化学性质。
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认真观看学生查阅资料编排话剧,上台表演,下面同学认真观看,提取其中的信息通过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同时话剧表演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苯的兴趣。
现在我们正式来学习苯这种物质。
看看它是何方神圣?19世纪初,由于冶金工业的迅速发展,需要大量的焦炭,而产生焦炭时会产生副产物煤焦油。
当时,由于人们的认识有限,煤焦油被当为废物扔掉,污染环境,造成危害。
而科学家法拉第历经艰辛,花了整整五年时间从煤焦油提炼出今天我们所上的这种化合物——苯。
从我刚才的描述中,我们知道苯来自于煤焦油,是工业中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在今天也是应用广泛,无处不在。
可用于合成我们生息息相关的三大合成材料——合成纤维、合成树脂以及合成橡胶,还可以合成医药、农药和燃料等一系列化工产品。
既然苯在生活中这么重要,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苯的庐山真面目吧。
了解社会背景,体会苯在生活中应用。
学生了解学习的化学物质与生活息息相关,体会到化学来源于生活的理念。
请同学们先在试管中加入2ml苯,观察苯的颜色、状态,并闻味。
再加入5ml水,振荡,观察现象,然后请同学们总结出苯的物理性质,教师进行补充。
学生做实验并思考问题,并且总结出苯的物理性质学生自己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
凯库勒在1866年发表的“关于芳香族化合物的研究”一文中,提出两个假说:1.苯的6个碳原子形成环状闭链,即平面六边形环。
2.各碳原子之间存在单双键交替形式。
分析凯库勒提出的苯的结构式,你认为苯可能有哪些化学性质?如何实验验证你的推测?学生认真思考,回顾之前知识设计实验。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教师总结:我们知道化学是一门试验的科学。
那么让我们通过试验来检验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这些实验是:试验一、向试管中加入少量苯,再加入溴水,震荡后观察试验现象。
实验二:向试管中加入少量苯,再加入高锰酸钾溶液,观察试验现象。
认真思考,听讲。
了解实验对于物质的结构推断的重要性。
得出苯的结构式。
了解苯的结构式通过同学们的实验,我们知道,溴水、高猛酸钾溶液都没有褪色。
说明苯中不存在碳碳双键。
这说明凯库勒式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
实际上经过研究发现苯中的碳和碳之间的键是一种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特殊的键。
听讲,知道苯中的碳和碳之间的键是一种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特殊的键。
知道苯中的碳和碳之间的键是一种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特殊的键。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手中的苯的结构,我请以为同学上台给大家介绍一下他的模型是如何制作出来的?每个球都代表什么?认真观察手中的模型,进行对比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根据同学们制作的模型和讲解,总结苯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空间结构总结,书写笔记书写巩固在学习完苯的物理性质以及分子式,结构简式和结构后,我们知道结构决定性质,我们来学习苯的化学性质,苯的特殊结构决定苯的特殊性质,既有饱和烃性质,也有不饱和烃的性质听讲了解这个时间段学习的重点一、取代反应(一)苯与溴的取代反应同学们可能会有疑惑,刚刚说苯和氯气在光照条件下不能发生取代反应,说明苯碳碳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碳碳单键。
但是不代表苯不可以发生取代反应。
这个大家一定要分清楚。
把苯和少量液溴放在烧瓶里,同时加入少量铁屑作为催化剂。
请大家将练习册翻到55页,我们一起来分析由学过的甲烷和氯气的取代反应来理解苯和液溴的取代反应,强化反应条件,并与乙烯和溴水的反应进行比较。
学生上台书写方程式。
把新教材已删去的污染大、毒性强的演示实验但对重要的实验操作进行讨论分析,增强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分析能力。
并通过自己书写方程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加深理解。
实验注意要点:(1)本实验室苯与液溴发生反应,也就是与纯溴的反应。
(2)生成的溴苯是无色液体,密度比水大,常因溶解了溴而成褐色。
(3)反应装置:a长导管作用是冷凝回流作用b锥形瓶里的导管未深入液面以下是放倒吸。
(4)产物的精制分析产物中有溴、苯、溴苯以及三溴化铁,所以除杂顺序是:水洗——氢氧化钠——水洗——干燥——蒸馏。
(二)苯与浓硝酸的反应(硝化反应)对于这个实验我们要注意的实验要点有:1、反应物的加入顺序:浓硝酸、浓硫酸、苯。
2、生成的硝基苯的物理性质:无色油状有苦杏仁味的液体,密度大于水,有毒。
常因溶解二氧化氮而成黄色。
3、反应装置:(1)温度为55-60℃,所以要用水浴加热。
(2)长玻璃导管的作用:冷凝回流,平衡压强(3)浓硫酸的作用:催化剂以及吸水剂。
认真听讲,积极形成分析各种物质加入的原因。
了解实验过程中一些反应物加入的原理并将其运用。
了解实验中实验仪器的运用原理。
二、苯的加成反应苯可以发生加成反应,一般这个加成是指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1molC6H6可以和3molH2发生加成反应。
这也体现出了凯库勒式的优势。
+3H2催化剂△听讲,了解苯的加成反应通过讲解,学生明白苯是可以加成且与氢气是1:3的关系。
为以后的练习打下基础。
通过课堂学习,我们来小结一下苯的化学性质:能燃烧,难取代,难加成思考、分析→总结→得结论把事物的最重要特征用简单的几个字来概括,把本课的知识重点理清,便于学生记忆掌握。
通过不断归纳总结,达到让学生温故知新的目的,训练学生掌握好的学习方法。
三、氧化反应学生认真思考,学生体会苯虽然难氧化,请同学们根据之前所学的烃的燃烧,在结合刚才做的酸性高锰酸钾的现象,自行总结出苯的氧化反应,老师请同学上台书写方程。
总结,体会苯虽然不可以和高锰酸钾以及溴水发生氧化反应但可以发生燃烧这种剧烈的氧化反应。
但是还是可以氧化。
通过苯的燃烧反应现象回忆烃燃烧伴有浓烟是因为苯中碳的质量分数太大。
六、板书设计(略)七、课后反思我的成功是:1、我成功的利用学科优势,用直观的教具模型引导、帮助学生激起学习的兴趣,突破一个个难点。
2、充分利用学科特点,让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突破知识难点。
3、努力尝试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由接受式到自主、合作、探究式多种方式结合的学习。
4.让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学习的兴趣。
我的遗憾是:1、讲课语调抑扬、起伏程度不够。
2.上课语速过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