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2《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说课稿
粤沪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2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教案
粤沪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2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教案第一篇:粤沪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2 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教案第七章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速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2.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什么是变速直线运动过程与方法3.通过阅读、观察和讨论,感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可以有不同的方法,知道物理学中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
通过例题的学习掌握应用速度公式进行有关计算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通过学习,经历思考与讨论,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激发兴趣,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1)速度的概念(2)速度的计算(3)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教学难点: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及速度的计算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播放录像]:动会上的百米赛跑[设疑]:如何判断运动员的快慢?[学生猜想教师点评]:猜想是否合理、科学?应该用什么来探究验证?二、新课教学(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多媒体展示]:游泳池中,比赛正在紧张地进行着。
在比赛过程中,观众是怎么判断谁游的快?裁判员是怎样判断输赢的?[学生讨论]:观众看谁在前面,裁判员看用的时间[讲解]:(1)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它是比较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路程的长短.例如:在1min内,骑自行车可通过200m,汽车可通过1000m,在相等的时间内,汽车通过的路程长,它的运动比自行车快.(2)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它是比较物体通过相等的路程所用时间的多少.例如:百米赛跑时,11.25s的成绩比11.45s的成绩快.[学生看图分析]:图7-13(a)、(b)两图分别表示比较运动员游泳快慢的两种方法,图(a)表明,在相同的时间内,中间运动员通过的路程最长,所以中间的运动员运动的最快;而图(b)表明三个运动员在通过相同的路程内,中问运动员所用的时问最短,所以中间的运动员运动得最快.[总结归纳]: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有两种方法:相同的时间比路程,路程多的速度快;取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所用时间少的速度快.如果两个物体各自通过的路和所用的时间都不相同,怎样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呢?在物理学中,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长短”的方法.只要将路程和时间相除,算出各自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就可以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了。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教案:7.2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教案: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7.2 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第7章第2节2. 详细内容:a. 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b. 速度的概念及计算公式c. 速度单位及换算d. 速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理解速度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2. 培养学生运用速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物理计算,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单位换算,速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重点: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速度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计时器。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学校操场上的运动员跑步,思考如何比较他们的运动快慢。
2. 讲解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a. 相同路程比时间b. 相同时间比路程c. 直接比较路程或时间3. 讲解速度的概念及计算公式:a. 速度 = 路程÷时间b. 速度单位:米/秒(m/s)、千米/小时(km/h)等4. 举例讲解速度计算及单位换算:a. 例1:一个物体行驶了100米,用时5秒,求速度。
解答:速度= 100 ÷ 5 = 20(m/s)b. 例2:一辆汽车行驶了60千米,用时2小时,求速度。
解答:速度= 60 ÷ 2 = 30(km/h)5. 练习:让学生运用速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a. 判断车辆行驶速度b. 计算运动时间c. 设计合理运动计划六、板书设计1. 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a. 相同路程比时间b. 相同时间比路程c. 直接比较路程或时间2. 速度的概念及计算公式a. 速度 = 路程÷ 时间b. 速度单位:米/秒(m/s)、千米/小时(km/h)等3. 速度计算及单位换算示例a. 例1:100米÷ 5秒 = 20(m/s)b. 例2:60千米÷ 2小时 = 30(km/h)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辆自行车行驶了800米,用时4分钟,求速度。
2019年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2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教案
教案:2019年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7.2 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一、教学内容1. 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时间和路程的关系;2. 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3. 速度单位及换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理解时间和路程的关系;2. 让学生掌握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能够正确计算物体的速度;3. 让学生熟悉速度单位及换算,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速度知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速度单位及换算;2. 教学重点: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现象,如汽车、自行车、跑步等,思考如何比较它们的运动快慢。
2. 讲解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来比较运动的快慢,得出结论:相同路程,时间越短,运动越快;相同时间,路程越长,运动越快。
3. 讲解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计算公式为v=s/t,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4. 讲解速度单位及换算:速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秒(m/s),常用单位还有千米/小时(km/h)等。
引导学生掌握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1m/s=3.6km/h。
5. 例题讲解:运用速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一辆汽车行驶100公里所需的时间。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相同路程,时间越短,运动越快;相同时间,路程越长,运动越快。
2. 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计算公式为v=s/t,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3. 速度单位及换算:速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秒(m/s),常用单位还有千米/小时(km/h);1m/s=3.6km/h。
粤沪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2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教案
教案:粤沪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2 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粤沪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主要讲述了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1. 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使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相同时间比路程和直接比较速度三种方法。
2.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计算公式为速度=路程÷时间。
3. 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观察物体移动的距离和时间来估计其速度的大小。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比较运动快慢的三个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速度公式计算物体的速度。
3. 学生能够通过日常生活中观察物体运动的情况,运用速度概念来解释和判断运动的快慢。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比较运动快慢的三个方法,速度公式的运用。
难点:速度概念在实际情景中的运用和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学具:课本、练习册、铅笔、橡皮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学校操场上的跑步比赛,引导他们思考如何比较运动员的快慢。
2. 讲解比较运动快慢的三个方法:1) 相同路程比时间:比较运动员完成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时间短的运动快。
2) 相同时间比路程:比较运动员在相同时间内所跑的路程,路程长的运动快。
3) 直接比较速度:根据速度公式,计算出运动员的速度,速度大的运动快。
3. 例题讲解:例题1:甲、乙两名运动员进行1000米的跑步比赛,甲用时4分钟,乙用时5分钟,谁跑得快?解答:根据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甲用时4分钟,乙用时5分钟,甲用的时间短,所以甲跑得快。
例题2:甲、乙两名运动员同时起跑,甲跑了300米,乙跑了200米,谁跑得快?解答:根据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甲跑了300米,乙跑了200米,甲跑的路程长,所以甲跑得快。
4. 随堂练习:1) 根据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比较下列运动员谁跑得快:a) A运动员用3分钟跑完1500米,B运动员用4分钟跑完1500米b) C运动员用5分钟跑完2000米,D运动员用6分钟跑完2000米2) 根据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比较下列运动员谁跑得快:a) E运动员在4分钟内跑了1200米,F运动员在4分钟内跑了1000米b) G运动员在6分钟内跑了2400米,H运动员在6分钟内跑了2000米5. 速度公式的运用:引导学生运用速度公式计算例题1和例题2中运动员的速度。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运动和力》 第二节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教案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运动和力》第二节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课时教学设计课题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单元第七章学科物理年级八年级学习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知道速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2、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3、了解一些物体运动的大致速度过程与方法:3、通过阅读、观察思考和讨论,得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了解速度的定义方法---比值定义法4、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原本比较熟悉的速度,有新的、更加透彻的认识,从中体验到科学方法的魅力,学会用科学方法研究我们周围的物理现象。
重点经历建立速度概念的过程,了解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科学方法,学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难点速度的概念,速度的单位的换算。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列车各种车票,请同学们说明:T369的“T”、 K267的“K”是什么意思生活中不仅汽车、火车、飞机等运动快慢是人们所关心的,体育比赛中也需要比较运动的快慢,怎样比较运动快慢呢?学生思考讨论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引入新课讲授新课(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1、多媒体播放短跑比赛的视频,当比赛进行到中途时,暂停播放,问题:就现阶段来说,谁跑的快,你是如何判断的?继续播放,直至运动员全部到达终点,问题:到达终点后,裁判员是如何比较他们的快慢的?2、小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①相同的时间比较路程的长短②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的多少(二)、速度及其计算公式1、速度的定义:学生分析具体的事例:(1)、火车第六次大提速后可在5min内行驶15000m ,汽车在高速公路上40s可行驶1400m,火车和汽车谁运动快,为什么?(2)、为什么用“路程与时间的比”能比较出物学生观察视频,了解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具体事例认识速度,理解速先由学生说出分析过程,教师板书分析过程,并在此基础上由学生给出速度的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2 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2 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物体速度的概念,学会使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
2.掌握运动的快慢可以通过时间、距离和速度进行比较。
3.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观察、实验和分析的能力。
4.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培养科学实验的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1.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
2.学会运用时间、距离和速度进行运动的快慢比较。
3.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观察、实验和分析,培养实验设计和实验报告撰写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材: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2.实验器材:计时器、直尺、小车等3.实验材料:不同速度小车的数据表格、速度公式等4.录音机或PPT等多媒体工具,用于播放实验视频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与引导(5分钟)1.通过播放一个运动视频(例如赛车比赛),激发学生对运动快慢的兴趣。
2.提问学生:你们观察到了什么?运动的快慢怎么比较?第二步:复习与归纳(10分钟)1.复习上节课所学的速度公式:速度 = 距离 / 时间。
2.提醒学生速度的单位:m/s、km/h等。
3.通过几个简单例题,巩固学生对速度的计算方法。
第三步:实验与探究(20分钟)1.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配备一个小车、计时器和直尺。
2.给每组发放不同速度小车的数据表格,让学生计算速度。
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结果,发现时间、距离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第四步:讲解与总结(10分钟)1.讲解时间、距离、速度之间的比较关系。
2.引导学生总结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
3.指导学生如何运用速度公式计算问题。
第五步:拓展与延伸(10分钟)1.列举更多生活中运动快慢的比较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比较。
2.提出问题:如何通过变化距离或时间来改变物体的速度?第六步:小结与作业(5分钟)1.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通过时间、距离和速度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2.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写一份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和结论。
五、教学评估1.在实验与探究环节中,观察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记录的能力。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2. 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_教学设计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2. 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_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了解运动的速度和快慢的概念;•掌握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和常用术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运动的速度和快慢的概念;•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和常用术语。
3. 教学内容•运动的速度和快慢的概念;•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常用术语。
4. 教学准备•教材: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PPT 或黑板;•教学实例。
5. 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引入话题: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在生活中有哪些事物是快速运动的?有哪些是慢速运动的?请举例并说明原因。
5.2 自主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个实验任务:使用手机或秒表测量教室一侧的同学从一个地方跑到另一个地方所用的时间。
•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快速运动所用时间短而慢速运动所用时间长。
5.3 学习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并引出运动的快慢与速度的概念。
5.4 教师讲解•教师运用PPT或黑板,讲解运动的速度与快慢的概念,并介绍常用的运动速度单位及其换算。
5.5 实例解析•教师通过实例解析,讲解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和常用术语,如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等。
5.6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自选一个运动场景或实例,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比较,写出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和结果。
•各小组展示并交流讨论。
5.7 拓展延伸•提供一些其他常见运动场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比较,并解决实际问题。
6. 课堂小结•总结课堂所学内容,强调运动的速度和快慢的概念,以及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和常用术语。
7. 课后作业•练习册相关习题完成;•思考并写出生活中你所熟悉的几种运动的快慢,并解释理由。
以上是关于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2. 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有效引导学生理解运动的速度和快慢的概念,掌握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和常用术语,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沪粤版2020年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2节 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教案
《第二节 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2.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能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4.了解一些物体运动的大致速度。
5.能应用速度公式v =s t进行相关计算。
教学重点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知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运动会百米赛跑中,观众是怎样比较运动员快慢的,裁判又是怎样裁定运动员名次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学习《第二节 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二、自学互研(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自主阅读教材P 42~P 43的文字和图片,思考下列问题:1.生活中,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哪些?答:方法一:“相同时间比路程”;方法二:“相同路程比时间”。
(二)速度及其计算公式自主阅读教材P 44的文字,思考回答下列问题:2.速度是表示什么的物理量?速度的定义是什么?答:物体运动快慢;路程与时间之比。
3.速度的公式及单位是什么?1 m/s 的含义是什么?答:v =s t;m/s ;1 m/s 表示物体1 s 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1 m 。
4.速度的常用单位是什么?与m/s 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答:km/h ;1 m/s =3.6 km/h 。
(三)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自主阅读教材P 46~P 47的文字,回答下列问题:5.机械运动按运动轨迹和速度是否改变分为哪些形式?答:按轨迹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在直线运动中,按照速度是否改变,又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6.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什么是变速直线运动?答:物理学中,把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如电梯的匀速升降。
把速度大小变化的直线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如自由落体运动。
三、合作探究知识板块二中,分组实验探究,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2.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教学中鼓励学生提问、分享观点,通过小组讨论和班级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知识拓展,提升能力
-结合课本内容,引入与速度相关的实际应用,如交通法规、运动训练等,让学生了解物理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解决拓展性问题,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探究物体运动快慢的活动中,体验物理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认识到物理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态度,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学生在进行实验和数据分析时,学会尊重客观事实,避免主观臆断。
-学生通过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诚实守信、客观公正的人格品质。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合作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如何设计实验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2.在实验过程中,如何准确测量物体的路程和时间?
3.如何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物体的速度?
学生通过讨论,可以加深对速度概念的理解,同时培养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练习
3.反馈与评价: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后进行自我检查,家长和教师对作业进行及时反馈和评价,帮助学生找到不足之处并改进。
接着,我会展示几个简单的实例,如运动员百米赛跑、不同速度行驶的汽车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物体运动的快慢。然后,我会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实例中,运动快慢的衡量标准是什么?从而引出速度这一物理概念。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速度的定义:我会向学生介绍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沪科粤教版初中初二物理下册《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教案及教学反思
沪科粤教版初中初二物理下册《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速度和速率的概念;2.掌握比较运动的快慢的方法,使用速度的大小及方向表示运动的快慢;3.做到基本量的单位换算。
二、教学重点1.掌握速度和速率的定义及测量方法;2.掌握比较运动的快慢的方法,使用速度的大小及方向表示运动的快慢;3.掌握基本单位与倍数之间的换算。
三、教学难点1.判断物体两个方向的相对运动;2.掌握单位与倍数之间的换算方法。
四、教学内容1. 速度和速率的定义速度和速率都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它们的区别是速率不考虑运动方向,只表示运动的快慢;而速度除了表达快慢之外,还需要考虑方向。
假设一个人从 A 点走到 B 点,走了 200 米,用了 20 秒,求他的速度和速率。
速率:速率 = 总路程÷ 总时间= 200 ÷ 20 = 10 m/s速度:速度 = 位移÷ 时间 = (B点的位移 - A点的位移) ÷ 时间 = (200 - 0) ÷ 20 = 10 m/s(假设从 A 点出发时,起点为 0)2. 比较运动的快慢比较运动的快慢可以使用速度的大小及方向表示。
如果两个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则它们的速度方向不同,运动的快慢不同。
例如,在 A 地从静止出发的小汽车 B 和行驶方向相反的火车 C 都运动了 100 米,用了 10 秒,它们的速度大小相等,则它们的速度方向相反,运动的快慢不同。
此时,小汽车的速度为 10 m/s,方向向右;火车的速度也为 10 m/s,方向向左。
3. 单位换算物理中有很多基本量和单位,为了方便使用,我们通常会使用一些由基本单位衍生出来的单位。
例如,速度的国际单位是 m/s,如果要将它转化成 km/h,则需要进行单位换算。
换算方法:先将原单位化为基本单位,再将基本单位化为目标单位。
例如,将 30 m/s 转换成 km/h:1.先将 m/s 换算成 km/s:30 m/s ÷ 1000 = 0.03km/s2.将 km/s 换算成 km/h:0.03 km/s × 3600 = 108km/h五、教学方法1.演示法2.问答法3.实验法六、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以概念讲述为主,结合一些实例,让学生对速度和速率有了一定的了解。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下册-7.2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教案
7.2 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2.知道速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4.了解一些物体运动的大致速度。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得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2.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原本比较“熟悉”的速度会有更加透彻的认识,从中体验到科学方法的魅力,启迪学生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周围的物理现象。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速度的概念、“比值”法定义。
【教学难点】速度的计算,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运动会上,百米赛跑时,我们是如何判断谁跑得最快的?裁判又是如何判断的?我们和裁判的判断方法相同吗?二、教学步骤探究点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P42~44“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生活中我们看到哪些物体运动得很快?奔驰的汽车、飞行的飞机、快速行驶的轻轨、高铁等。
你能比较出这些物体中哪个物体运动得最快吗?飞机飞得最快,同样的路程,乘飞机所需的时间最短。
你知道班上哪个同学跑得最快吗?你是如何判断的?体育课上我们在操场上同时跑,他总是跑在最前面。
观察图7—13(a),观众认定游在最前面的人快,他的判断依据是什么?观众比较时,三人所用的时间相同,但游在最前面的人通过的路程最远。
观察图7—13(b),裁判认定用时少的游得最快,他的判断依据是什么?裁判比较时,三人通过的路程相同,用时最少的就是最先到达的。
你能归纳一下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吗?观众的方法:相同的时间比较路程;裁判的方法: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
物理学中常用观众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即相同的时间比较路程。
探究点2速度及其计算公式P44~45“速度及其计算公式”汽车在120 s内通过3600 m,飞机在2 s内通过1000 m,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该如何比较其运动的快慢呢?根据题干中提供的数据,计算出其各自在1 s内运动的路程,路程多的运动快。
粤沪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7.2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教案
教案:粤沪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7.2 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粤沪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7.2节“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该章节主要介绍了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包括速度的概念、速度的计算公式以及如何利用速度来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快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
2. 培养学生运用速度来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快慢的能力。
3. 培养学生通过实践观察和思考,提高对物理现象的认知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速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的理解,以及运用速度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难点: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以及如何运用速度来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快慢。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幻灯片、课件等。
学具:课本、练习本、铅笔、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幻灯片展示一些运动场景,如赛跑、赛车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比较这些运动的快慢。
2. 讲解速度的概念:解释速度是指物体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给出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 = 路程 / 时间。
3. 举例讲解:通过幻灯片展示一些实例,如两个人赛跑,一个人在相同时间内跑了更远的路程,另一个人的速度就慢一些。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理解速度的比较方法。
4. 实践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每组选择一个物体,测量其速度。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的测量工具和方法,如使用尺子和秒表测量物体的速度。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速度的概念:速度 = 路程 / 时间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1. 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长短。
2. 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长短。
七、作业设计1. 请用幻灯片展示一张运动场景的图片,并写一段文字描述如何比较这个运动的快慢。
答案:骑自行车的速度 = 100米 / 20秒 = 5米/秒,跑步的速度= 80米 / 30秒≈ 2.67米/秒。
骑自行车的速度快于跑步的速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拓展延伸: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其他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如比较加速度、比较位移等。
粤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7.2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教案
教案:粤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7.2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粤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7.2节,主要讲述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具体内容包括:1. 掌握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
2. 了解速度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3. 学会运用速度公式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4. 掌握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时间和路程一定比较速度,路程和速度一定比较时间。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单位换算关系。
2. 能够运用速度公式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3. 能够运用两种方法比较运动快慢,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速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单位换算关系。
难点:运用速度公式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以及运用两种方法比较运动快慢。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上课之初,教师可以展示一段视频,视频内容为不同速度的物体运动场景,如自行车、汽车、火车等。
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比较这些物体运动的快慢?2. 知识讲解:(1)介绍速度的概念: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用符号v表示,单位是米每秒(m/s)。
(2)讲解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路程÷时间。
(3)介绍速度的单位及换算关系:1米每秒(m/s)= 3.6千米每小时(km/h)。
3. 例题讲解:举例讲解如何运用速度公式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如:甲车行驶了300米,用时20秒,乙车行驶了400米,用时30秒,哪一辆车速度更快?4. 随堂练习:(1)小明骑自行车行驶了150米,用时10秒,求小明的速度。
(2)一辆汽车行驶了500米,用时40秒,求汽车的速度。
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其他方法可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吗?学生通过讨论得出:在时间和路程一定的情况下,比较速度;在路程和速度一定的情况下,比较时间。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如下:1. 速度的概念: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用符号v表示,单位是米每秒(m/s)。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7.2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说课稿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7.2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八年级物理下册的第7.2节,属于力和加速度的学习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学会如何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快慢,并掌握相关的分析方法和计算技巧。
同时,本节课也涉及到了运动的时间和位移的概念,对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不同物体运动快慢的概念,并能够使用速度和位移进行比较。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分析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运动的快慢概念,掌握速度和位移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策略•情境引入法:通过引入一个生活中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课堂讨论法:通过与学生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共同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识(10分钟)通过展示一个小视频,引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运动看起来快,有些运动看起来慢?”引导学生思考,准备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情境引入与讨论(15分钟)根据导入视频,教师将学生带入一个分析运动快慢的场景,比如两辆汽车以不同的速度通过。
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如何判断哪辆车运动得更快,引导学生思考速度和位移的关系,帮助他们理解运动的快慢概念。
3.知识讲解与示范(20分钟)–将速度的概念引入并进行详细讲解,包括速度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等。
–通过示范和实例,解释如何使用速度来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快慢。
–引入位移的概念,并与速度进行对比,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
4.练习与讨论(30分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和计算方法。
–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解题思路和方法,并针对常见错误进行讲解和纠正。
5.知识总结与拓展(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新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7.2 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教学过程: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物体运动有快有慢,如何进行比较。
要求学生观察‘活动1’
A图中,此时谁游的最快?是怎么比较出来的?
B图只能怪,此时谁游的最快?是怎么比较出来的?
学生讨论(1)运动中,跑在前面的运动员快;(2)到终点,用时少的运动员跑得快。
教师引导使学生认识到有两种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①相同的时间比较路程的长短②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的多少
(2)运算中单位要统一,且单位参与计算过程.
(3)速度的单位是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组合而成的。
4、速度的计算
①学生看书读题,提问学生如何获取信息。
②由学生上台板演解题过程,其他学生预以评价。
③教师强调解题的规范格式:
写出所依据的原理公式
把上述公式进行变换
代入数据(统一单位)
进行运算
得出结果(要有单位)
2)、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的多少
2、速度定义:物理学中,把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
速度=路程/时间v=s/t
速度国际单位:米/秒,符号是m/s,读作"米每秒"
常用单位是千/小时,符号是km/h,读作“千米每小时”
单位转化:1m∕s﹦5/18 km∕h
3、变形公式:s=vt t=s/v
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课后反思:
练习答案
1、3.65/18、20、43.2
2、8、240、12.5
3、15m/s,向西
4、A 5A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原本比较"熟悉"的速度,会有新的、更加透彻的认识,从中体验到科学方法的魅力,启迪学生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我们周围的物理现象。
沪粤版八年级7.2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说课稿
沪粤版八年级7.2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一、课程背景沪粤版八年级数学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其中,7.2节是关于运动速度的学习内容,通过学习此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速度的概念以及如何比较不同运动的速度。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运动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准确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速度;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速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三、教学重点1.运动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如何比较不同运动的速度。
四、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实际问题来比较不同运动的速度。
五、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运动速度概念的解释和计算方法;2.实物或图示:用于呈现不同运动的速度。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小视频或图片展示不同物体的运动,引发学生对速度的思考和兴趣。
2. 概念解释与引入(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运动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速度的定义和测量方法。
3. 实例演示(15分钟)通过实际问题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如何计算运动速度,并比较不同运动的速度。
例如:有两个人A、B参加百米赛跑,A用时10秒,B用时12秒,请问谁的速度更快?4. 学生练习(20分钟)让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人练习,依据给定的实际问题计算运动速度,并比较不同运动的速度。
5. 案例分析(15分钟)选取几个学生的解题过程进行展示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并纠正错误。
6. 归纳总结(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回答一些问题以提升对速度概念的理解。
七、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运动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准确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速度,提高了他们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八、课后作业1.完成课上的练习册作业;2.思考如何应用运动速度概念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说课稿,通过此稿件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作用、分析
本节课所要讲授的运动的快慢是在学习了机械运动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运动的有关知识。
速度的计算在小学数学课中已有接触,学生并不陌生。
这节课既是对运动的描述的深化,又是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它担负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速度的概念是中学物理运动学中最基本的概念,理解并掌握了速度的概念,就可以利用所学的知识去处理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因此,这节课在本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分析在运动路程相同时,通过比较时间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相同时,通过比较运动路程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在运动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的情况下,通过比较在单位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长短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从而理解并建立起速度的概念及单位,通过利用公式的简单计算来掌握速度单位的换算;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以及平均速度的概念。
2.学情分析
速度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物理概念,限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不可能很全面具体的探讨。
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的降低教学梯度,注重基础教学,同时,尽量运用实物
演示、多媒体课件等使教学形象直观。
每个知识点都尽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出发,经过分析归纳形成概念,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学有所得,享受到获得知识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根据上述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知道速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了解一些物体运动的大致速度。
过程与方法
3、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得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理解速度的定义方法——比值定义法。
4、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速度概念的建立。
2、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速度单位的读法和换算。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将从以下几个环节展开教学: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观察比较------形成概念-----应用新知----归纳总结-----加强巩固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运动的视频资料。
2.观察比较,形成概念。
利用汽车和飞机的运动快慢比较,引出速度的概念,得出公式、单位等。
3.应用新知,加强巩固,体验成功。
通过例题的学习,知道速度公式的应用。
通过运动的路线和速度两个标准对运动进行分类。
4.归纳总结
5.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说教法、学法
教法:启发式教学、观察比较法、多媒体演示
学法:观察实验讨论、对比归纳、练习提高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主要写的是概念性的知识
七、作业布置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粗浅认识,整个设计过程一定有许多缺点和漏洞,希望各位教师给予批评和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