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讲座讲稿

合集下载

对联知识讲座..

对联知识讲座..

四、避忌
2、忌合掌
良友沓来共赏神州春色; 荷花开禹甸; 禹甸时时好; 贵宾纷至同观华夏雄姿。 莲朵展神州。 神州处处新。 (开县凯悦宾馆) (大合掌) (小合掌)
四、避忌
3、忌上联尾三仄,下联尾三平 暖暖环球情; 运满四季万事顺; 为世间老人送福祉; 巍巍金开州。 时来八方百业兴。 替天下儿女尽孝道。 (开县精神病院) (开县民政老年公寓) (开县环球商务会所)
1、本句对替
2、上下对立 3、规律对换 4、仄起平收 5、领字不计
叙情缘揽天地风月; 品茶品画品人生;
聚亲友烤人间百味。 谈天谈地谈古今。
(开县古今庭) (开县国森山庄竹林烧烤)
1、本句对替
2、上下对立 3、规律对换 4、仄起平收 5、领字不计
古迹重湖山,历数名贤, 一网传声,一脉透心,同怀远近 厢关月; 古城开县,东南临水,西北傍山,钟灵毓秀; 最难忘白傅留诗,苏公判牍; 胜缘结香火,来游初地, 两行寄语,两边道福,互叙团圆 骨肉情。 莫虚负荷花十里,桂子三秋。 (笔者2002年上九登高获奖联)
四、避忌
4、尽量避免合音
青山——清水 红花——宏业 鲜花——奇葩
五、其它
1、传统对格,如叠字、嵌字、拆字、借对、转品等, 要求放宽。
九日旮旯未见旭;【网络】 十口甲申乐耕田。【彭晓】
五、其它
2、巧对、趣对、集句等不受严格限制。
叹妙玉,逛庙宇,妙玉归庙宇,渺欤妙 孔子孟子孙子孜孜教学子; 【网络】 富顺仁寿家重庆; 【彭晓】 一年好景君须记;(苏轼) 学者讲学,求学者,求学者; 玉; 【彭晓】 【彭晓】
3、对联之妙,妙在别致、脱俗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多人双人单人,众役修路;【彭晓】 一口两口三口,故宫品茶。【网络】

楹联知识专题讲座

楹联知识专题讲座

楹联知识专题讲座(一)——主讲人:孙英一、教学目的(一)了解对联的概念和要素。

(二)掌握对联的格律和写作方法。

二、教学时间:三课时三、教学内容第一章对联的概念一、什么叫对联对联又叫楹联、对子,是用于特定场合的有独立意义的对偶句,是我国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

一般是悬挂或粘帖楹柱上、门上、厅堂、墙壁上乃至花圈上,或庆贺、或哀挽、或酬赠、或题名胜、或诣讽。

最常见的是新春佳节家家户户帖春联,可以说对联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学艺术。

二、对联的三要素对联有三个要素:对偶、独立、独特。

1、对偶,即是对联的内在性质又是对联的外在形式。

表现为:上下两句(出句和对句)字数相等、平仄协调、词性(词类)相同、结构相同。

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对联格律的基本要求。

举例:兵无孙法战难胜;人有英才事易成2、独立,是指对联有独立的完整的意义、能够独立使用。

如常江先生题鹳雀楼联:“上去果然穷远目,下来依旧放平心”。

而律诗和绝句中的大多数对偶句不具备这个特性,一般情况是一首诗的八句(或四句)共同表达一种完整的意境。

例如王之焕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是由两个对偶句组成的,但是每个对偶句都不能单独表达一种完整的意境。

因此,如果说对联来源于诗,那么它就是诗中之诗,是诗词发展的高级阶段。

独特,是指对联具有独特的形、音、义的文学表现形式,人们一看就知道是对联。

它能集多种修辞方法于一身并能吸取诗歌、谒后语等艺术手法而不改其特性,不象散文诗与诗化散文、纪实文学与报告文学那样容易混淆。

例如:解缙的“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

”一联,就是集对偶、排比、总分、借音等多种修辞方法于一身,构思新巧工稳。

第二章对联写作的一般要求由于对联是一种文学艺术,并具有对偶、独立、独特的三要素,这就要求我们在创作对联时一般要做到以下几点要求:一是要注意对联的思想性。

即要求观点正确、内容完整,要重在立意、工于练意。

对联文化演讲稿

对联文化演讲稿

对联文化演讲稿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下对联文化。

对联,作为中
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形式,是中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之一,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对联的起源。

对联最早起源于我国古代,它是从民间
文化中逐渐发展起来的。

最初,对联是用来祭祀神灵的祭文,后来逐渐演变成为了一种文学艺术形式。

对联的形式简练、意境深远,常常能够通过简洁的文字表达出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感悟,因此备受人们喜爱。

其次,对联的艺术特点也是我们需要了解的。

对联是一种以对仗、对偶为特点
的文学形式,它要求上下联的字数相等,声调相对应,意义相呼应,形式对称美观。

在表达方式上,对联常常采用押韵、对仗的手法,使得对联在语言上更加优美、韵律感更强。

同时,对联的内容也非常丰富多样,既有抒发情感的,也有表达哲理的,还有祝福吉祥的,可以说是文学艺术的一种精华形式。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对联在当代的发展和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联
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如今,对联不仅仅是停留在纸面上,还可以在各种场合进行应用,比如在春节、婚庆、节庆等场合,人们常常可以看到对联的身影。

同时,对联也在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一张名片,受到了国内外人士的喜爱。

总的来说,对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着丰富的内涵和独特
的魅力,它不仅是一种文学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交流的载体。

在当代社会,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对联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让这一瑰宝继续闪耀着光芒。

谢谢大家!。

对联专题讲座

对联专题讲座

对联的类别 (一)就对联上下联的语意关系上而言大至可以分为三类:
1.正对 所谓正对,亦叫同类对。就是上下联的内容基本相同,它们互为关联,互为补 充。比如:
“春水接天长,一网收来鱼满载;东风吹地暖,千锄种下谷盈仓。”这种对联 的上联与下联内容基本相同,它们互相补充,都只具有“一面性”的特点。
2.反对 所谓反对,即上下联的内容相反,它们互相映衬,形成对照,使楹联具有强烈 的艺术效果,从而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比如: “藕入池中,玉管通地理;荷出水面,朱笔点天文。”刘勰《文心雕龙?丽辞》 中有“反对为优”的说法,就上边的这幅对联联以“反对”方式命意言事来看, 确能引人注目,其艺术效果也不同一般。
对联专题讲座
对联规则
• (一)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 复的字。 (二)上联的末一句必须是仄声,下一联 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 (三)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 结构相应)。 (四)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 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 来也一样(平:平声字;仄,仄声字,包 括上、去、入三声的字)。
2.喜联。 喜联又叫婚联。是人们对结婚者的一种良好祝愿。它起源于何时,无从考 证。这种对联有一个特点,就是上下联语中一般都或明或暗的含有一个能 表示夫妻意义的名词。例: 秋水银堂鸳鸯比翼,天风玉宇鸾凤和声。 梧桐枝上栖双凤,菡萏花间立并鸳。
3.寿联。 寿联现在一般很少有人再写了。在清朝时极为盛行,是老人过寿时,晚辈 或亲朋好友赠送的表示赞美、祝愿长命百岁的吉祥话。这种联语分男寿联 与女寿联两种。例: 鹤算千年寿,松龄万古春。 曲谱南薰四月清和逢首夏,樽开北海一家欢乐庆长春。 北海开樽本园载酒,南山献寿东阁延宾。

祖国山河壮;人民岁月新。
Hale Waihona Puke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奇妙的对联试讲稿

奇妙的对联试讲稿

奇妙的对联试讲稿1. 引言大家好,我是今天的讲者。

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奇妙的对联”这个话题。

对联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形式,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它不仅是一种文学形式,更是一种艺术表达的方式。

对联的奇妙之处在于它的创意无限,既能展示智慧,又能传递情感。

在接下来的演讲中,我将给大家介绍对联的基本概念、创作技巧以及对联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2. 对联的基本概念对联,顾名思义就是一对相对应的词句,通常呈现在纸张的左右排列。

它以一对对称的短句相互呼应,既要求表达的内容相对应,又要求字数相等。

而对联的内容可以是各种各样的,从祝福吉祥的词语到描述自然景物的片段,无所不能。

对联通过字词的巧妙搭配和句子的结构安排,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维的启迪。

3. 对联的创作技巧3.1 对仗技巧对联的对仗是指左联与右联相对应的关系。

对仗有以下几种形式:•对仗平行:左联与右联词语的形式、声调、韵脚等都相对应,如“水落石出,云开雾散”。

•对仗交错:左联与右联的对仗词语呼应的是前一句的后半句,形成一种独特的韵味,如“春风送暖,花开人笑”。

•对仗转换:左联与右联出现的是同义词或反义词,通过转换位置表达相同或相反的含义,如“鱼跃龙门,龙飞凤舞”。

3.2 韵脚技巧对联的韵脚是指在对联中使用相同的韵母或者相似的音韵效果,使得对联更加优美和和谐。

韵脚的使用可以增加对联的韵味,同时也能够体现出作家的才华和创意。

3.3 意境表达技巧对联不仅要求对仗和韵脚的巧妙运用,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在创作对联时,作家需要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通过对景物、人物、情感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主题和观点。

通过对联的内容和结构的精心安排,使得作品更具感染力和艺术性。

4. 对联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对联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形式,在中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它不仅是语言文字的艺术表达,更是中华民族智慧和文化的体现。

对联的创作和欣赏过程是一种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的方式。

对联知识讲座

对联知识讲座

对联知识讲座第二课时一、对联的组成楹联,一般都有联题(如:联题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联贺大荔县诗词协会成立)、联文(如: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两大部分组成。

联文是由上联、下联两部分组成。

也可以叫上比、下比。

在口语“对对子”和征联活动中有“出句”“对句之说。

”如:“醉美太白杯”征联。

有一个出句:数年扬善,以善化人,善行天下千秋善;我对了一个对句:廿二弘慈,藉慈济世,慈布人间亿众慈。

二、对联的种类按用途分类1.通用联——春联2.专用联——茶联、寿联,婚联,喜联,挽联,行业联,座右铭联、赠联,题答联等。

按字数分类1、短联(十字以内)2、中联(百字以内)3、长联(百字以上)等。

按修辞技巧分类1.对偶联:言对、事对、正对、反对、工对、宽对、流水对、回文对、顶针对。

2.修辞联:比喻、夸张、反诘、双关、设问、谐音。

3.技巧联:嵌字、隐字、复字、叠字、偏旁、析字、拆字、数字。

按联语来源分类1、集句联:全用古人诗中的现成句子组成的对联。

2、集字联:集古人文章,书法字帖中的字组成的对联。

3、摘句联:直接摘他人诗文中的对偶句而成的对联。

4、创作联:作者自己独立创作出来的对联。

三、简述对联种类(1) 节令联:是指有特定的应时性或纪念性、内容多为一般的咏物、抒情、议论、祝愿的对联。

节令联可划分为元旦联、春联、国庆联等。

节令联最主要的春联。

( 2) 喜庆联:又称贺联,是指除节日庆祝以外的、内容上带有某种特定祝贺性质的对联。

按其内容和对象,可划分为婚联、寿联、新居联(乔迁联)等若干子类。

喜庆联突出的特征是带有特定的喜庆、祝贺性质,其内容必须是表示良好祝愿、喜庆吉祥的。

喜庆联有通用的,也有专用的。

是否通用,要因联而异,不可简单地照搬照抄,以免出现张冠李戴的笑话。

( 3) 哀挽联:又简称挽联,指的是用于吊唁亡人的对联。

其内容限于对亡人的吊唁、缅怀、评价、祝愿,其风格一般是哀痛、肃穆、深沉、庄严的。

也有为未亡人作挽联或未亡人作自挽联的,则另当别论。

对联基础知识讲座提纲

对联基础知识讲座提纲

对联基础知识讲座提纲翁景星对联,雅称楹联(因对联经常要贴在楹柱上),又称联语、联句、对子等。

对联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独立文体之一。

具有群众性、实用性、鉴赏性,久盛不衰。

它与京剧、国画等同被人们称之为“国粹”。

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还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一、对联的起源、产生和发展从哲学上说,对联起源于先秦时期《周易》中的“阴、阳”学说,即对立统一;从文学上说,起源于“对偶修辞”;从历史应用上来说,则是起源于古代民俗中的“桃符”。

我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就有对联的雏形产生;唐代已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出现;宋元时期得到初步发展;明朝已相当繁荣;清朝进入全盛;民国时期进一步发展,开始进入课堂。

但文化大革命年代却受到严重的摧残。

改革开放后开始复兴,1984年国家楹联学会成立,各省市楹联组织相继成立,各地征联活动如火如荼。

20XX年国家楹联学会《制定联律通则》,20XX 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

现在对联已进入鼎盛时期,超过以往任何时代。

二、对联的功能和作用装饰环境、陶冶情操、彰扬赞颂、劝勉激励、启迪告诫、鞭挞嘲讽、祈祝吉祥、凭吊缅怀、酬酢欢娱、广告宣传。

三、对联类别从实用方面可分为:春联、名胜古迹联、行业联、寿联、婚联、新居联、馈赠联、挽联等等。

四、对联基本规则对联最基本、最主要的特征是“词语对仗和声律协调”,包括六个方面,简称六要素。

(一)字句对等。

一副对联,由上联(也称上比)、下联(下比)两部分构成,上下联句数相等,对应语句的字数也相等。

如果一边字多一边字少,就破坏了平衡,不成对联了。

(二)词性对品。

对联中要求上下联相同位置上的词必须是同一类,这叫同类词相对,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虚词对虚词等。

不是同类词一般不能相对。

例: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象更新名词数量词动词形容词注意点:1、数目字(如一、二、三……十、百、千、万、亿……等),颜色类词(如红、橙、黄、绿、蓝、青、紫、赤、翠、碧等),方位词(如东、南、西、北、中、前、后、左右、上、下等),这些名词各自成一类别,要在本类中相对,一般不可与其它类的词相对。

对联知识讲座内容

对联知识讲座内容

对联知识讲座内容First of all, it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what 对联(duì lián) is. 对联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art form that consists of two lines of verse that complement each other in meaning and sound. 对联 is often displayed in pairs on either side of a doorway or gate to bring good luck and blessings to the household.首先,了解什么是对联是非常重要的。

对联是一种传统的中国艺术形式,由两行诗组成,这两行诗在意义和声音上相互补充。

对联通常成对显示在门楼或大门两侧,给家庭带来好运和祝福。

The history of 对联 dates back to ancient China, where it was used as a form of literary expression and a way to convey moral values. 对联has since evolved into a popular form of decorative art that is often displayed during festivals and special occasions.对联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在那里它被用作文学表达形式和传达道德价值观的方式。

对联后来演变成一种流行的装饰艺术形式,经常在节日和特殊场合展示。

One of the key characteristics of 对联 is its adherence to specific rules and conventions. Each line of verse must have the same number of characters, typically four or eight, and follow a specific rhyme scheme. This attention to detail and precision is what makes 对联such a unique and cherished art form in Chinese culture.对联的一个关键特征是它遵守特定的规则和习俗。

《对联知识讲座》课件

《对联知识讲座》课件

形是表象。
技巧贯穿在不同的句子中。
对联的欣赏和创作
1
创作
2
对联的创作需要有丰富的文化词汇和对语言 的把握,同时需要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者的灵敏,以及传统
文化知识的储备。
欣赏
欣赏优美的对联的方法有对比、体验、品味, 通过对典故、历史文化等进行了解,能够更 好欣赏对联。
对联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传承
传承方式主要有口耳相承、书写传承、教育班、专业机构等,结合多种方法,实现多元化传 承。
《对联知识讲座》PPT课 件
在这个对联知识讲座中,我们将全面介绍对联的定义、起源、构成、分类、 基本要素与技巧、欣赏和创作、文化传承与发展,以及对联的价值与意义。
对联的定义和起源
定义
是由两个相对联的短句组成的,用来表达相对或互补关系的文字艺术。
起源
出现于唐代,作为文人雅士的一种文化娱乐方式,称作“对子”,后发展成为今天我们熟知的 “对联”。
构成
包括上联、下联和横批,共三个部分。
对联的构成和分类
1
构成
上下两句意义相对应或相补,音节相同或相近。
2
分类
平行对:两句纵向排列,意义对称; 交叉对:横批两端是两句纵向或悬挂排列,交叉呼应; 对仗句:两句在音节、长度等方面相对应,共同构成意义。
对联的基本要素和技巧
要素
技巧
韵、音、意、形是对联的基本要素,韵是灵魂,音、意、 对联学习的技巧包括照应、对仗、托物、比兴,不同的
发展
对联在现代的发展有了新的应用场景,如展览、APP、公益活动等,也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张靓丽名片。
结语
1 对联的价值和意义
对联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传承了中华文化深厚的底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联的演讲稿

对联的演讲稿

对联的演讲稿尊敬的评委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对联”。

对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艺术形式,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

在这个演讲中,我将向大家介绍对联的起源与发展、对联的结构特点以及对联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一、对联的起源与发展对联作为传统的艺术形式,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最早的对联出现在商朝晚期的金石铭文上。

对联的形式发展至今也经历了秦汉、魏晋、唐宋等历史时期的变迁。

特别是唐代,对联的艺术得到了高度发展,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二、对联的结构特点对联的基本结构是由上下两句构成,上句称为对联的“对”、“联首”,下句称作“对”的“副联”。

对联在形式上讲究对仗、韵律和字数平衡。

对联的对仗是指上下句之间内容相呼应、意义相对应。

韵律要求对联上下句的韵脚要一致,以达到整体的和谐感。

而字数平衡则要求上下句的字数相当,以使对联整体上看起来协调美观。

三、对联在生活中的应用对联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可以在喜庆的场合中见到对联的身影,比如年底的年货市场、婚庆场所等。

而在悼念或告别场合中,对联也可以用来表达哀思和悼念之情。

此外,在文化交流和友谊交流中,对联也被广泛使用,让世界各国的人们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四、对联的传承与发展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对联的传承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如今,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对联也在不断革新和创新中寻找着自己的新出路。

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对对联产生兴趣,并尝试将对联与现代生活相结合,赋予对联新的时代内涵。

五、对联的意义与影响对联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更是我们传承优秀文化的历史见证。

对联的发展和传承,可以加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也能够促进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交流的良性发展。

对联写法讲座

对联写法讲座

调整式 题型示例5: 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 这种题型既测试了对联的相关知识,也测试了语 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进行适当的调整。 言表达连贯、正确使用修辞方法等考点。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 考生首先要对这五个句子的外部顺序进行调整,即 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调整为: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 下联的内容(已被打乱):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 红雨树边,此间有尧天舜日。 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 其次,上联“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为顶针修 下联调整为: 辞格,故下联也应作如下调整:小苑西回,一庭佳丽 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尧天舜日。 最后,根据对联的特点,进一步调整为: 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 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
6、运用相关知识,把下列短语组合成两副悼念周恩来 总理的挽联。 难报恩来 生为国家 耿耿忠心昭日月 何堪魂去 青史千秋 功同五岳 寸草春晖 德同湖海 洋洋正气结丰碑 死为人民 ①对联: 生为国家,死为人民,耿耿忠心昭日月; ②对联: 功同五岳,德同湖海,洋洋正气结丰碑。
青史千秋,何堪魂去;寸草春晖,难报恩来。 7、教师节到了,沐浴着深深师恩的你一定有很多话要 对老师说,请你拟一副对联唱出心中最美的对老师的赞 歌。 深情育桃李 丹心照春秋 脉脉深情似春晖育桃李; 耿耿丹心如烛光照春秋。
对联常识
一、对联历史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宋、 元时期称作“桃符”,在我国已有一千余年的历 史,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的瑰宝,素为广大人民群 众所喜闻乐见。 对联的起源应与汉魏骈体文或唐代近体诗相 关,在民间广泛应用不少于700年。
二、对联的特点
工对 要求“出句”与“对句”内容相关,字

对联文化演讲稿范文

对联文化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对联文化这一古老而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情感,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历史意义。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对联的起源。

对联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经过唐宋的发展,到了明清时期达到了鼎盛。

对联的起源与发展,离不开我国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对联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对联,顾名思义,是由上联、下联和横批三部分组成。

上联和下联字数相等,意义相关,结构相似,韵律协调。

横批则是对上联和下联的总结或概括。

对联的内容丰富多样,既有描绘自然风光的,也有表达人生哲理的;既有歌颂英雄人物的,也有赞美美好生活的。

对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具有以下特点:一、意境深远。

对联往往通过简洁的文字,勾勒出一幅幅美丽的画面,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

如“绿竹含烟夏日长,红梅傲雪寒冬暖”,既描绘了四季美景,又寓意着人生的坚韧与乐观。

二、对仗工整。

对联讲究平仄、音韵、词性、字数等对仗,使整体结构严谨,富有节奏感。

如“春江水暖鸭先知,秋水共长天一色”,既符合音韵对仗,又描绘了自然景象。

三、寓意丰富。

对联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给人以启迪。

如“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既表达了读书的重要性,又寓意着知识的宝贵。

四、表达真挚。

对联往往抒发作者的情感,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如“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既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又展现了作者的坚定信念。

在我国历史长河中,对联文化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都成为了千古绝唱。

对联文化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还促进了我国文化的繁荣发展。

然而,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对联文化也逐渐受到了冷落。

但我们不能忽视,对联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情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对联的演讲稿

对联的演讲稿

对联的演讲稿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在这个特别的场合,向大家分享有关对联的知识。

对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睿智的智慧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它不仅是一种艺术表达形式,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的体现。

在我看来,对联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颗明珠,闪烁着历史的光辉。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对联的起源和发展。

对联,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朝时期。

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联逐渐发展成有规范结构的短文形式,每次都由上下两句组成。

对联注重音韵和意境的统一,常常用于庆祝节日、喜庆事宜以及展示人们的智慧和创造力。

它在民间广泛流传,成为人们联系感情、互相赞美和展示自己才华的方式。

其次,对联在文化传承和社交交流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显露人们智慧和才情的方式。

通过对联,人们可以表达出对节日的祝福、赞美他人的仁德美德,甚至传递思想和价值观。

对联无论在家庭聚会、婚庆喜庆还是在寺庙和庙会上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每到佳节,对联就成为交际娱乐的重要形式,人们以对联来增进感情、增添节日气氛。

正因为对联在社交交流中的重要性,它不仅通过世代传承,而且在现代社会仍然得到广泛的使用。

此外,对联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卓越智慧和独特审美。

对联的创作需要考虑音、韵、字、意等多种因素,必须做到互相呼应、形象生动、意义深远。

通过对联,人们在狭小的对联上展示出对世界的思考和理解,传递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对联成为了一种精致的艺术形式,凝聚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对美的独特追求。

无论是对节日的祈福,还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对联都能以简洁凝练的方式表达出深远的意义和美感。

最后,我想强调对联在培养人们审美能力方面的作用。

对联创作需要结合韵律和意境,要求人们对词汇、字义和寓意有较高的敏感度。

通过对联创作,人们的词汇量得到增加,美学观点得到培养,审美能力得到提升。

可以说,对联是培养人们语言表达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亲爱的朋友们,对联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中国人的精神财富。

对联的演讲稿

对联的演讲稿

对联的演讲稿尊敬的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咱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对联。

对联,这看似简单的两行文字,却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魅力。

它不仅仅是一种文学形式,更是一种艺术的表达,一种文化的传承。

对联有着悠久的历史。

追溯到古代,从秦汉时期的桃符,到五代十国时期的孟昶在桃符上写下“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春联。

从此,对联逐渐发展,成为了文人墨客们喜爱的文学形式,也走进了寻常百姓家,成为了节日庆祝、喜庆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联的形式多种多样。

从字数上看,有短到只有几个字的,比如“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也有长到几十甚至上百字的。

从内容上,更是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有描绘自然风光的,“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让我们仿佛置身于美丽的春景之中;有抒发情感的,“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表达了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还有蕴含哲理的,“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激励着人们勇往直前,坚持不懈。

对联的特点也是十分鲜明的。

首先,对联讲究对仗工整。

上下联的字数要相等,词性要相对,比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

而且平仄要协调,读起来要有韵律感,朗朗上口。

比如“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春风”对“夜雨”,“放胆”对“瞒人”,“梳柳”对“润花”,对仗十分精妙。

其次,对联的内容要相互关联。

上下联不能毫无关系,要在主题、意境或者逻辑上有着紧密的联系。

比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都是在讲学习的道理。

对联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逢年过节,家家户户贴上喜庆的春联,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幸福、吉祥如意。

结婚的时候,会有“百年恩爱双心结,千里姻缘一线牵”这样的喜联,增添喜庆的氛围。

新店开业,也会有“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广进达三江”的对联,寓意着生意红红火火。

甚至在一些名胜古迹,也能看到精美的对联,为景点增添了文化底蕴。

增小之《对联讲座》.-教学教案

增小之《对联讲座》.-教学教案

增小之《对联讲座》.-教学教案第一篇:增小之《对联讲座》.-教学教案对联讲座目的:1)让学生学到一些基本的对联知识2)使学生受到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学的热爱(一)对联的起源对联作为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学形式,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

相传对联起源于五代时期,当时的人们过年的时候有在门边贴桃符的习俗。

桃符是一种画有神像的桃木板,贴这种板被认为有避邪的作用。

有一次过年,蜀主孟昶忽发奇想在桃木上题了字。

这便是最早的对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孟昶不仅自己写,还命令下属写,后来这种形式推广了,就演变成了春节贴对联习俗。

春节贴对联,别的节日也可以贴,各种节日有各种名目的对联。

例如:办婚事贴的对联叫婚联;为老人祝寿的对联叫寿联;恭贺各类喜事叫贺联;办丧事也挂对联,这叫挽联;等等。

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对联,千万不要搞错。

以前有这样一位老地主,他粗通文墨而又喜欢附庸风雅。

一天,他为母亲祝寿,大开筵宴,悬灯结彩。

想在门口贴副大红对联,却又舍不得花钱请人撰写,便叫帐房先生将常见的天增日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写出来贴在大门上。

帐房先生正写时,老地主忽然想起,这是为老母祝寿,应该改得切题才好。

于是,让帐房先生把上联改为:天增日月妈增寿;老地主看了很得意。

不过,上联既然改了,下联也该相应改动才算工整。

他又叫帐房先生把下联改为:春满乾坤爹满门。

帐房先生听了,真有点哭笑不得,惊讶地问:“东家,这么改可不行呀!”老地主一本正经地说:“你懂个屁!爹对妈不是十分工整吗?” 你看,老地主不懂对联闹出了笑话了,我们不懂一点对联知识也可能闹出一些笑话来。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还是来学一点对联知识吧。

其实,对联并不是某人一提倡它就发展起来的,而是有它出现的基础的。

在我国的歌谣、谚语、诗文中很早就出现了对偶句,比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论语.雍也》)东汉末年就开始出现对联了。

对联的演讲稿

对联的演讲稿

对联的演讲稿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站在这里,向大家分享有关对联的一些见解和体会。

对联,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我将从对联的定义、对联的由来、对联的分类和对联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对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字艺术形式,也是我国民间流传已久的一种传统文化形式。

对联通常由两句对称、呼应的诗句组成,形式上要求字数相等,意义上要求相互照应。

对联包含丰富的哲理和文化内涵,可以用于庆贺佳节、祝福祝愿、表达情感等各种场合。

其次,对联起源于古代的设坛祭祀活动。

我国古代的祭祀文化非常重要,通过祭祀活动可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等吉祥的祝福。

古人为了增加祭祀活动的庄重和吉祥意味,开始在祭坛两旁写上对联,以增添节日氛围和祈福祝福的效果。

接下来,我将对对联进行简单的分类。

根据对联的内容和形式,对联可以分为吉祥对联、贴春联、对仗对联、热门对联等等。

吉祥对联是为了庆祝节日或者表达美好心愿而写的对联,常常带有吉祥如意的含义。

贴春联是中国传统新年习俗的一部分,家家户户在大年初一贴春联,以庆祝新年的到来。

对仗对联则是通过对仗的形式,表达出一种对比、对立或者照应的关系。

而热门对联则是指在某个特定时期或出现某种热门事件时,人们创作的对联。

最后,我想强调对联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方面的重要性。

对联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形式,不仅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才情,也体现了我国对语言文字的崇尚和推崇。

对联通过形式简洁、语言优美的方式,传递了中华文化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

同时,对联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沟通方式,可以帮助人们表达情感、传递祝福和丰富生活。

在今天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对传统文化开始忽视或遗忘。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传承和弘扬对联这一传统文化艺术。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对联将继续发扬光大,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一份文化的色彩和韵味。

亲爱的同学们,对联是我们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瑰宝,也是我们应该引以为豪的传统艺术形式。

对联的演讲稿

对联的演讲稿

对联的演讲稿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对联的看法和理解。

对联,作为一种独特的中国文化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艺术内涵。

它不仅在中国的传统节日和重大庆典活动中被广泛运用,也成为了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对联的定义。

对联,是由上下两行对仗的短文组成,通常是由四个字组成。

它以对仗、对称、对意为特点,是一种富有韵律美和意境美的文化艺术形式。

对联的文字内涵丰富多样,既可以表达主题思想,也可以抒发情感感受。

它既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和哲学思考,也融入了中国语言文化的独特魅力。

对联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

当时,对联多用于诗词中,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唐代的著名诗人陆游曾说:“对者,言词相向,穷而必畅。

”意即对仗的词语相互呼应,可以让诗词更加丰富和生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联逐渐从诗词中独立出来,演变成了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联是庆祝节日和庆典活动的必备元素。

例如,我们在过春节时会写“福”字贴在门上,左右对联则是不可或缺的传统装饰。

这些对联通常与吉祥、美好的寄托相关,旨在祈求好运和吉祥如意。

它们不仅展现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乐观和豁达精神。

同时,对联也被广泛运用于各种宴会、婚庆、庆典等场合。

例如,在喜庆的婚礼上,对联可以用来描述新婚夫妇的美好愿望和祝福。

在重大庆典活动中,对联则成为了彩旗和横幅的常见装饰,通过对联的形式,更好地展现了场合的主题和氛围。

不仅仅是在传统场合中,对联也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商业广告和政府宣传中,对联的形式被善用来传递产品信息、宣扬政策理念。

在文化交流和对外交往中,对联也是展示中国文化魅力的一种方式。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对联的魅力和价值,使其在当代社会中得以传承和发展。

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不仅有形态之美,更重要的是其所表达的内涵和意义。

通过对联的运用,人们可以表达他们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传递他们的情感和心境。

中国传统文化对联(讲座稿)

中国传统文化对联(讲座稿)

中国传统文化——对联对联是最具民族风格、最能体现汉语特点的文学式样,也是文字工作者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

对联作为一种应用文体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多有出现,对对联也是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热门话题。

对联作为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学形式,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

无论是名川大山、佛寺道观、还是园林水榭、亭台楼阁、药房酒店……到处都可以看到对联,可以说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对联。

一、对联的起源相传对联起源于五代时期,当时的人们过年的时候有在门边贴桃符的习俗。

桃符是一种画有神像的桃木板,贴这种板被认为有避邪的作用。

有一次过年,蜀主孟昶忽发奇想在桃木上题了字。

这便是最早的对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孟昶不仅自己写,还命令下属写,后来这种形式推广了,就演变成了春节贴对联习俗。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了,所以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春联盛况的真实写照。

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对联。

他在金陵(现在的南京)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亲自穿便装出巡,挨门挨户观赏取乐。

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

入清以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对联犹如盛唐的律诗一样兴盛,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

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习俗。

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语文试题是陈寅恪先生编制的,只有两道,一道是作文题,一道就是联对。

上联是“孙行者”,要求考生对下联。

“孙行者”是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别名。

许多考生见到这样一个“怪题”,大惊失色。

为难之余,只好搜肠刮肚地在《西游记》中苦寻答案。

于是,有的对“猪八戒”,有的对“沙和尚”,还有的对出了“牛魔王”。

更有的考生对此题大为不满,一怒之下写出了“王八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联讲座讲稿所谓对联,就是上下联之间,既要相对,又要相关联。

一、对联的起源和形成对联起源于桃符,早在战国时期,中原地区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就悬桃符了。

形成于五代,被公认的第一副春联是: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据说五代时的后蜀国国君孟昶是个喜欢标新立异的国君,在公元964年岁尾的除夕,他突发奇想,让他手下的一个叫辛寅逊的学士,在桃木板上写了两句话,作为桃符挂在他的住室的门框上。

这两句话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第一句的大意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

第二句的大意是: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

由此开始,桃符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变化,这不仅表现在开始用骈体联语来替代“神荼”、“郁垒”,而且还扩展了桃符的内涵,不只是避邪驱灾,还增加了祈福、祝愿的内容。

这就成了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广泛应用则在宋代,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大力提倡,这一时期对联艺术蓬勃发展,到了清代,对联已经形成一种成熟的文学形式,为对联的鼎盛期。

“对联”简称“对”,俗名“对子”或“联语”,后来因为大多贴在对称的楹柱上,又称为“楹联”或“楹贴”。

“对联”的前一部分叫“上联”、“出句”或“上比”,后一部分就叫做“下联”、“对句”或“下比”。

二、对联的特点对联是中华文化特有的一种十分奇特的对称文学,包含对偶、独立、独特三个特点。

对联是在我国文学领域对偶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备律诗中的一切特点,并且有独立意义的一种文学形式。

其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对联必须具备律诗中对句的一切特点这些特点即是: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同、平仄相偕、文字相别、内容相关等六方面。

1:字数相等,指的是上下联的字数必须一样多,长联中每个分句的字数也必须相同。

2:词性相当,就现代汉语来说,指的是名、动、形、数、量、代等六类实词跟副、介、连、助、叹等五类虚词,按联律来说,都应词性相对。

但在实际创作中,有时代词可以与名词相对,形容词可以跟动词相对,对于虚词均可稍放宽。

3:结构相同,既指句子结构,如动宾词组、主谓词组、无主句结构等要求相同;又指词组结构,如动宾词组、主谓词组、偏正词组、联合词组、连惟词组、兼语词组、介词词组、数量词组、方位词组等,都要同类相对。

4:平仄相谐,有三层意思,一指的句中的平仄必须按规定交替,如“平平仄仄平平仄”,两字为一句步点交替;二是指上下联相应词语的平仄必须相反,如“平平仄仄平平仄”按格律下联就应该是“仄仄平平仄仄平”;三是指上下联落底字一般为仄起平落,也有平起仄落的,但为数不多。

5:文字相别,是指上下联不能有异位重字的现象。

6:内容相关,是指上下联的内容和情调都必须一致、相互关连,务求上下联构成一个整体。

以上六条要求,就称之为“联律”,在一般情况下,都是不能违背的,只有在长联中,因某种特殊情况某些规定才可以稍宽。

(二)对联与诗词中的对偶句包括律诗中对偶句所不同的地方,在于它有“独立意思”在对联产生之前,诗文作品中就有大量的对偶句,但是都称不上是对联,因为它们只是诗的一部分,离开诗这个整体,就缺乏独立性与确定指向。

即使有时律诗中抽出某些对偶句来说明问题。

也只能是一般泛指意义,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是如此。

而对联必须针对一种事物,提炼出一个中心,来组织上下句,使之成为一个完整、有独立意义的表述单位。

它具有明确的针对性与独立性,是与一篇文章、一首诗词完全平起平坐的文学形式。

由此可见,对联这种文学形式,具有固定的表现结构,就是一个中心,两个侧面,由有内在的逻辑联系的上下两联构成,这就形成了它特有的对称形式而区别于其它的文学形式。

(三)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学形式对联艺术,是中国独有的国粹艺术。

外国文字没法对,没四声,它出现不了。

我国的对联,经过文人墨客长期探索,才形成的。

三、对联的种类对联,经过长期的磨砺和沉淀,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一门独具体系、种类繁多、规模庞大、内容丰富的艺术品类,大致可分为六大类。

即:喜庆类春联、节日联、婚嫁联、寿联、乔迁新居联;哀挽类致挽联、自挽联、墓祠联;装饰类风景联、名胜联、寺庙联、官署联、宅第联;行业类酒馆联、药店联、理发店联、戏台联、会馆联;文苑类治学联、书斋联、自勉联、言志联、题赠联;其它类讽刺联、谐趣联、谜语联、应答联、应征联、巧对联。

(一)喜庆类:包括春联及各种节日联、婚联、寿联、贺联(贺开学、开业、乔迁、建房等)。

节日联旧用春联:1.人因爱富常离我;春不嫌贫又到家。

2.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

新春联:盏盏红灯,共发祥光映日月;杯杯美酒,咸增瑞气醉乾坤。

元宵节联:火树银花千家春不夜;龙灯走马万里月连霄。

(曾鸣众)清明节联:1.三杯浊酒酾先辈;一炷心香缅祖恩。

(丁垂赋)2.袭俗千年继;仪规万户同。

(丁垂赋)3.岁月难留,新火改榆春又老;陵园永在,深山埋骨土犹香。

(徐正云)端午节联:1.推舟逐浪,江流哀唱离骚曲;忆古思贤,时代长招屈子魂。

(戴绍湘)2.角黍不缘沉楚水;节辰那得命端阳。

(徐正云)中秋节联:1.飞光养魄十分月;送燕迎鸿半个秋。

(徐正云)2.此夜过中秋,好伴嫦娥倾桂酒;有时偿夙愿,会当宝岛补金瓯。

(丁垂赋)重阳节联:1.分韵题糕,何愁风雨;有缘得桔,好会湖山。

(邹崇玺)2.晚照桑榆,满目青山留好景;秋风金露,一头白发乐余年。

(陇兴文)婚嫁联1.旧用婚联:十八年前不谋面;二三更后便知心。

2.数学老师新婚用联:爱情如几何曲线;幸福似小数循环。

新居联水如碧玉山如黛;凤有高梧鹤有松。

寿联例 1.紫金山天文台献给著名天文学家张钰哲的寿联:测黄道、赤道、白道,深得此道,赞钰老步人间正道;探行星、彗星、恒星,戴月披星,愿哲翁成百岁寿星。

2.郑板桥六十岁自寿联:常如作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叶赏心旧纸,放浪吟哦,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定欲成仙,空生烦恼,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

(二)哀挽类:用于丧亡祭祀、缅怀悼念逝者,激励后人。

致挽联例1.谭继询挽子谭嗣同联:谣风遍万国九州,无非是骂;昭雪在千秋百世,不得而知。

2.姚克与斯诺挽鲁迅联:译著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3.郭沫若挽鲁迅联:方悬四月,叠坠双星,东亚西欧同殒泪;钦诵二心,憾无一面,南天北地遍招魂。

自挽联例清杨绍基临终前自挽联:枉读十年书,叹今朝黄土埋文,当日悔抽人似茧;休灰千里志,待再世青云得路,那时豪吐气如虹。

墓碑联例1.大定坡有一墓碑联:生多恨事心难化;死有诗名骨不寒。

2.清池境内有一姑娘坟的墓碑联:夜静更残,青鸟有情还自泪;秋深径冷,黄花无主为谁开。

祠联例 1.孙中山为秋瑾提的浙江绍兴风雨亭联:江户矢丹忱,感君首赞同盟会;轩亭洒碧血,愧我6招侠女魂。

2.安徽安庆市徐锡麟烈士纪念楼联:登百尺楼,看大好河山,天若有情,应识四方思猛士;留一抔土,以争光日月,人谁不死,独将千古让先生。

(三)装饰类风景联例 1.题秦岭联:障南阻北;拔地分天。

2.题平湖秋月联:万顷湖平长似镜;四时月好最宜秋。

名胜联:为历史文化古迹、著名风景胜地撰联。

例1.题滕王阁联(刘坤一)兴废总关情,看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幸此地湖山无恙;古今才一瞬,问江上才人,阁中帝子,比当年风景如何。

2.题黄鹤楼联:何时黄鹤重来,且自把金樽,看江渚千年芳草;今日白云尚在,问谁吹玉笛,落江城五月梅花。

3.题扬州二十四桥联:胜地据淮南,看云影当空,与水平分秋一色;扁舟过桥下,闻箫声何处,有人吹到月三更。

寺庙联例 1.题倒坐观音联:问大士缘何倒坐;恨凡夫不肯回头。

2.题城隍庙联:我有什么灵,连自己断肢脱皮,都难治好;汝又何必敬,请医生开方用药,倒是正经。

官署联宅第联例 1.好山入座清如洗;嘉树当窗翠欲流。

2.郑板桥自题联:一庭春雨飘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

3.无狂放气、无道学气、无名士风流气,方称儒者;有诵读声、有纺织声、有小儿啼哭声,才算人家。

(四)行业类:也称广告联,起交际和招徕作用。

酒馆联例 1.酌来竹叶凝杯绿;饮罢桃花上脸来。

2.福州广聚楼联:美酒可消愁,入座应无愁里客;好山真似画,倚栏都是画中人。

药店联例程道周题自家药店联:但愿人皆健;何妨我独贫。

中药名联例1.栀子牵牛犁熟地;灵芝背母入常山。

2.益母丹参桂子;五加桑葚红花。

3.白头翁、持大戟、跨海马,与木贼、草寇战百合,旋复回朝,不愧将军、国老;红娘子、插玉簪、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从容出阁,宛如云母、天仙。

理发店联例1.石达开题理发店联: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

2.操天下头等大事;做人间顶上功夫。

美容店联例:十美容颜,五分造化五分饰;两倾品貌,一半生成一半妆。

戏台联例:1.演离合悲欢,当代岂无前代事;观抑扬褒贬,座中常有剧中人。

2.满场都是闲人,袖手旁观,听戏不如做戏苦;凡事终须结局,从头演起,上台容易下台难。

会馆联例1.题济南浙闽会馆:同是南人,四座高风倾北海;来游东国,两乡旧语话西湖。

2.保定浙绍会馆戏台联:别馆接莲池,谱来杨柳双声,古乐府翻新乐府;故乡忆梅市,听到鹧鸪一串,燕王台作越王台。

(五)文苑类:用于文学艺术作品中的对联,包括各类小说、散文美术作品上的题联、戏曲舞台上的楹联、影视作品中的对联、新闻报刊上的标题联等。

治学联例1.万卷古今消永昼;一窗昏晓送流年。

(陆游)2.家少楼台无地起;案余灯火有天知。

(林则徐)书斋联例1.认天地为家,休嫌室小;与圣贤共语,便见朋来。

2.沧海日、赤城霞、峨眉雪、巫山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武夷峰、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马迁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将古今绝艺,置我山窗。

自勉联例1.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

(清彭元瑞)2.人到万难须放胆;事当两可要平心。

(张大千)警世联例1.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2.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

题赠联:用于题赠亲友或自题。

可抒情、祝愿、述志、可谈哲理,有的称格言联。

例1.一味黑时犹有骨;十分红处便成灰。

2.才大须知难作吏;心虚何患不能文。

(六)其它类:难以划类的对联(包括谜联)。

谜语联例1.明月半依云脚下;残花双落马蹄前。

(字谜)2.白蛇过江,头顶一轮红日;乌龙挂壁,身披万点金星。

(物谜)应答联例:挖莲郎,盘根摸梗寻佳藕;采桑女,摘叶留心待后生。

巧联例:1.三代夏商周;四诗风雅颂。

2.五行,金木水火土;四位,公侯伯子男。

应征联例:三星白兰地;五月黄梅天。

还有讽刺联、谐趣联等可针砭时弊、阐明观点、或诙谐风趣、或富有讽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