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水文情势变化及其成因分析
《2024年鄱阳湖水环境特征及演化趋势研究》范文
《鄱阳湖水环境特征及演化趋势研究》篇一一、引言鄱阳湖,作为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之一,位于江西省北部,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地。
其独特的水环境特征及演化趋势不仅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深远影响,还对区域乃至全国的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具有重要价值。
本文旨在全面分析鄱阳湖的水环境特征及演化趋势,为保护和合理利用鄱阳湖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二、鄱阳湖水环境特征(一)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鄱阳湖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受季风影响显著,雨量充沛。
其独特的气候条件为湖泊生态系统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和能量来源。
(二)水文特征鄱阳湖的水文特征主要表现为水位变化大、水质清澈。
湖泊的水位受季节性气候变化影响显著,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此外,湖泊的流域面积广阔,河流众多,水系发达。
(三)生物多样性鄱阳湖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包括多种鱼类、鸟类和其他水生生物。
其中,以候鸟越冬和繁殖为主要特点的湿地生态系统在全球享有盛名。
三、鄱阳湖的演化趋势(一)水位变化趋势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鄱阳湖的水位呈现出显著的变化趋势。
一方面,全球气候变化导致降雨量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湖泊的水位;另一方面,人类活动如水资源开发利用、流域污染等也导致湖泊水位发生波动。
(二)水体污染趋势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鄱阳湖面临着严峻的水体污染问题。
主要污染源包括工业排放、农业面源污染、城市生活污水等。
这些污染源导致湖泊水质恶化,严重威胁着湖泊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三)生态保护与修复趋势针对鄱阳湖的生态环境问题,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积极采取措施进行生态保护与修复。
主要包括加强湖泊水体监测与治理、推广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大湿地保护力度等措施。
这些措施有助于改善湖泊生态环境,促进湖泊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四、结论与建议通过对鄱阳湖水环境特征及演化趋势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鄱阳湖作为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地,其水环境特征及演化趋势受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湖泊面临着水位变化、水体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为保护和合理利用鄱阳湖水资源,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加强湖泊水体监测与治理、推广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大湿地保护力度等。
鄱阳湖的特点
鄱阳湖的特点
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位于江西省北部,是一个吞吐型、季节性淡水湖泊。
以下是鄱阳湖的特点:
1.水文特征:鄱阳湖的湖面在枯水期和丰水期差异很大,枯水期时,湖面缩小,比降增大,流速加快;洪水期时,湖面扩大,碧波荡漾。
鄱阳湖的水位和容积也随季节变化,具有“洪水一片,枯水一线”的独特形态。
2.地貌特征:鄱阳湖地势平坦,微地形复杂,高程一般由17米降至湖口约-1米,最低处在屏峰山附近,高程在-20米。
湖盆由河道、碟形湖、圩堤、岛屿、洲滩、汊港组成。
3.生态环境:鄱阳湖是过水型湖泊,对长江干流水量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维护了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保护湿地等。
同时,鄱阳湖也是全球重要的候鸟栖息地,每年超过100万只候鸟在这里越冬。
总的来说,鄱阳湖具有独特的自然和生态环境,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1956—2022年鄱阳湖枯水情势演变及驱动机制分析
2024年3月水 利 学 报SHUILI XUEBAO第55卷 第3期文章编号:0559-9350(2024)03-0313-12收稿日期:2023-06-05;网络首发日期:2024-03-22网络首发地址: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11.1882.TV.20240319.1732.008.html基金项目: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12BAB214066);国家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放基金项目(2021KFJJ02)作者简介:熊斌(1991-),博士,讲师,主要从事水文水资源研究。
E-mail:xiongbin@ncu.edu.cn1956—2022年鄱阳湖枯水情势演变及驱动机制分析熊 斌1,2,卓云强1,许崇育2,熊立华3,陈泽强4,田逸飞5(1.南昌大学工程建设学院,江西南昌 330031;2.挪威奥斯陆大学地球科学系,挪威奥斯陆 N-0316;3.武汉大学水资源工程与调度全国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 430072;4.中国地质大学国家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武汉 430074;5.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湖北武汉 430010)摘要:鄱阳湖枯水情势变化将极大影响区域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安全状态。
复杂条件下鄱阳湖水文极端事件成因分析与灾害预警是当前亟待突破的难点。
本文基于湖区年补水-退水水文过程分析,运用“江湖关系”分期分析等方法,探究了湖区枯水情势演变规律和驱动机制。
结果显示:(1)后三峡时期,湖区枯水情势显著加剧,星子站年最低水位平均下降5.7%,低水烈度、低水天数平均增加36.9%、26.6%;(2)单因素分析中,湖区低水天数受长江水流条件的影响大于湖区最低水位、低水烈度;多因素分析中,6个解释因子综合解释了上述3个湖区枯水特征量的演变,相应回归模型的R2依次为0.83、0.83、0.70;(3)贡献分析表明,近20年的枯水整体加剧趋势主要源于长江水流条件改变的综合影响,以湖区年最低水位减小为例,江湖水位流量关系变异贡献138.0%,三峡水库蓄水期汉口径流减小贡献8.4%,三峡水库补水期汉口径流增加(缓解)贡献-34.2%。
鄱阳湖水环境现状
02 水位受长江和周边河流影响较大,季节性变化明 显。
02 湖泊形态呈南北狭长状,湖岸线曲折复杂。
生态系统
拥有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 包括鱼类、贝类、水生植 物等。
湖泊生态系统较为脆弱, 易受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 的影响。
是候鸟的重要越冬栖息地, 每年吸引大量候鸟前来越 冬。
气候变化影响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鄱阳湖 的水文特征和生态环境可能发生变 化,需要加强监测和研究。
应对策略
01
02
03
强化水质监测
加强鄱阳湖的水质监测力 度,及时掌握水质状况, 为治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 据。
推进生态修复
实施湖泊生态修复工程, 恢复湖泊湿地功能,提高 湖泊生态系统稳定性。
严格环境执法
加强环境执法力度,对污 染源进行严格监管,严厉 打击违法排污行为。
可持续发展
促进绿色发展
推动绿色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 构和能源结构,减少污染物排放, 保护生态环境。
加强国际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湖泊保护合作,引 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共同应 对全球环境挑战。
提高公众意识
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公 众对湖泊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 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03
建立公众参与平台,让公众能够参与到水环境治理和保护的决
策中来。
05
未来展望
预期变化
水质改善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治理 措施的落实,鄱阳湖的水质有望 得到改善,减少污染负荷,恢复
湖泊生态功能。
生态恢复
通过湖泊生态修复和湿地保护工程, 鄱阳湖的生物多样性将得到保护和 恢复,提高湖泊生态系统稳定性。
鄱阳湖作为重要湿地资源的主要经济价值,鄱阳湖提前进入枯水期的原因
鄱阳湖作为重要湿地资源的主要经济价值,鄱阳湖提前进⼊枯⽔期的原因阅读图⽂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9⽉19⽇,航拍“中国最⼤淡⽔湖”鄱阳湖都昌⽔域,湖床变为茫茫草原。
鄱阳湖标志性⽔⽂站星⼦站今年⾸次跌破12m,标志着鄱阳湖提前正式进⼊枯⽔期。
2018年9⽉1⽇~11⽉4⽇,江西省平均降⽔量为65.1mm,较常年同期偏少60%。
期间平均⽓温为22.4,较常年同期偏⾼0.7。
⽓候变化给鄱阳湖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数据显⽰,近些年来,鄱阳湖进⼊枯⽔期的⽇期呈提前的趋势。
为了保住鄱阳湖“⼀湖清⽔”的⽬标,江西省政府提出在⼄处兴建鄱阳湖⽔利枢纽⼯程。
下图为鄱阳湖地区略图。
(1)分析近些年来鄱阳湖提前进⼊枯⽔期的原因。
(2)简述鄱阳湖作为重要湿地资源的主要经济价值。
(3)指出甲处附近修建铁路可能出现的⽣态环境问题及应采取的防御措施。
(4)说明在⼄处兴建⽔利枢纽⼯程对当地⽣态环境产⽣的有利影响。
答案【答案】(1)⽓候异常,秋季降⽔减少,蒸发加剧;注⼊鄱阳湖区的河⽔被沿岸⼯农业⽣产⼤量截⽤,导致注⼊鄱阳湖⽔量减少;湖区⾮法采砂导致湖⾯下降;上游⽔利设施截流等⼈为因素加剧了鄱阳湖枯⽔期的旱情。
(2)为沿湖⼯农业⽣产和居民⽣活提供⽔资源;湖区⽔系发达,可发展航运、⽔产养殖、农副产品加⼯;湿地⾯积⼴,可发展旅游业。
(3)问题:植被破坏;⽔⼟流失;占⽤耕地。
措施:恢复植被;做好⼯程固坡⼯作;及时进⾏⼟地复垦。
(4)建坝后可调节鄱阳湖⽔量(增加枯⽔期⽔量,减轻洪⽔威胁),减轻旱涝灾害的影响;⽔域⾯积扩⼤,有利于保持⽣物多样性,维护湖区⽣态系统稳定(或为湖区⽔⽣⽣物提供更为⼴阔的空间,提⾼鄱阳湖的环境承载⼒);提⾼枯⽔期湖区降解污染能⼒,有利于减轻⽔污染;有利于调节湖区周围⽓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湖泊湿地的保护。
【详解】(1)提前进⼊枯⽔期,说明⽔量减少,其原因主要包括⾃然原因(⽓候异常)和⼈为原因(⼯农业⽤⽔量增加、采砂导致湖底加深、上游蓄⽔等)。
鄱阳湖水文与水资源
1、鄱阳湖概况鄱阳湖位长江中下游、江西省北部,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
鄱阳湖承纳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5条河流的来水,调蓄后经湖口注入长江,是一过水性,吞吐型湖泊,其南北长173km,东西平均宽约16.9km,最宽处约74km,最狭处约2.8km。
湖面以松门山为界分为南北(东)、北(西)两部分,南西湖面宽阔,为一主湖区,北部湖面狭长,为湖水入江水道区[1]。
鄱阳湖流域面积16.22万km2 ,占长江汉域面积的9.0%,平均年径流量1450亿m3 占长江流域的15.2%,水量非常丰富。
鄱阳湖区包括沿湖12个县(区),即隶属于南昌市的南昌县、新建县、进贤县,隶属于九江市的永修县、庐山区、星子县、德安县、湖口县、都昌县及共青城和隶属于上饶市的余干县、波阳县,土地面积为19910.4km2 ,截至2000年底,鄱阳湖区人口为646.6万人[2] 。
2、鄱阳湖水资源2.1地表水资源鄱阳湖地区多年平均年降水量1574.6mm,年径深719.0mm,年蒸发量1080mm。
全区多年平均降水量总量610.3亿m3 ,产水量为278.2亿m3 。
2.2地下水资源鄱阳湖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年总量为47.0亿m3 ,约为本区地表径流量的16.9%。
但分布不均,可供国民经济建设规划的可开采地下水资料总量为23.6亿%。
2.3 入湖、入江水量鄱阳湖多年平均由湖口入长江的水量145.7亿m3 ,赣、抚、信、饶、修5条河入湖水量126.6亿m3 ,占入长江水量的86.8%。
入湖、入江水量的变化系数分别为0.26和0.27。
一般每年的2~6月份,5条河入湖水量大于入江水量,是鄱阳湖的蓄水期,总蓄水量17.8亿m3,7月至次年1月均为鄱阳湖主要排水期,多年平均入湖、入江水量均为145.7亿m3 ,达到平衡,多年平均入湖、入江水量均为145.7亿m3 达到平衡。
最高水位多出现在5~7月,入江最大流量在6~9月。
3 水文鄱阳湖区的九个湖均处在赣江西支、修河尾闾入湖洲前缘,其水文特征受赣江西支、修河及鄱阳湖水文情势的三重影响3.1 水位鄱阳湖区水位与鄱阳湖水位的年内变化趋势一致,月平均水位以7月最高,其次是8月最高,以1月最低,12月次之。
过去50年潘阳湖流域气候变化规律分析
年 2005
22 (℃) 21 20 19 18 17 16
1955
Autumn 秋季气温 平均值19.2℃ 1965 1975 1985 1995
年 2005
12 (℃)
10
冬季气温
Winter 平均值7.3℃ 线性 (冬季气温)
8
6
4 1955196517519851995
年 2005
结果分析-季节平均气温趋势
江西省气候中心 殷剑敏,王怀清,占明锦,孔萍,姜智怀
2011.8
主要内容
一、相关背景介绍 二、数据来源 三、资料检验和分析方法 四、结果分析 五、结论与讨论
相关背景介绍
黄淑娥等(1996)对鄱阳湖流域的气温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195l~1993年平均气温随时间的变化振幅较小。 王保生等(1996)采用十年滑动距平和趋势倾向系数的方法, 分析出 195l~1993年鄱阳湖流域冬季与最冷月最低气温逐渐升高,夏季气温 与最热月最高气温逐渐降低,春季和年平均气温变化不明显, 各地有 升有降;降水变化各地差异大,年代际波动大。 卢冬梅(2003)等利用1961~2000年鄱阳湖流域83个站的温度资料 与历年同期平均气温值求距平,进行流域气温变化趋势分析认为:1 961~2000 年的年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呈波动式略变冷趋势,年平均降 温0.04 ℃。 郭华等(2006)研究表明:鄱阳湖流域气温和降水均在1990年发生 突变,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夏季降水和夏季暴雨频率均在1992年发 生突变增加,而蒸发皿蒸发和参照蒸散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
19.5 19.0 18.5
1959-2008平均值 1959-1975(-0.0371℃/a) 1976-1995(0.0141℃/a) 1996-2008(0.0583℃/a)
鄱阳湖水环境污染原因及治理策略分析
鄱阳湖水环境污染原因及治理策略分析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之一,位于江西省中部。
然而,近年来,鄱阳湖的水环境受到了严重的污染,给湖泊生态系统和周边居民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对鄱阳湖水环境污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治理策略。
鄱阳湖水环境污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农业面源污染。
鄱阳湖周边地区主要是农田,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以及养殖废弃物、粪尿等都会通过径流、渗漏等途径进入湖泊,导致鄱阳湖水体富营养化,水质下降。
此外,过度的农田灌溉也导致湖泊水位下降,进一步加剧了湖泊的富营养化。
第二,工业废水排放。
鄱阳湖周边地区工业发达,许多企业的废水排放未经过有效的处理,含有大量的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直接排入湖泊,导致鄱阳湖水体受到严重污染。
工业废气的排放也会导致大气污染,进而降落到湖泊水体中,加剧了湖泊的污染程度。
第三,城市生活污水排放。
鄱阳湖周边城市的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化带来的废水、污水也大量排放到湖泊中,对水环境质量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城市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营养物和微生物等,使湖泊水体富营养化、富氧化,极大地损害了湖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针对鄱阳湖水环境污染问题,采取以下治理策略是必要的:第一,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
制定相关的环境保护法规,明确污染排放的标准和限制,加大对违法企业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形成强有力的法律约束机制。
第二,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推行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加强农业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对湖泊水环境的影响。
第三,加强工业污水治理。
对鄱阳湖周边地区的工业企业进行全面排查,强制实施废水处理设施,建立健全监测系统,确保工业废水达标排放,减少有害物质对湖泊的污染。
第四,加强城市污水处理。
加大对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投入力度,提高处理能力和处理效果,确保城市污水经过科学有效的处理后再排放,减少城市生活污水对湖泊的污染。
鄱阳湖生态保护与科学利用对策与建议
鄱阳湖生态保护与科学利用对策与建议发布:鄱阳湖研究中心2011-5-21【内容提要: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也是目前长江中下游仅存的两个大型通江湖泊之一,是长江干流重要的调蓄性湖泊,对于维系长江水量平衡和水域生态平衡、维护区域和国家生态安全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功能。
虽然目前生态环境各项指标尚好,但在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作用下,鄱阳湖湖泊和湿地生态系统逐渐发生变化,存在植被退化、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水体污染等问题。
在资源利用中,过渡捕捞、滥捕乱猎、土地利用扩张等掠夺式经营,导致渔业资源退化、生物栖息地破碎化、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湖泊生态环境受到威胁,公共卫生健康和生态安全不容忽视。
为此,江西省生态学会组织相关专家,对鄱阳湖生态现状生态进行了专题调研,提出了加强鄱阳湖生态资源保护与科学利用的对策和建议,呈报领导及相关部门决策时参考。
】为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国家战略的实施,保护好鄱阳湖“一湖清水”,江西省生态学会组织相关专家,对鄱阳湖的生态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进行了专题调研。
专家们认为,目前鄱阳湖存在的一些生态问题不容忽视,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放在首位,促进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一、鄱阳湖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1、水文情势变化明显,水质呈显著下降趋势(1)枯水情势严峻。
2003年以来,鄱阳湖连续出现历史罕见低水位,且水位持续下降,枯水期不断延长,比正常年份提前约40天,水资源管理面临挑战。
2011年3月鄱阳湖星子站水位8.65米,突破2008年的同期最低水位。
水位明显偏低的状况在短期内难以缓解。
(2)水质总体呈下降趋势。
据《1999-2009年江西省环境状况公报》等资料,鄱阳湖水系水质总体呈下降趋势。
上世纪80年代以I、Ⅱ类为主,平均占85%,90年代占70%,2003年以后只占50%。
目前水体平均程度属于中度富营养化状态,且枯水期比丰水期更为严重。
面积最大淡水湖-中国鄱阳湖的演变与保护研究
面积最大淡水湖-中国鄱阳湖的演变与保护研究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也被誉为中国之江。
它位于江西省南昌市周边,是中国南方的一个重要天然湖泊。
鄱阳湖不仅是一个美丽的旅游景点,还是一个重要的生态系统。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变化的影响,鄱阳湖的演变和保护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看鄱阳湖的演变历史。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鄱阳湖约有7000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在漫长的历史中,鄱阳湖经历了数次水域面积的扩大和缩小。
尤其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鄱阳湖的面积减小了许多。
这主要是由于人类的活动,如农田的围垦和城市的扩张。
这些活动导致了湖泊的水域被填平,湖岸线的改变以及水质的恶化。
其次,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鄱阳湖的生态系统。
鄱阳湖是一个重要的生态系统,有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它是许多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如白鹤、斑胸铁甲鸟等。
此外,鄱阳湖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候鸟迁徙站之一,吸引了大量候鸟在冬季停留。
然而,由于水质的污染和湿地的破坏,鄱阳湖的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一些物种的数量和种群也出现了明显的下降。
然而,近年来,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鄱阳湖的生态环境。
首先,政府建立了湖泊保护区,限制了人类活动的范围。
其次,政府加大了对水质的监测和治理力度,提高湖泊水质。
同时,政府还加强了湖岸带的保护,恢复了湖泊周边的湿地生态系统。
这些措施的实施为鄱阳湖的保护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鄱阳湖的保护仍然面临许多挑战。
首先,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带来了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导致湖泊周边的土地开发和城市扩张。
这对湖泊的生态环境构成了威胁。
其次,水污染问题仍然存在,特别是工业废水和农业面源污染是主要的问题。
这些挑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措施来保护鄱阳湖。
总的来说,鄱阳湖的演变与保护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通过了解湖泊的历史和生态系统,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湖泊的重要性和保护的紧迫性。
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鄱阳湖的环境,但仍然需要更多的努力来克服各种挑战。
鄱阳湖生态环境分析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对策分析摘要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由此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第一个上升至国家战略的区域规划。
鄱阳湖贵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早就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持续关注。
鄱阳湖是我国公布的首批国家重点湿地保护地之一,并于1992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承担着重要的生态功能,然而鄱阳湖当前却面临着十分严峻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
本文通过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植被覆盖、生物多样性、土地利用方式、水情水势及泥沙等生态环境现状分析,指出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存在湿地植被退化比较严重、水土流失问题不断加剧、土地沙化情况日趋严重、旱涝灾害日益频繁、生物多样性破坏严重等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同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长远战略和全局角度出发,提出了生态环境统筹布局、合理规划,合理开发、环境保护的若干对策与措施,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决策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鄱阳湖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对策AbstractIn December 12, 2009, the State Council officially approved the "Poyang Lake Ecological Economic Zone Planning",the Poyang Lake ecological economic zone has become the regional planning of Jiangxi province first rose to national strategy since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Poyang Lake is China's largest freshwater lake, has long attracted continuous attention internationally.Poyang Lake is one of China's announced the first batch of national key wetland protection, and in 1992 was included in the "list of wetlands of international importance", bear the important ecological functions, but Poyang Lake now faces serious deterior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ased on the Poyang Lake Ecological Economic Zone vegetation cover, biodiversity, land use, water potential and sedimen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 pointed out the existence of the Poyang Lake Ecological Economic Zone wetland vegetation degradation, soil erosion is severe, the increasing problems of land desertificat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drought and flood disaster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frequent, the destruction of biodiversity ecological seriou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so on; at the same time, in order to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as the guide, starting from the long-term strategic and global perspective, the overall layou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rational planning,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measures of rational developme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rovide decision-making reference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Poyang Lake ecological economic zone.1研究区概况1.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概况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了下文论述的需要,后文全部简称为“鄱阳湖区”)是以江西鄱阳湖为核心,以鄱阳湖城市圈为依托,以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为重要战略构想的经济特区。
鄱阳湖水位变化
以出现在12~1月的最多,占70.9%(12月和1月分
别为34.5%和36.4%);其次是2月,占23.6%;出
现在3月的较少,只占5.5%。星子站年最高水位在
1953~2007年55年中总的变化趋势为上升,平均
升高速度为每十年0.12m;年平均水位在1953~
2007年中总体变化趋势为稍下降,平均下降速度
星子站年最高水位16.00~22.52m,其多年
平均值19.14m;年最高水位一般出现在5~9月,
出现在5月的仅占3.6%,出现在6~7月的占78.2%,
以出现在7月的最多,占58.2%,出现在8月和9月
的分别为10.9%和7.3%。年最低水位7.11~9.44m,
其多年平均值8.04m,一般出现在12月~次年3月,
1.2 年入湖总水量变化趋势 1.3 年入湖总水量变化特征 1.4 季节入湖总水量变化特征
2. 分析对鄱阳湖水位的影响
2.1 五河对鄱阳湖水位的影响 2.2 采砂对鄱阳湖水位的影响 2.3 退田还湖对鄱阳湖水位的影响
3. 鄱阳湖不同水位对其他要素的影响
3.1 对钉螺的影响 3.2 对植被的影响 3.3 对候鸟的影响
13.08-12.08m 高程地带的钉 螺最为密集,15.88m 以上和 11.03m 以下高程地带 未发现钉螺,属无螺区(表 4.4)。利用 Excel 软件对湖区 8
列 yt,使原序列光滑化,即滑动平均法. 其数学表达式为
式中,n 为序列长度; m 的取值决定了滑动平均所取前期值和后期值的个数,例如,当 m =2 时为 5 点滑动平均.
(3)小波分析方法连续小波变换定义为[王文圣,丁 晶,李跃清. ] 水文小波分析
式中,Wf( a,b) 为小波变换系数; φ( t) 为基本小波或母小波; a 为尺度伸缩 因子,b 为时间平移因子; t 为时间; φ( a,b) 为由 φ( t) 伸缩和平移而成 的一族函数
鄱阳湖的介绍
鄱阳湖介绍
鄱阳湖(Poyang Lake)位于中国江西省中部,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亚洲最大的淡水湖之一。
以下是有关鄱阳湖的一些介绍:
1. **地理特征:** 鄱阳湖位于江西省的北部,横跨九江市、上饶市、新余市等多个地级市。
湖泊面积在不同季节和水位条件下会有较大变化,一般在中国内陆湖泊中保持着最大的面积。
湖泊主要由赣江、抚河、沪峡水系的支流组成。
2. **季节性变化:** 鄱阳湖因水域面积受季节性变化较大而独特,湖水在雨季和洪水时期扩大,而在旱季和枯水时期则缩小,形成了湖区独特的景观。
湖区也是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吸引了大量的水鸟。
3. **生态重要性:** 鄱阳湖是中国的重要淡水湖泊,具有丰富的生态资源。
湖区湿地生态系统为众多鸟类提供了栖息地,包括国际重要湿地湿地联盟认证的生态保护区。
4. **经济活动:** 鄱阳湖是江西省的水产养殖基地,渔业对当地经济的贡献较大。
湖区周边的农业和旅游业也受益于湖泊的存在。
5. **旅游:** 鄱阳湖风光秀丽,湖区有着丰富的湿地生态和自然景观。
湖区的景点包括湖心岛、湖上山、赣江石林等。
游客可以选择乘船游湖,欣赏湖光山色。
总体而言,鄱阳湖以其丰富的生态资源、独特的季节性变化和美丽的自然景观而吸引着游客和生态学者。
湖区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鄱阳湖河床变草原
鄱阳湖河床变草原摘要: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之一,位于江西省鄱阳县境内。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鄱阳湖的河床逐渐演变为草原。
本文将探讨鄱阳湖河床变成草原的原因,并分析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引言:鄱阳湖位于中国中部,是江西省最大的淡水湖泊,也是长江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鄱阳湖的河床变成草原是近年来引起人们高度关注的问题。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鄱阳湖周边的气候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同时人类活动的不合理干预也加剧了这个问题的复杂性。
本文将从环境变化、土地利用和水资源利用等方面分析鄱阳湖河床变成草原的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以期得到更好的保护和管理。
一、环境变化与鄱阳湖河床变成草原的关系1.1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已经成为公认的事实。
气温上升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对自然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鄱阳湖也难以幸免。
气候变暖导致湖泊水温升高,湖泊生态系统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了湖泊的生物多样性和水质。
1.2湖泊水位变化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鄱阳湖水位发生了变化。
长期以来,鄱阳湖的水位波动较大,但近年来波动幅度明显增大。
高水位会导致湖岸侵蚀,同时也影响了湖底的生态系统。
当水位下降时,湖底的泥沙暴露在湖面上,鄱阳湖的河床也随之暴露。
二、土地利用对鄱阳湖河床变成草原的影响2.1农业发展的加速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农田用地的需求不断增加。
鄱阳湖周边的农田扩张导致湖泊的河床被破坏,从而影响了湖泊的生态系统。
对于农业灌溉的需要,大量湖泊水资源被用于灌溉,导致湖底的水位下降,河床暴露在外。
2.2湖泊湿地的失去与生态资本的流失湖泊湿地是维系湖泊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鄱阳湖湿地的面积逐渐减少,湿地植被被大量开垦为农田或建设用地。
湿地的消失不仅导致湖泊的水质下降,也对湖泊周边的水资源、生态环境和气候有重要影响。
三、鄱阳湖河床变成草原的生态影响3.1水生植物的减少鄱阳湖河床变成草原后,水生植物的生存环境受到了影响。
鄱阳湖最低水位记录一览
鄱阳湖最低水位记录一览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它位于江西省北部,是江西省的重要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
鄱阳湖也是长江流域的重要水源地之一,对保障中下游灌溉、发电、供水、航运等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鄱阳湖最低水位也成为关注焦点。
为了更好地了解鄱阳湖的最低水位记录和其背后的影响,下面对鄱阳湖最低水位进行一览。
一、鄱阳湖的水位波动历程鄱阳湖水位波动主要受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在过去30年间,鄱阳湖水位出现了较大的波动。
如图1所示,2003年,鄱阳湖水位达到历史最高值,在2008年经历了一次严重的干旱,水位急剧下降,开始连续几年出现低水位。
2011年的最低水位约为8.98米,比2003年最高水位低6.27米。
图1:鄱阳湖历年水位曲线(数据来源:江西省水利厅)二、鄱阳湖最低水位记录鄱阳湖最低水位记录最早可追溯到1954年,当时最低水位那年是8.84米。
随着鄱阳湖的水位波动,最低水位也不断更新。
以下是鄱阳湖最低水位历史记录:1954年:8.84米1966年:8.80米1978年:8.52米1997年:8.97米2003年:15.25米(历史最高水位)2008年:8.98米2011年:8.98米2016年:9.69米2019年:7.72米在以上记录中,2019年的最低水位为目前的最低水位。
2019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持续干旱,水源缺乏严重,鄱阳湖水位急剧下降,不仅影响了鄱阳湖地区的农业生产和灌区用水,而且对长江下游的水资源供给也产生了影响。
三、最低水位对鄱阳湖及周边地区的影响鄱阳湖是一个特殊的湖泊,对中国南方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影响。
鄱阳湖低水位将对湖区周边的生态系统、土地利用和灌溉系统产生不利影响。
1. 生态系统:鄱阳湖低水位将严重破坏湖区的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环境恶化,湖泊逐渐形成干燥的荒地。
鄱阳湖是亚洲重要的候鸟栖息地之一,低水位对湖区的候鸟栖息和迁徙将产生严重的影响。
鄱阳湖旱涝急转的书籍
鄱阳湖旱涝急转的书籍摘要:一、鄱阳湖概况二、鄱阳湖旱涝急转的原因三、旱涝急转对鄱阳湖生态环境的影响四、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采取的措施五、未来展望与建议正文:鄱阳湖位于我国江西省北部,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被誉为长江流域的“肾脏”。
近年来,鄱阳湖遭遇了旱涝急转的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鄱阳湖旱涝急转的原因、生态环境影响以及我国政府采取的措施进行分析,并对未来展望提出建议。
一、鄱阳湖概况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湖泊面积约为3150平方公里,湖泊水量丰富,拥有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
鄱阳湖是长江流域的一个重要水系,对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和气候具有显著的影响。
二、鄱阳湖旱涝急转的原因1.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降水分布不均,极端气候事件增多,影响了鄱阳湖的水量平衡。
2.地形地貌:鄱阳湖地处长江中游,受地形地貌影响,流域内水系复杂,水文条件多变。
3.人类活动:过度开发、围湖造田等人类活动破坏了鄱阳湖生态环境,影响了湖泊的自净能力和调蓄功能。
三、旱涝急转对鄱阳湖生态环境的影响1.水生生物资源受损:旱涝急转导致湖泊水量波动,水生生物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影响,物种多样性下降。
2.湖泊生态系统失衡:水量的急剧变化导致湖泊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和动物种群发生变化,湖泊生态功能受损。
3.湖区居民生活受影响:旱涝急转导致湖区居民饮水困难,农田灌溉受到影响,经济损失严重。
四、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采取的措施1.加强水资源管理:严格湖泊水资源开发利用审批,限制过度开发和围湖造田等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2.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加大对湖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
3.水利工程建设:加强鄱阳湖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湖泊的调蓄能力和自净功能。
4.科研与监测:加大科研投入,加强对鄱阳湖生态环境的监测和评估,为湖泊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五、未来展望与建议1.气候变化应对:加大应对气候变化的力度,降低极端气候事件对鄱阳湖的影响。
2.生态环境保护:加强鄱阳湖生态环境保护,恢复湖泊生态系统功能。
鄱阳湖水资源与水环境科学研究
未来研究方向
气候变化对鄱阳湖水资源与水环境的影响
深入研究气候变化对鄱阳湖水资源和水环境的影响,预测未来发展趋 势,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生态保护与修复
加强鄱阳湖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研究,探讨湖泊生态系统退化的原 因和修复措施,促进湖泊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管理
研究鄱阳湖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管理的方法和策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 率,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由于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含量过 高,导致藻类等水生生物大量繁殖, 引起水体富营养化。
水质污染
水环境问题成因
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等 因素导致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水环 境容量下降,加剧了水环境问题的发 生。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化肥和农 药等污染物排入鄱阳湖,导致水质受 到严重污染。
水环境治理与修复
政策建议与决策支持
基于研究成果,为政府和企业提供了有关鄱阳湖水资源与 水环境管理的政策建议和决策支持,推动了湖泊科学研究 的成果应用和社会价值的实现。
04
鄱阳湖水资源与水 环境管理对策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01
制定严格的鄱阳湖水资源与水环 境保护法规,明确各级政府和企 业的责任与义务。
02
完善水资源与水环境执法监督机 制,加大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确保法规的有效执行。
水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估
加强鄱阳湖水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估的研究,建立完善的水环境质量监 测网络和评估体系,为水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可持续发展目标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鄱阳湖水资源与水环境研究应致 力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 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保障水资源安全
通过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提高 鄱阳湖水资源利用效率和保护水
鄱阳湖水位下降的根本原因
鄱阳湖水位下降的根本原因
引起鄱阳湖水位下降的原因主要有:
1、9月10月长江上游水库蓄水减少了下泄流量,同时,上游水库清水下泄,引起长江干流河床冲刷切深,
2、2020年湖口江段河床比1998年低2.4米。
两者使长江对鄱阳湖的顶托作用弱化,鄱阳湖水位很快消降。
国内多家权威科研机构预测分析均表明,随着上游干支流水库逐步投入运行,长江中上游水文情势变化将长期存在并呈趋势性发展,鄱阳湖枯水情势将进一步加剧。
扩展资料:
鄱阳湖在江西省九江、南昌、上饶三市,位于江西省的中北部,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由多个小湖逐渐扩大而来,在古代称彭蠡泽、彭泽、官亭湖、扬澜、担石湖等。
有“鱼米之乡、富饶之洲”美誉,是国家4A级景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鄱阳湖水文情势变化及其成因分析徐卫明;段明【摘要】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discharging runoff variation feathe rs of Poyang Lake are stated. The feathers of the channel scour and silting and lower water level of Poyang Lake in recent yeaers is analyzed. The influence factor of lower water level variation of Poyang Lake is introduced. At last,the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 are proposed.%阐述了鄱阳湖水位基本特征和出湖径流变化特点,分析了近年来河道冲淤和鄱阳湖区低枯水位特点,阐明了鄱阳湖区低枯水位变化的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名称】《江西水利科技》【年(卷),期】2013(000)003【总页数】3页(P161-163)【关键词】鄱阳湖;低枯水位;成因分析【作者】徐卫明;段明【作者单位】江西省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办公室,江西南昌 330046;江西省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办公室,江西南昌 33004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882.9;P33鄱阳湖位于江西省的北部、长江中游南岸,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它承纳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以下简称“五河”)及博阳河等支流来水,经调蓄后由湖口注入长江,是一个过水型、吞吐型、季节性湖泊,也是长江中下游洪水的重要调蓄场所。
受自然及人为因素影响,长江与鄱阳湖的关系不断发生变化,并集中体现在长江干流九江河段和鄱阳湖的蓄泄、冲淤变化。
水文情势的变化对长江中下游及鄱阳湖区的防洪治理、水资源利用、水环境和水生态保护有着重要影响,因此,科学认知长江鄱阳湖间的水文情势,研究采取合适的对策措施,是维护健康长江、建设秀美鄱湖的关键和核心。
1 鄱阳湖基本特征1.1 鄱阳湖水位特征鄱阳湖属宽浅型湖泊,高水湖相,低水河相,具有“高水是湖,低水似河”、“洪水一片,枯水一线”的独特景观。
洪、枯水期的湖泊面积、蓄水量相差极大,鄱阳湖水位12 m(吴淞高程,下同)以下时为河道特性,12 m以上开始由河道特性转向湖泊特性,水位15 m 以上为湖泊特性。
鄱阳湖水位变化受五河和长江来水的双重影响,高水位时间长。
4~6月为五河主汛期,受鄱阳湖流域来水影响,湖区水位逐步抬升,7~8月为长江主汛期,湖区水位受长江洪水顶托或倒灌影响而壅高,长期维持高水位,湖区年最高水位一般出现在7~8月。
进入10月份,受长江稳定退水影响,湖区水位持续下降,湖区年最低水位一般出现在1~2月。
据2002年以前的鄱阳湖实测资料分析,星子站6~9月水位一般高于15 m,鄱阳湖呈典型的湖泊特性;4、5、10、11月水位在12~15 m 之间,鄱阳湖呈河湖特性;12月~次年3月,水位低于12 m,鄱阳湖呈河道特性。
9月、10月和11月,在五河入湖流量已明显减小的情况下,鄱阳湖星子站仍维持较高的水位,受两个因素的作用:一是此期间长江干流来水流量仍较大,这是最主要的因素;二是此期间鄱阳湖水位处于消落过程,对长江干流流量有一定的补充。
1.2 鄱阳湖出湖径流变化特点鄱阳湖出湖径流受长江水位影响明显,汛期和非汛期具有不同特点。
(1)汛期特点。
五河主汛期为4~6月,长江干流主汛期为7~9月。
在此期间,江湖洪水相互顶托甚至是洪峰遭遇。
鄱阳湖出流对长江干流湖口以上河段有明显的回水顶托影响,同时,长江干流来水对鄱阳湖出流也有很大的顶托作用,顶托影响发生较为普遍。
4~6月,湖区水位抬升,流速仍较大,湖床呈冲刷状态,7~9月,湖区水位受长江洪水顶托影响而壅高,湖区流速逐渐减小,湖床呈微淤状态。
当江湖暴雨洪水不同步而长江干流洪水较大时,长江洪水倒灌入湖,倒灌一般发生在7~9月,此时五河汛期已过,鄱阳湖水位受长江洪水顶托倒灌,湖水面基本保持水平,鄱阳湖入江水道呈现负比降,长江泥沙随洪水倒灌入湖。
(2)非汛期特点。
每年的10月至次年3月,长江来水量减小,水位降低,对出湖湖水顶托影响较小,湖水经入江水道畅泄入江,湖区流速较大,挟沙能力较强,湖床总体呈冲刷状态。
2 鄱阳湖水文情势变化2.1 长江中下游干流及鄱阳湖冲淤变化2003年以来,长江、鄱阳湖的水文情势出现了新变化。
在三峡等长江上游控制性工程建成运用前,长江中下游江湖基本上处于相对平衡的阶段。
长江上游控制性工程的陆续运用,改变了长江中下游的来水来沙条件,水文情势已经并将发生长时期的变化调整。
(1)长江中下游河道冲淤变化。
据相关资料,三峡水库蓄水前,坝下游宜昌、汉口、大通站年均径流量分别为4 369 亿m3、7 111 亿m3、9 052 亿m3,输沙量分别为4.92 亿t、3.98 亿t、4.27 亿t。
三峡水库蓄水运用以来,2003~2011年坝下游宜昌、汉口和大通站年均径流量分别为3 903 亿m3、6 596亿m3 和8 194 亿m3,较蓄水前分别偏少11%、7%和9%;年均输沙量分别为0.488 亿t、1.13 亿t 和1.43 亿t,与蓄水前相比,分别减小90%、72%和67%。
经监测分析,在三峡工程蓄水运用前的数十年中,长江中游河床冲淤变化较为频繁,但总体河势基本稳定,局部河势变化较大;河道总体冲淤相对平衡,部分河段冲淤幅度较大。
三峡工程运用后的2002年10月至2012年10月,中下游干流河床总体处于冲刷态势。
长江中游河段冲刷以宜昌至城陵矶段为主,其平滩河槽冲刷量为7.66 亿m3,占河道总冲刷量的64.5%;城陵矶至汉口、汉口至湖口河段冲刷量分别为1.25 亿m3、2.96 亿m3,分别占总冲刷量的10.6%、24.9%。
(2)鄱阳湖冲淤变化。
鄱阳湖水系泥沙主要来自五河(其中绝大部分来源于赣江),多年平均入湖输沙量为0.18 亿t。
湖口站年均输沙量约为0.1 亿t,10月~次年6月,湖口站输沙量为正值(出湖),7~9月,受江水顶托或倒灌影响,湖口站出现负输沙量(倒灌入湖)。
三峡工程运用后,湖区宽阔段呈累积性淤积,入江水道基本呈微冲状态,总体而言,对湖区冲淤态势无大的趋向性影响。
2.2 鄱阳湖水文情势变化据实测资料分析,近10年来,鄱阳湖9、10月份(秋季)连续出现低枯水位,并呈现以下特点:(1)枯水时间提前。
星子站低水位(水位在12 m 以下)出现初始时间在1952~2002年期间为11月13日,而在2003~2011年期间为10月12日,平均提前了33天;星子站枯水位(水位在10 m 以下)出现初始时间在1952~2002年期间为12月10日,而在2003~2011年期间为11月1日,平均提前了40 d。
2006年星子站10.0 m 以下水位出现时间较正常年份提前75 d。
(2)枯水期延长。
星子站低于12 m 水位天数在1952~2002年期间为127 d,而在2003~2011年期间为188 天,平均延长了61 d;星子站水位低于10 m 天数在1952~2002年期间为76 d,而在2003~2011年期间为127 d,平均延长了51 d。
2006年8月22日~2007年5月2日,星子水位连续254 d 低于12.0 m,2004、2007年星子站水位低于7.5 m的时间分别达31 d、21 d(详见表1)。
表1 星子站低枯水位出现时间对比表(3)枯水位降低。
星子站历年最低水位在2000年后呈下降趋势,2000年为8.56 m,2009年为7.49 m,下降幅度为1.07 m。
2004年星子站出现历史最低水位7.11 m。
2012年1月都昌站水位跌至7.93 m,创1952年有实测水文资料以来历史最低。
2006年星子站有65 d 实测水位低于历史同期最低水位。
3 鄱阳湖水文情势变化原因分析目前,鄱阳湖枯水开始时间提前,枯水期延长的现象已成为常态,也是现阶段长江、鄱阳湖间水文情势变化的主要特征。
从长江流域现状综合分析,导致水文情势变化,造成鄱阳湖秋季低枯水位的影响因素主要有4个方面:气候变化因素,长江中上游降水量减少;人类活动影响,主要包括河湖采砂影响与航道整治影响;长江干流上游水库群蓄水影响;河床冲淤变化的影响。
(1)一般而言,降雨量的多寡是个随机现象,或周期波动现象,年降雨不可能常年偏多或者偏少;但8月份以后降雨量少的年份,与其他水位降低因素同时存在时,将加剧“低枯水位”程度。
(2)采砂等人类活动因素,由于事实已形成,其对水位降低的影响不会改变,属长期现象,但采取必要措施后可得到控制。
(3)根据长江上游干支流各水库的工程运用调度方案,长江上游水库群蓄水期主要在9~10月(少数水库8月开始蓄水)。
这些水库汛后蓄水,每年都会发生,属于长期现象,必然会对长江中下游水文情势和鄱阳湖的水位产生影响。
长江水利委员会有关研究成果显示,三峡水库单独运用条件下,蓄水期减小下泄流量对湖口水位的影响一般将持续到11月底、12月初,在此期间湖口水位降低最大值为1.89 m,降低平均值为0.87 m,出湖水量平均增加约18.2 亿m3,湖泊蓄水量减少。
若进一步考虑近期长江上游已运行或即将建成的溪洛渡、向家坝、瀑布沟等5座干支流控制性水库蓄水影响,则湖口水位降低最大值为2.95 m,降低平均值为1.14 m,出湖水量年均增加约21.5 亿m3。
(4)清水下泄冲刷河床将导致相同流量下水位降低,相同水位下流量加大,其对湖口江段水位影响虽需要较长时间,影响程度待进一步观察,但影响是必然的、长期的、不断加重的。
据三峡工程泥沙专家组资料,近些年三峡水库入库泥沙仅为原先预测的30%,汉口河段泥沙仅为18%,宜昌—荆江河段泥沙更少。
清水下泄导致中下游河段面临长时期、长距离、大幅度冲刷的严峻形势。
4 结论与建议(1)21 世纪以来,长江与鄱阳湖的水文情势已经并将发生长时期的调整、变化,主要表现在:长江中下游和鄱阳湖秋季枯水时间提前,枯水期延长;受冲刷影响,长江九江河段河床持续下切,对九江河段枯水期水位影响日益明显;鄱阳湖入江水道湖口附近的冲刷相对较大,湖床下切,坡降增大,加速湖水入江。
(2)采砂和疏浚等人类活动、长江干流上游水库群汛后蓄水、河床冲淤变化是导致鄱阳湖区秋季枯水的长期影响因素,遇极端干旱气候使枯水程度进一步加剧。
(3)根据《长江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长江上游还将陆续兴建的溪洛渡、向家坝等水库,总防洪库容近200 亿m3,蓄水时间大都从8月初开始,随着这些水库的建设、运行,中下游来水来沙条件将长期呈减少态势,水文情势的变化将进一步发展,枯水期鄱阳湖的蓄水量将进一步减少,低枯水位将成为常态,对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影响将进一步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