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从正的攻邪论与情志疗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论三邪发病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张氏所论之 “三邪”,是指 “天地人三 邪”。他认为,天地各有六气,人有六味,一旦 太过都可以成为邪气,导致人体上、中、下三部 发生病变。
他指出:“天之六气,风暑火湿燥寒;地之 六气,雾露雨雹冰泥;人之六味,酸苦甘辛咸淡。 故天邪发病,多在乎上;地邪发病,多在乎下; 人邪发病,多在乎中。此为发病之三也。” 这 一理论,反映了张氏对邪气的独特见解。
二、学术贡献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历史背景 秦汉以后,方士多以长生、房中 之术惑人,因而炼丹服石、温补之风 大为盛行。金元战火连年,热病恣行, 但俗医嗜补,凡有疾病者,不问虚实, 滥投补剂,庸工以此为悦,病者昧而 不觉,以致邪气稽留,为害不浅。
1、重视邪气致病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张氏的著名观点——“夫病之一物,非 人身素有之也,或自外而入,或由内而生, 皆邪气也”。 “人身不过表里,气血不过虚实。表实者, 里必虚;里实者之常也。” “邪之中人,轻则久传而自尽,颇甚则久传 而难已,更甚则暴死。” “若先论固其元气,以补剂补之,真气未胜 而邪气已交驰横骛而不可制矣。”
(2)吐法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夫吐法,人之所畏,且顺而下之,尚 犹不乐,况逆而上之,不悦者多矣。然自胸
以上,大满大实,痰如胶粥,微丸微散,皆
儿戏也,非吐病安能出?” 张氏在临床运用中,“渐臻精妙,过则 能止,少则能加。一吐之中,变态无穷,屡 用屡验,以至不疑 ”。
适应范围——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3、攻即为补与就近祛邪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张氏认为:“ 经云,虚则补其母,实则 泻其子者,此欲权衡之得平也。”
若是“积聚陈莝于中,留结寒热于内”, 用下法荡涤邪积 ,虽是攻邪 ,实则为补。因 为“ 陈莝去而胃肠洁,癓瘕尽而荣卫昌,不 补之中,真补存焉。” 所以,张氏在论治时,主张 “取其气偏 胜者,其不胜自平矣……损有余乃所以补其不 足也。”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外 来 之 邪
天邪

地邪
疾 病
就 近 祛 邪

人邪

三、治疗经验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张子和“所论三法,至精至熟,有得无失, 所以敢为来者言也。” 他说:“世人欲论治大病,舍汗、吐、下 三法,其余何足言哉。” 1、祛邪三法 汗、吐、下三法是张子和学术思想和临证 经验的核心。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张氏还认为,祛邪应就近而出,这样既 能效果迅速,有不大伤正气。
他指出:“ 邪气处之三,而出之者亦 三也。诸风寒之邪,结于皮肤之间,藏于经 络之内,可汗而出之;风痰宿食,在膈或上 脘,可涌而出之;寒湿痼冷,热客下焦,在 下之病,可泄而出之。”指出了攻邪当根据 所犯部位,因势利导,或汗或吐或下,就近 去之。

在学术思想上深受刘完素影响,用药多 主寒凉,治病每多取效。在大定、明昌年 间就以医术名闻天下。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全书各卷由诸篇论文汇编而成,每 卷有说、辨、记、解、诫、笺、诠、 式、断、论、疏、述、衍、诀等体裁。
该书注重阐发邪实为病的理论,倡 导攻下三法治疗诸病。书中以六邪归 纳诸病之因,以三法治之,名之为 “六门三法”,此即为该书创立的 “攻邪论”的主要思想。
张氏所说的吐法范围很广,“如引涎、
漉涎、嚏气、追泪,凡上行者,皆吐法也”。
因此,只要邪在上如风疾、宿食、酒积
等大实大满之症,皆可以吐。又如伤寒和杂
病中的某些头痛,痰饮的胸胁刺痛,痰厥失 语、牙关紧闭、神智不清,眩晕恶心等,
“凡在上者,皆宜吐之”。
论治方药——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伤寒头痛,用瓜蒂散; 杂病头痛,用葱根白豆豉汤; 痰食积滞,用独圣散加茶末少许; 两胁肋刺痛因水滞者,用独圣散加全蝎 梢等等。 张氏常用的药物有栀子、黄连、苦参、 大黄、黄芩、郁金、常山、藜芦、地黄汁、 木香、远志等三十六种。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金· 张从正
的攻邪论与情志疗法
一、生平及其著作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张从正,字子和,号戴人,金代睢(suī) 州考城人,约生于公元1156年,卒于公元 1228年,享年约72岁。在医学理论上有很 多创见,为攻邪派的开山鼻祖。

张从正十余岁幼承庭训,从父学医,后 私淑刘完素之学,二十余岁悬壶应诊。
谢谢大家
论治方药——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张氏常根据邪实不同,或热壅,或寒结、 或水聚,或痰滞,或血瘀,针对病机分别用 寒下、凉下、热下、峻下、缓下等剂,其中 以寒凉之剂为多。寒下首选调胃承气汤,以 及大小陷胸汤、桃仁承气汤、大柴胡汤;凉 下有八正散、十枣汤;热下有煮黄丸、缠金 丸之类;峻下有舟车丸、浚川散等。 运用下法应根据病人体质,“急则用汤, 缓则用丸,或以汤送丸,量病之微甚,中病 即止,不必尽剂,过则生衍 ”。
② 邪积未去不当先议补
③ “脉脱下虚,无积无邪 ”,方可用补
3、情志疗法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素问》指出:“怒伤肝,悲胜怒;喜 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 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
张氏加以发挥为:“悲可以治怒,以伧恻 苦楚之言感之;喜可以治悲,以谑浪亵狎之言 娱之;恐可以治喜,以迫遽死亡之言怖之;怒 可以治思,以污辱欺罔之言触之;思可以治恐, 以虑彼志此之言可以夺之。凡此五者,必诡诈 谲怪,无所不至,然后可以动人耳目,易人视 听。”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张氏用补虚方药非常谨慎,认为不到非 补不可的程度,不宜轻易用补。因为 “凡 药有毒也,非止大毒小毒谓之毒,虽甘草、 苦参不可不谓之毒,久服必有偏胜。”他把 补法分为六种,对 “脉脱下虚,无积无邪 ” 的虚症病人,辨证用之,但终需食补。 “贵流不贵滞,贵平不贵强” 特点:
① 反对无病之体滥用补剂
具体方法——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张氏在使用吐法时,除内服药物外,还 有催吐、探吐、鼻饲、取嚏等外治法。 张氏用吐甚为谨慎,每先予小剂,逐渐 加量,并用钗股、鸡羽探引,若不吐者予饮 齑汁,边探边饮,直到吐出。所谓 “药不 瞑眩,厥疾弗瘥”。 吐法禁忌—— 性情刚暴,好怒喜淫;病势危重,老弱气 衰;自吐不止,亡阳血虚及各种出血病证。另 外,病人无正性,反复不定者,皆不可吐,恐 转生他病。
四、学术评价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张从正承袭《内经》及张仲景学说,私 淑刘河间之学,创 “病由邪生,攻邪已病” 的攻邪学说,丰富和发展了中医发病学理论。 在临床上,张氏吸取和发挥了前人理论, 扩大了汗吐下三法的应用范围,促进了治法 理论的发展,并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在情志治疗方面很有特色,为中医心理 学的发展有所贡献。 张氏的攻邪理论突破了《伤寒论》六经 辨证的常规用药规律,为后世温病学家提供 了宝贵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选方用药——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张氏颇赞同刘完素的观点,认为不仅“温 热者为汗药,岂知寒凉者亦能汗也”,他除了 用麻桂等辛温之剂外,还善用防风通圣散、双 解散。因此,张氏汗法论治方药范围很广,如 寒郁肌表用麻黄汤,风寒表虚用桂枝汤,内热 盛用大小柴胡汤、柴胡饮子等,此外尚有败毒 散、升麻汤、解肌汤、葛根汤;辛凉解表的有 通圣散、双解汤、当归饮子等。张氏在用发汗 之剂时,还常配以钗股于喉中引探,协药以开 腠理而发汗。
(1)汗法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张氏所论汗法,不能仅用解表界定,“所 谓发表者,出汗即是也”。 凡是具有疏散外邪作用的方法,张氏概认 为汗法。 除辛散解表汤药以外,其他如 “灸、蒸、 渫、洗、熨、烙、针刺、砭射、导引、按摩, 凡解表者,皆汗法也。”
适应范围——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张氏认为,邪气侵犯肌表,尚未深入, 多宜汗法。“风寒暑湿之气,入于皮肤之间 而未深,欲速去之,莫如发汗。” 还有《内经》所谓的“春伤于风,夏生 飧泄”之病,他认为“此以风为根,风非汗 不出”。
适用范围——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凡宿食邪滞蕴结在胃脘以下,“积聚 陈莝于中,留结寒热于内”都可以用下法, 无论“寒湿固冷,热客下焦,在下之病, 可泄而出之”。 下法广泛运用于临床个科,除一般的可 下之证外,他如目黄、九疸、食劳,也可用 茵陈蒿汤或导水丸、禹功散泻之;腰脚胯痛 可用甘遂粉下之;落马、坠井、打仆、闪肭、 损伤等引起的肿痛剧烈者,可用通圣散送导 水丸,峻泄三四十行,使气血流通,即 “痛止肿消”。
(3)下法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张氏创新前人的理论和经验,提出: “陈莝去而胃肠洁,癓瘕尽而荣卫昌,不 补之中,真补存焉”的论点,把下法的机 理提高到 “推陈致新” 的角度来认识, 延展了下法的内涵。因此,张氏所谓下法 并比局限于泻下通便,而认为具下行作用 的方法均属下法。如说:“催生、下乳、 磨积、逐水、破经、泄气,凡下行者,皆 下法也。”
[复习思考题]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1.试述张从正病由邪生,攻邪已病的要 点。你对其有何看法? 2.张从正对补法有何认识?你对其评价 如何? 3.张从正所谓汗、吐、下三法的含义、 适用范畴、使用宜忌各是什么?具体应用中 有哪些特点值得吸取? 4.张从正是如何运用情志疗法的?
Thanks for Attention
下法禁忌——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以上三法,张氏往往在临床上兼用,或 先后使用,可见其心法娴熟。 洞泄寒中,伤寒脉浮,表里俱虚,厥 而唇青,手足冷内寒者;小儿慢惊,两目 直视,鱼口出气者,以及十二经败证都不 宜用下法。
2、食疗补虚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张氏主张“养生当论食补,治病当论 药攻”,汗、吐、下三法 “损有余乃所以 补不足”,故 “不补之中有真补存焉”。 张氏虽说攻邪即是补虚,但又注意不伤 败胃气,故攻邪之后补养胃气非常重要。他 多用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 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可见他运用补法重在饮食调养。
汗法宜忌——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 南陲之地多热,宜辛凉之剂解之;朔方之地多 寒,宜辛温之剂解之;午未之月多暑,宜辛凉解之;子 丑之月多冻,宜辛温解之;少壮气实之人,宜辛凉解之; 老耆气衰之人,宜辛温解之;病人因感寒食冷而得者, 宜辛温解之;因役劳冒暑而得之,宜辛凉解之;病人禀 性怒急者,可辛凉解之;病人禀性和缓者,可辛温解之; 病人两手脉浮大者,可辛凉解之;两手迟缓大者,可辛 温解之。” “凡发汗欲周身漐漐 然,不欲如水淋漓,欲令 手足俱周遍,汗出一二时为佳。” “中病则止,不必尽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