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行路难(其四)》(教案)-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3.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诗的结尾“,”两句吐出真情:面对社会黑暗、人间不平,不可能无动于衷,却又敢怒而不敢言。
54.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中“,”两句将其悲愤难忍、跌宕起伏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55.《拟行路难》(其四)中,“”表达的是作者心中的无奈,“岂无感”越是激昂,“不敢言”的痛苦就越是深沉。
33.《拟行路难》(其四)中的“,”两句是诗人就借酒浇愁,用唱歌断绝忧愁。
34.在《拟行路难》中,作者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
35.在《拟行路难》中,“,”两句是诗人趁酒意击节高歌,将一切悲愤倾泻出来。长歌当哭,这是何等悲烈的境况。
36.在《拟行路难》中,“,”两句以非常精练的笔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诗人悲怆难抑的情态。
(四)明确字音
酌酒(zhuó)踯躅(zhí zhú)
(五)解释下列词语
1.泻:。
2.吞声:。
3.踯躅:。
4.断绝:。
(六)理解性默写
1.鲍照《拟行路难》中,以比喻写人生贵贱穷达不一致的诗句是:,。
2.鲍照《拟行路难》中,“,”起首两句诗人运用的是以“水”喻人的比兴手法,那流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会生活中高低贵贱不同处境的人。
17.《拟行路难》(其四)中,作者以“”来宽慰,以不言愁来消愁,感情还能克制。
18.《拟行路难(其四)》中理的劝谕,酒的麻醉,长歌当哭,均难抚平诗人内心的愤懑,毕竟“”,无奈只能忍气吞声了。
19.《拟行路难(其四)》中,诗人没有直接抨击不合理的门阀制度,而是以“,?”来安慰自己,期望从苦闷中求得解脱。
二、自主学习
(一)作者简介
鲍照(约414-466),字明远,东海(今山东郯城)人,文学家;与庾信并称“鲍庾”(或“南照北信”);与、并称为“元嘉三大家”。
鲍照出身寒微,自称“家世贫贱”,擅长写乐府诗,闻名于世,但空有一腔才华,不被朝廷重用,终生不得志,最后死在战乱中。
鲍照一生沉沦下僚,很不得志,他的作品充满了的牢骚和愤懑不平的情绪。诗风雄健奔放,俊逸潇洒。其诗文对唐代诗人李百等产生重大影响,却史书无传。钟嵘为之叹道“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
37.在《拟行路难》中,“”一句用反问句式,直说“人心有感”,发出了抗争。
38.在《拟行路难》中,“”一句把全诗的感情推向高潮。
39.在《拟行路难》中,面对着如此不合理的现实,诗人“”,理的劝慰、酒的麻醉,难道就能使心如槁木吗?
40.在《拟行路难》中“”一句用反问的句式,冲决了自我克制的堤防。
41.在《拟行路难》中,“”一句,是诗人感情的大转折,感情沸腾,达到高潮。
士族——是以家族为基础,以门第为标准,在社会上形成的地主阶级中的特权阶层(享有很高的政治、经济特权的豪门大族)。
(三)解题
《行路难》,旧题,主要是抒发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的感情。 拟,,即学习模仿《行路难》写的乐府诗。有些学习汉魏乐府的作品的题前多冠一“代”或“拟”字。鲍照《拟行路难》共十八首,本文是第四首。《拟行路难》共18首,表现了诗人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怀才不遇的痛苦、报国无门的忿懑和理想幻灭的悲哀,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贫寒士人的生活状况。
59.中国古代文人自古就有的“人文情怀”体现在杜甫的《登岳阳楼》中是“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体现在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中是“心非木石岂无感,”。
二、合作学习
1.全诗突出了一个什么字?试结合你的体验和感受对全诗的内容加以分析。
2.诗歌开头两句用比兴的手法写出了怎样的哲理?
3.第三句“人生亦有命”中的“命”是指什么?结合全诗看,作者对此有怎样的看法?
4.第五、六句“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5.“安能行叹复坐愁”和“心非木石岂无感”两个反问句,在表现诗人情感变化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
6.什么是“以意逆志”的诗歌鉴赏方法?
7.鉴赏艺术特色。
三、教考融合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拟行路难(其四)
[南北朝]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20.在《拟行路难》中,安慰自己要认命,不要忧愁的句子是:,?
21.鲍照在《拟行路难(其四)》中表达人生苦乐自有命,怎么能成天自怨自艾的思想的两句是“,”。
22.《拟行路难(其四)》中,“,”两句表达鲍照不愿徒劳哀叹宿命人生。
23.《拟行路难(其四)》中表达诗人对命运不甘的句子是“,?”
24.在《拟行路难》中,“”是诗人想用宿命论观点来解释社会与人生的错位现象,并渴望借此从“”的苦闷之中求得解脱。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行路难(其一)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下列选项中有关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45.鲍照在《拟行路难(其四)》中写备感压抑、满腹痛苦不能言的名句是:“,。”
46.《拟行路难》(其四)中运用反问语气表现鲍照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精神的两句诗是“,”。
47.在《拟行路难》中,从“,”两句可以看出作者的真正意思:哪里是什么人生有命,人的出身贵贱、地位高低,完全是由不合理的社会现实造成的。
13.《拟行路难》(其四)中的“,”以浅近的比喻说明复杂的现实内容。
14.《拟行路难(其四)》中,“,”两句运用比兴手法,写出了人因门第不同而命运不同的可悲现实。
15.《拟行路难》(其四)中的“,”两句诗,隐含着诗人的不平之气。
16.诗人借水“,”两句中的“泻”和“流”的动态描绘,造成了一种令人惊疑的气势,引出对社会人生的无限感慨。
课 题
拟行路难(其四)
课型
新授
教
学
目
标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反复诵读,揣摩诗歌语言,感受作者的“愁”情。
思维发展与提升
学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
在诵读、品味过程中,培养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
个人的命运与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珍惜时代,把握当下。
教学重点
分析文中“比兴”的用法和作用,理解诗中渲染愁绪的用意。
48.《拟行路难》(其四)中,“”一句慷慨激昂,“”却如此无可奈何,在对比中表现出诗人精神上极度的矛盾、痛苦和忍辱负重。
50.《拟行路难》(其四)中,“,”两句构成了一种鲜明的对照。
51.《拟行路难》(其四)中,“,”这是本诗的名句,写出了底层人士及千千万万不得志者的内心痛苦。
52.鲍照《拟行路难》(其四)中感叹人不是铁石心肠,想一吐为快却又噤若寒蝉欲言又止的句子是:,。
25.在《拟行路难》中,“”这个反问句,从字面上看,是说人生苦乐自有命,怎么能行时叹息坐时愁呢?应该学会自我宽慰。
26.在《拟行路难》中,“”一句语言中蕴含着不平之气,这个反问句,诗人含着不平,提出不言愁,感情基本上还比较平稳。
27.酒是水质的诗,诗是心酿的酒。古代文人与酒有不解之缘。如《拟行路难》中鲍照借酒来宽慰自己的句子是“”。
教学难点
学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唐代大诗人杜甫写了一首诗送给好友李白,开头的四句是这样的:“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在赞美李白才思敏捷,才华横溢,卓尔不群时,他提到了一个人:鲍参军,即鲍照。他对李白的诗歌创作影响非常大,李白对鲍照也是推崇备至,在他眼中,鲍照就是马中赤兔,人中翘楚,诗人中的诗人,千载罕见!(语调激昂)鲍照,何许人也!(语调放低)竟然能同时得到唐朝两位大诗人的青睐!
7.鲍照《拟行路难》中“,”两句以常见的自然现象作为起兴,用平地上的水向四面八方流,比喻人因门第不同,命运也不同。
8.鲍照《拟行路难》中“,”两句正如沈德潜所说:“起手万端下,如黄河落天走东海也。”这正曲折地表达了诗人由于激愤不平而一泻无余的心情。
9.鲍照的《拟行路难》开头用比喻的手法对当时门第决定人生这一古代的血统论发出愤怒的控诉的两句诗是:,。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拟行路难(其六)
鲍照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①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②且直!
【注】①蹀躞:小步走路或裹足不前的样子。②孤,指“孤门细族”,也就是“寒门庶族”。
3.在《拟行路难》(其四)中,鲍照面对不合理的门阀制度,以宿命论来寻求解脱的两句是“,?”
4.鲍照《拟行路难》中,“,”两句正如钟嵘《诗品》所说鲍照“才秀人微,取湮当代”,此诗即是诗人的不平之鸣。
5.鲍照《拟行路难》中,“,”这是个有名的比喻,水的流向各不相同,带有偶然性,但四面流散却是必然的。
6.“水”在古诗文中是一个能引人浮想联翩的重要意象,如鲍照《拟行路难》中“,”的以“水”喻人。
鲍照诗、赋、骈文都不乏名篇,而成就最高的则是诗歌,乐府诗在他现存的作品中所占的比重很大。最有名的是《拟行路难》18首。
(二)写作背景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士族特别是高级士族凭借门第出身就可做官,世世代代控制高级官职。他们造成“”的局面。
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他们即使才华横溢,也很难任高官。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
A.鲍照以水流四方比喻因出身而贵贱不同,反映了当时门阀制度的黑暗。
B.“行”“叹”“坐”,鲍诗用三个词描写诗人坐卧不宁、寝食难安的状态。
C.李白面对清酒珍馐无心进食,因为挂念着跋山涉水,去实现心中远大的理想。
D.李诗反复出现“行路难”,并提出路在何方的疑问,表现了诗人的彷徨和痛苦。
2.李诗从情感到技巧都对鲍诗有所借鉴,也有所创新,请简要分析。
56.《拟行路难》(其四)中,“”含蓄地说明了社会政治的黑暗,残酷无情的统治,窒息着人们的灵魂。
57.《拟行路难》(其四)中,“”,是说将已经爆发出来的巨大的悲慨吞咽下去。
58.《拟行路难》(其四)中,“”一句中“不敢言”三字蕴藏着无穷的含义,表明诗人所悲、所感、所激愤不平的并非一般小事,而是有着重要的社会政治内容;愈是不敢言说,愈见出感愤的深切。
42.在《拟行路难》中,“”是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面对社会的黑暗,人间的不平,岂能无动于衷,无所感慨?
43.“”一句是对前面几句的总结,诗人那驱不散的愁苦,实系于对世事的感慨,心并非无知无觉的木石,理的劝喻,酒的麻醉,都不能使心如槁木。
44.在《拟行路难》中“,”两句将其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10.鲍照《拟行路难》中“,”两句乍读之下,似乎诗人心平气和地接受了“人生亦有命”的现实,其实,他是用反嘲的笔法来抨击不合理的门阀制度。
11.鲍照《拟行路难》中,“,”两句说明了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际也是被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
12.诗人拈出“,”这一自然现象作为比兴,引出对社会人生的无限感慨,抒写诗人在门阀制度的重压下,深感世路艰难所激发起的愤慨不平之情。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行路难》为古乐府杂曲歌辞名,多写世路困难和离情别意。本诗仿照《行路难》而作。
B.诗人看破仕途渺茫,深感生命短促,最后罢官归家,追求安贫乐道的人生真意。
C.诗的第三、四句运用反问表现作者辞官前的生存状态和感受。
D.这首诗内容有张有弛,波澜顿挫,写法上较《拟行路难》(其四)直露。
28.在《拟行路难》中,“,”是诗人借酒浇愁,其结果是愁更愁,情感之流开始奔涌。
30.“抽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在《拟行路难》中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
31.在《拟行路难》中,“,”两句写诗人借酒自我宽慰,以歌声来排遣悲愤。
32.自古有道“借酒消愁愁更愁”,“酒入愁肠愁更愁”。《拟行路难》中也有类似的句子,以表达诗人无法改变现实的无奈的句子是:,。
4.对比本诗与《拟行路难(其四)》情感、手法上的不同。
五、参考答案
一、自主学习
(一)作者简介
南朝宋,谢灵运,颜延之,怀才不遇
(二)写作背景
门阀制度,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三)解题
汉乐府,摹仿
(四)明确字音
酌酒(zhuó) 踯躅(zhí zhú)
(五)解释下列词语
1.泻:倾,倒。
54.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中“,”两句将其悲愤难忍、跌宕起伏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55.《拟行路难》(其四)中,“”表达的是作者心中的无奈,“岂无感”越是激昂,“不敢言”的痛苦就越是深沉。
33.《拟行路难》(其四)中的“,”两句是诗人就借酒浇愁,用唱歌断绝忧愁。
34.在《拟行路难》中,作者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
35.在《拟行路难》中,“,”两句是诗人趁酒意击节高歌,将一切悲愤倾泻出来。长歌当哭,这是何等悲烈的境况。
36.在《拟行路难》中,“,”两句以非常精练的笔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诗人悲怆难抑的情态。
(四)明确字音
酌酒(zhuó)踯躅(zhí zhú)
(五)解释下列词语
1.泻:。
2.吞声:。
3.踯躅:。
4.断绝:。
(六)理解性默写
1.鲍照《拟行路难》中,以比喻写人生贵贱穷达不一致的诗句是:,。
2.鲍照《拟行路难》中,“,”起首两句诗人运用的是以“水”喻人的比兴手法,那流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会生活中高低贵贱不同处境的人。
17.《拟行路难》(其四)中,作者以“”来宽慰,以不言愁来消愁,感情还能克制。
18.《拟行路难(其四)》中理的劝谕,酒的麻醉,长歌当哭,均难抚平诗人内心的愤懑,毕竟“”,无奈只能忍气吞声了。
19.《拟行路难(其四)》中,诗人没有直接抨击不合理的门阀制度,而是以“,?”来安慰自己,期望从苦闷中求得解脱。
二、自主学习
(一)作者简介
鲍照(约414-466),字明远,东海(今山东郯城)人,文学家;与庾信并称“鲍庾”(或“南照北信”);与、并称为“元嘉三大家”。
鲍照出身寒微,自称“家世贫贱”,擅长写乐府诗,闻名于世,但空有一腔才华,不被朝廷重用,终生不得志,最后死在战乱中。
鲍照一生沉沦下僚,很不得志,他的作品充满了的牢骚和愤懑不平的情绪。诗风雄健奔放,俊逸潇洒。其诗文对唐代诗人李百等产生重大影响,却史书无传。钟嵘为之叹道“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
37.在《拟行路难》中,“”一句用反问句式,直说“人心有感”,发出了抗争。
38.在《拟行路难》中,“”一句把全诗的感情推向高潮。
39.在《拟行路难》中,面对着如此不合理的现实,诗人“”,理的劝慰、酒的麻醉,难道就能使心如槁木吗?
40.在《拟行路难》中“”一句用反问的句式,冲决了自我克制的堤防。
41.在《拟行路难》中,“”一句,是诗人感情的大转折,感情沸腾,达到高潮。
士族——是以家族为基础,以门第为标准,在社会上形成的地主阶级中的特权阶层(享有很高的政治、经济特权的豪门大族)。
(三)解题
《行路难》,旧题,主要是抒发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的感情。 拟,,即学习模仿《行路难》写的乐府诗。有些学习汉魏乐府的作品的题前多冠一“代”或“拟”字。鲍照《拟行路难》共十八首,本文是第四首。《拟行路难》共18首,表现了诗人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怀才不遇的痛苦、报国无门的忿懑和理想幻灭的悲哀,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贫寒士人的生活状况。
59.中国古代文人自古就有的“人文情怀”体现在杜甫的《登岳阳楼》中是“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体现在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中是“心非木石岂无感,”。
二、合作学习
1.全诗突出了一个什么字?试结合你的体验和感受对全诗的内容加以分析。
2.诗歌开头两句用比兴的手法写出了怎样的哲理?
3.第三句“人生亦有命”中的“命”是指什么?结合全诗看,作者对此有怎样的看法?
4.第五、六句“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5.“安能行叹复坐愁”和“心非木石岂无感”两个反问句,在表现诗人情感变化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
6.什么是“以意逆志”的诗歌鉴赏方法?
7.鉴赏艺术特色。
三、教考融合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拟行路难(其四)
[南北朝]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20.在《拟行路难》中,安慰自己要认命,不要忧愁的句子是:,?
21.鲍照在《拟行路难(其四)》中表达人生苦乐自有命,怎么能成天自怨自艾的思想的两句是“,”。
22.《拟行路难(其四)》中,“,”两句表达鲍照不愿徒劳哀叹宿命人生。
23.《拟行路难(其四)》中表达诗人对命运不甘的句子是“,?”
24.在《拟行路难》中,“”是诗人想用宿命论观点来解释社会与人生的错位现象,并渴望借此从“”的苦闷之中求得解脱。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行路难(其一)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下列选项中有关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45.鲍照在《拟行路难(其四)》中写备感压抑、满腹痛苦不能言的名句是:“,。”
46.《拟行路难》(其四)中运用反问语气表现鲍照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精神的两句诗是“,”。
47.在《拟行路难》中,从“,”两句可以看出作者的真正意思:哪里是什么人生有命,人的出身贵贱、地位高低,完全是由不合理的社会现实造成的。
13.《拟行路难》(其四)中的“,”以浅近的比喻说明复杂的现实内容。
14.《拟行路难(其四)》中,“,”两句运用比兴手法,写出了人因门第不同而命运不同的可悲现实。
15.《拟行路难》(其四)中的“,”两句诗,隐含着诗人的不平之气。
16.诗人借水“,”两句中的“泻”和“流”的动态描绘,造成了一种令人惊疑的气势,引出对社会人生的无限感慨。
课 题
拟行路难(其四)
课型
新授
教
学
目
标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反复诵读,揣摩诗歌语言,感受作者的“愁”情。
思维发展与提升
学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
在诵读、品味过程中,培养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
个人的命运与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珍惜时代,把握当下。
教学重点
分析文中“比兴”的用法和作用,理解诗中渲染愁绪的用意。
48.《拟行路难》(其四)中,“”一句慷慨激昂,“”却如此无可奈何,在对比中表现出诗人精神上极度的矛盾、痛苦和忍辱负重。
50.《拟行路难》(其四)中,“,”两句构成了一种鲜明的对照。
51.《拟行路难》(其四)中,“,”这是本诗的名句,写出了底层人士及千千万万不得志者的内心痛苦。
52.鲍照《拟行路难》(其四)中感叹人不是铁石心肠,想一吐为快却又噤若寒蝉欲言又止的句子是:,。
25.在《拟行路难》中,“”这个反问句,从字面上看,是说人生苦乐自有命,怎么能行时叹息坐时愁呢?应该学会自我宽慰。
26.在《拟行路难》中,“”一句语言中蕴含着不平之气,这个反问句,诗人含着不平,提出不言愁,感情基本上还比较平稳。
27.酒是水质的诗,诗是心酿的酒。古代文人与酒有不解之缘。如《拟行路难》中鲍照借酒来宽慰自己的句子是“”。
教学难点
学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唐代大诗人杜甫写了一首诗送给好友李白,开头的四句是这样的:“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在赞美李白才思敏捷,才华横溢,卓尔不群时,他提到了一个人:鲍参军,即鲍照。他对李白的诗歌创作影响非常大,李白对鲍照也是推崇备至,在他眼中,鲍照就是马中赤兔,人中翘楚,诗人中的诗人,千载罕见!(语调激昂)鲍照,何许人也!(语调放低)竟然能同时得到唐朝两位大诗人的青睐!
7.鲍照《拟行路难》中“,”两句以常见的自然现象作为起兴,用平地上的水向四面八方流,比喻人因门第不同,命运也不同。
8.鲍照《拟行路难》中“,”两句正如沈德潜所说:“起手万端下,如黄河落天走东海也。”这正曲折地表达了诗人由于激愤不平而一泻无余的心情。
9.鲍照的《拟行路难》开头用比喻的手法对当时门第决定人生这一古代的血统论发出愤怒的控诉的两句诗是:,。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拟行路难(其六)
鲍照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①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②且直!
【注】①蹀躞:小步走路或裹足不前的样子。②孤,指“孤门细族”,也就是“寒门庶族”。
3.在《拟行路难》(其四)中,鲍照面对不合理的门阀制度,以宿命论来寻求解脱的两句是“,?”
4.鲍照《拟行路难》中,“,”两句正如钟嵘《诗品》所说鲍照“才秀人微,取湮当代”,此诗即是诗人的不平之鸣。
5.鲍照《拟行路难》中,“,”这是个有名的比喻,水的流向各不相同,带有偶然性,但四面流散却是必然的。
6.“水”在古诗文中是一个能引人浮想联翩的重要意象,如鲍照《拟行路难》中“,”的以“水”喻人。
鲍照诗、赋、骈文都不乏名篇,而成就最高的则是诗歌,乐府诗在他现存的作品中所占的比重很大。最有名的是《拟行路难》18首。
(二)写作背景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士族特别是高级士族凭借门第出身就可做官,世世代代控制高级官职。他们造成“”的局面。
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他们即使才华横溢,也很难任高官。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
A.鲍照以水流四方比喻因出身而贵贱不同,反映了当时门阀制度的黑暗。
B.“行”“叹”“坐”,鲍诗用三个词描写诗人坐卧不宁、寝食难安的状态。
C.李白面对清酒珍馐无心进食,因为挂念着跋山涉水,去实现心中远大的理想。
D.李诗反复出现“行路难”,并提出路在何方的疑问,表现了诗人的彷徨和痛苦。
2.李诗从情感到技巧都对鲍诗有所借鉴,也有所创新,请简要分析。
56.《拟行路难》(其四)中,“”含蓄地说明了社会政治的黑暗,残酷无情的统治,窒息着人们的灵魂。
57.《拟行路难》(其四)中,“”,是说将已经爆发出来的巨大的悲慨吞咽下去。
58.《拟行路难》(其四)中,“”一句中“不敢言”三字蕴藏着无穷的含义,表明诗人所悲、所感、所激愤不平的并非一般小事,而是有着重要的社会政治内容;愈是不敢言说,愈见出感愤的深切。
42.在《拟行路难》中,“”是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面对社会的黑暗,人间的不平,岂能无动于衷,无所感慨?
43.“”一句是对前面几句的总结,诗人那驱不散的愁苦,实系于对世事的感慨,心并非无知无觉的木石,理的劝喻,酒的麻醉,都不能使心如槁木。
44.在《拟行路难》中“,”两句将其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10.鲍照《拟行路难》中“,”两句乍读之下,似乎诗人心平气和地接受了“人生亦有命”的现实,其实,他是用反嘲的笔法来抨击不合理的门阀制度。
11.鲍照《拟行路难》中,“,”两句说明了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际也是被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
12.诗人拈出“,”这一自然现象作为比兴,引出对社会人生的无限感慨,抒写诗人在门阀制度的重压下,深感世路艰难所激发起的愤慨不平之情。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行路难》为古乐府杂曲歌辞名,多写世路困难和离情别意。本诗仿照《行路难》而作。
B.诗人看破仕途渺茫,深感生命短促,最后罢官归家,追求安贫乐道的人生真意。
C.诗的第三、四句运用反问表现作者辞官前的生存状态和感受。
D.这首诗内容有张有弛,波澜顿挫,写法上较《拟行路难》(其四)直露。
28.在《拟行路难》中,“,”是诗人借酒浇愁,其结果是愁更愁,情感之流开始奔涌。
30.“抽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在《拟行路难》中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
31.在《拟行路难》中,“,”两句写诗人借酒自我宽慰,以歌声来排遣悲愤。
32.自古有道“借酒消愁愁更愁”,“酒入愁肠愁更愁”。《拟行路难》中也有类似的句子,以表达诗人无法改变现实的无奈的句子是:,。
4.对比本诗与《拟行路难(其四)》情感、手法上的不同。
五、参考答案
一、自主学习
(一)作者简介
南朝宋,谢灵运,颜延之,怀才不遇
(二)写作背景
门阀制度,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三)解题
汉乐府,摹仿
(四)明确字音
酌酒(zhuó) 踯躅(zhí zhú)
(五)解释下列词语
1.泻:倾,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