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中考化学复习:专项七 溶解度曲线及溶质质量分数图像习题(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项(七) 溶解度曲线及溶质质量分数图像
1.如图G7-2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G7-2
A.15 ℃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B.35 ℃时,30 g甲加入50 g水中,得到80 g甲溶液
C.从乙溶液中获得乙晶体,常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D.降低温度,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2.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获得许多有关物质溶解度的信息。
如图G7-3是a、b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图G7-3
A.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B.当a物质中混有少量b物质时,可以用蒸发结晶的方法除去b
C.10 ℃时,取相同质量的a、b两物质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是a大于b
D.将t℃时a、b的饱和溶液升温至40 ℃,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大于b
3.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 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G7-4(一)所示。
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二)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图G7-4
A.烧杯乙中上层清液是饱和溶液
B.烧杯甲中溶解的溶质是氯化钾
C.烧杯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烧杯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D.将温度由T1℃升高到T2℃,充分搅拌,烧杯乙中固体不一定全部溶解
4.t2℃时,向盛有10 g水的烧杯中加入13 g固体甲,搅拌后固体完全溶解,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有固体析出,甲的溶解度曲线如图G7-5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G7-5
A.图中P点表示甲的溶解度为98 g
B.搅拌的目的是增大甲的溶解度
C.通过升温可以将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甲溶于水的过程中一定放出热量
5.Zn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G7-6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G7-6
A.N点对应的ZnSO4溶液升温或降温均都可能析出晶体
B.M点对应的ZnSO4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Zn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40 ℃时,ZnSO4的溶解度为41 g
6.已知氯化钾、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
图G7-7
依据上表数据和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能表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分别是甲和乙
B.t1℃时,氯化钾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在34.0 g至35.0 g之间
C.t2℃时,将接近饱和的丙物质的溶液升高温度,可使其变成饱和溶液
D.氯化钾中混有少量的硝酸钾,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7.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的氯化铜溶液中逐渐加入足量的下列固体,其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图G7-8
8.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G7-9所示。
图G7-9
(1)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2)t1℃时,将50 g硝酸钾加入到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3)t2℃时,氯化钾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硝酸钾,提纯氯化钾的方法是。
(4)将t3℃时硝酸钾和氯化钾的饱和溶液各100 g分别蒸发10 g水,然后降温至t2℃过滤,得到溶液a和溶液b。
对于溶液a和溶液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都是饱和溶液
B.溶液质量a<b
C.溶质质量a=b
D.溶剂质量a<b
E.溶质的质量分数a=b
9.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G7-10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G7-10
(1)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大的是。
(2)欲将t1℃时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任填一种)。
(3)氧气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与图中的(填“甲”“乙”或“丙”)相似。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甲、乙两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t2℃时配制300 g甲的饱和溶液,需要固体甲的质量为100 g
C.t2℃时甲、乙、丙三种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析出晶体的质量比乙多
D.t1℃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固体配制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大小:丙>甲=乙
10.图G7-11甲是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溶解度曲线。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G7-11
(1)青海湖区的人们有一种经验,冬天捞“碱”,夏天晒盐。
这里的“碱”指纯碱,盐指氯化钠,他们所依据的原理是。
(2)为确定某白色固体是碳酸钠还是氯化钠,在20 ℃时,取2.5 g样品加入盛有1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乙所示,则白色固体是。
若将该溶液升温到40 ℃时,则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参考答案
典题训练
1.C [解析] 甲和乙的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所以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也不能确定,A错误;35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40 g,所以30 g甲加入50 g水中,得到70 g甲溶液,B错误;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从乙溶液中获得乙晶体,常用蒸发结晶的方法,C正确;降低温度,甲溶液的状态不能确定,所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减小,D错误。
2.C [解析] 比较溶解度大小需要在一定的温度下,A错误;a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增大明显,故当a物质中混有少量b 物质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除去b,B错误;10 ℃时,a的溶解度小于b,故取相同质量的a、b两物质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是a大于b,C正确;将t℃时a、b的饱和溶液升温至40 ℃,二者的溶解度都增大,故溶液组成不变,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等于b,D错误。
3.D [解析] 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 g水的两个烧杯中,乙烧杯底部有固体剩余,说明上层清液是饱和溶液,A正确;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 g水的两个烧杯中,乙烧杯底部有固体剩余,说明该温度下乙的溶解度小于甲,故乙表示的是硝酸钾,甲表示的是氯化钾,B正确;水的质量相等,烧杯甲中固体全部溶解,乙中固体没有全部溶解,故烧杯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烧杯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C 正确;因为在T1℃时烧杯甲中氯化钾全部溶解,而烧杯乙中硝酸钾部分溶解,可以推知加入固体的质量应小于或等于T1℃时氯化钾的溶解度,大于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当温度升高到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比T1℃时氯化钾溶解度大,所以没有溶解的固体会全部溶解,D错误。
4.D [解析] 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图中P点表示t1℃时,甲的溶解度为98 g,A错误;甲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搅拌的目的是增大甲的溶解速率,B错误;通过升温可以将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C错误;t2℃时,向盛有10 g水的烧杯中加入13 g固体甲,搅拌后固体完全溶解,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有固体析出,所以甲溶于水的过程中一定放出热量,D正确。
5.A [解析] M点在曲线上,对应的ZnSO4溶液是饱和溶液,B错误;通过分析曲线可知,0~70 ℃,ZnSO4溶解度逐渐增大,70~100 ℃,ZnSO4溶解度逐渐减小,C错误;40 ℃时,Zn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1%,所以溶解度应该是大于41 g,大约是69.5 g,D错误。
6.D [解析] 通过分析溶解度表中的数据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氯化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能表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分别是甲和乙,A正确;通过分析溶解度表中的数据可知,t1℃时,氯化钾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在34.0 g至35.0 g之间,B正确;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t2℃时,将接近饱和的丙物质的溶液升高温度,可使其变成饱和溶液,C正确;氯化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氯化钾中混有少量的硝酸钾,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D错误。
7.D [解析] 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的氯化铜溶液中加入足量氯化铜,能继续溶解,至达到饱和状态,溶质质量不再发生改变,加入氯化铜之前,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可能为0,后逐渐增大,至溶液达到饱和状态,不再发生改变,A错误;氯化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质量不可能为0,B错误;锌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锌和铜,反应开始前,加入锌粉的质量为0,则剩余固体的质量也为0,C错误;氯化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铜,沉淀的质量从原点开始逐渐增加,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D正确。
8.(1)25 g (2)20% (3)蒸发结晶(4)ABDE
[解析] (2)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5 g,将50 g硝酸钾加入到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
数为×100%=20%。
(3)氯化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t2℃时,氯化钾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硝酸钾,提纯氯化钾的方法是蒸发结晶。
(4)硝酸钾、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t2℃时,硝酸钾、氯化钾的溶解度相等。
将t3℃时硝酸钾和氯化钾的饱和溶液各100 g分别蒸发10 g水,然后降温至t2℃过滤,得到溶液a和溶液b。
溶液a和溶液b都是饱和溶液,A正确;t3℃时,氯化钾的溶解度小于硝酸钾的溶解度,蒸发10 g水,再降温至t2℃,氯化钾析出的晶体少,所以溶液质量a<b,B正确;t3℃时,氯化钾的溶解度小于硝酸钾的溶解度,蒸发10 g水,再降温至t2℃,溶液a和溶液b的溶质质量不相等,C错误;t3℃时,氯化钾的溶解度小于硝酸钾的溶解度,硝酸钾和氯化钾的饱和溶液各100 g,氯化钾饱和溶液中的溶剂多,蒸发10 g水,再降温至t2℃,还是氯化钾溶液中的溶剂多,所以溶剂质量a<b,D 正确;溶液a、b都是t2℃时的饱和溶液,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a=b,E正确。
9.(1)甲(2)增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3)丙(4)BD
[解析] (2)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欲将t1℃时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增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
(3)氧气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变化的规律与图中的丙相似。
(4)t1℃时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A错误;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 g,所以配制300 g甲
的饱和溶液,需要固体甲的质量为300 g××100%=100g,B正确;t2℃时甲、乙、丙三种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所以降温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不能确定,C错误;t1℃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丙物质的溶解度最小,所以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固体配制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大小为丙>甲=乙,D正确。
10.(1)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夏天温度高,加快水分蒸发,氯化钠容易结晶析出;碳酸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冬天温度低,易结晶析出(2)Na2CO320%
[解析] (1)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析出晶体的方法是降温结晶;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物质析出晶体的方法是蒸发结晶。
(2)20 ℃,碳酸钠的溶解度小于25 g,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3 g,所以在20 ℃时,取2.5 g样品加入盛有10 g水的烧杯中,不能全部溶解的是碳酸钠;将该溶液升温到40 ℃时,2.5 g固体全部溶解,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