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北方民族大融合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历史北方民族大融合试题
1.下列历史现象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
A.黄河流域的统一B.北方政权的更迭
C.少数民族封建化D.北方民族大融合
【答案】D
【解析】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正是这一趋势推动了北魏孝文帝
改革,而“改革”又加速了民族的融合。
从这一历史过程可以看出:民族大融合趋势既是北魏孝文
帝改革之因,又是改革之果,故本题选D。
2.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区族的族强大起来,建立了北魏。
北魏依靠骁勇善战的骑兵部队,长驱直入中原,迅速吞并北方地区的几个割据政权,年,统一黄河流域。
黄河流域各族人员
长期生活在一起,在和上相互影响,民族融合成为趋势。
【答案】4 鲜卑 439 生产技术生活习俗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北魏民族融合的史实。
4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区族的鲜卑族强大起来,
建立了北魏。
北魏依靠骁勇善战的骑兵部队,长驱直入中原,迅速吞并北方地区的几个割据政权,439年,统一黄河流域。
黄河流域各族人员长期生活在一起,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上相互影响,民族融合成为趋势。
3.内容:迁都以后,孝文帝进一步改革,主要措施包括:在朝廷中必须使用,禁用;
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改用;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采用汉族
的、;学习汉族的等。
【答案】汉语鲜卑语汉族服饰汉姓联姻官制律令礼法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
迁都以后,孝文帝进一步改革,主要措施包括:在朝廷
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改用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
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等。
4.影响:这些措施促进了。
【答案】民族融合
【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最典型的阶段特征之一就是北方民族大融合了。
从五胡内迁,到孝文帝
改革,终于将民族融合这一特征推向高潮。
我们可以通过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来证实这一点:在朝
廷中禁用鲜卑语,必须使用汉语,这样官员们的语言汉化;官员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服饰
汉化;鼓励鲜卑族与汉族贵族通婚---此项变化最大,鲜卑族的血统变了;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
族姓氏,皇族拓跋改为元;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
倡尊老、养老的风气---这是鲜卑族文化、风俗的汉化,通过这样的改革可以预见鲜卑族消失的结局,可见民族融合在此更多的是指落后的少数民族通过汉化与汉族趋同的过程。
5.建立北魏的少数民族是()
A.匈奴B.鲜卑C.羌族D.羯族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有关北魏政权的史实。
建立北魏的少数民族是鲜卑族,故选B。
6.《魏书》记载:“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颁发这一诏书的是()A.汉文帝B.苻坚C.孝文帝D.冯太后
【答案】C
【解析】“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
意思是"皇帝命令(诏即为皇帝所下)不能在朝廷上用北方话(鲜卑语,因鲜卑族是位于蒙古草原上的
民族,进占黄河流域的,所以自称为北)讲话,如果有人不听命令,免去他的官职."反映了北魏孝文帝对
中原文化的向往,愿意抛弃自身民族特征并自主汉化的政策态度.
7.下列改革中,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了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的是()
A.管仲改革B.商鞅变法
C.北魏孝文帝改革D.汉武帝改革
【答案】C
【解析】略
8.促进北魏孝文帝实行均田制,迁都洛阳,采用汉姓的根本原因是()
A.汉族地主的建议B.南北对峙的形势
C.民族大融合的趋势D.先进封建经济的影响
【答案】C
【解析】北魏孝文帝时期民族隔阂严重,文化冲突剧烈;偏居塞上,崇尚武力,难以文治;洛阳
是汉族政权建都之地;迁都洛阳可以取得政治上的正统地位;洛阳地处中原,交通便利等等,民
族大融合的趋势。
故本题选C。
9.写出下列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对措施的详细内容。
(1)语言:
(2)服饰:
(3)姓氏:
(4)联姻:
(5)官制、律令:
(6)礼法:
【答案】(1)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2)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3)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的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
(4)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5)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
(6)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
老的风气等。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在语言方面的措施是在朝廷中必须使用
汉语,禁用鲜卑语。
在服饰方面的措施是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在姓氏方面的措施是将
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的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
在联姻方面的措施是鼓励鲜卑贵族与
汉族贵族联姻。
在管制、律令方面的措施是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
在礼法方面的措施是学习汉
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10.材料一: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
此间用开之地,非可
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
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
——《魏书》
材料二:“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卒草,三十以下见在进行
朝廷之人,语言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
”
——《资治通鉴》
请回答:
(1)两则材料都可能出自哪位皇帝之口?
(2)两则材料各自提出的中心问题是什么?
(3)材料一中的“平城”指的是哪个城市?后迁都到哪里?
(4)根据材料一说出迁都的原因有哪些?
(5)说明材料二“北语”、“正音”各指什么?
(6)鲜卑族不再作为一个单一的民族存在,请分别站在中华民族的立场上和鲜卑族拓跋部的立
场上对这位皇帝的改革进行评价。
【答案】(1)北魏孝文帝
(2)材料一的中心问题是迁都,材料二的中心问题是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
(3)山西大同,河南洛阳
(4)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
(5)“北语”指鲜卑语,“正音”指汉语
(6)立场一:促进了民族融合,也促进了鲜卑族的发展,使鲜卑族最终汇入中华民族的大家庭。
立场二:使鲜卑族丧失了自己的独特的风俗。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
两则材料都可能出自北魏孝文帝之口。
材料一的中心问
题是迁都,材料二的中心问题是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
材料一中的“平城”指的是山西大同,后迁
都到河南洛阳。
北魏孝文帝迁都的原因是为了便于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
材料二“北语”指鲜卑语,“正音”指汉语。
站在中华民族的立场上对孝文帝改革的评价:促进了民族融合,也促进了鲜卑族
的发展,使鲜卑族最终汇入中华民族的大家庭。
站在鲜卑族拓跋部的立场上对孝文帝改革的评价:使鲜卑族丧失了自己的独特的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