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2012版本科培养方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合集下载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概述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门研究和探索现代材料科学的学科,旨在培养具备材料研发、制备、加工和应用能力的专业人才。

该专业主要涉及材料科学与工程、金属材料工程、非金属材料工程等多个方向,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材料学科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深厚的科学研究理论功底和较强的实践能力。

专业毕业生可以从事材料工程师、材料科学研究员等职业。

二、培养目标1.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知识,具备系统研究材料的能力;2.具备材料研发、制备、加工、应用的综合技能;3.具备基础科研和工程实践能力,能解决材料领域的实际问题;4.具备团队合作和创新意识,能在跨学科环境中进行协作;5.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三、培养方案1.课程设置:-基础课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普通化学、普通物理、工程数学、电子电工基础等;-专业课程:材料学基础、材料物理学、材料化学、材料加工工程、材料性能与测试、材料表面工程等;-选修课程:金属材料工程、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工程、纳米材料工程等;-实践课程:材料实验、材料工程实习、材料工程设计等。

2.实践教学:-实验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材料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实习实训:安排学生参与企业实习,熟悉材料工程实际应用情况,提升实际工作能力;-项目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科研实践和团队协作能力。

3.专业实践活动:-学术交流: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论坛、讲座等,拓宽学生视野,增强学术交流能力;-实践竞赛: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社会发展需求,培养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手段1.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注重实验观察和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引入案例教学,将学生置于真实的材料工程情境中,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3.建立实验室资源共享平台,提供丰富的实验教学资源,支持学生开展科研实践。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一、专业定位与目标我们需要明确专业定位。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门涉及材料制备、性能、结构与加工工艺的综合性学科。

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在材料制备、加工、应用等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开发、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卓越工程师。

二、课程设置与体系1.基础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物理、化学、大学英语等,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2.专业基础课程:材料科学导论、材料物理、材料化学、材料力学、材料加工工艺等,让学生了解材料的基本概念、性质及加工方法。

3.专业核心课程:金属学、陶瓷学、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纳米材料、材料制备与加工技术等,深入探讨各类材料的特点与应用。

4.实践课程:实验课、实习、实践项目等,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5.选修课程:根据个人兴趣和发展方向,选修相关课程,如材料分析与测试、材料成型工艺、材料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等。

三、实践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1.实践教学:加大实验课时,增加实习环节,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专业知识。

2.创新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创新思维。

3.学术交流:组织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让学生了解行业前沿动态。

4.企业合作:与材料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四、师资队伍建设1.引进高层次人才: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主讲教师。

2.加强师资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提高教学水平。

3.建立教学团队:以课程为纽带,形成教学团队,共同推进专业建设。

五、评价体系与反馈1.学生评价:通过期末考试、课程设计、实践报告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教师评价:通过教学质量评价、科研成果等,评价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

3.反馈与改进:根据评价结果,调整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不断提高专业建设水平。

六、展望与挑战随着科技的发展,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将面临更多挑战和机遇。

我们需要不断调整培养方案,以适应社会需求。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高分子及复合材料方向)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高分子及复合材料方向)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简介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以建筑材料为特色,开展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及复合材料、金属材料、功能材料、材料物理、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是四川省材料学科本科人才培养基地。

学院现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下设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及复合材料和金属材料三个专业方向)、材料物理和应用化学三个重点批次招生本科专业及功能材料本科专业,均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和应用化学为四川省特色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和材料物理专业为学校首批品牌专业。

学院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点授权学科建设点,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化学(一级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功能材料、纳米材料与技术、应用化学、分析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化学工程、生物化工等1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材料工程、化学工程2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

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为四川省重点学科,应用化学为校级重点学科。

学院拥有国家绝缘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四川东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四川省非金属复合与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011年设立为“四川省新增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生物质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四川省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西南科技大学化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具有稳定的实践、实习基地39个,研究所(中心)6个,联合实验室7个。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37人,其中教授38人,副教授36人,教授、副教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4%,博士生导师3人,国家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3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3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9人,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3人,四川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1.基础知识: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宽广的知识结构。

2.实践能力:具备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际工作的技能,能够熟练运用实验室设备和工程工具进行实验研究和工程设计,具备实践问题解决和工程实施的能力。

3.创新能力:具备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和创新工作的能力,能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工程设计,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

4.团队合作: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够与不同背景的专家、技术人员和工程师合作,共同完成科研项目和工程任务。

5.终身学习:具备自主学习和持续学习的能力,能够通过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和了解新理论,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适应新的工作和环境变化。

为了达到上述培养目标,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培养内容:1.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等课程,为学生提供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2.专业课程:包括材料结构与性能、材料加工与成形、材料分析与测试、材料设计与制备、材料表面与界面等课程,为学生提供材料科学与工程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3.实验实践:包括实验教学、实验课程和实验项目等,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

4.科研实践:包括科研项目、科研实习和科研训练等,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

5.工程实践:包括工程实习、工程项目和工程实训等,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和实践能力。

6.学术交流:包括学术报告、学术会议和学术竞赛等,培养学生的学术交流和学术合作能力。

7.综合素质:包括人文素养、社会责任、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8.终身学习:包括继续教育、职业规划和专业发展等,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

通过上述培养内容的综合实施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可以培养出具备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为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科研、技术创新和工程实施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专业简介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始建于1952年,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同时拥有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加工工程三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国家特色专业、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教学团队,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与博士后流动站,拥有以中国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973首席科学家、长江学者为代表的强大的师资队伍。

依托国防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有色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湖南省有色稀有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和和中澳国际轻金属研究中心,建成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材料表征和材料制备加工两大实训平台。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已成为国内一流、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基地。

二、培养目标贯彻“厚基础,宽专业,强实践,重创新”的培养方针,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结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学科优势与特色,着力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与职业道德,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及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了解本学科前沿发展动态,拥有实践能力、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创新素质、创业精神、并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国际视野的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高素质人才。

本专业毕业的学生,既可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理论研究,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开发和生产技术管理等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工程、科技工作,也可承担相关专业领域的教学、科技管理和经营工作。

三、培养要求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为:1. 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管理科学基础。

2. 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技术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本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了解相近专业基本知识。

3. 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设计、计算、测试、调研、查阅文献、实验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具有综合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培养方案 - 中国科学院金属 ...

3.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培养方案 - 中国科学院金属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博士生:本学院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材料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并了解相关学科和人文学科的必要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或解决比较复杂的工程问题的能力,具体包括选题能力,实验(计算)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等,在科学技术上做出有创造性的工作成果,或创造性地完成有经济或社会价值的工程项目。

优秀者应当全面掌握本门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和实验技能,具有突出的创新能力和开拓意识,或具有很强的解决工程问题能力,具有良好的应用第一外语撰写学术论文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具备成为材料科研、教学及产业等领域的将帅型领衔人才的潜力和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

硕士生:掌握本门学科较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并了解相关学科和人文科学的必要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解决工程项目中局部课题的能力,具体包括实验(计算)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在科学技术上做出有新意的成果,或完成有价值的工程项目中的子课题,能熟练地应用第一外国语阅读、理解本专业的外文资料,有初步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本学院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授予学位,涵盖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全部三个二级学科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自主增设的二级学科腐蚀科学与防护,材料工程专业领域(工程硕士培养)。

主要研究方向:(1)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缺陷(2)材料疲劳与断裂机制(3)磁学与磁性材料(4)计算材料学(5)材料力学行为基础(6)高温合金及凝固过程(7)钛合金(8)能源材料(9)催化材料1(10)微电子材料(11)纳米材料(12)陶瓷及其复合材料(13)炭材料及其复合材料(14)生物医用材料(15)镁、铝等轻金属材料(16)钢合金的制备、加工及计算机模拟(17)焊接与连接技术(18)金属塑性加工技术(19)非金属材料特种制备技术(20)材料表面工程及薄膜技术(21)特种合金及部件制备(22)腐蚀电化学(23)高温氧化(24)材料力学与化学的交互作用(25)材料环境腐蚀行为(26)材料腐蚀检测技术三、学制及学分硕士生一般为3年,最长不得超过4年。

材料科学与工程 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 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一、课程设置1.1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课程:材料科学概论、材料结构与性能、材料物理化学、材料力学、材料分析与测试等。

目的:为学生提供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知识,使其对材料科学与工程有全面的了解。

1.2 材料加工与工程应用课程课程:材料加工工艺、材料工程设计、材料应用技术、材料防护与环境保护等。

目的: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使其具备材料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能力。

1.3 材料创新与研发课程课程:材料创新方法、材料设计与仿真、材料新技术应用等。

目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为其将来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二、实践教学2.1 实验教学在课程设置中增加实验教学环节,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掌握材料制备、性能测试、分析评价等技能,并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能力。

2.2 实习教学安排学生到企业、科研院所进行实习,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

2.3 课程设计鼓励学生参与各类材料科学与工程课程设计,通过设计过程中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三、科研培养3.1 科研导师制度为学生配备科研导师,建立学生与导师之间的科研指导关系,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与科研能力。

3.2 科研平台建设学校要建立健全的科研平台,为学生提供实验室、科研设备、学术资源等支持,为学生开展科研工作提供条件保障。

3.3 科研项目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项目实施能力与科研课题分析能力。

四、创新能力培养4.1 创新教育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引导学生学习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模式等,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4.2 创新实践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实践项目,如科技竞赛、创业比赛等,锻炼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

4.3 创新项目支持学校为学生提供创新项目申报支持,鼓励学生自主设计与实施创新项目,使学生在创新过程中得到锻炼与成长。

综上所述,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应该全面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学理念,注重学科交叉与创新能力培养,着力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与团队合作能力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及专业名称专业代码:080401专业名称:材料科学与工程(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二、培养目标立足兵团、服务新疆、面向全国,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和材料行业发展,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修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适应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团队精神、社会责任感和终生学习能力,能够在材料的设计、制备、分析、加工与生产等领域,从事技术开发、技术改造、科学研究及工程应用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高素质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三、毕业要求学生在学习公共基础理论课和人文知识的基础上,主要学习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及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了解材料的组成、制备、结构与性能之间关系的基本规律,从而掌握开展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理论研究、材料设计、材料性能优化、新材料开发和材料生产的知识和能力。

本专业毕业生毕业时应当达到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规定的能力,即: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材料制备、加工、开发和应用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结合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知识,进行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在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前提下,能够设计针对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制备和加工、样品测试、数据处理与分析,并通过综合分析信息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
总学时 开课
学分
属性
(周) 学期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080211001
Moral Education and
必修 2.5
40
1
Foundation of Law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080111001
必修 2.5
40
1
Basic Theory of Marxism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
568
实验教学
11
176
1
16
其中:
集中实践
23
35 周
1.5
24
实践教学
课外实践
6
96
合计
34 176+35 周 8.5
136
合计
学分 学时(周)
71
1136
占总学分 比例(%)
41.76
4
4周
2.35
27.5
440
16.18
3
3周
1.76
39
624
22.94
17.5 24+28 周 10.29
2
公共基础课程
教学
60
960
集中实践环节 4
4周
理论(含实验)
大类平台课程
教学
27.5
440
集中实践环节 3
3周
理论(含实验)
专业教育课程
教学
24
集中实践环节 16
384 28 周
理论(含实验)
个性培养课程
教学
课外实践环节
选修课 学分 学时(周)
11
176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1.基础课程:
该专业的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力学、热力学等方面的课程。

这些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基础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材
料科学与工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专业核心课程:
该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包括材料力学、材料结构与性能、材料加工与
制备、材料表面与界面等方面的课程。

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材料的基
本性质、结构和性能有深入的理解,并对不同材料的制备和加工技术有一
定的了解。

3.选修课程:
该专业的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方向,提供了多样化的课程
选择。

学生可以选择材料的特殊性能与应用、材料的电子性质与器件应用、材料的生物性质与医学应用等方向的课程,以增强自己的专业能力。

4.实验实践:
5.实习实训: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材料的应用领域,该专业设置了实习实训环节。

学生将有机会到相关企业或研究机构进行实习,全面了解材料科学与工程
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6.科研与创新:
该专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和创新活动。

学生可以选择参加科研项目,进行独立研究,发表学术论文等。

这有助于学生培养科研思维和创新
意识,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综合能力。

7.学科竞赛:
该专业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科竞赛,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

学生可以参加针对材料科学与工程的竞赛,如材料设计大赛、创新设计大
赛等,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方向)一、专业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1.培养目标本专业方向培养面向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及相关领域的专业基础扎实、综合素质全面、工作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德、智、体、美、能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毕业生可以在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以及成型加工、产品设计等领域从事高分子和化工新材料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应用、生产和经营管理、咨询服务、以及教学等方面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

2.培养要求(按知识、能力、素质提出对毕业生的总体要求)(1)知识结构要求:涵盖工具性知识、人文及管理知识、自然科学知识、专业技术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具有丰富的人文及管理知识和扎实的数理、工程等学科基础知识●具有扎实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熟悉科技论文的写作规范和技巧;具有扎实的计算机基础和程序设计相关知识●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和归纳整理的基本方法●掌握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方法;理解高分子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性能关系●了解聚合物加工流变学,掌握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工艺的基本理论和工艺方法●了解高分子材料发展趋势和前沿动态(2)能力结构要求: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具有通过文献阅读与调研,从事高分子材料领域研究开发的初步能力●具有对高分子材料进行改性及控制研究、工艺设计和分析测试的能力●具有设计、开发新型高分子材料及制品的初步能力●具有对高分子材料合成、改性及加工过程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管理的初步能力(3)素质结构要求:思想道德素养与身体心理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等。

●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具备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身体心理素质良好●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培养工程师的责任意识感二、专业人才培养标准本专业方向学生主要学习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成型加工技术、复合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等基础知识,掌握高分子材料合成制备、成型加工、结构表征、性能测试等实验操作技能,了解高分子材料学科及相关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从而具备对高分子材料相关产品设计、工艺开发以及质量控制、技术分析和咨询管理的基本能力。

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

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

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计划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制定二○一二年七月专业负责人:李志林审核:李齐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科门类工学代码08类别材料类代码0802专业名称材料科学与工程代码080205y一、专业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1.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较系统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团队精神、社会责任感和终生学习能力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

毕业后能够在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技术和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2.基本要求毕业生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坚实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理论。

(2)掌握与材料专业相关的化工、机械、力学、电子、计算机等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和应用的基本技能。

(3)掌握坚实的材料科学基础理论,掌握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复合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生产工艺等与性能之间关系的基本规律。

(4)具有材料正确选用、材料测试、材料生产过程设计、材料表面改性和研究开发新材料产品、新材料技术和设备及技术管理的能力。

(5)具有在日常生活中对材料的赏识和终生学习的意识、方法和能力。

(6)具有良好的专业和社会沟通及写作能力。

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备听、说、写、读的基本能力。

(7)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使之成为服务于社会的基本保证。

二、知识体系的基本框架文学艺术通识教育(文学艺术修养)自选活动自选活动自选活动响因素,铁磁性的测量与应用三、专业核心课程材料物理(MSE21400T),材料化学(MSE34400T),材料合成制备与加工(MSE32401T),材料科学研究方法(MSE33401T),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学(MSE34401T),热工基础及设备(MEE36300T),腐蚀与防护学(MSE35300T),金属材料及热处理(MSE24401T)。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学科门类:工学专业大类:材料类专业名称: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代码: 080401 学制:四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一、培养目标以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专业培养,致力于培养具有深厚人文底蕴、扎实专业知识、强烈创新意识、宽广国际视野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后5年左右,具备工程师或相应职称的专业技术能力和条件,具有高尚的职业操守、社会责任感,既能够从事传统材料、先进材料、特殊新材料的研制开发与应用,又能从事与水利、土木、交通、机械、汽车、化工、能源等领域和行业相关材料的工程设计及生产管理,能够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终身学习方式增加知识和提升能力,为国内外水利、机械及相关事业服务。

二、毕业要求本专业学生学习数学、自然科学和材料科学、材料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受到材料加工、材料性能表征、材料实验与测试等方面的基本训练,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材料科学、材料工程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分析解决本专业及相关领域的实际问题,获得从事本专业及相关领域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养:1、工程知识:具备扎实的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知识,掌握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加工、材料制备、材料性能测试与表征方面的专业知识与发展动态,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复杂材料工程问题。

2、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通过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等基本方法,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识别、表达、研究分析材料科学、材料工程、材料检测与表征方面的复杂工程问题,获得有效结论的能力。

3、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设计针对材料科学、材料工程、材料检测与表征有关的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并能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文化、法律以及环境等因素。

4、开展研究的能力: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相关科学方法对复杂材料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具有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初步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毕业设计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毕业设计

2012届毕业设计指导书中国计量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2年3月目录一、毕业设计目的┅┅┅┅┅┅┅┅┅┅┅┅┅┅┅┅┅┅┅┅┅┅┅┅┅┅┅┅┅2二、指导教师工作规范┅┅┅┅┅┅┅┅┅┅┅┅┅┅┅┅┅┅┅┅┅┅┅┅┅┅┅2三、毕业设计(论文)的基本结构┅┅┅┅┅┅┅┅┅┅┅┅┅┅┅┅┅┅┅┅┅┅┅ 3四、设计(论文)具体要求┅┅┅┅┅┅┅┅┅┅┅┅┅┅┅┅┅┅┅┅┅┅┅┅┅┅4五、论文其他相关规定┅┅┅┅┅┅┅┅┅┅┅┅┅┅┅┅┅┅┅┅┅┅┅┅┅┅9六、选题┅┅┅┅┅┅┅┅┅┅┅┅┅┅┅┅┅┅┅┅┅┅┅┅┅┅┅┅┅┅30七、毕业设计任务书┅┅┅┅┅┅┅┅┅┅┅┅┅┅┅┅┅┅┅┅┅┅┅┅ 30八、毕业设计周记┅┅┅┅┅┅┅┅┅┅┅┅┅┅┅┅┅┅┅┅┅┅┅┅┅┅┅┅32九、校外实习与校外毕业设计┅┅┅┅┅┅┅┅┅┅┅┅┅┅┅┅┅┅┅┅┅┅┅┅32十、开题报告┅┅┅┅┅┅┅┅┅┅┅┅┅┅┅┅┅┅┅┅┅┅┅┅┅┅┅┅32 十一、文献综述┅┅┅┅┅┅┅┅┅┅┅┅┅┅┅┅┅┅┅┅┅┅┅┅┅33 十二、毕业论文┅┅┅┅┅┅┅┅┅┅┅┅┅┅┅┅┅┅┅┅┅┅┅┅┅┅┅┅┅33 十三、学术声明┅┅┅┅┅┅┅┅┅┅┅┅┅┅┅┅┅┅┅┅┅┅┅┅┅┅┅34 十四、指导教师成绩评定┅┅┅┅┅┅┅┅┅┅┅┅┅┅┅┅┅┅┅┅┅┅┅┅┅34 十五、论文评阅┅┅┅┅┅┅┅┅┅┅┅┅┅┅┅┅┅┅┅┅┅┅34十六、答辩评审制度┅┅┅┅┅┅┅┅┅┅┅┅┅┅┅┅┅┅┅┅┅┅┅┅┅┅35 十七、毕业设计材料归档┅┅┅┅┅┅┅┅┅┅┅┅┅┅┅┅┅┅┅┅┅┅┅┅┅┅35 十八、助教指导毕业设计的规定┅┅┅┅┅┅┅┅┅┅┅┅┅┅┅┅┅┅┅┅┅┅┅┅36 十九、毕业设计时间安排┅┅┅┅┅┅┅┅┅┅┅┅┅┅┅┅┅┅┅┅┅┅┅┅┅┅36 二十、毕业设计验收规定┅┅┅┅┅┅┅┅┅┅┅┅┅┅┅┅┅┅┅┅┅┅┅┅┅┅ 38 二十一、毕业论文评阅规定┅┅┅┅┅┅┅┅┅┅┅┅┅┅┅┅┅┅┅┅┅┅┅┅┅38 二十二、毕业设计答辩工作规定┅┅┅┅┅┅┅┅┅┅┅┅┅┅┅┅┅┅┅┅┅┅┅39 二十三、毕业论文装订顺序┅┅┅┅┅┅┅┅┅┅┅┅┅┅┅┅┅┅┅┅┅┅┅┅┅39 二十四、对学生的要求┅┅┅┅┅┅┅┅┅┅┅┅┅┅┅┅┅┅┅┅┅┅┅┅┅39 中国计量学院材料学院学生校外毕业设计申请表┅┅┅┅┅┅┅┅┅┅┅┅┅┅┅┅41 中国计量学院材料学院学生校外毕业设计的承诺书┅┅┅┅┅┅┅┅┅┅┅┅┅┅42 中国计量学院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调整申请单┅┅┅┅┅┅┅┅┅┅┅┅┅┅43 中国计量学院材料学院毕业设计重点课题申报表┅┅┅┅┅┅┅┅┅┅┅┅┅┅┅┅44 关于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摘要格式范例┅┅┅┅┅┅┅┅┅┅┅┅┅┅45 本科毕业论文评阅标准┅┅┅┅┅┅┅┅┅┅┅┅┅┅┅┅┅┅┅┅┅┅┅┅┅┅┅ 46 2012届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汇总表┅┅┅┅┅┅┅┅┅┅┅┅┅┅┅┅┅┅┅┅51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是高等学校人材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材培养质量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综合性重要环节。

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学科门类:工学专业大类:材料类专业名称: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代码: 080401 学制:四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一、培养目标以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专业培养,致力于培养具有深厚人文底蕴、扎实专业知识、强烈创新意识、宽广国际视野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后5年左右,具备工程师或相应职称的专业技术能力和条件,具有高尚的职业操守、社会责任感,既能够从事传统材料、先进材料、特殊新材料的研制开发与应用,又能从事与水利、土木、交通、机械、汽车、化工、能源等领域和行业相关材料的工程设计及生产管理,能够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终身学习方式增加知识和提升能力,为国内外水利、机械及相关事业服务。

二、毕业要求本专业学生学习数学、自然科学和材料科学、材料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受到材料加工、材料性能表征、材料实验与测试等方面的基本训练,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材料科学、材料工程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分析解决本专业及相关领域的实际问题,获得从事本专业及相关领域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养:1、工程知识:具备扎实的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知识,掌握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加工、材料制备、材料性能测试与表征方面的专业知识与发展动态,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复杂材料工程问题。

2、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通过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等基本方法,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识别、表达、研究分析材料科学、材料工程、材料检测与表征方面的复杂工程问题,获得有效结论的能力。

3、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设计针对材料科学、材料工程、材料检测与表征有关的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并能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文化、法律以及环境等因素。

4、开展研究的能力: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相关科学方法对复杂材料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具有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初步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2012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坚实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知识,有良好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修养,受到较强工程技术和研究技能的训练,能跟踪本领域新理论与新技术,秉承“好学力行、求是创新”精神,具有国际化视野,在金属及非金属工程材料和光电子、太阳能、锂电等能源材料方向具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分析和解决相关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研究型、应用型和管理人才。

二、对毕业生的基本要求
1.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自尊、自爱、自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具有为祖国富强、民族昌盛和社会和谐而努力工作的志向和责任。

2. 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了解本专业学科的前沿、应用背景和发展方向,掌握本专业较宽广的材料基础理论和技术,掌握现代材料设计方法,制备与加工工艺、性能检测及成型技术,并具有较强的计算机运用能力;具有工程及设备的管理、质量和效益观念及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

3. 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较好的发现、分析和解决专业领域的工程实际问题;掌握一门外语,能较熟练地查阅本专业外文文献,具有较全面的外语综合运用能力。

4. 热爱劳动、艰苦创业、遵纪守法、团结合作,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质,具备较好的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专业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等综合素质,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社会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能够胜任组织协调、技术与工程管理等工作。

5. 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了解体育运动的基础知识,掌握必要的体育运动技能。

三、主要业务范围
本专业主要以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基础,进行金属、非金属材料、能源材料的设计与制备、结构与性能分析、加工与成形等方面的研究试验、开发和应用,具有新材料新技术的开发应用能力。

毕业生主要面向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公司企业等单位,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及教学等方面的工作。

四、主干学科和学科专业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核心课程:材料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材料力学性能、材料物理性能、现代材料微观分析方法、金属材料学及热处理、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基础、高分子科学基础、能源材料导论、能源材料基础。

五、最低毕业学分要求
最低毕业总学分为184学分。

六、教学时数
理论课程教学总学时数为2380学时;实践环节总学分为44/47学分。

七、学制和修业年限
学制4年,修业年限3~8年。

八、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学位。

教学院长:欧雪梅教授专业负责人:朱亚波教授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教学进程表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2012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富有科学的创新精神,综合素质高,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面宽,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践基本技能,集材料科学、机械制造、计算机技术应用一体化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与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对毕业生的基本要求
1.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有为祖国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

2. 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经济管理、法律、国防科学知识,具有爱岗敬业、艰苦创业,求真务实、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3. 系统掌握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领域的宽广的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物理、化学、力学,工程制图和机械设计,计算机应用,电工与电子技术,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材料微观分析方法等。

4. 系统学习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课程,主要包括工程材料学、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材料成型设备基础、材料热处理与表面工程、有限元基础、金属塑性成形工艺及模具设计、塑料成型及模具设计、现代焊接技术与铸造技术等。

5. 具有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所需要的制图、计算、实验、测试、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

具有信息获取及处理能力,具有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的能力,有较好的分析问题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6. 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国际交流能力。

7. 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掌握必要的体育锻炼技能,具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主要业务范围
本专业以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为基础,运用现代材料设计、制造先进技术,对材料的成型与过程控制进行设计和研究,主要专业课程设计先进制造业的各类材料成型加工原理与工艺、材料成型模具设计与制造、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等他相关内容。

学生毕业后具备工科学生基本素质,可以在国家机关从事管理和与专业业务管理工作,毕业生可在各类先进制造业企业、科研院所从事材料成型与控制、材料科学与工程、模具设计及制造、建筑钢结构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设计制造、生产管理等工作,以及在高等院校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适应社会需要的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381·
四、主干学科和学科专业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专业核心课程:材料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工程材料学材料热处理与表面工程、材料力学性能、现代材料微观分析方法、材料成型设备基础等。

五、最低毕业学分要求
最低毕业总学分为184学分。

六、教学时数
理论课程教学总学时数为2396学时,实践环节总学分为43/47学分。

七、学制和修业年限
学制4年,修业年限3~8年。

八、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学位。

.
教学院长:欧雪梅教授专业负责人:沈承金教授·382·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本科教学进程表
·383·
·384·
·385·
·386·
·387·
·388·
·389·
·390·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2012版本科培养方案
·39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