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基础(简答题)高频考点模拟试卷3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学基础(简答题)高频考点模拟试卷3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1.简述旧金山体制的内容及其实质。
正确答案:1951年9月4日至8日,存美国主持下于旧金山召开了对日媾和会议,会议期间,美、英、日等49国签订了《对日和约》,美日两国签订了《日美安全保障条约》。
之后在1952年2月28日签订了《日美行政协定》。
4月28日又签订了所谓《日台和约》。
这四个条约和协定,构成了所谓的“旧金山体制”。
《对日和约》规定了日本的领土范围以及交由美国托管的领土,同时规定盟国在日驻军权利等。
《日美安全保障条约》规定美国存日驻军及行使武力等规定。
《日美行政协定》规定日本向美国提供军事基地及美国军队享受治外法权。
《日台条约》则排除日本同新中国建交的可能迫使日本与中国政府为敌。
旧金山体制的建立,标志着战后美国公开占领日本的时期结束,日本名义上恢复了主权,但实质上进入美国半占领状态,日本被纳入了美国战后的“冷战”体制之中。
涉及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2.简述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正确答案:地区之间的不平衡性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一个明显的特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也是有一个渐进的变化过程。
(1)秦始皇统一全国以后,政治上的大一统并未带来经济上的均衡发展。
秦汉时期,北方为全国的经济重心所在,南方则十分落后。
(2)西晋末年,大批中原人口南迁,推动了南方的开发,尤其是长江下游的三吴地区。
但是整个六朝时期,即使是长江下游地区,也仅属局部开发成功,经济基础依然相当薄弱。
同一时期的北方地区,尽管经历了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但经济基础较好,很快就从几次衰退中恢复,总体上高于南方的经济水平和实力。
总之,在隋唐以前的南北分裂时期,长江下游地区还处在开发时期,全国的经济重心仍在北方。
(3)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加强了南北经济之间的联系。
隋唐前期,北方地区农业开发的余地已然不大,而南方地区自东晋以来就处于开发的积累过程中,而且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展的潜力巨大,取代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的趋势在盛唐时期就已经呈现。
(4)安史之乱是影响南北经济地位消长的一个具有转折意义的重大事件。
南方成为朝廷的财赋的主要来源,北方著籍户口剧减,中原人口南迁。
(5)唐末大动乱对南北经济都造成严重的破坏。
但是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朝廷更迭不休,战乱频繁,而南方经济恢复较快,这一时期在整个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6)到宋朝,江南水田农业最终超越了华北的旱地农业,江南在中国农业中的基本地位确立,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7)北宋末年,金兵南下,北方再遭战火,大批人口南渡,南北经济的差距拉大。
到了两宋之交,南方的经济重心最终确立。
可见,经济重心南移取决于由北方迁徙而来的掌握比较先进生产技术的劳动者的大量增加,取决于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还取决于南方自然条件的相对优越性。
解析:经济重心的南移一直是史学界关注的焦点,也是历年命题的重点。
回答本题时,考生的时间概念一定要清晰,从江南的初步开发直到重心南移的完成都要点到,这本身显示着考生的一种历史素养。
考生还要注意伴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文化重心也同步南移。
知识模块:宋、辽、西夏、金、元
3.简述梭伦改革的原因、内容和历史意义。
正确答案:(1)原因:梭伦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青年时期因经商而致富,他接触过广大下层平民,了解他们的要求,但政治上他倾向于工商业奴隶主,反对贵族专政。
当时雅典的阶级矛盾异常尖锐,政局动荡不安,平民反贵族的武装起义一触即发;贵族仍然顽固不化,社会上一批靠经营工商业致富的奴隶主,有钱而无势,也对贵族不满。
在雅典国内矛盾白热化的情况下,贵族鉴于他的出身,平民鉴于他的经历,一致推选他为第一执政。
(2)内容:公元前594年,梭伦上台以后立即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主要内容有:①颁布《解负令》,取消债务,废除债务奴隶制,恢复债务奴的自由,归还其土地,并禁止债务人以自身或家人作抵押。
此外,国家还出资赎回因欠债而被卖到外邦的奴隶。
②按照财产多少,把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并确定各等级的权利义务。
财产一般以农产品来计算,也可用货币收入折合成实物来计算,等级不同则政治地位不同,一、二等级可担任高级官职,并充当骑兵,第三等级可担任一般官职,并组成重装步兵,第四等级不能担任官职,只能参加公民大会,充当轻装步兵。
③改革政治机构,提高公民大会的权力,各等级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决定战争媾和等国家大事,并选举官职,以此来削弱贵族会议的职权。
又在贵族会议之外另设了一个400人议事会,由雅典的4个部落各选出100人组成,一、二、三等级的均可当选,主要为公民大会准备提案,此外,还设立了陪审法庭,参加审理案件。
这些改革限制了贵族会议的部分权力。
④推行鼓励工商业和对外贸易发展的政策,如限制粮食出口、扩大橄榄油输出、实行新的货币制度、统一度量衡、奖励外邦工匠移居雅典等等。
(3)意义:梭伦改革在经济上大大打击了氏族制度,改善了自由农民的经济地位,调整了自由农民内部的关系,扩大了雅典奴隶主阶级统治的社会经济基础;在政治上,削弱了贵族的政治地位和作用,富有的工商业奴隶主从此开始分享政权,为雅典日后向奴隶主民主政治过渡创造了条件;取消本族债务奴,使雅典从此以后主要奴役外籍奴隶,奴隶制的发展迈向更高阶段;促进了农业、工商业的发展,为民主政治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但梭伦改革并没有满足平民重分土地和享受平等政治权利的要求,也没有肃清氏族制度的残余(400人议事会),血缘氏族部落依然存在,贵族的优势没有被彻底摧毁,因此,梭伦原本作为贵族与平民之间调停人的身份出现在政治舞台上,但现在招致了各方都对他的改革不满和反对,公元前572年,梭伦被迫离开雅典,长期在外出游。
解析:本题是对雅典城邦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改革的考查,这些改革,曾在考试中多次出现,考查的形式很多,考生应高度重视。
知识模块:综合
4.早期佛教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其基本教义和意义有哪些?
正确答案:佛教创立背景:佛教兴起于印度列国时代的早期。
当时,由于列国之间战争频繁以及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使社会阶级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十分尖锐。
这种社会现实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便是出
现了各种新的社会思潮;纷纷兴起的各种思潮一般都具有反对婆罗门的倾向。
佛教就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
佛教的创立者是乔达摩.悉达多(约公元前566~前486年),他生于释迦国,后被称为释迦牟尼(释迦族的隐修者)或佛陀,传说他是伽毗罗卫城净饭王的太子,他29岁出家,修行7年,传教40多年,他死后,佛教继续传播,终于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早期佛教的基本教义是“四谛”(四真理),包括苦谛、集谛、灭谛、道谛。
“苦谛”说明人生多苦,宣扬所谓八苦,即一生苦,二老苦,三病苦,四死苦,五所求不得苦,六怨憎会苦,七爱别离苦,八五受阴苦。
“集谛”说明产生苦的原因在于有欲爱(渴望),包括对欢乐之欲爱、长生之欲爱、权力之欲爱。
有欲爱便有行动,有行动便造了业,造了业便造了今后的因,于是因果不断,生死轮回不已。
“灭谛”说明佛教的目的在于消灭苦,认为灭苦的关键在于消灭欲望,以达到所谓“不生不灭”的绝对宁静的“涅槃”境地。
“道谛”说明佛教修道的主张和途径,包括正见(信仰正)、正思维(决心正)、正语、正业(行为正)、正命(生活正)、正精进(努力正)、正念(思念正)、正定(精神集中、禅定正)等八正道。
所谓八正道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从理论上理解佛教宣扬的教义,另一方面,从静坐中体验佛教所宣扬的境界。
此外,佛教还宣扬“众生平等”说。
早期佛教的基本教义,虽然在轮回转世说上与婆罗门教相近,但它不承认婆罗门教的神能主宰人的命运,不承认婆罗门的经典、祭司和祭祀有拯救人的作用,从而否定了婆罗门教和婆罗门种姓的权威,因此佛教成为当时反对婆罗门教和种姓制度的重要派别。
然而早期佛教从人生多苦入手,给处于苦难、动荡不安环境的人们,提出一种唯心地解决苦难的方法和途径:通过修道去追求幻想的幸福。
这对于广大的被压迫群众来说,就是要他们安于现状,断绝一切欲望,循规蹈矩,脱离现实,不去反抗奴隶主的剥削与压迫。
因此,早期佛教与其他宗教一样,也是麻醉人民的鸦片,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统治的精神武器。
由于佛教教义对刹帝利和吠舍种姓的奴隶主有利,因此佛教的主要支持者是刹帝利和吠舍中的富人,他们大量捐款、赠园,使得佛教迅速传播。
涉及知识点:综合
5.一战后帝国主义实力对比发生了哪些变化?
正确答案:(1)以德国、奥匈为代表的同盟国集团战败,暂时退出了帝国主义争霸的行列,并成为被宰割的对象。
(2)战胜国之间实力对比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英法等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战争中被削弱,势力渐衰;另一方面,两个非欧势力美国和日本正在迅速崛起,美国从战争中获取暴利,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向传统的欧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3)战争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各国之间的矛盾。
在欧洲,德、法矛盾尖锐;战后远东和太平洋地区帝国主义国家和力量对比也发生了变化,美日对亚太地区的争夺成为这一地区亟待解决的问题。
(4)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涉及知识点: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6.简述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
正确答案:工业革命也称产业革命,是指从资本主义的手工工场生产阶段,向资本主义机器生产阶段过渡的过程。
它以机器生产为起点,以机器制造机器的基本完成为标志。
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以后扩展到法、美、
德、俄、日等国。
工业革命在英国最早发生有以下原因:(1)农业革命为工业革命的开展创造了一切必要前提,通过圈地运动这种特殊方式的资本主义土地改革建立资本主义性质的大农场,进而开展农业技术革新,还最先形成了土地所有者——农业资本家——农业工资劳动力者三层式社会结构,使英国农业由落后变为先进,最终为英国农村经济发展创造了一切必要前提。
(2)较早地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实现国家政治统一,推翻封建制度,扫清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必要的政治前提。
资产阶级掌权后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促进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和工业革命的到来。
(3)英国通过殖民扩张、奴隶贸易等手段,最先具备了必要的资本、市场等经济条件。
这一时期,英国不断发动对外战争,进行奴隶贸易,从殖民地掠夺财富。
对内政府还发行大量国债,搜刮国内人民。
这些财富集中在资产阶级的手中,并且转化为工业革命必需的资本。
这些都是实现工业革命所必需的经济条件。
(4)七年战争对工业革命具有特殊意义,七年战争英国战胜法国,获得了法国在北美、非洲和亚洲的大量殖民地,奠定了不列颠帝国的基础,英国成为世界商业和殖民地霸主,为加速资本的原始积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5)同时,工业革命也是以自然科学的进步为基础的。
16世纪末到18世纪初英国出现了不少著名的科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如培根、牛顿等,牛顿的力学三大定律为机器的出现解决了许多理论上的问题。
涉及知识点:综合
7.简谈古代希腊民主制的利弊。
正确答案:民主政治基本状况和特点: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是全体雅典自由民,雅典公民政治上是比较平等的。
雅典民主政治的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雅典民主政治是奴隶社会中最进步的政体。
这种政体对雅典经济文化的发展繁荣,对调整自由民之间的关系,对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政治责任感,对公民才能智慧的充分发挥以及稳定政局都产生了重大作用,雅典民主政治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雅典民主政治具有极为明显的阶级局限性,具有自身不可克服的弱点:不可能做到任人唯贤,让有才能的人充分发挥作用;缺乏一个稳定的领导集团,缺乏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极端的自由民主极易导致党争混乱和无政府状态;直接民主制只能在小范围内实行。
涉及知识点:古代希腊文明
8.伊斯兰教产生的背景及作用。
正确答案:(1)伊斯兰教产生的历史背景:①生存危机:拜占庭、波斯以及埃塞俄比亚为争夺也门国际商路争战不已;波斯占领时期,又把商路转移到波斯湾和两河流域,这些导致了阿拉伯商业萧条,农业生产濒于崩溃,依靠商队贸易生活的人陷入困境。
②社会危机:生存环境的恶化,加剧了阿拉伯社会内部的贫富差距,阶级矛盾日趋激化。
③信仰危机:生存的艰辛与社会的动乱,使阿拉伯人传统的多神崇拜信仰体系开始松动瓦解,而周边地区的犹太教、基督教等一神教观念传入阿拉伯半岛。
④麦加从6世纪后期就取代也门成为阿拉伯的商业中心,这个时期正处于危机的中心。
因此,当阿拉伯人幻想借助神的力量摆脱困境时,一神教的伊斯兰教便在麦加应运而生。
(2)伊斯兰教产生的过程同时是阿拉伯统一国家形成的过程,它在阿拉伯整个封建社会史上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伊斯兰教以一神崇拜代替多神崇拜,以共同的宗教信仰把阿拉伯各
氏族部落团结起来,从而为打破氏族部落之间的壁垒,建立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奠定了思想基础。
它的创立和传播促进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和阿拉伯帝国的形成。
涉及知识点:伊斯兰文明的兴起与阿拉伯帝国
9.简述第二国际建立的社会历史条件。
正确答案:(1)国际工人运动重新高涨是建立新国际的客观基础。
巴黎公社运动后,一度转入低潮的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重新高涨起来。
这一时期国际工人运动呈现出以下特点:①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②在和平环境里,随着各国自由主义改革的实行,工人阶级获得了长期以来争取的最基本的政治民主权利。
③工人改变了以往习惯于采取暴力、起义等斗争手段,积极参加议会选举、开展各种斗争,充分利用合法地位,以合法斗争、经济斗争为主。
(2)各国工人阶级政党的建立,迫切要求加强国际间的团结和联合,是建立新国际的客观要求。
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日益扩大,马克思的学说获得了空前的胜利并广泛传播开来,形成了许多根本上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政党,这些政党学习利用资产阶级议会制度,创办自己的日报,建立自己的教育机关、自己的工会和自己的合作社。
面对这种新的客观形势,各国工人阶级政党,热切希望加强国际间的团结与合作,迫切要求建立新的国际组织。
(3)马克思、恩格斯从第一国际解散后,就密切注意着建立新国际的问题。
显然,要建立这样的一个组织,需要相当长的准备时间。
由于客观条件的不成熟,马克思、恩格斯拒绝了一切为时过早的关于建立新国际的倡议。
(4)法国的“可能派”等组织企图夺取国际工人运动领导权的阴谋,加速了新“国际”的建立。
马克思逝世后,以马隆、布鲁斯等人为首的法国的“可能派”、英国的“社会民主党人联盟”和英国工联、美国的“劳动骑士团”等组织,决定于1889年7月在巴黎召开由他们发起的国际工人代表大会,企图建立该组织,夺取国际工人运动的领导权,使日益发展的国际工人运动,脱离马克思主义的轨道。
在这紧要关头,年迈的恩格斯毫不迟疑地放下手中的其他工作,积极地投身于反对“可能派”和领导建立新国际的斗争。
1889年2月在海牙召开预备会议,决定同年7月即“可能派”开会的同时,召开国际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
在两个大会对照之下,让工人群众自己识破“可能派”的阴谋和实质。
恩格斯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准备工作,保证了第二国际得以按照马克思主义原则建立起来。
涉及知识点: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转型
10.论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局对中国社会有什么影响。
正确答案:第二次鸦片战争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其主要表现在政治、经济、外交上的变化。
政治上:①中国领土完整性遭到空前破坏,中国的内地税自主权、海关行使权、内河航运权、外国人入境管理权等大量丧失。
②公使馆的大量建立。
1861至1862年间,英、法、俄、美等国相继在北京建立了公使馆。
公使馆的建立标志着东西方列强对华的侵略从东南沿海深入到了中国的腹地。
经济上:①新开辟了11个通商口岸,从沿海扩张到北方及内地。
外国人可以进入内地自由通商,这都为外国外国商品深入南北沿海和长江内地进行倾销打开了方便之门。
同时也方便掠夺中国的廉价原料,从而使中国进一步沦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供应地。
②控制中国
海关。
1865年,总税务司在北京成立,各口税务司和海关的高级职员一律由洋人担任。
③在华经营轮船航运业,中国新式航运企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④争相在华投资设厂。
外国资本在扩大对华经济掠夺的同时,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
⑤设立银行。
各国列强在华开设的银行在中国经营国际汇兑、发行纸币,对清政府进行贷款,开始操纵中国的金融市场,成为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的主要工具。
外交上:清政府开始投靠外国侵略者。
尤其是辛酉政变之后,中外反动势力公开联合,共同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
总之,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
涉及知识点:列强对华侵略
11.评述《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危害。
正确答案:1901年,清廷同联合侵华的俄、英、日、美、法、德、意、奥八国,与比利时、西班牙、荷兰11个国家分别订立了《辛丑条约》。
其主要内容及其危害为:①赔款4.5亿两,分39年付清,以关税、盐税和常关税作担保,年息4厘,本息共计9.82亿。
巨额的战争赔款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贫困与社会经济的凋敝,清政府的税收财政几乎全被帝国主义控制。
②拆毁大沽到北京沿路炮台,允许列强派兵驻守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十二个战略要地。
帝国主义完全在军事上控制了京津地区,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国防安全。
③在北京设立“使馆区”,各国可以驻兵。
公使完全成为清政府的太上皇。
④惩办在义和团运动中与帝国主义作对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观众组织。
⑤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办理对外交涉。
便于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中国的对外机构,来操纵清政府,干涉中国内政。
《辛丑条约》的签订,对中国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它使得帝国主义列强可以从政治、财政、军事等方面对清政府实行全面的控制。
因此,清政府成为了洋人的朝廷。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的统治秩序已经完全确立。
涉及知识点:列强对华侵略
12.评价岳飞。
正确答案: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人。
佃农出身,二十岁起应募参军,投身于抗金的战场,曾参加保卫开封外围的战争,以后在宗泽、张所,王彦部下与金军作战,屡立战功。
建炎元年(1127)岳飞曾以下级军官身份越职上书斥责黄潜善、汪伯彦的畏敌逃跑,要求高宗赵构北伐并因此获罪被革职。
建炎三年(1129),当金军大举南下后,岳飞小股兵力屡败金兵。
绍兴四年(1134)五月,他又收复了具有战略意义的襄阳、信阳、唐、邓、郢、随等六州郡。
这时,年仅三十二岁的岳飞因军功被升为清远军节度使,晋封为武昌开国侯,由一个普通将领升为一军的统帅,屯兵于鄂州(武昌)。
岳飞主张大举北伐,向高宗呼吁,北渡黄河,“直捣中原,收复故疆”。
绍兴六年(1136)八月,岳飞奉命北伐,收复长水(河南洛宁县西),攻下蔡州,并深得黄河一带人民的支援,收复中原进展顺利。
岳飞对部下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军痛饮耳!”九月,奉诏班师回军鄂州。
转战各地的岳飞军队,由于纪律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卤掠”,被人们誉之为“岳家军”,深受人民的称颂和爱戴。
金天眷三年(1140)五月,金军大举南下。
在中原战场上,岳飞取得了更大的胜利。
岳飞从驻地德安府(湖北安陆)出发,率军
北伐,进入河南。
其部将也迅速收复河南洛阳、颖昌、陈州等地。
黄河以北的忠义民兵也纷纷配合,四处出击金兵。
七月,岳家军在郾城与金兀术大战,大破金兵精锐“拐子马”和“铁浮图”,取得郾城大捷。
由于高宗、秦桧之流主张停战求和,更怕岳飞势大难制,命令全线撤兵。
由于张浚、杨沂中等从宿州、毫州和泗州撤军,岳飞军队陷于孤军深入的境地。
再加上高宗的十二道金牌,岳飞只得撤军退守鄂州,北伐中收复的郑州、颖昌、蔡州、淮宁等大片土地又重新落入到了金军手中。
后来,岳飞被削夺军权,于绍兴十一年(1142)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杀害。
岳飞自20岁从军,到39岁被害,在抗金战场上英勇战斗了一生。
他自奉节俭,军纪严明,军队战斗力极强,使金人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慨叹。
岳飞的抗金活动抵御了女真族的侵扰,捍卫了河南地区先进的经济和文化,与人民的愿望、民族的利益相一致。
岳飞没有牺牲在金兵的金戈铁马下,而是死在他效忠的南宋王朝统治者的屠刀下,这是历史的悲剧。
岳飞不仅是南宋杰出的抗金将领,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英雄。
此外,岳飞参与了镇压钟相、杨么领导的农民起义活动,并镇压了南宋王朝内的游寇集团。
这是他身为地主阶级官僚一员的阶级利益所决定的。
涉及知识点:宋辽西夏金元
13.简述商代经济文化方面的主要成就。
正确答案:(1)经济方面的主要成就:农业是商代的主要生产部门,多以集体耕作的方式进行。
当时,农业生产工具石器最多,骨器和蚌器比较常见,木器偶有发现,青铜农具已开始使用,但为数很少。
商代种植的谷类作物以黍、稷为主,此外还有桑、麻等经济作物。
商代的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掌握了从播种前的准备工作直到田间管理、收获、贮存等一整套的技术。
商代的畜牧业也比较发达,马、牛、羊、犬、猪、鸡等的饲养非常普遍,且已用圈栏饲养家畜。
渔猎在商代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是农业和畜牧业经济的一种补充。
当时的渔猎工具形式多样,捕鱼和狩猎的方法非常多。
商代创造了灿烂辉煌的青铜文明,青铜铸造业是商代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
当时青铜器的铸造已广泛使用多种形式的合范分铸法。
商代青铜器物,特别是礼器,大都造型美观,文饰工巧。
各种青铜器上以带有神秘意味的“饕餮纹”作为整个花纹的主体,其他如云雷纹等点缀其间,壮丽大方。
兵器和工具大都坚固锋利,使用方便。
此外还有车马器、乐器。
商代出现的用高岭土制作的青釉器,已经具备了瓷器的基本特点。
一些商代青铜器的表面常粘附有丝织物的痕迹,其中菱形纹的暗花绸,表明当时已有了提花装置的织机。
髹漆工艺在商代得到了较多的应用。
商代的雕刻造型生动,工艺精湛。
随着手工业内部的分工,专门生产某种产品的作坊的兴起,商品交换成为必然,商业活动也应运而生。
商代比较通行的货币叫“贝”,主要是海贝,流通时大都以朋为计算单位,五贝连成一串,合两串为一朋。
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商代商业的发展还是有限的,商业在社会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
(2)科学文化方面的主要,成就:商代的文字有陶文、玉石文、金文和甲骨文几种,以晚商的甲骨文最丰富。
商代的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文字。
商代已有比较丰富的文献典籍。
由占卜积累的大量甲骨卜辞,是当时文献记录的一部分。
还有专职的官吏“作册”,收藏有不少的典籍。
商代继承了重视天象观测的传统,殷墟卜辞就有不少关于天象的记录。
商代历法受到农业生产发展需要的推动,比夏代又前进了一大步,已经采用“阴阳合历”,这在我国一直沿用了几千年,形成了具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