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阴市实验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教案 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预习提纲
(1)搜集《史记》的相关知识和《廉颇蔺相如列传》的片段。
(2)初读课文,默读浏览,了解主要内容。
(3)再读课文,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
(4)回读课文,品味人物言行,准确概括人物性格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5)体会课文着重用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效果。
2。多媒体课件
《史记》的相关知识、《史记》中《廉颇蔺相如列传》片段.
小结:在廉颇的心目中,自己是身经百战、屡建奇功的大功臣。而蔺相如只会耍嘴皮子,那么蔺相如到底是不是只会耍嘴皮子呢?官职到底该不该升?这是咱们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板书:嘴?)
从“矛盾”出发,引出探究的主题,初步认识到矛盾的焦点,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紧扣人物语言,丰满人物形象。
我们先来看看“完璧归赵”这个故事。
通过对“和”字的讲解,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的同时,自然过渡到本课的主题,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趣。检查预习环节,根据课前的预习,初步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二、学习新课,探究主题。
(一)找准矛盾焦点,形成探究主题。
1。题目是《将相和》,那肯定有不和的时候,为什么不和呢?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廉颇是怎么说的.
怎样把这些世界文化遗产介绍给大家?可参考下面的介绍。
例如: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占地72万平方米,周围有10多米高的城墙和50多米宽的护城河.整个建筑群气势宏伟,层次分明,主体突出,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
(板书:和)
师:“和”,一个简单的汉字,不仅渗透着中国人几千年来待人接物的处世智慧,更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两千多年前,孔子曾沿黄河奔波,把“和为贵”的信条四处传播。他经常以“和”教导自己的弟子:立身处世要“克己",要由“人和"推及“政和”,甚至延续到整个人类,达到“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教学目标:
深入研读,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总结拓展,激发学生观看《长征》的兴趣.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意思。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朗读全诗。
2、指名背诵并解释全诗。
二、明确教学目标。
三、品诗、品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我们来看第1句话,你觉得璧有毛病吗?你的依据是什么?
(结合相关语句,体会“无价之宝”这个成语的含义。学生交流)
(1)既然璧这么珍贵,那就是蔺相如在说谎了?到底是不是这样呢?让我们结合当时的背景来谈一谈。
学生查找、交流,出示课件:
战国时候,秦国很强大,常常进攻别的国家。
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
2、自由朗读全诗,思考:从哪些诗句中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你是怎么想的?让学生根据下面的提示,在四人小组里练说:
第一步先找出的是那一句。
第二步说说从这句诗中看出红军遇到了什么困难。
第三步说说红军是如何对待困难的。
3、学生交流后,汇报。
4、你能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吗?
5、想象诗句所展示的画面,体会“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等词语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师:毛泽东用“更喜”来形容什么?这突出了红军的什么精神?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五、背诵全诗.
六、欣赏歌曲《长征》。
七、总结。
伟大的长征虽然已经过去半个世纪了,但红军的英雄形象还留在我们的记忆中。
八、扩展阅读。推荐毛泽东的另一首歌颂长征的词《忆秦娥.娄山关》。
板书设计: 14七律·长征
腾五岭
走乌蒙山英勇无畏
(3)历史上有何变化?(如修缮、毁灭等)
(4)归纳完这些细碎的信息之后,引导学生选择一两个相关故事.(注意:故事最好能够体现文化遗产的特点或由来等。)
3。撰写成文。将整理后的资料用自己的话写下来,也可以引用别人的话,但引用要注明资料来源。注意使用图片、表格等辅助形式,使介绍的内容更加生动、准确。(板书:撰写成文)
三、习作指导。
1.整理思路:学生先打草稿,确定自己想写哪一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想想其突出特点是什么,有什么相关故事。
学生整理思路,列提纲。
2.教师以长城为例,从功能、建造、故事等角度展开介绍。
3。结构安排:如果选择两个故事来表现文化遗产的特点,可以写得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4.学生自由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汉朝司马迁在《史记》中也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和"的故事——《将相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检查预习,初步了解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那课文中的“将”“相”分别指的是谁?文章讲了几个小故事?(相机引出:“将”指廉颇,“相”指蔺相如,课文讲了“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并在板书中指导书写生字“荆"。)
“只等闲"暖巧渡金沙江乐观向上
寒飞夺泸定桥
喜过岷山
6将相和
1.认识14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会写13个字;理解“完璧归赵、无价之宝”等词语的意思。
2.学习速读的方法,练习速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三个小故事的主要内容。
4.通过人物的言行,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2。有没有同学参观过中国的某个世界文化遗产呢?你知道中国有哪些世界文化遗产吗?
长城、颐和园(北京)、天坛(北京)、故宫(北京)、敦煌莫高窟(甘肃)、秦始皇陵兵马俑(陕西)、九寨沟(四川)、泰山(山东)、黄山(安徽)……
二、启发思路。
怎样写介绍世界文化遗产类的作文?
截至2019年7月,中国已有55项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7项,这些遗产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1.确定要写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是哪一处。有目的地查阅相关资料,如搜集历史资料,了解基本现状.把资料来源记录下来。(板书:查阅资料)
2.这些令中国人骄傲的世界文化遗产,凝结着我们祖先的汗水和智慧。根据要介绍的内容分类整理资料.(板书:整理资料)
(1)引导学生先说出要描写的是哪一处文化遗产。
(2)这处遗产有什么突出特点?比如,外观、结构等。(此处可引用,或运用修辞手法。)
2。生读文,找到第16自然段廉颇说的话,指名读.
“我廉颇立下了那么多战功,他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要是我碰见他,一定要让他下不来台!"
3。你知道廉颇为什么这么说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史记》中描写蔺相如和廉颇的片段。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
(生齐读:“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我的脑袋就和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
请大家默读第2~8自然段,画出重点句,组织好语言,替蔺相如来摆摆这个理。(师生共同讨论交流)
(2)导读:
是啊,拿城换璧是你秦王提出来的,我把和氏璧给你送来了,你却不交城。理由充分,说话才有气势。蔺相如理直气壮地说——
(指名读:“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我的脑袋就和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
有理有据,蔺相如面对的虽然是虎狼之国的秦王,却仍然毫无惧色,言语中字字掷地有声。蔺相如理直气壮地说——
重点
学习速读课文的方法,练习速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品味人物言行,准确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一步加强语言感知能力.
难点
学习并练习速读课文,感受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
1。字词教学。
本课词汇丰富,朗读时不容易上口,要特别训练学生快速阅读时跳过难读的词句,所以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初读训练.教师要提出初读要求:全神贯注,一目十行,准确抓住段落中的关键内容。再读课文,关注初读时跳过的地方,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圈出生字词,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检查自读课文时要注意正音,“召、臣、抄”是卷舌音,“罪”是平舌音;“献、蔺”是前鼻音,“荆、卿”是后鼻音;“召"是四声,不要读成一声。有些长句子比较难读,教师要注意示范,教学生读通读顺。
(1)轻声读中间四句诗,想象一下红军过五岭、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观看录象)
(2)交流。
(3)讨论“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这四个词语中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6、红军长征途中征服了万水千山,作者为何只选择五岭、乌蒙、金沙江和大渡河来写?
7、齐读最后两句。
气闻于诸侯.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4.看了这些资料,你有什么感受?(学生交流)
5.指导朗读:是啊,廉颇是上卿,而蔺相如出身低微,他只是赵国宦官缪贤家的一个门客,而这样的人最后职位却比廉颇还要高,你是不是也会为廉颇抱不平呢?来,把你此时此刻的心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6.生自由练读后师指名读,师生共同评议。
2.阅读理解。
学习速读,读通课文,读懂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完之后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理清全文脉络,弄清故事之间的联系。弄懂三则故事的要点。
3.表达运用.
本课讲的是三个历史故事,三者之间关系密切,依照故事发展的顺序,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理清故事之间的联系。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通过语言表达对文中人物的感情.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会写13个字;理解“无价之宝、召集、大臣”等词语的意思。
2.速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前因后果。
3.初步感受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
一、谈话导入,激发百度文库趣.
1.今天要学习一篇较长的文章,阅读长文章,大家有什么好方法?(学生交流)现在大家就运用自己掌握的好方法来学习本篇课文,在默读课文时注意文章中的人物,了解他们之间发生的三个小故事.(学生默读浏览)
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找到描写蔺相如面见秦王说的话并做上记号。
(1)生自由读文。
(2)学生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圈画,教师巡视.
1.“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2。“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就和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
3。“秦国的国君历来不守信用,我怕有负赵王所托,已经让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了。如果您有诚意,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我们怎么敢为了一块璧而得罪强大的秦国呢?我知道欺骗了您是死罪,您可以杀了我,但请好好考虑我的话。”
板书设计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查阅资料
整理资料
撰写成文
教学反思
1。通过这次习作,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
2.学生学会自主搜集资料、整理资料,为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多问为什么,多研究探讨。
3.我发现学生对于国家的历史、文物等方面接触较少,对于古诗词的积累也很少,以后要重视这方面知识的积累。
14《七律·长征》第二课时
小结:在这样的情况下,想一想:蔺相如说璧有毛病,是为达到怎样的目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从秦王手里拿回璧.体会蔺相如的机智、聪明……)
(2)指导朗读:朗读“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3.让我们接着交流理解蔺相如说的第②③句话.
(1)我们来看第②句蔺相如是怎样说这句话的?理“直”在哪里?
四、习作点评。
选出两三篇比较优秀的作文,在全班进行点评。习作的重点在于介绍清楚中国的某一处世界文化遗产,资料准确无误,能体现其特点,有相关历史故事,语言通顺恰当,等等.
五、小结。
学生通过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景点,搜集相关资料进行整合,写出介绍世界文化遗产的文章,表达了自己的爱国情怀与自豪感。
六、延伸。
将你的作文与同桌的交换,互评,看看你的介绍是否清楚通顺,再根据同学的意见进行修改。
习作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重点)
2。使学生明确自己想要描写的是哪一处世界文化遗产,了解其突出的特点。
3。使学生学会收集、归类资料,并能够从中挑选出最典型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去过哪些地方旅游呢?哪个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它又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1、指名读开头两句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师:这两句是全诗的总起,从1934年10月到1935年10月,红军徒步长征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每天跟敌人,跟饥饿、疲劳、伤病,跟自然界的困难作生死的搏斗。这中间的艰难险阻是可想而知的,但红军战士对这一切的回答是什么?你从这里感受到什么?
指导朗读这两句诗,进一步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