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大学语文》记叙文单元练习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考《大学语文》记叙文单元练习题及答案
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都江堰》的主要表现方法是( B )
A、类比与象征
B、象征与对比
C、对比与侧写
D、侧写与类比
2、在《香市》中,为了突出今日香市的冷落,作者写道:新心香市的武术班,比往日香市打拳头卖膏药的玩意,“委实是好看得多了”,但是“看客却很少”。
这种表现方法是( A )
A、反衬
B、类比
C、铺垫
D、象征
3、“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这一事件的主要意义是( A )
A、思想文化的变革
B、服饰制度的演化
C、战争形式的转变
D、民族融合的体现
4、《前赤壁赋》中,苏轼用来解脱精神苦闷的哲理是( C )
A、“苟非吾这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B、清风、明月“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C、“变”与“不变”是相对的
D、“登仙”、“长终”都是不可能的
5、《哭小弟》:“车里有许多人等着,他们一定要等着,准备随时鲜血。
”就刻画小弟形象来说这种方法是( D )
A、对比反衬
B、类比彰显
C、象征暗示
D、侧面烘托
6、《爱尔克的灯光》中,引发作者关于人生道路思考的直接触发物是( A )
A、照壁上“长宜子孙”四个字
B、故居大门内的昏暗的灯光
C、哈立希岛上的爱尔克灯光
D、善良的姐姐的悲惨命运
7、《秋夜》末尾,“我打一个哈欠,点起一支纸烟,喷出烟来,对着灯默默地敬奠这些苍翠精致的英雄们”的一句中的“英雄”是指( D )
A、星星
B、枣树
C、野花草
D、小青虫
8、《垓下之围》主要写场面不包括( D )
A、霸王别姬
B、东城快战
C、自刎乌江
D、强度淮河
9、总体说来,《西湖七月半》的描写属于( D )
A、景物描写
B、人物描写
C、事件描写
D、场面描写
10、《张中丞传后叙》中,南霁云的性格特征是( D )
A、报效知己,深谋远虑
B、宽厚谦和,为国让贤
C、从容镇定,视死如归
D、疾恶如仇,忠贞刚烈
11、赵武灵王能够推行“胡服骑射”的根本原因是( B )
A、赵武灵王说服公子成
B、赵武灵王采用方法正确,并且符合国家的根本利益
C、“四海一家”政策
D、大臣的倾力支持
12、《张中丞传后叙》中,写张巡“就戳”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这种人物描写方法是( A )
A、肖像描写
B、行为描写
C、心理描写
D、白描
13、《秋夜》象征作者决不罢休的坚韧的战斗精神的是( D )
A、天空
B、小青虫
C、小粉红花
D、枣树
14、《香市》中描绘往昔香市的热闹情景,主要目的是( D )
A、追忆儿时的美好回忆
B、向往香市昔日的繁华
C、揭示30年代农村的落后
D、反衬今日香市的冷落
15、《蚂蚁大战》的主要写作特点是( B )
A、构思别致,结构新颖
B、场面描写和类比
C、象征手法
D、直接心理描写
16、《垓下之围》中项羽在乌江亭边将自己的马送给( B )
A、马童
B、乌江亭长
C、田父
D、王翳
17、《张中丞传后叙》中,乞师不成而“拔刀断指”的人物是( C )
A、张巡
B、许远
C、南霁云
D、于嵩
18、《先妣事略》中有光与有嘉的关系是( D )
A、兄弟
B、兄妹
C、姐弟
D、堂兄弟
19、《马伶传》中,马伶两次演出戏剧《鸣风记》,他所扮演的人物是( C )
A、顾秉谦
B、秦桧
C、严嵩
D、高俅
20、在《爱尔克的灯光》中,作者所写的“故居大门内亮起的昏暗灯光”象征了( B )
A、旧生活的悲剧和希望的破灭
B、旧家庭、旧礼教走向没落、崩溃
C、对已故的姐姐的思念
D、作者对新生活的信念和理想的追求
21、《蚂蚁大战》中红黑三只蚂蚁的对决运用的描写方法是( B )
A、心理描写
B、细节描写
C、行动描写
D、肖像描写
22、下面文章中,用“狡兔三窟”这一成语来寓意巩固权力根基的是( D )
A、《秋水》
B、《论毅力》
C、《垓下之围》
D、《冯谖客孟尝君》
23、下列文章,善于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是( A )
A、《垓下之围》
B、《冯谖客孟尝君》
C、《马伶传》
D、《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24、与“长人者好烦其令”构成类比关系的种树方法是( B )
A、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B、爱之太殷,忧之太勤
C、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
D、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
25、《前赤壁赋》所继承的赋体的主要形式特点是( A )
A、主客问答
B、骈散相间
C、排比铺陈
D、韵律和谐
26、“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
”这里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C )
A、比喻
B、比拟
C、排比
D、层递
27、《秋夜》的主要表现方法是( C )
A、对比
B、类比
C、象征
D、烘托
28、《爱尔克的灯光》的行文特点是( C )
A、夹叙夹议,充满思辨色彩
B、善用白描,作者不动声色
C、熔记叙、议论、抒情于一炉
D、熔记叙、描写、抒情于一炉
29、宗璞写《哭小弟》的主要意图是( C )
A、赞美小弟的无私奉献精神
B、哀悼小弟的英年早逝
C、关注一代知识分子的坎坷命运
D、抒写对一代英才的敬仰
30、下列作品,以观察细致、描绘生动见长的是( C )
A、《纪念傅雷》
B、《都江堰》
C、《蚂蚁大战》
D、《哭小弟》
31、《垓下之围》中,表现项羽至死仍不知自己失败原因的细节描写是( B )
A、“虞兮虞兮”的慷慨悲歌
B、“天之亡我”的反复呼告
C、瞋目吓退汉将杨喜数里
D、将宝马赠送给乌江长亭
32、《张中丞传后叙》中,驳斥诬蔑许远投敌的谬论时,其批驳的主要着眼点是( A )
A、驳斥论点和论据
B、驳斥论据和论证
C、驳斥论点和论证
D、驳斥论据和态度
33、《种树郭橐驼传》中,阐析种树的原理和方法时,所运用的主要表现方法是( A )
A、对比
B、类比
C、铺垫
D、象征
34、《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主要人物描写方法是( C )
A、行动描写
B、心理描写
C、语言描写
D、细节描写
35、《前赤壁赋》中主客最终适意清风明月,其流露的思想感情是( D )
A、消极的遁世思想
B、积极的反抗情绪
C、忧愁哀怨,悲观失望
D、适意自然,乐观旷达
36、《先妣事略》的总体艺术特色是( A )
A、作者不动声色,读者深受感动
B、叙事一波三折,写人先抑后扬
C、场面有声有色,细节动人心弦
D、结局出人意料,语言幽默风趣
37、马伶在第一次技艺较量失败后,“易衣遁矣”,这种人物描写方法是( B )
A、肖像描写
B、行动描写
C、语言描写
D、心理描写
38、《西湖七月半》的笔调特点是( B )
A、简练传神
B、轻松调侃
C、浓墨重彩
D、严峻犀利
39、《秋夜》中,小青虫的象征意义是( D )
A、黑暗社会现实
B、向往光明的弱者
C、抗击黑暗的勇士
D、追求光明的战士
40、“食以草具”中,“食”的解释是( A )
A、给人吃
B、食物
C、以…为食
D、吃
41、与“养民”治国构成类比关系的种树原理是( C )
A、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
B、爱之太殷,忧之太勤
C、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D、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
42、《马伶传》中马伶与李伶的第一次技艺较量属于( C )
A、行为描写
B、细节描写
C、场面描写
D、环境描写
43、“浩然之气”出自( A )
A、《孟子·公孙丑上》
B、《论语·公冶长》
C、《诗经》
D、《楚辞》
44、《都江堰》没有证据可以说明李冰的政治才能,但因有过他,中国也就有了一种( B )的政治纲领。
A、智慧仁慈
B、冰清玉洁
C、雍容大度
D、大智大巧
45、《秋夜》最主要的艺术表现特点是( A )
A、用象征手法抒情
B、用拟人手法抒情
C、用夸张手法抒情
D、用联想手法抒情
46、《张中丞传后叙》的重大特色是( D )
A、议论为主
B、叙事与抒情并重
C、议论与抒情并重
D、议论与叙事并重
47、“孺人“是明清时用来封赠( D )以下职官的母亲或妻子的名号。
A、一品
B、三品
C、五品
D、七品
48、张岱的号是( C )
A、石公
B、石庵
C、陶庵
D、东山
49、“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
”这里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A )
A、比拟
B、比喻
C、夸张
D、借代
50、《张中丞传后叙》中,作者驳斥诬蔑许远投敌的谬论时,其批驳的主要着眼点
是( A )
A、驳斥论点
B、驳斥论据
C、驳斥论证
D、驳斥态度
51、下列语句中,使《哭小弟》一文更具深刻社会意义的是( C )
A、如果他有三次生命,他的多方面的才能和精力也是用不完的
B、他那颗丹心,那颗让祖国飞起来的丹心,顽强地跳动
C、我哭我们这迟开而早谢的一代人
D、如果早一年有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小弟还可以再为祖国工作二十年
52、亨利·梭罗最有名的作者是( A )
A、《瓦尔登湖》
B、《我愿是一条激流》
C、《西湖七月半》
D、《秋夜》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描写属于场面描写的有( ABCDE )
A、《垓下之围》中的东城快战
B、《马伶传》中的第一次技艺较量
C、《西湖七月半》中的游湖情景
D、《香市》中的往昔香市热闹情景
E、《蚂蚁大战》中两个蚂蚁王国的战争
2、“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坐更进之,首不复东”属于( BCE )
A、正面描写
B、侧面描写
C、细节描写
D、剪影描写
E、行为动作描写
3、《张中丞传后叙》中刻画人物性格的特点是( ACD )
A、传神的细节描写
B、直接心理描写
C、人物不同性格相互映衬
D、反面人物地反衬
E、精彩的语言描写
4、《前赤壁赋》中,作者用自然界的景物来说理、抒情,这些景物有( ABE )
A、明月
B、清风
C、白露
D、幽壑
E、江水
5、《西湖七月半》的写作特色有( BCE )
A、善于营造意境
B、语言生动传神
C、笔调轻松随意
D、运用倒叙的方法
E、善于用不同的情景作对比
6、下列茅盾的作品,属于中短篇小说的有( CD )
A、《蚀》
B、《子夜》
C、《林家铺子》
D、《春蚕》
E、《白杨礼赞》
7、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指的是( ACE )
A、《家》
B、《寒夜》
C、《春》
D、《憩园》
E、《秋》
8、《纪念傅雷》的主要写作特点有( ABCDE )
A、开头用倒叙方式
B、以“怒”为叙事线索
C、人物性格特点鲜明
D、采取叙后评议方法
E、短小精悍,质朴深情
9、《哭小弟》的结构特点有( ABC )
A、倒叙方式
B、以“哭”为线索
C、材料交叉累积
D、多用细节描写
E、善用侧面烘托
10、“长城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人们修缮,它却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
”这里所用的表现方法和修辞手法有( ABDE )
A、对比
B、象征
C、类比
D、比拟
E、比喻
11、《史记》共130篇,52万余字,全书包括( ABCDE )
A、10表
B、8书
C、30世家
D、70列传
E、12本纪
12、下列《爱尔克的灯光》中的描述,具有象征暗示的有( ABCE )
A、照壁上“长宜子孙”四个字却是原样地嵌在那里,似乎连颜色也不曾被风雨剥蚀
B、我好像看见了一个盛满希望的水碗一下子就落在地上打碎了一般,我痛苦地在心理叫起来
C、我望着那灯光,路是那么远,我又没有翅膀。
我只有一个渴望:飞!飞!
D、财富只能毁灭崇高的理想和善良的气质,要是它只消耗在个人的利益上面
E、我不顾同行者的劝告,把头伸到车窗外,去呼吸广大天幕下的新鲜空气
13、《秋夜》中作者提及的物象的象征意义正确的是( ACE )
A、枣树:对韧性战斗精神的赞颂
B、小青虫:对不自量力,自投罗网者的讽刺
C、夜空:对黑暗统治者的憎恶
D、月亮:对追求光明而不二得者的怜悯
E、小粉红花:对被压迫被摧残的弱小者的同情
14、下列作品属于施蛰存的是( A BC )
A、《上元灯》
B、《梅雨之夕》
C、《善女人行品》
D、《红豆》
E、《三生石》
非选择题部分
一、词语解释题
1、责毕收,以何市而返市:买
2、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就尽:渐趋覆灭
3、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遁逆遁:预先逃跑
4、户内洒然洒然:整齐清洁
5、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作意:刻意,特别用心
6、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使动,使……起舞
7、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才,趾相错也趾相错:脚趾互相错杂,形容人多
8、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引:援引,以……为理由
9、兴化部是日逐凌出华林部远甚凌出:凌出:超出
10、臣愿王孰图之也!孰图:深思熟虑
11、彪炳史册彪炳:照耀
12、清而见之,谢曰:文倦子事,愦于忧谢:谢罪
二、简答题
1、简述《种树郭橐驼传》一文的思想内容。
答:本文借为人立传的方式,寓治国之理于种树之道,揭露当时“长人者好烦其令”的社会弊端及给人民带来的祸害,阐发作者“养民”治国的进步思想。
2、《种树郭橐驼传》采用基本论证方法是什么?举例说明。
答:类比论证用种树类比治民,用种树要“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类比治民要“顺民这天以致民之性”,用种树要“其莳也若子”类比做官要爱护老百姓,用种树要“其置也若弃”类比治国要让老百姓休养生息,用“他植者”种树“爱之太殷,忧之太勤”类比“长人者好烦其令”。
3、《香市》所采用的基本表现方法是什么?
答:本文主要采用今昔对比的写作方法。
全文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追忆往昔香市的热闹场面,第二部分描述重兴香市的冷落情景。
通过今与昔、冷落与热闹的对比来表现主旨。
4、试简析《秋夜》中天空的形象及作者对它的态度。
答:天空这一形象在作品中是人间生灵与美好事物的虐杀者,是黑暗暴虐势力的象征,它不仅冷漠、凶险、狡黠,而且色厉内荏,作者对它的态度既憎恨又蔑视。
5、谈谈《哭小弟》一文抒情与叙事、写人相结合的艺术特色。
答:作者在这篇文章中用真挚缠绵、哀婉动人的笔触,将抒情、叙事与写人相结合,通过对小弟日常生活和工作的细节描述,使读者了解了小弟的为人,了解了
这位“好党员”、“好干部”、“丹心一片向将来”的优秀事迹,从而痛感他的早逝确是壮志未酬,千古遗憾,于国于家,都是一大损失。
这种将抒情与叙事、写人相结合的多方位写法更加塑造了小弟的形象和作者的哀痛之情。
6、简述《爱尔克的灯光》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答:故居照壁上的“长宜子孙”四个字,引发了作者对人生道路的思索。
祖辈们所安排的囿于家庭和礼教的“平坦而舒适”是道路,实际社会上是一个窒息青春和生命的死路,只有冲破旧家庭、旧礼教,到“广大的世界中去”,才是一条光明之路。
这里所表现的作者对封建家庭和封建礼教的彻底否定,就是本文的中心思想。
7、简述《都江堰》各个部分的大意。
答:本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将都江堰与长城作对比;第二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写都江堰水流的壮观;第三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写为民造福的李冰父子;第四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写横江索桥与二王庙。
8、《爱尔克的灯光》中,“我的心灵的灯”是指什么?
答:“我的心灵的灯”是作者对新生活的信念和对理想追求的象征。
9、《哭小弟》一文中材料剪裁有何特色,这样写有何好处?
答:具有把多方面材料切成块状,然后交叉积累的特点。
这样就使文章内容层出层新、结构错落有致。
10、简述鲁迅《秋夜》的时代背景。
答:《秋夜》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写于“五四”退潮后的苦闷彷徨期。
鲁迅的苦闷彷徨是他秉承“五四”新文化精神在进取搏击途中难于避免的,他以求索而产生的苦闷,战斗而引来的彷徨酿就了统治着的黑暗年代,仍然有生命存在,这顽强的生命之花不是为着粉饰鬼蜮世界,而是为着“与黑暗捣乱。
”《秋夜》
作为《野草》的开卷之作,即表现顽强开放于地域边沿的生命之花的精神品格。
三、简析题
1、阅读《前赤壁赋》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1)词人从哪几个方面来描绘箫声?
从三个方面:一是哀怨呜咽的声调,二是余音的悠远韵味,三是动人的效果。
(2)这里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
比喻、对偶。
(3)“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这个比喻有什么特点?
以“细丝”喻“余音”,是打通视觉与听觉的“通感兼比喻”,化抽象为具体。
2、阅读《纪念傅雷》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我知道傅雷的性情刚直,如一团干柴烈火,他因不堪凌辱,一怒而死,这是可以理解的,我和他虽然几乎处处不同,但我还是尊敬他。
在那一年,朋友中像傅雷那样的毅然决然不自惜其生命的,还有好几个,我也都一律尊敬。
不过,朱梅馥的能同归于尽,这却是我想象不到的,伉俪之情,深到如此,恐怕是傅雷的感应。
(1)傅雷的性格特征是什么?
坚持真理,刚直不屈。
(2)写傅雷妻子的同归于尽,对刻画傅雷的形象来说,是什么表现方法?
侧面烘托。
(3)写出其中的一个比喻句及其比喻意义。
比喻句:我知道傅雷的性情刚直,像一团干柴烈火。
比喻意义:形象地刻画了傅雷的性格刚直、易怒、宁死不屈。
3、阅读《张中丞传后叙》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说者又谓远与巡分城而守,城之陷,自远所分始,以此垢远。
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
人之将死,其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
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
(1)这段文字驳斥的谬论是什么?驳斥的着眼点是什么?
这段文字所驳斥的谬论是:由于城破是从许远所分守的地方开始的,所以就认为许远是投降了敌人。
着眼点是:驳斥论据。
(2)这里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所用的论证方法是:比较法中的类比法,即比喻论证方法。
(3)文中运用了什么论据?说明其属类。
这里运用了两个比喻论据:一是引绳而绝必有处,二是人之死必有某脏腑先受病。
这两个论据都是日常事理论据。
4、阅读《马伶传》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当两相国论河套,而西肆之为严嵩相国者曰李伶,东肆则马伶。
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坐更进之,首不复东。
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
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
(1)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
大意:描述马伶与李伶第一次技艺较量的情景。
(2)这里整体上是什么描写?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
整体上属场面描写。
所采用的主要表现方法是:侧面烘托,即通过坐客的
“西顾而叹”、“大呼命酒”、“移坐更进”、“首不复东”等情景描写,从侧面来烘托、渲染马伶的惨败局面。
(3)马伶“易衣遁”表现出他怎样的性格?
马伶“易衣遁”是通过正面行为描述,来表现马伶耻为人下的倔强性格。
5、阅读《香市》中的一断文字,回答问题:
天气虽然很好,“市面”却很不好。
社庙前虽然比平日多了许多人,但那空气似乎很阴惨。
居然有锣鼓的声音,可是那声音单调。
庙前的乌龙潭一泓清水依然如昔,可是潭后那座戏台却坍塌了,屋椽子像瘦人的肋骨似的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一切都不像我儿时所见的香市了。
(1)概括这段描写的大意。
大意:描述重兴香市的冷落情景。
(2)全段五个层次,哪两个层次是概写?中间三个层次的着眼点各是什么?
全段误个层次,首、尾两个层次的概写。
中间三个层次的着眼点分别是:气氛的阴惨,声音的单调,戏台的坍塌。
(3)这里写“天气”和“乌龙潭”的作用是什么?
这里写“天气”“很好”、乌龙潭一泓清水“依然如昔”,是为了反衬香市的冷落衰败,是对周围自然环境依旧而社会景象全非的无限概叹。
(4)文中的“市面”二字为什么打上引号?
“市面”二字打上引号,意味着重兴香市十分冷落,已经不成其为“市面”了。
6、阅读《张中丞传后叙》中的一断文字,回答问题:
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
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
霁云慷慨语曰:“云来
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
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
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
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矢著其上砖半箭,曰:“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
”愈贞元中过泗州,船上人犹指以相语。
(1)这里表现出南霁云怎样的性格特征?
南霁云的性格特征:疾恶如仇,忠贞刚烈。
(2)除慷慨陈辞外,作者主要用什么方法来刻画南霁云的形象?请概要说明?
除慷慨陈辞外,作者主要采取了细节描写的方法了刻画南霁云的形象。
主要细节有二:一是抽刀断指,二是射矢明志。
(3)除正面刻画南霁云外,作者还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这具体体现在哪几个地方?
除正面描写外,作者还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来刻画南霁云的形象。
这具体体现在三个地方:一是用节度使贺兰进明的嫉贤害能、狭隘自私来对比衬托;二是南霁云抽刀断指后“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来烘染;三是用汴、徐二府的人长期流传南霁云的英雄事迹来渲染。
7、阅读《爱尔克的灯光》中的一断文字,回答问题:
傍晚,我靠着逐渐黯淡的最后的阳光的指引,走过十八年前的故居。
……大门开着,照壁上“长宜子孙”四个字却是原样地嵌在那里,似乎颜色也不曾被风雨剥蚀。
我望着那同样的照壁,我被一种奇异的感情抓住了,我仿佛要在这里看出过去的十九个年头,不,我仿佛要在这里寻找十八年以前的遥远的旧梦。
(1)从这个开头可以看出文章关于人生道路的思索是由什么引发出来的?
从这里可以看出,文中关于人生道路的思索,主要是由故居照壁上“长宜子孙”四个字所引发、并始图围绕着它而展开的。
(2)“照壁上‘长宜子孙’四个字却是原样地嵌在那里,似乎颜色也不曾被风雨剥蚀”,这句话有何寓意?
这句话的寓意是:虽然经过十八年的风风雨雨,但当时中国的封建家庭观念、封建道德礼教,乃至封建制度,却没有发生大的变动。
(3)从这个开头是否可以看出本文的抒情有什么特色?
从这个开头就可以看出,本文的抒情不仅与叙事、议论交融在一起,而且情感真挚而强烈。
8、阅读《前赤壁赋》中的一断文字,回答问题:
况吾与雨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这段文字体现出怎样的人生态度》作者为什么要提出这种人生态度?
人生短暂、生命无常的消极人生态度。
原因:宣泄失意的悲观情绪,并为后文倡导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预设靶的。
(2)指出其中的比喻及比喻意义。
“一叶”喻比“扁舟”之小;“蜉蝣于天地”和“渺沧海之一粟”喻比生命之短暂和人生之渺小。
(3)指出上下联构成对比关系的对偶句。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4)指出自身含对比的句子。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9、阅读《哭小弟》中的一断文字,回答问题:
一九八二年十月二十八日上午七时。
他去了。
这一天本在意料之中,可是我怎能相信这是事实呢!他躺在那里,但他已经不是他了,已经不是我那正当盛年的弟弟,他再也不会回答我们的呼唤,再不会劝阻我们的哭泣。
你到哪里去了,小弟!自一九七四年沅君姑母逝世起,我家屡遭丧事,而这一次小弟的远去最是违反常规,令人难以接受!我还不得不把这消息告诉当时也在住院的老父,因为我无法回答他每天的第一句话:“今天小弟怎么样?”我必须告诉他,这是我的责任。
再没有弟弟可以领靠了,再不能指望他来分担我的责任了。
父亲为他写了挽联:“是好党员,是好干部,壮志未酬,泪洒岂只为家痛;能娴艺文,全才罕遇,招魂也难再归来!”我那唯一的弟弟,永远地离去了。
(1)作者在这一段文字中,是通过什么方式来抒情的?
通过叙事来抒情。
(2)作者为什么要说“这一次小弟的远去最是违反常规,令人难以接受”?
因小弟正值盛年,还可为国家干很多事情。
(3)父亲为小弟写挽联,这是什么描写?有什么表达作用?
细节描写。
表现老人深明大义,并总结了小弟的一生。
(4)父亲写的挽联中,为什么要说“泪洒岂只为家痛”?
因小弟是位对国家有贡献的飞机强度专家,他的逝世是国家的损失。
10、阅读《种树郭橐驼传》中的一断文字,回答问题: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
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