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心理学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之高等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1.心理过程:指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那些心理活动,它们经常处于 动态变化的过程中。 2.个性心理:指一个人在心理过程的发展和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倾 向和心理特点。 3.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 学校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分支。 第二章 1.教师角色:角色是指个人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相应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并按照一定的 社会期望,运用一定权力来履行相应社会职责的行为。教师主要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 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2.教学反思: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 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 力发展的途径。 3.教学监控能力: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 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第三章 1.心理发展:指个体随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作用下,获得新结构或引起心理结构发生 改变的过程,是一种体现在个体内部的连续而又稳定的变化。 2.遗传素质:遗传的生物特征主要指那些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征,如机体的构造、形态、 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这些遗传的生物特征也叫遗传素质。 3.人生观:指人们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第四章 1.学习: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行为和思维的比较持久的变化过程。 2.机械学习:指当前的学习没有与已有知识建立某种有意义的联系。 3.接受学习:是将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内容以结论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传授, 学生接受。 第五章 1.动机:动机是引起并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 2.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心理特点,它是在学习需要基础之上产生的,激发和维持学 生学习活动,并力图促使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标的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第六章 1.学习迁移: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 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 2.普遍迁移:原理和态度的迁移。 3.侧向迁移:指习得的概念或一般规则在新情境中的简单运用,一般不会产生新的概念或规 则。 第七章 1.知识:知识即陈述性知识,是指有关人所知道的事物状况及事物之间关系的、能够被人陈 述和描述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包括事实、概念、原则和理论等。 2.命题:指一个独立的断言,通过它可以使我们了解某个判断的真假。
江西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题库
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论一、选择题1.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属于( A )。
A.心理动力B.心理过程C.心理状态D.心理特征2.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来,人们平时表现出来的满意、喜爱、厌恶等主观体验属于( C )。
A.态度B.情感C.情绪D.认知3.( B)是一种对事物进行深入认知的需要,是需要的具体体现。
A.动机B.兴趣C.意志D.认知4.人在认识客观世界时,能在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地改造世界。
这种自觉的能动性,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
心理学把这种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叫做( A)。
A.意志过程B.行动过程C.认知过程D.情绪过程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由于人具有意识,因而人不仅能够认识事物、评价事物、认识自身、评价自身,而且能够实现对环境和自身能动的改造。
B.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就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出现的。
C.人在清醒的时候,不存在无意识的心理现象。
D.意识是人精神生活的重要特征,无意识也是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6.唯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
A.笛卡尔B.冯特C.洛克D.华生7.( B)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意识经验,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三种元素。
A.经验论B.构造主义C.行为主义D.机能主义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唯理论认为只有理性才是真理的唯一来源B.经验论认为一切知识和观念都是后天从经验中获得的C.经验论否认客观的物质世界是外部感觉的源泉D.构造主义强调内省的方法9.人不仅能直接感知个别、具体的事物,认识事物的表面联系和关系,还能运用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去间接地、概括地认识事物,揭示事物的本质联系和内在规律,这是由于人有( D)。
A.意识B.理智C.感觉D.思维10.在个体心理系统中,最具有稳定性的是( D)。
A.心理动力B.心理过程C.心理状态D.心理特征二、填空题1.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发表了(《认知心理学》)一书,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山东省高校教师资格证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题库及答案
1.以下哪一个不属于个体心理过程()。
A. 认知过程B. 情感过程C. 意志过程D. 注意过程2被称为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A. 弗洛伊德B. 詹姆士C. 冯特D. 马斯洛正确答案: C3心理学诞生于哪一年?()A. 1789B. 1879C. 1897D. 1978正确答案: B4构造主义心理学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 意识结构B. 无意识C. 行为D. 自我实现正确答案: A5强调应该把人的心理当做一个整体来研究,并主张“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流派是()。
A. 行为主义心理学B. 认知心理学C. 人本主义心理学D. 格式塔心理学正确答案: D6以下哪位心理学家1967年出版的《认知心理学》一书标志着认知心理学的诞生?()A. 皮亚杰B. 奈塞尔C. 布鲁纳D. 奥苏泊尔正确答案: B7主张研究人的价值、潜能、自我实现的心理学流派是()。
A. 行为主义心理学B. 认知心理学C. 人本主义心理学D. 格式塔心理学正确答案: C8被称为第三势力的心理学流派是()。
题A. 行为主义心理学B. 认知心理学C. 人本主义心理学D. 格式塔心理学正确答案: C 9其研究路线可以用“刺激-反应”公式来表示的心理学流派是()。
A. 行为主义心理学B. 认知心理学C. 人本主义心理学D. 格式塔心理学正确答案: A10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的流派是()。
A. 认知心理学B. 精神分析心理学C. 人本主义心理学D. 格式塔心理学正确答案: B11研究人与机器的关系,目的在于达成人机合一理想状态的学科是()。
A. 管理心理学B. 工程心理学C. 认知心理学D. 实验心理学正确答案: B12回答心理与行为“是什么”的心理学研究任务是()。
A. 描述B. 解释C. 预测D. 控制正确答案: A13心理学研究中对一个特定的行为将要发生的可能性和一种特定条件将被发现的可能性的陈述,属于()。
A. 描述B. 解释C. 预测D. 控制正确答案: C14回答某种心理与行为为什么发生,其发生的原因和机制是什么。
2023年高等教育心理学教师岗前培训考试选择题库
1如下哪一种不属于个体心理过程()。
A. 认知过程B. 情绪过程C. 意志过程D. 注意过程 / D2被称为心理学之父旳心理学家是()。
A. 弗洛伊德B. 詹姆士C. 冯特D. 马斯洛 / C3心理学诞生于哪一年?()A. 1789B. 1879C. 1897D. 1978 / B4构造主义心理学认为心理学旳研究对象是()。
A. 意识构造B. 无意识C. 行为D. 自我实现 / A5强调应当把人旳心理当做一种整体来研究, 并主张“整体不小于部分之和”旳流派是()。
A. 行为主义心理学B. 认知心理学C. 人本主义心理学D. 格式塔心理学 / D6如下哪位心理学家1967年出版旳《认知心理学》一书标志着认知心理学旳诞生?()A. 皮亚杰B. 奈塞尔C. 布鲁纳D. 奥苏泊尔 / B7主张研究人旳价值、潜能、自我实现旳心理学流派是()。
A. 行为主义心理学B. 认知心理学C. 人本主义心理学D. 格式塔心理学 / C8被称为第三势力旳心理学流派是()。
A. 行为主义心理学B. 认知心理学C. 人本主义心理学D. 格式塔心理学 / C 9其研究路线可以用“刺激-反应”公式来表达旳心理学流派是()。
A. 行为主义心理学B. 认知心理学C. 人本主义心理学D. 格式塔心理学 / A10主张心理学应当研究无意识旳流派是()。
A. 认知心理学B. 精神分析心理学C. 人本主义心理学D. 格式塔心理学 / B11研究人与机器旳关系, 目旳在于到达人机合一理想状态旳学科是()。
A. 管理心理学B. 工程心理学C. 认知心理学D. 试验心理学 / B12回答心理与行为“是什么”旳心理学研究任务是()。
A. 描述B. 解释C. 预测D. 控制 / A13心理学研究中对一种特定旳行为将要发生旳也许性和一种特定条件将被发现旳也许性旳陈说, 属于()。
A. 描述B. 解释C. 预测D. 控制 / C14回答某种心理与行为为何发生, 其发生旳原因和机制是什么。
高等教育心理学及考试试题(教师岗前培训)课件
02 自我效能感
通过提高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增强教师对自身能 力的信心,从而更好地应对教学挑战。
03 创新能力
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鼓励教师在教学方法、教 学容等方面进行创新,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角色定位与心理调适
0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 识的过程,强调个体经验与知 识的互动。
人格理论
人格理论
精神分析学派、行为 主义学派、人本主义 学派、认知学派等。
精神分析学派
强调潜意识冲突对人 格的影响,关注童年 经验和心理防御机制。
行为主义学派
认为人格是环境刺激 与个体行为之间的联 结,强调学习对人格 形成的作用。
02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强调环境刺激对个体行为的影 响,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 间的联结。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学 习是个人潜能的发挥和自我实 现的过程。
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 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建 构主义学习理论等。
认知学习理论
关注个体如何获取、存储和运 用知识,认为学习是认知结构 的改变。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将工作满意度分为保健因素和激励因 素,认为满足保健因素只能消除不满,
满足激励因素才能带来满意感。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将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 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 现需求五个层次。
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认为动机是期望、工具性和效价的函 数,即一个人从事某项活动的动力取 决于他对活动结果的期望强度以及这 种结果对他的吸引力。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第一章心理学概论一、个体心理是指个人所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所发生的心理现象。
它包括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
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
人的心理过程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
个体的不同心理状态体现着主体的心理激活程度和脑功能的活动水平。
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征就是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二、个体的心理活动与其行为反应之间有着密切关系。
通过对行为的直接观察与科学分析,可以间接地推断人的心理活动的性质和水平。
三、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心理学称为独立科学的标志。
四、西方心理学的理论流派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构造主义这个学派的奠基人为冯特,著名的代表人物为铁欣纳。
构造主义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意识经验,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三种元素。
感觉是知觉的元素,意象是观念的元素,而激情是情绪的元素。
所有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由这些元素构成的。
在研究方法上,构造主义强调内省的方法。
认为意识经验是人们的直接经验,要了解它,只有依靠实验者对自己经验的直接观察和描述。
机能主义机能主义的创始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其代表人物还有杜威等人。
主张研究意识,认为意识是一个川流不息的过程,意识的作用就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
行为主义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后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斯金纳。
行为主义有两个重要的特点:否认意识,主张心理学只研究人的行为;反对内省,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
吉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
吉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名词解释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与教师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与教师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科学。
动机:是指直接推动人行为的内部动力。
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
知识:人对客观现实认识的结果遗忘:对识记过的事物不能再认和重现,或者是错误的再认和重现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规律间接的、概括的反映陈述性知识:说明事物、情况是怎样,是对事实、定义、规则、原理等描述。
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样完成某项活动的知识,比如怎样进行推理、决策或者解决某类问题等。
观察:是知觉的高级形态,是指有目的、有计划、较持久的知觉过程。
记忆:是一个人过去经历过的事物或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创造思维:是指人们运用新颖、独特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问题:疑难或难题,个人不能用已有知识经验直接加以处理而感到疑难情境问题解决:分析排除疑难,寻找通向目标方法的过程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动队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无意注意:无预定目的,无需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又称不随意注意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又称随意注意有意后注意:事先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也叫随意后注意个性:是指在个人自然素质的基础上由于社会的影响通过人的活动形成的稳固、区别于他人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能力:是直接影响人们顺利、有效地完成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气质:是个体内在的、稳定持久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性格:是指一个人在个体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指个体在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时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群体:又称为团体,是指两个以上的个人为了一定的共同目的,以一定的方式结合在一起进行共同活动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集合体,其成员之间存在一种稳定的联系和心理依附关系。
海南高校教师资格岗前培训教育心理学简答复习题答案
一、简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旳基本观点。
P121琼台★包春雨1、强调人旳整体性、独特性和自主性以完整旳人作为研究对象,从个体自身旳角度去关注经验世界、感情、知觉、信念和意图。
2、强调人旳潜能旳发展人是“一种正在成长中旳存在”,人性旳内核中包具有趋向实现旳潜能,等待着个体对它进行主观旳开发和实现。
3、强调把自我实现、自我选择和健康人格作为人生追求旳目旳。
人本主义学习观旳重要代表人物是罗杰斯,他是心理征询家和教育改革家。
他旳重要观点有:①学习是故意义旳心理过程在对学习过程本质旳见解上罗杰斯旳观点是与行为主义旳学习理论主线对立旳,他认为学习不是机械旳刺激和反应联结旳综合,个人学习旳重要原因是心理过程,是个人对知觉旳解释。
②学习内容应当是对学习者有用旳,有价值旳经验在学习内容上罗杰斯强调学生学习旳内容应当是学习者认为有价值旳,故意义旳知识和经验。
③学生中心旳教学观他在心里治疗中主张当事人中心疗法,在教育上仍然坚持这一理念,他将学生视为教育旳中心,学校为学生而设,教师为学生而教。
④最有用旳学习是学会怎样进行学习他认为诸多故意义旳知识或经验不是从现成旳知识中学到旳而是在做旳过程中获得旳。
二、、简述知识应用与学习迁移旳关系?(P170)海经★谭云英()知识旳应用是抽象知识旳详细化过程;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旳影响。
也可以说它是用已获得旳知识、技能、学习措施或学习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和处理新问题所产生旳一种影响;或者说是将学得旳经验有变化地运用到另一种情境。
(1)联络:知识旳应用可以增进迁移旳发生及效果,而迁移在知识旳应用中也有重要作用。
(3)区别:知识应用是把已经有旳知识用于处理作业中或实际生活中旳课题,学习迁移是指先前在一种情境下获得旳某一类知识或技能对于新情境下另一类知识或技能旳学习所产生旳影响。
在知识应用过程中都存在着迁移,但迁移并不都是知识旳应用,两者不能等同。
三、怎样建立和维护自己旳人际关系?资料旳P24琼台★包春雨人际关系即是人与人之间由于交往而产生旳一种心理上旳关系和心理上旳距离。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复习材料高等教育心理学
一、绪论1、(P1—3)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和性格)。
2、(P2)人的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P3)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了门独立科学.4、(P7)最近发展区理论:学生目前已经达到的“现有发展水平”,经过教师教育,学生自身努力“可能的发展水平”,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称为“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示意图5、(P8)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与教师教育的基本心理学规律.★6、(P13)教师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威信效应(教育者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名片效应(所谓名片,即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双方一致的观点。
若教育者在论述自己的基本观点前,先亮出这种‘名片’,会起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自己人"效应(若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有若干相似之处,如职业、专业、性别等,则会使受教育者把教育者当作自己人,有自己人论述的观点较易接受)好感效应。
(如果受教育者对教育者有好感,他们会更易接受教育者的观点)7、威信的维护与提高P131)教师要有坦荡的胸怀,实事求是的态度。
2)教师要正确认识和合理运用自己的威信。
3)不断进取的敬业精神。
4)言行一致,做学生的楷模。
8、P8—9)教育、学习和发展三者的关系:是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共同关心的核心问题,三者既有紧密的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三者的联系表现在:1)教育必须以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为基础;2)教育的目标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3)教育促进学生的发展必须以学生自身的学习活动为中介。
三者的区别表现在:1)三者分别由教育理论中不同的学科侧重加以研究。
“教育"由教育学侧重研究,“学习”由教育心理学侧重研究,“发展”由发展心理学研究;2)三者的主体不同。
“教育”的主体是老师,“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
湖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一章认识高等教育心理学I1、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含义高等教育心理学就是院校这个特定情境中的各种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学科。
2、中国古代教育心理思想的特点3、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形成与发展(1) 科学教育心理学的诞生19世纪末,实验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后,欧洲一些教育家开始利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研究儿童身心发展以及教育上的一些问题,出现了一个实验教育学派。
这个实验教育学派其实不过是实验心理学与教育学结合的产物。
它是教育心理学的先驱。
实验学派在德国的代表人物是莫依曼(E.Meumarj)和拉伊(y ),实验教育学的名称就是莫依曼提出的。
实验教育派在法国的代表人物是大名鼎鼎的比纳和西蒙(A.Binet & T.Simon ) .1905年他们编制了〈〈比纳一西蒙智力测验量表》,用以测量儿童的智力年龄,以便对不同智力水平的儿童分别进行教育。
公认的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美国的桑代克(E.L.Thorndike,1874~1949 )。
桑代克从1896年起,就开始了对动物学习的实验研究,后来又研究了人类的学习及其测量。
他在学习的实验与测量研究的资料基础上,于1903年出版了一本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心理学》。
1913年扩充为三卷本〈〈教育心理学》。
这三卷分别是:〈〈人的本性》、〈〈学习心理学》、〈〈工作疲劳与个别差异》。
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与从前教育心理学的显著不同是: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是在大量的学习实验与测验材料的基础上写成的。
这与从前仅仅是普通心理学或发展心理学的移植,特别是缺乏实验支持的教育心理学根本不同。
⑵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建构出比较完整的教育心理学体系,即三大组成部分,这是从前的教育心理学难以比拟的。
(2) 科学教育心理学在美国的发展在美国科学教育心理学诞生后,其发展的速度和水平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自桑代克后,在美国逐渐形成不同派别的教育心理学。
概括地学,在美国主要有联结派教育心理学、认知派教育心理学和联结一认知派教育心理学。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育心理学》练习(附答案)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试卷一、选择题2分30分1———————————————— A B C D2————————————— A BC D3—— A B C D4——————————————A B C D5这被称为————————————————A B C D6本质属性保持恒在————A B C D7点。
据此可以初步判定该生的气质类型属——————————————A B C D8A B C D9长”出新的知识意义的过程——————A B C D10A B C D11————A B C D12——————————————A B C D13————A B C D1414916253649648110018个记忆单位 很大看成12345678910的平方10个有规律的记忆单位———— A B联想 C D15影响问题的解决————————————A B C D二、填空题 1——————三个方面。
2的基本趋势从而揭示了————————————————的必要性。
3的效果做法被称为——————————。
4——————解本环节。
5——————————、元认知监控三个主要方面。
6————————和附属的内驱力三个方面构成。
7象被称为————————。
8————和转化与稳定等几个阶段。
9m (a +b ) ma + mb 后lg( a + b ) lga + lgb理学中称——————。
101948年1989年——————的健康。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D2 C3 C4 D5 B6 A7 A8 C9 C 10 B 11 D 12 B 13 A 14 D 15 B二、填空题1234567长作用89102004年江苏省高校、中专校新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试卷A卷一、单项选择题1AB C D教育2AB C D3AB C D4AB C D布鲁纳5这称为A B C D6本质属性保持恒在A B比较C D7点。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 高等教育心理学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3、学生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4、发现学习或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是指让学生独立思考,改组材料,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接受学习是指教师将学习内容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给学生教师传授,学生接受。
5、动机或学习动机:动机是引起并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学习动机是指在学习需要的基础上首先的、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活动,并力图促使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标的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6、学习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
7、问题解决:是指由一定情境疑难引起的,需要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对这一情境予以顺利排除的过程。
四个特点:问题情境性、目的指向性、操作序列性、认知操作性;两种形式:常规性问题解决、创造性问题解决。
8、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身心状况、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知、情感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意向。
9、心理健康教育:是指依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10、心理枯竭:是指个体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要求时,所产生的生理、心智、情绪情感、行为等方面的身心耗竭状态。
1、图式说明人的心理活动系统。
认识过程——感知、表象、思维、想象、记忆等。
情感过程——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
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价值观等。
高等教育心理学-高校教师岗前培训
一、J 名词解释1、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P8)2、陈述性知识:指言语方面的信息,主要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
(P9需理解)3、程序性知识:指动作和程序方面的信息,主要回答“做什么”的问题,平时称之为技能。
(P9需理解)4、教育机智:指教师对学生的活动的敏感性,以及能够根据新的、意外情况快速做出反应,果断地采取恰当的教育和教学措施的能力。
(P40)5、教师威信的内涵:指教师对学生在心理和行为产生的一种崇高的影响力,是师生之间一种肯定的人际关系的表现,它主要属于自然性影响力范畴。
(P48)6、教师专业发展:指教师在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P51)7、心理发展:指个体随着年龄增长,在环境的作用下,整个反应活动不断地得到改造,且趋完善化和复杂化的过程,是一种体现在个体内部的连续而又稳定的变化。
(P60)8、自我意识:也称自我,它是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的认识,包括认知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P83)9、知识理解:指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去认识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关系,直至认识其本质、规律的一种逐步深入的思维活动。
(P149)10、思维:指人脑借助于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性质及关系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
(P172)11、直观动作思维:这种思维解决的是直观、具体和操作性的问题,解决的方式是实际动作。
(P173)12、抽象逻辑思维:这种思维解决的是理论性问题,解决的方式是借助于抽象概念、命题进行的判断、推理,以求得出合乎规律的结论。
(P174,没说要考)13、集中思维:人们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运用逻辑方法或熟悉规则去寻求唯一正确的答案,又称求同思维或辐合思维。
(P177)14、发散思维:人们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去设想、探求多种答案,力图使问题获得完满解决的思维方式,又称求异思维或辐射思维。
高等教育心理学及考试试题(教师岗前培训)PPT课件
强调潜意识对行为的影响,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 组成。
社会认知理论
01
社会认知理论
探讨社会环境和个体认知对行为 的影响,包括社会认同理论、归 因理论等。
02
03
社会认同理论
归因理论
认为个体通过社会分类和比较来 定义自我,社会认同对行为和态 度具有重要影响。
研究人们如何解释自己和他人的 行为,不同的归因会影响个体的 情绪和行为反应。
调查法优点
调查法具有操作简便、覆盖面广的优点,能够快速收集大量数据,适用于大规模的调查研究。
观察法
观察法定义
观察法分类
观察法优点
观察法是通过直接观察和记录受试者 的行为、表情、言语等特征,以探究 其心理状态和行为规律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可以分为自然观察和实验室观 察两种类型。自然观察是在自然情境 下对受试者进行观察;实验室观察则 是在实验室中对受试者进行观察,以 控制实验条件。
评估与反馈
通过科学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为教学提供及时反馈,调整
教学策略。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起源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 到20世纪初期,当时的教育学家 开始关注学生在高等教育中的心 理需求和学习特点。
发展
随着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不断发展 和融合,高等教育心理学逐渐形 成独立的学科领域。
现状
案例研究法优点
案例研究法具有深入性和全面性的优点,能够深入探究个 案的各个方面,适用于探究复杂问题或特定情境下的心理 和行为规律。
04
考试试题及解析
选择题
选择题1: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A. 人的心理过程 B. 人的行为
选择题
01
高等教育心理学岗前培训
认知发展理论、人格发展理论、社会性发展理论 等。
03 动机理论
期望-价值理论、自我决定理论、成就动机理论等。
高等教育心理学在教育中的
03
应用
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学生心理发展阶段
学生心理健康与辅导
了解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认知、情感 和社会性发展特点,为制定针对性的 教育方案提供依据。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必要 的心理辅导和支持,帮助学生应对学 习和生活中的挑战。
调查法
总结词
调查法是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来研究心理现象的一种方法。
详细描述
调查法通常采用问卷、量表、访谈等方式来收集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揭示心理现象的特征和规律。 调查法可以快速地收集大量数据,并且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研究对象。
个案研究法
总结词
个案研究法是一种针对个别案例进行深入研究的方。
教学研究与论文发表
引导新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培养其科 研能力,并鼓励发表论文。
评估与反馈机制
建立定期评估和反馈机制,跟踪新教 师的成长,为其提供持续的支持和指 导。
THANKS
感谢观看心理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它 涉及到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的知 识。
03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高等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对象是高等教育情境下 的学习者的心理活动、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及其 发展变化规律。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学习心理
主要研究学习理论、学习 策略、学习动机等方面, 以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效果。
培养学员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提 03 升职业素养。
培训内容
高等教育心理学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和研 究方法。
山东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一章1.个体心理:就个体水平而言,人的心理现象一般可以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两个方面. 2.心理过程:泛指心理操作的加工程序,包括心理事件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加工过程. 3.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正式从事有系统的心理物理学的实验工作,这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他也因此被人们誉为“心理学之父”。
4. 行为主义心理学:标志: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了一篇题为《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的论文,宣告了行为主义的诞生。
后期代表人物斯金纳,不否认人内部心理活动的存在(S—O-R),称为新行为主义。
5. 认知心理学:标志:1967年,奈塞尔《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是现代认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6。
人本主义心理学:由马斯洛、罗杰斯等人创立7。
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在于对心理和行为做出科学的①描述②解释③预测④控制8 。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定义:研究(高等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第二章1.心理学发展的含义:是个体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的具有顺序性的系统变化.3.心理发展内容包括: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埃里克森是精神分离学派的代表人物。
关注人性格中的自我方面。
▲皮亚杰是认知发展学派的代表人物,认为心理发展的实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
构成发展的基本过程是同化、顺应、平衡。
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
4.认知发展是指个体在知觉、记忆、想象、学习和思维(判断、推理和问题解决)等方面的发展。
5。
思维的发展是个体认知发展的最主要的一个方面,特别是在婴幼儿期之后的发展中。
7.人一生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五个时期:胎儿期、婴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和成年期8.我国发展心理学界一般把青少年期界定为是十一二岁到十七八岁这段时间,将大学阶段作为成人早期或青年期的开始。
而西方大多数发展心理学家认为青少年期是(从十一二岁到二十一二岁)这段时间,大学阶段仍属于青少年阶段.9.整个青少年期又可分为:①青少年早期(十一二岁到十四五岁),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②青少年中期(十四五岁到十七八岁)高中;③青少年晚期(十七八岁到二十一二岁)大学(√)成人期分为三个阶段:早期中期晚期第二节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儿童)—4阶段:(记住名称)①感知运动阶段(0—2岁);②前运算阶段(2-6sui);③具体运算阶段(6—11岁);④形式运算阶段(11岁上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试题1. 大学生学习动机特点?(1)学习动机的多元性:求知探索的动机、友情交往的动机、成就建树的动机、自尊自主的动机。
目前主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2)学习动机的自律性:大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发展前景提出自己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自律性提高了。
(3)学习动机的社会性: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具有了社会性。
(4)学习动机的职业化: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与中学生相比增多了更多的职业化倾向。
2.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动机?(1)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成功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效果之间存在互动关系,付出的努力与收获成正比动机得到强化,反之就会削弱学习需要,降低积极性。
怎样为学生创设成功的背景?①由于新旧学习内容之间存在内在联系,先前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依然会影响到今后的学习。
因此,找出学习上的关键问题,填补知识技能掌握方面的空缺,是取得好的学习效果,使恶性循环变为良性循环的关键,也是获得真正成功感的先决条件。
②课题应由易到难呈现,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感。
③课题的难度要适当,经过努力要可以完成,否则会丧失信心,产生失败感。
④在某一课题失败时,可先完成有关基础课题,使学生下次在原来失败的课题上获得成就感。
(2)确立适度的学习目标,使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具体的、短近的、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比抽象的、遥远的、不易达到的目标对于学生具有更大的动机作用。
将直接动机与间接动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学习的责任感、使命感与具体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
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积极作用。
成就动机训练分两种形式:直接训练,学生直接接受训练者训练。
间接训练,训练者先训练老师,老师再训练学生。
训练的6个阶段:①意识化②体验化③概念化④练习⑤迁移⑥内化(3)面对实际问题,利用动机转移,培养学生动机:让学生直接面临具体问题会使学生感觉到学习对自己解决问题的重要性,会主动带着问题去学习,大大提高积极性。
教师可以:①为学生创设各种直接面对实际问题的机会②通过社团活动利用学生社会动机培养学习动机(4)培养学生的自尊心,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也是自我能力感,也是一种对自己能力的信心。
如何使学生产生学习的自我效能感?①创造条件,使学生产生体验。
②为学生树立成功的榜样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5)进行归因训练,指导学生正确归因:步骤:①学生的归因倾向②让学生进行某种活动,在其中获得失败的体验。
③让学生对自己的成败进行归因④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归因3.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1)学习内容上:①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定向性较强;②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较强;③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
(2)学习方法上①自学方式日益占重要地位;②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③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
4.桑代克学习理论—联结说(也称“试误说”)(1)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的一定的联结(2)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试误的过程(一定的联结是通过尝试与错误,按照一定规律形成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盲目的、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3)提出了学习的基本原则和规律①准备律:联结的增强或削弱取决于学习者的心理准备,因此迅速做好教学准备,对于学习者顺利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②练习律:由于练习和重复,学习的联结就会得到增强,否则就会削弱,也就是“熟能生巧”,但存在严重缺陷:只进行练习而不知道练习的结果是一种无效的练习。
③效果律:刺激反映的联结,如果得到奖励就会增强,如果受到惩罚就会削弱。
桑代克的联结说是教育心理学史上的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联结说的提出有利于确立学习在教育心理学中的核心地位,有利于教育心理学科体系的建立。
他提出的学习规律至今对我们的教育实践仍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5.柯尔柏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三水平六阶段及启示水平一:前习俗水平:1. 惩罚服从取向阶段;2. 相对功利取向阶段水平二:习俗水平:3.“好孩子”取向阶段;4.遵循权威取向阶段水平三:后习俗水平:5.社会契约取向阶段;6.普遍原则取向阶段三点启示:①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必须大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道德判断能力的提高,必须依据思维发展的规律来进行。
②道德行为的选择受道德制约,学生道德品质的提高依赖于学生道德认识的增强。
③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必须充分考虑学生也能够的接受能力6.如何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品德(因素.基本过程)影响品德态度形成于改变的主要因素:①道德需要;②对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掌握程度;③外部压力;④教育者1的影响。
品德不良转化的基本过程:(一)醒悟阶段醒悟是指道德品质不良学生开始认识自己的错误,从而产生改过自新的愿望。
这种愿望一是在事实的教育和教育者的引导下,学生意识到继续坚持错误的严重后果是产生的,二是教育者的真诚关心和教育使学生受到了感化。
引起醒悟的方法有(1)消除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2)引发其他需要。
(二)转变阶段当道德品质不良的个体产生了改过自新的意想,并且对自己的错误初步有所认识之后。
在行为上会产生一定的转变,教育者应抓住学生醒悟和转变的良机,进行耐心细致的启发和疏导,积极促进其转化。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促进学生转变:(1)恢复学生的自尊心。
帮助树立集体荣誉感;(2)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
增强是非感。
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3)增加与不良诱因作斗争的力量,教会学生抗拒诱惑的方法。
(三)巩固于稳定阶段道德品质不良的个体经长期的转变之后,如果不再出现反复或很少出现反复,就逐步进入巩固与稳定阶段。
这时他们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对自己的前途充满希望,决心忏悔过去,重新做人。
他们希望社会接纳他们,信任他们,尊重他们。
对待这些个体,教师要注意是:(1)避免歧视和翻旧账。
要倍加关心他们的成长。
(2)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完整的自我观念。
7.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能够从心理上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2)能较好的适应现实环境(3)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4)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
能较好的协调与控制情绪。
(5)合理的行为(6)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8.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1)树立正确的自我认识,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建立健康的自我形象。
(2)培养学生自信,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
(3)学习与他人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4)学习与异性相处,对恋爱、婚姻、家庭有正确的观念和态度。
(5)在学习上奠定稳固的基础,为将来的工作做充分的准备。
9.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1)心理发展尚未成熟;(2)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3)激烈的人才竞争和就业压力;(4)在社会转型期,不良社会风气,后现代化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冲突;(5)高校招生规模扩大,造成的师生比例下降,学习生活、学习保障的变化,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6)大学生适应能力差,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差,不能很快适应新环境,包括学习、生活、人际环境,缺乏自我调节能力。
他们情绪控制能力较低,情绪起伏较大,遇事不冷静,思考容易冲动,牢骚不满较多;(7)缺少心理卫生知识。
10.教师的主要角色(1)知识传递者:这是教师职业的中心角色。
教师的特殊功能是传授知识,指导学生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促进他们的智力发展。
教师这一角色主要是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的。
(2)父母代理人:帮助学生解决现在生活、交往等方面遇到的困难,提高他们的生活能力,当然,教师只是父母的代理人,而不是父母,所以在与学生交往中必须充分考虑与学生交往、沟通的方式方法。
(3)朋友和知己:教师充满热情的关怀、期望、帮助学生。
对待学生热情、友好、同情、平等、民主。
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就能够成为学生的朋友和知己。
当然,教师在充当朋友知己角色时,不能忘记自己知识传授者角色。
(4)课堂纪律的管理者:维持课堂教学秩序,运用奖罚来控制调节学生的活动,创造优良的班集体,保证教育活动顺利进行。
(5)榜样:教师是社会规范的代表者,教师所有的举止言行都可能成为学生模仿和学习的榜样。
(6)学生灵魂塑造者:“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是指教师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的特殊角色。
(7)人际关系的协调者(8)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9)教育科学研究者。
11.教学反思如何理解及其意义:(1)涵义: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观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2)教学反思的内容及作用。
①对于活动的反思:这是个体在行为完成之后对自己的行动、想法和做法的反思。
②活动中的反思:个体在作出行为的过程中对自己活动中的表现、自己的想法、做法进行反思。
③为活动反思:这种反思是以上两种反思的结果,以上述两种反思为基础来指导以后的活动。
这三种反思在用于指导行为的知识的产生过程中有重要意义。
①教师计划自己的活动,通过“活动中的反思”观察所发生的行为,就好像自己是局外人,以此来理解自己的2行为与学生的反应之间动态的因果关系。
②教师进行“对于活动的反思”和“为活动反思”,分析所发生的事情,并得出用以指导以后决策的结论。
如此更次,成为连续的过程。
教师在反思过程中具有双重角色:既是演员又是戏剧批评家。
反思成为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对话,是它们两者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
12.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1)创设有利于创造力发挥的环境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应为学生创造一个支持的、让学生感受到“心理安全”和“心里自由”的氛围。
教师应当遵守鼓励学生创造性的五条原则:①尊重与众不同的疑问;②尊重与众不同的观念;③向学生证明他们的观念是有价值的;④给以不计其数的学习机会;⑤使评价与前因后果联系起来。
这样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认识功能和情感功能都得到充分的发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对学生进行创造思维训练①头脑风暴法。
它的基本原则是,在集体解决问题的课堂上,暂缓作出评价,以便于学生踊跃发言,从而引出多种多样的解决方案。
②戈登技术。
它是运用头脑风暴法在讨论问题之前向与会或学生提出完整和详细的问题。
但戈登技术只提出一个抽象的问题,(3)改变不利于创造力的教育观念创造力的提高是知识、技能和策略几个方面同时发展的结果。
创造力培养的基本策略,应该在专业知识教学中进行发散思维训练,还应将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相结合进行智慧活动的训练。
创造性培养的最好场合和手段应该是日常教学活动。
当然,也不排斥直接的智慧训练的一定效果和可行性。
不排斥课堂教学之外的作为辅助手段的创造发明发现活动,对培养学生动脑筋的习惯与创造精神及创造能力所起的作用。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