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7册教案第五章5.4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备课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更好的完成本册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本册的具体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教学计划: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方面除了重视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还要注意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年级学生已经从中年级迈向高年级,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该班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从学习习惯、兴趣、方法看,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都较好,对数学课学习兴趣较浓厚,能按正确学习方法去学数学。
他们能上课遵守课堂常规,专心投入,认真完成作业,对不懂问题能及时大胆提问;学生上进心强,班级学生之间竞争意识浓;接受新知识的主动性较好,好奇心,好强心都很强,具体形象思维活跃。
由于年纪较小,学生的个性显得不稳定,对事物的认识和个人的情感不能客观的分析,意志力尚不定型,自控力不强,对人对事热情度高,但持久性差,注意力易分散,失败面前易灰心。
同时也有个别学生上课注意力分散,思想开小差,学习目的性不够明确,对实施课堂教学有一定难度。
从心理特征看,多数学生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喜欢表扬夸奖,班上竞争意识浓;学困生上课比较被动,不闻不问,积极性不高,作业完成较难,但也喜欢激励。
纵观全班,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差别很大,如计算速度、参与小组讨论的能力,解答应用题的思维能力等。
课堂中教师虽尽力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由于班中学生数多,个别学生的知识断层点,无法弥补,优等生的潜能也没能充分挖掘出来,无法面面俱到,这也是本学期需要解决的教学难点之一。
二、教材分析: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线和角,三位数乘两位数,平行与相交,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条形统计图,综合应用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黄河掠影——————用字母表示数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以及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几何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它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代数知识的基础。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1、用字母表示数2、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3、用字母表示加法运算律以及减法的运算性质4、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5、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减法的运算性质,并能用字母表示。
能够运用所学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3、通过算式的变换,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4、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代数思想。
5、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语言表达的简洁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三、教学重点: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四、教学难点: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五、课时安排:8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信息窗1: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教学目标: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情景图)师:观察情景图,你看到了什么?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生:我知道了黄河三角洲目前的面积已达5450平方千米。
我知道了黄河三角洲形成的原因。
我知道了黄河三角洲平均每年向渤海推进2——3千米。
我看到了一望无际的黄河三角洲。
二、新授:师: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2年造地约多少平方千米?3年造地多少平方千米?4年呢?5年呢?师:怎样计算2年造地约多少平方千米?板书:3年?四年呢?造地年数造地面积2 25×2=503 25×3=754 25×4=100。
师:观察上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造地面积和造地时间有关系我发现求几年的造地面积,就用25乘几。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几种常用算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简便.一起看看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欢迎查阅!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几种常用算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简便.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算法进行计算的意识与能力,提高学生学生观察比较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学生思维.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几种常用算法,并运用其进行一些简便计算.教学难点:学会根据数的特点灵活选择算法进行简便计算.教学思路:在教学中,我想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然后通过全班交流解题方法时学生对多种解题方法的观察分析,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简便算法,并且探讨选择简便算法的灵活性,使学生感受到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和根据数字特点选择计算方法的灵活性.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一.游戏导入1.对口令游戏2.叙述:同学们喜欢整十.整百数之类的吗?其实我们计算时常常会用凑整的方法使得计算更简便,接下来让我们继续一起来解决一个与计算有关的问题吧!二.探究新知1.初学交流(1)出示情境图.提问:你能从图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2)自己尝试解答.请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列出算式.(3)体验多种计算方法a.指名学生汇报,并说说是怎么想的.(板书三种不同算式)234-66-34=234-(66+34) 234-66-34=234-34-66b.你是喜欢用哪种方法进行计算的?为什么?c.那现在我把234改成266,想一想,这个时候选择这三种的哪一种方法计算更简便?为什么?2.合作引领(1)举例:你能像上面这样举出连减的例子吗?100-20-80=100-(20+80)_0-32-60=_0-60-32…………(2)总结规律讨论总结:①交流讨论:通过刚才这道题可以看出,在计算连减时有多种方法,请小组交流一下,你们组在计算连减时你们认为怎样计算简便.②总结:可以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也可以把减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里去减;还可以先减去后面的减数,再减去前面的.我们要根据数字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简便计算.③(出示连减的简便计算方法.)用字母该如何表示呢?板书:用字母表示 a-b-c=a-(b+c)=a-c-b -▲-■=-(▲+■)三.反馈提升(一)相机测评1.在○里和横线上填写相应的运算符号和数.2.选择题.看看哪种方法好.3.数学小医生.(二)拓展提升1.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四.巩固练习(课件出示)五.全课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获得了哪些新知识?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师:同学们,我们在做计算时,总是希望做得又对又快.你要仔细肯定能实现你的愿望,对于有些题目,运用简便方法计算,那将做得又对又快,有兴趣学吗?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教学例1.①多媒体出示教材第39页情景图.②师:李叔叔爱看书,昨天看到第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这本书一共有234页,还剩多少页没看?③生看题,理解题意.④师:看到第66页,是什么意思?生:看了66页.师:请你帮忙算算,还剩多少页没看?生演算,小组里交流.⑤生汇报.生甲:234-66-34 生乙:234-66-34=_8-34 =234-(66+34)=_4(页) =234-100=_4(页)生丙:234-66-34=234-34-66=200-66=_4(页)⑥师:他们是怎样计算的?生甲:我是从左往右按顺序算的.生乙:我发现两个减数相加得100,再用234减去100,得_4,这样算比较简便.生丙:我发现234-34,刚好得200,200-66得_4,这样算比较简便.师:你们说得都很好,算得对.⑦议一议,你喜欢哪种方法?学生自由讨论.⑧师:遇到这类比较有特点的题目时,可以采用生乙.生丙的简便算法比较好.一个数连减去几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几个减数的和.一个数连减去几个数,如果一个减数与被减数有相同的部分,把它先减去比较简便.2.完成第39页〝做一做〞的第1题.528-53-47 470-254-46545-_7-_5生汇报.生甲:528-53-47 生乙:470-254-46=528-(53+47) =470-(254+46)=528-100 =470-300=428 =_0生丙:545-_7-_5=545-_5-_7=400-_7=2333.教学例20.①出示教材第40页例2图.师:看图,说说你所见的.②师:看左图,这四本书中,哪三本的总价在100元左右?生甲:把每三本书的价钱相加,就知道了.列式:56+31+_ 56+31+2456+_+24 31+_+24生乙:我是这样计算的,先算出四本书的总价,再与100元比较,多的钱与哪本书的价钱接近,把它除去,那么另外三本书的总价钱在100元左右.生按上面的方法试一试.师:哪一种方法最简便?生丙:生甲的方法要算四道式题,生乙的方法只算一道式题,都能解决向题.生丁:我认为生乙的方法好.师:生甲.生乙的方法都对,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认为生乙的方法比较简便,具体做题时,多动脑,想出好办法来.③师:看右图,我付100元,买这两套书,找回多少钱?生小组里交流.生汇报.生甲:100-48-47 生乙:100-(48+47)=52一47 =100一95=5(元) =5(元)生丙:这两套书的价钱小于50,可以把100分成两个50,50-48和50一47,还剩2+3=5(元).师:讨论一下,谁的方法最简便?生丁:生丙的方法最简便.师:生丙的方法简便.做具体题时,多分析,想出恰当的办法解决.三.巩固运用,深化拓展.1.你会填.在0里和横线上填写相应的运算符号和数.868-52-48-868○ (52+ )_00-28-272= (28○272)4_-74-26= ○( ○ )2.教材第41页第2题,第39页〝做一做〞第2题.四.总结提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太清楚?能和大家交流吗?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学情分析:乘法分配律这个知识点在本节课以前学生已经有一些潜移默化的理解,在实际计算中也有应用,如:本单元第一课时的《卫星运行时间》乘数是两位的乘法中,〝_4__=〞不论是第一种〝_4_20=_80,_4_1=_4, _80+_4=2394〞还是第四种用竖式计算,其实质都是在利用乘法分配律这一理论依据,即将_个_4,分成20个_4和1个_4的和,只是表达形式不同罢了.因此,基于这些基础,我教学时特别注重与旧知的联系和在意义上的沟通.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并会用字母表示.2.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3.在乘法分配律的发现过程中训练学生观察.归纳.概括等能力.4.感受〝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增强独立自主.主动探索.自己得出结论的学习意识.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推理及运用.教学过程:一.情景激趣,提出猜想1.情景暑假中,我们谕小娃娃表演的《阳光羌娃》在比赛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且,他们马上还要到香港参加演出.(出示照片)出示资料:他们每天都在辛苦地训练着,有时会练得吃饭的时间都没有,昨天晚上,王老师就给参加训练的_个男生和23个女生每人准备了一份8元的快餐,你知道王老师一共用了多少钱吗?(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学校中的大事作为问题背景,可以让学生切实的感受到数学的广泛应用性,也利于学生主动解决问题.)①整理条件.问题从这段资料中你知道了那些信息?王老师遇到了哪些问题?②学生列式,抽生回答: (_+23)_8, __8+23_8③交流算式的意义第一个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第二个算式呢?④计算:(发现两个算式结果相等)⑤观察.分析算式特点咦,我发现这两个算式非常有意思.你看看,这是两个不同的算式,很多地方都不相同,仔细看看,又有相同的地方,对吧!现在,就来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看看它们到底有哪些相同点?又有哪些不同点?⑥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思考A.涉及到得运算及顺序:都包含了+._这两种运算,左边是先算加法,合起来以后再乘;右边是分别先乘,然后再加.B.涉及到的数:都用到了_.23和8这三个数,其中8在左边出现了一次,在右边出现了两次.C.计算结果:结果相等.(设计意图:对算式意义的分析让学生明白这两个算式相等的道理,而从外在特点的分析则让学生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的特点.同时,细致的特点分析也为学生后面的举例验证打下基础)2.提出猜想真有趣,运算顺序不同,数据也有不一样的,结果却一样,那是不是只有这一个算式才是这样呢?还是像这样的算式都有这样的规律呢?怎样才能知道像这样的算式都有这样的规律?引导学生想到用举例的方法进行验证.师小结:要想知道这是不是一个普遍的规律,那我们就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再看看它们的结果想不想等就可以了.(设计意图:对一个人而言,记忆一个知识.规律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要知道从哪里去寻找知识和规律,要知道他的发现如何去获得证明.本节课就是要以乘法分配律的学习为载体,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这才是真正的立足于学生一生的发展而在教学.)二.举例验证,证明合理性1.全班举例:抽生举例,全班进行判断,看所举的算式是否符合猜想的特征.2.分组举例两个孩子为一组,一起举一个例子,再一起计算验证,看结果是否相等.3.交流:谁愿意把你举的例子和大家一起分享?A.这个式子符合要求吗?B.这些式子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这个共同的规律是什么?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左边都是把两个数合起来再与第三个数相乘,右边是分开乘,再把两个积相加,右边算式中这个相同的乘数,在左边算式中放在了括号的外面.(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举例验证的过程,经历归纳概括的过程.)三.概括归纳,建立模型1.个性概括这样的式子你们还能写吗?能写完吗?强调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是写不完的.你能用一个式子将所有的像这样的式子都概括出来吗?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概括规律.(学生可能用文字概括,可能用图形符号概括,可能用字母概括).2.统一认识教师指出一般用a.b.c表示式子中的三个数,这个规律可以表示成(a+b)_c=a_c+b_c给出规律的名称:今天,我们一起动手动脑发现了这个非常有趣的规律,这个规律是四则运算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律,叫做乘法分配律.3.进一步认识这个式子表示两个数合起来与第三个数相乘的结果与用这两个数分别与第三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的结果相等.反之,两个数都与同一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所得到的结果与先把这两个数合起来再与第三个数相乘,所得到的结果相等.齐读式子.(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不完全归纳法,得出规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不同方法的概括,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尤其是分析与综合的能力,归纳与概括的能力.)四.巩固应用,深化认识1.哪些算式与72_35相等72_30+72_572_35 72_30+570_35+2_3570_35+2问:为什么相等?(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本质意义)2.你会填吗?(10+7)_6= _6+ _68_(_5+9)=8_ +8_7_48+7_52= _( + )问:订正时强调第一小题为什么这样填?第三个式子中括号外面为什么要写7. (设计意图:学生进一步深刻理解乘法分配律)3. 7_48+7_52 7_(48+52)这两个式子你想选择哪个进行计算?为什么?如果只给你第一个式子,你会想办法让你的计算变得简便吗?小结:利用乘法分配律有时候可以使计算变得更简便.(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观察,明白乘法分配律在计算中的意义.)4.先想一想,下列各题怎样计算更简便,把你的简便方法写出来.①34_72+34_28(订正时问:为什么不直接算)(80+4)_25订正时问:把(80+4)_25写成80_25+4_25依据是什么?如果不用好不好算?(80+20)_25问:这道题与(80+4)_25的样子一样,都是两个数的和与第三个数相乘,为什么你们又不用乘法分配律来计算了呢?教师小结:在计算中要根据数据特点,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②__25 75_99+75小结:在计算中遇到不符合乘法分配律特点的式子,可以利用拆数等方法,在不改变原数大小的前提下将式子变成符合乘法分配律特点的式子,然后再进行简算. (设计意图:通过题组练习,让学生在计算中要根据数据特点,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不生搬硬套题型.)五.全课小结孩子们,你们今天收获了什么?当你们在一些具体的问题中发现某些规律,而你又不敢肯定它正确时,你可以怎么办呢?板书设计乘法分配律(_+23)_8 (_+23)_8=__8+23_8 7_48+7_52=7_(48+52)=41_8 … … … …=328(元) 学生举例… … … … 34_72+34_28 (20+4)_25__8+23_8 … … … … (80+20)_25=_4+_4 个性概括:… …=328(元) (a+b)_c=a_c+b_c __25 75_99+75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青岛版(六年制)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5.1 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及估算除法⏹教学内容教材第59、60页,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及估算除法⏹教学提示本节的教学任务是理解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的算理;掌握除数是整十数,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通过学习本节课的学习,能比较熟练的估算、口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在探索除法算理算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1)要明确口算的理与法,做到理、法并举,理、法交错。
80÷20,以“十”为单位,即转化为8÷2,8个十除以2个十。
(2)教材传递两种口算的思维方法。
一种是根据乘除法的关系,用乘法算除法;一种是转化成以“十”为计数单位的两个数相除的表内除法,用口算求商。
教学时要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情境,组织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探究口算方法、阐述思考过程。
同时要采用新颖、有趣的练习形式进行口算训练,提高学生的口算技能。
⏹教学目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理解整十数数的口算方法,并能熟练地经行口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说”算法、“说”算理,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与分析能力,感知转化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感知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发现、探究的意识,养成乐于思考、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能够熟练的进行口算和估算。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整十数除的算理。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课前小研究,学习用品⏹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自主学习,复习旧知1、直接写得数。
18÷6= 100÷5= 123÷3= 35÷7= 50÷5= 2、想一想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如:48÷4=可以这样想: 4个( )÷4=1个( )=( ) 8个( )÷4=2个( )=( ) ( )+( )=(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学科数学年级四年级主备人夏俊美执教人2011-2012学年上学期学科数学年级四年级主备人刘心灵执教人 2011-2012学年上学期学科数学年级四年级主备人刘心灵执教人 2011-2012学年上学期本学科数学年级四年级主备人李正祥执教人 10 - 11学年上学期课题观看爸爸设计大桥第三课时个性化修改课型:练习课知识点: 两条直线的平行与相交(包括垂直)的位置关系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两条直线的平行与相交的位置关系。
2.能正确判断互相平行和互相垂直。
3、结合具体情境, 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平行与相交的位置关系教具: 直尺三角板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直线、线段和射线有什么联系和区别?2、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二、练习自主练习课本 p59 5---9题重点强调第五题第七题(1)通过A点画出下面各条直线的垂线·A·A(2)过点A分别画出下面各条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
·A·A三、我能行1.下图中()是直线, ()是线段, ()是射线。
2.连一连(学科数学年级四主备人潘贞执教人 2010-2011学年上学期学科数学年级四主备人潘贞执教人 2010-2011学年上学期学科数学年级四主备人潘贞执教人 2010- 2011学年上学期学科数学年级四主备人潘贞执教人 2010- 2011学年上学期学科数学年级四主备人潘贞执教人 2010- 2011学年上学期学科数学年级四主备人潘贞执教人 2010- 2011学年上学期学科数学年级四主备人潘贞执教人 2010- 2011学年上学期学科数学年级四主备人潘贞执教人 2010- 2011学年上学期。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幼儿教案、音乐教案、语文教案、信息技术教案、英语教案、物理教案、化学教案、政治教案、历史教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Chinese lesson plan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esson plans, English lesson plans, physics lesson plans, chemistry lesson plans, political lesson plans, history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为平行和相交。
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五四制青岛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整数加减法、乘除法的基本运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思维和应用意识。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4.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整数加减法- 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 整数的加法和减法混合运算2. 乘法- 乘法口诀- 乘法运算定律- 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 除法- 除法运算- 除法运算定律- 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4. 混合运算- 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混合运算- 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的应用5. 认识分数- 分数的概念- 分数的分类- 分数的大小比较6. 认识小数- 小数的概念- 小数的分类- 小数的大小比较7. 认识几何图形- 平面图形的分类和性质- 立体图形的分类和性质- 几何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8. 测量- 长度的测量- 时间的测量- 体积的测量- 质量的测量三、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2.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注重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数学知识。
4.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实施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四、教学评价1. 定期进行课堂练习和测试,检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数学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3. 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全面评价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表现。
五、教学进度安排1. 整数加减法:第一周至第三周2. 乘法:第四周至第六周3. 除法:第七周至第九周4. 混合运算:第十周至第十二周5. 认识分数和小数:第十三周至第十五周6. 认识几何图形:第十六周至第十八周7. 测量:第十九周至第二十周六、教学资源1. 教材:五四制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2. 教学课件:多媒体教学课件3. 教学工具:计算器、直尺、量角器、三角板等4. 教学辅助材料:练习册、课外读物等七、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案标题: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案目的:1. 了解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2. 制定适合该教材的教学计划和课堂活动。
3. 提供教学资源和材料,以支持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1. 理解整数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整数加减运算。
2. 掌握四位数的认读和写法。
3. 理解和应用几何图形的基本属性和分类。
4. 掌握简单的面积和周长计算方法。
5. 培养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内容和活动:课时一:整数及其加减运算1. 导入活动:通过游戏或问题激发学生对整数的兴趣。
2. 概念讲解:介绍整数的定义和正整数、负整数的概念。
3. 教学活动:通过具体例子和算术题目进行整数的认识和加减运算练习。
4. 练习与巩固:布置适当的练习题目和游戏,巩固学生对整数的理解和应用。
课时二:四位数的认读和写法1. 导入活动:使用图片或物品展示四位数,激发学生对四位数的兴趣。
2. 认读和写法:介绍四位数的读法和写法,强调每一位的位值和读法。
3. 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游戏或实际问题的解决来熟悉四位数的认读和写法。
4. 练习与巩固:设计练习题目和活动,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来巩固学生对四位数的认识。
课时三:几何图形的基本属性和分类1. 导入活动:使用实物或图片展示几何图形,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
2. 基本属性和分类:介绍几何图形的基本属性,如边数、角数等,并进行分类讨论。
3. 实践活动:通过实际测量、对比和绘制等活动,让学生亲自实践几何图形的基本属性和分类。
4. 练习与巩固:设计练习题目和活动,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来巩固学生对几何图形的理解。
课时四:面积和周长的计算1. 导入活动:通过实际问题或游戏,激发学生对面积和周长的兴趣。
2. 面积和周长的概念:介绍面积和周长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3. 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测量和计算实际物体的面积和周长,理解和应用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
4. 练习与巩固:设计练习题目和活动,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来巩固学生对面积和周长的理解。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备课【单元目标确定的依据】课标要求: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把生活经验理性化、数学化。
2.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分析、操作、比较,逐步抽象出算理,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归纳新知。
教材分析:《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本单元安排了3个信息窗和一个相关链接,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简单口算、笔算,一位数乘多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乘法中常见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的学习,为后面学习四则运算和小数除法打下基础。
为了让学生对社会有更多了解,本单元教材选取了农业生产的素材来研究除法计算。
这样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还能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获得更多的社会经验。
学情分析:以前学生学过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在此基础上,让他们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并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并正确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联系已有知识经验探索并学会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并体验不同的算法;经历除数是两位数的竖式计算及试商、调商的过程,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2.结合具体情境进行除法估算,初步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增强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经历探索商不变的规律的过程,理解和掌握商不变的性质。
3.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学习的探索性,获得成功的体验,并在探索除法算理算法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逐步形成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4.经历探索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进热爱生活的情感,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理解和掌握除数是两位数除法口算和笔算的方法。
学习难点:笔算除法的试商方法。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青岛版)2012年9月全册教材分析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包括的内容有:万以上数的认识,计算器,三位数乘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平行和相交,统计的有关知识。
教材分析:1、数与代数包括两位数除法、认数、使用计算器。
本册的除法教学是在学生学习除数是一位数,商两位数的基础上继续学习除数是两位数,商两位数的口算、笔算除法,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提高计算能力。
会用综合算式解答简单的两步应用题。
让学生灵活掌握并能进行简单运算。
认识亿以内数的大小,知道亿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
2、几何知识包平行与相交。
继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两条直线间的关系平行和相交,并通过联系与对比,使学生弄清图形间的关系和区别,发展了空间观念并学会从不同的方向去观察物体,使学生体会到几何图形的位置变化和转化是有规律的。
3、统计知识:能根据现成的记录单绘制成简单的统计表,并从统计表中发现问题;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并能从统计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
4、解决问题:已经不是单纯的解答应用题,而是根据题中给出的已知条件,选择有用的已知条件解决问题,其中要求学生认真分析,已知条件与问题间的关系,先列表分析,在选择正确的解题方法,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整百整十数,两位数除三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并会判断商的位数。
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掌握乘、除法的验算方法,养成验算的习惯。
2.线段、直线、射线的联系与区别。
3.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般的两步式题,会使用小括号,能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应用题。
4.使学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整数口算、笔算的熟练程度。
5.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以及简单的统计图表。
6.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初步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第一课时课题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教学目标:理解和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能比较熟练的估算、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在探索除法算理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重点: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大的探索空间,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难点:计算时要“退位”。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口算18÷6 100÷5 183÷3 35÷750÷5 100÷4 238÷7 129÷3(2)简单说一说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二)导入新课1.出示信息窗1从古到今,农民的工作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耕作方式每小时耕地面积(平方米)人力6耕牛60手扶拖拉机96四轮拖拉机5402.观察,你从中发现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可能提出:手扶拖拉机平均每小时耕地面积是人力的多少倍?四轮拖拉机平均每小时耕地面积相当于耕牛的多少倍?四轮拖拉机平均每小时耕地面积相当于人力的多少倍?(复习可以起到知识迁移的作用,以利于学生后面新知识的学习,使学生看到新旧知识的联系。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选择性使用,鼓励学生多提问题,但是要提的合理。
)3.引导学生在理解提议的基础上,独立列出算是并思考算法,教师板书算式96÷6540÷6540÷604.这些算式你们都会算么?想一想,应该怎么计算?学生计算并说出自己的方法,对于不同的方法要给与肯定。
如:9个十除以6得1个十,余3个十,3个十加6得36,36除以6得6,10加6得16有的学生可能用想竖式的方法5.出示小电脑问题:你会口算960÷6吗?学生口算,并说出自己是如何计算的(三)自主练习1.书p66的自主练习第一题:口算学生口算完后,对比找规律,比较上下两排的算式,你发现口算方法有什么规律?2.书p67的自主练习第三题:口算小组交流:买哪箱橙子更合算?(四)总结:今天我们复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和我们以前学习的不同的是,今天的口算都需要“退位”,在信息窗我们自己提出的问题中,540÷60这个算式还没有解决,是我们下节课学习的内容。
青岛版(六年制)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教案4商不变的性质
5.4商不变的性质⏹教学内容教材第72页,商不变的性质⏹教学提示“商不变性质”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基础知识,它是进行除法简便运算的依据,也是今后学习小数乘除法,分数、比的基本性质等知识的基础。
教材通过具体的情境图,通过分析、比较,使学生掌握商不变时被除数、除数的变化规律,从而抽象概括出商不变的性质。
⏹教学目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和掌握商不变的性质,初步掌握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
过程与方法经历运用商不变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通过合作学习理解掌握商不变的性质。
教学难点:自主探究知识,总结学习成果。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课前小研究,学习用品⏹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谈话:前面我们学习了四个信息窗,不但学会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而且知道了农民伯伯要经过耕作——播种——施肥,才能收获到粮食,看来我们平时吃的粮食来之不易,里面浸透着农民伯伯辛勤的汗水,所以我们要珍惜粮食。
我们还知道农田里不仅能生产农作物,还蕴藏着许多的数学知识。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农田里的数学。
出示课件:大型联合收割机说明:随着科技的发展,农民伯伯收割小麦的方式也先进,原来主要用镰刀人工收割,现在主要采用联合收割机这种现代化的收割方式,不但农民伯伯的劳动量减轻了,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你会发现什么?这是一个规律吗?我们可以怎样去验证?(二)探究新知,通过填表我发现,( )和( )都有变化,但是( )却没有变化,从左往右看,第三列和第二列比较被除数扩大( ),除数也( ),商( );200÷=2 20 40 16 160 320 ÷8=- 9 - 第四列和第二列比较被除数扩大( ),除数也( ),商( );第五列和第二列比较被除数扩大( ),除数也( ),商( )。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 《图形的密铺》 教案 青岛版(五四学制 )
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图形的密铺》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图形密铺的概念,能够识别和分类图形的密铺。
2. 培养学生运用图形密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图形密铺的概念2. 图形密铺的分类3. 图形密铺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图形密铺的概念和分类2. 教学难点:图形密铺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图形密铺的概念、分类和应用2. 演示法: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图形密铺的实例3. 练习法:让学生动手操作,进行图形密铺的练习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图形密铺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图形密铺的特点和作用。
2. 讲解图形密铺的概念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理解图形密铺是指将一些图形按照一定的规则拼接在一起,覆盖整个平面,不留空隙。
3. 讲解图形密铺的分类根据图形的形状和拼接方式,将图形密铺分为规则图形密铺和任意图形密铺。
规则图形密铺是指使用相同形状和大小的图形进行拼接,如正方形、三角形等;任意图形密铺是指使用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图形进行拼接,如多边形、曲线等。
4. 讲解图形密铺的应用图形密铺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如地砖的铺设、墙纸的粘贴等。
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了解图形密铺的应用场景和作用。
5. 练习图形密铺让学生动手操作,进行图形密铺的练习。
可以提供一些图形卡片,让学生拼接成不同的图形密铺。
同时,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造出自己的图形密铺。
6. 总结与拓展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总结图形密铺的概念、分类和应用。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图形密铺的其他应用场景,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六、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上的图形密铺题目2. 观察生活中的图形密铺现象,并记录下来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的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同时,要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图形密铺的知识。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4小数和复名数|青岛版(五年制)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4小数和复名数|青岛版(五年制)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4小数和复名数|青岛版(五年制)一、教学内容1. 小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2. 复名数的组成和转换3. 小数和复名数的运算二、教学目标1. 理解小数的概念,掌握小数的表示方法。
2. 理解复名数的组成,能够进行复名数的转换。
3. 能够进行小数和复名数的运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小数的理解和表示方法。
2. 复名数的组成和转换。
3. 小数和复名数的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2. 学具:练习本、笔、尺子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时价格的表示,引出小数和复名数的概念。
2. 讲解小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以0.5为例,解释小数的每一位代表的意义。
3. 讲解复名数的组成和转换:以5.23为例,解释复名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关系。
4. 练习:让学生用小数和复名数表示生活中的实例,如身高、体重等。
六、板书设计1. 小数的表示方法: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表示。
2. 复名数的组成和转换: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a. 3.25米b. 2.6千克c. 4.8元2. 答案:a. 3.25米 = 3米25厘米b. 2.6千克 = 2千克6百克c. 4.8元 = 4元8角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学生对小数和复名数的概念有了基本的了解,但在实际运用中还需要加强练习。
2. 下节课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小数和复名数的运算,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小数和复名数。
3. 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和运用小数和复名数,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小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1. 小数的每一位代表的意义:小数点左边的整数部分表示整数,小数点右边的每一位表示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等。
例如,0.5中的5表示5个十分之一。
2. 小数的表示方法:小数点后面的数字按照数位进行表示,例如,0.25表示2个十分之一加上5个百分之一。
数学四年级上青岛版七二制全册教案(125页)(实用版)
数学四年级上青岛版七二制全册教案(125
页)(实用版)
教案简介
这是数学四年级上青岛版七二制全册教案,共有125页,是实用版教材的教学指导文件。
教案目标
- 了解四年级上学期的数学教学内容
- 设计有趣而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活动
- 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课程安排
本教案根据教材内容进行了分章节的课程安排,每个章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等部分。
以下是本教案的章节内容概述:
第一章:数与计算
- 教学目标:学会使用四位数字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
- 教学重点:数字的认识和读写,加法和减法的运算
- 教学内容:数字的认识和读写,加法和减法的运算
-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游戏教学法
- 教学活动:数字认识游戏,加法和减法练
第二章:长度和重量
- 教学目标:认识长度和重量的基本单位,学会使用长度和重量进行比较和测量
- 教学重点:长度和重量的认识,比较和测量
- 教学内容:长度和重量的认识,比较和测量
- 教学方法:实物教学法、实验教学法
- 教学活动:测量长度和重量的练,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和重量
...
依此类推,将每个章节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逐一列出。
教学评估
本教案将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估方式来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
包括课堂练、小组讨论、作业和期末考试等。
参考资料
- 数学四年级上青岛版七二制全册教材
- 数学教学参考书
- 线上资源、练题和试题库
以上是数学四年级上青岛版七二制全册教案的简要概述,详细内容请参考该教案的125页。
7.9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册)教案全册教学计划一、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包括的内容有:万以上数的认识,计算器,三位数乘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平行和相交,统计的有关知识。
二、教材分析1、数与代数包括两位数除法、认数、使用计算器。
本册的除法教学是在学生学习除数是一位数,商两位数的基础上继续学习除数是两位数,商两位数的口算、笔算除法,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提高计算能力。
,会用综合算式解答简单的两步应用题。
让学生灵活掌握并能进行简单运算。
认识亿以内数的大小,知道亿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
2、几何知识包平行与相交。
继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两条直线间的关系平行和相交,并通过联系与对比,使学生弄清图形间的关系和区别,发展了空间观念并学会从不同的方向去观察物体,使学生体会到几何图形的位置变化和转化是有规律的。
3、统计知识:能根据现成的记录单绘制成简单的统计表,并从统计表中发现问题;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并能从统计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
4、解决问题:已经不是单纯的解答应用题,而是根据题中给出的已知条件,选择有用的已知条件解决问题,其中要求学生认真分析,已知条件与问题间的关系,先列表分析,在选择正确的解题方法,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三、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整百整十数,两位数除三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并会判断商的位数。
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掌握乘、除法的验算方法,养成验算的习惯。
2、段、直线、射线的联系与区别。
3、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般的两步式题,会使用小括号,能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应用题。
4、使学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5、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以及简单的统计图表。
6、认识计数单位"十,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整数口算、笔算的熟练程度。
万""百万""千万",初步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推荐】—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 今天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下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的图书 馆,好吗? (课件出示情境图: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图书馆约有图 书十万册) 谈话:看了这则信息,你有什么感受呢? 学生认为十万册很多,十万是个很大的数。 谈话:对!在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大数,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些大数。(板书课题:万以上数的认识)
2.经历运用万以上的数表示事物的过程,感受大数的意义,发展数感。
3.能对大数目进行合理的估计,能自觉与同伴交流,体验合作成功的乐趣。
4.鼓励学生多渠道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了解搜集信息的途径和方法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了解十进制计数法;能对大数目进行合理的估计,掌握数级。
2.了解十进制计数法。 同学们仔细观察数位顺序表,你能发现什么? (课件出示)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这里面有个词很重要?你知道是什么吗? 什么叫相邻呢?能举出例子吗? (课件出示:你知道吗?十进制计数法式世界各国通用的一种计数方法。除了十进制外,还有二进制、五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和六十进制等计数法。如:计算机广泛应用的是二进制计数法,它只需用1和0两个数字就能表示所有的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2)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了解十进制计数法;能正确地读、写万以上的数;能对大数目进行合理的估计。
2.会把整万、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是数,体会用“万”、“亿”为单位计数的简洁性;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四舍五入”法,会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四舍五入”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2.2 直线平行的条件(第1课时)直线平行的条件(一)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想像、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2.经历探究直线平行的条件的过程,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领悟归纳和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重点、难点探索并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填空:经过直线外一点,________与这条直线平行.2.画图:已知直线AB,点P 在直线AB 外,用直尺和三角尺画过点P 的直线CD,使CD ∥AB.3.反思:在用直尺和三角形画平行线过程中,三角尺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学生讲出是为画∠PHF,使所画的角与∠BGF 相等.教师指出既然两个角相等与两条直线平行能联系起来, 那么这两个角具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我们是否得到了一个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这是本课要研究的内容之一. 二、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1.画出课本图5.2-5的简化图形,分析∠1、∠2的位置关系.(1)让学生先描述∠1、∠2的方位.(2)教师指出像∠1、∠2这样分别位于直线CD 、AB 的下方,又在直线EF 的右侧, 也就是位置相同的两个角叫做同位角.(3)让学生识别图中其他的同位角,并标记出它们,要求正确而又不遗漏. (4)教师强调:同位角是具有特殊位置关系的两个角, 它不同于对顶角和邻补角.同位角都有一条边在截线EF 上. 2.归纳利用同位角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1) 学生根据同位角的意义以及平推三角尺画出平行线活动中叙述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正确表达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并板书.方法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记为: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2)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图形用符号语言表达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1: 如果∠1=∠2,那么AB ∥CD.教师强调判定两直线平行方法1的条件中有两层意思:第一层这两个角是这两条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而成的一对同位角;第二层这两个角相等两者缺一不可. (3)简单应用.①教师表演木工用每尺画平行线过程,让学生说出用角尺画平行线的道理(结合P15图5.2-7).教师规范说理过程:因为∠DCB 与∠FEB 是直线CD 、EF 被AB 所截而成的同位角,而且∠DCB=∠FEB,即同位角相等,根据直线平行判定方法,从而CD ∥EF.DC B A3.利用教具模型认识内错角和同旁内角.(1)教师展示教具模型,并在黑板上画出右图图型,指出在直线a 、b 被直线c 所截成的角中,∠1和∠2是同位角,∠2与∠3、∠2与∠4虽然不是同位角, 但是它们又是具有某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大家能叙述∠2与∠3有怎样的位置关系?∠2和∠4呢? 教师引导学生正确地叙述,如∠2与∠3位在直线a,b 的内部,又分别位于直线c 的两侧,∠2与∠4位在直线a,b 内部,都在直线c 的右侧(同侧).(2)教师转动直线a 或者直线b,再问学生∠2与∠3,∠2与∠4 的度数是否发生变化?它们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改变?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像∠2和∠3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内错角,像∠2和∠4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同旁内角.(3)让学生识别图中其他的内错角和同旁内角,标记出它们.(4)学生概括由直线a 、b 被直线c 所截成的八个角中有四对的同位角, 两对的内错角、两对的同旁内角.4.探索两条直线平行的其它方法(1)演示教具,使学生直觉当内错角相等时,两条直线平行.(2)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内错角相等时,两条直线平行?你能用学过的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1来说明吗?学生若有困难,教师可提示学生通过内错角和同位角之间的关系把条件∠2=∠3转化为∠1=∠2.教师规范说理过程:因为∠2=∠3,而∠3=∠1(对顶角相等),所以∠1=∠2, 即同位角相等,因此a ∥b.(3)师生归纳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2,教师板书: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记为: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图形用符号语言表达方法2:如果∠2=∠3,那么a ∥b. (4)讨论:同旁内角数量上满足什么关系时,两直线平行?①学生猜想,可借助于教具.先排除相等,当∠4是锐角时,∠2是钝角才有可能使a ∥b,进一步观察发现:如果同旁内角互补时,两条直线平行,即如果∠2+∠4=180 °,那么a ∥b. ②学生利用平行判定方法1或方法2来说明猜想正确. 教师根据学生说理,再准确地板书: 因为∠4+∠2=180°,而∠4+∠1=180°,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所以有∠2=∠1, 即同位角相等,从而a ∥b.因为∠4+∠2=180°,而∠4+∠3=180°,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所以有∠3=∠2, 即内错角相等,从而a ∥b.③师生归纳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3,教师板书: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记为: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综合图形,用符号语言表达:如果∠4+∠2=180°,那么a ∥b. 三、巩固练习 课本P17练习. 四、作业c b a 43211.作业P18.1,2,3,4.2.补充设计: 一、判断题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内错角也相等.( )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互补,那么同旁内角相等.( ) 二、填空1.如图1,如果∠3=∠7,或______,那么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如果∠5=∠3,或笔________,那么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 如果∠2+ ∠5= ______ 或者_______,那么a ∥b,理由是__________.876543219654321DCB A5FE4321DC B A(1) (2) (3)( 2.如图2,若∠2=∠6,则______∥_______,如果∠3+∠4+∠5+∠6=180°, 那么____∥_______,如果∠9=_____,那么AD ∥BC;如果∠9=_____,那么AB ∥CD. 三、选择题1.如图3所示,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 ∥CD 的是( )A.AB ∥EF,CD ∥EFB.∠5=∠A;C.∠ABC+∠BCD=180°D.∠2=∠3 2.右图,由图和已知条件,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由∠1=∠6,得AB ∥FG;B.由∠1+∠2=∠6+∠7,得CE ∥EIC.由∠1+∠2+∠3+∠5=180°,得CE ∥FI;D.由∠5=∠4,得AB ∥FG 四、已知直线a 、b 被直线c 所截,且∠1+∠2=180°,试判断直线a 、b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cba321答案:一、1.∨ 2.∨ 二、1.∠1=∠5求∠2=∠6或∠4=∠8,a ∥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或∠2=∠8,a ∥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80°,∠3+∠8=180°,同旁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 2.BC ∥AD,AD ∥BC,∠BAD,∠BCD三、1.D 2.D 四、a ∥b,可以用三种平行线判定方法加以说明,其一:因为∠1+∠2=180°,又∠3=∠1(对顶角相等)所以∠2+∠3=180°,所以a ∥b(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其他略.765G H l F E4321D C BA5.2.2直线平行的条件(第2课时)直线平行的条件(二)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想像、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2.经历分析题意,说理过程,能灵活地选用直线平行的规定方法进行说理.重点、难点重点:直线平行的条件的应用.难点:选取适当判定直线平行的方法进行说理是重点也是难点.教学过程一、画图实践活动1.回忆怎样用移动三角尺的方法画两条平行线的, 其中直尺和三角尺的作用是什么?师生交流后得出:直尺与已知直线构成等于三角尺度数的角∠1, 确定第三条直线即截线的位置,移动三角尺再形成一个与∠1相等的同位角∠2.2.教师提出问题:学习了平行线后,大家还能想出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平行线的新方法吗?学生思考、小组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想法在全班交流每种画法的方法步骤、定义.如果学生没有想到的,教师可按课本P36李强、张明、王玲同学的做法,组织学生分析做法要点和合理性,正确性.对于李强画法,教师使学生明白,画过点P的直线b是确定直线b的位置和确定∠1的大小,其次点P为顶点,作与∠1相等的同位角∠2,从而画出过点P的直线c, 根据平行判定1,可知c∥a.对于张明做法,学生应明确本做法就画一个一边在直线a的长方形PQRS, 由于长方形的对边平行,从而b∥a.对于王玲做法,学生应明确第一次折纸是过点P作直线a的垂线b, 第二次折纸是过点P 作直线b的垂线c,至于a∥c的理由在例题讲解中说明.3.教师再提出问题:你还有其他方法吗?动手试一试与同学们交流一下.教师发现学生新的做法,组织学生交流,并归纳新的方法主要是:(1)用尺规画过点P的与∠1相等的内错角∠3,达到作c∥a;(2)再尺规画有别于李强的其他对同位角,达到作c∥a;(3)用直尺、三角尺画出与王玲一样的线条,达到作c∥a.在解释学生做法的合理性时,要求学生能利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或“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去说明.二、例题讲解例: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吗?为什么?ac Pba4321c ba 321ba21教师:这个问题的研究,就是回答了王玲折线方法的合理性.首先王玲对折直线a,使折线过点P,于是把一个平角分成两个相等的∠1、∠2, 因为∠1+∠2=180°,所以∠1=∠2=90°.其次王玲再对折折线b,使折线c 过点P,很显然∠3=90°. 由垂直定义,可知a ⊥b,c ⊥b.以上分析使学生明了垂直与直角总联系在一起.至于要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先考虑学过哪些判定平行线的方法,题中的条件与某种判定方法的条件是否相同? 学生先口述判断与理由,教师纠正.并规范板书两步推理过程:如课本P17图5.2-10.因为b ⊥a,c ⊥a,所以∠1=∠2=90°,从而b ∥c.教师说明:这个道理过程有两个因为……所以…… . 第一个“因为”“所以”是根据垂直定义,第二个只写出“所以”的内容b ∥c ,中间省略一个“因为”的内容,这个内容就是第一个“所以”中的∠1=∠2.这样处理是使说理表达更简练, 第二个“因为”、“所以”是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例题讲解后,师提问:你还能利用其他方法说明b ∥c 吗?教师鼓励学生模仿课本方法用图(1)内错角相等的方法写出理由,用图(2) 同旁内角互补的方法写出理由.cba21cba21(1) (2) 如果∠1,∠2不是同位角,也不是内错角、同旁内角,如图(3), 教师启发学生用化归思想将它转化为已知问题来解决,并且有条理地陈述理由: 如图(3), 因为a ⊥b,c ⊥a,所以∠1=90°,∠2=90°.因为∠3=∠1=90°,从而b ∥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 三、巩固练习1.课本P18思考,教师要求学生说出尽可能多的判别方法和理由.2.已知:如图,直线a 、b 被直线c 所截,且∠1+∠2=180°,那么直线a 与b 平行吗? 为什么? 四、作业1.课本作业P19.5,6,8,9,10,12. 2.补充作业: 一、填空题.1.如图,点E 在CD 上,点F 在BA 上,G 是AD 延长线上一点. (1)若∠A=∠1,则可判断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 (2)若∠1=∠_________,则可判断AG ∥BC,因为_________. (3)若∠2+∠________=180°,则可判断CD ∥AB,因为____________.c b a 21FE 4321D C B A G E21D CBADB(第1题) (第2题)2.如图,一个合格的变形管道ABCD 需要AB 边与CD 边平行,若一个拐角∠ABC=72°,则另一个拐角∠BCD=_______时,这个管道符合要求.二、选择题.1.如图,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因为∠1=∠4,所以DE ∥ABB.因为∠2=∠3,所以AB ∥ECC.因为∠5=∠A,所以AB ∥DED.因为∠ADE+∠BED=180°,所以AD ∥BE2.如图,直线AB 、CD 被直线EF 所截,使∠1=∠2≠90°,则( )A.∠2=∠4B.∠1=∠4C.∠2=∠3D.∠3=∠4三、解答题.1.你能用一张不规则的纸(比如,如图1所示的四边形的纸)折出两条平行的直线吗?与同伴说说你的折法.2.已知,如图2,点B 在AC 上,BD ⊥BE,∠1+∠C=90°,问射线CF 与BD 平行吗?试用两种方法说明理由.FE21DCA答案:一、1.(1)CD ∥AB,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C,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2)∠EFB,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2.108° 二、1.C 2.D三、1.把四边形纸某条边分两次折叠,那么两条折线是两条平行线;如果要求折出两条平行线分别过某两点,那么首先过这两点折出一条直线L,然后分别过这两点两次折叠直线L, 则所折出的线就是所求的平行线 2.平行 提求:第一种先说理∠2=∠C, 第二种说明∠DBC 与∠C 互补.5E4321D C B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