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创新构思技法:波澜跌宕摇曳多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创新构思技法:波澜跌宕摇曳多姿
波澜跌宕摇曳多姿
【技法点拨】
文似看山不喜平。

”这就是说文章似名山胜景一般,要层峦叠嶂,峰回路转、曲折回环。

平铺直叙,没有变化的文章是使人不忍卒读的。

也正因此,古今中外的作家们无不刻意构思,精心安排,力图使文章峰回路转,波澜迭起,往往在有几百字甚至百十字的短小篇幅里达到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神奇效果。

所谓“波澜”,是指叙事时有张有弛,有起有伏,如波如澜。

文章写得波澜起伏,摇曳多姿,才更能激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

我国古代的章回体小说和现代的电视连续剧,在回与回之间和集与集之间巧妙地利用情节的张驰起伏的变化,从而扣住读者和观众的心弦,使之欲罢不能。

一、有张有弛,大起大落。

所谓“张”,就是用快速流动的笔法,描述扣人心弦的紧张场面;“弛”就是用平缓的笔调描述轻松的内容。

一张一弛,使文章跌宕起伏,产生和谐的节奏感。

的确,一池春水,风平浪静,纵然有人有宁静柔和之美,但“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水面的荡漾、荷花的摇曳、游鱼的沉浮则会给人更多的联想和感受。

有这样一篇超级小小说,题目叫《三封电报》。

在仅仅一百五十字的篇幅中竟先后掀起了三次大的艺术波澜:巴布和其妻弟一起去非洲打猎,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巴布猎狮身死”。

这犹如平缓行驶的小船骤然遭到逆浪的冲击,读者的心随同伊莉薇娜的心一起震惊。

(此为一折)悲痛的伊莉薇娜要求弟弟把丈夫的尸体运回家,读者的心也会紧张地等待着一睹巴布或鲜血淋漓,或残缺不全的尸体,不料弟弟却运来了一具庞大的狮尸!震惊尚未平息的读者,心里再次掀起波澜。

(此二折也)无奈,伊莉薇娜只好再次去电告诉弟弟寄错了尸体。

谁知弟弟立即回电:“在狮腹内。

”至此,形成了一个更大的波澜。

(此三折也)至此,小说也收到了意犹未尽、余音袅袅的艺术效
果:透过三折,我们仿佛看到了巴布被凶猛的非洲狮残害的血淋淋的场面,仿佛看到了伊莉薇娜初接电报时的无比震惊和悲痛,仿佛看到了“弟弟”为姐夫报仇时那一场惊心动魄的除害情景。

短短一百多字的篇幅竟承载了一个如此惊险跌宕、大起大落的故事,真可谓尺水兴波,高潮迭起,妙趣横生,魅力无穷,足见作者匠心。

同样,蒲松龄的文言短篇小说《促织》也可谓此类精品:成名在走投无路、惟思自尽之际,忽得驼背巫指点,于村东大佛阁捉得一俊健促织,真乃柳暗花明,一折也;举家庆贺未己,九岁子发盆毁虫,一家人“如被冰雪”,二折也;而后子化促织,轻捷善斗,战败“蟹壳青”,取胜大雄鸡,三折也……这是从大处说,如果凝眸细观,更会发现大曲折中套着若干小曲折,如翻腾的激流飞进出点点雪浪花,景中有景,奇中生奇。

《促织》就是这样在悲喜惊疑、逆境与顺境的反复交替中层层向前推进,一步步地揭示深刻的主题。

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中写普鲁士士兵号声已吹响,韩麦尔先生即将结束最后一课时,他站起来写“法兰西万岁”几个大字的情景,情绪激动,这是“张”;接着写他呆在那儿,仅向学生做了个手势,什么也没说,显得深沉平缓,这是“弛”。

这一张一弛的波折,蕴涵着极其深刻的含义。

二、制造冲突,推向高峰
“一波三折”的艺术技巧,恰如中国的盆景艺术,几寸大的空间却体现了大自然起伏变化的势态:高山的险峻,老树的苍劲,嫩草的纤弱,小河的蜿蜒。

其中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完整、和谐的审美过程,给人以无尽的艺术享受。

当然,“一波三折”技巧中的“波折”要设计得入情入理。

只有让读者感觉出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才能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而脱离生活,故弄玄虚的“波折”非但不能吸引读者,还会适得其反。

一位同学的《三张电影票》就是很精彩的一个例子:妈妈一进家门就兴高采烈地宣布“今晚有节目了”,“我”和妹妹“拥抱着欢跳起来”。

可就在这时,突然峰回路转,爸爸一句“别高兴得太早!”打破了欢乐气氛。

姐妹俩深感扫兴。

这无疑是一次不小的震动。

在大
家互相推辞之际,故事情节趋于平缓。

但最后妈妈冷不丁爆出一句“还有一张在此”,又彻底打破了平静。

真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一家四口,3张影票,4个镜头,相映成趣,展现了矛盾的发展经过,揭示了家庭生活中发扬民主与互让的心灵美。

本文情节跌宕起伏,摇曳多姿,蕴藉隽永,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随着事件的进程向前推进,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使读者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去关注事件的发展,去关注人物的命运。

事情矛盾的激化与缓和使人物思想感情也随之变化,形成,文章的起伏之美。

总之,一篇好的文章就像一场激烈的球赛,就像一首动听的乐曲,就像一幅美妙的图画,能让读者产生意犹未尽的感觉。

虽然文章不必像足球赛那样险象环生,激烈刺激;也不必像乐曲那样有高低、轻重、缓急的旋律和节奏,使人沉醉;更不必像图画那样使人产生疏密相间、浓淡交融的视觉美感。

但是它可以使人们通过联想和想象,在脑海中呈现出活跃的图景,用曲折、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人觉得非看下去不可。

当然,文章情节的曲折起伏不是凭空制造、随性而为的,而是来自生活本身的复杂多变,并依据生活的逻辑,艺术化地处理的。

如果一味地瞎编乱造,恣意安排,那将会失去写作的根本意义。

【实战演习】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位短跑老将说:“我用了十年的训练才仅仅加快了一秒多。

”原来,那一秒之瞬间是用十年辛苦支撑起来的。

一位著作等身的作家说:“我举得起我那一摞子书,但举不起我平时流下的汗水。

”原来一部部作品是由那滴滴汗水支撑起来的。

有了自尊的脖子,才能支撑起自信的头颅;有了不屈的脊梁,才能支撑起刚直的身体;有了无私的胸怀,才能支撑起无畏的抉择。

请你以“支撑”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文体自定,不少于800字。

【写作示例】
生死抉择
喊雷
傍晚时分,滔滔洪水铺天盖地而来!舍不得离开家园又终于不得不离开家园的刘大爷,看到洪水已经漫上桥面,才拄着拐杖,扶着桥栏杆,带着孙儿,小心翼翼涉水过桥。

走着走着,他突然发现原本好端端的桥栏杆有一两丈不见了,于是用木杖探试,才知道这座五孔桥中间的一孔已被洪水冲塌,多危险哪--要不是这断栏杆提醒他,爷孙俩再往前跨出一步,就会双双葬身激流之中!
于是爷孙俩赶紧掉头往回走,打算爬上屋后的小山避险逃生。

爷孙俩刚走回桥头,就看见不远处有一辆汽车正向大桥开过来。

险在眉睫!
刘大爷当机立断,赶紧迎着这辆汽车奔去,站在公路中间,频频挥动手中的木杖示意并大声呼喊:“大桥断了!”
然而不知为什么,车上那位留着长发的司机不但没有因此停车,反而突然加大马力,不顾有木杖阻拦,快速绕过立在路当中的刘大爷,猛地冲上断桥,在刘大爷雷喊风吼般的“啊呀”声中冲入河底……
“爷爷,这位叔叔为什么自个寻死?”
“孩子,你不懂,他不是寻死,而是求生!他加大马力是为了尽快逃离险境。

”刘大爷一边惋惜地拾起被车碾断了的木杖,一边说。

“你给他挥手,他为什么不肯停车?”
“风声雨声太大,他听不着我的喊声,他误以为咱爷孙俩要搭他的车逃难。

他不愿意为咱耽误他宝贵的时间,可是他哪里知道,前边等他的是一条死路!唉,可惜我木杖太短,没有挡住他。


“他怎么敢碾断你的木杖?”
“这是非常时期。

别说碾断一根木杖,甚至还可能把我撞倒,从我身上碾过去呢。


“爷爷,洪水越发越大了。

咱们还是赶快上山吧。

犯不着在这儿拿生命去冒险!”
“我还要等一等。

你听,远处又有汽车开过来了。

我还得在这儿拦车,把大桥断了的消息告诉他们。

你先抄小路上山,别在这儿等我。


“如果他们还像刚才那叔叔那样,甚至对着你开过来怎么办?”
“不能这样想,世上的人不都一个样,如果再过来的司机仍误认为我要搭车逃难,却愿意把车停下来,那么他就能因此得知这一险情,同时也会因此大难不死。

如果……如果他不肯停下,一意孤行,硬要去死,咱也挡不住,是死是活,现在只能让人家去选择。

但是我绝不能见死不救!”
正说话间,又一辆汽车驶近了大桥。

刘大爷猛地推了孙子一掌,吼道:“你--快走!”紧接着几大步跨过去,视死如归地又一次站在公路中间。

【品味评析】
这篇文章既有波澜起伏、惊心动魄的情节,又有一波三折的道德观念的强烈冲突,更有“刘大爷”这个“舍生取义”者的光辉形象!不足1000字的文章在有限的篇幅里,不但把事情写得如此引人入胜,而且给读者留下“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审美享受。

闪烁出无穷的艺术魅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