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6课《诗词五首:饮酒(其五)》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渊明酷爱田园生活的宁静和自由,厌恶官场的丑恶污浊。 他虽几次出来做小吏。但最终辞官归隐,永不出仕。隐居生活 更主要的是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境界,“心远地自偏”即为此意。
结构梳理
而无车马喧


心远地自偏

其 五
采菊见南山

山夕鸟飞还
生活宁静 内心恬淡 热爱自然 生命真谛
情景相融 物我合一
06
课堂练习
是: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5、《饮酒(其五)》.在陶渊明《饮酒》组诗第五首(结庐在人境)中
与“可意会,不可言传” (表现心与物遇,进入物我两忘境界)意境
相似的句子是: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6、表现自己俯仰之间悠然自得,与自然融为一体(反映诗人陶渊明的
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诗句
5.“真意”是什么?
真意是飞鸟也晨出夕还,眷恋 山林,说明宇宙万物莫不顺乎自 然,人亦是如此,摆脱礼教的束 缚和世俗的虚伪,回到质朴状态, 恢复人的自然率性。此句点明全 诗主旨。
6.从诗中可以看出陶渊明具有怎样的思想?
这首诗描写的是常见的农村景物、平凡的村居生活。“采 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些普通的景物里,充满着生活的 情趣,蕴含着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挚情感。
饮酒(其五)





01 作者简介
02 写作背景
03 朗读诗歌
04 整体感知
05 细读文本
06 课堂练习
01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427年),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 卒后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一作宜丰人 。东晋末到刘宋初 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 园诗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
好?为什么?
“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悠闲、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 改成“望”不好,“见”表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为之,而 是在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将作者的主观情感(采菊的悠 闲自得)与客观景物(南山美景)融为一体,相互映衬,达到物我 合一,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心和自然亲近。显示出了诗人超 然物外的生活方式,与那些官场中人孜孜以求名利截然不同。
02
文化常识
一、陶渊明是魏晋风流的代表。 魏晋风流:魏晋士人所追求的一种人格美,或者说是他们 所追求的艺术化的人生,用自己的言行、诗文使自己的人 生艺术化。
二、田园诗。 1、田园诗和山水诗的不同。田园诗虽写农村风景,但主体是写农村生活、 农夫和农耕;山水诗主要写自然风景,写主体对山水客体的审美,往往和行 旅联系。 2、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恬美、田园生活的简朴,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 3、着重写躬耕的生活体验,是其田园诗最有特点的部分,陶渊明是第一位 亲身参加农耕,并用诗写出体验的士大夫。如《归园田居》其三:
1、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
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2、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本文的主旨句)的诗
句: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3、陶渊明《饮酒》中表现了怡然自得,恬淡闲适,热爱自然,
旷达胸襟的诗句是:


采菊东篱下 悠悠见南山
4、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作者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的诗句
仕宦生涯: 二十岁时,渊明开始了他的游宦生涯,以谋生路。《饮酒》其十:“在昔曾 远游,直至东海隅。道路迥且长,风波阻中途。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 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馀。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即是回忆他的游宦生 涯。在此阶段他为生活所迫出任的低级官吏详情已不可考。 在短暂的居家生活后,二十九岁时,他出任江州祭酒(此官职具体负责事务 尚待考),不久便不堪吏职,辞官归家。不久,州里又召他做主簿,他辞却 了此事,依旧在家闲居。
陶渊明思想可概括为:通过泯去后天的经过世俗熏 染的“伪我”,以求返归一个“真我”。看到了社 会腐朽,但无力改变,只好追求自身道德完善。
陶诗标志诗歌古朴风格最高成就; 创新:将“自然”提升为美的至境,将玄言诗注 疏老庄表达的玄理改为日常生活中的哲理,使诗 歌与日常生活结合开创田园诗题材。
写作背景
《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 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 胸臆,挥洒真情,实 际上是借“饮酒"的话题,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这组 诗共20首, 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
1.怎样理解开篇四句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诗的前四句构成一个意义“方阵”,通过叙事和议论, 定下全篇的基调。
王安石曾赞赏这四句诗为“奇绝不可及之语”,推崇备 至。以下几句主体隐去,进入“写景区”,即王国维在《人 间词话》里所称道的“无我之境”。
2.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妙手偶復之笔,是在不经意中 道出的“绝妙好辞”,可谓浑然天成,不工而工。用王国维的话来 说就 是“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化境。
4.赏析“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抒情主体又渐渐浮 出,写眼前景物,脱口而出,不事雕琢,自有神韵。最后两 句,诗人写出了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
这里暗用了《庄子•外物》中的说法:“言 者所以在意, 得意而忘言。”就是说,再精妙的语言,也不足以传达人们 复杂的感受。语 言的尽头就是音乐,就是舞蹈,就是无声 的沉默。
是:


采菊东篱下 悠悠见南山
7、表明诗人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
是: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8、富含哲理,写出人生际遇实际只是人的一种感受的句子
是: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9、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
是: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这两句是诗人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采菊东篱下”本是写实, 因为陶渊明爱菊,寄予菊花以高洁的情致,菊花几乎成了陶渊明的 化身。
“东篱”则象征了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而“南山”在现实 里和陶渊明的精神上都显然是世俗尘网的对立物。陶渊明以其高洁 的情怀、悠然的情兴会心于南山,物我两忘,怡然自乐。
3.“悠然”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如果把“见”改成“望”好不
04
整体感知
注释
结庐: 建造住宅,这里指居住的意思。 车马喧: 指世俗交往的喧扰。 君: 指作者自己。 何能尔: 为什么能这样。 尔:如此、这样。 悠然: 自得的样子。 见: 看见,动词。 南山: 泛指山峰,一说指庐山。 日夕: 傍晚。 相与还: 结伴而归。相与:相交,结伴。
内容大意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05
细读文本
1.怎样理解开篇四句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诗人从居住的草庐写起,反思归田后自己的生活状况。 他并没有隐居山林岩穴,也没有寄身庙宇,而是身处喧嚣的 “人境”,诗人却说“而无车马喧”,这是为什么呢?第三、 四句的自问自答揭开了谜底。“问君何能尔” 一句转换叙 事角度,将抒情主体客体化,仿佛在以第三者的好奇心追问 下去,颇富情趣。“心远地自偏” 一句,以极为精练的语 言,做出了回答:因为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居所也就 自然会偏僻安静。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 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4、写自己穷困和农村凋敝。如《归园田居》其四:“井灶有遗处,桑竹残 朽株。”
03
朗读诗歌
饮酒 陶渊明 结庐(lú)在人境,而无车马喧(xuān)。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lí)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biàn)已忘言。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内容大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