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调研】(新课标)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33名师优质课件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为灌木丛。
()
(15)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均具有垂直分层现象,以提高
光的利用率。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考点突破 考点一 种间关系
1.种间关系的比较
【答案】 C
【例5】 (2014·新课标全国Ⅰ)请回答关于群落演替的问 题:
(1)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 方开始的演替中,哪个属于初生演替,哪个属于次生演替?
(2)一般来说,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上述两 个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短,分析其主要原因。
(3)据调查,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 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 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 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 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________(填“未发生改 变”“变慢”或“变快”),演替的方向________(填“发生 改变”或“未发生改变”)。
【解析】 据题意,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
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而浮游动物以浮游植物为食,该种鱼 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A项正确;该种鱼 的发育阶段不同,其食物结构可能发生变化,所以其所处的 营养级也可能变化,B项正确;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分层现 象属于群落垂直结构,C项正确;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是同 一物种不同发育阶段,在水中的分布属于种群的分布,D项 错误。
4.空间结构 (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 ________现象。 (2)水平结构: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 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常呈________分布。 二、群落的演替
1.概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________代替的过程。
2.类型 (1)初生演替: ①概念:在一个从来没有被________覆盖的地面,或者 是原来存在过________,但被________了的地方发生的演 替。
【解析】 (1)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 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开始 的演替;而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 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 地方开始的演替。
(2)次生演替有土壤条件,保留种子,有利于植物的繁殖, 演替速度快,而初生演替植物生活条件贫瘠不利于繁殖,演 替速度较慢。人的作用会加速演替的速度。
()
(8)弃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是初生演替。
()
(9)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
()
(10)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
(11)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
()
(12)群落的演替是取而代之。
()
(13)若时间允许,弃耕的农田总会形成森林。
()
(14)农田弃耕后,在自然状态下首先很快就会长满小灌木,
(3)群落之外的环境条件,诸如气候、地貌、土壤和火等, 常可成为引起演替的重要条件。由于人类过度开垦,破坏了 土壤表土层及耕作层的结构,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 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变快,自然环境本身变得干燥, 会向荒漠化方向演替,所以演替的方向未发生改变。
【答案】 (1)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为初生演替 从森 林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为次生演替
(2)水平结构: 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照强度、地形、明暗和湿度等因素 的影响,不同地段上分布着不同生物种群。 2.群落的演替 (1)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比较:
类型
初生演替
起点
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 面,或原来存在过植被, 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
基质与环 境条件
无有机质和生命胚种
时间 经历的时间长
速度 缓慢
2.竞争的两种类型 (1)资源利用型: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没有直接干涉, 只因资源总量减少而产生,对竞争对手的存活、生殖、生长 的间接影响而使竞争对手消亡或抑制其活动。如高斯用亲缘 关系和生活习性上很相近的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进行的 实验。 (2)直接干涉型: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直接相互抑制,如 把杂拟谷盗和锯谷盗放入面粉中一起培养,二者既竞争食物, 也相互吃卵来控制彼此种群的增长。
【答案】 C
考点二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1.群落的空间结构类型 (1)垂直结构: 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表现为群落垂直方向上的分层性。植 物的分层现象主要与光照强度有关,群落中的光照强度总是 随高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弱(如下图所示)。
群落,因此,动物也有类似的分层现象。
羊与草; 狼与兔; 青蛙与 昆虫
【注意】 (1)两种生物之间可能有多种种间关系。 (2)上述种间关系都有利于种群的进化。 (3)关于捕食坐标曲线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定:a.从 最高点判断,捕食者数量少,被捕食者数量多;b.从变化趋 势看,先到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达到波峰的为捕食者,即 被捕食者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
【答案】 B
【例2】 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
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下图所示。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
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间后,该水池甲、乙、丙三
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间
的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2)形成森林需要一定的土壤条件,上述次生演替起始时 即具备该条件,而从祼岩开始的演替要达到该条件需要漫长 的时间
(3)变快 未发生改变
考点三 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1.实验原理 (1)土壤不仅为植物提供水分和矿质元素,也是一些小动 物的良好栖息场所。 (2)许多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且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用取 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3)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 计法。
②过程: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 →灌木阶段→________阶段
(2)次生演替: ①概念: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________条件 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________或其他________ 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②过程:弃耕农田→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3.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 ________和________进行。
【例1】 (2012·大纲全国)一块农田中有豌豆、杂草、 田鼠和土壤微生物等生物,其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 )
A.田鼠和杂草 B.豌豆和杂草 C.豌豆和其根中的根瘤菌 D.细菌和其细胞内的噬菌体
【解析】 田鼠与杂草之间是捕食关系;豌豆和杂草的生 长都需要光、无机盐、水分及二氧化碳等,因此二者间存在 竞争关系;豌豆与其根中的根瘤菌之间为共生关系;细菌与 其细胞内的噬菌体之间为寄生关系。
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
实例 裸岩、沙丘和湖底的演替
次生演替 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土壤条 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 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
有大量有机质和生命胚种
经历时间短 较快 人类活动较为关键 弃耕农田上和火灾后的草原上发 生的演替
(2)群落演替的原因: ①环境不断变化,为群落中某些物种提供有利的繁殖条 件,而对另一些物种生存产生不利影响。 ②生物本身不断进行繁殖、迁徙。 ③群落内部由于生命活动造成内部环境改变。 ④种内和种间关系不断发生变化。 ⑤人类活动的干扰。
C.B、C处的植物在垂直方向上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
D.影响B处植物出现明显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水分
【解析】 在-200-3 800 m范围内,不同区域内植物种类 的差异是水分、温度等不同生态因素的影响造成的;A处不 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不同植物类群属于群落水平结构;影响 B处植物出现明显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光照。
(3)群落演替的结果:
演替方向
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 而变化的有序过程,因而它往往是能预见的或可测的
能量 一般总生产量增加,群落的有机物总量增加
结构 一般生物种类越来越多,群落的结构越来越复杂
稳定性
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 的不可逆变化,一般稳定性越来越高
【答案】 D
【例4】 如图A、B、C分别代表的是在-200-3 800 m的
海拔高度内,山坡A、森林B、海洋C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
植物的分布状况。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在-200-3 800 m范围内,不同区域内植物的种类出现了 很大的差异,温度是影响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
B.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说明 群落具有垂直结构
关系名称 互利共生
数量坐标图
能量关系图
特点
举例
相互依存,彼此有
利。如果彼此分开,
则双方或者一方不 能独立生存。数量 上两种生物同时增 加,同时减少,呈
地衣; 大豆与 根瘤菌
现出“同生共死”
的同步性变化
对寄主有害, 蛔虫与人;
对寄生生物有 菟丝子与
寄 生
利。如果分开,大豆;噬 则寄生生物难 菌体与被
(2)一块农田中的田鼠和杂草属于竞争关系。
()
(3)“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竞争。( )
(4)群落中动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
(5)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有致,体现了群落的分层现象。
()
(6)土壤盐碱度不同,土壤生物群落结构有差异。 ( )
(7)随机扫取表层土壤,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以单独生存, 侵染的细
而寄主会生活 菌
得更好
数量上呈现出“你
死我活”的“同步 牛与羊;
性变化”。两种生 农作物
竞 争
物生存能力不同, 与杂草; 如图a;生存能力相 大草履 当,如图b。一般生 虫与双
态需求越接近的不 小核草
同物种间竞争越激 履虫
烈
捕 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 物为食,数量上呈现 出“先增加者先减少, 后增加者后减少”的 不同步性变化
自我校对 一、1.种群 2.(1)物种 (2)丰富度 3.(2)资源和空间 (3)体表 (4)彼此有利 4.(1)分层 (2)镶嵌 二、1.另一个群落 2.(1)植物 植被 彻底消灭 森林 (2)土壤 种子 繁殖体 3.速度 方向
基础自测
判断正误
(1)一个池塘中的各种鱼和植物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
(2)竞争: ①概念: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________等。 ②结果:相互抑制或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 亡。
(3)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 内或________,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4)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 ________。
【解析】 解题时要以曲线反映的种间关系和投放的鱼以
浮游动物为食这一信息为突破口。从曲线上可以看出,甲、 乙应该为捕食关系,甲为藻类,乙为浮游动物,而丙为后期 向水池投放的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建立的食物链应 该是:藻类→浮游动物→鱼。投放某种鱼的初期,乙和丙因 争夺生存空间而存在竞争关系。由于鱼是大量的,短时间内 它们的食物——浮游动物会急剧减少,而由于食物缺乏等生 存斗争加剧,鱼类随之也会大量减少。所以甲、乙、丙三个 种群仅剩一个种群的话,该种群肯定是藻类,即甲种群。
【例3】 (2014·海南)某池塘中,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 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 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 B.该种鱼的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不同 C.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垂直结构 D.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第33讲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考纲要求 (1)群落的结构(Ⅰ) (2)群落的演替(Ⅰ) (3)实验: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教材导学 一、群落的结构
1.概念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________的集合。
种间关系
各种种群之和=群落,或种群
群落
2.物种组成 (1)丰富度:群落中________数目的多少。 (2)特点:不同群落________不同。 (3)探究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3.种间关系 (1)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