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疑·启发·探索·认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疑·启发·探索·认知
----新课程标准下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内容提要】随着国家教育部实施新《新课程标准》以来,新时期下的教育急切地要求当代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提升自身素质,改革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以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
本文阐述了作者如何顺应教育改革大趋势,改革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在《新课标》的理论指导下和教学实践活动中寻找到最有利于学生学习、发展的途径。
【关键词】课堂教学自主探索总结
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学生、教材、环境、手段等为因素构建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教学与认知的过程。
近年来,我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以“分层设定,明确目标---巧设疑问,激发兴趣---自主学习,讨论交流---教师点拨,学生认知---教师总结,思维提升”为主要环节,是以教师的启发导学为基础,以学生的主动探索为主线,以互动式训练为手段,运用“启发、自学、讨论、交流、反馈、总结”的主动模式,激发学生内在潜能,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主动进入学习,主动生成认知,主动获取知识。
多年的实践证明,收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一、分层设定,明确目标
教学上若无明确的教学目标,就如同一艘无航行目标的轮船在茫茫大海航行,永远不能到达彼岸。
因此,教学目标是轮船的航标,学习的指路明灯。
但是,由于一个班级中不同的学习个体的个性特点、知识的认识结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使得在同一节课里不同层次学生可接受的知识容量、深浅及可开发的思维能力不同。
因此,对于每一个课程的教学目标,学习方向必须以面向全体学生为原则,做到深浅有度,上下兼顾。
我在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时,以此为原则,创造出一种“分层设定,目标明确”的方法,即
根据已了解掌握到的学生层次,分层设计出恰当的知识目标和能力训练目标,使各层次学生在同一节课里达到各自的知识,掌握和能力提升。
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都尝试到成功的快乐。
二、巧设疑问,激发兴趣
“成功的教育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材料有内在的兴趣”古今中外,多少的学者、教育家禅述了兴趣对于小学生观察事物、认识世界的重要性。
它决定了人们进行创造的欲望和倾向,是学生掌握知识,思维创新的前提。
因此,教师必须激发起学生思维的的悬念,求知的火花,以兴趣的磁石吸引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表现强烈的求知欲望,自学的进取精神,整个课时都处于一种信心十足,精神百倍的心理状态。
例如:如教学《詹天佑》一课时,教师提问:“詹天佑根据当时的条件设计了‘人’字形铁路线路,如果是在今天,让你们来设计,是否还有其他的方法呢?”问题一提出来,马上引起了学生们的兴趣,他们兴致勃勃的各抒已见,有的说开凿隧道,有的说架设天桥……这样,学生轻松在跨越了时空的障碍,产生丰富的想象,激发浓厚的兴趣。
这样既能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又能增长才干,思维也得到一定的发展。
三、自主学习,讨论交流
调动起学生探索的欲望后,教师要适当转变角色,由教师的主导作用变为支配作用,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给他们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点探索的空间,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快,这时,教师的“教”已变成学生主动的“学”,使学生更好地学会学习的方式,总结学习的经验,揭示知识的规律,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质变”和飞跃。
自学---美国科学教育家兰本达曾说过:“学习是在学习者自身内部发生的过程,他越是卷入得深---他越是有动力---也就越能积极地和这一过程合作。
”因此学生在语文活动过程中,只有当他真正地参与学习的过程,他才有学习的动
力。
因此,我围绕着"以人为本"这一理念,大胆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小组为单元,以小组活动为主体,以学生水平为分组原则,分组自学,让学生更加主动、积极投入学习活动中,通过自己阅读、思考到感知、理解再到掌握、运用,由“要我学”到“我要学”,从“学会”到“会学”主动获取知识。
交流---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好的教学应该是提供给学生一个进行语文实践活动交流的机会,让学生自己想,自己说,把自己在自主学习中得来的发现、认知、意见,使用自己的手段进行交流,毫无保留,毫不顾忌地说出来,形成一个百花齐放,百川汇流的场面,以达到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的目的。
如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时,学生通过自学了解到威尼斯的小艇的结构后,对小艇的独特形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众说纷纷,有的说小艇像独木桥;有的说小艇像新娘的绣花鞋;有的说像一条香蕉;有的说像一弯新月;还有的说像水蛇……在这样一个活动过程中,学生能真切地感受到发现的快乐,发现更多的语文学习资源,开发一个无限广阔的语文学习天地,从根本上转变了学习的方式。
讨论---学生通过交流发现,发表意见,总结经验,使一节课的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感知,但由于受到知识水平、生活经验和思维定势等因素的影响,这些感知不一定都是理性的认识,因此,教师在学生“探索、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鼓励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力促学生勤思多想,善问多问,充分引导学生大胆表达意见,引导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自我矫正观点,同时鼓励学生当自己的见解有偏差或错误时,要正确对待,不要看得太死,要知道学习中的错误总是有价值的,消除学生学习中的焦虑感和挫败感。
这样,通过小组交流、讨论,把自主学习和小组研讨有机结合,形成竞争优势,从而激发学生参与学习,乐于学习的兴趣,为学生勇于实践提供无穷的动力。
四、教师点拨,学生认知
通过学生自学,小组交流、讨论,学生懂得了一定的知识,掌握了一定的
规律,但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他们的观察能力不强,概括能力较差,使得知识的感知还可能达不到熟练的程度。
因此,教师就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通过教师的“导”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把学生的学习信息进行统一的分析,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能力水平、知识掌握面作出客观的评价,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查错补漏,力求做到“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使每个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创新的能力和实践的能力。
”
五、教师总结,思维提升
学生是否能真正掌握知识,综合地运用知识,更多的是在于教师的归纳总结,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的语文能力通过教师的总结下,使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理论化、系统化知识,形成层次分明、结构严谨的知识网络和逻辑思维,使思维能力发生质的飞跃。
如在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学生通过自学、讨论、交流,在透彻了解了课文内容后,都由衷地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这时,教师话题一转,提出几个问题,①假如鲁肃不肯帮诸葛亮的忙,结果会如何?②假如第三天没有雾或者不是大雾天,结果会又如何?③假如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曹兵出击,结果又会怎么样?一连串的提问,给学生的思维注入了新的动力,学生们马上翱翔知识海洋,通过探索、对比、生成,掌握新的知识,这样,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特长得到发挥,才能得到展示。
总之,不断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新型的、符合社会和时代发展规律的新型教学模式是当代教师一个重要的基本素质,也是增强业务能力、提高自身素质的一个重要的台阶。
我们必须积极关注教学动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引导学生正确学习,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