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0:诗词鉴赏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部编版)(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0 诗词鉴赏
(一)(2022春·河南驻马店·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关雎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运用了“兴”(比兴)的手法。
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来起兴,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人由成双成对的雎鸠鸟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由雎鸠鸟的和鸣联想到君子对淑女的思念。
2.这首诗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美满生活,幸福生活)的热烈追求。
【解析】1.考查诗句赏析。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小洲。
美丽贤淑的女子,真是君子好配偶。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先是描绘了水上的相亲相爱的一对雎鸠鸟,写它们爱情的温馨、美好,“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两句则写男主人公因为看到相亲相爱的雎鸠鸟,心中燃起了对窈窕淑女的爱慕、情思,用一物引起对另一物的思考、联想,这是古代诗歌一种表现手法,是比兴手法。
这里运用比兴手法,能够自然地引出写作对象,并且渲染氛围,增强感染力。
2.考查赏析诗歌内容和主旨。
回答此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体会诗人的感情。
《关雎》是一首爱情诗,诗中写一个男子思慕着一位美丽贤淑的少女,由于爱恋的深切,这位少女的形象反复在他脑中出现,使他不安,使他难以忘却。
他幻想着终有—天,能与这位少女结为永好,成为夫妇,过上和谐美满的幸福生活。
诗中所表达的感情直朴、真率,千年后读起来,还是那么清新动人。
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执着追求。
(二)(2022春·河南驻马店·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以水鸟和鸣起兴,自然流畅地引出男子对窈窕淑女的爱慕之情。
B.“左右流之”的“之”指代“荇菜”,“寤寐求之”的“之”指代“窈窕淑女”。
C.“辗转反侧”写出了主人公追求到意中人后难掩心中兴奋之情的状态。
D.诗中用飘荡的荇菜来比喻君子追求淑女时动荡渴慕的心情。
4.请任选角度,赏析“悠哉悠哉,辗转反侧”的妙处。
【答案】3.C 4.示例一: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男子对意中人的思念之情。
示例二:“悠”形容其夜长不寐、绵绵不断的情思。
两个“悠”字,加重了感情色彩,把长夜无眠、思绪万千以及难耐的相思之苦深刻地表现了出来。
“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体现了《诗经》的韵律美。
示例三:既有对男子求偶不得的心理描写,又有对其的动作描写。
“悠哉悠哉”写绵绵情思,“辗转反侧”突出其内心的不平静,难以入眠。
【解析】3.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C.“主人公追求到意中人难掩心中兴奋之情的状态”表述有误。
“辗转反侧”表现了主人公长夜无眠,思绪万千以致难耐相思之苦。
故选C。
4.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赏析诗句可以从修辞,炼字、描写等角度入手,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赏析。
“悠哉悠哉”可以翻译为“想念呀,想念呀”,采用了反复修辞,是直接的心理描写,突出表现了恋爱中的男子对爱慕的姑娘深深的思念。
“辗转反侧”是翻覆不能入眠的意思,属于行动描写,突出表现的也是陷入相思的男子对意中女子的深深思念,形象地显示了君子对那位“淑女”的痴情程度,为了追求心上人,当遭到拒绝的时候,内心极度痛苦,翻来覆去睡不着。
刻画了诗人忧思、悲苦难眠的形象。
“辗转反侧”包含了诗人那种苦闷而焦躁之情。
据此选一角度赏析即可。
(三)(2022春·湖南永州·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5.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C.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
D.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
6.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答案】5.C 6.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使诗歌一唱三叹,节奏鲜明,具有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逐渐加深的过程,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解析】5.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和苦闷之情,并没有表达“绝望情感”。
故选C。
6.本题考查诗歌表现手法的分析。
重章叠句指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是诗歌的一种常见手法。
这种手法具有回环反复的表达效果与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在内容和主题上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
在诗歌表现力上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
本诗中第二、三节的内容与首节基本相同,只是更换了个别的词语。
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象征着主人公凝望追寻时间之长;从“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再到“在水之矣”,从“宛在水中央”到“宛在水中坻”再到“宛在水中沚”,地点的变换象征着伊人的缥缈难寻;从“道阻且长”到“道阻且跻”再到“道阻且右”反复渲染追寻过程的艰难,凸显主人公坚持不已的心情。
重章叠句,层层推进,避免了诗哥歌的呆板和累赘,加强了节奏和韵律,使得全诗主旨更加明确,情感表达更为强烈,读起来缠绵悱恻,启人深思。
据此作答即可。
(四)(2022春·湖南常德·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章写主人公隔水远望,苦苦追寻,伊人却若即若离。
第二章、第三章所写的内容几乎与第一章相同,但是感情均比前一章进了一步。
B.“宛在水中央”一句写出了伊人神韵飘逸,气质高雅的美好形象。
C.诗人上下求索,而伊人虽隐约可见却依然遥不可及,表现了人生的无奈与爱情的虚无。
D.诗中虚实结合,把实际情景同想象、幻想交织在一起,加强了艺术感染力,深刻地描绘出了一个痴情者对恋人的强烈感情。
8.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这是《诗经》中常见的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答案】7.C 8.【示例】①托物起兴(比兴手法)。
②描写深秋的景色,渲染凄清的气氛,为主人公思念意中人设置背景。
【解析】7.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C.根据“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洄从之,道阻且右”可知,追梦男子并没有放弃,而是为了梦想而上下追寻,不怕艰难险阻。
而非“表现了人生的无奈与爱情的虚无”。
故选C。
8.本题考查表现手法及作用。
根据《蒹葭》每章开头“蒹葭苍苍,白露……”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可知运用了托物起兴(或比兴)手法,生动地描写了深秋的景色,渲染了凄清的气氛;结合“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所谓伊人,在水之涘”可知,为主人公思念意中人设置背景。
每章均用这种句式,是回环复沓(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展现了一幅河上秋色图,起到了很好的气氛渲染和心境烘托作用。
(五)(2022春·福建福州·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式微
《诗经·邶风》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9.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用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直抒胸臆,堪称“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典范。
B.全诗刻画了两个场景,在露水中和泥地里劳作,将劳动人民的勤劳表现得淋漓尽致。
C.从全诗来看,“式微式微,胡不归”一句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胸中早有定见的故意设问。
D.诗歌的语言凝练,以重章叠句营造特别的氛围,押韵和谐,兼有长短的句式,节奏感强。
10.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9.B 10.这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表达了服役者的痛苦心情,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以及背弃暴政的决心。
【解析】9.本题考查诗文内容理解。
B.本诗通过反复咏叹的方式写受奴役者为了君主不得不在露水中和泥地里劳作,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表达了服役者的痛苦心情,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将劳动人民的勤劳表现得淋漓尽致”分析有误;
故选B。
10.本题考查诗文中寄寓的作者情感。
本诗“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用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直抒胸臆,写受奴役者为了君主不得不在露水中和泥地里劳作,表现了在君主奴役下底层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表达了服役者的痛苦心情,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进而表现他们背弃暴政的决心。
(六)(2022春·福建泉州·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的前两章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造成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
B.“青青子衿”、“青青子佩”写出恋人的衣饰给女子留下深刻印象。
C.两句“纵我不往”以假设的语气,让步的姿态,做出了强烈的设问。
D.“挑兮达兮,在城阙兮”写出了女主人公因久候恋人不至而独自徘徊城头。
12.请从修辞角度对“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作简要赏析。
【答案】11.C 12.这里运用夸张修辞手法,写出了女主人公与恋人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从而表达了女主人公对恋人的思念之切。
【解析】11.本题考查诗的理解和分析。
C.错误。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意为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捎个音信?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来?以假设的语气,让步的姿态,做出了强烈的反问,不是“设问”;
故选C。
12.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意为一天不见你的面啊,好像有几个月那么长!运用夸张修辞手法,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写出了女主人公与恋人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的主观感受,表达了女主人公对恋人的深切思念。
(七)(2022春·河南南阳·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3.如何理解“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两句诗?
1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与苏轼的“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分析。
【答案】13.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友人,借以减轻友人的悲凉和孤独之感,与惜别之中显现了诗人阔大的胸襟。
14.①写法上,把分隔两地的人联系到同一时空,缩短距离。
②情感上,都是作者的劝慰之语,表达了作者美好的祝愿。
【解析】13.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意为: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
彼此离别的意味如何?为求官飘流在外的人,离乡背井,已有一重别绪,彼此在客居中话别,又多了一重别绪;其中真有无限凄恻。
本句为宽慰之辞,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友人;点明离别的必然性,借以减轻友人的悲凉和孤独之感;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
14.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为:远离分不开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这两句情调从凄恻转为豪迈,把前面淡淡的伤离情绪一笔荡开,以积极昂扬的情感宽慰和劝勉离别赴任的友人,只要我们声息相通,即使远隔天涯,也犹如近在咫尺。
这与一般的送别诗情调不同,含义极为深刻,既表现了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也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
“千里共婵娟”意为: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
“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
让对于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
古人有“神交”的说法,要好的朋友天各一方,不能见面,却能以精神相通。
“千里共婵娟”也可以说是一种神交了!这两句并非一般的自慰和共勉,而是表现了作者处理时间、空间以及人生这样一些重大问题所持的态度,充分显示出词人精神境界的丰富博大。
表达了作者的祝福和对亲人的思念,表现了作者旷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
(八)(2022春·福建龙岩·八年级校联考期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乙】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甲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堪称送别诗中的不世经典。
B.乙诗从视觉、听觉和嗅觉等角度描写景物,使人如临其境。
C.乙诗开篇写杨花、子规哀啼,渲染暮春冷落、凄凉的气氛。
D.两诗“五津”“五溪”都是指友人即将前往或经过之地,点明友人此行路途遥远。
16.比较这两首诗在表现作者情感方面的不同之处。
【答案】15.B 16.甲诗格调高昂,更显出诗人在与友人惜别之时的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乙诗情感略显忧伤,更多的表现出诗人对友人远谪的关切与同情。
【解析】15.本题考查诗文理解。
B.“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意思是: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
根据“杨花落尽”可知作者从视觉角度描绘了杨花飘落的状态;根据“子规啼”可知,作者从听觉角度描绘了杜鹃的叫声。
“闻”是作者听闻友人被贬的消息,并非是嗅觉描写;因此本项分析错误;
故选B。
16.本题考查分析比较诗文中寄寓的作者情感。
甲诗构思巧妙,以送别而不伤别为主题,层层围绕这个主题,从不同角度展示这个主题,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把前面淡淡的伤离情绪一笔荡开。
诗人设想别后:只要我们声息相通,即使远隔天涯,也犹如近在咫尺。
这与一般的送别诗情调不同,含义极为深刻,既表现了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和对
友人的真挚情谊,也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
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慰勉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一样,为离别泪湿衣巾,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足见情深意长。
同时,全诗气氛变悲凉为豪放。
所以这首诗除了有依依惜别之情外,还表达的是诗人积极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乙诗中后两句抒发了作者的情感。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意思是: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随着风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联系“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可知,诗人知晓友人被贬地处偏远的龙标,长路漫漫满是对好友前路的担忧;王昌龄是自己志同道合的好友,好友被贬无法施展他的宏图伟志,满含作者对好友贬谪经历的忧虑与同情,又暗含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与好友分别,作者将“愁心”寄与明月,作者与友人分别,尽是不舍与关怀;作者的心意“随风”陪伴友人,满是作者对友人被贬谪的同情与宽慰。
(九)(2022春·湖南永州·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说法正确的是()
A.诗歌首联描绘了“虚”(即天空)和“太清”(即湖水)浑然一体的画面。
B.颔联从视觉和触觉的角度描绘了洞庭湖壮阔景象和气势磅礴的画面。
C.颈联用比喻的手法,巧妙过渡,从叙事转入抒怀。
D.全诗借望洞庭湖有感,意在表达诗人对洞庭湖景色的赞美之情。
18.赏析“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答案】17.B 18.用了典故(或暗喻)的手法,隐喻自己空有出仕从政之心,却没有途径实现这一愿望,是对颈联的进一步深化。
表现了诗人既想求仕又不露乞怜痕迹的清高。
【解析】1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辨析。
A.有误,“涵虚”意为包含天空,指天空倒映在水中。
“太清”指天空;
C.有误,颈联运用类比手法,巧妙过渡,从叙事转入抒怀,并非“比喻”;
D.有误,全诗借望洞庭湖有感,意在表达诗人希望有人引荐、积极出仕的愿望;
故选B。
18.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是说:坐看垂钓之人多么悠闲自在,可惜只能空怀一片羡鱼之情。
诗人引用“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这一典故来暗喻自己有出来做一番事业的愿望,只怕没有人引荐,所以这里说“徒有”,希望对方帮助的心情是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来的。
表现了诗人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或“想做官却没有途径”),希望能得到张丞相的帮助和引荐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出诗人高洁傲岸,不卑躬屈膝的清高。
(十)(2021春·江苏扬州·七年级期中)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雨过山村》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19.诗的前两句选取了哪些意象?描绘了山村怎样的图景?
20.前人认为此诗末句“心思之巧,词句之秀,最易启人聪颖”。
请结合句中的“闲”字作简要赏析。
【答案】19.诗前两句写雨中鸡鸣,几家农舍,还有修竹、清溪、村路、板桥等意象,淡淡几笔,便勾画出了优美静谧的山村风景,表现了诗人对和平宁静的田园生活的赞美。
20.第三句写妇女冒雨浴垂,表现农家之忙。
第四句通过对花的“闲”来反衬当地人的忙。
一个“闲”字,将农事的繁忙,山村的神韵描绘得淋漓尽致。
“闲”是全篇之“眼”着此一字而境界全出,“闲”还烘托出了庭院中的一片幽静的气氛。
诗人所见情景富有诗情画意,又充满劳动生活的气息,表达了一种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解析】19.本题考查理解诗歌意象和诗歌内容。
结合“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分析,诗句的意思是雨中有一两户人家传来鸡鸣声,小溪两边长满翠竹,乡村的小路越过小溪,木板桥歪歪斜斜。
据此可知,诗人选取了雨中鸡鸣,几家农舍,还有翠竹、清溪、村路、木板桥等意象,描绘出秀丽宁静静谧的山村自然古朴天然和谐的风景,表现了诗人
对美好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20.本题考查赏析词句。
结合“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可知,诗句的意思是村里的媳妇和婆婆相互呼唤去浸洗蚕子,庭院中的栀子花因农人都忙着干活而无人欣赏。
“妇姑相唤”,透着亲切,夏日雨中,仍要“浴蚕去”,则可知农事的繁忙。
妇姑浴蚕去了,雨中的山村,唯有桅子花悠然无事地独自“闲”在庭院里。
一个“闲”字,烘托出庭院中一片幽静气氛;诗人从背面、侧面落笔,用“闲”衬忙,通过栀子花之“闲”衬托人们都十分忙碌的情景。
农事的繁忙,山村的神韵,皆蕴于一个“闲”字之中。
它是全篇之“眼”,着此一字而境界全出,作者写雨过山村所见情景,富有诗情画意,又充满劳动生活的气息,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与向往之情。
(十一)(2022春·江苏无锡·八年级校联考期中)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①
[唐] 柳宗元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
伏波②故道风烟在,翁仲③遗墟草树平。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
④。
【注释】①梦得:刘禹锡的字。
因“永贞革新”遭贬谪的柳宗元、刘禹锡奉旨返长安后,再度被远谪。
首联中的“秦京”就是长安。
②伏波:东汉伏波将军马援。
其在抵御外侮、平定叛乱上功勋卓著。
③翁仲:此指衡阳湘水西岸马援庙前的石人。
④濯缨:洗濯冠缨。
21.结合首联的内容
.....简要分析诗人的心理变化。
22.结合对全诗的理解,体会“垂泪”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
【答案】21.“十年憔悴”是贬谪的辛酸,“到秦京”是以为贬谪结束的欣喜(期待);“谁料”是再次遭贬的痛苦、吃惊、悲痛。
22.①命运坎坷、前途渺茫的悲痛与茫然(遭遇多次贬谪的悲痛、哀愁、痛苦);②英雄失路、报国无门的愤懑与忧郁(壮志难酬的愤懑);③生离死别、无缘再见的哀伤与失落(与友人分别的不舍、愁苦)。
(可根据学生的回答调整)
【解析】21.此题考查诗句赏析。
首联“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两句,有回顾,有直面,起伏跌宕,贮泪其中。
始“伏”而“起”,旋“起”而又“伏”,短短十四个字,把两位诗人十几年来的坎坷命运集中凝炼地表现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