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题,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基本性质。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2.讨论法:在学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用途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鼓励他们提出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问题引导法:在引入新课时,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如“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在自然界和工业生产中的作用是什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相关知识。
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生动形象地展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分子结构模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概念。
(3)实验仪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可以引导学生自制实验仪器,如简易的气体收集装置、二氧化碳传感器等,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2.拓展建议:
(1)开展家庭小实验:鼓励学生利用家庭常见的物质,如醋和小苏打,进行二氧化碳的制备实验。通过家庭小实验,让学生感受化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2.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难点:
1.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分子结构的深入理解。
2.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解决办法:
1.对于重点内容,通过实验和观察,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通过问题引导和小组讨论,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九年级化学上册 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 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一、教学内容分析本章教材研究的是碳的单质及碳的化合物,其中学生最熟悉的就是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学教学要求掌握的两种气体之一,也是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的一种物质。

本节教材内容主要讲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最后联系到用途。

二、学情分析首先,从学生的知识储备上来看,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已经了解了很多的二氧化碳知识,例如喝汽水、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原料等;其次,从学生的心理上分析,总是希望通过自主的探索了解一类物质的规律知识,所以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过程、方法和意义。

三、教学思路设计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用生活中的材料来创造问题情境,整堂课围绕一瓶可乐展开探究,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再将结论应用到生活当中。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的能力。

本堂课让学生亲自动手完成探究的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培养学生透过现象挖掘本质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二氧化碳的基本性质2.初步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等有关知识的探究学习,是学生体会获得知识的过程,是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通过相互交流,使学生产生兴趣。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1.通过课堂活动,让学生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2.让学生认识到生活处处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五、重点和难点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难点: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总结归纳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六、教学准备大理石、稀盐酸、醋酸、石灰水、胶头滴管、试管、烧杯、水槽、集气瓶、铁皮架、玻片、塑料瓶、铁架台、纸袋、、蜡烛等。

七、教学过程请同学们看一段动画,然后学着(不请同学们看一段动画,然后学着请同学们参照书上自己(与仔细回忆我们是如何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并请同学们做一做实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精选6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精选6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精选6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2.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表达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论。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2.通过实验,体验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推理,以及得出结论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体会到合作与交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与检验。

难点二氧化碳与水和石灰水反应的原理。

教学工具仪器:试管、烧杯、集气瓶、导管、塑料瓶、两瓶分别装有稀醋酸和水的喷雾瓶、白铁皮架(有两个阶梯)等药品:石灰石、盐酸、澄清的石灰水、一瓶雪碧、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展示一套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请两位学生互相配合,在3min内制好三瓶二氧化碳。

引导学生适时地评价他们的操作。

师:下面我们就用刚制好的二氧化碳做一组实验,通过实验你能得到哪些结论?师:请一位同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

1.展示一瓶二氧化碳,让学生观察其颜色、状态。

2.向一盛有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内加入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

3.向盛有燃着的阶梯蜡烛的烧杯中,缓缓倾倒二氧化碳。

师:从以上3个实验,我们发现了二氧化碳具有哪些性质?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二、推进新课二氧化碳的性质师:1.物理性质(1)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比空气的大(同温同压下)。

(3)能溶于水。

师:二氧化碳也有三态变化,在加压、降温的条件下可以变成液体,继续加压、降温,就可以变成固体。

现在我们一起观看固体二氧化碳。

师:用二氧化碳灭火器制二氧化碳固体。

请几位同学小心将固体收集到饮料瓶中,观察它的状态及变化。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教案

一氧化碳一、教学目标1.了解一氧化碳的性质和常见用途;2.了解一氧化碳对人体的影响和防范措施;3.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一氧化碳的性质和常见用途;2.一氧化碳对人体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如何防范一氧化碳中毒。

四、教学准备投影仪、实验设备、实验材料。

五、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老师可以从生活中引出一氧化碳这个话题,并让学生思考一氧化碳的一些常见用途和危害。

探究(15分钟)1.实验1:观察一氧化碳的性质–实验目的:观察一氧化碳的性质,包括无色、无味、不易燃烧等。

–实验步骤:将一氧化碳加热至60°C,观察气体的性质。

–实验结果:学生可以亲自观察到一氧化碳的性质。

2.实验2:观察一氧化碳的产生–实验目的:观察一氧化碳的产生。

–实验步骤: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一些焦炭和硫酸铜,加热容器。

–实验结果:学生可以观察到焦炭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

讲解与总结(20分钟)1.讲解一氧化碳的性质和常见用途。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燃烧的气体,常用于工业生产和燃料燃烧过程中。

–一氧化碳可以用于制造合成气、硅钢、甲醛等化工产品。

2.讲解一氧化碳对人体的影响。

–一氧化碳是一种有毒气体,会和血红蛋白结合,阻止氧气进入血液,引起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包括头晕、恶心、呕吐、昏迷甚至死亡。

3.讲解如何防范一氧化碳中毒。

–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及时发现一氧化碳泄漏;–增加通风设施,保证室内空气流通;–要有正确的使用和安装燃气设备的操作;–燃烧设备要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拓展(10分钟)1.与学生讨论一氧化碳中毒的应急措施,并进行情景模拟。

2.给学生发放一氧化碳防范知识卡,让他们回家与家人一起学习。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到一氧化碳的性质、常见用途以及对人体的影响。

并学会了一氧化碳中毒的防范措施。

七、作业1.阅读相关资料,了解一氧化碳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2.家庭作业:与家人讨论一氧化碳中毒的防范措施,并记录下来。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三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三篇

篇一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让学生知道二氧化碳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并且可与水、石灰水反应等化学性质。

3、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碳对我们生活与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思想。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通过实验、合作、交流。

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概括总结能力。

2、通过师生互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理解并掌握研究实际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二氧化碳性质探究,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化学学科在世界的神奇奥妙,增强学生学习化学学科的热情和自豪感。

2、通过课件的演示和实验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学情分析 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课主要介绍的是二氧化碳的性质。

它是在学习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基础上,利用收集到的二氧化碳,去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同时根据总结出的二氧化碳的性质去推断二氧化碳的用途,以及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使所学知识为生活服务。

学习者分析: 学生在第一单元里学习了空气,对二氧化碳虽有了解,但二氧化碳具体有哪些性质、以及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并不清楚。

二氧化碳是我们生活中比较熟悉的物质,看不见又摸不着的。

学生对二氧化碳肯定感兴趣。

所以我们要抓住学生渴求对二氧化碳要进行全面了解的心理。

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的使用幻灯片,教师并加以引导,通过探究使学生获得知识。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决的措施:利用课件和实验探究,通过师生互动、交流、合作来解决 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

解决措施:通过实验探究,小组合作、交流,师生的互动讨论来解决。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教学活动活动1篇二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制取二氧化碳。

2.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

3.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九年级化学上册 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化学上册 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

感受新知过渡:CO2的用途虽然不少,但是空气中的CO2是否越多越好?太多会造成什么负面影响?1、影响人体健康2、增强温室效应教师引导学生看教材119页表6-1,了解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超标对人健康的影响,思考问题:学生长时间在紧闭门窗的教室学习,会不会影响学习效率呢?展示:温室效应学生完成学案相应问题。

教师引导,培养学生传播低碳理念,倡导低碳生活。

教师总结后汇总。

学生很容易想到温室效应。

学生回答: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影响学习效率。

学生展示答案。

学生交流低碳做法。

PPT展示温室相应加剧引起的极端天气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关系。

展示PPT“煤气中毒”观看视频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

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感悟生活收获新知过渡:煤气中毒,提出问题:引起煤气中毒的是哪种物质?引出一氧化碳,PPT展示一氧化碳百度词条,认识一氧化碳。

学生回答:一氧化碳学生阅读并总结、展示有关一氧化碳的性质:PPT展示网络百度词条“一氧化碳”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网络,对一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进行归纳,容易被学生接受。

提出问题:从一氧化碳的百科词条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一氧化碳的哪些信息?提出问题:一氧化碳使人中毒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

过渡:为什么使用煤炉容易引起煤气中毒呢?展示图片资料,提出问题:回顾我们前面的学习,思考煤炉中常发生哪些化学反应?教师引导:使用煤炉就产生一氧化碳,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呢?进行总结:安装烟囱,注意室内通风等。

1、通常情况为无色无味的气体,2、难溶于水,3、密度比空气略小。

4、有毒性。

学生书写方程式,展示答案。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总结预防煤气中毒的方法。

PPT展示图片“煤球炉中的化学反应”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掌握一定的自救措施。

观看视频探究新知1、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引导学生总结,展示图片。

化学方程式:CO +学生描述现象:CO燃烧时火焰呈蓝色,放大量的热。

展示图片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对生活经验进行总O2 点燃 CO2用途:用作燃料,如管道煤气。

九年级化学上册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便更直观地展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和应用。
3.实验器材:准备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所需的器材,如试管、酒精灯、石灰水等,并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提前布置教室环境,如分组讨论区、实验操作台等,以便学生进行实验和讨论。
4.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二氧化碳的作用:温室效应、碳酸化等
-一氧化碳的危害:空气污染、人体中毒等
5.实验室安全操作和意外事故处理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佩戴防护用品、遵守实验规程等
-意外事故处理:灭火、中毒、割伤等
6.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计算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关系
-气体体积的计算: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应用
10.教学总结与拓展
-教学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知识点
-核心素养拓展:引导学生思考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在环境保护和工业生产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作业布置与反馈
1.作业布置
-设计一份关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性质、制备和应用的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要求学生根据实验操作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完成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现象和结论。
讲解方式:结合教材内容,采用PPT展示、实验演示等方式进行讲解。
学生互动:引导学生关注重点内容,提问并解答学生疑问。
3.实验操作(10分钟)
实验目的:制取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观察其性质。
实验步骤: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包括装置搭建、实验过程观察等。
安全注意事项:强调实验安全,提醒学生遵守实验操作规程。
-鼓励学生参与有关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科学实验或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基本概念及性质;2.掌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制备和检验方法;3.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应用及危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制备和检验方法;2.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应用及危害。

三、教学准备1.准备实验器材和化学品;2.准备课件和PPT。

四、教学过程1. 二氧化碳的基本概念及性质1.介绍二氧化碳的基本概念: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臭、味淡、不易溶于水和有机溶剂的气体。

2.介绍二氧化碳的性质:–密度大于空气;–不能支持燃烧;–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稳定的化合物;–与水反应,可以生成碳酸。

2. 二氧化碳的制备和检验方法1.介绍制备二氧化碳的方法:–碳酸盐酸和酸的反应法;–重碳酸钠和酸的反应法;–碳酸钙和酸的反应法;–金属碳酸和酸的反应法。

2.介绍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用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可以使石灰水变浑浊;–用钙化学方法检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CaCl2和Na2CO3,若生成的CaCO3有气泡,说明有CO2。

3. 一氧化碳的基本概念及性质1.介绍一氧化碳的基本概念: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易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2.介绍一氧化碳的性质:–密度小于空气;–可以燃烧;–容易与氧气反应,生成CO2。

4. 一氧化碳的制备和检验方法1.介绍制备一氧化碳的方法:–还原二氧化碳法;–还原碳酸盐法。

2.介绍检验一氧化碳的方法:–用吸收剂法检验:将一氧化碳通入浓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生成CO32-离子,加酸后可以得到一氧化碳。

5.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应用及危害1.介绍二氧化碳的应用:–在保护环境方面,二氧化碳能够用于控制酸雨的生成;–对于影响健康的昆虫,如苍蝇、蟑螂等,二氧化碳可以作为杀虫剂。

2.介绍一氧化碳的应用:–一氧化碳在生产方面,可以作为还原剂和加热剂;–在治疗方面,可以用于治疗一些心脏血管疾病。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注环保问题。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有哪些异同?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
2.学生分成小组,展开讨论,总结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应用及区别。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练习,500字
7.课堂反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帮助教师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作业布置要求:
1.学生认真对待作业,按时完成,保证作业质量。
2.家长督促孩子完成作业,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度和困惑。
3.教师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反馈,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共同提高。
2.撰写小论文:以“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与环保”为主题,撰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小论文。要求内容具体、观点明确,能够体现学生对环保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3.家庭实验:设计一个简单的家庭实验,验证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实验要求安全、环保,操作简便,现象明显。将实验过程和结果以文字、图片或视频形式记录下来,与同学分享。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涵盖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知识。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师针对学生练习情况进行讲解、解答,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巩固知识。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应用、区别等。
2.强调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在环保方面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应用及环保意义。
4.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九年级化学上册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 例题四通过金属冶炼的例子,说明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在实际工业中的应用。
- 例题五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应用及潜在危害,培养学生的环保和安全意识。
教学反思与总结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尝试采用了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制备和应用。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这种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参与度。学生在实验操作、小组讨论等环节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课堂氛围活跃。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实验操作和观察现象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他们的能力主要体现在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学习风格方面,学生更倾向于合作学习和实践操作。
3. 学生在本章节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包括: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实验操作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对环境、生活和工业中化学物质危害的认识不足等。此外,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也是学生需要克服的挑战。
1. 优化教学设计,注重知识点的深入讲解,提高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2. 加强实验操作指导,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3. 创设更多情境和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4.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内容逻辑关系
① 知识点重点阐述:
-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性、不助燃性、密度、溶解性。
A. 氧气 B. 二氧化碳 C. 一氧化碳
3. 一氧化碳在冶金工业中的作用是( )。
A. 燃料 B. 还原剂 C. 氧化剂
- 填空题:
1. 二氧化碳可以通过( )与( )反应来制备。
2.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包括( )、( )和( )。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的重难点:
-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特别是它们在化学反应中的不同作用。
-掌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以及相关的实验操作技能。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一氧化碳中毒等环境和生活现象。
2.过程与方法方面的重难点: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数据的能力,特别是在实验中观察微小的变化和现象。
-指导学生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重难点:
-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将低碳生活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
2.学会运用化学知识解释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相关的现象,如温室效应、一氧化碳中毒等。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释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了解温室效应的成因及其对地球环境的危害。
-学生能解释一氧化碳中毒的原理,了解防范措施。
3.掌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基本实验技能,包括制取、检验及简单实验操作。
-学生能独立完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掌握相关的实验技巧。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在环境、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教学评价: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给予反馈。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和思考题,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
-观看相关视频,了解全球气候变化对环境、生态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掌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和制备方法。

2.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应用领域。

三、教学难点1.区分和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和区别。

2.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新知识•在黑板上写下“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这两个概念,让学生回顾并复述之前所学的相关知识。

•引导学生思考,这两种气体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4.2 知识探究4.2.1 实验观察与讨论•将一小块酸性碳酸钙放入一个试管中,并加入适量的稀缺氢酸,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让学生讨论此实验中出现的气体是什么,以及产生的原因。

•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回答是否存在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4.2.2 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性质对比•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和危害展示在黑板上,让学生对比它们的异同。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二氧化碳是必要的,而一氧化碳却是有毒的。

4.3 拓展应用•让学生分组,并要求他们选择一个实际应用场景,设计并讲解如何利用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

•学生可以选择气体灭火器、食品保鲜、饮料制造等方面进行探究。

4.4 总结归纳•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进行总结归纳。

•学生一起完成思维导图,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进行整理。

五、教学评价•结合学生的实验表现和课堂表现,进行评估。

•考察学生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考察学生在拓展应用环节中创新思维和合作能力的表现。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观察、对比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和应用。

同时,通过拓展应用环节的设计,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能力。

然而,在评价环节中,可以进一步完善评估方法,以更全面地考察学生的掌握情况。

初三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新课标人教版

初三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新课标人教版

初三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新课标人教版[教学设计思路]二氧化碳是继氧气之后的又一重要气体。

该气体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学生在前期的学习中就有所接触,但对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未必有科学的认识。

由于在氧气的学习中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教材中关于二氧化碳的基础知识,学生大都能通过预习来掌握。

然而多年来的接受式学习,使他们的科学探究意识较为缺乏,看问题多停留于表面,缺乏深思的习惯。

例如:当看到二氧化碳通入石蕊试液中,石蕊试液变红,他们就会得出二氧化碳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的错误结论。

本节课准备从生活实际引入课题,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二氧化碳的性质提出一些大胆的猜测;在此基础上先由教师提出三个探究任务:(1)向装有两只高矮不同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气体,提出一些问题;(2)分别向空气、收集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2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

会有什么现象?(3)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引导学生实验探究,并发现新问题:究竟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从而引发学生的再次探究。

通过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使学生初步经历科学探究过程,逐步学会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式学习,从而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本节课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改变学生接受式学习的心态;教学的核心是发现并解决问题。

二、教案课题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授课人汤高辉学校抚州市临川七中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二氧化碳,掌握其重要的化学性质,了解其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懂得设计实验来验证物质性质的方法。

(3)学会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的现象,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去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3)经过亲自动手实验,让学生懂得二氧化碳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教学设计思路]
二氧化碳是继氧气之后的又一重要气体。

该气体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学生在前期的学习中就有所接触,但对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未必有科学的认识。

由于在氧气的学习中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教材中关于二氧化碳的基础知识,学生大都能通过预习来掌握。

然而多年来的接受式学习,使他们的科学探究意识较为缺乏,看问题多停留于表面,
缺乏深思的习惯。

例如:当看到二氧化碳通入石蕊试液中,石蕊试液变红,他们就会得出二氧化碳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的错误结论。

本节课准备从生活实际引入课题,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二氧化碳的性质提出一些大胆的猜测;在此基础上先由教师提出三个探究任务:(1)向装有两只高矮不同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气体,提出一些问题;(2)分别向空气、收集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2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

会有什么现象?(3)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引导学生实验探究,并发现新问题:究竟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从而引发学生的再次探究。

通过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使学生初步经历科学探究过程,逐步学会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式学习,从而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本节课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改变学生接受式学习的心态;教学的核心是发现并解决问题。

二、教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