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名师,聚焦课堂—第十二届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观摩课有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名师,聚焦课堂—第十二届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观摩课有感
第一篇:走进名师,聚焦课堂—第十二届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观摩课有感走进名师,聚焦课堂—第十二届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观摩课有感
11月2日—11月3日我有幸参加了第十二届全国“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课,来自全国各地的10位名师给我们展现了经典的课堂教学艺术,通过为期两天的观摩学习,使我对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小老师”、如何进行课堂的实践活动、如何留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有了新的认识。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小老师”
在通过这几节课的观摩中,很多位名师都采用了课堂“小老师”的形式,其中黄爱华老师在课后总结说他要求课堂上的“小老师”应常说以下四句话:
1、请大家听我说——;
2、我要特别强调的是——;
3、大家有什么问题要问我吗——;
4、感谢大家听我的分享——。
每位小朋友心中都有着一颗想被老师关注的心,都有着一颗想要表现的心,这种课堂“小老师”的形式一下子就满足了学生的心,而且新课标一直强调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不正是个好的形式吗!
二、课堂实践活动应给同学充分的探究时间
学习是一个过程,探究性学习更应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和推断的过程,因此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更应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探索、去思考、去经历探索的过程,教师应做到不急不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本质的规律。
在每节课上,一次次的探究活动中,教师都让学生作为“探究者”的身份去积极参加到教学活动中去,不断满足学生“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心理需求,给足学生思考时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自觉性,让学生在探究中思维碰撞,产生矛盾、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
听课的过程中罗鸣亮老师的一句话给了我很大的感触:“一节课可以有遗憾,但是不能没有思考。
”是啊,名师们都善于挖掘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有趣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
一节课的开始就像整台戏的序幕,也仿佛是一首优美乐章的序曲。
开始的情景创设得好,就会引人入胜,燃起孩子们求知的欲望,收到先声夺人、出奇制胜的效果。
而想要有这样的效果思考就是一大功臣,备课的思考、课堂的思考、教后的反思,这些不正是一位合格的教师应该具备的吗?然而平时里要做到这样的又有几个呢?这个也正是应该引起我们重视的。
通过学习,丰富了我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听课、听名师讲座是教师的必修课,是教师成长的一个捷径,听课已经结束了,但是我的工作还在继续,我的努力不能停止,我将不断反思。
第二篇:第七届聚焦名师观摩课有感
感悟名师英语教学风采
囡囡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全国第七届“相约名师聚焦课堂”的小学英语教学观摩研讨会,让我再次和名师有了近距离的学习。
这次的学习,给了我深刻的记忆,他们的英语课堂设计和教学理念,让台上的孩子快乐的学习,也让我们台下近千名的学生深深折服,感慨万千。
此次为期两天的观摩课,我共聆听到了龚海平,宋文,主维山,刘飞雪,黄慧,刘小菁,鲍当洪共七位名师的精彩课堂,课虽结束,可他们的精彩课堂画面,却如同电影般在我脑海播放。
尤其是龚海平老师的《Seasons in Canada》,受到了老师们的大力赞扬,他的课风趣幽默,台上台下笑声不断,这正是龚老师课堂机智的特色表现。
该课全场英语教学,没有一句中文,可学生却都能听懂教师的要求,这也正是我们学习的地方。
全程英语教学,对于我们农村教师来说,难度是最大的,孩子的英语基础相较于市区孩子的英语素质本身就比较差,相对的英语教学难度本身就大,加之又要全程英语教学,难度更是可想而知。
于是,在听课中,我通过短信向专家们提出了这个问题,农村的
英语教学,除了加上肢体,表情帮助孩子们理解教师的英语课堂要求外,还有什么好的方法?很幸运的这个问题得到了现场专家解答。
龚老师说道,“英语教学,更多的应该取决于平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促成的,做为教师,在平时的课堂,就应该努力的渗透英语口语交际,让孩子自己开口说,让孩子喜欢说。
”这时,他讲到了英语教学渗透到的情感态度,我恍然大悟,这正是我经常忽略的,情感态度,不单单是英语课文所要的目标和能力,更多的,我们在教学中就该渗透英语文化。
语言和文化,就如同一对孪生兄弟,谁也离不开谁的。
就像龚老师课上,他的对话,表扬方式,很多都是带着英美的本土气息,如,Hey,you are so smart!边说还边扯着孩子的耳朵,他的表情,他的语音语调,他的动作,让孩子们兴奋不已,孩子们在课上一点一滴的感受英语文化,从而转化到语言上。
龚老师的课还让我感悟到,课本内容的学习,我们不能单单只是联系课本内容,我们应该动用些许脑力,将课本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在龚老师课上,课本内容讲到的是关于加拿大的天气,龚老师却将问题转到了厦门的天气,厦门的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是什么气候,孩子们在这些季节又都做什么?对于加拿大,孩子是不熟悉的,可对于厦门,孩子们却有着很多的亲身经历,于是,问题很快就在快乐的环境中得到了解决。
如此一堂好课,岂是一个“好”字得以形容的,他不但让台上的孩子意犹未尽,更让我们这些台下的“学生”惊叹不已。
整堂课下来,我想了很多,感悟了更多,想将所听所感所悟的用在在课上的更多。
接着,龚老师又给我们开了一节精彩也是另人深思的报告《小学英语十年课改回顾与问题分析》,报告分四大部分向我们展现了近十年的主要成绩,存在的问题,英语教学的热点问题,重点问题。
让我记忆深刻的,是龚老师讲到的我们英语存在的问题,这也正是我自己在英语教学上所存在的问题:在教学的重难点里,我似乎总把他们混为一淆。
其实它们是有很大区别的。
重点,指的应该是作为我们老师的角度,应该怎么教。
而难点,则是针对孩子的学习,孩子
通过怎样的学习掌握知识难点。
龚老师的报告里面一直在强调一个理念,也是我觉得很新颖的观点,这个教学理念龚老师课上一直都在用。
龚老师认为,在师生真实真诚的课堂交往交际中进行英语教学,以及在孩子的思考过程中,教师愿意宽容等待的观点,在接下来的英语教学中,我想我会将这一观点运用,渗透到我自己的英语教学中,甚至是数学教学中。
关于语法要不要教,也是我一直感到迷惘的,其实,语法要教,只是,作为老师,我们该怎么教。
在讲座中,我发现,我的教学方法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我不禁想到了在周日观摩课上所看到的刘小菁老师“比较级”的教学,刘小菁老师整堂课都在教授比较级的语法知识,可在整堂课中她却没有说到比较级三个字,孩子却在很轻松很快乐的氛围中学会了比较级。
我不禁反思,我们为什么要告诉
孩子这是比较级,说了反而让孩子越发不理解。
只要孩子们掌握了,我们还需要去告诉孩子那么多的机械的语法名称吗?
在谈到主要成绩时,我却感到了些许迷惘,里面说到,英语的课时数量近十年得到了基本保证。
我不禁反问,真的得到了保证了吗?师资力量真的越发雄厚吗?很多英语老师不是还要兼主科?农村小学的师资力量真的雄厚吗?我既要上英语又要上数学还要负责全校的音乐课。
这样的忙碌,作为老师,很多时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
可在后面的讲座中我却发现,其实有很多老师也是这样过来的,他们的英语课却上得很好,于是我又想,只要我们带着一片热忱,带着更多对英语教学的执着,孩子们的英语水平,仍旧可以提高的。
为期两天的英语观摩课,在我的反问,质疑,反思,感悟中结束了。
虽然忙碌却也充实,英语教学的观点多多,我自己的英语教学问题也多多,通过两天的学习,或许只是学到了当中的凤毛麟角。
我也知道,名师的风采不是一天便可以造就的,我和这些名师的距离还非常远,但我们应该向他们看齐,带着这颇多的感悟,将此次的观摩学习的新观点新思路带到今后的教学中,努力提高自身的英语素质,让自己的课堂也成为孩子们眼中的魅力课堂,加油!
第三篇:《走进名师课堂(小学数学)》读书笔记
《走进名师课堂(小学数学)》读书笔记
近日,拜读了《走进名师课堂(小学数学)》。
这本书比较全面地展示了名师们如何把握新课程的理念并落实在课堂实践中,展示了他们如何理解、把握和处理数学学科新课程教学的难点和热点问题,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一个从教育理念到教学实践的引领和示范。
从内容上看,主要分为“名师视点”、“精彩课堂”、和“深度对话”三大板块。
其中“名师视点”主要阐述了编者对各部分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对教学策略的思考;“精彩课堂”选择的是名师们的个性化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的个案展示;“深度对话”则是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小学数学室主任、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就名师的课堂设计,站在专业理论的高度,与这些教师所进行的推心置腹的专业对话,是对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实践、教学探索的一种专业引领。
读完这本书,我对估算教学的价值有了深度的认识。
估算,作为课程改革以来的新增内容,确实有它的价值。
以前我在教学时对这部分内容感觉没有意义,有时让学生随便说一说,没有方法和技巧的点拨。
有时还干脆不估,直接用笔算,让估算失去了价值。
李玲老师在“数与代数”的名师视点部分对如何进一步认识并搞好估算教学给我们提出了三点建议:
1、教师要把握好《课标》对估算的要求。
《课标》明确指出要加强估算,并对估算作了具体要求:第一学段要“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等等。
第二学段要“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能用方格纸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等等。
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各种资源,积极引导学生进
行估算,让学生在经历估算的过程中感受到估算的意义,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
2、估算,应在具体情境中进行。
估算应该尽量结合具体情境或在
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因为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这样更能训练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所以,在估算教学时,要尽量避免为训练估算而出的单纯估算题目。
尽量设计具有实际意义的和开放性的富有探究价值的估算题目,赋予估算以实际价值。
例如,小明要拿100元钱为妈妈买生日礼物,一盒化妆品69元,一个发夹33元。
他能同时买上这两件礼物吗?一般情况,学生会把69元看作70元,把33元看作30元。
70元+30元=100元这样估出来的结果应该是“能买上这两件礼物”,事实上买这两件礼物需要102元,这就告诉学生有的问题需要往大里估,有的问题需要往小里估,具体问题应灵活处理。
这样的题目,其间既有估算的训练,同时更有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
3、估算教学,应加强方法、策略的指导。
在估算教学时,应注意“放手”之后及时地“收”。
“收”学生的新方法,“收”学生的新思路,“收”学生的新技巧。
然后引导他们展开评价与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让他们不断掌握更多的估算方法和与技巧。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估算教学的目的,才能带给学生“估算”之外的更多“收获”。
我要感谢《走进名师课堂》,它指导了我的数学课堂教学,变革了我的教育观念,提升了我的数学教学水平。
第四篇:“相约名师聚焦课堂”有感22
“相约名师
聚焦课堂”有感
曾光辉
3月24日,我有幸参加了在厦门举办的第九届全国“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
在这次观摩活动中,我真正领略到了专家们各具特色的课堂教学风采;领会到他们对学生那种细心的呵护,学习了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得到了全国小学语文著名教师的专业引领。
体会到听课不能只听表面,而要看到课堂内在的东西,名师们尽可能的在自己的课堂中展示先进的教学理念,让我们每一位听课者都能听有所得、学有所获。
回想课堂上,名师们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充满着睿智与灵动,
幽默而洒脱,令人叹为观止,欣羡不已。
虞大明老师教学《珍珠鸟》,引导学生抓住主要问题进行学习,针对中心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能自主学习。
教学中善于运用有效对话,引导学生徜徉于知识的海洋中。
最后让学生体会到“人与动物之间,应该和谐相处”。
教学《麦哨》时,根据预习和图片让学生体会到孩子们的生活是快乐的,用圈关键字的方法圈出孩子们的活动。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吹麦哨这个教学环节,通过生吹,师吹,知道破折号的作用,更让孩子们体会到乡下孩子们的快乐,整个课堂充满着快乐,我相信孩子们在课堂上也是真真正正的快乐着,享受着语文带来的乐趣,着实令我羡慕。
林莘老师在执教《花钟》一课时,师生合作读第一自然段的第二句话。
朗读要求是:老师读每一种花的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学生必须跟着老师读,老师高,学生高,老师低,学生低。
读“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时,做一个吹的动作;读“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时,面带着微笑;读“睡莲从梦中醒来”时,让学生伸伸懒腰读。
这样互动式抑扬顿挫的朗读,毫无拘束的朗读,带着感情的朗读,把学生融入课堂,让学生成为一朵朵美丽的花,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给学生带来语文美的享受。
何捷老师在执教《写作文要合理》中,何老师讲解了什么是作文的合理性。
然后再听写开篇第一段,学生还不习惯。
老师即时引导打消了学生畏难情绪,激发了学生敢于挑战的意识,达到了预期效果。
学生在听写中所表现出的“紧张”,恰是授课取得效果的导火索。
自然引入课堂作文教学。
同时也完成创设本案教学中“孙悟空开水果店”的情境。
而后,又让学生代孙悟空定一段话确定一个岗位的合适人选。
学生各有各的看法,把整个课堂的气氛演绎得十分精彩。
紧接着又设立了各种问题来激发了学生的思考,让孩子充分进行表达,评价。
不断感受到合理在写作文全过程的重要性。
总之,这次活动,我们走进了名师课堂,执教教师以丰富的人生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向所有听课教师展示了语文教学的崇高境界,使大家如沐春风,如饮甘露。
第五篇:2015相约名师_聚焦课堂_小学英语培训有感
“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全国著名教育专家
小学英语高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会心得体会教师:王洁
能一睹名师风采,一直是我所期盼的。
2015年4月10日—12日,全国“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小学英语高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会在西安税务学校如期举行。
三天的听课学习,是对自己思想的一次撞击、洗礼。
“语言文化缺失”“动态真实的交往”(龚海平老师)、“对学生有宽容的态度,学会等待”(宋文老师)、“预测”(黄慧老师)等字眼提醒着我一名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回顾自己过去的教学,只停留在词汇、语法表面,为应试而教学。
为什么在每次听评课后,听课老师经常说的是:今天这节课上老师用的方法真好;名师就是名师……
三天下来,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名师们的循循善诱、耐心宽容及其巧妙的点评艺术。
循循善诱
以鲍当洪老师一课《What do you want to do?》中的“free talk”(第二环节)为例。
鲍老师以“Do you go to school on Sundays?”引导学生说出“Yes, I do./ No, I don’t.”多次巩固练习后,转入“When do you ……?”,再到“What do you do at home?”的句型。
在第三环节中,鲍老师设制“Guessing Game:What’s in my bag?”,在此基础上引出“Do you want to ……? What do you want to ……?”当我再次翻阅听课笔记,不禁感叹鲍老师如此循循善诱、细致精心的设计。
整堂课仅仅围绕“What do you want to do?”,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这不仅培养了学生初步的英语逻辑思维能力,还发展了他们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不给孩子过高的教学目标,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教学理念在这一堂课中被体现得淋淋尽致。
耐心宽容小学生思维尚处于初步逻辑思维,还不具备一定的思维跳跃性,运用语言交流的能力较弱,一般很少主动与教师进行交流互动,需要教师做好引导者的身份。
宋文老师《I want to be a farmer in the future》一课,我们看到了老师与孩子从陌生到熟悉,从最开始的少数反应到最终孩子们积
极主动的发言。
我想,孩子们一所以能大胆表现自己,宋文老师的耐心、信任有着重要的作用。
这也提醒着我,语言掌握非一朝一夕,尤其对于尚处于具体形象思维的小学生而言,教师宽容的态度、耐心的等待是对他们的信任与支持。
巧妙的点评艺术
教师们常说名师的课堂教学难以模仿,其实,最难模仿的正是他们巧妙的点评艺术。
每次上课后,我总是对自己在课堂上不能就学生的回答作出恰如其分的点评而懊恼。
课堂点评具有即时性、激励性、启发性,还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教育机智。
《Amy’s taller than Lingling》一课中,刘小菁老师在最后希望学生能将自己介绍给家人,并让学生进行现场口语介绍。
一名小男孩随口的一句“I love you!”,引来全场哄堂大笑。
此时,刘老师笑道“Oh, I love you, too.”并在小男孩额头亲亲一吻,带有长辈对晚辈的关爱,接着说道“And my name is Lucy.So, you can say I like Lucy!”,同时鼓励小男孩继续完成介绍。
又如,在龚海平老师《Seasons in Canada》一课中,当龚老师询问“What do you usually do in winter in Xiamen?”,一学生说道“I play computer.”龚老师摸摸学生的头,说道“Take care of your eyes.”简简单单一句话,却展现出一位名师的睿智。
为什么在名师的课上,孩子们总是积极地举起自己的小手,表现自己呢?我想,是不是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缺少耐心宽容急于孩子给予回应?是不是我们一句不合时宜的点评碰触了孩子自尊?……十堂课,各具特色:循循善诱、生动活泼、朴实无华却耐人寻味……但却让我深刻体会到:我们要的不是学生在教师话语的控制下被迫说出“yes/no”。
这样的话语,与其说是为了孩子的发展,还不如说是教师展示的需要,严重阻碍了课堂的互动,失去了“语言交流动态真实”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