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过程中的“逆城镇化”现象探析
逆城市化的看法
逆城市化的看法我住在城市里,每天看着高楼大厦,车水马龙。
城市就像一个巨大的机器,不停地运转着,把人们都卷入到它那忙碌的节奏中。
你看那些大街小巷,到处都是行色匆匆的人,大家都像是被设定好程序的机器人,按照既定的路线奔波。
我有个朋友叫阿强,在城市里打拼了好多年。
有一天,他突然跟我说:“我想离开这城市了,太累了。
”阿强在城市里的生活,就像在一个密不透风的笼子里。
他住着小小的出租屋,每天挤着像沙丁鱼罐头一样的地铁去上班。
他的工作压力大得像一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这时候,逆城市化这个概念就冒出来了。
什么是逆城市化呢?简单来说,就是人们开始从城市往乡村或者城市周边的小镇迁移。
就好像潮水一样,以前是一股脑儿地往城市这个大海湾涌,现在呢,开始有一部分水往回流了。
我就问阿强:“你去了乡村,能适应吗?那里可没有城市里的繁华啊。
”阿强笑了笑说:“我要的就是那份宁静。
城市里的繁华就像烟花,看着绚烂,但是太短暂,还特别吵闹。
我现在就想找个地方,能让我好好地喘口气。
”阿强的话让我陷入了思考。
在城市里,资源确实集中。
有最好的医院、学校、商场。
可是,这些资源就像一块大蛋糕,虽然很大,但是分的人太多了。
每个人能分到的那一点,都得拼了命去争取。
城市里的空气也不好,到处都是汽车尾气的味道,天空总是灰蒙蒙的,就像一块脏抹布盖在头上。
而乡村呢?那是一片广阔的天地。
我去过一次乡下的亲戚家。
那里的空气就像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汽水,又清新又凉爽。
田野里一片绿油油的,就像一块巨大的翡翠毯子。
乡村里的房子,不像城市里的高楼大厦那样拥挤,而是独门独院,就像一个个小城堡。
不过,逆城市化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儿。
我有个远房表叔,之前从城市回到了老家的小镇。
他以为能过上悠闲的日子,可是呢,小镇上工作机会少得可怜。
他本来是个做互联网的,回到小镇上,就像一只雄鹰被困在了鸡窝里,有劲使不出。
而且,小镇上的一些基础设施,和城市比起来,那真是差了一大截。
孩子上学的学校,教学设备没有城市里先进;生病了去的医院,医疗水平也有限。
中国城镇化尚未成功 “逆城镇化”却悄然涌现
中国城镇化尚未成功“逆城镇化”却悄然涌现资深投资银行家温天纳撰文指出,有人说中国“未富先老”,现在更有人说中国尚未完成城镇化,却消失“逆城镇化”的现象。
这篇文章具有肯定的借鉴意义。
目前,中国城镇化率约在55%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70%以上的水平,也低于进展中国家60%左右的水平。
中国城镇化进程始终为国家进展的重点,原应大有作为,但出人意料的是近年消失“逆城市化”异象。
部分城市人群离开城市,流向更小的城市或者返回农村地区,“逆城市化”现象在中国东部发达地区更为明显。
在国家政策中,中国的城镇化与工业化一样,都只走完上半场,城镇化的下半场仍旧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气,下半场在规模和质量方面均需提升。
在国家进展策略上,中国的城镇化率仍会提升,新型城镇化进展战略中设定的目标是到2023年,城镇化率要达60%左右,大约有1亿农夫将会转移到城镇。
不利社会及经济进展在中国城镇化尚处低水平的阶段,消失这种“逆城市化”现象对社会及经济进展确定不利的。
缘由何在?内地有不少舆论分析报告,笔者认为值得去探讨。
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城镇化建设快速推动,1978年城镇化率17.9%,到2023年已首次突破50%,城乡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然而,由于城乡之间户籍壁垒的存在,城镇化并未在根本上转变城乡二元结构,以户籍基础测算的城市化率长期停滞,而更深层次的缘由在于附着在户籍制度上的利益差异。
近年来,随着中国不同户籍带来的利益不断变化,城市户籍相对农村户籍的优势有所弱化,中国东部发达地区甚至消失了户籍“非转农”现象。
“非转农”是什么?目前中国城乡户口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
“非转农”落户就是把非农业户口转为农业户口,把户口落到相对应的农村。
“逆城市化”现象是指不情愿进城落户,甚至把户口从城市迁回农村的社会现象。
消失“逆城市化”现象的一部分缘由是由于农夫身份获得的利益愈来愈多。
不过,并非全部“逆城市化”现象背后都是巨大的利益诱惑。
中国城市现代化进程中逆城市化现象出现的原因、问题及对策范文大全
中国城市现代化进程中逆城市化现象出现的原因、问题及对策范文大全第一篇:中国城市现代化进程中逆城市化现象出现的原因、问题及对策中国城市现代化进程中逆城市化现象出现的原因、问题及对策摘要:城市化发展鲜明的反映出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城市化在一方面促进了城市化发展,但另一方面又不可避免的带来了许多问题。
本文将对城市化发展过程中逆城市化现象出现的原因,带来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进行探究。
关键词:城市现代化、逆城市化、原因、问题、对策一、什么是逆城市化逆城市化广义上来说是城市化后期大城市的人口和就业岗位向大都市的小城镇、非大都市区或远方较小的都市区迁移的一种分散化过程。
狭义上来说一些大都市区人口迁向离城市郊区更远的农村和小城镇的过程。
我国的逆城市化首先表现为现代化基础设施开化寺乡农村延伸,其次表现为城市市民福利制度开始覆盖农村。
本文研究和探讨的逆城市化主要是指发生在上海,北京等经济高度发达的大城市中的逆城市化现象。
据北京的一项最先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人中,有54.5%的人近期有意到郊区投资,70%的人有意到郊区购买第二居所。
在上海,越来越多的年轻白领人士,希望过上周一周五在市中心写字楼里上班,周六、周日在农村田园风光里休闲的“五加二”式的生活。
在东南沿海为数不多的城里人相中了那些无人居住的无名海岛,盘算着怎样在那里投资,重新开创一番自己的事业。
二、逆城市化出现的原因(一)、人口高度密集,房价过高中国拥有13亿多的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与此同时,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大量农村人口拥往沿海发达城市,导致上海、北京、广州、南京等特大城市人口高度密集。
人口密度过高不可避免的带来了交通拥挤、犯罪增长、污染严重等城市问题。
人口开始向郊区乃至农村流动,因为那里的生态环境相对于城市来说比较绿色。
同时,随着中国房价的一路攀升,对于普通的工薪阶层来说,在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城市购买一套住房,压力巨大。
但是,对于传统的家社会的中国老百姓来说,拥有了一个家就相当于拥有了后半生的保证和全部的幸福。
台州城市化进程中的逆城市化研究
EXPERIENCE经 验区域治理台州城市化进程中的逆城市化研究*高影1,郝之奎21.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创业学院;2.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与制药工程学院城市化是随着工业化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在空间地域上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迁移的过程。
美国地理学家诺瑟姆根据城市化率把城市发展分成不同阶段:30%以下为初级阶段,30%—70%为加速阶段,70%以上为城市化后期阶段,此时便会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逆城市化是与城市化相对而言的,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经阶段,指城市人口过度聚集,并逐渐向外迁移,同时城市产业、功能向郊区、周围城镇农村转移。
2017年,台州城市化水平已高达69.9%,逆城市化现象明显。
逆城市化是实施农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能有效缓解城市快速发展所带来的人口、交通、环境等问题。
前瞻性研究分析城市化进程中的逆城市化现象,能有效避免逆城市化对城市化成果的浸蚀,巩固城市化建设成果,为现阶段中国逆城市化研究以及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
一、台州逆城市化现象及特征(一)人口逆城市化流动台州从2013年开始,人口出现逆城市化流动,一个明显的变化是城市人口增速放缓,乡镇人口增速加速,增长比率高于城市,农村人口外流比率逐年下降。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城市产业的转移以及新产业提供了大量的工作机会,很多人特别是大学生选择留在家乡就业或创业,随着农村生态环境改善、通讯、交通、基础设施完善,部分城市离退休人员选择回原籍农村养老,很多原籍农村人口把城市户口迁回农村,节假日期间,城市居民涌向农村休闲度假,也有一部分人选择钟摆式生活:工作在城市居住在农村,每天往返于城乡之间。
(二)特色小镇的兴起台州在经济转型和城镇建设中逐渐兴起一批特色小镇,如椒江的绿色药都小镇、无人机小镇,黄岩的智能模具小镇,路桥的沃尔沃小镇、游艇小镇,温岭的泵业智造小镇,共有8个创建类小镇、6个培育类小镇。
特色小镇的兴起使城市发展突破地域限制得到延伸,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中心城市功能得到合理分散与转移,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推动“产城一体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新型城镇化中的“逆城市化”现象分析与思考
新型城镇化中的“逆城市化”现象分析与思考□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赵中印/文城市化是西方国家通往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薪型城镇化是我国通往的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厂近年来,我国的城镇1化建设取得飞速发展,但同样也带了很多问题,在尚未步入成熟阶段的情况下W出现了“逆城市化”等相关现象。
从城镇化发M W tW络出发,结合当前现状探析产生原茵,才能提升认识和把握_好方向,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城镇化城市化逆城市化城市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 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社会由以农业为 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 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 转变的历史过程。
“城市化”一词来自于 西方发达国家,并不断推广成为国际上 通用的概念。
而城镇化,是具有中国特色概念的 一词,其含义与城市化有相同之处,但 并不完全等同于城市化。
首先,在新中 国广袤的土地上,不仅仅有城市与农村,还存在着大量的小城镇,其在国家建设 和社会发展中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 色,这是不同于西方单一地二元结构构 成,所以完全套用“城市化”概念并不 能很好指导中国实际的建设。
其次,从 马克思主义角度,城市的本质是社会制 度下的人造环境,而城市化一方面是资 本控制和作用下的结果,是资本本身发 展需要创建一种适应其生产目的的人文 物质景观的后果。
不可否认,城市在人 类社会发展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是片 面追求城市化最终会陷入另一种“异化”中。
故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取 代“城市化”的“城镇化”应运而生。
传统的城镇化建设,主要从人口集 聚、非农业产业扩大、城镇空间、城镇 观念意识四个主要方面进行讨论。
而新 型城镇化的提出,也有别于传统的城镇 化。
最根本地从观念意识上发生转变,是以往城市优先发展向以人为核心的理 念的转变,并在原有内涵和方式上实现 了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收益与风险:理性认识逆城镇化现象
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方面要继续推动城镇化建设。
另一方面,乡村振兴也需要有生力军。
要让精英人才到乡村的舞台上大施拳脚,让农民企业家在农村壮大发展。
城镇化、逆城镇化两个方面都要致力推动。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也不能衰落,要相得益彰、相辅相成”。
之后,逆城镇化问题迅速引起学术界和政府实务部门的热议。
所谓逆城镇化是指农村居民不愿意进城落户和城市居民将户口迁回农村的社会现象(杨红香,2018)。
其实质是城市人口向乡村地区的回流,在此过程中也会伴随大量发展资源流回农村。
针对这一现象,学者们进行了较多探讨,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我们需要正确看待逆城镇化现象。
文章认为逆城镇化尚未成为普遍现象,但在许多地方已经出现了逆城镇化苗头,既能给乡村发展带来一定机遇,同时也有可能阻碍统筹城乡一体化进程。
为此,应该根据不同时机、不同地域以及不同对象的实际状况,推进恰如其分的逆城镇化建设。
收益与风险:理性认识逆城镇化现象徐顽强 郑会滨 王文彬摘要:当前,不少地方出现了逆城镇化现象,引起了学术界和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
采取“收益-风险”两分视角,对逆城镇化进行合理分类,可以更加理性地认识这种现象。
一方面,适当推进有序的逆城镇化,不仅能够有效破除“城市病”,同时还能促进资源合理流动,进而帮助乡村建设发展;另一方面,失衡的逆城镇化也会给城乡发展带来较多风险,既会阻断城镇化进程,影响城市经济发展,同时还会增加乡村振兴的阻力。
为此,在正确认识逆城镇化现象的基础上,应该适时开启逆城镇化窗口、实施差异性逆城镇化政策,最终实现逆城镇化的可观收益。
关键词:逆城镇化;预计收益;潜在风险;策略选择中图分类号:D669.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9138-(2018)11-0034-40 收稿日期:2018-08-28作者简介:徐顽强,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政府治理与创新。
郑会滨,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城市治理。
关于逆城市化的几点思考
关于逆城市化的几点思考改革开放的二十五年,是中国经济腾飞的二十五年,也是中国城市化急剧发展的二十五年。
多年来,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城市的迅速膨胀,习惯了在城市中心林立的写字楼间寻找泊车位,习惯了日渐污浊的空气与吵闹喧嚣的人声。
……进入二十一世纪,在城市化的同时,我国的一些中心城市,“逆城市化”的趋势也开始愈加明显,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开始向往着去郊区生活、居住。
据北京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人中,有54.5%的人近期有意到郊区投资,70%的人有意到郊区购买第二居所。
在上海,越来越多的年轻白领人士,希望能过上周一到周五在市中心写字楼里上班,周六、周日在农村田园风光里休闲的“五加二”式的生活。
在东南沿海为数不少的城里人相中了那些无人居住的无名海岛,盘算着怎样在那里投资,重新开创一翻自己的事业。
逆城市化开始降临中国了吗?城里的人想出去100多年前,英国城市规划的边缘人士霍华德曾竭尽全力想创建一个人类理想的“田园城市”。
即在不影响英国社会既得利益集团利益的情况下,开创一个集农村和城市各自优点长处的人居环境。
这可以算是逆城市化的思想起源。
逆城市化在西方发达国家很普遍。
二战后尤其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美国加快了城市郊区化的进程。
大都市内部的郊区人口增长速度远远快于中心城市人口增长速度。
这是美国近期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
逆城市化本身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一般要经历以下4个阶段:萌芽阶段———首先搬入郊区的都是富有阶层;形成阶段———大量中产阶级开始搬入新的郊外开发区居住,但仍要每天到市中心工作,购物和娱乐;发展阶段———居住郊区化和工业郊区化;成熟阶段———郊区的自立程度越来越高,由单一的居住功能变成具有各种城市功能的就业中心。
郊区人口是都市区人口的一部分,郊区化的出现导致了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巨型城市带的兴起。
逆城市化降临我国有其必然性。
推动中国逆城市化的外部动力有两个方面:一是中国部分发达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已基本符合城市郊区化的启动标准。
浅析_逆城市化_的几种错误认识
@"3$%&=AB$%-5:C= DA)E!F
人口逆城市化使得大城市中心区人口 压力有所缓和,大大改善了大城市的环境, 拓展了城市发展的空间; 同时它促进了城乡 交融, 其最终效果是在更深的层次上缩小了 城乡时空的界限和差别, 使得城市与乡村仅 仅作为不同的 地 理 单 元 和 不 同 的 分 工 而 存 在, 从而彻底消除了城乡差别。但逆城市化 也因此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 由于人口逆城 市化使一些大城市人口减少, 一些新兴的工 业、 产业、 经济活动 中 心 以 及 资 本 和 劳 动 力 随着人口的逆向流动也出现了逆城市化, 从 而使大城市经济活动水平有所下降。 如日本 的东京市区中心, 白天人口流量 5" 年代初, 达 166 万, 而夜间则只有 14 万, 白天是夜 间的 1! 倍, 这导致中心城市 “ 空洞”化。再 如英国的伦 敦 ,这 一 原 世 界 人 口 最 多 的 城 市, 就是在这人口 “ 逆 城 市 化 ”过 程 中 失 去 其原有的 “ 风采” , 即在逆城市化时期, 随着 人财物流的大量转移, 中心城区的衰落和破 败将随之加剧, 市区 的 环 境 卫 生 、 安全等社 会问题蔓延到郊区, 最终导致城市规模不断 扩 大 。 所 以 城 市 中 心 区 人 口 的“ 聚 ”与 “ 散” , 都会影响城市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甚至决定着城市的前途。
逆城镇化:当前城镇化建设中的现象透视——基于安徽省和县城镇化的调查与思考
2 1 中央 一 号 文 件 强 调 : 把 建 设 社 会 主 义 00年 “ 新农村 和推进 城镇 化 建设作 为保 持经 济平稳 较快 发 展 的持 久动 力 。 “ 进 城 镇 化 建设 ” 由此 成 为 我 ”推 也 国的主要经 济 工 作 之一 。安 徽 省 和 县力 争 2 2 00年 城镇化 率达 到 6 % 以上 , 目标 令人 振奋 。2 1 0 其 00年 我们去 和县调 研 “ 城镇 化 和新农 村 建设 如何 实 现 良 性 互动 ” , 现 一 些 逆 城 镇 化 现 象 。这 引起 了 我 时 发 们 的极 大关注 和 深人 思 考 : 国各地 都 在 积 极 推 进 全 城 镇化建 设 的时 候 , 真剖 析 此 问题 想 必 具 有 一定 认 的现实 指导意 义 , 抑或 给大 家带来 一些启 示 。
一
却 要求 转 为 农 民 。据 和 县 历 阳镇 龙 潭 社 区某 领 导 讲, 现在要转为农村户 口, 真不容易 , 要盖八个章 , 其
、
现象描 述 及归 因分 析
难度可想而知 。多年来 ,农转非”一直是农民的梦 “ 想, 现在 却颠 覆 了 。很 多 大学 毕 业 生 直 接将 户 口转 为农 业 户 口, 而不像 以前 那 样 因转 为 非农 业 户 口而 自豪 。 农 民不愿 意进 城落 户 的现象 已在 中 国部分地 区 出现 。据 浙 江 省 户 籍 管 理 部 门调 查 发 现 , 省 “ 全 农 转非 ” 量 从 20 数 04年 的 5 . 77万 人 降 到 20 09年 的 1. 人 , 89万 降幅达 6 % 。而贵 阳市 一年 内只有 约 万 7 人办 理 “ 转 非 ”, 足 贵 阳 市 常 住 农 业 人 口 的 农 不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逆城市化现象研究-以东部沿海地区为例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逆城市化现象研究-以东部沿海地区为例,不少于1000字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化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然而,在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的逆城市化现象。
逆城市化是指城市中心区域在城市化进程中发生了向外迁移的趋势,城市变得更加分散和扁平化,这种现象不仅会对城市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也会对城市居民的生活造成不利影响。
本文将以东部沿海地区为例,探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逆城市化现象。
一、逆城市化现象的原因逆城市化现象在东部沿海地区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地价和房价的上涨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土地和房价在城市中心区域迅速上涨,这使得许多商业设施和人口转移到郊区和郊县。
由于土地成本更低、房价更便宜,刚刚兴起的新城镇获得了较高的吸引力。
2. 人口结构的变化城市化进程造成了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集中,大量的外来人口使城市中心区域的居住环境和治安水平下降,这促使人们向外迁移,寻求更好的生活条件。
3. 产业结构的转移随着城市化发展,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转变,传统的制造业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同时,新的服务业和信息技术业在东部沿海地区兴起,这使得城市化进程中的就业和经济发展向更加高效的城市规划区域转移。
二、逆城市化的影响1. 社会隔离和文化断层逆城市化使得不同社区之间的联系减弱了,邻里之间的联系也变少了,人们越来越难以认同彼此之间的文化差异和社会差异,这使得社会隔离和文化分裂日益加剧。
2. 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城市中心区域的流失使得城市周边地区的交通压力和环境污染加剧,尤其是大量汽车进入城市,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日益加剧,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3. 人口老龄化的加速逆城市化导致许多年轻人和中产阶级向郊区和县镇迁移,在城市中心区域留下的居住人群大多是老年人和低收入人口,这使得城市中心区域的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对城市的未来发展构成了隐患。
三、逆城市化的应对措施1. 实施城市再生计划针对城市中心区域的老化和衰败,应该制定城市再生计划,并且通过税收、基金拨款等方式提供经济扶持,让中心区域变得更加宜居和宜业。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逆城市化现象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逆城市化现象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逆城市化现象研究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化普及率持续提高,城市日益繁荣。
然而,城市化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逆城市化现象,如城市人口逆流、城市转移现象、城市空心化、城市退化等。
这些逆城市化现象对城市的稳定和发展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计划从社会、经济和环境等多方面进行探究,重点研究以下几个方面:1.逆城市化的概念、起因、类型及影响因素分析;2.逆城市化现象的空间分布及其规律性分析;3.逆城市化现象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与政策应对研究;4.针对逆城市化现象提出可行的对策和建议。
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案例研究、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
预期成果和意义:通过深入研究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逆城市化现象,可以帮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现实情况和问题,也可以为城市化进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此外,本研究还有可能成为有关部门决策参考的依据,为国家城市化发展提出科学性建议和对策。
研究难点和可行性:逆城市化现象主要涉及到社会、经济和环境等多个领域,涵盖面广而复杂。
本研究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究,难度较大。
但同时,研究结论将有助于规范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质量和效益,对于实现城市化进程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刘海燕. 中国城市化发展中的逆城市化问题分析[J]. 浙江社会科学, 2017(3): 56-64.张树军,朱红玉.城市化进程中的逆城市化现象及其应对[J].地理研究,2019,38(12):2926-2938.丁瑜瑄.城市内部的逆城市化空间分异特征及其驱动机制——基于济南市的实证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环境,2019,29(4):111-121.。
城市化大潮中的“逆城市化”现象
创 业 故 事 ,只 是众 多 热 血青 年 扎 根 农 展 提 供 了 强 大 支 撑 。 相 比于 抽 村 的生活与创业成本更低更/ j 村 基 层 发 展 的 生 动 事 迹 之 一 。 在 这 其
部 分 农 村 居 民在 城 市 就 业 工 作 时 ,不 愿 意 进 城 落 户 ,甚 至将 户 口反 迁 回 农 村 的 “ 城市 化 ”现象 。 逆 王芳 与 陆烨 , 只是 在 城 市 化 快 速 推 进 背 景 下 拒 绝 农 转 非 、 把 户 口潜 伏 农 村 的 形 象 缩 影 ,记 者 将 这 种 现 象 归 之于城 市化 大潮 中的逆 城市化 现象。 这 类 现 象 已非 个 例 。 宁 波 市 户 籍 管 理 部 门 的 数 据 显 示 ,2 1 年 全 市 “ 转 00 农 非 ” 为 132人 ,远 低 于 20 年 时 的 47 06 4 3 9 ,5年 间 降幅 高 达 6%。记 者 23 人 6
毕业 生 的 心 声 ,在 宁 波农 村 , 出现 了
尽 管 高 达 2 元 /斤 却 依 然供 不 应 求 , 0 年 均 产 值 超 过 10 元 。小 赖 姐 妹 的 0万
财 政 给予 每 人 每 年 1 元 基 本 万 助 ,县 ( ) 区财 政 按 不 低 = 市 的 比例 配 套 。政 策 扶 持 为 农 杠
扩 大 到 1 0 0多 只 ,产 出 的 绿 壳 鸡 蛋 00
现在 已经 筹 划 去 城 市 找 工 作 ,但 她 表
示 并 不想 把户 口迁到 城市 。
宁 波 实 施 2 1 高 校 毕 业 生 就 00 业 推 进 行 动 ,鼓 励 有 条 件 的 村 、 社 区 面 向高 校 毕业 生 开 层 社 会 管 理 和 公 共 服 务 岗位 ,
浅析长江三角洲城市化与逆城市化之路
浅析长江三角洲城市化与逆城市化之路长江三角洲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是我国最大的经济核心区。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远远高于全国同期的平均水平。
本文首先介绍了长三角地区城市化的基本情况,然后阐述了长江三角洲地区进一步城市化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在此基础上出现的“逆城市化”现象,最后指出协调城市化与逆城市化之间的关系,发展新型城乡关系的对策建议。
标签:长江三角洲城市化逆城市化1 长三角城市化的基本情况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化水平比较高。
目前,上海郊区城市化率达到75%左右,江苏达到55.6%,浙江达到57.9%,长三角整体城市化率达到了6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7%十二个百分点;并且初步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南京和杭州为次一级中心的城市群网络体系。
但是长三角地区城市化水平内部差异比较大,如上海人口向中心城区集聚现象明显,中心城区城市化率在95%以上,但外围地区,特别是远郊地区,城市化水平仅为30%左右,成为上海和浙江、江苏交界地区的低谷,落差比较明显。
2 长三角城市化进一步发展的困境与逆城市化的出现2.1 进一步发展的困境2.1.1 现有水平已经很高,发展潜力有限目前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化率已经非常高,达到了66%,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接近了世界发达水平,城市化发展快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出现了脱节现象。
而国外的历史经验也表明,城市化率并不是越高越好,而是要与经济的发展水平相适应,因此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化进一步发展的潜力有限,发展速度难以提高。
2.1.2 随着城市的发展,大城市的生活成本上升随着长三角地区城市的快速发展,此地的生活成本迅速上升,竞争日趋激烈。
许多已经在长三角发展的年轻人,由于压力大,不得不考虑到其他地方发展,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减缓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从而影响长三角城市化的发展,进一步使得长三角的城市化质量下降。
2.1.3 城市现有的规划不够合理,资源的承载力有限长三角地区大大小小的城市上百个,相互攀比,城市的同构现象严重,城市的定位不明确,各地政府在公共物品的供给上缺乏统一的规划,往往只看重本辖区的利益,功利性比较强,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资源的承载力下降,不利于一个统一的分工明确的城市体系的形成,阻碍了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
分析逆城市化现象和产生原因
分析逆城市化现象和产生的原因当代中国社会大规模而又频繁的逆城市化现象的发生是人口众多的新中国在当时世界政治、经济形势之下所选择的以计划经济为主要模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必然产物,因而当代中国的逆城市化既有其发生的历史基础,又有其出现的现实根源。
新中国成立初,在被迫采取“一边倒”国际政策的前提下,中国走上了苏式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以苏联模式为蓝本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最重要特征即在于重工业优先发展。
以追求经济高速增长为主要目标的重工业发展战略使中国工业脱离了劳动力剩余和资金短缺的基本国情,向着资本密集型而非劳动密集型的方向发展。
从“一五”至“五五”期间,轻工业在国家建设投资比重中始终未超过7%,而重工业除“一五”期间为36.1%以外,其他时间都一直在45%以上,“二五”期间甚至高达54%。
[14]另据测算,每百万元固定资产投资所容纳的劳动力,轻工业为257人,而重工业为94人,约为轻工业的1/3.[15]因此,重工业的过度发展必然产生“资本排斥劳动”的内在机制,造成资本形成要素中短缺的资金对过剩的劳动力的排斥,从而严重制约了城市工业发展吸纳劳动力的潜力。
在大力推进重工业发展的同时,国家在这一时期还有意识地限制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导致建国以来我国城市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甚至趋于停滞、萎缩。
据统计,1952年,全国每万人口中有零售商业、饮食业、服务网点95.7个,1978年下降到13个。
在全部职工中,从事第三产业人员的比重也从1952年的60.2%下降到1978年的36.7%。
[16]这便极大地限制了城市就业岗位的增加。
城市重工业的“过度”发展和轻工业、第三产业的滞后是导致建国后中国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最根本原因。
另一方面,建国30年的时间里长期滞后的农业经济也难以承担过多的城市人口。
为发展重工业,中国在农业方面的投资长期不足,除1963—1965年农业基建投资在国家的基建投资中达到17%以外,其余时间都在10%左右。
中国逆城市化现象相关研究
3.城市化的道路不同
发达国家的城市化道路是经济基础作用于上层建筑的自然结果, 而中国的城市化是政策主导型的发展道路。
4.逆城市化发展原因不同
发达国家的逆城市化现象是城市化过程中一种自发的现象而中国 的逆城市化现象是在国家城市化宏观调控和政策指导的大背景下 发生的。
如何科学引导“逆城市化”?
1.改革现有土地制度
国内外逆城市化现象差异
1.逆城市化出现的范围不同
发达国家的逆城市化现象是在全国范围内同时进行的而中国的逆 城市化现象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只出现在城市化水平较高、经济 比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 2.现阶段城市化发展水平不同 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时,城市化进程已经进入第三阶段, 城市化水平已达到 70%左右。但现中国的城市化率仅50%左右, 存在很大差距。
3.经济结构变化,产业布局调整
近年来,各地调整产业布局,发展低污染低耗能的新兴产业和劳 动密集型产业,在郊区新建工厂或开发园区,带动一部分城市人 口迁往农村,形成城市人口外流。
4.城市环境恶化,“城市病”严重
生活在城市中的市民开始厌倦城市拥挤、恶劣的生活环境,开始 迁往乡村生活,享受乡村舒适的生活环境。
逃离“北上广”现象的产生 江西省出现城乡之间“双向流动”的特殊现象 珠三角地区要求户口非转农人数逐渐增多 浙江省“农转非”人数从 04 年57.7万人降到09 年18.9 万人 。。。。。。
何谓逆城市化?
“逆城市化”的概念是美国地理学家波恩在1976年首次提 出的,用以描述发达国家进入城市化进程的第三个阶段城 市内部环境恶化,人口重心发生变化,城市人口向乡村和 小城镇回流的现象。其主要特征是大城市人口停止增长甚 至减少。逆城市化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城市功 能自我优化、减轻空间压力的内在要求和必然冲动。
城市化的必然趋势——逆城市化
城市化的必然趋势——逆城市化城市化的必然趋势——“逆城市化”摘要:城市化从19世纪工业革命发展到今天,已初具规模,无疑是20世纪对人类社会产生最大影响的社会过程。
并且,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人口源源不断涌入城市,从而引发经济因素在城市的高度集中。
这就使得大城市及特大城市对劳动力的吸纳过渡饱和,城市病纷繁杂乱,城市体系趋于极不稳定的凌乱状态,其脚步自动会放慢。
当城市的发展背离最初人们对他的需求和设想时,“逆城市化”便成了必不可挡的趋势。
关键词:逆城市化城市化离心化中心化城市的独特魅力在于发达的资讯,活跃的文化,较多的创业发展机会,便捷的生活,完善的社会保障等。
但是,在城市发展中,由于人口增多,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城市病”日益突出,加之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性息技术的发展,随着以高速公路和高铁为代表的现代交通技术的发展,随着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城乡生活质量的差异正在缩小,城市的独特魅力在减弱,倒是农村清新的空气和宁静的居住环境成为人们更加的选择。
并且,城市“房子”、“车子”、“票子”三座大山的压力,让城市的向心力消减,城市社会人口重心开始变化,城市人口向郊区甚至是农村流动。
让城市化的拐点提前到来。
事实上,早在1973年,美国学者布莱恩贝利在其著作《比较城市化》中就阐述道“工业化大都市聚集的原因是各类专业人士相互联系。
这种联系是十分频繁的,而聚集将降低他们的交通和沟通成本。
但距离的减少意味着密度的增加,交通堵塞,昂贵的房租以及个人隐私的丧失等问题的出现。
”①事实上,最近科技的发展都立足于降低居住密度以及聚居成本。
现代交通以及信息工具的发展使得每一代人可以居住的更远并能获得遥远地方的信息。
分散化以及总密度的降低已经成为最主要的空间过程。
因而,所谓“逆城市化”,是对人口主要从大城市和主要的大都市区向小的都市区甚至非都市区迁移的这种分散过程的概括。
这一概念最早是由英国学者霍华德于1898年在其专著《明天的田园城市》中提出,这一过程首先于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得以证实,并在其他市场社会,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得以验证。
城市化过程中的逆城市化回归研究
逆城市化回归是当今世界发达国家近半个世纪以来开始出现的普遍现象,它对世界各国的城市化发展都具有借鉴和影响作用。
尽管逆城市化回归过程就目前的程度而言还没有完全展开,其发展结果也有很多不确定性,人们对这一现象的研究多还停留于表述、证明现象存在及观察其趋势的阶段,我们目前也许不一定能把握逆城市化的全部发展,但既然客观现象已表明它是城市化发展总过程的一个阶段,其发展逻辑必定与城市化的总体发展逻辑有一定的相通之处,因此,我们完全有可能根据城市化的总的发展规律对逆城市化回归过程作出理性分析和判断。
一、逆城市化的要素跳出过程逆城市化的过程首先表现为个别要素跳出城市。
如果说城市化过程主要是由经济利益拉动发生的话,那么逆城市化过程则更多地是由于社会自然效益(或福利效益)拉动形成的。
与经济效益的拉动相比,社会自然效益对社会要素的拉动速度要缓慢得多。
因此城市化过程则更多地表现为一个相对和缓的、稳定的回归过程。
在社会总体构成要素中,尤其在人群中,最先能够放弃城市经济效益而追求农村社会自然效益的,往往是有着较高经济收入水平的人群。
对他们来讲,经济收入的进一步增长已经出现了福利总效用的递减,而社会自然效益的增加能够更多地满足他们对福利总效用的追求。
因此,乡村明净的天空、清新的空气等田野风光对有钱人有着更大的吸引力。
随着高收入人群离开城市,会带走一部分最有价值的城市市场。
高收入人群中所包含的超过社会平均生活必需品之外的奢侈品消费市场历来是最有价值、能创造较高利润、代表未来技术和市场发展趋势、最具开发潜力和发展后劲的市场。
高收入者消费的奢侈品容易成为社会消费追求的目标,进而逐步成为社会生活的广泛必需品。
在高收入人群离开城市以后,有价值的市场会继高收入人群之后进入农村。
新的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进入农村,会引导高质量的资源和劳动力要素进入农村,在农村新产业的发展中,将形成资源及劳动力择优机制,引导高效资源和劳动力向农村移动。
随着产业、资源、劳动力在农村的结合,将导致农村建筑的改变,文化生活方式的改变,从而使农村有了更多的城市的性质,出现农村全面发展的景象。
城市化进程中逆城市化现象发展规律研究
城市化进程中逆城市化现象发展规律研究【摘要】本文试图通过对城市化进程中逆城市化现象发展规律的研究,为我国城市化发展提供一些有利的依据。
城市化水平是国家经济增长的一种表现,为了更好地推进城市化进程,我们必须对城市化进程的规律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这个对建设和谐、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城市化进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城市化;逆城市化;发展;城市化进程【abstract 】this paper attempts to urbanization in the counter urbanization phenomenon law of development of the research, to provide some beneficial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in our country the basis. The urbanization level is the national economic growth of a kind of expression, in order to better promote urbanization process, we must to urbanization process of the law have a clear idea of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and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ist urbanization process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key words 】urbanization; The counter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Urbanization process在工业化的不断推进下,近现代城市迅速发展,使各国城市化进程在世界范围内快速的前进,城市化水平成为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村 , 这 一过 程 中 , 些 农 村 户 籍 “ 转 非 ” , 在 一 农 了
但 更 多 的城 中村 农 民却 不愿 意将 农 村户 口转 为城 镇居 民户 口。 贵州省 安顺 市西 秀 区管元 村 , 如 是一 个 典 型 的失 地城 中村 ,但 目前该 村 村 民却 大 多为 农 村 户 口。这种 现象 在我 省较 为多 见 。据 了解 , 贵
阳市 白云 区都 拉 乡所 属 黑石 头村 和艳 山红 镇 程关
村 , “ 改居” 是 村 的试 点 , 当地 约有 3 o  ̄ 民 , o o  ̄ 全都
表示 了不愿 转为城 镇户 口的想 法 。 据 了解 ,村 民不 愿转 为城 镇 户 口的原 因主要
有 几个 方面 :
排, 如果保持不变 , 他们的补贴如何支付。
程 中, 国家 出台了各项支农 惠农政策 , 例如 : 粮食 直补 、 农机具补贴 、 母猪繁殖补贴 大棚草莓种植
一
、
本 文 中“ 逆城 镇 化” 词 的含意 一
相关 统计 数据 表 明 , 我 国东 部 发达 地 区 , 在 几 年前 就开始 出现“ 逆城 镇 化” 象 。以浙江省 为 例 , 现
些 村 落相 继被 划 人城 市规 划 、 建设 范 闱 , 为城 变
“ 转 非 ”数 量 从 20 年 的5 .万 人 降 到 去 年 的 农 04 77 1.万人 , 幅达 6%。有文 章 和媒体 称 :不 愿 意 8 9 降 7 “
部 地 区 , 些 城市并 不 发达 、 镇化 率 并不 高 的地 一 城
(第1 ) 0年 3 总 3期豳 21第 期 “ , 人 村 后 不但 干部 的补 贴 减 少 ,超 出7 以外 的其 他 村 干部 的工 作 如何 安 人
{{}t N ¨ 1 AN( D A{ , ) 1 1
( ) 城 务 工农 民不 愿 转 为城 镇 户 口 , 至 二 进 甚
一
些农 民将 其 已“ 转非 ” 户 口又转 回农村 的
1 受 不 到支 农 惠农 政 策 。在 新农 村 建设 过 . 享
近期 , 广东 举行 的“ 市化进 程 中 的金融 转 在 城 型 与经 济发 展 ” 术研 讨会 上 , 学 中国社 科 院专家 介 绍 , 据 近 期针对 农 民工 的大 型调 查显 示 , 根 八成 农 民工不 愿放 弃承 包地 转 为非农 户 口。这方 面 的原 因较 为复 杂 。
污染 、 资源 紧缺 、 水 房价 飙 升等 原 因 , 离开 城市 , 将
生 产 或生 活地 搬 到远 离城 市 的郊 区 和农村 。本 文 认 为 ,这种 离 开并 没有 改 变其 主体 的社会 经 济身
种现 象 ,就是 有 相 当一部 分原 农业 户籍 的人 不 愿 意转 为城 镇户 口 ,还有 部 分城 镇户 籍 的人 想 转 为 农 业 户 口。本 文将 其称 之 为 “ 逆城 镇化 ” 现象 。当
区所 属清 溪办 事 处花 溪村 近期 有 20 余 名村 民全 70 体 不愿 将户 口“ 转非 ” 农 。
目前 , 也有 一 些 网络 文 章 将 “ 城 镇 化 ” 词 逆 一 的含 意表述 为 : 一些 城 市人 口因为 交通 拥堵 、 环境
议》 出, 指 要创 新 城 镇 管 理 体 制 和 丁作 机 制 …… ,
前 ,这 一 现象 在经 济社 会 发展 较快 的东部 沿 海地 区较 为突 出 , 贵 州省 内一 些 大城 市也 已所 表 现 。 在 我 省 在 “ 二 ・ ” 间 要重 点 实 施 工 业 强 省 和城 十 五 期 镇 化带 动 战略 , 随着 经济 社 会 的发展 , 一 现 象将 这 有 逐步 扩大 的趋 势 ,我 们应 对此 应 引起 足 够 的重 视, 提早 预防 , 以保证 “ 大 战略 ” 两 的顺利 推进 。
生活 的地 域 已经 城镇 化 ,或 已经 具 有转 为城 镇 居 民户 籍条 件 的农 业人 口 ,不 愿意 将 户 口转 为城 镇 户 口的现 象 。二 是指 城镇 人 口主 动放 弃 原有 的城
镇 户籍 , 申请 转 为农村 户 籍 的现象 。
二 、 逆 城镇 化” “ 的表现 形式 及原 因分 析 ( ) 中村 农 民不 愿转 为城 市居 民户 1 一 城 : 2 近年 来 , 随着城 镇 化 的不断 推进 , 市 周边 的 城
即F 冷坛
‘‘
逆 城 镇 化 ” 象 探 析 现
盛英斌
《 中共 贵州 省 委关 于 制定 贵州 省 国民经 济 和
社 会发 展第 十二 个 五年 规 划 的建 议 》 明确 提 出要 大 力 实 施 T 业 强 省 和 城 镇 化 带 动 两 大 战 略 , 建 《
方 也 出现 了农 民不愿 意进 城 落 户 ,城 镇 居 民想 方 设 法 把 户 口迁 到农 村 的现 象 。贵 州省 贵 阳市 花 溪
一
份 , 是个 人或 部 分人 生 活 的空间 离开 了城 市 , 只 不 是 “ ”而是 “ ” 将 自己的生 产和 生活 资料 由城 逆 ‘ , 离 。
镇搬 到农 村 , 甚至还 有 助于政 府 推进城 镇 建设 。 本
文所 用 的 “ 城镇 化 ” 词 , 括 两层 含 意 , 是 指 逆 一 包 一
把符合落户条件 的农业转移人 口逐步转为城镇居
民人 口作 为 推进 城镇 化 的重 要任 务 ,加 强 和改 进 大城 市 人 口管 理 ,放 开 中小 城市 和 小城 镇 户籍 限 制 , 快农 业人 口向城镇 转移 。 加 但是 , 在全 国各地 推进 城镇 化 的 进程 中 , 一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