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两章一课一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子两章》一课一练
适用年级:九年级建议时长:0分钟试卷总分:16.0分
一、单选类
1.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0分)(单选)
A.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中,孟子认为“战必胜”的必要条件是“得道”。

B.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集中反映了孟子“仁政”、“法治”的思想。

C.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的磨炼。

D.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在阐述的思路上,从个人说到国家,这样使文章的论述层次显得很清楚。

2.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0分)(单选)
A.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中,孟子认为“战必胜”的必要条件是“得道”。

B.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集中反映了孟子“仁政”、“法治”的思想。

C.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的磨炼。

D.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在阐述的思路上,从个人说到国家,这样使文章的论述层次显得很清楚。

3.孟子说:“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

”“战必胜”的原因是()(0.0分)(单选)
A. 使人民定居下来,不迁移到别处去。

B. 依靠强大的国防力量和险要的地势。

C. 实施仁政,取得人民的拥护、支持。

D. 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4.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0.0分)(单选)
A. 困于心衡于虑
B.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C. 行拂乱其所为
D. 入则无法家拂士
二、填空类
1.古今异义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今义:军人,军队。

古义:____ (1.0分)
2.一词多义
三里之城:助词,的
寡助之至:____
亲戚畔之:代词,他(1.0分)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说明一个国家走向衰败灭亡的原因的句子是:
____,____。

(2.0分)
4.孟子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之间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

(2.0分)
5.句子翻译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____ (1.0分)
6.句子翻译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____ (1.0分)
三、综合类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太宗论盗
上①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止,上哂②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③身,故不暇顾廉耻耳。

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④,路不拾遗,外户⑤不闭,商旅野宿焉。

注:①上:唐太宗。

②哂(shěn):讥笑。

③切:逼迫。

④平:太平。

⑤户:大门。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或请重法以禁止 ____
朕当去奢省费 ____
轻徭薄赋 ____
安用重法邪 ____(4.0分)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两个词语。

路不拾遗
商旅野宿(0.0分)
(3).短文中唐太宗认为“止盗”应采取什么措施?(0.0分)
(4).从选文中可以看出,作为国君,唐太宗做到了“()”。

(用《岳阳楼记》中的语句回答。

)(0.0分)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0.0分)(单选)
A.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区域、地域。

B.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

C.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被选拔,被起用。

D. 必先苦其心志苦:使……受苦。

(2).下列四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0.0分)(单选)
A. 以
B. 之
C. 于
D. 而
(3).选出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0.0分)(单选)
A.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作者强调了在治理国家中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B.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中心论点。

C. 遭腐刑而著《史记》的司马迁、幼年丧父发奋读书的欧阳修、身残志坚的张海迪等三人的故事不能证明“生于忧患”的道理。

D.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炼,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

(4).下面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0.0分)(单选)
A. 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

B. 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

C. 文章在阐述的思路上,先从国家再说到个人,这样使文章论述层次显得很清楚。

D. 本文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逆境能成才”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阐述的观点,它表明了人才要在困境中造就的道理。

那么“顺境也能成才吗”?这是许多学生可能产生的一个疑问。

对此,请联系历史或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作简要分析。

(0.0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