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划复习题

合集下载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题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题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什么?A. 经济增长B. 环境保护C. 社会稳定D. 资源开发2. 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作用不包括以下哪项?A. 预测环境影响B. 制定环境保护措施C. 提供决策支持D. 增加企业成本3. 环境规划中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以下哪些?A. SWOT分析B. 风险评估C. 成本效益分析D. 所有以上4. 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项?A. 预防为主B. 污染者付费C. 谁受益谁负责D. 无限制开发5.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是什么?A. 经济增长B. 社会公平C. 环境保护D. 资源的可持续利用6.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哪个环节最为关键?A. 规划制定B. 规划实施C. 规划评估D. 规划监督7. 环境规划与管理中,公众参与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A. 提高规划的透明度B. 增强公众的环境意识C. 促进决策的民主化D. 所有以上8.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哪些?A. 环境法B. 土地法C. 城市规划法D. 所有以上9. 环境规划与管理中的环境监测主要监测哪些内容?A. 大气污染B. 水污染C. 土壤污染D. 所有以上10.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什么?A. 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B. 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C. 提高社会福利水平D.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哪些?A. 制定环境保护政策B. 实施环境影响评价C. 监督环境法规的执行D. 进行环境教育和宣传2. 环境规划与管理中的环境影响评价包括哪些阶段?A. 初步评价B. 详细评价C. 后评价D. 所有以上3. 环境规划与管理中,环境质量标准的作用包括哪些?A. 指导环境监测B. 制定环境保护目标C. 评价环境影响D. 制定环境法规4. 环境规划与管理中的环境风险评估主要评估哪些方面?A. 污染风险B. 生态风险C. 健康风险D. 社会风险5. 环境规划与管理中的公众参与方式包括哪些?A. 公众咨询B. 公众听证C. 公众调查D. 所有以上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环境规划与管理的重要性。

环境规划复习

环境规划复习

一,环境污染有害物质或是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迁移,扩散,转化,使环境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其中引起环境污染的物质或因子称环境污染物。

二,环境干扰人类活动所排出的能量进入环境,达到一定的程度,长生对人类不良影响的现象,就是环境干扰。

区别:环境干扰的治理很快,只要停止排出能量,干扰就会立即消失。

相反环境污染形成和治理过程都较漫长。

三,环境问题发展的特征1.全球性2.两极性3.长期性4.复杂性5.解决的一致性四,环境规划的概念(必考)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与空间的合理安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行环境目标管理的基本依据,是规划管理者对一定时期内的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所做出的具体规定,是一种带有指令性的环境保护方案,其目的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环境,是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

五,环境规划基本原则(必考)1 以生态理论和经济规律为依据,正确处理建设与保护的辩证关系2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思想为指导原则3 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原则4 实事求是,恰当的确定目标要求5 坚持以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6 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7 强化环境管理的原则六,环境规划的类型(1)按规划的层次划分:区域宏观环境规划、区域专项环境规划以及宏观环境规划。

(2)按照环境组成要素规划:大气污染控制规划,水污染控制规划,固体废物污染控制规划,噪声污染控制规划。

(3)按环境与经济辩证关系划分按性质规划:经济制约型规划、协调型的环境规划以及制约型的环境规划七,环境规划的作用(必考,4分)(1)环境规划是试试环境保护策略的重要手段。

(2)环境规划是协调经济社会业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

(3)环境规划是各级政府和保护部门,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实施有效管理的基本依据。

(4)环境规划是改善环境质量,防止生态破坏的重要措施。

环境规划学期末复习

环境规划学期末复习

第一章1.环境规划的概念环境规划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作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2.环境规划的功能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行为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3、环境规划的类型1.按规划期划分a.长远环境规划(>10年)b.中期环境规划(5-10年)c.年度环境保护计划2.按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划分a.经济制约型b.协调型c.环境制约型3.按环境要素划分a.大气污染控制规划b.水污染控制规划c.固体废物污染控制规划d.噪声污染控制规划4.按行政区划和管理层次划分a.国家、省(区)、部门、县区、农村、自然保护区、城市、重点污染源(企业)等5.按性质划分a.生态规划b.污染综合防治规划c.专题规划(如自然保护区规划)d.环境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第二章1、环境容量(environmental capacity)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不受危害的前提下,某一地区的某一环境要素中某种污染物的最大容纳量。

基本环境容量(绝对容量)某一环境所能容纳某种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环境标准值-环境背景值变动环境容量(年容量)某一环境在污染物的积累浓度不超过环境标准规定的最大容许值的情况下,每年所能容纳的某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年净化率×绝对容量例如,某地土壤中镉的背景值为0.1ppm,农田土壤标准规定的镉的最大容许值为1ppm,农田对镉的年净化率为20%。

该地土壤镉的绝对容量则为0.9ppm,年容量为0.18ppm2、环境承载力(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某一环境状态和结构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发展有害变化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阈值。

环境综合知识题

环境综合知识题

环境综合知识题
环境综合知识题是一个考察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知识的测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环境综合知识题及其答案:
1.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求而不损害后代能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它强调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平衡,以确保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可
持续性。

2. 什么是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体和其所处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
的一系列生态学单位。

它包括生物多样性、生态过程和生态系统服务。

3. 什么是碳足迹?
碳足迹是指个人、组织或国家在特定时间段内产生的温室气体
排放总量。

它用于衡量某个实体对气候变化的贡献。

4. 什么是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是指可以在相对短时间内得到再生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和生物能。

5. 什么是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是指在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尽量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室内环境质量的建筑。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环境综合知识题及其答案,希望对您的研究有所帮助。

参考资料:。

(环境管理)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题

(环境管理)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人类思想深处的不正确自然观和(A)A.人——地关系观B.价值观C.消费观D.科学观2.环境管理思想与方法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其中第三个阶段管理手段是(D)A.经济刺激B.污染治理C.环境评价D.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3.环境在自然力作用下消纳污染和产生出自然资源的总过程称为(C)A.物质生产B.自然净化C.环境生产D.资源再生4.制订环境质量标准的首要原则是(B)A.考虑环境效益B.保障人体健康C.保障经济发展D.保障可持续发展5.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是转变人类社会的一系列基本观念和调整人类社会的(D)A.状态B.思想C.生活方式D.行为6.在环境管理手段中,行政手段具有(D)A.强制性B.权威性C.规范性D.①、②和③7.我国环境审计的主体是(D)A.国家审计机关B.社会审计机构C.国际审计机构D.①、②8.清洁生产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首次提出的年份是(B)A.1972B.1989C.1992D.20009.俄罗斯环境规划的突出特点是(C)A.保护人体健康重于经济发展B.环境规划中的防治重点突出C.属于协调型环境规划D.将“标准”作为基本的规划目标和规划手段10.下列不是按性质划分的环境规划类型是(A)A.环境制约型规划B.生态规划C.污染综合防治规划D.自然保护规划11.下列不是按环境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分的环境规划类型是(D)A.经济制约型B.协调型C.环境制约型D.自然保护规划12.下列不属于日本环境规划特点的是(C)A.保护人体健康重于经济发展B.环境规划中的防治重点突出C.属于协调型环境规划D.将“标准”作为基本的规划目标和规划手段。

13.下列不属于复合生态系统功能的是:(B)A.生产B.能量流动C.还原D.信息传递14.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人地系统遵循熵方程:dS=dSi+dSe下列属于环境系统严重恶化的熵变类型是(B)A.dS<0B.dS>0C.dS=0D.dS不确定15.大气环境功能区划中特定工业区执行的大气质量标准是:(C)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16.地表水域环境功能区划中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执行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是:(D)A.I类B.II类C.III类D.W类E.V类17.噪声功能区划中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是:(B)A.0类B.1类C.2类D.3类E.4类18.决策问题结构良好,可用数学模型刻画;有明确的目标和判断准则;可借助计算机处理的决策属于:(A)D1994 )B 《国家环境保护七五年计划》 D 《国家环境保护九五年计划》 A .结构化决策B .非结构化决策C .半结构化决策D .非程序化决策19. 处理解决多阶段最优化问题的数学方法为(B )A .非线性规划B .动态规划C .线性规划D .多目标规划20. 目标函数或约束条件中,至少存在一个决策变量为非线性函数的规划属于(A )A .非线性规划B .动态规划C .线性规划D .多目标规划21. 风廓线是指(C )。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题及答案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题及答案

《环境规划与管理》考试复习提纲——1/2/3/4/8章(LL部分)1.环境管理的里程碑事件a)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发表《寂静的春天》,该书通过对污染物迁移、变化特别是滥用杀虫剂DDT后果的描写,向人们阐述了海洋、天空、河流、土壤、动物、植物和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

b)1972年,罗马俱乐部公布《增长的极限》研究报告,分析了世界人口、工业发展、污染、粮食生产和资源消耗五种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认为以当时的人口与工业增长发展下去,世界将面临“崩溃”,解决问题的方法是限制增长即“零增长”。

c)1972年6月,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会议,这是第一个关于环境问题的世界性会议。

该会议通过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文件,《宣言》将会议形成的共同看法和制定的共同原则加以总结,提出了7个共同观点和26项共同原则,初步构筑起环境规划与管理思想和理论的总体框架。

d)1974年,在墨西哥,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联合召开的资源利用、环境与发展战略方针专题讨论会上形成了三点共识:①全人类的一切基本需要应得到满足;②要发展以满足需要,但又不能超出生物圈的容许极限;③协调这两个目标的方法即环境管理。

e)1983年第38届联大通过决议,成立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or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简称 WCED)。

次年,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Gro Harlem Brundtland)出任该委员会主席,并以“持续发展”为纲领,制定“全球的变革日程”。

f)1987年,第42届联合国大会通过《我们共同的未来》(Our Common Future)报告,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并给出了如下定义,“人类有能力使发展持续下去,也能保证使之满足当前的需要,而不危及下一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

《生态环境规划》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生态环境规划》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生态环境规划复习题(课程代码272342)一、名词解释1.环境规划2.环境系统3.环境容量4.环境承载力5.环境承载量6.环境评价7.环境预测8.水污染控制系统9.水污染控制单元10.水环境容量11.清洁生产12.人为大气污染源13.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14.土地利用15.土地利用规划16.固体废弃物17.工业固体废物18.容量总量控制19.生态修复20.生态城市21.循环经济22.乡镇环境规划23.生态城市费用最小分配原则24. A-P值法25.噪声26.酸雨二、填空题1.环境规划的研究对象是这一大复合生态系统,它可能指整个国家,也可能指一个区域。

2.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包括,,,,,,,。

3.环境系统的组成要素有各种大气组成物质、、、以及人类生存所处的近地空间与各种人工构筑我。

4.我国环境总量控制可分为、、三类。

5.复合生态系统的功能可归纳为、、、。

6.环境规划指标的类型主要有、、、以及。

7.环境评价的主要内容有、、。

8.环境预测的主要内容、、、、。

9.大气污染预测包括、。

10.水污染预测包括、。

11. 大气环境规划的内容有、、、、、。

12.大气环境规划的类型有、。

13.大气环境功能区划的步骤分为:、、、、。

14.土地利用规划按时间期限可分为、和。

15.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方法包括、、和。

16.固体废物管理规划的具体步骤、、和。

17.生态城市的内涵表现在、、、。

18.环境规划的类型按规划期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年度环境保护计划。

19.我国环境规划的发展历程大体上可分为4个阶段,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应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等方法。

《环境规划》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环境规划》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环境规划》考试复习题及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环境规划P1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生态、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控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作出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

2.目标纲要法P23将资源,重大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综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使之成为综合发展的纲要。

既能充分利用科学技术生成果发展生产,又维持生态平衡,保证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

3.可持续发展P1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这一永续利用、持续发展的思想。

4.环境预审制度P35根据国家的环境保护产业政策、行业政策、技术政策、规划布局和建设项目的生产工艺,在项目立项阶段进行审批的一项政策法规型管理制度。

二.填空题1.环境规划的任务是解决和协调国名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以期科学的规划(或调整)经济发展的规模和结构,恢复和协调各个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促使人类生态系统向更高级、更科学、更合理的方向发展。

P112.按规划期划分,可以把环境规划分为长远环境规划、中期环境规划、年度环境保护计划。

P143.按环境要素划分,可以把环境规划分为大气污染控制规划、水污染控制规划、固体废物污染控制规划、噪声污染控制规划等。

P154.我国环境管理的“老三项”制度是、、。

5.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从而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P56.环境规划的实质是一种克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的科学决策活动。

P2三.判断题1.环境规划的目的是调控人类自身的活动,减少污染,防治资源破坏,从而保护环境(√)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是鼓励经济增长,但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3.长远环境规划一般跨越时间是5-10年。

(×)长远10年,中期5-10 P144.1979年9月,五届人大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

环境规划与管理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专升本

环境规划与管理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专升本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环境(环境的工作定义)2.环境预测3.“三同时”制度4.环境规划5. 环境管理6.环境预测7.环境标准8.“三同时”制度9 .环境规划二、填空1.环境管理的任务是、。

环境管理的对象是。

2.环境管理的基本职能包括、、、、五项。

3.环境管理的原则是、。

4.特尔斐法具有、、等特点,其结果处理与表达方式有、、、几种。

5.决策系统由、、三大要素构成。

4.环境规划指标类型、、、几种。

5.环境管理的任务是、。

6.环境管理的手段为、、、、和。

7.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包括环境方针、、、、等5部分。

8.特尔斐法具有、、等特点,其结果处理与表达方式有、、、几种。

9.决策系统由、、三大要素构成。

10.环境规划指标类型、、、几种。

三、简答题1.请对下述案例进行简要分析[案情]华北制药集团公司(简称“华药”集团)下属的华胜制药有限公司(简称华胜公司)、新维制药有限公司(简称新维公司)、维尔康制药有限公司(简称维尔康公司)以及康欣制药有限公司(简称康欣公司)、华北制药有限公司(简称华北公司)均存在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其中华胜公司一期工程年产400吨硫酸链霉素项目和新维公司年产4000吨维生素C项目,均在污水处理设施未建成的情况下,擅自于1996年9月投入生产;维尔康公司年产1 000吨维生素C项目,在污水处理设施未建成的情况下,擅自于1994年7月投入试运行。

根据河北省环境保护局的调查,“华药”集团共被查出7个项目违反了“三同时”制度,华胜公司排放污水主要污染物COD、悬浮物均严重超标,污水排入汪洋沟,使两岸群众深受其害。

建于市区的青霉素工程、淀粉技改工程、威可达公司、维尔康公司、新维公司等,或未建污水处理设施,或不能正常运行,致使每天10万余吨的污水最终排入横贯市区的东明渠。

河北省环境保护局据此于1997年7月8日对“华药”集团做出罚款、限期治理与验收,若污水处理设施逾期验收不合格,将依法责令其停产治理的处罚。

环境规划复习重点计算题.docx

环境规划复习重点计算题.docx

1>确定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钢铁行业水污染物排放二级标准GB 13456-2012)废水排放口监测数据排水口废水排放量/t・a"污染物排放浓度/mg-L1悬浮物COD挥发酚氧化物石油类硫化物11801812771000.0580.086 6.10.46 29286438191580.0310.016 6.00.35 314664073390.0210.003 5.50.19 466737001961070.0420.037 5.20.15根据GB 13456-2012各污染物排放标准如下:污染物悬浮物COD 挥发酚氤化物石油类硫化物排放标准/mg^L150 60 0.5 0.5 5 —根据公式GiC77p n =-^-xQ. =—xl801812 = 2774790.48 t/aC。

]50^xl801812 = 209010.192t/a同理,计算得到下表排水口Pij悬浮物COD 挥发酚氤化物石油类硫化物1 2774790.48 3003020.00 209010.19 309911.66 2198210.64 —2 35474193.16 8976890.07 575759.16 297166.02 11143725.60 —3 214094.40 95316.00 6158.88 879.84 161304.004 26160904.00 11901431.67 560590.80 493853.80 6940648.00 —P总111497858.36= ^xl801812 = 3003020t/a根据表格可知:对于污染源K2〉K4>K1>K3,所以主要污染源为第2污染源;对于污染物K1>K2>K5>K3>K4,所以主耍污染物为悬浮物。

2、某水域经五次监测溶解氧的浓度:5.6mg/L, 6.1mg/L, 4.5mg/L, 4.8mg/L, 5.8mg/L,用内梅罗法计算溶解氧的统计浓度值是4・95mg/LPn亦=4.5加g/厶(由于溶解氧越高,水体越干净,因此选择溶解氧最低值作为Pn和)(5・6 + 6・1 + 4・5 + 4・8 + 5・8)徳/厶=5.36卿/厶方法一: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选用溶解氧第II类标准5. = 6mg / L导专“75max5 晋二晋= 0.8931内=J«nJ2+(U)2 = J0.8932; 0.752 = ° 825p内=1内xSj = 0.825 x 6加g IL- 4.9 5 mg / L即:溶解氧的统计浓度为4.95mg / L方法二卩内=(竝J+(几_w_ LxD408 50x5000t / m 2 • d408X1X106 50x5000x24x3600g / m 2 •s = 0.0189g / m 2c = c° +QLuH0.0189x50 >2x750 )= 0.0116m 5 / L3、试按下表给定的数据计算某处的大气质量指数,分别采用单因子环境质量指 数,均值型,加评价因子 飘尘so 2NO X CO 日均浓度/mg*m 30.22 0.32 0.13 5.20 评价标准 0.25 0.25 0.15 6.70 计权系数0.20.50.2 0.1飘尘2豊嚨加(2)均值型综合质量指数:1 "1/均=—工厶=—(0.88 + 1.28 + 0.87 + 0.78) = 0.9525ni=\ 4 (3)加权型综合质量指数:/=£ 比厶=0.2x0.88 + 0.5x1.28 + 0.2x0.87 + 0」x0.78 = 1.068 /=! (4)内梅罗多因子环境质量指数:G = I 均=0.9525= 1.1284、已知某工业位于一山谷地区,计算的混合高度h=750m,该地区长50m,宽 5km,上风向风速为2m/s, SO2的本地浓度为0.011mg/L o 该地区建成后的计划 燃煤量为8000t/d,煤的含硫量约为3%, SO?的转化率为85%,试用单箱模型估 计该地区的S02浓度。

(环境管理)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题

(环境管理)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人类思想深处的不正确自然观和(A)A.人——地关系观 B.价值观C.消费观D.科学观2.环境管理思想与方法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其中第三个阶段管理手段是(D)A.经济刺激B.污染治理C.环境评价D.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3.环境在自然力作用下消纳污染和产生出自然资源的总过程称为(C)A.物质生产B.自然净化C.环境生产D.资源再生4.制订环境质量标准的首要原则是(B )A.考虑环境效益B.保障人体健康C.保障经济发展D.保障可持续发展5.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是转变人类社会的一系列基本观念和调整人类社会的(D)A.状态B.思想C.生活方式D.行为6.在环境管理手段中,行政手段具有(D)A.强制性B.权威性C.规范性D.①、②和③7.我国环境审计的主体是(D)A.国家审计机关B.社会审计机构C.国际审计机构D.①、②8.清洁生产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首次提出的年份是(B)A.1972 B.1989 C.1992 D.20009.俄罗斯环境规划的突出特点是(C)A.保护人体健康重于经济发展B.环境规划中的防治重点突出C.属于协调型环境规划D.将“标准”作为基本的规划目标和规划手段10.下列不是按性质划分的环境规划类型是(A)A.环境制约型规划B.生态规划C.污染综合防治规划D.自然保护规划11.下列不是按环境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分的环境规划类型是(D )A.经济制约型B.协调型C.环境制约型D.自然保护规划12. 下列不属于日本环境规划特点的是(C )A.保护人体健康重于经济发展B.环境规划中的防治重点突出C.属于协调型环境规划D.将“标准”作为基本的规划目标和规划手段。

13.下列不属于复合生态系统功能的是:(B )A.生产B.能量流动C.还原D.信息传递14.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人地系统遵循熵方程:dS=dSi+ dSe 下列属于环境系统严重恶化的熵变类型是(B )A.dS<0 B.dS>0 C.dS=0 D.dS不确定15.大气环境功能区划中特定工业区执行的大气质量标准是:(C )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16.地表水域环境功能区划中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执行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是:(D )A.Ⅰ类B.Ⅱ类C.Ⅲ类D.Ⅳ类E.Ⅴ类17.噪声功能区划中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是:(B)A.0类B.1类C.2类D.3类E.4类18. 决策问题结构良好,可用数学模型刻画;有明确的目标和判断准则;可借助计算机处理的决策属于:(A)A.结构化决策B.非结构化决策C.半结构化决策D.非程序化决策19.处理解决多阶段最优化问题的数学方法为(B)A.非线性规划B.动态规划C.线性规划D.多目标规划20.目标函数或约束条件中,至少存在一个决策变量为非线性函数的规划属于(A)A.非线性规划B.动态规划C.线性规划D.多目标规划21.风廓线是指( C )。

环境规划学期末复习题库

环境规划学期末复习题库

环境规划学期末复习题库环境规划学期末复习题库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的加速,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环境规划成为一门重要的学科。

环境规划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策略来管理和保护环境资源,以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在环境规划学科中,有一些重要的概念和理论需要我们深入了解和掌握。

以下是一些环境规划学期末复习题,希望能帮助大家回顾和巩固相关知识。

1. 什么是环境规划?它的核心目标是什么?环境规划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策略来管理和保护环境资源,以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其核心目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即满足当前需求而不损害未来世代的需求。

2. 环境规划的基本原则有哪些?环境规划的基本原则包括可持续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公众参与原则、预防原则和合理利用原则。

可持续性原则强调满足当前需求而不损害未来世代的需求;综合性原则强调综合考虑环境、经济和社会因素;公众参与原则强调社会公众在决策过程中的参与;预防原则强调事前预防和控制环境问题;合理利用原则强调合理利用和保护环境资源。

3. 环境影响评价是什么?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政策、项目等进行环境影响的预测和评估。

其主要内容包括项目描述、环境影响的预测和评估、环境影响的监测和管理措施。

4. 请简要介绍一下城市绿地规划的重要性。

城市绿地规划是城市环境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绿地能够吸收有害气体、净化空气、调节气温、保持水源、防治水土流失等,同时也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促进身心健康。

5. 请简要介绍一下生态城市规划的原则和特点。

生态城市规划的原则包括生态原则、可持续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公众参与原则。

生态城市规划的特点是注重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追求资源的高效利用,倡导低碳、循环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提倡可持续交通和绿色建筑,强调社会公众在决策过程中的参与。

6. 请简要介绍一下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力的概念。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 学习材料 试题与参考答案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 学习材料 试题与参考答案

《环境规划与管理》参考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措施不属于末端控制模式管理手段的是(B )。

A.污水处理B.原料代替C.烟气除尘D. 脱硫脱硝2.末端控制是一种资源-产品-排放( A )系统。

A.单方向开环B. 双方向开环C. 单方向闭环D. 双方向闭环3.中国以往的环境管理政策一直是以( C )控制为核心。

A.总量B. 排量C.浓度D. 流量4.排污收费制度最早开始于(D)。

A. 美国B. 中国C. 日本D. 德国5.总量控制的真正意义是(D )。

A.源头消减B.定量管理C.末端处理D.负荷分配6.进行过程控制,实施清洁生产,采用先进工艺和设备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率,属于( B )优先度。

A.高B. 中C.低D. 普通7.循环经济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B )反馈式流程。

A. 资源-产品-排放B. 资源-产品-再生资源C. 资源-产品-排放-回收D. 资源-产品8.以下属于绿色能源的是(D )。

A.石油B.天然气C.煤D.太阳能9.我国于1994年提出了《中国21世纪议程》,将(A)列为重点项目之一。

A.清洁生产B.零排放C.预防为主D.源削减10.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关于产品设计的新概念,也称为(B)。

A.循环设计B.绿色设计C.无害设计D.资源设计11.生命周期评价起源于(B )美国中西部研究所受可口可乐公司委托。

A.1959B.1969C.1979D.198912.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环境标志是联邦德国于1978年推出的( A )。

A.蓝色天使B.环境选择C.十环标志D.白天鹅13.我国城市大气环境问题依然十分严峻,主要污染物为(C )。

A.氮氧化物B.硫氧化物C.可吸入颗粒物D.有机物14.城市环境保护实施综合决策的基础是(C )。

A.环境保护目标科学化B. 环境保护目标减量化C.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D. 环境保护目标处理制15.我国农村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影响最大的污染是(D)A.农村管理滞后B. 集约化布置C.生态系统恶化D. 农药过度使用16.环境管理本身是( B )的过程。

生态环境规划复习题

生态环境规划复习题

生态环境规划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环境规划:是指为了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开展,把“社会一经济一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刻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2、容量总量操纵:是指环境容量所准许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操纵。

3、目标总量操纵:是指依据环境目标提出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和削减量的操纵。

4、费用最小分配原那么:是以治理费用作为目标函数,以环境目标值作为约束条件,使系统的污染治理投资费用总和最小,求得各污染源的准许排放负荷。

5、污染物的环境容量: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不致受害的前提下,某一环境单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6、环境容量:环境容纳某种特定的活动或活动速率而不造成无法同意的碍事的能力。

7、环境承载力:指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阈值。

8、环境评价:是在环境调查分析的根底上,运用数学方法,对环境质量、环境碍事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述,旨在猎取各种信息、数据和资料。

这是制定规划的根底工作。

9、环境推测:在环境现状调查评价和科学实验根底上,结合经济社会开展情况,对环境的开展趋势作出科学的分析和判定。

10、复合生态系统:是由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和自然条件共同组合而成的生态功能统一体。

在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中,人类是主体,环境局部包括人的栖息劳作环境、区域生态环境及社会文化环境,它们与人类的生存和开展休戚相关,具有生产、生活、提供、接纳、操纵和缓冲功能,构成错综复杂的生态关系。

11、循环经济:确实是根基运用统筹学的理论和思维,针对整个经济运行体系,通过对产业和产品结构、地域空间和时刻布局的调整、优化、升级和转型,实现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的生态化耦合,从而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提高经济效益和质量12、环境功能区划:是依据社会经济开展需要和不同地区在环境结构、环境状态和使用功能上的差异,对区域进行的合理划分。

13、固体废物:是指人类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丢弃的固体和泥状的物质称之为固体废物,简称固废。

环境规划复习题

环境规划复习题

一、名词1、环境规划:为了协调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开展关系,将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划和地学原理,对其开展变化趋进行研究,进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造成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2、环境系统:由多个要素组成的,具有复杂结构并能依靠物质、能量、信息的输入,、输出来维持自身稳态运动的开放系统。

3、环境容量:是指人与自然环境不致受害的情况下,某个环境单元所允许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

4、环境承载量: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承载人类系统作用量。

5、环境承载力: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承载人类社会和经济的活动能力的阈值。

6、可持续开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威胁。

7、人地系统:是地球表层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开放的复杂系统。

8、复合生态系统:是社会—经济—自然是一个复合生态系统。

它是指以人为主体的社会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在特定的区域内通过协调作用而形成的复合系统。

它是人与自然相互共生的复合体系。

11、环境规划目标:是环境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对规划对象〔如国家、城市、工业区等〕未来某一阶段环境质量状况的开展方向和开展水平所做的规划。

12、环境规划指标:是直接反映环境现象以及相关的事物,并用来描述环境规划内容的总体数量和质量的特征值。

13、环境评价:是在环境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方法,对环境质量、环境影响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述。

14、环境预测:是指根据人类过去和现在掌握的信息、资料、经验和规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对未来的环境状况和环境开展趋势及其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的动态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

15、环境功能区划:它依据社会经济开展需要和不同地区在环境结构、环境状态和使用功能上的差异,对区域进行合理划分。

16、环境规划方案决策:在特定的历史阶段中,根据人类社会生存和持续开展的需求,制定一定时期的环境目标,并从各种可供选择的实施方案中,通过分析、评价、比拟,选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环境规划方案的过程。

环境规划与管理考试复习资料(可直接缩印)

环境规划与管理考试复习资料(可直接缩印)

环境规划与管理考试复习资料(可直接缩印)环境规划:环境规划是⼈类为使环境与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对⾃⾝活动和环境所做的空间和时间上的合理安排。

环境管理:即制定、执⾏、检查、和改进。

环境决策的PDCA循环。

环境⽬标: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核⼼内容,是对规划与管理对象未来某⼀阶段环境质量状况的发展⽅向和发展⽔平所做的规定。

环境质量指标:表征⾃然环境要素和⽣活环境的质量状况,⼀般以环境质量标准为基本衡量尺度。

⽔环境容量:⽔体在特定的环境⽬标下所能容纳污染物的量。

环境规划指标体系:能直接反映环境对象及有关事物,⽤来共同描述环境规划⽬标内容的数量和质量的特征值。

污染预防:采⽤各种⽅法防⽌污染物向环境系统排放的综合措施。

末端控制:是指在⽣产过程的终端或是在废弃物排放到⾃然界之前,采取⼀系列措施对其进⾏物理、化学或⽣物过程的处理,以减少排放到环境中的废物总量。

源削减:包括减少在回收利⽤、处理或处置以前进⼊废物流或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污染物的数量的活动,以及减少这些有害物质、污染物的排放对公众健康和环境危害的活动。

废物减量化:由产⽣者减少有害物的体积和毒性,其中包括削减废物产⽣的活动寄废物产⽣后进⾏回收利⽤与减少废物体积和毒性的处理处置。

循环经济:是⼀种以资源的⾼效利⽤和循环利⽤为⽬标,以“减量化、再利⽤、资源化”为原则,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使⽤为特征,按照⾃然⽣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式运⾏的经济模式。

我国环保户基本法——《中华⼈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清洁⽣产:就是对⽣产过程与产品采取整体预防的环境策略,减少或者消除它们对⼈类及环境的可能危害,同时充分满⾜⼈类需要,使社会经济效益最⼤化的⼀种⽣产模式。

环境管理体系:指全⾯管理体系的⼀个组成部分,包括制定、实施、评审和保持环境⽅针所需的组织机构、规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

它对组织其他管理,如⽣产管理、质量管理能够起到促进作⽤。

⽣命周期评价:是对⼀个产品系统的⽣命周期中输⼊、输出及其潜在环境影响的汇编和评价。

环境规划学期中考试复习资料

环境规划学期中考试复习资料

环境规划学期中考试复习资料挑选题1.环境规划是(A)的重要组成部分,起补充作用。

A国民经济与社会进展规划 B经济区划 C国土规划 D都市总体规划2. (B)的环境规划是在爱护人体健康的前提下,进展国民经济的方针的指引下举行。

A 美国 BXXXC俄罗斯D英国3.下列哪一项别是污染容纳指标(C)A.污染物排放量B.绿化状况C.污染管理投资D.污染物净化能力4.以下哪一项别属于循环经济的理论支柱(B)A.复合生态B.社会生态C.人类生态D.产业生态5.(A)的重要组成部分,起补充作用。

A国民经济与社会进展规划B经济区划 C国土规划 D都市总体规划6.环境预测的要紧依据是(D)A.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B.社会、经济进展规划的年度进展目标C.城镇进展规划D.社会经济进展规划7.(A)下列哪项是环境规划的动身点和归宿。

A环境质量指标 B经济指标 C社会指标 D生态指标8.(D)水环境容量的大小与下列哪项无关。

A水体特征 B水质目标 C污染物特性 D环境风险9.(A)啥时候环境爱护年度打算正式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进展打算体系。

A1992年 B 1993年 C 1994年 D 1995年10、( C )按环境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分环境规划的类型别包括A经济制约型 B协调型 C持续型 D环境制约型11、(B)提高或充分利用水体纳污量的办法别包括以下哪种A人工复氧 B污水稀释 C污水调节 D河流流量操纵12、(B)下面对于环境规划目标的基本要求,错误的是A具有普通进展规划目标的共性--具体(时、空)、客观、可计量B与人类社会进展目标协调C保证目标的可实施性D保证目标的先进性13、复合生态系统的功能别包括哪个?() DA、生产B、日子C、还原D、能量传递14、确定环境规划目标常用的方式() CA、定量B、定性C、半定性D、半定量15、环境规划按时刻分可分为短期、中期、长期,其中中期的年度范围为( B )。

A、3-5年B、5-10C、10-15D、15-2016、下列别属于我国总量操纵的是()BA,容量总量操纵 B系统总量操纵 C目标总量操纵 D 行业总量操纵17、产业生态学原则别包括()CA开放性B本土性C减量性D经济性18、我国的大气污染以啥为主(A)A煤烟型 B二氧化硫 C烟尘 D二氧化氮19.以下哪项别是环境规划所具有的特征(B)A.区域性 B可塑性 C.信息密集 D.综合性20.环境预测的内容别包括(A)A人口增长预测 B经济进展预测 C环境质量与污染预测 D其他预测21.生态规划的基础是(D)A资源储备量 B环境容纳量 C经济基础 D生态适宜性22.以下哪项别属于环境功能区划的依据(C)A保证功能与规划相匹配 B依据行政辖区划分功能区C依据环境承载力划分功能区D依据环境爱护的重点和特点划分功能区23.大气污染源源强预测的办法别包括(A)A有毒气体源强预测 B源强预测的普通模型C耗煤量预测 D污染物排放量预测24、复合生态系统的功能别包括哪个?() DA、生产B、日子C、还原D、能量传递25.下面别属于环境评价办法的是(D)。

《环境规划与管理》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

《环境规划与管理》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题(课程代码272331)一、选择题1.宏观环境管理的实施主体并对区域环境质量负责的是(B)。

A.环保部门B.地方政府C.行业主管部门2.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是考核(D)。

A.国家B国务院 C.环保局 D.市政府3.一般说来,三种生产的共同界面是(B)=A.自然资源B.废弃物C.商品D.环境质量4.环境管理对象是(D)。

A.自然要素B.社会关系C.企业D.人类的社会行为5.首创“三同时"制度的国家是(D)。

A.美国B.日本C.俄罗斯D.中国6.依据国家环境法律规定落实地方政府环境责任的行政管理制度是(A) oA.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B.污染限期治理C.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D.污染强制淘汰制度7.下面哪一项不是ISO 14000的审核准则?(D)。

A.ISO14001标准B.适用于组织的环境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C.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文件D.国家环保法律法规8.我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源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应当划为(C) oA.缓冲区B.实验区C.核心区D.外围保护地带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分为(C) oA.3级B.4级C.5级D.6级10.按环境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分环境规划的类型不包括(C)。

A.经济制约型B.协调型C.持续型D.环境制约型11.环境规划按时间分可分为短期、中期、长期,其中中期的年度范围为(B) oA.3-5 年B.5-10 年C.10-15 年D.15-20 年12.处理解决多阶段最优化问题的数学方法为(B)。

A非线性规划 B.动态规划 C.线性规划 D.多目标规划13.环境管理主要是针对的对象是(C)。

A.环境污染B.原生环境问题C.次生环境问题D.生态破坏14. 一般说来, 物资生产和环境生产之间的界面是(C)。

A.自然资源B.废弃物C.商品D.环境质量15.一般说来, 人口生产和物资生产之间的界面是(B) oA.自然资源B.环境质量C.商品D.废弃物16,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环境规划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预先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是政府履行环境职责的综合决策过程之一,是约束和指导政府行政行为的纲领性文件。

环境规划实质上是一项为克服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出现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而实施的科学决策活动。

2、环境规划的主要内容:前期环境保护工作评估;资源、经济、社会、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环境规划目标和指标体系的确定;规划方案的设计与优选;规划实施计划设定;规划实施与管理、反馈。

其中规划方案的设计与优化是环境规划的核心内容。

3、环境规划的类型与体系:按规划期可以分为长远环境规划、中期环境规划以及年度环境保护计划;按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分为经济制约型、协调型、环境制约型;按环境要素划分为大气污染控制规划、水污染控制规划、固体废物污染控制规划、噪声污染控制规划,还包括土地利用规划、资源利用与保护规划等;按照行政区划和管理层次可分为国家环境规划、省(区)市环境规划、部门环境规划、市(县)环境规划、农村环境规划、自然保护区环境规划、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和重点污染源(企业)污染防治规划;按性质划分为,生态规划、污染综合防治规划、自然保护规划、环境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

4、环境规划的协调与衔接战略:(1)环境总体规划与要素规划;(2)国家环境规划与区域、地方环境规划;(3)环境规划与其他部门规划;(4)时间尺度衔接过渡问题5、荷兰环境保护规划体系包括环境政策计划、要素规划和行动计划。

其中国家环境政策计划(NEPP)是荷兰环境规划体系的核心内容。

NEPP的目标是以社会变化作为主要出发点,指导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

它是一个战略框架,也是一个行动计划,NEPP每四年更新一次。

美国EPA战略规划体系的内容:战略规划、年度计划、年度绩效报告;日本国家级别的环境规划为环境基本计划,根据《环境基本法》,日本政府先后制定了3次环境基本计划,成为中短期日本环境省施政的方向性纲领。

6、环境承载力是指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阈值。

它反映了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界面特征,是研究环境与经济是否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判决据。

环境承载力的特点是时间性、区域性、主客观的结合性7、水环境容量:某水体在特定的环境目标下所能容纳污染物的量。

在理论上水环境容量是环境的自然规律参数与社会效益参数的多变量函数;它反映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规律,也满足特定功能条件下水环境对污染物的承受能力。

Ec=f( ρp,S,d,qv,qve,t)Ec——水环境容量;ρp——水体中污染物的背景浓度; S——水质标准d——距离; qv——水体流量;qve——污水排放量; t——时间在实践上,水环境容量是环境目标管理的基本依据,是水环境规划的主要环境约束条件,也是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关键参数。

容量的大小与水体特征、水质目标和污染物特性有关。

8、环境预测的内容:包括社会经济发展预测、环境容量和资源预测、环境污染预测、环境治理和投资预测以及生态环境预测5个方面。

9、环境功能区划的含义:环境功能区划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不同地区在环境结构、环境状态和使用功能上的差异,对区域进行的合理划分。

它研究各环境单元的承载力(环境容量)及环境质量的现状和发展变化趋势,揭示人类自身活动与环境及人类生活之间的关系。

10、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主要指环境规划过程中所涉及的模拟、评价、预测与决策技术方法,它们贯穿渗透在环境规划过程的许多活动环节中,是进行环境模拟、环境评价、环境预测、以及环境规划决策的重要技术支持。

主要包括系统模拟与预测技术、规划方案优化技术、决策分析方法、规划实施评估方法。

11、环境评价的对象:评价对象主要包括污染源与环境质量两大基本方面。

污染源评价:污染源评价是在污染源调查基础上进行的。

目前对各种污染排放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两种类型。

环境质量评价:从环境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要素角度看,对某一环境要素单一质量因子进行的环境质量评价,称为单因子评价;就多个环境质量因子进行的环境质量评价,称为综合质量评价。

采取环境质量指数方式,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环境要素状态进行表征评定,是环境质量评价广泛使用的最基本的方法。

12、污染负荷的计算方法:(1)对受纳水体的水质、水量分析,计算水区染物输出量;(2)对污染源进行分类、调查,对污染物的产生、迁移转化过程进行定量描述,计算污染物的产生量和输出量。

--典型方法:a国家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全国水环境容量核定技术指南》中推荐的源强系数法,调查工业污染源、城市生活污染、农村生活污染及农业面源污染源,确定排污系数,计算污染排放量。

b模型模拟法:可采用的模型有:SWAT、HSPF、BASINS、AGNPS、多元受体模型(MRM)等。

流域污染负荷预测方法:趋势外推法、回归分析法、系统动力学方法、人工智能法等。

13、目前,用于环境规划中的数学规划决策分析方法主要有:线性规划、非性规划和动态规划等。

线性规划——一种具有确定目标,而实现目标的手段又有一定限制,且目标和手段之间的函数关系是线性的条件下,从所有可供选择的方案中求解出最优方案的数学方法。

非线性规划——在环境规划问题中,如果规划模型的目标函数或约束条件中,至少存在有一个决策变量的非线性函数,就称这种规划模型为非线性规划问题。

13、线性规划的三要素:目标函数最优化、实现目标的多种方法、生产条件的约束。

线性规划模型的基本结构:(1)决策变量——未知数。

它是通过模型计算来确定的决策因素。

又分为实际变量——求解的变量和计算变量,计算变量又分松弛变量(上限)和人工变量(下限)。

(2)目标函数——经济目标的数学表达式。

目标函数是求变量的线性函数的极大值和极小值这样一个极值问题。

(3)约束条件——实现经济目标的制约因素。

它包括:生产资源的限制(客观约束条件)、生产数量、质量要求的限制(主观约束条件)、特定技术要求和非负限制。

14、可行解:线性规划问题的可行解是指,满足规划中所有约束条件及非负约束的决策变量的一组取值,其仅与约束条件有关而与目标函数值的大小无关。

可行域:可行域是由所有可行解构成的集合。

根据线性规划的基本理论,任一个线性规划问题的可行域,都是一个有限或无限的凸多边形,凸多边形的每个角,称为可行域的极点。

最优解:线性规划的最优解是指,使目标函数值达到最优(最大或最小)的可行解。

一个线性规划问题可以是有解的,也可能是无解的,最优解的个数可能是惟一的,也可能是有无穷多个,即决策变量有许多组不同的取值,都使目标函数达到同一个最优值。

15、AHP的基本结构、进行层次分析的基本步骤、计算过程?a)基本结构——AHP 模型主要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要解决的问题——目标层(O);二是选择的标准——准则层(C);三是可能选择的方案——方案层(A),或称措施层。

b)AHP法基本步骤与计算过程归纳如下:第一步,明确问题:目标是什么,方案(措施、选择对象等)有哪些,根据什么原则进行判断。

第二步,建立分层模型,形成层次结构。

第三步,同一层次求单权重。

第四步,一致性检验。

第五步,不同层次计算组合权重。

16、流域:是被分水岭包围的集水区域,是地域上具有明显边界的自然区域。

流域环境经济系统的基本特征:(1)综合性:包括工业、农业、旅游服务业、水资源、人口等多个系统;(2)多目标与目标矛盾性:环境,社会经济和资源目标并存;(3)动态性:规划多为中远期;(4)不确定性:社会经济的动态性、模型参数的不确定性17、大气环境规划的组成:大气环境评价和预测、大气环境规划目标和指标体系、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分。

大气总量控制:是通过控制给定区域污染源允许排放总量,并将其优化分配到源,以确保实现大气环境质量目标值的方法。

18、环境管理的概念、任务、主体、对象、类型环境管理是通过对人们自身思想观念和行为进行调整,以求达到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

任务:建立以人与自然和谐为核心和信念的环境文化,以取代工业文明时代形成的,以人类为中心,以人的需求为中心,以自然环境为征服对象的文化。

主体:政府、企业、个人最终的管理对象:环境质量(无害)自然资源(够用)直接的管理对象;直接的管理对象:政府行为 企业行为 公众行为类型:政府环境管理,企业环境管理, 全球环境管理,分要素的环境管理19、可持续发展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

内涵:可持续发展就是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即既使当代人的各种需求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全面发展,又要保护生态环境,使其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危害。

20、老三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新五项: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制度、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定量考核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污染集中控制制度、污染限期治理制度21、环境管理的实证方法(1)、实验方法(2)、问卷调查方法(3)、实地研究方法(4)、无干扰研究方法(5)、案例研究方法22、环境管理政策主要有哪些?⑴命令型和控制型的政策方法:法律手段、行政手段;⑵经济型和激励型的政策方法:经济手段、宣传教育手段、科学技术手段;⑶鼓励型和自愿型的政策方法:环境信息公开、环境绩效管理。

22、我国环境管理的政策手段和方法: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环境规划、环境审批、环境监察、环境处罚和环境信访)、经济手段、宣传教育手段、科技技术手段、政府环境信息公开手段。

技术方法/手段:该部分是环境管理的底层方法,属于广义的环境管理手段。

(1)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提供第一手的监测数据;(2)环境标准:为环境管理提供目标或依据;(3)环境统计:为环境管理提供统计各种数据;(4)实证方法;(5)模型方法;(6)信息方法23、环境监察:是指环境监察部门受环境行政管理部门的委托,依法在环境现场履行环境行政职能,进行监督处理的执法活动。

突出的是“现场”和“处理”两个概念。

环境标准:环境标准时环境管理目标和效果的表示,是环境管理的基础性数据。

他是环境管理由定性转入定量,更加科学化的显示。

24、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有关EIA的范围、内容、程序和法律后果等事项的一套法定规则。

包括两个方面,建设项目环评和规划环评。

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程序: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一般是:①由开发者首先进行环境调查和综合预测(有的委托专门顾问机构或大学、科研单位进行),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

②公布报告书,广泛听取公众和专家的意见。

对于不同意见,有的国家规定要举行“公众意见听证会”。

③根据专家和公众意见,对方案进行必要的修改。

④主管当局最后审批25、我国环境管理机构的一般类型:若以环保管理机构的地位为划分标准,则有:①环境行政管理机构设在政府的某个部门中如设在城建部、科技部下;②设立独立的政府部门,如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厅;③设立权力高于政府其他部门的综合性协调机构26、中国环境保护的三大基本政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27、“三同时”制度:根据我国《环境保护法》第26条规定:“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