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薄双玻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组件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薄双玻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组
件生产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本报告是针对行业投资可行性研究咨询服务的专项研究报告,此报告为个性化定制服务报告,我们将根据不同类型及不同行业的项目提出的具体要求,修订报告目录,并在此目录的基础上重新完善行业数据及分析内容,为企业项目立项、上马、融资提供全程指引服务。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在制定某一建设或科研项目之前,对该项目实施的可能性、有效性、技术方案及技术政策进行具体、深入、细致的技术论证和经济评价,以求确定一个在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合算的最优方案和最佳时机而写的书面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内容是要求以全面、系统的分析为主要方法,经济效益为核心,围绕影响项目的各种因素,运用大量的数据资料论证拟建项目是否可行。
对整个可行性研究提出综合分析评价,指出优缺点和建议。
为了结论的需要,往往还需要加上一些附件,如试验数据、论证材料、计算图表、附图等,以增强可行性报告的说服力。
可行性研究是确定建设项目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作,是在投资决策之前,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的科学方法,在投资管理中,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拟建项目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进行调研、分析比较以及预测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
在此基础上,综合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财务的盈利性,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应性以及建设条件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投资可行性报告咨询服务分为政府审批核准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融资用可行性研究报告。
审批核准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侧重关注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影响;融资用报告侧重关注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
具体概括为:政府立项审批,产业扶持,银行贷款,融资投资、投资建设、境外投资、上市融资、中外合作,股份合作、组建公司、征用土地、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等各类可行性报告。
报告通过对项目的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方面的研究调查,在行业专家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对项目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进行科学预测,从而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客观的、可靠的项目投资价值评估及项目建设进程等咨询意见。
【报告价格】此报告为委托项目报告,价格根据具体的要求协商,欢迎来电。
另:提供国家发改委甲、乙、丙级工程咨询资质
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具体可根据客户要求进行调整)
第一章超薄双玻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组件生产项目总论
1.1超薄双玻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组件生产项目概况
1.1.1超薄双玻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组件生产项目名称
1.1.2超薄双玻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组件生产项目建设单位
1.1.3超薄双玻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组件生产项目拟建设地点
1.1.4超薄双玻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组件生产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1.1.5超薄双玻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组件生产项目性质
1.1.6超薄双玻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组件生产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1.7超薄双玻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组件生产项目建设期
1.2超薄双玻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组件生产项目编制依据和原则
1.2.1超薄双玻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组件生产项目编辑依据
1.2.2超薄双玻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组件生产项目编制原则
1.3超薄双玻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组件生产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4超薄双玻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组件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
第二章超薄双玻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组件生产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分析
2.1超薄双玻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组件生产项目背景
2.1.1超薄双玻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组件生产项目产品背景
2.1.2超薄双玻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组件生产项目提出理由
2.2超薄双玻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组件生产项目必要性
2.2.1超薄双玻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组件生产项目是国家战略意义的需要
2.2.2超薄双玻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组件生产项目是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2.2.3超薄双玻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组件生产项目是当地人民脱贫致富和增加就业的需要
第三章超薄双玻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组件生产项目市场分析与预测
3.1产品市场现状
3.3市场形势分析预测
3.4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第四章超薄双玻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组件生产项目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4.1超薄双玻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组件生产项目建设规模
4.2超薄双玻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组件生产项目产品方案
4.3超薄双玻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组件生产项目设计产能及产值预测
第五章超薄双玻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组件生产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5.1超薄双玻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组件生产项目选址
5.1.1超薄双玻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组件生产项目建设地点
5.1.2超薄双玻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组件生产项目用地性质及权属
5.1.3土地现状
5.1.4超薄双玻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组件生产项目选址意见
5.2超薄双玻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组件生产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5.2.1交通、能源供应条件
5.2.2政策及用工条件
5.2.3施工条件
5.2.4公用设施条件
5.3原材料及燃动力供应
5.3.1原材料
5.3.2燃动力供应
第六章技术方案、设备方案与工程方案
6.1项目技术方案
6.1.1项目工艺设计原则
6.1.2生产工艺
6.2设备方案
6.2.1主要设备选型的原则
6.2.2主要生产设备
6.2.3设备配置方案
6.2.4设备采购方式
6.3工程方案
6.3.1工程设计原则
6.3.2超薄双玻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组件生产项目主要建、构筑物工程方案
6.3.3建筑功能布局
6.3.4建筑结构
第七章总图运输与公用辅助工程
7.1总图布置
7.1.1总平面布置原则
7.1.2总平面布置
7.1.3竖向布置
7.1.4规划用地规模与建设指标
7.2给排水系统
7.2.1给水情况
7.2.2排水情况
7.3供电系统
7.4空调采暖
7.5通风采光系统
7.6总图运输
第八章资源利用与节能措施
8.1资源利用分析
8.1.1土地资源利用分析
8.1.2水资源利用分析
8.1.3电能源利用分析
8.2能耗指标及分析
8.3节能措施分析
8.3.1土地资源节约措施
8.3.2水资源节约措施
8.3.3电能源节约措施
第九章生态与环境影响分析
9.1项目自然环境
9.1.1基本概况
9.1.2气候特点
9.1.3矿产资源
9.2社会环境现状
9.2.1行政划区及人口构成
9.2.2经济建设
9.3项目主要污染物及污染源分析9.3.1施工期
9.3.2使用期
9.4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标准
9.4.1国家环保法律法规
9.4.2地方环保法律法规
9.4.3技术规范
9.5环境保护措施
9.5.1施工期污染减缓措施
9.5.2使用期污染减缓措施
9.5.3其它污染控制和环境管理措施
9.6环境影响结论
第十章超薄双玻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组件生产项目劳动安全卫生及消防
10.1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10.1.1安全防护
10.1.2劳动保护
10.1.3安全卫生
10.2消防
10.2.1建筑防火设计依据
10.2.2总面积布置与建筑消防设计
10.2.3消防给水及灭火设备
10.2.4消防电气
10.3地震安全
第十一章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11.1组织机构
11.1.1组织机构设置因素分析
11.1.2项目组织管理模式
11.1.3组织机构图
11.2人员配置
11.2.1人力资源配置因素分析
11.2.2生产班制
11.2.3劳动定员
表11-1劳动定员一览表
11.2.4职工工资及福利成本分析
表11-2工资及福利估算表
11.3人员来源与培训
第十二章超薄双玻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组件生产项目招投标方式及内容
第十三章超薄双玻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组件生产项目实施进度方案
13.1超薄双玻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组件生产项目工程总进度
13.2超薄双玻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组件生产项目实施进度表
第十四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4.1投资估算依据
14.2超薄双玻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组件生产项目总投资估算
表14-1超薄双玻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组件生产项目总投资估算表单位:万元
14.3建设投资估算
表14-2建设投资估算表单位:万元
14.4基础建设投资估算
表14-3基建总投资估算表单位:万元
14.5设备投资估算
表14-4设备总投资估算单位:万元
14.6流动资金估算
表14-5计算期内流动资金估算表单位:万元
14.7资金筹措
14.8资产形成
第十五章财务分析
15.1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
15.2营业收入、经营税金及附加估算
表15-1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估算表单位:万元15.3总成本费用估算
表15-2总成本费用估算表单位:万元
15.4利润、利润分配及纳税总额预测
表15-3利润、利润分配及纳税总额估算表单位:万元15.5现金流量预测
表15-4现金流量表单位:万元
15.6赢利能力分析
15.6.1动态盈利能力分析
16.6.2静态盈利能力分析
15.7盈亏平衡分析
15.8财务评价
表15-5财务指标汇总表
第十六章超薄双玻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组件生产项目风险分析
16.1风险影响因素
16.1.1可能面临的风险因素
16.1.2主要风险因素识别
16.2风险影响程度及规避措施
16.2.1风险影响程度评价
16.2.2风险规避措施
第十七章结论与建议
17.1超薄双玻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组件生产项目结论
17.2超薄双玻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组件生产项目建议
第一章项目总论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
1.1.2项目承建单位
项目建设单位:
企业法人代表:
项目负责人:
项目联系人:
联系方式:
1.1.3拟建设地点
1.1.4建设内容与规模
1.1.5项目性质
本项目为新建项目。
1.1.6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18000万元,建设投资15000万元(包括建筑投资6000万元、设备购置及安装投资9000万元),流动资金3000万元。
资金来源自筹1.0亿,其余申请贷款。
项目投资明细如表1-3所示:
表1-3 项目投资明细表单位:万元
序号费用名称投资额备注
一项目总投资18000
1 建设投资15000
1.1 建设费6000
1.1.1 征地费1500
1.1.2 基建费4500
1.2 设备投资9000
1.2.1 设备购置费8100
1.2.2 设备安装费900
2 流动资金3000
二固定资产形成13500
1.1.7建设期
1.2编制依据和原则
1.2.1编制依据
1.2.2编制原则
1、项目建设必须遵循国家的各项政策、法规和法令,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投资方向及行业和地区的规划。
2、采用的工艺技术要先进适用、操作运行稳定可靠、能耗低、三废排放少、产品质量好、安全卫生。
3、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竞争力为出发点,产品无论在质量性能上,还是在价格上均应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4、以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公正、客观的反映本项目建设的实际情况,工程投资坚持“求是、客观”的原则。
5、通过对市场的分析研究以及对项目规划的研究,推荐项目的建设规模、方案,论证项目建设的合理性。
1.3项目投资单位介绍
1.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下表。
表1-4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据或指标一技术指标
1 建筑指标
1.1 总用地面积平方米100000
1.2 建筑面积平方米12500
2 设备投资万元9000
3 项目定员人150
二经济指标
1 投资指标
1.1 项目总投资万元18000
1.1.1 建设投资万元15000
1.1.2 流动资金万元3000
2 收入费用指标
2.1 年营业收入万元112500 2.2 年税金万元8123
2.3 年总成本费用万元98572
2.4 年利润总额万元7741
3 财务分析指标
3.1 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3
4.38% 3.2 税后财务净现值17965
3.3 税后投资回收期
4.16
3.4 总投资收益率(ROI) 2
4.19% 1.5可行性研究结论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分析
2.1 项目建设背景
2.1.1 项目发展背景介绍
2.1.2 行业发展前景
2.2 项目必要性
2.2.1符合产业结构调整与增长方式转变的发展要要
2.2.2 项目产品是可持续发展、提高产品竞争能力的需要2.2.3企业自主创新的需要
2.2.4项目是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需要
2.2.5 项目是当地人民脱贫致富和增加就业的需要
第三章项目市场分析与预测
3.1国外供需现状及市场分析
3.1.1世界的供需现状
3.1.2世界消费现状及市场分析
3.2国内市场预测
3.2.1国内市场供应现状及预测
3.2.2超薄双玻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组件生产需求量预测及分析
第四章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4.1建设规模
4.2产品方案
4.3超薄双玻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组件生产产量及产值预测
第五章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5.1项目选址
5.1.1项目建设地点
5.1.2项目用地性质及面积
5.1.3土地现状
5.1.4项目选址意见
5.2建设条件分析
5.2.1交通、能源供应条件
5.2.2政策及用工条件
5.2.3施工条件
5.2.4公用设施条件
5.2.5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第六章原辅材料及燃料、动力供应6.1原辅材料供应
6.2燃动力供应
第七章技术与设备方案
7.1 技术方案
7.1.1技术方案选择的基本原则
1、先进性,本项目采用技术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或者国内领先水平。
2、适用性,采用技术应与可能得到设备、员工素质和管理水平及环境保护要求相适应。
3、可靠性,采用技术和设备应经过生产、运行的检验,并有良好可靠记录。
4、安全性,本项目采用技术,在正常使用中应确保安全生产运行。
5、经济合理性,采用设备先进使用、安全可靠的,应着重分析采用技术是否经济合理,是否有利于节约投资和降低成本,提高综合经济效益。
7.1.2技术来源
7.1.3生产工艺流程
7.2 设备方案
7.2.1 主要设备选型的原则
工艺设备质量和性能的状况直接关系到生产能力、产品质量、原料消耗、水、电消耗等方面,购置设备的费用在建厂投资成本和生产成本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因此工艺设备的选型不仅要满足产品加工工艺技术的要求,而且要达到优质、高产、低消耗的经济效益,实现项目投资的目的。
因此,本项目设备选型应考虑以下因素:
1、技术先进:自制设备具有二十一世纪初国内先进水平,选择自动化程度高、加工精度高的机械设备和控制装置。
2、主要设备方案与拟定建设规模和生产工艺相适应,设备加工强度和精度应最大限度满足产品的生产要求。
3、设备之间应相互配套,与生产工艺流程相适应,设备联动应保证产品技术指标合格。
4、设备质量、性能成熟,并经过较长时间的生产实践检验,为国际国内通用设备,技术依托条件好。
5、设备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力求经济合理,利于降低材耗、能耗,易于维护保养,运行成本相对较低。
7.2.2 设备配置方案
7.3 设备招标采购方式
7.3.1基本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的要求,为确保项目建设的质量,缩短工期,节省投资。
防范和化解工程建设中的违规、违法行为。
保护国家利益,本项目建设的各主要环境应通过招标方式进行。
根据本项目的具体情况,招标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
1、公开原则。
工程项目招标应具有高的透明度,实现招标信息,招标程序公开。
2、公平原则。
应给予所有投标人平等的机会,使其享有同等的权利,并履行共同的义务。
3、公正原则。
评标时应按事先公布的标准对待所有的投标人。
4、诚实信用原则。
招标人应以诚实、守信的态度行合权利,履行义务,以维护招投标双方的利益平衡,以及自身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平衡。
5、独立原则。
招标人应是独立的法人,在招标过程中应自主决策,不受任何外界因素的干扰。
6、接受行政监督原则。
遵守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有关规定,接受有关行政监督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
7.3.2招标程序
根据有关规定,项目工程招标应按下列程序进行:
1、建设单位向招标主管部门提出招标申请,经批准后,编制招标文件。
或委托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指挥准的具有相应资质的招标代理机构办理。
2、发布招标广告或招标通知书。
3、对招标企业进行资格审查,组织投标企业勘察施工现场。
4、编制标底。
委托招标代理机构招标时,审定标底。
5、工程开标。
由招标单位支持,在招标管理部门的监督下进行。
当众启封标书,宣布标价,公开标底,进行评标、决标。
6、签订标包合同,中标企业确定后,由招标单位发出经招标管理部门签订的中标通知书,招、投标双方在一个月内签订承发包合同,并经招标管理机构审定。
7.3.3对招标单位的要求
1、对中标的工程施工、工程监理以及安装单位,其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通讯标书中各专业技术负责人必须亲自到现场,原则上不得中途换人,如确实需要换人,必须征得甲方同意,且一旦甲方发现所换人员不称职,中标单位必须立即撤换,如由于换人而引起质量、延误工期、增加造价等问题,应由乙方负全责。
2、本项目不接受联合投标,不允许中标人向他人转让中标项目,也不允许将中标的项目分解后向他人转让。
3、对设备、材料名称、型号、规格、生产厂家的产品供货,未经甲方同意不得变更。
第八章工程方案与总图运输
8.1工程方案
8.1.1工程设计原则
1、建筑设计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前提下,本着满足工艺生产和现代化管理的要求,保证产品质量,保证安全生产,改善劳动条件,保护环境的同时尽可能作到安全适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美观大方、文明生产的需要。
2、根据工艺生产的要求和厂区总平面布置的需要,厂房及仓库采用轻钢结构,独立基础;其他建筑采用砖混或框架结构。
3、车间生产类别为丙类,耐火等级为一级,通道及疏散口均符合防火规范要求。
4、坚持高起点、专业化的生产方针,通过引进世界先进设备和工艺,把公司建成在技术和管理方面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产品生产示范基地。
5、工厂设计要做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注重消防,职业安全卫生,节能和合理用能。
8.1.2建筑设计
8.1.3结构选型
8.1.4主要建、构筑物工程方案
8.1.5建筑功能布局
8.1.6建筑结构
8.2 公用辅助工程
8.2.1总平面布置原则
1、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有关标准、规范;
2、充分、科学地考虑所在开发区内供水、供电及其它公用工程供给条件和与相关生产环节的各种生产关系,力求工艺流程顺畅,分区清晰。
3、充分考虑风向、朝向、通风、采光、施工、安装、检修等因素,满足国家现行防火、安全、卫生、环境保护及交通运输等设计规范、规定的相关技术要求。
4、充分考虑厂区内物流、人流流向合理,避免相互交叉干扰;充分考虑消防及安全防护,并使厂区内绿化面积达到最大值。
5、执行当地政府的总体规划,近期建设与预留发展,合理布局。
8.2.2总平面布置
8.2.3给排水系统
8.2.4供电系统
8.2.5空调采暖
8.2.6通风采光系统
8.2.7总图运输
第九章能耗分析与节能措施
节能是国际按发展经济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家对环境保护、节约能源、改善居住条件等问题高度重视,相应制订了一批技术法规和标准规范,这些标准规范的颁布实施对于改善环境、节约能源、提高投资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起到了重要作用。
9.1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9.1.1原则和标准
(1)坚持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提高能源利用率,减轻环境污染,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2)认真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节能设计规范,严格执行节能技术规定,努力做到合
理使用能源和节约能源,充分考虑能源二次使用和资源综合利用,以求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和资源。
(3)注重工程建设的科技含量,利用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节约用地,节省材料,
节约投资,降低能耗,注重“再生能源”的使用,推广应用环保节能材料。
9.1.2规范和依据
9.2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9.3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9.3.1建筑节能
9.3.2道路照明节能
9.3.3电气节能
9.3.4暖通、动力节能
第十章生态与环境影响分析
10.1项目自然环境
10.1.1项目地理位置
10.1.2气候特点
10.1.3地形地貌
10.1.4自然资源
10.2社会环境现状
10.2.1行政划区
10.2.3 交通建设
10.3项目主要污染物及污染源分析
10.3.1施工期
10.3.2使用期
10.4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标准
10.4.1国家环保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起施行);
2、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年1月1日起施行);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84年5月11日通过,2000年3月修正);
5、《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9月1日实施);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施行);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5年10月30日通过,2004年12月修订);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29日);
9、《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1987年3月20日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务院保护委员会发布);
10、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1999]107号《关于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
1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3年1月1日公布。
10.4.2地方环保法律法规
10.4.3技术规范
1、《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国家环保总局2006年2月14日,环发2006[28号];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T2.1-93);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2-93);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1995)。
10.5环境保护措施
10.5.1施工期环保措施
10.5.2使用期环保措施
10.5.3其它污染控制和环境管理措施10.6环境影响结论
第十一章劳动安全卫生及消防11.1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11.1.1安全防护
11.1.2劳动保护
11.1.3安全卫生
1、安全生产
2、工业卫生
11.2消防
11.2.1建筑防火设计依据
11.2.2消防给水及灭火设备
11.2.4消防电气
第十二章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12.1组织机构
12.1.1组织机构设置因素分析
本项目运营期组织机构设置考虑以下因素:
(1)项目运营管理模式选择是否合理,是否符合投资人要求和运营管理实际水平;
(2)建设主体单位组织结构设置是否合理,管理层次划分是否符合项目特点,是否体现精简、高效原则;
(3)建设主体单位内部机构设计是否合理,生产、销售、运营管理部门是否健全,确定各岗位职责分工是否明确,有无交叉重叠;
(4)建设主体单位执行机构是否具备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尤其是项目主要经营管理者的素质是否适应项目建设和生产运营管理的模式。
12.1.2项目组织管理模式
12.1.3组织机构图
公司组织机构设置如下:
12.2人员配置
12.2.1人力资源配置因素分析 12.2.2生产班制
公司管理机构为日班,每班8小时,部分管理人员为日班兼职值班;生产工人为三班制,每班8小时。
年工作日为330天。
12.2.3劳动定员
12.2.4职工工资及福利成本分析
企业对各生产实行定岗定员,职工工资与功效挂钩,根据不同岗位确定不同工资。
根据管理岗位、工种等因素来确定各层次人员的平均工资。
员工工资及福利估算如下表(估算含为员工支付的与工资配套的五险一金等费用):
表12-2 工资及福利估算表
序号 人员分类 人数 年薪及福利(万元/年) 总额(万元)
备注 1 管理人员 8 140 1.1
高级管理人员
3
30
90
总 经 理
生产中心
营销中心
质量监控中心
行政人事部
常务副总经理
技术中心
财务中心
总经理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