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使学生产生情感体验[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中如何使学生产生情感体验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性质界定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确认语文的人文性,就意味着学习语文,除了要不断提高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能力外,还应广泛吸收人类的文化。

所以新课程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其中的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更是指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

翻开小学语文教材,可以深刻的感受到,那些文字优美、图文并茂的文章中充满着对祖国、对人民、对大自然、对亲人朋友的深挚感情,字里行间洋溢着或优美淡雅或清丽秀婉或悲壮豪迈的美感。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可能仅仅传授语文知识,还必须同时进行情感传递和情感教育。

我们学习语文,就是要学习文章的内容、体会文章的感情,进而不断地触发我们自己的情感,在这些情的熏陶、冲击、融汇之中,身临其境,有所感悟和思考。

如何使学生产生情感体验就成了阅读教学的重点。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在上课伊始,教师富有感染力情境创设可以让学生快速集中注意力,并逐渐进入教师预设的情境之中,将自己置身于同作者相同的背景之下。

在低段的课堂中,我们可以采用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声音、画面导入,配以老师亲切自然的过渡语,会让孩子们立刻兴趣十足的开始学习。

进入中高段孩子们变得更加理性,所以在导语中增添一些对作者、时代背景的介绍是很有必要的但也不能死板的读出,而要精心设计,根据课文内容,可以和着音乐缓缓朗诵,带领学生进入或如诗如画,或清丽委婉,或悲壮豪迈,或神秘莫测的情境之中,让学生有如身临其境,产生情感体验。

二、延伸拓展,升华情感。

生活阅历不同,所处年代不同,所处地域差异,往往会成为情感体验的障碍,跨过这一障碍的最好办法是凭借资料的补充。

三、读讲结合,深层挖掘。

阅读课离不开度,尤其是朗读。

课文不是无情之物,课文越好,思想感情越强烈、越真挚。

学生从初读感知课文么内容,到精读体会作者感情,如果学生没有经过充分的读,就不可能产生对文章的深刻理解,不能与作者达到感情上的共鸣,更不可能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熏陶。

1、读中想象,再现情境,产生体验。

语言文字真是魅力无穷﹗他的描写是抽象的,但在我们的脑子中却会闪现出不同的画面,正如一百个读者眼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

学生能在朗读中表现出来,就说明他已经有了情感体验。

2、关键词品读,品中体验。

在阅读、分析课文时,教师可以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引导学生反复琢磨,细细品味,力求学生领悟课文中的感情。

3、说出体验,悟出内涵。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中,在正义得不到伸张时,围观的中国人用自己的动作表达了内心的愤怒与无奈,那就是—“紧握着拳头”,执教这一部分时,我问学生:“他们攥紧了拳头,他们想干什么?”学生早已群情激愤,纷纷发言说要怎样教训巡警、惩罚洋人等。

在发言中,他们享受着报仇雪恨的快感,似呼他们已经冲了上去。

然后我又问学生:“但是,如果他们冲上去打抱不平,他们会怎样?”学生沉思一会,有的说他们会被抓,有的说他们会被巡警打伤,还有的同学说他们甚至会被打死,面对犹如突然被寒霜袭击的学生,我读着又问:“面对如此不公的事情,他们想伸出援手,想打抱不平,但他们却不敢那样,因为什么呢?”学生异口同声回答:“中华不振﹗”那响亮的声音中除了有为妇女的遭遇而感到的悲伤之情和对妇女的怜悯之情,有对巡警及洋人的恼怒、痛恨之情,更有为祖国的落后而感到着急、担心的沉重之情。

这个读、说、讲的过程,就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心灵对话的过程,是学生产生情感的体验,受到熏陶的过程。

总之,阅读教学中,学生在牢牢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够产生出极为丰富和深刻的情感体验,可以使心灵得到启迪,情操得到升华,人格得到完整,这也正是语文教学所追求的目标。

但是,只有教师不断钻研教材,自己首先与文本融为一体,才能精心设计,因势利导,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