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热点事件中网络舆论非理性表达的叙事特性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卷第6期
Vol.11 No.6131
我国体育热点事件中网络舆论非理性表达的叙事特性分析
刘 洋
(郑州大学 体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4)
摘 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涟漪效应日趋明显,“信息茧房”已然形成。
围绕着体育热点事件形成的网络舆论备受关注。
然而,网络舆论两端的非理性表达甚嚣尘上,新媒体的便捷、隐蔽和平权使信息发布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公众自我意识降低,盲目跟风,非理性言论沆瀣而出。
本文以体育热点事件网络舆论非理性表达这一现象为切入点,运用传播学及社会学原理,对其呈现形式、叙事特性、内在动因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全媒体时代体育热点事件网络舆论的生成与传播机制作出研判。
关键词:体育热点;网络舆论;非理性表达;叙事特性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6-0131-02一、引言
体育作为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柱,能够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在国家的发展进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1]
体育又以其全球性、超越性、不可预见性而有着独特魅力,成为跨越语言、地域和种族的存在,体育明星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大量“粉丝”。
体育明星赛事、体育热点事件也因此备受瞩目。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围绕着体育热点事件形成的网络舆论备受关注,此类话题的公众浏览、发言的记录往往刷新体育频道留言板和贴吧讨论区。
然而,网络舆论两端中间客观公允的理性表达声音轻若蚊蝇。
新媒体信息发布由过去的选取把关才能发布变更为今日的不触犯相关法律法规就能发布,由层层把关审核变更为满足社会最大公约数的基本要求。
非理性表达言论更容易产生轰动效果,公众自我意识削弱,非理性言论对网络舆论环境乃至整个互联网生态产生了不良影响。
因此,对体育热点事件网络舆论中非理性表达等要素加以分析,对我们把握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全媒体时代体育热点事件网络舆论的生成与传播机制、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二、概念界定
非理性的概念复杂而宽泛,广义上的一切有别于理性思维的精神因素都属于非理性的范畴。
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言论、行为方式皆可定义为非理性表达。
回首我国体育发展历程,发生或蔓延于网络空间且形成强大网络舆论的体育热点事件历历在目。
2008年,“刘翔退赛”在互联网上引发巨大反响,假摔、输不起等非理性表达一度充斥网络;2016年,傅园慧在里约奥运会女子100米仰泳半决赛后以一句“我已经使出洪荒之力了”走红网络。
此类事件的形成、发酵和发展基本摆脱了传统媒体和各大门户网站的限制,依靠社交网络中的信息互动进行传播。
2017年,围棋选手柯洁完败阿法狗,在知乎的讨论区,话题从为了人类尊严而战到恣意调侃甚至讥讽版主的非理性表达比比皆是。
毫无疑问,针对体育热点事件的网络舆论对公众的影响从深度和广度上都呈现出扩张趋势。
突破传统媒介局限,引导越来越多的公众参与到发声与表达中来,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体育热点事件中网络舆论非理性表达的叙事
特性分析
对体育热点事件中非理性表达案例进行梳理,发现其呈现出一定的程式化特征。
如果说修辞手法及标题编纂是其外在表现形式,那么涉及议题的叙事特征及场景建构就是其传播的核心内容。
(一)表述浮夸的叙事修辞特性1.“标题党”形式。
网络舆论非理性表达“标题党”特征明显。
善用长标题,利用夸张的标题基本涵盖了所要表达事件的核心信息,受众甚至不需要深入了解全文,便被此类标题中的非理性信息所吸引。
搜狐体育板块2013年发布的一篇文帖,题为《人和3∶2 首夺冠 恒大梦碎 愤怒里皮踹烂更衣室大门》。
事件的缘起是因为贵州人和在2013年12月7日客场以2∶1输给了广州恒大,但是最终却凭借总比分 3∶2 获得了 2013 赛季足协杯的冠军。
次日,搜狐体育上的这条推文就是根据该事件来描写恒大主帅里皮的不满和
怨愤。
[2]
笔者通读整篇文章,还是试图找寻赛后里皮失态愤怒情形的有关资料,都未能发现相关佐证。
所谓里皮暴怒踹烂大门的细节描写,只不过是网络舆论中为了吸引公众眼球和点击率,没有任何事实根据,属于典型的“标题党”。
2.故事性元素的滥用。
细致刻画的人物形象,打动人心的细节描写,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出乎意料的结局,都是能够吸引公众的好故事。
在网络舆论中,许多非理性表达往往利用这一模式,主观臆断信息情节,将负面猜测巧妙融入新闻情节中,以讹传讹,混淆视听。
2017年,姚明当选中国篮协主席,有网友在知乎和微博发帖,用知情人的身份,讲故事的形式对姚明的身家、财产、家庭状况进行讲述,并爆料称姚明为了当选,甚至不惜卖掉了自己在美国的豪宅等等。
文中引用的相关资讯的真实性无从考证,单凭讲故事的方式将谣言堂而皇之地传播出去。
3.运用第一人称视角阐述。
多数非理性表达往往采用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的视角进行阐述,“知情人”“内部可靠人士”等字眼充斥于字里行间。
这样的阐述便于将猜测、吐槽、发泄转化为当事者的内心感受,顺理成章地博得关注。
诸如《重要提示,速看!》
132
学术探讨
这类的论题数量较多,此类话题的回复往往各执一词,极少从科学性、真实性的角度予以反驳,往往陷入对话题发起者个人的攻击与调侃。
正反双方在毫无共有前提的基础上恣意发言,最终事件演变为令人啼笑皆非的众声喧哗。
(二)感官冲击的叙事编辑特性
1.性元素充斥非理性表达之中。
在非理性网络舆论信息中,性元素是一个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迎合受众的特别信息种群。
这一模式在涉及体育明星的网络舆论中尤为凸显,体育明星健硕的肌肉、高昂的收入、俊朗的外表,都可以很好地附和这一特质元素。
非理性表达中常见的模式恰恰在表述中融入大量暧昧的字眼及香艳描述。
2008年“刘翔退赛”事件,网络舆论中关于其私生活和著名女记者恋情的言论就甚嚣尘上,猫扑和天涯中频频出现所谓的爆料帖。
林丹出轨事件曾一度热传,大量的视频、图片包括涉事女主早期的写真都被转发,林丹照片、其代言的广告都成为恶搞素材,对涉事人及其家庭都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2.“贪腐”“内幕”成为非理性表达的核心词语。
网络舆论中的非理性表达往往还会把体育热点事件引向社会其他热点话题。
收入问题、财政状况、权钱交易往往成为舆论展开和争论的焦点。
2017年,中国足球无缘世界杯,在知乎留言区有言论称“国足乃至国内各级球队针对球员的选拔,并不是看中技术水平而是单纯只是有关于权钱交易”。
这类言论收获了超过数以千计的认同。
在此类事件中,网络舆论呈现出明显的表达意识狭窄倾向,带有浓厚的极端情绪色彩。
我国社会的发展进入转型阶段,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急剧的社会变革,加剧了贫富差距和城乡差异。
快节奏的社会生活和无法释放的群体压力,让不同阶层的人都
不同程度上产生了所谓的“弱势”体验。
[3]
从弱势群体出发,达成舆论共识成为其表征特性,于是官员、富豪、名人、专家变成了带有强势因素的集合名词和怨恨对象,在非理性表达中往往成为众矢之的。
(三)攀附权威成为叙事的组织策略
1.借助“专业”成为非理性表达的重要支撑。
网络舆论的非理性表达为了表现其客观性,往往会在精心讲述故事之后加入“理性分析”,让不明就里的公众认为这就是事实。
关注此类事实发现带有权威事实的表述形式频繁出现,如“体育总局”“人事司”“队医”“基地大夫”“数位记者”频繁作为开场和标题出现,借助权威和专业人士的头衔,试图坐实结论。
还有将言论出处直指国内外知名的杂志、网站或学术刊物,如美国的《时代周刊》(《TIME》)《福布斯》(《Forbes》)《柳叶刀》(《THE LANCET》),但是根本无法提供权威及准确来源。
但是,网络公众并没有过多地纠结于信源的真伪。
腾讯2017年通过大数据分析,发布的《谣言易感人群分析报告》显示,谣言易感人群多具有以下特征:农村或三四线小城市、低学历、中老年妇女等。
这些受众存在对权威的膜拜心理,更容易受到非理性表达信息的影响,盲目追随,成为谣言传播的推手。
2.嵌入社交媒体平台:非理性表达成为“社交货币”。
“社交货币”(Social Currency)这一概念是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提出的。
他认为:“社交货币可以用来描述所有真实而又潜在的资源,它来源于社交网络和群体,既存在于虚拟的网络,也存在于离线的现实。
”
新媒体时代,公众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和社交媒体更加自由便利地找寻与自己志趣相投的人,从而迅速建立心理、兴趣和爱好更为趋同的群体。
来源于群体的压力,常常会使参与者放弃或隐匿自身的观点及态度,害怕自己被孤立或处于群体的对立面。
尤其是认知水平较低、经验不足和自卑的人,更容易在群体中受到非理性表达的极端言论的影响,接受暗示与情绪的感染。
他们迫切需要彰显自己的存在感,热衷于赚取更多的“社交货币”来附和其自身角色定位。
四、结语
综上分析发现,我们应当采取审慎而公正的态度看待网络舆论中的非理性表达,将吐槽与恶意造谣区分开来,针对恶意造谣,绝不姑息。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监察将更加严格依法严惩造谣者。
与此同时,针对易感人群进行通俗易懂的识谣、辨谣,强调情绪化引导。
针对不满和吐槽,应当采取包容的心态,既看到非理性表达表面的荒谬、偏激和情绪化,更应当看到其背后的社会正能量与民心所向。
最终与公众形成情感共振和关系认同,促使网络舆论能够向理性表达的方向推进。
参考文献:
[1] 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OL].人民日报,http:
///n/2014/0331/c1003-24776919.html,2014-03-31.[2] 董晶.网络社区非理性表达的传播学分析[D].吉林
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1:1-52.[3] 韩宇.地方性新闻应成为通讯社大力打造的新闻品
种——兼议新闻的接近性原则[J].新闻实践,2005(10):57-58.作者简介:刘洋(1986—),男,河南郑州人,硕士研究生,郑州大学体育学院运动系教师,主要研究方向:运动训练理论,体育人文社会学。
(上接第130页)[J].新闻实践,2008(03):60-62.[7] 丹尼斯,梅里尔.媒介论争[M].王纬,等,译.北京广
播学院出版社,2004:107.[8] 王丽华.新新闻主义对新闻客观性的反思与扩容[J].
青海社会科学,2018(05):209-212.[9] 张建伟,陈琦.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J].北京师范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04):75-82+108.[10] 萧乾.萧乾回忆录[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5:15.
[11] 唐克龙.论萧乾的新闻思想[J].湖南大学学报(社
会科学版),2009,23(05):119-123.
[12] 苗艳.萧乾《人生采访》经典性研究——兼论新闻经
典研究价值与判断标准[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9(03):134-138.作者简介:宋恺(1999—),男,山东莱阳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媒介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