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珠星碧月彩云中5词三首(一)声声慢》209PPT课件 一等奖名师公开课比赛优质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声声慢》教案
高一年级
冯小倩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品味“寻寻觅觅”等叠词的作用。

2、解读词中“淡酒、黄花、梧桐”等意象,把握景与情的关系,整体感受词的意境美。

3、学习鉴赏李清照婉约派词作的风格,了解李清照后期的人生际遇对其词作风格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熟读并背诵全词,体味词的声律之美。

2、学习李清照是如何写愁的,学会抓住诗歌意象去准确把握“愁”的内涵。

情感与价值观
体会李清照夫亡家破、饱经离乱的哀愁,感悟李清照坚韧、孤高的灵魂。

二、教学重点
1、知人论世,结合词人生平及词作背景理解作品。

2、分析词作如何以意象传“愁”。

三、教学难点
让学生由词及人,突破文本的显性层面,进入到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感悟词作“愁”的深刻意蕴和李清照孤高的灵魂。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李清照前期的代表作,如《如梦令》、《一剪梅》等,也接触过其它抒写“愁绪”的作品,可以让学生展开联想,进行比较,更好地体会李清照词的妙处。

并且经过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李清照的生平经历,能够更好的体会到《声声慢》中蕴含的意蕴。

五、教材分析
在这首词中,作者的情绪虽然比较低沉,但却显示了她过人的艺术才华。

词围绕“愁”展开,运用多种手法来加强愁绪的渲染。

本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代表作,被后人誉为“千古绝唱”。

六、教学方法
五读品悟法、情感体验法、探究学习法
七、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课时
一课时
九、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2
师:在中国的历史上,有这样的一位奇女子,她凭一份清高、一份脱俗,独步词坛,光耀千秋。

她半世孤苦,却心细如尘;她一生坎坷,却经意执着。

她用七十年短暂的生命,书写了中国千万代流传的妩媚和凄婉。

她就是李清照。

大家一起来读一下屏幕上的这句话(生读),可见《声声慢》是她比较有代表性的诗歌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李清照,走进她的《声声慢》(板书:声声慢)
古人云:“三分文章,七分读”,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作者的生平经历,这节课我们主要通过诵读来逐步感知李清照后期词的丰富内蕴。

(板书:读)
(二)、诗歌赏析:五读《声声慢》
初读:初味词情
1、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诵。

(放幻灯片:一、初读:初味词情)
2、请另一位学生点评,引导学生概括出“愁”的情感。

(板书:愁)
3、师:这个字也是整首词的什么?
生:词眼。

4、师:非常好。

那么作者是如何体现这种情感的?我们如果要想把一首诗词的
情感读准读透,还应该怎样?
生:还要了解这首词的内容。

研读:品味词语
师:对了,我们需要去沉入词的中间去了解这首词的内容。

(放幻灯片:二、研读:品味词语)。

先来说说,你认为这首词写于什么季节?
生:深秋。

师:很好,那作者都写了深秋的哪些景物和景色呢?你能从中读出什么呢?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挑出你认为最能体现这个季节的句子,并找出其中最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说给你的小组成员听,然后我们请几位同学起来和大家交流一下。

(热烈讨论)
(明确: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划分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句子。

在间接抒情中学会抓住意象及关键词语来理解文章内容,在直接抒情的句子中体会叠词的表达效果,从而概括出易安词体的特点。

在此过程中,适时指导学生的朗读,让情感的理解更加深入。

板书:意象、易安的词

总结:我们大家可能还有很多内心的感触,我们课后再交流。

总之,我们这首词选用了很多富有表现力的意象和一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来传情达意,使我们这首《声声慢》整首词细腻柔婉,含蓄蕴藉,
其实这首词不仅具有音乐美,同时具有绘画美。

一个动作,一个意象,可能就对应着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而这一幅幅图画组合起来就形成了整首词的意境。

(板书:意境)下面请大家听读,(放幻灯片:三、听读:体味词境)一边听一
3
边想象,然后画出最打动你的那个画面。

听读:体味词境
放录音,听读之后请学生代表展示画作,并描述其意境。

总结:刚刚同学们都用了丰富的想象去沉入了意境之中,描绘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我也很受感动。

现在大家能从中感受到婉约词的一些特点了吗?(板书:婉约的词)所以这首词被人们称之为“婉约之首”,足见它的高度。

悟读:玩味词心
但在大家刚描述画面的时候,我好像隐约看到画面中的主人公走了出来,她好像在向我提意见,提什么意见呢?好像她不同意我们刚刚用一个“愁”字来概括全词的感情,为什么?因为李清照在词的最后,面对着淅沥的细雨、飘零的梧叶和惨淡的黄昏,她发出的由衷的感叹是什么?
生:“怎一个愁字了得”
师:“怎一个愁字了得”。

也就是说一个“愁”字是无法概括的了得。

(放幻灯片:四、悟读:玩味词心)那么此时,令李清照去写作这首词的初心是什么?她有着怎样的复杂的情感呢?同学们要好好的玩味此时李清照的心境。

回顾一下李清照的生平去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明确:通过对比李清照前期“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中的愁与如今“愁”的不同之处,引导学生理解李清照处于人生“晚秋”之时,历经磨难之后,所有的丧夫之痛、孀居之悲、颠沛之苦、故国之思和亡国之恨等等这些复杂情感的交错。

板书:情感)
总结:我们经过这样深入的玩味彼时李清照的心境,是不是对这首词的情感的把握又进了一层?好,下面我们再来读这首词,我们为了让大家尽可能的抒发自己的情感,我们不齐读,散读,自己大声的读,读出这些情感,开始。

(请学生悟读、再齐读。


这首词感动了中国千千万万的人,也感动了许许多多的外国人,其中有一位法国的诗人就深受感动,于是就把这首词进行了改编,改写成了另外一首诗,题目叫《绝望》。

(明确:齐读诗歌,引导学生通过东西方诗歌的的对比,管中窥豹,粗略领悟到中国诗歌的含蓄美。

板书:中国的词

赏读:回味词韵
最后,我们再来读一读,(放幻灯片:五、赏读:回味词韵)在读的过程中再来回味《声声慢》的韵味。

咱们换一种方式读,大家一起看一下屏幕。

我们先请女同学用柔婉细腻的声音来读,女同学读完划线的地方,我们男同学再用雄浑深厚的语调来重读一遍,读到划双线的地方,我们齐读。

(生读)(三)、课堂总结
师:很好,大家已经基本读出了这首词的韵味。

《声声慢》是李清照在遭受国破、家亡、夫死、尝遍颠沛流离的苦痛后所作。

作为一个女人,李清照何其不幸;作为一个诗人,她又何其伟大。

她凭着极高的
4
艺术天赋,将这漫天愁绪倾注笔端,化成这凄美的诗句,或许就是这极端的幸福与苦痛造就了旷世才女――李清照。

今天我们就用读的方式感悟了我们易安词的特色,(放幻灯片——初读:初味词情;研读:品味词语;听读:体味词境;悟读:玩味词心;赏读:回味词韵。

)品味了婉约词的风采,体会了我们中国传统诗词的魅力。

课堂虽然短暂,我衷心的希望我们能够记住这个虽然弱小,但是伟大的女词人!愿我们能够沐浴在我们中国传统诗词当中,去含英咀华,快乐地成长。

(四)、课后作业
阅读李清照的《添字采桑子》,用今天课堂上所学的鉴赏诗词的方法,品味这首词中的情感。

添字采桑子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板书设计:
易安的词
意象
婉约的词


意境
中国的词
情感
附诗:声声慢
宋·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qī)。

乍暖还(huán)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dé)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