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复习提纲(2010[1][1].6.7)终极版
纲要复习要点[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1、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为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特制定本规划纲要。
2、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教育还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
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教育体制机制不活,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教育投入不足,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完全落实。
接受良好教育成为人民群众强烈期盼,深化教育改革成为全社会共同心声。
3、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1)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2)工作方针。
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20字)。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教育优先发展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
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关心和支持教育,完善社会力量出资兴办教育的体制和政策,不断提高社会资源对教育的投入。
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纲要知识点总结
纲要知识点总结
1. 纲要的定义
2. 纲要的作用
3. 纲要的类型
二、纲要的撰写方法
1. 纲要的逻辑结构
2. 纲要的语言表达
3. 纲要的编写步骤
三、纲要的具体写作要点
1. 确定主题和目的
2. 梳理主要内容
3. 提炼主要信息
4. 组织逻辑框架
5. 补充细节内容
四、纲要的实例分析
1. 一份会议纲要的实例分析
2. 一篇学术论文纲要的实例分析
3. 一份商业计划书纲要的实例分析
五、纲要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1. 纲要过于笼统模糊
2. 纲要过于细节冗长
3. 纲要的逻辑结构混乱
4. 纲要的语言表达不清晰
六、纲要的审定和修改
1. 纲要的审定流程
2. 纲要的修改原则
3. 纲要的最终确定
七、纲要的进一步应用
1. 纲要与大纲的关系
2. 纲要与全文的关系
3. 纲要的衍生应用
八、纲要的注意事项
1. 纲要的格式要求
2. 纲要的语言要求
3. 纲要的实效性要求
九、纲要的评价标准
1. 纲要的完整性
2. 纲要的准确性
3. 纲要的清晰度
十、纲要的未来发展趋势
1. 纲要的电子化形式
2. 纲要的智能化编写
3. 纲要的个性化定制
十一、结语
以上是一份关于纲要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纲要课复习提纲
纲要课复习提纲1、历史上的6次侵略与反侵略战争2、历史上的主要不平等条约:南京、瑷珲、天津、北京、勘分西北界约记、伊犁、中法约、马关、辛丑、21条3、侵略者制造的历次屠杀中国人民的惨案4、重大历史事件: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太平天国、清末新政、预备立宪、武昌起义、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运动、洪宪帝制、新文化运动、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北伐战争、4.12、7.15反革命政变、东北易帜、西安事变、皖南事变、9.18事变、华北事变、福建事变、卢沟桥事变、南昌、秋收、广州起义、第二战线、正面战场、敌后战场、抗美援朝、社会主义改造、农业合作化运动、文革、大跃进运动、延安整风运动、真理标准讨论5、理论纲领路线: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编、兴中会与同盟会纲领、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三大政策、民主主义革命的阶段与性质、中国社会形态及其演变、革命新道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全面抗战路线、片面抗战路线、过渡时期总路线、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6、毛泽东的著作:论持久战、新道路探索三篇、新民主主义理论三篇、延安整风三篇、新中国成立三篇、论十大关系。
7、中共重要会议:一大、二大、西湖、三大、八七、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遵义、瓦窑堡、洛川、6届6中全会、七大、7届2中全会、八大、九大、11届3中全会、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8、人物:林则徐、魏源、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洪秀全、洪仁玕、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孙中山、邹容、宋教仁、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王明、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彭德怀、林彪、江青、慈禧太后、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光绪帝、袁世凯、段祺瑞、蒋介石、张学良、赫德、蔡元培。
英勇抗击外来侵略的人物(关、葛、左、冯、谢晋元、张自忠、佟麟阁)9、组织、机构: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同盟会、共产主义小组、中央文革小组、总理衙门、皇族内阁、中统、军统10、派别:洋务派、顽固派、早期维新派、维新派、革命派11、重要会战、战役: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台儿庄战役、国民党四大会战、淞沪抗战、三大战役、渡江战役、黄花岗起义、五次反“围剿”,挺进大别山12:报纸、杂志、学堂:时务报、国闻报、新民丛报、民报、青年杂志、新青年、时务学堂、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13:宪法:钦定宪法大纲、临时约法、苏维埃宪法、共同纲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14、重大事件的意义: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成立15:土地革命与抗日战争时期的主要根据地、解放区16、综述中国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17、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过程18、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坚持团结、抗战、进步的方针表现14、中国赢得抗日战争胜利、中国共产党赢得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与过程15、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土地政策的变化16、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同各种错误倾向作斗争的情况。
纲要课提纲
纲要课提纲综述: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国情、主要矛盾、任务第一章一、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如何认识资本帝国主义侵略是中国社会落后的总根源?【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二、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1、反侵略斗争的历程★2、反侵略战争的作用★三、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四、民族意识的觉醒:重新认识世界;向西方学习的风气。
★几个主要代表人物第二章一、太平天国运动纲领失败的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二、洋务运动目的;★宗旨;代表人物。
★洋务运动兴办的事业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三、维新变法产生的背景;维新变法的目的;★守旧派与维新派的论战。
维新运动的内容;失败及原因。
第三章一、清末新政及其失败【清政府失去挽救自身命运的最后机会】二、革命党的反清活动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革命的组织:兴中会——同盟会革命的理论:★三民主义。
★与保皇党的论战。
革命的行动:组织反清起义,黄花岗起义。
三、辛亥革命的爆发四川保路运动;武昌新军起义(主力)。
四、民国初年的政治动荡。
详见上课内容五、辛亥革命的意义;★失败的原因。
第四章一、新文化运动口号,阵地对前期新文化运动的评价二、新文化运动的转变★问题与主义之争。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李大钊早期共产党的构成。
四、中共一大时间、地点、最初的领导机构与成员。
五、国共第一次合作★新三民主义第五章一、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的提出与探索1、八七会议、三次武装起义。
2、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见教材)核心是:城市中心还是农村中心;怎样在农村包围城市?二、中国革命在曲折中前进1、产生左倾错误的原因是什么?2、遵义会议、长征精神第六章一、日本从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
二、中国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一二九、西安事变及和平解决。
七七卢沟桥事变。
三、抗战全面爆发后的正面战场。
★如何评价正面战场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四、抗战爆发后的帝后敌后战场。
五、抗涨胜利的原因第七章★国民党丢失大陆的原因。
纲要复习提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提纲1、为什么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1)政治:鸦片战争后,中国由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变成主权大量沦丧的半殖民地国家。
2)经济: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形态由封建自然经济变成资本主义有所发展但又发展不充分的半封建经济。
3)社会:鸦片战争后,中国新产生了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中国的社会结构、社会阶级矛盾相应地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总之,鸦片战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从而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两大历史任务。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两大历史任务: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1)两者既相区别,又相联系。
2)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前提条件。
3)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3、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
1)社会制度的腐败。
2)经济技术的落后。
4、19世纪下半叶中国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
1)林则徐:睁眼看世界;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2)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王韬、薛福成等早期维新派:不仅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还要吸纳西方政治经济制度。
3)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思想:实行君主立宪,全面引进西方政治、经济、文化制度。
4)孙中山:提出“振兴中华”口号。
5、19世纪下半叶对国家出路的三次早期探索。
(一)太平天国⏹太平天国内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太平天国意义:1)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2)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3)支援了亚洲其他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4)通过《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对国家出路进行了探索,使得旧式的农民战争达到了最高峰⏹太平天国失败原因:1)政治纲领的局限(阶级局限性)2)腐化堕落、不团结(阶级局限性)3)中外联合镇压4)拜上帝教的局限性(对中国儒学、对西方侵略者认识不正确)⏹太平天国失败的教训:1)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
《纲要》完整提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思考题第二单元千年局变鸦片战争前夜的中国究竟存在着哪些问题?总体来说是封建社会进入末期,由昌盛走向衰落。
经济方面:①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地主对农民剥削加重。
农民没有政治权利,生活极端贫困。
社会矛盾、阶级矛盾严重激化。
②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小农经济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中国封建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政治方面:①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②宗法等级制度(核心是家长制)在封建社会后期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文化方面: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封建文化思想体系控制了知识分子,封建统治者采取镇压异端、兴文字狱等手段实行文化专制。
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结构使其前进缓慢甚至迟,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政治经济危机,再加上封建王朝闭关自守,固步自封。
中国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为什么说封建主义的腐败统治是阻碍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内因?近代以来,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到底给中国带来了什么?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和落后。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设立租借,强占土地,划分势力范围。
列强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
他们还在中国驻军,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清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他们还扶植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通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
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了帝国主义侵略有理论制造舆论。
大一近代史纲要复习提纲 ly整理
2010年下半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提纲各章要求领会、掌握如下内容:上编综述一、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基本特征、两对主要矛盾、历史任务及其关系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这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其一,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其二,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半殖民:1.相当程度被殖民地化:列强强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破坏主权,使之丧失了完全独立的地位。
2.维持着独立国家和政府的名义,还有一定的主权(不同于殖民地与宗主国的关系)。
原因:帝国主义内部矛盾;中国人民顽强、持久的反抗。
半封建:1.门户被武力打开,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中。
(一方面破坏了自然经济的基础,破坏了城市的手工业和农民的家庭手工业;另一方面,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给民族资本主义产生造成了某些客观条件)2.西方列强不愿意中国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
利用手中的政治、经济特权,倾销商品,经营轻工业和重工业,对中国的民族工业进行直接的经济压迫。
民族资本主义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农村地主剥削农民的封建生产关系依然占统治地位。
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社会性质,体现在控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两者是密切结合,互相联系的统一整体。
基本特征:1.资本----帝国主义势力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2.中国封建势力日益衰败产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3.中国自然经济遭破坏,但封建剥削制度即地主所有制依然存在,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4.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已产生,在政治、文化生活起一定作用,但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下势力很弱。
《纲要》1-7章复习要点(有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7章复习要点第一章(含综述)1、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影响。
(1)原因: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硝烟引起英国不满。
根本原因:19世纪30年代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为了扩大海外殖民地和商品市场,英国迫切要求打开中国的大门。
重要原因:清政府的腐败落后、国力衰弱为英国发动战争提供了可能。
(2)经过:第一阶段:从英军封锁珠江口到《穿鼻草约》的签订(1840)第二阶段:从清政府对英宣战到《广州和约》的签订。
第三阶段:英军的扩大侵略和《南京条约》的签订。
(1842,战争结束)(3)影响:①政治上:鸦片战争后,随着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和贸易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逐渐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沦为半殖民地。
②经济上:鸦片战争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中国占主导地位。
鸦片战争后,随着列强向中国倾销产品和对中国丝、茶等农副产品的收购,逐渐把中国卷入世界市场。
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开始进入半封建社会。
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③阶级关系上:鸦片战争过程中的巨额开支,以及对英国的战争赔款,最终都加到人民头上。
同时贪官土豪的勒索和盘剥,导致本已尖锐的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促成太平天国运动。
④思想文化上:鸦片战争后有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抛弃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求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对封建思想起到了一定的冲击作用。
⑤社会矛盾上:随着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变成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中国进入反侵略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历史任务。
(1)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主要矛盾:(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3)历史任务: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相互关系: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有利于维护民族独立、促进人民解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大全(完美版)《纲要》复习题大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大全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即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基本生产结构是:小农经济。
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政治上:高度中央极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也被称作“大一统中央极权制”)。
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社会结构上: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核心是宗族家长制。
2、四次次大的侵略战争及其之后所签不平等条约第一次中英鸦片战争的时间和所签订的《南京条约》及其陆续签订的《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的《天津条约》(与英法美俄)和《北京条约》(与英法),中日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
这些都有划时代意义。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94年日本在中国的旅顺大屠杀、1900俄国制造的“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通商口岸:第一次鸦片战争开五口(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其后所签《北京条约》开天津。
中国资产阶级的来源: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手工业者等。
中国资产阶级的分层:官僚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中国近代社会的开端:鸦片战争及其《南京条约》等的签订。
近代中国社会的社会性质和两大矛盾: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前一对是最主要矛盾。
中国人民在近代史上最早的反侵略武装斗争: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领导台湾人民抗击日本占领台湾的人:黑旗军首领刘永福。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殉国的将领: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江南提督陈化成。
甲午海战中殉国的将领:北洋舰队统帅丁汝昌、管带邓世昌、林永生、刘步蟾等。
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林则徐。
魏源的《海国图志》中提出的主张: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中国早期维新思想家:马建忠、王韬、郑观应等。
中国人民族意识觉醒开始普遍觉醒是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
严复在《救亡决论》中最先喊出“救亡“口号。
纲要知识点归纳总结
纲要知识点归纳总结一、纲要的概念和作用1. 纲要的定义2. 纲要的作用3. 纲要的特点二、纲要的类型和结构1. 知识点纲要2. 作业纲要3. 会议纲要4. 结构纲要5. 成本纲要6. 内容纲要7. 使用纲要三、纲要的撰写方法和技巧1. 确定主题和目的2. 收集材料和资料3. 分析和整理4. 编写和修改5. 标准化和规范化6. 强调重点和要点四、纲要的撰写要点和注意事项1. 简洁2. 鲜明3. 重点突出4. 结构清晰6. 语言精准五、纲要的应用和展望1. 教学2. 管理3. 决策4. 宣传5. 发展纲要知识点归纳总结一、纲要的概念和作用1. 纲要的定义纲要是对某一主题或问题的要点和主要内容进行摘要、归纳和概括的文书,能够反映事物的全貌和基本特征,是一个学科、工作或生活领域内的知识结构和呈现方式。
2. 纲要的作用纲要能够帮助人们迅速了解一个主题或问题的关键信息,方便人们快速获取所需信息,提高工作效率和学习效果。
同时,纲要也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清思路,进行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考,促进知识的传承和开发。
3. 纲要的特点纲要具有概括性、突出性、鲜明性和规范性的特点,能够简明扼要地概括事物的主要内容和要点,凸显事物的关键特征,使得信息更加贴近实际和更易于理解和应用。
二、纲要的类型和结构1. 知识点纲要知识点纲要是对某一学科、专业或领域内的知识点和概念进行梳理和总结,以便于学生、教师或从业人员进行系统学习和应用。
2. 作业纲要作业纲要是对某项工作任务或项目的要求和步骤进行梳理和规划,以便于工作人员或团队成员清晰明了地了解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
会议纲要是对某一会议或会议议题进行整理和概括,以便于与会人员了解会议内容和议题要点,明确会议目的和达成会议成果。
4. 结构纲要结构纲要是对某一结构或组织体系进行概括和描述,以便于相关人员理清组织结构和体系架构,有效进行管理和运营。
5. 成本纲要成本纲要是对某一项目或活动的成本构成和预算安排进行归纳和概括,便于项目负责人或财务人员进行成本控制和预算管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提纲-附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提纲(答案仅供参考,有些实在不知道。
知道的请补充。
如有出入,请及时指出。
)1、为什么说1840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的开端?△: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
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人民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正因为如此,鸦片战争就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P112、西方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主要手段有哪些?在文化上对中国进行渗透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其中掠夺中国领土最多的侵略者是哪个国家?△:军事侵略(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勒索赔款,抢掠财富。
);政治控制(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
);经济掠夺(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文化渗透(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位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主要目的是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摧毁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P20-P29`2、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什么?如何看待“西方对落后地区的殖民统治促进了这些地区的近现代文明”的观点?资本帝国主义势力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使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西方殖民统治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并具有破坏性和建设性的双重使命。
3、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什么?主要矛盾有哪些?面临的两大使命和任务是什么?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指的是什么?△: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地;△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面临的两大使命和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任务;△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指的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P16-P17,P824、造成近代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最大根源是什么?△: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中国封建主义势力。
纲要复习提纲
纲要复习提纲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最根本的原因是( B )A、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B、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C、中国政府的存在D、帝国主义列强不想2、在中共(B )上,毛泽东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A、“八七”会议B、六届六中全会C、遵义会议D、“七大”3、 1945年8月至10月,国共双方举行了商讨和平建国方针的( A )A.重庆谈判B.西安谈判C.南京谈判D.北平谈判4、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运动是( B )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C.保路运动D.五卅运动5、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的主要依据是( C )A、组织了强大的武装B、其规模和延续时间均属空前C、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D、承担了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6、中国近代史上,既有革命性、又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阶级是( C )A、洋务派B、农民阶级C、民族资产阶级D、无产阶级7、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天津条约》D、《望厦条约》8、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的是(C )A、辛亥革命中B、新文化运动中C、五四运动中D、国民革命运动中9、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思想是( B )A、林则徐B、魏源C、严复D、李鸿章10、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 A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钦定宪法大纲》C、《中华民国约法》D、《中华民国宪法》11、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 A )A、领导阶级不同B、领导方法不同C、所处时代不同D、革命性质不同12、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地点是( B )A、北京B、上海C、长沙D、广州1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D )A.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B.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C.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D.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14、我党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的失败中得到的最突出的教训是( B )A、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B、中国革命中心应由城市转向农村C、必须建立革命的武装D、必须尽快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15、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的战役是( A )A、平型关战役B、台儿庄战役C、淞沪战役D、百团战役16、标志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的事件是( B )A、九一八事变B、卢沟桥事变C、《八一宣言》的发表D、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17、1927年4月12日,向共产党人举起屠刀,制造反革命政变的是( B )A、汪精卫B、蒋介石C、张作霖D、朱培德、中国人民解放军在1949年4月21日发起的重大战役是( D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18、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天津条约》D、《望厦条约》19、“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
2010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提纲
09涉外护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提纲1.中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具有哪些基本特征?答:鸦片战争后基本特征:政治特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统治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并把其作为自己的统治基础。
经济特征:封建经济已经解体但仍占统治地位,民族资本主义已经形成,但发展缓慢。
社会特征:中国社会发展不平衡,广大人民极端贫困和毫无政治利益。
2.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在哪个条约中割去了台湾岛?这些条约分别是什么时候和哪些国家签定的?答;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842年8月29日与英国签订的《南京条约》1895年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去台湾岛。
3.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割去中国东北10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条约分别是什么?分别是什么时候和哪个国家签定的?中国近代史赔款最多是哪个条约?是哪一年签定的?答:1858年与俄国签订《瑷珲条约》、1860年与俄国签订《北京条约》割去中国东北100万平方公里土地。
1901年与八国联军签订《辛丑条约》4.说说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及其关系以及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答:主要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关系:两对主要矛盾发展是不平衡的。
当列强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时,民族矛盾是最主要的,阶级矛盾处于次要和服从地位。
当列强与反动统治阶级结盟,用战争以外的形式共同压迫人民,阶级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民族矛盾退居次要地位。
当国内革命战争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形成根本威胁时,两对矛盾重合为一,成为主要矛盾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关系:两大历史任务是互相联系的,前者为后者扫清障碍,创造必要前提;后者是前者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
5.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方式有哪些?一、军事侵略:主要表现:(一)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二)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三)勒索赔款,抢掠财富二、政治控制:主要途径:(一)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三)扶植、收买代理人三、经济掠夺:主要内容:(一)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二)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三)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四)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四、文化渗透:主要方法:(一)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二)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6.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什么?它显示了什么意义?答: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纲要》复习提纲(2010.6)
《纲要》复习提纲(2010.6)第一章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pp.10-18基本思路:鸦片战争引起中国社会根本性的改变,主要表现在:一是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性质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是主要矛盾,鸦片战争前主要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之间的矛盾,鸦片战争后则转变为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三是革命任务,鸦片战争前主要任务是反对封建势力,鸦片战后则是反帝反封建,革命性质由传统农民战争转变为旧民主主义革命。
2、鸦片战争后,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pp.20-30基本思路(要求宏观把握):军事:发动侵略,屠杀中国人民(如旅顺大屠杀);侵占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如沙俄侵占150万平方公里土地);勒索赔款,抢掠财富(如圆明园的破坏);政治:控制中国内政、外交(如赫德对中国海关的控制);操纵晚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如天津教案);在中国扶植和收买代理人(如慈禧、袁世凯等)经济:控制通商口岸(如江海关);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1843年《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倾销商品,输出资本(如通商口岸广设洋行);操纵中国经济命脉(如财政、铁路、金融);文化:名为传教,实为侵略(如传教士郭士立);制造侵华舆论(如“黄祸论”)。
3、从中国内部因素来看,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及教训是什么?pp.35-38原因:一是社会制度的腐朽性;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
而前者又是更主要的原因。
教训:落后就要挨打,但从根本上来说,不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腐朽制度,要想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取得反侵略斗争根本性的胜利是不可能的。
4、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华民族的反侵略意识是如何觉醒的,有何表现?pp.38-40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但是,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以及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的思考、探索和奋起。
10年近代史纲要复习提纲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考试复习提纲一. 考试说明,1.考试方式及时间:闭卷,90分钟。
2.题型及分数分布: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简答题,每题7分,共28分;材料分析题,一份材料,8分;论述题,每题14分,共14分。
3.本提纲包含A、B、C卷所有主观题及部分客观题内容。
二.复习提纲1.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2.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3.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及对中国造成的影响。
4.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5.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6.国共第一次合作的背景有哪些?为什么要建立统一战线?7.大革命的性质是什么?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8.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口号是什么?五四运动前后有什么样的变化?产生这个变化的原因是什么?9.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土地革命路线。
10.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11.如何认识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12.如何认识抗日战争中战略防御阶段正面战场退却、失败的原因?1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14.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传播的代表人物。
15.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的“新”表现在哪里?一.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纲要复习提纲
综述与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近代中国社会两对主要矛盾及相互关系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这两对主要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及相互关系两大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他们的关系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其次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3、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表现在哪些方面?给中国带来了什么?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华民族带来主要的是发展进步的障碍:第一军事侵略,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了索赔款,抢掠财富,使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第二2政治控制:享有领事裁判权,把持中国海关行政权,并勾结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和爱国运动。
同时列强还特别注意在中国政府中扶植收买自己的代理人第三,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使中国在经济上形成了对它们的依附而丧失了自己的独立性,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体系,成了西方大国的经济附庸。
第四,在传教的名义下,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摧毁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4、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什么?民族意识的觉醒表现在哪些方面?1落后必然挨打,当时的中国,不仅武器装备等很落后,而且反动统治阶级实行错误的方针、政策,并且压制人民群众的动员,所以中国的反侵略战争一再遭到失败。
2010纲要123
2010纲要123上编综述——4、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把中国“轰出”中世纪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急于打开中国的大门,而中国实行严厉的闭关政策,两者之间必然要发生激烈的冲突,以何种方式打开中国大门,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5、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1)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 P11其一,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的中国;其二,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封建的中国。
为什么说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的中国,而没有变成印度似的殖民地? 11页为什么说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封建的中国,而没有变成资本主义社会的中国?12页形成原因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是主要原因。
中国封建势力的妥协投降。
(2)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13(3)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4)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5)正因为如此,鸦片战争就成了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6、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12分别是政治、经济、社会三个方面的特征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封建势力对内镇压,对外妥协,与帝国主义完全勾结在一起,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人民的工具帮凶、支柱。
第三,封建剥削制度仍占据优势。
第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发生但不是足够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第五,国家长期不统一,社会发展不平衡。
第六,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程度举世少见。
7、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7近代中国有两大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进行反帝反封建)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实现近代化、现代化)两大历史任务之间的关系(1)民族独立是实现近代化的必要前提和基础没有民族独立,就不能实现近代化,所以只有革命才能为中国的近代化打开新天地。
(2)实现近代化是民族独立的保证,近代中国落后挨打证明了这一点。
★思考题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是近代中国贫困与落后的根本原因之一。
纲要复习
第二讲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知识要点1.资本帝国主义侵华方式(或手段):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2.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军事侵略。
(P20)3.旅顺大屠杀:1894年11月,日本屠杀中国居民2万人;江东六十四屯惨案:1900年,俄国在东北制造。
(P20)4. 1849年,,葡萄牙武力强占澳门半岛。
(P21)5.俄国割占中国领土条约:1858年,沙俄通过《瑷珲条约》割黑龙江以北60万平方公里;1860年,通过中俄《北京条约》,割去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1864年,通过《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去西北44万平方公里;1881年,通过《改订伊犁条约》等,割去中国西北7万多平方公里;沙俄共占领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P21)6.日本占领中国台湾:1895年,通过《马关条约》割去,1945年抗日战争后归还。
(P21)•7。
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德国:强租胶州湾,山东为势力范围;沙俄:强租旅顺口、大连湾,长城以北为势力范围;英国:强租山东威海卫和香港新界,长江流域为其势力范围;法国:强租广州湾,广东\广西\云南为历史范围;日本:福建为势力范围。
(P21)8.租界:1845年,英国在上海建立租界,成为”国中之国”和外国侵略中国的据点。
(P21)9.《马关条约》,对日赔款2亿两白银;《辛丑条约》,对外赔款4.5亿两白银,本息合计近10亿两.近代史上中国对外赔款数额最大一次。
(P22)10.火烧圆明园:1860年10月,英法联军。
(P22)11.英国人赫德自1863年到1908年,掌握中国海关大权40余年。
(P24)12.<南京条约>开放五口: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
(P25)13.<马关条约>:首次允许外国人在华办工厂(P2714.外国在华银行:对中国资本输出的枢纽;英国丽如银行,又称英国东方银行,1845年外国在中国开设的第一家银行;英国麦加利银行\汇丰银行;德国德华银行;日本横滨正金银行; (P27)俄国华俄道胜银行;法国东方汇理银行;美国花旗银行。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提纲
2010年下半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提纲各章要求领会、掌握如下内容:上编综述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基本特征、两对主要矛盾、历史任务及其关系第一章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1、如何认识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从时间线索:1、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2、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条约》3、中法战争:《中法新约》4、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侵略体现在三方面: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1、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2、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3、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2、帝国主义列强未能瓜分中国的原因分析。
(未答)3、近代中国多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
社会制度的腐败:清王朝从皇帝到贵族,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不懂御敌之策,官员贪污腐化,克扣军饷,将帅贪生怕死,临阵逃脱,为了私利,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害怕人民群众,压制、破坏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
经济技术的落后:军队的武器装备落后,素质低,战斗力弱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1、《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内容及其评价。
《天朝田亩制度》它的核心内容是“无人不保暖”,遵循"无出不均匀"和"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两个原则. 以实行平均分配土地为核心,涉及有关政治、经济、文教、军事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革命纲领。
它体现了对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否定,反映了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反封建斗争的积极性《天朝田亩制度》所体现的是一种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平均主义。
因为农民是小生产者,其理想是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生活,这种小生产决定了他们的觉悟是自私的,而平均主义可以满足他们的土地愿望。
但是“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分配办法又超过了他们的觉悟,无法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纲要 期末考试复习要点
一单选1.1842.8.29清政府与英国签订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2.认识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就是认识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3.(三元里)人民的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4.(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5.(《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张资本主义的方案。
6.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做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冯桂芬,后来被概括为(中体西用)。
7.(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
8.同门会的机关报是(《民报》)。
9.(民生主义)在但是指的是(平均地权0,也就是孙中山所说的(社会革命)。
10.(《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11.(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正如毛泽东指出的:“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的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开始的。
”12.在中国大地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李大钊)。
13.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是在(中共二大)上。
14.(新三民主义)的政纲同中共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因而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纲领。
15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的实质是(放弃了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农民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武装力量的领导权)16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阐明了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即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的极端重要性,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和“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重要思想。
17(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18(《井冈山土地法》)是毛泽东1928.12在井冈山主持制定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
19(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2010年下《纲要》复习提纲第一章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pp.10-18基本思路:鸦片战争引起中国社会根本性的改变,主要表现在:一是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性质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是主要矛盾,鸦片战争前主要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之间的矛盾,鸦片战争后则转变为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三是革命任务,鸦片战争前主要任务是反对封建势力,鸦片战后则是反帝反封建,革命性质由传统农民战争转变为旧民主主义革命。
2、鸦片战争后,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pp.20-30基本思路(要求宏观把握):军事:发动侵略,屠杀中国人民(如旅顺大屠杀);侵占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如沙俄侵占150万平方公里土地);勒索赔款,抢掠财富(如圆明园的破坏);政治:控制中国内政、外交(如赫德对中国海关的控制);操纵晚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如天津教案);在中国扶植和收买代理人(如慈禧、袁世凯等)经济:控制通商口岸(如江海关);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1843年《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倾销商品,输出资本(如通商口岸广设洋行);操纵中国经济命脉(如财政、铁路、金融);文化:名为传教,实为侵略(如传教士郭士立);制造侵华舆论(如“黄祸论”)。
3、从中国内部因素来看,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及教训是什么?pp.35-38从中国内部因素来分析,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一是经济技术的落后。
而前者则是更根本的原因。
正是由于社会制度的腐败,才便利经济技术落后的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变。
社会制度的腐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
2)许多官员贪污腐化,克扣军饷。
3)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有些甚至为了自身私利,不惜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4)因为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会危及自身统治,所以常常压制与破坏人民群众和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经济技术落后则表现在以下方面。
1)武器装备主要为刀、矛、弓箭等冷兵器,火器也不过是用火绳点放的鸟枪、抬枪,炮台所用有些还是明末制造的。
2)从军队的素质和战斗力来看,清军军官不通兵法,不谙近代军事指挥。
3)从综合实力上,封建的中国已经被远远抛在后面。
教训:⑴不推翻腐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要想广泛的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需进行反侵略战争是不可能的。
⑵弱国无外交,落后国家只能与侵略者签订城下之盟,只有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富国强兵,才能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4、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华民族的反侵略意识是如何觉醒的,有何表现?pp.38-40第二章1、如何评价《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pp.42-43《天朝田亩制度》:(1)《天朝田亩制度》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代表了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反映了农民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普遍要求,比以往历次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纲领和要求相比水平更高,有更完备的内容和更触及封建社会矛盾核心的深度。
(2)《天朝田亩制度》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
它所追求是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是一种小自耕农心目中的没有商品流通、商品交换和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
所以,这种社会理想,是不切实际的空想,对封建制度有否定意义,但无建设性意义。
《资政新篇》:《资政新篇》具有两面性,它是一个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但是通篇未涉及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
作为农民战争的领导人所提出的治理朝政纲领而忽略了这一点,这与洪仁轩长期没有参加农民革命斗争的实践有关。
这一致命的弱点,决定了这个方案从一开始就缺乏实施的阶级基础和社会条件。
2、洋务运动有何历史作用?为何会失败?pp.46-493、什么是“百日维新”?为何会失败?又具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和教训?pp.50-56阶级: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目的:救国图强,在保留清朝的统治的前提下发展资本主义。
学习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
意义:①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②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政治改革运动。
主张改革君主专制制度,戊戌维新运动虽然未能生效,但在政治、经济等领域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
③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维新派大力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自由平等、社会进化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和封建纲常理论,从而把顽固的封建主义思想壁垒打开了一个缺口,有利于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
教训:戊戌维新作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竟然失败得那么快,这不但暴露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
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第三章1、如何评价清末“新政”改革?(包括目的、内容和影响)P.58目的:摆脱内外交困的处境,挽救清政府统治危机,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统治主要内容:第一,筹饷练兵。
第二,振兴商务,奖励实业。
第三,废科举,育才兴学。
第四,改革官制,整顿吏治。
影响:1. 政治: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但也反映出清政府已沦为维护帝国主义的工具,增设机构维护帝国主义利益。
2. 军事: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中国国防实力,但后来兵为将有,形成了近代军阀。
3. 文化教育:形成了重视西方科技与社会政治学说的风气,培养了近代科技、教育、法政、军事人才。
4. 振兴商务、奖励实业。
促进了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
然而,清末新政说到底是为了维护清朝统治,不可能真正促进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它只是一个骗局,改革并未使矛盾缓和。
(另一个版本,影响:清末“新政”是清政府在义和团运动后为维护其封建统治,迫于国内外形势而采取的措施。
因此,它不可能是一次有成效的改革。
不过在当时民主革命高涨的条件下,其中一些措施在客观上对传播文化和民主革命思想,对发展工商业起了一定作用。
而有些措施则激起人民反抗,扩大了清政府与汉族官僚之间的矛盾,客观上促进了辛亥革命的到来。
)2、什么是“三民主义”? p.61涵义:(1)民族主义:包括“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
一是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消除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
(2)民权主义:“创立民国”是其内容,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也被称为“政治革命”。
(3)民生主义:指的是“平均地权”,也就是“社会革命”。
主张核定全国地价,实行资本主义国家私有制。
评价: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初步描绘出中国还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整面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的提出,对推动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三民主义的局限性,它缺乏明确、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内容,也未能解决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
3、怎样理解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性?pp.64-66基本思路:成立了资产阶级政党;“三民主义”的纲领具有资本主义性质;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临时约法》。
4、辛亥革命具有什么样的历史地位?它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基本思路:成功之处:推翻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实践了民主共和的方案,并使民主共的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社会的进步打开了闸门,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从中国革命的全过程来看,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这些胜利也是辛亥革命最后结出的丰硕果实。
不足之处:革命后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质的改变;民主共和的方案未能贯彻下去;社会生活仍呈现出萧条、惨淡的景象。
失败的原因及教训:pp.72-74第四章1、什么是“三座大山”?“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指的是什么? p.82、p.912、五四运动前后,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有何变化?p.98、p.1083、为什么说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国民大革命?pp.119(京汉铁路罢工遭血腥镇压,中国工人运动暂转入低潮,中共认识到单凭中国无产阶级的力量是不能取得革命胜利的,要胜利就必须组织革命统一战线,因此中共决定联合国民党。
)4、国民大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其失败的原因?pp.120-122基本思路:历史意义:第一,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势力,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实际上是迎接未来革命的一次伟大的演习;第二,它扩大了中共在中国人民中的影响,宣传了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使党经历了一次大革命的洗礼,积累了初步的经验。
共产党人正是从这次革命中汲取教训,懂得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重要性,为中国革命进入土地革命阶段准备了条件。
失败原因:客观、主观p.121第五章1、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进行了那些理论探索?pp.129-130①国民革命时期农村农民问题中心论的提出,在理论上为大革命失败后的探索作了准备。
②1927年八七会议提出了“中国革命的根本内容是土地革命”的认识,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为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规定了前进的方向。
③1927.10.—1928.4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及其经验的推广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上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④在创建和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过程中,毛泽东撰写了一系列总结革命经验的文章,如《中国的红色政权为社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形成和提出了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
基本思路:土地政策:1928年12月,毛泽东制定《井冈山土地法》,中共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1929年4月,毛泽东制定《兴国土地法》,第二个土地法;1931年2月,在总结根据地土地革命的经验,毛泽东制定了土地革命时期总的阶级路线和土地分配方案: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阶级;以乡为单位,在原有耕地的基础上按人口平分土地,并坚持抽多不少、抽肥补瘦的原则;依据和特点:土地革命时期,阶级矛盾居首要地位,以蒋介石为首的新军阀是革命斗争的主要对象,因此中共需要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但作为国民党统治基础的地主阶级,中共坚持坚决消灭的方针3、20世纪20、30年代,中共领导人犯了哪些“左”倾错误?为什么会犯这些错误?pp.133-135错误:(1)1927.11~1928.4的左倾盲动错误,认为革命形势在不断高涨,盲目要求“创造总暴动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