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课复习提纲
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知识提纲
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知识提纲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统一》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内容提要】宋朝(960年-1279年)是古代文明的成型时期,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共历18帝,享国319年。
政治上,通过分权与收权来加强专制集权,形成“重文轻武”的局面。
同时少数民族政权并立,且常有摩擦,民族交融加强的同时边疆压力和财政危机突出。
军事上,吸收晚唐、五代军阀割据的教训,兵制有较大改变。
时空定位】宋朝(960年-1279年)知识体系】一、宋初专制集权的强化1.背景:1)唐中后期三省六部制的演变,中书门下成为最高机构,相权膨胀;2)唐末、五代以来的藩镇割据、武将干政,中央集权的削弱;3)宋初统治者对前代经验与教训的吸取。
2.措施:1)中央:分割相权。
(二府三司制)①一正:中书门下(政事堂)作为行政机构,设多名同平章事(宰相),掌最高行政权。
②三副:副相参知政事分割行政权;枢密院长官枢密使分割军权;三司使分割财权。
2)地方:全面收权。
①军事——收精兵:“杯酒释兵权”,“强干弱枝”;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更戍法”。
②行政——削实权:所有州直属中央;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官掌地方性政权;设通判监督地方。
地方实行路、州、县三级。
③财政——制钱谷:由转运使负责,将地方赋税(除一小部分作地方开支外)运送到京师或指定地点。
④司法——强复审,死刑需报中央复审核准,强化中央对地方司法权的掌控。
3)监察制度:设提点刑狱司,专职监察刑狱。
4)官僚体制:科举制的完善与文官体制的发展。
3.影响:1)积极:①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②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强化了专制集权;2)消极:①中枢权力分割过细,降低了行政效率,致使政治风气保守疲沓;②不利于地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③逐渐形成“三冗”局面,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二、北宋的统治危机1.边境危机:1)原因:①北宋政府的积贫积弱;②北宋的守内虚外、强干弱枝;③少数民族政权的崛起:辽宋西夏连年征战,民族矛盾激化。
中国近代史纲要提纲
《全球通史》说:“在世界历史的这一重要转 折关头,中国转向内部,将全世界的海洋留给了 西方的冒险事业”。
马克思在《鸦片贸易史》中的评说。
半殖民地化(国际地位)
领土(割地,租界);关税;司法(领事
裁判权)
半封建化(国内状况) 自然经济解体。 外国资本和中国民族资本起步。 恩格斯用“半封建”一词描述当时普鲁士的“君主 专制”制度,指的是封建政治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形 态。“半封建”不一定对应“半殖民地”。
从历史尺度和道德尺度出发做出的评价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两大历史任务
主要矛盾 革命任务
社会性质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指出: “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 家。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 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 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前一任务是为后 一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 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 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 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 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 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 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 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就学科体系而言,它又是一门历史课。它 不同于一般的思想政治课(与“毛邓三” 的比较)。
基本的史学方法论。
两组基本概念:
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
历史评价和道德评价。
主要采取课堂讲授的 方法。一次影像资料 课。 专题讲授为主。课时 问题;大学教育的特 点。 使用统一编写的教材。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版)复习资料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版)复习资料一、语言学纲要期末复习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复习语言学概论课程,总的要求是:弄清楚基本概念的准确含义,抓住重点,全面复习。
“语言学概论”是语言学方面的一门基础课,重点讲授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是我们今后进一步学习本科阶段的其它语言类课程和撰写语言方向毕业论文的理论基础,在整个专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现在这门课的学习即将结束,要进行复习考试,弄清楚基本概念的准确含义自然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这一点做到了,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也就不会有什么大的障碍。
复习的时候应抓住重点,就是要根据我们的考核说明规定的重点进行复习;但“抓住重点”不是“只学重点”,而是要通过重点问题的复习达到全面复习的目的,不要自己从主观愿望出发来划定复习范围。
复习的总要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第一,吃透内容要点复习不但要掌握比较重大的要点,弄清楚各个章节的框架结构,对各个重点内容的要点也要非常熟悉,每个要点要求都能展开阐述,比如基本词汇的特点,什么是全民常用,什么是稳固,什么是有构词能力,这些特点相互之间是怎样影响的,都必须能结合实例说出个所以然来。
如果复习不全面不细致,理解问题不深入透彻,遇到这样的问题恐怕就只能是干巴巴的条款了,那样是很难取得优异成绩的,也不符合本课程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三基”的要求。
第二,掌握常用的名词概念专门就名词概念提出复习要求,这是因为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名词概念是一门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科知识的基础部分,学科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一系列的名词概念串连起来的。
另一方面,期末试题名词解释题目还是一个考核重点,而且还占有非常重的分量。
不但如此,而且在填空、选择、问答题里都要涉及重要的名词概念,至于占试题主要内容的分析题,更是离不开名词概念,否则就无从下手分析。
例如:合成词、词与词的组合方式、词组的层次分析等,都涉及到名词概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政治总结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思想道德复习纲要八年级上册思想道德复习纲要第一课爱在屋檐下1.家庭的含义:答: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联合成的家属生活组织。
2.家庭关系确实立分哪几种?答:①依据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成婚,构成新的家庭;②因生育致使的血缘关系联合成家庭;③依据法律条件和法定程序收养而构成家庭;④随父(母)再婚组建新的家庭3.家庭的构造有哪些?答:①核心家庭,是由父亲母亲与未婚儿女两代人构成。
②骨干家庭,是指祖父亲母亲(或外祖父亲母亲),父亲母亲及第三代构成的家庭。
③单亲家庭,是指由父(或母)一方与未婚儿女一同生活。
④联合家庭,是指父亲母亲与多对己婚儿女构成的家庭4.为何要孝顺父亲母亲?答:(1)父亲母亲不单给予我们生命,并且千辛万苦地培育我们成长,教我们做人,理应获取我们的孝顺。
(2)孝顺父亲母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3)孝顺父亲母亲是儿女对父亲母亲应尽的道德和法律义务。
9.孝顺父亲母亲的含义?答:孝顺父亲母亲,就是儿女对父亲母亲的敬爱、服侍和奉养。
此中最重要的是恭敬和敬爱父亲母亲。
10. 孝顺父亲母亲的方法:答:(1)孝顺父亲母亲就是儿女对父亲母亲的敬爱、服侍和奉养。
此中最重要的是恭敬和敬爱父亲母亲(2)孝顺父亲母亲,不可以逗留在口头上,而要表此刻平时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上,如:爱父亲母亲,内心想着父亲母亲,理解、关怀父亲母亲;行动上帮助父亲母亲,为父亲母亲分忧;努力学习、踊跃长进,让父亲母亲八年级上册思想道德复习纲要些都是孝顺父亲母亲的表现快乐⋯⋯这我与父亲母亲交朋友第二课1.逆反心理的危害有哪些?罚果都是处了自己——不是的对父亲母亲的抗争,其结答:(1)在多半状况下,逆反心理致使类结父亲母亲的一种伤自己。
(2)这果也是对罚拿自己的错误处罚自己,就是拿父亲母亲的错误处害父亲母亲。
误损父亲母亲,就是拿父亲母亲的错害——不是拿自己的错误损害2.如何对待父亲母亲与我们之间的矛盾?(假如与父亲母亲发生矛盾如何解决?)生矛盾后:沉着——商议——交流。
高中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2课知识提纲
第六单元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1)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率先踏上了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
118世纪,拉丁美洲已经完全处于欧洲列强的殖民统治之下。
(2)工业革命的深化,欧洲列强的海外殖民活动愈演愈烈,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
(3)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把亚洲和非洲的广大地区变成了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从空间来看,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主要指广大的亚、非、拉地区。
一、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1、殖民国家及范围(15世纪末-18世纪晚期)(1)1496年,西班牙建立第一个永久性殖民地圣多明各(现多米尼加首都)。
(2)16世纪中叶,西班牙已经把除巴西之外的大部分南美洲、整个中美洲和部分北美洲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
(3)葡萄牙紧随西班牙之后侵入拉丁美洲,建立了巴西殖民地。
(4)到18世纪晚期,拉丁美洲绝大部分土地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小部分土地被荷兰、英国和法国占据。
2、殖民统治(1)政治上:设立总督制度,实行专制统治。
①西班牙:国王任命总督和高级官吏,并派人监督总督,总督代表国王在辖区内行使军事、行政和司法的最高权力。
②葡萄牙:在巴西设立总督制度,国王任命总督治理巴西。
总督有行政权和征税权。
(2)经济上:①推行农奴制,发展种植园经济。
②开采金银矿,掠夺了巨额财富。
③奴役和屠杀印第安人。
④黑奴贸易。
⑤限制殖民地贸易:为保证殖民者的利益,宗王国禁止或限制殖民地同任何其他国家进行贸易,限制了殖民地经济的发展。
(在农业方面,西班牙不许拉丁美洲种植宗主国所出产的橄榄、葡葡和桑树等,强迫种植市场上特别需要的产品,如棉花、可可、蓝靛、烟草等,这样就使拉美许多地区走上畸形的种植单一农作物的道路。
在工业方面,西班牙禁止殖民地生产宗主国能够输出的产品,在对外贸易方面,不许在殖民地各地区之间有贸易往来,不准跟外国进行贸易。
高中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9课知识提纲
第19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实质: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和调节;追求的是国家垄断利润。
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2)历程:①新航路开辟:重商主义②一次工业革命:自由资本主义(亚当·斯密:自由放任)(二次工业革命:自由主义过渡到私人垄断资本主义,供求矛盾)③罗斯福新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④70年代“滞胀”后:新自由资本主义(减少国家干预:货币学派、供给学派)(3)措施①国内:建立国营企业,实行国有化;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利用国家财政税收政策,调节社会生产;调整产业结构,建立“福利国家”等。
②国际: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等国际组织。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1、背景(原因):(1)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暴露了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弊病。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生死存亡教训。
(3)苏联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冲击与影响。
(4)罗斯福新政的成功经验和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影响。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5)战后出现的高科技产业和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需要巨额资金及对各部门的有效管理,超出了私人垄断资本的承受范围。
2、特点: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强化国家干预为核心,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调整,谋求资本主义的生存和发展。
3、主要措施:(1)各国国内:①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增加就业、刺激需求;(财政支出)②制定经济计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③利用信贷、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实施宏观调控;④建立国营企业,实行国有化资本主义国家的计划侧重对经济发展的规划和引导,是指导性的经济计划。
(法国-戴高乐(1890—1970)1959—1969年任法国总统)注意:占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形式仍然是资本主义私有制。
西方国家的经济计划是指导性的,运行过程仍然以市场调控为主,而苏联的经济计划是指令性的。
(2)在国际上:建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加强在金融、投资和贸易等领域的国际协调,维护经济秩序。
九年级下学期历史复习课课程纲要
九年级下学期历史课程纲要学校名称:郑大一附中课程类型:义务教育必修课程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下册科目名称:九年级下学期历史复习课课程纲要授课教师:布国香授课时间:60个课时授课对象:九年级学生课程目标以《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材为根本,注重复习过程、阶段测评和评价。
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在此基础上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指导教学实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
不断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学生进入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一级学校教育打下基础。
为实现中考的高目标而努力。
课程内容导言课展示并学习本学期《课程纲要》整体把握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第1课鸦片战争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第3课收复新疆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活动课一模拟时事报道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第6课洋务运动第7课戊戌变法第8课辛亥革命第9课新文化运动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第11课北伐战争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活动课二模拟导游──重走长征路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4课难忘九一八第15课“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第16课血肉筑长城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17课内战烽火第18课战略大决战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第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第2课最可爱的人第3课土地改革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第5课三大改造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第7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第9课改革开放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活动课一社会调研──家乡的昨天和今天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第11课民族团结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第14课钢铁长城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活动课二历史纪实大家谈──新中国的外交第六单元科技教育与文化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二)第19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第20课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活动课三20世纪歌曲中的“历史”第七单元社会生活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第2课大河流域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第三单元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第6课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第7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第8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第9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二)第四单元步入近代第10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活动课二追访历史新闻──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12课美国的诞生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活动课三我看拿破仑第14课“蒸汽时代”的到来第五单元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第15课血腥的资本积累第16课殖民地人民的抗争第六单元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第17课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18课美国南北战争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第七单元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第20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活动课四策划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展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第八单元璀璨的近代文化第22课科学和思想的力量第23课世界的文化杰作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4课经济大危机第5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活动课一老照片配文──图说法西斯暴行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活动课二战地采访──反法西斯战争必胜!第四单元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第8课美国经济的发展第9课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第五单元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第11课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第六单元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第12页亚非拉的奋起第13页动荡的中东地区活动课三致巴以人民的一封公开信第七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第15课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16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第八单元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第18课现代文学和美术第19课现代音乐和电影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第21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第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7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一)第8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二)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第二轮复习:专题、热点复习综合训练专题一: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史专题二: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史专题三: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与改革专题四:近代以来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专题五:三次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专题六: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史专题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专题八:热点复习课程实施第一轮复习:依据课本内容,按单元课的顺序进行复习,并进行阶段测试。
高一历史必修一《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二单元要点知识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1.我国早期人类分布的基本特点:星罗棋布、多姿多彩,集中在黄河和长江流域2.旧石器时代特征:①从事采集和渔猎②学会了用火③过着群居生活④出现了骨器3.新石器时代特征:①使用磨制石器②使用陶器③从事原始农业④从事养畜业⑤修建村落⑥开始定居生活4.新石器时代代表:①黄河流域早期: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晚期:龙山文化(彩绘陶器,粟)②长江流域早期:河姆渡文化;晚期:良渚文化(水稻、养蚕缫丝、精美玉器)③辽河流域:红山文化(精美玉器)5.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
①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夏王是最高统治者。
②中央机构: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
③地方官理:聚族而居,夏王直接统治夏后氏部落,其他部族实行间接统治。
6.商朝:公元前1600年,商王是最高统治者,商王之下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
商朝的国家管理结构是内外服制。
7.西周:公元前1046年(1)分封制:①目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②对象:同姓亲族是主体,异姓诸侯②作用: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政治统治。
(2)宗法制:与分封制相互补充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和财产分配方面的冲突与矛盾。
是以血缘亲疏与嫡庶来确定继承关系和名分的制度,核心是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3)土地制度:奴隶主土地国有制,土地不能随意买卖,井田制是土地的经营方式。
8.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①神权与王权相结合②宗法血缘与政治制度结合③最高行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第二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9.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①政治:王室衰微、宗法分封制遭到严重破坏(礼崩乐坏)②经济:铁犁牛耕③思想:百家争鸣④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10.商鞅变法内容:(1)政治①普遍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②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③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2)经济①“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②“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3)军事: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2)评价:①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②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③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中外历史纲要复习提纲第一单元
农业进步体现:
手工业进步体现;
政治
(商鞅变法)Biblioteka 目的内容经济
政治
社会管理
影响
思想
(百家争鸣)
背景
代表
儒家
孔子
孟子
荀子
道家
老子
庄子
法家
韩非子
墨家
墨子
阴阳家
邹衍
影响
第三课 秦汉大一统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秦统一的历史条件
巩固统一措施
中央
地方
其他
统一的意义
秦速亡原因及教训
第四课 西汉与东汉的统治
汉初
政治
中央
地方
历史基础知识复习清单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一单元)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时间
代表性文化遗存
地区
社会生活状况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仰韶文化
大汶口文化
河姆渡文化
龙山文化
红山文化
良渚文化
时间
特征
母系氏族社会
父系氏族社会
朝代
建立时间
建立者
政治
经济
文化
夏
商
周
分封制目的:
分封对象:
意义:
宗法制核心:
影响:
第2课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社会及思想变动
经济
思想
汉武帝
政治
汉武帝巩固措施
经济
思想
拓疆
东汉
光武中兴
措施
衰落原因
两汉的文化
领域
时期
代表性成就
特点或历史地位(意义)
史学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东汉
班固《汉书》
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目的、任务、内容等的解读(提纲)
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目的、任务、内容等的解读一、关于“纲要”教材教学的目的历史具有很强的社会功能,历史知识在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历史教育具有资政、资治的特殊作用。
“夏鉴”、“殷鉴”为代表的历史鉴戒思想。
唐太宗在谈到史籍的作用时说:“不出岩廊,神交千祀之外;穆然旒纩,临睨九皇之表。
是知右史序言,由斯不昧;左官铨事,历兹未远。
发挥文字之本,通达书契之源:大矣哉,盖史籍之为用也!”[]清代的龚自珍:“史之外无有语言焉,史之外无有文字焉,史之外无人伦品目焉。
……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隳人之枋,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材,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
”[]近人梁启超:“史学者,学问之最大而最切要者也,国民之明镜,爱国心之源泉也。
”又称:“史者何?记述人类社会赓续活动之体相,校其总成绩,求得其因果关系,以为现代一般人活动之资鉴者也。
”[]早在年,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奠基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在其史学名著《史学要论》一书中,即以专章阐述“现代史学的研究及于人生态度的影响”。
他认为:“浏览史乘,读到英雄豪杰为国家为民族舍身效命以为牺牲的地方,……不觉对之感历兴起,自然而然的发生一种敬仰心”,从而激发人们“愿为社会先驱的决心”。
[]毛泽东:“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
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
我们是马克思主义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
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
”:“了解自己的历史很重要,青年人不了解这些历史,我们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
”:“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
”[]江泽民:“要加强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理论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教育,加强党的基本路线的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加强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和国情的教育,加强我国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的教育”。
中国近代史纲纲复习提纲——个人整理精华版
中国近代史纲纲复习提纲——个人整理精
华版
一、晚清时期(1840-1911)
1. 鸦片战争(1840-1842)
- 内因和外因
- 结果和影响
2. 中外交往的逐步打开(1842-1894)
- 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 维新派的出现
3. 戊戌变法(1898)
- 自强运动和变法思潮
- 变法运动的失败
4. 辛亥革命(1911)
- 各种反清起义
- 辛亥革命胜利的原因
二、民国时期(1912-1949)
1. 北洋政府和国共合作(1912-1927)- 袁世凯和袁世凯
- 国共合作和双十协定
2. 北伐战争(1926-1928)
- 国共联合抵抗北洋军阀
- 北伐战争的成果
3. 南京国民政府(1928-1937)
- 南京政府的建立
- 南京政府的施政措施
4. 抗日战争(1937-1945)
- 七七事变和全面抗战
- 抗战胜利的意义和影响
三、新中国的建立(1949-现在)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49)- 人民解放战争和土地改革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 社会主义改造和(1949-1966)- 公有制经济的建立
- 和人民公社
3. 文化大革命(1966-1976)
- 运动和造反派
- 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和影响
4. 改革开放(1978年至今)
- 的改革开放政策
- 改革开放的成果和挑战
四、总结与展望
1. 近代史的主要事件和影响
- 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变化- 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和推动因素
2. 近代史的启示与经验
- 总结历史教训和经验
- 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高中历史必修复习提纲(全)(详解版)
高中历史必修复习提纲必修Ⅰ复习纲要■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第一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了解宗法制、分封制的基本内容1、西周的分封制: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诸侯的权利和义务:①服从周天子的命令②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③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分封制的作用(影响):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2、西周的宗法制: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
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分封制(互为表里)作用(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公元前22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建立。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的创立:①皇帝独尊②皇权至上(核心,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③皇位世袭(2)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 ●中央: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下达诏令、监察事务)、太尉(全国军务)(3)郡县制的推行:郡: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
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郡守;县:郡的下级行政机构。
县的长官:县令或县长,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
3、●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1)秦朝这套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2)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3)秦朝的国力增强,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4)强化皇帝的专制权威,激化阶级矛盾,秦朝短命而亡。
(第三课)从汉至清政治制度的演变1、了解汉朝郡国并行制汉初:在地方这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国,郡国并行制(汉景帝、汉武帝逐步削弱王国势力)。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背”框架】【“背”时空】【“背”知识点】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一、北宋(9601127年)的建立与局部统一:①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宋太祖)发动兵变夺取帝位,建立宋朝,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②北宋建立后,消灭南方割据政权和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二、宋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1.主要措施:2.特点:①重文轻武、文人治国;②强干弱枝,守内虚外;③分割权力,相互制约,皇权高度集中。
3.影响:积极:有效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强化了中央集权。
消极: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导致北宋出现“三冗两积”局面。
三、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官僚队伍膨胀,财政负担沉重四、王安石变法(1069年)1.背景:①边防压力和财政危机突出;②政治风气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③国家出现“积贫积弱”的局面,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④庆历新政的失败。
2.目的:富国强兵3.内容:①富国:通过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等手段,力图在调控经济的同时开辟财源。
②强兵: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逐渐恢复征兵制,取代募兵制。
4.评价:积极:王安石变法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了大笔收入。
消极:①强兵效果不明显,与西夏的战争再次失败;②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引起激烈争议。
③导致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日益严重,北宋逐渐走向衰亡。
五、南宋的偏安(11271276年)1.靖康之变:1127年,金灭北宋,宋徽宗、宋钦宗被俘虏北去,史称“靖康之变”。
2.南宋建立:1127年,赵构在应天府称帝,后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3.宋金战和:①岳飞抗金:岳飞率领“岳家军”北伐收复大片失地,取得郾城大捷等战果。
②绍兴和议:1141年订立,南宋与金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划界,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贡”。
难点1 王安石变法一、历史背景1.北宋中期社会危机严重(1)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负担沉重,阶级矛盾尖锐。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课程纲要
高三数学(理)第一轮复习课程纲要一.第一轮复习课程目标1.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掌握重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正确把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通过适度的综合与应用训练,进一步体验数学探究、数学发现和创造的过程,培养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同时形成较为扎实的数学技能、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较为良好的学习习惯。
2.进一步感悟、理解并形成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即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方法、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化归与转化的思想方法、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
3.初步形成并备一定的数学能力和数学意识,即具有一定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4.拓宽数学视野,尊崇数学理性精神,形成严谨审慎的思维习惯和良好个性品质,进一步认识数学的美学意义、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
二.复习内容、要求与课时计划模块复习内容复习要求计划课时必修1 (一)集合与函数的概念约2周1:集合的概念与表示了解、会 1 2:集合间的关系理解 13:集合的基本运算掌握 24:一次不等式组与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掌握 35:函数的概念理解 16:函数的表示法理解 27:函数的基本性质理解 38:单元小结与测试讲评了解、理解、掌握运用 3 (二)基本初等函数约2周1:根式与幂的运算、指数与对数运算掌握 42:指数函数理解、会用 33:对数函数理解、会用 34:幂函数了解 25:单元小结与测试讲评理解、掌握运用 4 (三)函数的应用约1.5周1:函数与方程理解、会用 32:函数模型及应用学会、应用 33:单元小结与测试讲评理解、掌握、应用 34:函数观念及应用综合训练理解、掌握、应用 3必(一)空间几何体约1.5周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了解、会 22:空间几何体三视图和直观图了解、识别、会 33:空间几何表面积和体积了解 34:单元小结与测试讲评会识别、会画会用会求 4修2 (二)点、线、面之间位置关系约2周1:点、线、面之间位置关系理解 22: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性质理解、会用 53: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及性质理解、会用 54:单元小结与测试讲评理解、掌握、应用 4 (三)直线与方程约1.5周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理解、会用 12:直线的方程掌握 33: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掌握 44:单元小结与测试讲评理解、掌握、应用 2 (四)圆与方程约1.5周1:圆的方程掌握 32:直线、圆的位置关系掌握、应用 43:空间直角坐标系了解 24:单元小结与测试讲评理解、掌握、应用 3必修3 (一)算法初步约1周1:算法与程序框图理解 22:基本算法语句理解 23:单元小结与测试讲评理解、会 3 (二)统计约1.5周1:随机抽样理解、会 22: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频率分布理解、会 23: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理解、会 24:变量间相关关系了解、会 25:单元小结与测试讲评理解、会 3 (三)概率约1.5周1:随机事件的概率了解 22:古典概型理解、会用 33:几何概型了解、会用 34:单元小结与测试讲评了解、理解、应用 4必修4 (一)三角函数约2周1:角的概念与任意角三角函数理解、应用 22: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及诱导公式理解、应用 43: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理解、应用 44:单元小结与测试讲评理解、掌握、应用 4 (二)平面向量约1.5周1: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理解、掌握 32: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向量的坐标表示了解、理解、掌握 33: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理解、掌握、应用 44:单元小结与测试讲评理解、掌握、应用 4(三)三角恒等变换约1.5周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理解、应用 52:简单三角恒等变换理解、会用 53:单元小结与测试讲评理解、掌握、应用 4必修5(一)解三角形约1周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掌握、应用 32:应用举例掌握、应用 23:单元小结与测试讲评掌握、应用 24:三角与向量综合训练理解、掌握、应用 4(二)不等式约1.5周1:不等关系与不等式了解 22:一元二次不等式及解法理解、会 2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线性规划问题了解、会 44:基本不等式及应用理解、应用 45:单元小结与测试讲评理解、掌握、应用 4选修内容的复习大约一个有时间详细内容略注:第一轮复习大约需要30周,每周7—8课时,2月22日前结束;第二轮复习4月底结束;第三轮5月份模拟考试三.第一轮复习基本措施为了达成第一轮复习的课程目标,为第二轮复习打好基础,要求教师能够把握全局,心中有数,学生能够积极生动,刻苦勤奋,教学双方密切合作,积极互动方能实现预期的效果。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复习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复习题一、单选(15题 30分)1.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方针是(D)P21A.“三个面向” B“三个代表” C.倡导“五讲四美” D.培养“四有”新人2.课程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狭义的课程是指( B )P3A.教学内容B. 教科书C.教学计划D.教学大纲3.控制着课程功能的广度和深度,节制着课程的时间效应和情绪效应的是(A)A.课程目标B.课程功能C.课程结构D.课程理论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主体是(D)P43 A.学生B.教师C. 班主任D.教师和学生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课程标准对教学大纲超越之处的是(A)P66A.课程标准着眼于未来国民素质,教学大纲着眼于内容规定B.大纲侧重强调的是知识和技能目标,课程标准还同时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C.课程标准以迎接考试为主要目的D.课程标准为教材编写者、教师教学及学业评价留下创造空间6.推动学习方式变革的内在动力是(A)P98A.教育自身的需求B.学生的需求C.家长的需求D.教师的需求7. 我国课程标准的内容是:前言部分、课程目标部分、内容标准部分和(A)P81A.实施建议部分B.过渡部分C.总结部分D.理论部分8.不属于合作学习的基本特征的是(B)P107 互动性、互补性A.自主性B.问题性C.评价的自主性D.互助性9.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性学习相对的是(B )P102A. 探究性学习B. 自主性学习C.创新学习D.自学10.教材的基本特质是典型性和() A.协调性 B.重要性C.具体性D.综合性11.不是教材设计的基本原则的是(B)P140 A.激发学生动机 B.要根据经济水平发展C.要适合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 D.要贴近学生生活,实践性强要促进学生不断探究问题12.教材管理是教育事业是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国家文化出版事业的一部分,二者的重合交叉便构成教材管理的(C)P145A.范围B.性质C.范围和性质D.范围或性质1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发展性评价体系的是(C)P171 A.课程评价内容的多元化B. 课程评价过程的动态化C. 课程评价标准的统一化D. 课程评价主体的互动化14.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促进学生、教师和课程不断发展的是(D)P172 A.综合性课程评价体系B.考核性课程评价体系C.肯定性课程评价体系D.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15.对教科书的评价将服务于一系列目的,其中最重要的目的是(A)P186 A.为国家评审按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教科书提供参考依据 B.为基层单位选择教科书提供参考依据 C向教科书编写单位提供改进教科书的参考意见D×.向社会公布最适合学生需要的教科书二、判断改错题(4题 24分)16.探究性学习要促进学生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
2023高三复习纲要下册第3第4第5课 中古时期的世界
(2023·广东汕头高三上期中·12)12世纪的一部外国史书写道: “他们只能穿黑色和灰色的衣服,衣服上的折边很符合他们的 生活,此外,还有一双牛皮做的鞋。就只有这些。亚麻布缝制 的上衣有7尺长,裤子也是亚麻布的。如果发现他身上带有一把 剑,就会把他带走,绑在教堂的栅栏上……如果他要抵抗敌人, 只能用手杖保护自己。 ”以上材料描述的是( ) A.西欧封建制下的农民 B.中古西欧城市居民 C.日本幕府时期的武士 D.阿拉伯帝国的商人
(2023·河北高三年级阶段检测一·11)中世纪西欧的
社会是统一与分裂并存:统一实现于精神领域,即
“大一统 ”基督教会中的教会体系(亦称教会帝国);
分裂体现于现实领域,也就是支离破碎的封建体系,
即领主与附庸关系的契约观念:我的封君的封君,不
是我的封君。这反映了中世纪欧洲( )
A.契约观念开始出现
B.世俗权力逐渐加强
【解 析】据材料 “12世纪 ” “只能穿黑色和灰色的衣服,衣服上的折边很符合他 们的生活 ” “如果发现他身上带有一把剑,就会把他带走,绑在教堂的栅栏上……如 果他要抵抗敌人,只能用手杖保护自己 ”,可知12世纪处于中世纪,教堂属于基督教 的象征,无法用武器只能用手杖说明为农民,因此材料描述的是西欧封建制下的农民, 故选A项;中古西欧城市居民并不会受到严格限制,排除B项; 【答 案】A
特征 以土地封赐为纽带,层层分封;等级森严,依次主臣关系;契约关系
①孕育统一力量:国王或皇帝通过封君封臣制度与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
影响
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 ②出现割据局面:封建领主在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分裂割据
局面
(2023·重庆一中高三10月月考·12)11—13世纪, 西欧封建主之间普遍结成封君、封臣关系,以契约的 方式明确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有证明人共同签 署生效。这种契约关系( ) A.影响了近代欧洲的民主思想 B.削弱了教会特权 C.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D.强化了专制王权
新人教版(2019)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和创新【复习提纲】
新⼈教版(2019)⾼⼀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单元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和创新【复习提纲】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昔⽇龌龊不⾜夸,今朝放荡思⽆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看尽长安花。
”2、汉代的选官制度——察举和征召A:察举制——⾃下⽽上的选官⽅式、主要⽅式确⽴:汉武帝在即位之初的第⼀年,就诏令"举贤良⽅正直⾔极谏之⼠"。
6年之后,⼜下诏策试贤良,并且要求"初令郡国举孝廉各⼀⼈",明确规定了郡国必须选举的⼈数这标志察举制的正式建⽴。
概况:汉朝的察举制,以地⽅推荐为主(推荐中重道德标准),考试为辅,考试与推荐相辅⽽⾏。
3、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A:背景汉末社会动荡,察举制所依赖的乡⾥清议失去了社会基础。
那时,选官多操纵在地⽅⼤族名⼠⼿中。
他们交结朋党,严重⼲扰了⼈才选拔。
⾃曹操开始,尝试新的选⼈⽅法,曹丕继魏王后,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颁制九品中正制。
B:内容曹魏时,创⽴了新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
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廷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
选官标准从初创时期的家世和才能并重,发展到西晋时期主要看重家世。
C:影响这种选官制度既继承了两汉乡⾥评议⼈物的传统,⼜将评议权收归中央,在⼀定时期内加强了中央集权。
但九品中正制逐渐成为维护⼠族特权的⼯具。
随着⼠族的没落,九品中正制⽆法继续。
4、隋唐科举制的创⽴及完善A:隋创⽴科举制隋朝建⽴后,废除九品中正制,同时把察举制度中的考试因素加以强化,科举制度开始形成。
它的特点是⾃由报名,通过考试差额录取。
因为有多种报名科⽬,“分科举⼈”,故称科举。
隋炀帝始建进⼠科,科举制度形成。
B:唐对科举制的继承及完善唐太宗:增加考试科⽬,以进⼠和明经为主武则天:扩⼤⼈数、⾸创武举和殿试唐⽞宗:任⽤⾼官主持,提⾼科举地位唐代科举最重要的科⽬是进⼠科,考试⽅式为命题写作诗、赋,录取不易,因此也最受重视。
C:评价科举制使⼀批出⾝社会中下层的读书⼈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加政权,扩⼤了统治的基础,提⾼了官员的⽂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全文【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建筑管理,保护城乡环境,维护公共利益,促进建筑业的健康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建筑活动应当依法进行,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第三条国家建设、环保等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建筑活动的监管,健全建筑管理机制。
第四条建筑应当符合国家建筑标准和技术规范,具备结构安全、耐久、节能、卫生、舒适等基本要求。
第五条具体建筑项目的设计、施工、验收等应当依法经过相应的资质认定。
第二章规划和设计第六条建筑规划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城镇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进行,保障城乡建设的合理布局。
第七条建筑项目设计应当依法经过项目审查,确保设计方案符合国家和地方的规定和要求。
第八条建筑设计应当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具备可行性、安全性等基本要求。
第九条建筑设计机构和建筑设计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和工程技术规范。
第十条建筑设计需要经过专业评审,确保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第三章施工和监理第十一条建筑施工应当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
第十二条建筑施工需要依法取得相应的施工许可证,未经许可不得擅自施工。
第十三条建筑施工过程中,应当加强安全防护措施,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
第十四条建筑工程监理应当依法进行,监督施工合同的履行和工程质量的控制。
第十五条建筑工程监理机构和监理人员应当根据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认真履行监理职责。
第四章竣工和验收第十六条建筑工程竣工前,应当依法进行竣工验收,确保工程质量达到规定标准。
第十七条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应当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由建设单位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请验收。
第十八条建筑工程验收结论应当真实、准确,对合格的工程予以验收,对不合格的工程不予验收。
第十九条建筑工程竣工后,需要进行相关的登记备案,确保工程信息的真实和有效。
第五章日常维护和管理第二十条建筑物的所有权人应当履行维护和管理建筑物的责任,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纲要课复习提纲
1、历史上的6次侵略与反侵略战争
2、历史上的主要不平等条约:南京、瑷珲、天津、北京、勘分西北界约记、伊
犁、中法约、马关、辛丑、21条
3、侵略者制造的历次屠杀中国人民的惨案
4、重大历史事件: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太平天国、清末新政、预
备立宪、武昌起义、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运动、洪宪帝制、新文化运动、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北伐战争、4.12、7.15反革命政变、东北易帜、西安事变、皖南事变、9.18事变、华北事变、福建事变、卢沟桥事变、南昌、秋收、广州起义、第二战线、正面战场、敌后战场、抗美援朝、社会主义改造、农业合作化运动、文革、大跃进运动、延安整风运动、真理标准讨论5、理论纲领路线: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编、兴中会与同盟会纲领、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三大政策、民主主义革命的阶段与性质、中国社会形态及其演变、革命新道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全面抗战路线、片面抗战路线、过渡时期总路线、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6、毛泽东的著作:论持久战、新道路探索三篇、新民主主义理论三篇、延安整
风三篇、新中国成立三篇、论十大关系。
7、中共重要会议:一大、二大、西湖、三大、八七、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遵
义、瓦窑堡、洛川、6届6中全会、七大、7届2中全会、八大、九大、11届3中全会、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
8、人物:林则徐、魏源、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洪秀全、洪仁玕、康有为、梁
启超、谭嗣同、严复、孙中山、邹容、宋教仁、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王明、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彭德怀、林彪、江青、慈禧太后、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光绪帝、袁世凯、段祺瑞、蒋介石、张学良、赫德、蔡元培。
英勇抗击外来侵略的人物(关、葛、左、冯、谢晋元、张自忠、佟麟阁)
9、组织、机构: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同盟会、共产主义小组、中央文革
小组、总理衙门、皇族内阁、中统、军统
10、派别:洋务派、顽固派、早期维新派、维新派、革命派
11、重要会战、战役: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台儿庄战役、国民党四大会战、
淞沪抗战、三大战役、渡江战役、黄花岗起义、五次反“围剿”,挺进大别山12:报纸、杂志、学堂:时务报、国闻报、新民丛报、民报、青年杂志、新青年、时务学堂、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
13:宪法:钦定宪法大纲、临时约法、苏维埃宪法、共同纲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14、重大事件的意义: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新
中国成立
15:土地革命与抗日战争时期的主要根据地、解放区
16、综述中国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
17、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过程
18、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坚持团结、抗战、进步的方针表现
14、中国赢得抗日战争胜利、中国共产党赢得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与过程
15、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土地政策的变化
16、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同各种错误倾向作斗争的情况。